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821323.html,

论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作者:冯凡

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4期

摘要: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立法中相比较传统法学理论来讲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从立法

层面,还是现实实践中,都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在环境听证这一领域,对于环境听证制度规定较为具体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颁布距今也只有10年而己,相比较其他颁布已久的部门法略显青涩。因此,首先要从理论入手,通过完善立法作为实践的理论支撑,依法操作,这样才能将环境听证实施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当前相关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内涵、特征等,发现当前我国对于听证制度规定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探讨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环境许可听证制度之路,以期为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完善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一、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述

关于行政许可制度的概念,世界各国对其规定各不相同。我国通过的《行政许可法》中对行政许可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表述。行政许可行为是一种授益性的行政行为,这一行为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国家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所以它也应该遵循行政程序法的核心规则一一听证制度。

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在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基础上限定在环境学范畴,保留核心原则的同时,还体现了自身环境行政的特点。目前,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我国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对其概念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国环境法学者从学理上对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进行了含义界定。竺效作为环境法领域的专家首次将环境行政许可听证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义。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法的传统制度之一,环境行政听证制度正是以这一传统行政听证制度为依托,结合环保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二者有极大的相似。在分析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概念时,可以借鉴传统行政听证制度的定义,从而更有效率的解决相关问题。

二、环境许可听证目前存在的问题

1.范围界定不明确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五条至第七条规定了环境行政机关主动听证的适用范围,包括必须主动听证的情形和可以主动听证的情形。该办法对必须主动听证的情形作出明确规定,其范围很明晰。对于可以主动听证的情形则规定的过于抽象。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实施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环境保护行政许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该款极为简明,内容较为抽象,实践中操作比较困难。第六条规定:“虽然依法征求了有关单位、

2018年论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行政法论文(1)-易修改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论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行政法论文(1) [摘要]:行政许可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中的核心要素,可以给相对人参与许可 决策的机会,保证许可客观、公平、公正。从听证制度的渊源和《行政许可法》立法宗旨角度分析,该法有关听证的规定存在着不足,应在扩大听证内容和听证参与人的范围,建立稳定、高效的听证主持人队伍,以及丰富听证形式等方面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关键词]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职能分离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核心制度,为各国所广泛采用。我国1996年制定的《行政处罚法》率先在行政处罚领域规定了听证程序,这在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之后,听证扩展适用至政府价格决策、城市规划、行政立法、行政裁决等领域。201X年1月12日国家计委主持举行的铁路价格听证会,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使得听证会成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的话题。如今,听证制度又一次被引入到行政许可领域,从而使听证制度在我国适用范围日益扩大。行政许可听证是指行政许可机关在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之前,告知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申辩、质证以及行政许可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的程序法律制度。严格来说,听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许可程序,它只是行政许可审查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程序。虽然并不是每项行政许可都必须要经过听证程序,但听证在一些重大的行政许可尤其是涉及利害关系人正当权益时的适用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行政许可中的听证程序体现了对许可申请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尊重,通过吸收申请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既有利于保障其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也能够为行政许可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许可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行政许可决定的可接受性。我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在第四节用了三条的篇幅规定了听证的提起、范围和程序,声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公开和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决定等一系列内容,但我们认为,该法有关听证的内容仍存在下列尚待完善之处。一、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范围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中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应申请举行听证和依职权主动举行听证两类事项。对于许可机关应当主动举行听证的事项,行政许可法规定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听证事项”,从立法本意来看,是基于行政许可行为繁杂、听证事项难以概括,将主动听证事项范围留待单行法规定和许可机关自行决定,能够照顾到不同种类行政行为的特点,为听证的范围不断扩大留下充分空间。但在实践中由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滞后常容易导致听证无法可依。而且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法律、法规、规章作上述规定的情形尚不多见,只有极少数做了类似规定。例如,根据《公共文

行政许可听证会笔录1

行政许可听证会笔录 案由:设立个体工商户 时间:2015年10月22日上午9时地点:702 听证主持人:听证员: 记录员:该行政许可审查人员: 申请人:张三法定(委托)代理人:李四 利害关系人:无法定(委托)代理人:无 听证记录: 一、听证主持人核对、介绍参加人员并告知权利 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现在开始。先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略)。关于×××一案,本机关受理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的申请后,依法指定×××为听证主持人,×××为听证员,×××担任记录员,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现决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不公开)举行听证会。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听证中享有下列权利:1、有权放弃听证;2、有权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但必须说明理由;3、有权对本案涉及的事实、适用法律和有关情况进行陈述和申辩;4、有权对本案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或者提出新的证据;5、在听证会结束前,有权陈述最后意见。请问,你(你们)听清了没有? 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听清了(有时可能未听清楚) 听证主持人问: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是否申请回避? 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答:不申请回避(或者申请回避) 二、行政许可审查人员提出审查意见 听证主持人:现在由该行政许可审查人员×××提出审查意见。 行政许可审查人员:2015 年10 月22 日,张三(申请人)向我局提出关于办理个体工商户行政许可的申请,经我们依法审查(有的许可要进行实地核查),认为该请求(即申请事项)不符合法定条件(法定标准),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可记录证据①、证据②……)。根据××法(或××条例或××规章)××条的规定,拟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符合法定条件或标准的记录:“拟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听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专职法制工作人员负责协调本机关的听证工作。听证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第三条听证参加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记录人、案件调查人、申请人或者委托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 听证主持人由一至二人组成。 第四条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二万元以上的罚款; (二)没收二万元以上的违法所得; (三)没收违法收购的烟叶超过一千公斤; (四)没收违法运输的烟草专卖品价值二万元以上; (五)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 (六)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七)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当事人重大权益的案件。 第五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告知后三日内向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听证申请,并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放弃听证要求的,应当书面载入案卷。 第六条当事人要求听证,可以书面提出听证要求。采用邮寄方式提出听证要求的,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若以口头提出听证要求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听证的主要理由以及申请时间等内容,并由当事人签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 当事人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的,行政机关应记录在案,视为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即可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七条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做出是否举行听证的决定。

执法听证制度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行政执法听证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听证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行政听证,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前,公开听取、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及其他公民、法人和组织对该行政行为意见的活动。行政听证包括:行政决策听证、行政处罚听证、行政许可听证、信访听证以及其他行政事项听证。 第三条行政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以外,行政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第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信访机构具体负责相应行政听证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行政听证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第六条听证参加人包括拟听证事项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听证代表、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证人、鉴定人等。 前款所称经办机构,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具体从事拟听证事项的机构。 第七条听证由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组织。 听证主持人由听证机关或者听证机构的有关负责人担任。听证员、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法律、法规对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记录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指定听证员和记录员; (二)听取听证参加人的陈述;

(三)就听证的事实、理由、证据等询问听证参加人; (四)组织听证参加人进行辩论、质证; (五)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六)就听证中出现的程序问题作出决定; (七)决定中止听证和延期听证; (八)维持听证秩序,制止违反听证规则的行为。 第九条听证参加人应当遵守听证规则,如实提供与听证有关的材料以及事实、理由和依据,禁止扰乱听证秩序的行为。 第十条听证开始前,记录员应当查明听证参加人到场的情况,听证主持人应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第十一条听证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听证事项及内容; (二)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的姓名、单位、职务; (三)听证参加人的姓名、单位及地址; (四)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五)听证参加人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以及事实、理由和依据; (六)听证参加人陈述、辩论或者质证的内容; (七)听证意见或者建议; (八)听证主持人认为应当记录的其他事项。听证笔录应当交有关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有关听证参加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在听证笔录上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试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试题库 一、判断题 1.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2.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3.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4.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5.行政许可的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必须要当场作出决定,并作出书面或口头的行政许可决定。╳ 6.对于数量有限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在申请人中任意选择一人,准予行政许可,这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的权力范围。╳ 7.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遵循法定原则,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便民原则以及公众参与等。√ 8.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任何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9.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76.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0.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并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11.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1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13.本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制定机关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清理;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许可的是:(C ) A.知识产权局授予某发明人专利权 B.产品质量认证 C.发给采矿证 D.授予荣誉称号 2.某市政府为了加强管理,经常制定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则这些规范性文件:( D ) A.对于某些不是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听证申请书(行政许可文书)

行政许可听证申请书(行政许可文书) 行政许可听证申请书 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讯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行政许可机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政许可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证理由和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 1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题-13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除了呈爆发式发展以外,在立法目的上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注重完善控制区域污染的环境立法,同时将自然保护立法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立法中独立出来 ?B.修改传统刑法和民法,以适应保护环境的需要 ?C.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注重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转变到对污染的末端控制 ?D.注重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与国际环境立法的协调,强调越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以及探索国际环境保护合作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除了呈爆发式发展以外,在立法目的上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1)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注重完善控制区域污染的环境立法,同时将自然保护立法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立法中独立出来;(2)修改传统刑法和民法,以适应保护环境的需要;(3)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从注重对污染的末端控制转变到对资源利用的全过程管理;(4)完善处理国际环境问题的国际立法;(5)注重国内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与国际环境立法的协调,强调越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以及探索国际环境保护合作;(6)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国际环境法为统帅,将重点放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立法上,在全球环境保护的理念下修改国内环境法;(7)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还制定了有关促进循环经济和废物再利用的法律。 2.下列关于现阶段我国自然资源法律的立法宗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侧重于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 ?B.侧重于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C.侧重于经济价值 ?D.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而发生转变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深化,我国自然资源法律的立法宗旨也发生重大转变,从侧重于经济价值转向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并重,从侧重于开发利用,转向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3.下列关于中国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2)地方政府的环境行政机构的构建与国务院不同 地方的某些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事项可以由地方立法确立(3). (4)地方政府及其环境行政机构除了享有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外,还享有地方立法赋予的执行地方环

论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之缺陷与完善 摘要:随着社会法治化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政府的行为及政府的决策越来越关切,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对于行政听证制度更是如此,因为行政听证制度主要涉及人民生活中较为具体的方面,对其权利与义务有较为实际的影响,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对行政听证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较为现实的要求。本文从行政听证这一制度着手研究,从历史现实及理论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结合西方听证法理渊源的合理内核,重点分析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的同时,从行政听证制度的含义、形式、内容、意义以及听证制度产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积极学习西方各国的成功经验,并将之改造成切合我国国情的相关制度设计,为构建一个完备的行政听证制度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听证制度缺陷完善 一、行政听证的概述 (一)行政听证制度的概念、渊源 行政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制度。 听证并非原生于行政法上的一种独特法律制度。听证作为一种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制度,最早是以司法权运作的模式出现的。它源于英国普通法上自然公正原则之一,即“听取另一方证词”。20世纪之后,许多国家通过行政程序立法确立了行政法上的听证制度。(二)行政听证的形式 行政听证的形式可以分为正式的听证与非正式的听证。这一分类

可以使行政听证适应行政实践的多种需要。正式的听证形式一般都有法律的严格规定,而非正式的听证法律一般仅作原则性的规定,由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原则规定裁量决定是否以及如何启动。 1、正式听证。正式听证是借助于司法审判程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听证形式,其内部结构为三角形程序模式。在这种程序模式中,听证主持人居于独立,行政机关调查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各执一方,指控与抗辩交涉。这种模式讲究形式,按部就班,它可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适应效率的需求。因此,虽然正式的听证更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正式听证在许多国家立法中只是作为一种例外,适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规定的听证是一种正式的听证。 2、非正式的听证。非正式听证程序是指不采用司法审判程序听取意见,且不以笔录作为裁决的唯一依据的一种程序模式。在非正式听证中,行政机关对如何进行听证具有较大的裁量权,它可以根据案件的需要决定程序的进展,或者终止、终结程序。 (三)行政听证的程序 行政听证程序是行政程序的核心。行政听证程序是否合理、正当决定了行政听证的质量。正式的行政听证的主要内容是: 1、通知。通知的基本内涵是指行政机关在举行听证之前,将有关听证的事项依法通知到有关当事人的一种行政行为。这里的通知是一种要式行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通知的目的在于让行政相对人了解与听证有关的事项,为其及时、有效的行使听证权利提供保障。

听证管理制度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听证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本局行政执法听证行为,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等规定,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局行政执法听证活动,适用本制度;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实施行政执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承办科室提出意见,报分管领导审定同意后,由法规科负责具体承办听证事宜: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 (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需要听证的; (三)涉及行政许可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的; (四)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 第四条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的,应当向本局法规科提交听证申请。听证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申诉人的名称(姓名)、地址、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联系方式等有关情况; (二)申请听证的具体情况; (三)申请听证的有关材料; (四)法律法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五条举行听证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公平、及时和便民的原则,充分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权利。除涉及国家涉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

进行。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局法规科应当在听证会举行7日前将听证会的事项书面通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 通知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名称或者姓名; (二)听证的主要事项; (三)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行政执法听证会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人数较多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代表人。 第六条听证正式举行前,听证申请人可以撤回听证申请。撤回听证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 第七条根据本办法第三条第(二)项举行的听证,应当于听证的10个工作日前,在本局网站或者其他媒体上发布公告。需要送达的,应当在举行听证的7个工作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听证申请人。 公告、听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听证事项; (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听证主持人的姓名; (四)告知报送参加听证人员名单、身份证明以及准备有关证据材料、通知证人等事项; (五)告知申请回避的权利以及回避的条件; (六)旁听席位数。 第八条听证代表按有关规定产生,一般由相关社会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专家和学者代表组成。听证会代表为20人左右。

行政许可听证会流程

行政许可听证会流程: 一、启动方式: 1.依职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应当听证的事项;行政主体认为需要的涉及公共利益 的重大行政许可的事项。 2.依申请: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和他人重要利益的,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告知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在告知之日起5日内提出听证申请,行政主体应当在20日内组织听证。 二、程序上 1.听证通知:行政主体应当在举行听证7日前,将举行听证会的地点、时间通知申请人、 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2.申请回避:程序原因。行政主体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主持。 实体原因回避。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发现听证会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3.听证参加人包括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申请人及其代理 人、利害关系人及其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4.听证公开:行政许可听证会应该公开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和听证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核对听证参加人的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关的听证权利和义务,询问申请人、利 害关系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记录人、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四)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陈述审查意见以及相关的证据、理由; (五)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对相关人员提出的意见及证据、理由进行询问; (七)审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最后陈述; (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举行听证前,将委托代理书交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5.听证笔录: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听证笔录应该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盖章。

行政听证制度

我国在1996年《行政处罚法》中确定了行政处罚听证制度,这就是我国第一次确立听证制度,意味着我国在公平,民主得道路上不断改进,抛弃错误得、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得法律制度,吸收先进得法律制度,填补空缺得法律制度。行政处罚听证得目得就就是讲求事实,发现事实,尊重人权,倾听民意,充分保障每个公民陈述申辩得权利,缩小公民处于弱势地位与行政机关得地位差别。到现在为止,我国得听证制度不断发展,扩展到立法听证、许可听证、价格听证、征收听证等领域,它得发展还就是值得肯定得。但我国第一次吸收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得还经历了一段小波折,它就是经过我国法学界各位前辈得极力挽留,[1]最后才仓促上台,时间紧任务重,现行得听证制度任然有很空缺。法律得不完善也制约着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前进得道路,使其不能更好得发挥其保障人权得功能。 本文从行政处罚制度角度探讨听证。因为听证得设立就是为更好得保障与救济我们得权利,它涉及我们得生活得方方面面,更易侵犯我们得权益。从此方面出发,探讨听证制度得完善,才能贴近人心,深得民意。也期望中国听证制度能越来越完善。 一、行政听证制度得基本概况 如果追溯听证制度,,应想到“圣经”中上帝在伊甸园问亚当与夏娃就是否吃苹果,她们承认蛇诱骗她们得故事。此后,听取各方得意见成为以后坚持得原则。 (一)行政听证制度得概念及基本特征 1、行政听证得一般概念 听证制度已广泛应用于行政领域,实际上各国理解这一概念还就是不太相同。例如,美国,行政听证不论就是非正式会谈或审判式听证或其她类型,只要涉及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得程序,统称为行政听证。[2]在英国,行政听证与公开程序有所不同,但一般就是指小规模得调查。而在日本,听证规定行政机关做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与利益得行政决定时,就该行政决定在尊重相关得事实并基于此问题得法律适用,提出申述意见,提出证据得程序。可见,由于各国得法律文化与历史发展得不同,对概念得理解与界定范围也就不同。 而我国得听证制度概念也就是众说纷坛,从我国大力提倡依法行政,构建与 [1]胡锦光.行政处罚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90192、 [2]王静.美国行政法法官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7、

关于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 姚斌 近年来,随着听证制度在立法和决策程序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听证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式各样的听证活动实际效果如何,这些听证究竟对科学决策的作出产生了多少积极的影响,现结合北京市实施听证制度的情况,就目前听证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看法,并就听证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听证制度在首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作用。 一、听证制度的社会价值 (一)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程序,起源于英美法系的自然公正原则,包括立法听证、行政听证和司法听证。美国是最早在法律上确立听证制度的国家。我国的听证程序产生于1996年通过的《行政处罚法》,主要是在借鉴美国听证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目前以法律的形式在立法领域和行政领域确立了听证制度。听证制度的引入,为公共决策制定过程中程序公正的实现提供了制度化途径。以程序制约实体,以程序的自然公正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的合法公正,从而达到发扬民主、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是听证程序设置的初衷。民主、公正、科学的程序不仅是实体公正、准确的保障,而且其本身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在现代化中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 (二)有利于促进私权利的保护。权利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公权

和私权。在法律体系中,维系公平精神,平衡公权与私权的法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另一类是程序法。实体法用以规范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程序法则使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得以实施。一个国家即使实体法律再健全,没有严格的程序予以保障也等于零。与西方国家重视法律程序的现象相比照,我国的法制建设,过去较多地强调令行禁止,侧重于法的实体性方面,在近些年才对法律程序在现代法制的重要地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听证程序制度的设立,将行政主体纳入相对人监督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限制了行政主体公权力的滥用,从而能够使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免受侵犯。 (三)有利于扩大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依据人民主权原则,凡属人民自己的事情,由人民自己决定。这一点在立法听证中表现得尤为直接、明显。所谓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建立听证制度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赋予公民的参与权,从立法和执法这两个方面为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提供法律保障。听证制度不仅要求行政机关和公共事务部门查明事实根据和说明理由,还应在当事人参与下查明事实真相,使决定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并对所适用的法律、政策及自由裁量作出解释和说明,从而避免主观随意性。听证制度还规定当事人可以参与行政程序的过程,对有关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证据,进行质证辩论,说明自己的利益受影响的程度,使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时比较和权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进行理性的裁量。这

行政许可法第48条之分析

《行政许可法》第48条之分析 听证制度是实现行政公开的重要制度,使相对人能够主动参与行政许可程序,进而参与影响自己权利义务的决定的作出。该制度体现出行政许可的公开、公正与民主。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将这一制度引入行政领域,是对行政许可程序的重大创新,但在条文制定上,有其不足之处。本文将对第48条进行如下分析: 一、关于听证通知 《行政许可法》第48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该条规定保障的是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获取通知的权利,但通知的内容是否仅限于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却没有规定。在国外,听证通知的内容除有时间、地点外,还包括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及住所,听证主持人的姓名、案件内容等。通知的内容规范过于简单、笼统,这不利于保障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不利于其辩护、质证等的展开。 二、关于行政许可听证主持人 《行政许可法》第48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该条款确立了行政许可的听证主持人制度。 1,从听证主持人的来源来看,“以外人员”范围甚广,如果由与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同属于同一机关的工作人员来主持听证,听证过程中听证主持人可能会听从于行政机关,很难保证听证主持人处于中立地位(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陈晓杰中国商界2010年第4期313页)。现实中,我国行政许可机关中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只是隶属于行政机关的一个内部行政机构,无独立的行政主体地位,不能避免其单方面接触,不能保障听证主持人处于中立地位主持听证,而且听证主持人与听证所在行政机关是行政隶属关系,福利待遇受行政机关控制,职务升降由行政机关决定,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利益关系听证主持人与听证结果存在明显的切身的利害关系,最终只能使听证制度流于形式。 2,从听证主持人的产生来看,是由“行政机关指定”,但法律并未对听证主持人的任用程序、任用资格进行明确规定。通过行政机关指定方式产生主持人的过程中,行政许可机关既是运动员,即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查人员,又是裁判员,即最后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由于行政许可案件内容繁多,范围广泛,若行政主持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一)

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一) 目录 一、引论 (1) 二、行政处罚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 (一)听证范围的界定不明确 (1) (二)行政听证的主体存在的问题 (1) (三)听证具体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2) (四)行政处罚听证证据存在的问题 (3) 三、造成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问题的原因 (3) (一)传统观念和行政人员自身观念的束缚 (3) (二)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员业务素质低 (3) (三)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各项配套制度不健全4 (四)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听证权利意识淡薄4 四、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完善 (4) (一)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4) (二)加强学习,提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素质5 (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5)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听证配套制度 (5) (五)加强对听证制度本身的研究 (6) (六)营造一种适合中国本土法律资源的法律文化氛围 (6) 内容摘要]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此项法律自实施至今,在适用案件范围、听证主体、具体操作及有关配套法律方面仍存在着问题,致使行政处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言堂”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未能真正有效地利用此项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经过笔者调查和思考,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和行政人员自身观念的束缚、行政机关案件调查人员素质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各项配套制度不健全及公民、法人等法律主体听证权利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此项法律: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听证配套制度、加强对听证制度本身的研究、营造适合中国本土法律资源的法律文化氛围。行政处罚听证制度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行使国家行政权的世界潮流,必将随着我国市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显出蓬勃的生命力,也发将为行政工作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缺陷;完善 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其中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全国各地各级行政机关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有关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规定,对听证制度在行政处罚中的具体适用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行政处罚听证制度毕竟是一项新事物,行政机关在适用听证程序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 一、处罚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听证范围的界定不明确 对需要举行听证的项目规定过于单一、缺乏弹性,不能适应保障公民权益和各市场主体权益

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一、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界定 (一)行政听证的概述 作为制度,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意见的法律程序。[1]尤其是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 的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从而体现公正。听证源于英美普通法上的“自 然公正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听取对方的意见;二是不能作自己案件 的法官。[2]它最初适用于司法领域,作为司法审判活动的必经程序,谓之“司法听证”(Judicial Hearing),听证的本质-听取对方意见,可以追溯到上帝惩罚亚当之前给予 其辩护的机会。[3]后来逐渐为立法吸收,适用于立法领域,称之为“立法听证”(Legislative Hearing),正如迪普洛克勋爵所说,人们获得“听取针对他的指控并提 出自己理由的公平机会”的权利对文明法律制度来说如此重要,以致可以假定议会的宗旨是:“任何违背这一要求而作出的决定无效”。[4]到20世纪晚些时候,才正式运用于行 政领域并获得巨大发展。目前我国学界所谓的听证主要是指“行政听证” (Administrative Hearing)。[5]所以,我国学者一般将听证作如下定义:听证是行政 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 政相对人有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 律制度。[6]听证制度运用于行政领域并得到较大发展,一方面是行政权扩张的结果,另 一方面是对行政权扩张的担心而导致的对权力约束和对公民权益加强保护的结果。 听证程序是指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 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其实质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本文研究的“行政 听证”是专门适用于行政机关的程序制度。在这一程序制度中,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 对人权益决定前,有义务告知相对人决定的理由和获得听证人的权利,行政相对人有权就 事实和适用法律表达意见、提供证据,行政机关有义务听取和接纳,通过公开、民主的方 式达到正确实施行政行为的目的。 (二)行政听证的分类 《听证规则》将听证分为两大类:一是依申请听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 二是依职权听证,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决策听证。从启动方式上讲,行 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具有相似性,均由依法享有要求听证权利的当事人(行政许可 还包括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申请举行听证;行政立法、行政决策听证具有 相似性,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立法、行政决策中依职权主动举行听证会征求意见、调查研究。从功能上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听证都是听取当事人(行政许可还包括利害关系人)申 辩与陈述,从而有利于查明具体案件事实,弄清个案的是非曲直;行政立法、行政决策听 证都是广泛、充分征求意见,从而为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提供依据。[7](三)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概念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核心制度,为各国所广泛采用。我国1996年制定的《行政处罚法》率先在行政处罚领域规定了听证程序, 这在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之后,听证扩展适 用至政府价格决策、城市规划、行政立法、行政裁决等领域。2002年 1月12日国家计委主持举行的铁路价格听证会,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 现场直播,使得听证会成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的话题。如今,听证制 度又一次被引入到行政许可领域,从而使听证制度在我国适用范围日 益扩大。行政许可听证是指行政许可机关在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 决定之前,告知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听证权利,申请人或者利害关 系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申辩、质证以及行政许可机关听取意见、 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对应决定的程序法律制度。严格来说,听证并不是 一个独立的行政许可程序,它仅仅行政许可审查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程序。1虽然并不是每项行政许可都必须要经过听证程序,但听证在一些重大的行政许可尤其是涉及利害关系人正当权益时的适用却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行政许可中的听证程序体现了对许可申请人 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尊重,通过吸收申请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参与,既有利于保障其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也能够为行政许可机关 作出准确的行政许可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行政许可决定的 可接受性。 我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听证制度。在第四节用了三 条的篇幅规定了听证的提起、范围和程序,声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公开和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 决定等一系列内容,但我们认为,该法相关听证的内容仍存有下列尚 待完善之处。 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中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行政许可法规定了 行政机关应申请举行听证和依职权主动举行听证两类事项。对于许可 机关理应主动举行听证的事项,行政许可法规定为“法律、法规、规 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理应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2021年1月1日实施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 部令第14号 《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已于2020年11月5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2020年11月23日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 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放射性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生态环境部负责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告书(表)的审批。 第三条生态环境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坚持依法依规、科学决策、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生态环境部审批。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内容开工建设前重新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生态环境部审批。 第五条对国家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国防科研生产项目,生态环境部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提前指导,主动服务,加快审批。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六条建设单位向生态环境部申请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应当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生态环境部政务服务大厅(网址:,以下简称政务服务大厅)提交下列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批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建设单位应当自行作出删除、遮盖等区分处理;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南开大学 宪法与行政法 期末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任课教师:沈亚平 年级:2014级 专业:公共管理(MPA) 学号:2120141806 姓名:崔金旺 2015年7月23日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行政听证制度是作为行政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为相对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但由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社会整体对听证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即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实现行政管理公平、公正这一崇高的价值目标。本文将从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论述,并提出一些完善我国行政听证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听证制度;现状分析;完善

目录 引言 (1) 一、案例背景及分析 (1) 二、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2) (一)行政听证制度的产生的必然性 (2) (二)行政听证制度的历史发展 (2) (三)行政听证制度的具体内容 (3) 三、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3) (一)申请行政听证的主体范围过于狭窄 (4) (二)行政听证制度的应用范围狭窄 (4) (三)行政听证形式过于单一 (4) (四)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合理 (5) 四、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完善 (5) (一)完善正式的听证制度 (5) (二)逐步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6) (三)进一步完善对听证程序的审查 (6) 小结 (7) 参考文献 (8)

引言 行政听证制度出现在我国较晚,它的制定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外国的相关规定。目前,听证制度是行政程序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应用。行政程序最早应用于法律中是在在行政处罚法中,这对于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行政听证虽然是一个很特殊的程序,但它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发生在行政审查过程中。即使行政听证不是每一个许可的必经程序,但是对于一些非常重大的许可如一些涉及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的许可,行政听证的运用就有非常大的意义。一般认为,在行政许可中设置听证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尊重行政许可申请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让许可申请人与其他利害关系人加入进来,可以为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使行政许可机关作出正确的行政许可决定,使行政许可的决定更容易被人接受。 一、案例背景及分析 从执法实践来看,听证案件的范围应扩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因此,列入听证范围的案件主要是对当事人财产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其中一些案件也属此类情形,例如近年来企业改制引发的登记纠纷,工商部门查处企业提交的虚假材料骗取登记的违法行为,拟作出撤销公司变更登记的处罚,撤销变更登记意味着此次登记事项无效,对改制企业的各方权利人均有较大影响。如将其列入听证范围,带听取各方意见后再作处理,将有利于平息争议。此外扩大听证范围,对一些争议大但不属于听证范围的处罚案件,听证机关认为有必要,也可以主动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权利,例如行政机关拟作出没收当事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政处罚。 2005年6月,某地区工商局查处一无照从事网吧经营案,拟对当事人的32台电脑予以没收,金额超过10万,对个人来说,其影响远远超过多数较大数额罚款。如此严厉的行政处罚如果得不到相对较轻的处罚所能够得到的权利保障,显然不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对当事人也殊为不公。因此,行政机关对此举行听证,可以消除当事人疑虑,使其自觉接受处罚。 通过上述听证实践,进一步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完善来进行分析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