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doc

什么是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doc

什么是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doc
什么是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doc

什么是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化,是环境管理机关进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采取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可以把各种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并将其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对开发利用环境的各种活动进行事先审查和控制。便于发证机关对持证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环境保护许可证从其作用上看有三种类型:一是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如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销售许可证,废物进口许可证等;二是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如林木采伐许可证,渔业捕捞许可证,野生动物特许捕猎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等;三是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如建设规划许可证等。从表现形式看,有的叫许可证,有的称为许可证明书、批准证书、注册证书、批件等。环境保护许可证与其它方面的许可证制度一样,都要有申请、核审、颁发、中止或吊销等一整套程序和手续。许可证发放以后,发证单位必须对持证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使持证单位按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这种监督管理包括对排污情况的监测、对排污数据的报送、对持证单位排污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等。对违反许可证排污的,要依法给予处罚,直到吊销许可证。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报告 --之"要命"手机 学院:环境学院 姓名:范宇睿 班级:环工201302 学号:20131388 指导教师:蔺丽丽 "要命"手机 学院:环境学院 姓名:范宇睿 班级:环工201302 学号:20131388 摘要:现如今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发展最快的产品之一,各式各样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在手机信号的包围之下。它的功能如此之强大,因此现代人几乎都离不开手机,然而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因其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的电磁辐射,以及废旧手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而受到广泛关注。 关键词:手机辐射人体健康环境 引言: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手机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在校园中,在大街上,甚至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会有手机的身影,真可谓是无处不在,然而手机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它也在悄悄的改变着我们人类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基于这个背景,所以如何减少手机对我们生活、身体和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 正文 下面是一个控诉手机的法庭场景,让我们一同跟随法官去真正深入的了解一下手机吧。 检察官陈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陈诉我对手机的控诉。请法官大人秉公办理。 1、对生活的影响 1.1、交际面变窄 从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到开心网、人人网这些虚拟社交网站,人们似乎拥有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以及愈发自由的人际脉络,然而殊不知以增进沟通为目的而发明的桥梁,却渐渐成了隔阂在彼此之间的一道砖墙,让我们不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与身边的人交流,而是更加倾心于素未谋面、潜伏在网络另一端的"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 1.2、是非判断能力减弱 手机媒体较为混乱,缺乏严格监管,一些不良信息在以手机为媒介的环境中肆意传播,不加收敛的宣扬着种族宗教、歧视、反动、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长此以往,点点滴滴的渗透进人们的思想,影响他们正常的是非判断能力。 1.3、主流意识的减弱 主流意识是一个政体的中心,其正确的传播能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发展。然而,随着手机文化的普及,各类信息不加筛选的传播,逐渐导致人们的主流意识趋向歪曲,并开始对国家、政府、党产生怀疑,某些时候,一有风吹草动甚至就会引起市民的集体示威游行,严重

环境保护与概论 学习心得

班别:应化11-2班姓名:李日霞学号:11114060203 学环境保护概论有感 学习了环境保护概论这门课,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很多我们平时不会留意但是都是很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了解到了我国在环境保护道路上的历程以及我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环境放在了什么位置;了解到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的基本原则;了解到了世界上的一些绿色能源……。20世纪以来,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产生了很多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改变、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等,这些环境问题无不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存、发展,这是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不公允、不友好态度和做法的结果。 然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大公害中“日本的水俣病事件”。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日本一个兴旺的渔产小镇上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

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制造过程中用到的含汞催化剂,废水排到水中鱼虾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中,甲基汞进入人体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人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从而一起了病症。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性。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约有45种,包括铅、镉、铬、铜、锌、镍等。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重金属排入土壤及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危害土壤、水生态环境。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主要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动植物体,并经由食物链放大富集进入人体,极低浓度就能破坏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损害人体健康。重金属污染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重金属的来源非常广泛,传统上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城市来源还有就是突发性的环境事故。在工业上,工业能源大都以煤、石油类为主,它们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采矿、选矿、冶炼、锻造、加工运输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污染;城市污染,城市日益变成重金属的重要来源之一,污染过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堆放、垃圾渗漏液的泄露、含铅汽油的使用以及汽车交通等,城市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飞尘中重金属也会超标;环境事故污染,近年来突发性的环境污染时间剧增,其中重金属污染的案例占很大比例,突发性事件会导致重金属在短时间

《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绪论 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 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可持续发展 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 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 1、影响范围大 2、作用时间长 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4、污染治理难 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的涵义: 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的概念 (2)环境科学的任务 (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规律;了解其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概述 (1)生态学及其发展 (2)生态系统 (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生态平衡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生态平衡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3)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三)自然资源 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自然资源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可持续利用的模式。 1)概述

整理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824环境保护 整理人尼克 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13.环境法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体制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14.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我国环境标准的形成和发展15.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 环境污染物的特性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大纲2020

《环境保护概论》 教学大纲

(78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精细化工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开设的专业拓展性课程。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拓宽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为适应我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使我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熟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环境保护的思想、理念、趋势、措施和方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观。 (一)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了解环境污染类型与防治;了解农业、城市、工业、旅游、经济与社会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途径;重点理解并适当掌握化工行业,特别是精细化工领域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趋势、理念、措施和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环境一般性法律法规,能针对精细化工行业的工艺特点给出适当的环境治理建议,并能实际解决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2、具有与时俱进的正确心态。 3、树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齐达标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绪论 明确环境的概念、类型和特性;了解环境问题及环境科学的概念、内容;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1)环境 (1)环境的概念 (2)环境的类型 (3)环境的特性 2)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及类型 (2)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发展 (3)环境问题的实质 3)环境科学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化工化工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从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论述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化工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对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作了较系统的阐述;重点介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体污染及防治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及利用;另外涉及噪声及其控制、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介绍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化工清洁生产的最新领域。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 (1)在大学生中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素质教育 《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开设的环保素质教育的基础课。 (2)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精神。 (3)提高学生解决自己所学专业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积极推动学生提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本领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案和建议,提高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2、课程目标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和平顶山环境现状,对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阐述,增加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环境保护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职业岗位标准 1、岗位分析 依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有关方面的岗位和技术等级标准,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并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专业岗位分析见下表。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824环境保护概论考试大纲 I.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及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考查范围 1.生态学基础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平衡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可持续发展战略 基本概念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中国21世纪议程 3.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的发生机制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的防治 5.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质、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体污染与自净 水污染防治 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土壤生态保护与土壤退化的防治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管理 7.声学环境保护 基本概念 环境噪声评价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8.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基本概念 主要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城镇垃圾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9.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 10.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及类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11.环境管理 基本概念 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 12.环境经济 基本概念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环境保护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 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 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X) 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X) 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X) 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X) 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 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 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 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 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

环境保护概论终极版

环境保护概论 一、环境与环境科学 1.1:环境 1.2: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广义上,是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狭义上,它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以及保护盒改善环境质量的科学。 1.3: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盒改善环境的一 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呼。 二、生态学基本知识 2.1:概述 1、【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或者说生态学就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 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2、【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所组合的群体。 3、【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生物群落。 4、【干扰】是指经常发生的迫使物种经受某种选择压力的打扰。 5、【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内,有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环境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 6、【生产者】是能够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 7、【消费者】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有机物的异养生物,一般指动物。 8、【分解者】是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的异养生物,一般指微生物,也称还原者。 9、【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环境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 流动。 10、【物质循环】是各种化学物质在地球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运转。 2.2: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的特征归结为:动、定、变。 2、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 1)生态平衡破坏的自然原因; 2)生态平衡破坏的认为作用 ①破坏环境 ②污染环境 3、改善生态平衡的主要对策 1)森林方面的对策 2)草原方面的对策 3)水域方面的对策 4)农田方面的对策 2.4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保护(问答题)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与其所气息的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复合体 ②物种的多样性:就是各种生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③遗传的多样性:主要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新表达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直接利用价值:指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加剧原材料、药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了。 ②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它的生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巩固堤岸、防止水土流失 和自然灾害。

环境保护概论的重点

第一章 1、环境:指的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物质、能量和条件)的综合。该定义为环境科学研究界定了基本范围。 2、热岛效应:城市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工业集中,造成温度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在温度空间分布图上,城市好比一个温暖的岛屿,所以称为热岛。 3、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4、城市化对于环境的影响: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与性质,从而影响了大气物理性状、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主要表现形式: 1、影响气温——形成“热岛效应”。 2、影响风系——原因有两个方面: A:热岛环流引起风系变化。特点是:城市周围风速大,中心风速小。 B:城市建筑使盛行风风切变改变:盛行风与街道走向一致时,切变小。盛行风与街道走向不一致时,切变大。 城市化还通过大量释放各类气体和颗粒污染物,改变大气环境组成。各类污染气体通过叠加热岛效应,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阳伞效应”: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 2)对水环境的影响: ①、对水量的影响。“热岛效应”加剧区域性暴雨,增加了区域降水量以及地表径流量;下垫面的不透水性,增加地表径流;如地下排水管网设施不足,会增加局部洪水发生的机会;引起城市用水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下降。 ②、对水质水温的影响: 3)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荒漠”、“水泥森林” 4) 城市病的形成机制(人居环境恶化的表现): ①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空间不足; ②空气污染、热岛效应; ③水污染、水安全问题; ④交通拥挤、公众出行问题; ⑤绿地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景观破坏; ⑥生活垃圾污染,人居环境恶化; ⑦就业、医疗、卫生与教育服务等; 5、试分析人与环境的矛盾,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对立,是指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 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来从事自身的生产和活动,才能保护好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否则环境问题就会随之产生。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统一,是指人类社会以环境作为载体,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主体,环境的塑造者;同时人类也是环境的产物。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限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总是随心所欲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承受能力。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 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开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 第二章 一、概念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英国植物生态学家A.G.Tansley(1935)提出)生态系统六大组成: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 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3、环境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32页) 生物学监测:是指利用生物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反应,即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一种手段。 生物评价: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预测。 生物监测与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真实性(2)长期性—反映一个时段的环境污染水平——反映低浓度污染的危害特征。(3)灵敏性(4)填补仪器监测的不足 (5)生物监测的缺点 一是采样、观测的位置不同,分析的结果不一样。 二是明确判别何种污染物有困难。 三是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中有些生物已不存在。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空间形态结构、空间配置与差异等,包括空间格局与分异)时间结构:(生态系统的时间差异)营养结构:(营养联系)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 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的是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分类: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 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改变了下垫面的组成和性质(2)城市化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状况(3)城市化大量排放各种气体和颗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改变城市大气环境的组成 (二)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1)对水量的影响(2)对水质的影响 (三)城市化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不协调。 三、地理环境的概念: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水、土、气、生物等环境因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多级自然系统。地质环境的概念:地质环境主要指的是自地表而下的坚硬地壳层,即岩石圈。环境问题的概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

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 一、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和广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 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如: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大面积的酸雨污染、淡水资源的枯竭及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如: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壤退化及荒漠化正在加速、森林面积锐减等;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和化学品的污染及越境转移。 二、两次环境问题高潮的对比:前后两次高潮有很大的不同,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一,影响范围不同。第一次高潮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重点是局部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城市、河流、农田等;第二次高潮则是大范围、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生态破坏。 其二,就危害后果而言,前次高潮人们关心的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虽已对经济造成危害,但问题还不突出。第二次高潮不但明显危害健康,没分钟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人数全世界平均达到28人,而且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其三,就污染而言,第一次高潮的污染来源尚不太复杂,较易通过污染源调查弄清产生问题的来龙去脉。第二次高潮出现的环境问题,污染源和破坏源众多,不但分布广、而且来源复杂。

环境保护概论

环境保护概论 1.1.1 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1.2 环境问题的表现 1.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 2.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特点:意外、被忽视、潜在 1.1.3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2.水污染突出 3.垃圾围城十分普遍 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5.沙漠化不断扩大 6.水土流失难以遏制 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8.耕地逐年减少 9.水资源呈现短缺 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1.4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 1、人多资源少 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3、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 4、经济落后及资金短缺 5、文化科技落后 1.1.5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1.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现状及趋势: 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 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 30年后还要上升1.5-4.5℃(预测) 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 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6cm/10Y) 2.臭氧层破坏 臭氧(O3)层:地球的保护层。 破坏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了。 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灭绝5万物种/年,平均140个/天 4.酸雨蔓延 造成降水pH<5.6统称为酸雨 主要危害: 1、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 2、我国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 5.森林锐减 全球9万Km2/10Y森林消失(占全球森林资源的2.4%) 土地荒漠化 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 大气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高达3000万吨 水体污染 全世界约40%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10亿人患病,300万儿童因腹泻死亡。 9.海洋污染 每年将近百亿吨的淤泥和废物带入沿海水域 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美国规定: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环境保护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课程编号:002420 课程类型:基础课学时:40 学分:2.5 适用对象:全校本科生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王淑莹. 《环境导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 美]William P. Cunningham, Barbara Woodworth Saigo 编著, 戴树桂主译. 《环境科学:全球关注》, 科学出版社, 2006 3.左玉辉. 《环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吴彩斌, 雷恒毅, 宁平. 《环境学概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5.赵景联. 《环境科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6.李爱贞. 《生态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 气象出版社, 2005 孔昌俊等编著,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7.程发良. 《环境保护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刘天齐. 《环境保护》(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 社, 2000 9.钱易,唐孝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环境保护概论是为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基础课。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要保护人类的环境,首先要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是如何被污染的,生态是如何被破坏的。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学习环境法规,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正是以此为目的,对非环境专业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合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主要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第二:人类活动引起

环境保护概论 考试方式

理论教学 一、考核形式 本课程考试环节将参观实验、专题研讨、调查活动及报告等各环节的学生考核和期末考试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期末总成绩由二部分组成,期末卷面平均成绩(占70%)和平时平均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采用笔试的形式,平时成绩根据作业、参观实验、专题研讨、环境问题调查报告等情况综合确定。 二、内容及所占比重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知识模块 上标[1]、[2]、[3]、△的意义如下:[1]:掌握;[2]:理解;[3]:了解;△:自学或粗讲第一章绪论 1.1环境及其组成[1] 1.2环境问题[1] 1.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3] 第二章生态环境 2.1概述[1] 2.2生态系统[1] 2.3城市生态环境[2] 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3.1概述[2] 3.2水体污染和自净[1] 3.3水环境污染及危害[1] 3.4水环境污染防治[1] 3.5 北京水环境保护[2] 第四章大气环境保护 4.1 概述[2] 4.2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 4.3 大气污染防治[1] 4.4 大气污染控制标准[2]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5.1 概述[2] 5.2 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2] 5.3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3] 5.4 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1]

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 6.1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6.2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2] 6.3 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1] 6.4 光污染与防护[2] 6.5 热污染及其防治[3] 第七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7.1 土壤概述[2] 7.2 土壤环境污染[1] 7.3 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1] 7.4 土壤污染的治理[3]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8.1 概述[1] 8.2 酸雨[1] 8.3 臭氧层破坏[1] 8.4 温室效应[1] 8.5 荒漠化[2] 8.6 生物多样性锐减[1] 8.7 海洋污染[2] 综合实践 9.1 水质污染治理科研实验 9.2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实验 9.3 校园环境噪声调查与评价 实践教学 一、实习参观 1.实践内容 (1)水质工程学试验室展板参观; (2)水质工程学试验室试验设备和模型参观; (3)水污染治理工艺(污泥膨胀、分段进水工艺、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污泥消化技术、Unified工艺、降低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等具体实例); (4)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包括A/O工艺、氧化沟工艺、UCT工艺、A2N 工艺、SBR工艺); (5)实验:取样、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与微生物的种类与活性等。2.组织形式

环境保护概论(填空题)

1.广义地讲,环境是指以-----为中心,及对该中心有影响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 会因素的总和。 2.在环境问题的三个分类中,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3.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包括两个时代,即为远古时代和------。 4.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发生的历史时段为------。 5.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事件是由------污染引起的。 6.在水俣事件中,致病和致毒物质是-------。 7.20世纪规模最大的烟雾事件发生地是在------。 8.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9.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提交文件是《只 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该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0.蕾切尔·卡逊的论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环境问题的著作。----- 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步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1.“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态学家-----与1869年首先提出的。 1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英国植物群落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的。 13.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不同种群的生物综合称为------。 14.高等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的角色。 15.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通过营养联系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的----结构。养 16.按照人为干预的程度划分,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受到人为干预的生态系统称 为-----。 17.在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处于----营养级。 18.根据能量传输的1/10定律,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级。 19.在生物圈范围内的各个圈层中进行的物质循环,称为------。在生态系统的信 息传递类型中,通过声音、颜色和光等物理现象传递的信息,成为------。20.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地平衡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 能力。 21.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解决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水利工程是 -----。 22.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够依靠生态系统自身在运行中的再生能力得到恢 复或再生的资源称为----。 23.太阳能属于自然资源分类中的------资源。 24.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圈层是-----。 25.在平流层中,空气很少有对流运动,-----成为该层空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26.多云的夜晚地面要比无云夜晚高,是因为存在大气------作用。 27.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及存在的大气状况,发生于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地区的 大气污染属于-----大气污染。 28.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两类,分别为颗粒污染物和-----。 29.在大气污染物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是光化学烟雾和-----。 30.粒径小于10 um的颗粒物,可长期漂浮于大气中,被称为-----。 31.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态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和-----。 32.气流在大气中作无规则的、三维的小尺度运动称为------。 33.由于大气的垂直方向温度变化引起的湍流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