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忠县中学校志1

忠县中学校志1

忠县中学校志1
忠县中学校志1

《重庆市忠县中学校志》(1939年—2009年)

编 审 人 员

策划:沈仕平

顾问:舒昭衡 陈定凡

编撰:曾庆森

主审:沈仕平

副审:周九评 陈家富 张义贵 颜明熙

资料:胡 君 李茂扬 沈 军 谭绍安 冯志国 罗从明 阮群玲 周泽明 黄道国 刘俊华 邓志勇 张宗贤 牟成安 蒲光斌 陈世川

图片:李茂扬 张精华 周泽明 张保普

校对:颜明熙 曾庆森

封面设计:张精华 曾庆森

办学理念

精 忠 树 人

治校原则

民主办学 科学育人

忠中精神

敬业乐群 精忠报国

校 训

博·勤·忠·勇

教 风

严谨 求真 广博 启智

学 风

勤奋 高效 善思 励志

校 风

文明 守纪 诚朴 进取

学校校志凡例

凡例 一、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南阳市第七小学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 二、本志上限1960年2月,下限2009年8月(此后至成书之前,其间重要的人和事扼要续录),详近略远。 三、本志按内容分十三章,章内设节、目,以历史发展为经,以内部结构为纬,横排竖写。各章节所记交叉之内容,选择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点记之。 四、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 五、志中数量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国际通用公制单位。采用公元纪年。 六、对人物直书姓名,不加褒贬,必要时冠以职务。过长的词组或使用全称,或使用公认的简称。 七、简介之人物,为在七小离退休的领导、现任领导和教职员工,一般按到校工作时间先后为序。 八、本志为记述文体,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九、本志统计数字以档案资料为准。 十、制度、职责皆附于各章节之后。 体例 结构:章节体,每章节一般采用“通纪”形式,从起始到完稿,即1960年2月~2009年7月。大的结构已经确定(篇章的设置、排序按刚才讨论过的),每章中的组成部分可参考有关材料,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思确定。 体裁:述(概述)、记(大事记)、志(全书主要部分,如实记录)、传(本书只安排人物简介)、图(地图、绘画、照片等)、表(各章节

后附“综括”统计表,以方便省览)、录(附录,含学校大综合的、放在任何章节都不适宜的统计表,以及有价值的资料、文献)。 章法(原则):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实事求是。上限为一九六零年二月(即建校时间),下限为二零零九年七月(即今年暑假),采用记叙文体,叙而不论,从实而书,远略近详,尤其近十年(2000年以来)的要详写、要重点写,重要事件一件不漏,所记内容要交代清楚,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措辞用字要规范,行文要流畅。 各篇章几乎都要有机构沿革,有内容述要。先内容叙述,后附上有关表格。 人物直呼姓名,统计数字通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单位,采用公元纪年,地名使用标准称谓,语言文字、标点要正确规范。 一些资料来源、考证、使用等需要作出说明或注明出处的,均在当页末注明。 采用横排竖写结构方式——横排分类,竖写发展过程写。

关津乡初级中学校志

关津乡初级中学校志 简称关津中学,(它的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关津小学),位于106国道的东侧,新蔡县城南5公里处,风景秀丽的汝河之滨。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先哲孔子曾在这里留下足迹,那“子路问津处”的古迹至今犹存。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关津教育人,不顾“路漫漫其修远”,为百年大计之本而上下求索,殚精竭虑,奋斗了愈半个世纪。关津中学自从伴着母亲的阵痛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在困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求索,在求索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的艰辛历程。一路走来,他越过崎岖,踏荆棘,穿越迷雾,走出风雨,终于走进一个春光明媚而又生机盎然的春天。 一、坠地 关津中学的前身——关津小学,建于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它犹如一个在母亲劫难状态产下的畸形儿,限定营养不良,校舍简陋,师资匮乏,学生也参差不齐。以后,更是单板请帖,心被无偿,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全县文盲充斥,少数富家子弟也多到外地求学。 二、新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当家做了主人的关津乡人民,也着欣喜的心情,并关津小学进行了重建。关津小学也获得了新生。在“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精神的指导下,全乡大批贫下中农子女走进了学校的大门。1949年到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改造旧式教育到创建新式教育,为发展大规模国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贯彻上级教育工作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实行“五分记分法”,探索新教法,建立了听课、观摩、备课制度,继续采用苏式教学理论。1954年至1960年,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学校由校长纳入各级党委领导,办学方向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学校教育受到一些影响。1961年至1965年期间,是关津小学建校以来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纠正了““我”的错误,围绕着一“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质量很快回升,学校各方面都呈现一派生机的景象。 三、劫难 正当关津小学稳步发展的时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关津教育工作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1967年学校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8年小学改为5年制,中学改为“二·二制”,学校课程门类减为一半。1969年,提出学制要缩短,关津小学在原来基础上增设了初中班,随后又增设了高中班,随即关津中学、小学分开。学校更名关津高中,初中班称“初中部”,直至1982年取消的高中班,学校正式更名为“关津乡初级中学”,简称“关津中学”。关津中学在10年动荡中,历尽劫难。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掀起高潮,教师停教,学生停课,学校停办。1970年至1972年,根据上级精神,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一

小学校成绩喜报范文

小学校成绩喜报范文 在区教育局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指导、关怀下,在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华山路学校获得教育局xx-2018学年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特向一直以来支持我校工作的各级领导、广大家长朋友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山路学校原名“西电子校”,xx年移交临渭区政府,改为现名。学校设有初中部、小学部和幼儿园,现有教职工71人,教学班23个,学生1140余名。属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在郑保卫校长的带领下,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味。学校首先绿化、美化了校园,校园四季有花,绿草茵茵,并利用展板、橱窗宣传学校,先进教师和先进学生,使他们起到标杆的作用。每天播放一首世界名曲,让学生在浸润经典中,受到艺术的陶冶。《星星草》报刊、《星星花》杂志以及《足迹》已成为学生和教师展示创作的平台。浓郁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老师们创设了一个舒心的工作、学习环境。 二、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培训力度。学校通过专家引领,课题研究、校本研修等搭建教研教改、展示自我的平台,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前,我校共有一项省级课题、三项市级课题、五项

区级课题结题,四项市级课题、五项区级课题立项,正在研究阶段,其中“一二三”课堂实践探索研究得到区、市专家们的认可,成效显著。 三、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加强实践综合能力培养。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和节假日组织活动,组建志愿者团队,开展“一月一主题,一周一专题”的主题活动和研学旅行等课外实践活动,实行学生“星级评选”的创新评价模式。每学年组织一次真善美演讲比赛和美德少年评选,以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大对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团体辅导工作。学校先后派7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心理辅导技术,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有序开展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切实帮助师生们积极探索内心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心理潜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加强体育艺术教育,规范课程开发实施。学校向学生开放了篮球、足球、合唱、舞蹈、手工、电子琴、羽毛球、小记者、书法等13个社团,扎实开展体育艺术教育。体艺教师年轻化、热情高、素质强。我校课外活动丰富多样,艺术特色初步形成。xx年我校男

学校校志后记

后记 2010年2月,南阳市第七小学建校五十周年。2009年4月,李彦虎校长提出准备编写校志,由王新红副校长具体负责。 2009年5月,搞出整个校志内容序列,召集所有参编人员,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参编人员皆为现职员工,惟业余时间可以利用。其间,因一些重要、急迫的事情(如对原十八中的接管改造等),使得编写工作一度停顿两个多月。2009年暑假拿出初稿的计划未能实现。 10月底,各章初稿成型,谬误之处甚多。遴选部分参编人员,进行大幅度修改,个别章节基本重写。 201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六),所有修改稿汇拢一体,由一位同志进行通审通改,于3月下旬定稿,交付出版传媒公司作后期处理。 学校历史上曾四次遭受水灾,档案资料损失严重,前三十年的基本空白。时间、人员双度紧张,外出调查、外出采访实不可能,主要靠组织座谈、查阅校内现存档案、电话访谈来获取信息。有些内容先请当事人回忆,再相互印证记录下来,只能“相对准确”。 连年开展的活动,各章节则根据需要选择记述。例如,“白鸽之旅”活动已连续开展了八年,选2002年的,或选2006年的记述,相互并不重复、并不矛盾。诸如此类,一并敬告,免生疑惑。 2009年8月份,宛城区教体局决定,七小与东校区(即二十五小)分离,同时接管第十八中学校园及小学部学生,称为“东校园”。这一变化处于初稿将成之际,对涉此两处的内容有删有增,但删增程度不尽相同。 《人物》一章,系依各自撰写的个人简历凝缩而成,所录细节,不能完全。其它个人材料,亦多为本人提供,来不及逐一核实,不免有所疏漏,还望谅解。

悠悠五十载,值得记述之事几百页文字岂能涵盖,没有查阅到、访谈到的,惟有遗憾与抱歉了。 李彦虎校长自始至终亲自参与,每一个关键步骤,都悉心指导、把关、定夺。已退休的魏玉娥校长、邢君章书记等老干部、老教师和在职的各处室负责同志,都主动提供素材,帮助核实原委,对本志的编写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殷殷情怀,令人感佩。 参编人员在几个月内,完全靠业余时间(只张西云同志曾停过一段课)熬夜加班,呕心而成,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具体执笔情况如下: 概述:张西云张国成大事记:张西云 第一章:徐晖周梅第二章:王新红朱玫梅 第三章:张西云第四章:万晓艳 第五章:贾艳梅第六章:胡继红 第七章:范海云王新红第八章:张国成 第九章:赵鑫第十、十一章:张西云 第十二章、附录、后记:王新红 通审:王新红 定稿:李彦虎 本志编写人员虽殚精竭虑,但时间紧迫、水平有限,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期待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3月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六个春秋。 前言 邢文雄 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六十年来,黄流中学经过几易校名,先后共有二十届校长。在历任校长及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下,学校由最初的几个教学班

一百多个学生,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68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的大型完全中学,成名一所中国名校。 对于海南岛内各县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历来有“北文昌,南乐东”的说法。文昌县由于地处沿海,开发早,文化教育事业一向发展迅速。乐东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乐东汉区原有的文化积淀外,主要是得益于黄流中学的创办和发展、壮大,从黄流中学走出去的数万名毕业生,既在全国各地为社会做奉献,也为发展乐东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致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伟大成果。 早在1958年黄流中学就开始创办高中,文化大革命前被命名为乐东县中学,是乐东县的重点中学。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挫折,后来又受到撤消重点中学称号的干扰,但是,具有深厚文化教育底蕴的黄流中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引下,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然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六十年来,从我校走出去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已经在祖国各地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为拥有这批众多的校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黄流中学培养出的众多校友中,有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他被国务院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从2000年起,他担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

学校祝词(完整版)

学校祝词 学校祝词 第一篇: 201X年学校新年祝词 201X年元旦祝词 尊敬的中学各位领导及对江小作出贡献的各位老领导、亲爱的江小和直属点校的老师们: 大家好! 龙去神威在,蛇来春意浓。令人难忘的201X年即将过去,凝聚希望的201X年正款步向我们走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向对学校工作给予无微不至关怀的江垭中学各位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曾经为学校发展洒下辛勤汗水的江垭完小支部退休老领导、老教师表示衷心感谢!向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我们最诚挚的祝福和问候! 春华秋实,岁月流金。回首即将逝去的201X,江小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绩里包含着每一位江小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凝聚着每一位老师的聪明智慧。 祈望201X年,乘着“十八大”的东风,我们要在强化特色上做文章,在内涵建设上下工夫,在提升水平上动脑筋。静心育人、潜心教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平安校园,全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201X年多彩的天地间,英姿勃发的江小定将实现新的梦想与腾飞!

日暖千山蛇起舞,春融九域凤来翔。最后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献给我们热爱的江垭中心完小。祝福我们的学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祝福到会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 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现在,我提议,为了江垭中心完小的美好明天,为了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快乐、身体健康、合家欢乐,干杯! 第二篇: 龙年学校新年祝词 尊敬的老师们、同志们: 天仪再始,岁律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中心校向广大师生员工及家属致以亲切的慰问和新年的祝福!向所有关心、支持任村教育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 拂去征尘,伫首回望。xx年是我国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顺利召开xx届五中全会的辉煌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X-201X)》颁布、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我国教育事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之年,也是任村乡继续开拓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的有为之年。一年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各界大力支持下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进展顺利;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走向现代学校成绩斐然……成绩的取得,是全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我谨代表中心校,向全体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成绩可喜;展望未来,重任在肩。xx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

校志序言

序言 勐汞完小创办于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一直以来,关于勐汞完小的办学历史,人们只能从现实中去推测考究。对于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应该对勐汞完小的未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留下遗憾。2008年9月,原勐汞中心校被撤并到德党中心校,勐汞完小也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就有了收集勐汞完小的校志之意。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决定把勐汞完小过去的功勋与现实的决策编写在一起。于是在和教育局杨正发老师探讨之后,学校决定由高云良老师执笔并负责收集相关勐汞完小的历史资料,走访老教师,探访老领导,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校志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两年,勐汞完小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了。学校出书后主要留为学校存档资料,少部分也赠与从勐汞完小走出的、乐意收藏的学子。 如今的勐汞是一个拥有1310户的大自然村,在外工作人员比比皆是,在各个领域岗位中做着不同程度的贡献。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发展,包括文明的传播。随着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们有决心在党的新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投入,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我们“不求一日成功,但求每日进步”;学校以“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为校训,来促使我们每个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打造未来的勐汞完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精辟概括,但求开卷有益,并显示其“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社会,有益人民”的功能。勐汞完小的历史能基本呈现,让我欣慰,学校委托我为出书写序,也算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校史校情,让学校真正能发展起来,让百年老校更加绽放异彩。 对于编写出来的内容存史价值是前所未有的,可算是勐汞完小的百年史书,也是教育人的借鉴,编写志书是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大事,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在编写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 刘正康 2012年6月

学校修志方案及分工

附件1 区地方志办《校志编修参考篇目(纲目)》概述 第一章建置沿革(从置校起,分时期记述学校的变迁、规模含村校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学校的机构 第一节党群组织 一、党支部(或党总支) (一)政治思想工作 (二)组织建设 (三)历任书记 二、群团组织 (一)工会 (二)教代会 (三)共青团少先队 (四)妇代会 (五)退休协会(小组) 第二节学校行政 一、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校长负责制 三、学校管理 四、历任校长 第三节内设机构 一、教导处(工作职能、各教研组工作) 二、德育处(工作职能) 三、后勤处(工作职能) 第三章教学工作

第二节课程设置(各个时期) 第三节教学方法(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 第四节特色教学 第五节教研教改成果 第六节课外活动(各种兴趣小组) 第七节教学设备 第八节图书资料管理 第九节“普六普九”“两基普实” 第十节教学效果(入学率、普及率、及格率、优生率等横向比较情况) 第四章德育工作 第一节办学理念、校训、校歌 第二节学生校规校纪(学生守则的贯彻) 第三节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第四节好人好事 第五章体育工作 第一节体育课 第二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 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 第四节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训练基地) 第五节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 第六章卫生工作 第一节教室环境卫生 第二节健康知识教育 第三节疾病防治 第七章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节师资培训(思想、业务培训)

第三节教师资格考核 第四节职称评定 第八章后勤工作 第一节学校基建 第二节经费管理 第三节师生福利 第九章安全保卫 第一节安全教育 第二节门卫保安 第十章人物 第一节人物传 第二节英雄劳模 第三节成功人士 第十一章获奖情况 第一节集体 第二节个人 附录 后记 永川区朱沱镇跃龙小学校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永川区教委、区地方志办《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永教办〔2011〕31号)的要求和我校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的需要,为了真实地再现学校的发展历史,保存学校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彰显学校办学内涵和特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现状,做到思想观点正确,体例科学严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客观全面,特色鲜明突出,文辞朴实规范、构件完整有序。立足现在,回顾历史,展望未

曲阜市罗庙中学校志

曲阜市罗庙中学校志 罗庙中学校志编写组 组长:孔令锋 副组长:范洪波 成员: 孔凡昌尚传启孔祥泰 一、学校沿革 罗庙中学的前身是罗庙小学。 罗庙小学座落在陵城镇辛庄村东南角。学校设在由一个罗姓护法助建的、修道之士寄居的庙宇之中。学校因此而得名。 罗庙小学负责辛庄、蓝庄、东村、官寨、古路套、后学、朱庄和马家庙,八个自然村的适龄入学儿童的教育工作。 1950年,开始招收识字班,设立小学。 1954年,完成了初级小学(1——4年级)的建立。 1956年,完成了一至六年级完全小学的组建。 1968年春,罗庙小学改招两年制初中班,罗庙小学也因此更名为罗庙联中。 罗庙联中的招生范围,也在原罗庙小学招生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红庙村、大小鲍庄村的小学毕业生,也纳入了罗庙联中的招生范围。学校服务人口达到一万多人。 1971年冬季开始,罗庙管区领导研究决定,拆除学校两排老旧的土坯房(教室),新征土地4700多平方米,建四幢八间宽敞明亮的青砖瓦房作教室,1972年春季工程正式完工。校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500平方米,一下子扩大到7200多平方米。

由于政治的原因,原本应该在1973年年底毕业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被迫推迟到1974年7月毕业。 1974年初一新生的招收工作,在同年8月份进行。 1975年8月,学校招收首届两年制高一新生1个班。 1976年8月,学校招收第2届两年制高一新生2个班。 1976年8月,学校自筹资金,聘任木工、铁工师傅,对有学习技术意愿的学生,进行技术培训。首批招铁工学徒2名,木工学徒4名(因铁工的社会需求量不大,只招了一届;木工培训一直持续到1988年)。 1977年春,罗庙管区的领导,再次动员辖区内的10个村,出资出力,在校园内新建了四幢九间红砖瓦房,其中五间作教师的办公用房,四间作备用教室(为以后罗庙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7年,国家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同年7月,罗庙联中3个初中毕业班,参加了陵城教育组组织的统一升学考试,优秀学生升入小雪三中,学习高中学业。其余学生在本校就读两年制高中。 1978年春季开学,学校将一九七七年招收的两个高中班,转为初三毕业班。罗庙联中完成了,两年制初中向三年制初中的过度。 1978年7月,罗庙联中首次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升学考试。 1987年秋,学校被正式命名为罗庙中学。 1995年春,罗庙中学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征辛庄村的土地14000多平方米,同时拆除校园中两排老旧的校舍,新建2幢综合实验楼,1幢10间教工宿舍,1座水塔,1间锅炉房,1间传达室,同时,为学校

学校校园文化手册

以习惯奠基人生 用精神引领成长 这里,孕育着一种积累,一种沉淀; 这里,传递着一种理想,一种文化; 这里,代表着一种使命,一种信念,一种精神; 这里,预示着一种追求,一种传承,一种创新; 姚店子镇初级中学 姚店子镇初级中学 学校文化建设手册 2011年4月

姚店子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系统第一篇:学校发展理念---奔向明天 第二篇:精细化特色管理文化(一楼楼道) 第三篇:学会做事专题教育文化(二楼楼道) 第四篇:学会做人专题教育文化(三楼楼道) 第五篇:学会学习专题教育文化(四楼楼道) 第六篇:习惯成就未来----初一级部文化 第七篇:学会长大----初二级部文化 第八篇:追求梦想----初三级部文化 第九篇:勤俭节约文化(公共用房及餐厅前) 第十篇:国学经典文化(西侧主路) 第十一篇:励志人生文化(中侧主路) 第十二篇:安全长廊文化(东侧主路文化) 第十三篇:办学宗旨: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结束语)

第一篇:学校发展理念---奔向明天 1、沂水县姚店子镇初级中学学校简介(文本) 姚店子镇初级中学坐落于灵山脚下,峙密河畔。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78.5亩,总建筑面积9282.3余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2个,在校生1250名,教职工84人,其中本科学历65人,专科学历19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备先进,教学设施齐全,拥有一类标准建成的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等。 校园总体布局合理美观,和谐统一,建筑典雅大方,环境清新宜人。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规范化建设工程,狠抓校园美化、绿化工作,使校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春天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夏季绿树掩映、垂柳摇曳;秋日银杏泛金、桂菊飘香;冬季枫叶如丹、雪松吐翠。室内更是窗明几亮、书香飘逸。实为育人之摇篮。 学校坚持以人文教育思想为指导,凸现“人文、文明、文化”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优良的教育教学成绩,深受社会好评。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家长示范学校”、“县级规范化管理学校”、“五星学校”、“爱国主义示范学校”、“教学改革特色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初中生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成绩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将按照“改革、稳定、发展”的方针,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更加深入地推进现代素质教育,为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大的空间,为教师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营造更佳的环境。学校将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奋力拼搏,求实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创办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乡镇初级中学而努力奋斗。 2、、校徽(教学楼楼体南面) 浑蓝而辽阔的天幕下,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一条蔚蓝的河流流向远方,在阳光雨露的温暖滋润下,一粒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幅意境悠远的图画构成了姚店子镇初级中学校徽的中心图案。 上方浑蓝而辽阔的天幕,象征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喷薄而出的红日,象征学校蓬勃的生命力;蓝色的河流,象征学校传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奔向崭新的美好未来;河流的“Z”字造型,彰示学校“注重习惯养成,培养责任国民”的工作重点,寓意全校师生牢记责任,办负责任的学校,做负责任的国民;中间的绿色幼苗,寓意学校在灵山歭密河的滋润下,不断茁壮成长;中心部分的3个图案又分别寓指蒙山沂水姚中人,同时还构成了姚店子的汉语拼音的首拼“YDZ”字样,体现了学校“感恩、励志、诚信、责任”的文化建设主题。 校徽的中下方是数字1985,代表学校建立的时间。 图案外围是一个由中文和英文组合成的环形。左上方半圆由庄重的宋体字“姚店子镇初级中学”字样组成,给人强烈的视觉感观;右下方半圆是姚店子镇初级中学英文名称。整个图案造型用斜式造型,中文字和英文字中间开缝,打破了传统中规中矩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民主、规范、创新”的办学理念。圆形底色为绿色,意味学校实行的人文绿色管理;圆环象征和谐,意喻师生发展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象征着这是一个团结的、有向心力、凝聚力的集体。 3、校训:励志、正德、笃学、尚美(教学楼楼体南面校徽两侧及大门口西侧) 一个人要想成功,由许多因素决定,但远大志向、高尚道德、勤学态度、尚美之心却是关键的四个方面。 励志。校训把“励志”作为第一条,是对我校师生人生志向的勉励和鞭策。旨在强调学校

学校管理工作校志

第一章学校管理 第一节教育宗旨 建校初,学校遵循毛主席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确立了“面向工农,普及小学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宗旨。在这段时间内,学校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学校管理,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学校建设,扩大学校规模,满足学生上学之需。 文革期间,在磨得一手老茧就是毕业证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着重于“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师生走出课堂进行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脱坯、打墙、搬石、翻土堆。同时,“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劳动与闹革命上,学校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但在此情况下,学校仍奋力自筹,修建校舍,添置桌凳,扩大招生,尽最大努力使学校周边适龄儿童能够有学上。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拨乱反正,提出了“抓纲治国”的方针,教育战线提出了“抓纲治校”的口号。学校师生深入批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歪理邪说,深入批判“两个凡是”,扎扎实实抓教学,“文革十年”造成的混乱局面得到扭转,学校教学秩序逐步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遵照新的教育指示,开创了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把这个题词写在“工”字房的墙壁上,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1985年1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讲”“四美”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当代保尔张海迪”等活动,深入贯彻《小学生守则》,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挺进小学校志

乐陵市挺进小学校志 一、发展概述: 乐陵市挺进小学是一所公立六年制全日制小学,坐落在乐陵挺进西路118号,学校占地27303平方米,校舍占地面2947平方米。12个教学班,学校学生达750人,教职工42人。该校成立之初,是由城关镇中心小学和第二职工子弟小学在2005年8月合并而成的。成立之初,校名为“乐陵第四实验小学”,2008年又改名为“乐陵市挺进小学”。追溯其办学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学校简介: 城关镇中心小学在1988年3月成立,始建于1986年,其前身由西关完小迁移分出,王明新任校长。有5个教学班,学制五年,教职工15人,在校生约300人。其校舍为二层楼,共24间,学校占地面约4000平。1988年12月薛凤琴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附照片);1990年9月李新华任校长,随着教师陆续调入,教风学风严谨:“刻苦、严谨、守纪、友爱”,教师集体办公(附照片);1993年学校获“教育先进单位”荣誉。 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新增校舍12间,教师27人,增到1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650人左右,教师办公室4间,教师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生活动占用西关大队场院约2000方米平。体育设施有: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学校有图书室、仪器室。 2004年8月,贾万新接任校长职务。此时,学校教学配套设施基本完善。2005年8月并入乐陵市第四实验小学。

历任校长更迭 木器厂小学创建于1982年,并于当年9月招生成立,座落在木器厂院内,属联合厂办小学,招生80人。1—4年级复式2个班。当时只有张文治夫妻二人负责管理和教学。招生开学后命名为“第二职工子弟小学”,只有六间平房,张文治夫妻住宿连同办公室占用两间,其余四间作为教室,学生无活动场地,学校占地面积仅150平。83年先后调入3名教师(林老师,张老师,朱老师)。85年8月在木器厂一个车间内增加了一个五年级班,87年8月共有教师5名,学生达110人。 1987年8月潘如新任校长,9月份教师达10人。联合各厂筹资建校舍7间,全校校舍共13间。全日制五年制1—5年级,5个教学班,平均班额35人,在校生达200人,学生活动场地250平,体育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校志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校志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初中位于先生店街道西端,北距312国道4公里,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20580平方米,建筑面积4476平方米。有学校本部和为先生店乡硖石村境内的住宿区两部分组成。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始建于1974年。1975年春期先生店小学的“戴帽初中”的学生移至我校就读,当时只有6个教学班,370名学生,18位教职员工。学校占地15650平方米,有18间砖瓦结构平方和24间土墙瓦顶平房。 1985年春,经当地政府的协调,将公路南面的700平方米的土地和24间土墙瓦顶平房出让给个体户,从校园北面征收2300平方米土地,并新建了两幢砖瓦结构教师和一幢师生食堂。 1992年秋期,学校开始招收三个平行班的学生,学生数增加至480余人,教职工26人。校舍也发生变化:在先生店乡政府的直接安排下,校园整个西边和南面西段临公路11米宽的土地开发出让,总面积1200平方米;同时从校园北面征收1280平方米土地作为学校操场用地;并在校园四周建成2.5米高的砖墙。 1995年在先生店乡政府的协调下,学校与本乡硖石村协商,在“二先路”西侧,先生店道班后面征购4000平方米土地作为住宿区。1997年和1999年,在住宿区兴建两幢计18间砖瓦结构平方,并在四周建围墙,出口建门礅,院内建40米长中心水泥路,兴建厕所一座,水井一口。

1998年学校增至13个教学班,在校生846人,教职工46人。秋学期学校成立“先生店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先生店初中家长学校”,担负起对先生店乡先生店片的青年农民的文化技术辅导学生家长的教育。 2004年,在教育局和乡政府的批准下学校将南面大门两侧临街路段750平方米土地开发出让,同时,被教育局作为寄宿制学校,上拨项目资金60万元,兴建一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481平方米,现成为学校的教学和办公用房。从而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2005年起,根据区委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了对未成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工作。成立领导组、制定制度和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形成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网络体系,为确保我校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2007年我校被确定为金安区农远工程项目建设学校,现已建立了计算机教室,配备教师机和学生机30多台,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远程IP数据接收设备等,为我校现代化教育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自建校起,学校先后培养了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为提高当地人口素质、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发展家乡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农村小学“5改6”的影响,加之当地择校风甚烈,我校学生数减少很多;近几年,教师也只出不进。学校师生规模相对缩小。现有7个教学班,429名学生,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晶都双语学校小升初模拟考试语文试题3(答案解析)

202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晶都双语学校小升初模拟考试语 文试题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1.jù(____)乐部(____)备(____)拢(____)体 2.lì 奴(____)(____)害(____)史鼓(____) 3.mù 开(____)(____)捐羡(____)和(____) 2.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 4.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目送归鸿难。 6.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 7.岁寒,__________________。 8.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信息匹配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括号中 不光……也…… 只要……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1.鲁滨逊(______)碰到过许多危险,(_______)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2.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_______)船上的桅杆吹断了,船翻了,同伴们(_______)都死在了海里。 3.尼尔斯(______)变成了小狐仙,(_____)能听懂动物的话。 4.尼尔斯想对牛群说,(______)她们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______)再也不捣蛋了。 三、语言表达 4.按要求完成练习。 1.真人怎么会是个老师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一、如何理解教育志和校志 志:记述。教育志,就是对教育的记述。是教育各个方面的历史和 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地方教育志建立在校志的基础上,写好教育志必须做好各学校的素材收集和校志的编写工作。 “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他是各级教育志的材料基础。 作用,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开展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 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意图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编写这

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 写志和写史不同,因为志不同于史,它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围的不同。前人说:志者,一方之史;史者,天下之志。这是从围上的不同,志,记述的是地方,围小,史,写的是天下之事,围广。 2、记述容的同和不同。相同之处都是记述,史和志都有善。而“史”有恶,志有善而无恶。也就是说“志有褒无贬”,只记述善的一面。 3、产生的影响不同。方志不如史书影响大;有后世修史当代修志之说,流传围也小。 4、记述方法的不同。史以议论为主,而志以记叙为主(所谓史重探索历史规律,而志只反映历史规律)。所以,史和志不能混同,修编校志不能说成修编校史。 志与史很容易让人混肴,在编写过程中难度相当大,很难把握,有人总结的很恰当“修志难于修史”。 二、教育志的性质、功能、特点 1、性质:资料性的著述,是后人参阅的史料,了解前人教育状况或借鉴前人经验的资料。 2、功能(作用):是教育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当地的教育志,增强

学校教育志

章枣中学教育志(1993——2015) 曲阜市陵城镇章枣中学 二0一五年六月

目录 一、学校简介 (2) 1、基本情况 (2) 2、师资队伍 (3) 3、学校管理 (4) 4、教育教学管理 (4) 5、办学特色 (5) 6、办学效益 (5) 二、学校大事记 (5) 三、历任校长、中层名录 (8) 1、历任校长 (8) 2、中层名录 (8) 四、校园概貌 (10) 1、学校平面图 (10) 2、校容校貌 (10)

一、学校简介 曲阜市陵城镇章枣中学始建于1993年8月,1993年8月22日,学校正式运行,校址在章枣村原小学校,有4个班,在校学生208人;1994年,学校迁入现校址,位于曲阜市陵城镇章枣村北首,占地面积34486米2,约52亩,建筑面积为7156.5米2,规划设计为24个教学班,服务陵城西部18个行政村,约2.5万人口、服务半径2km。 1、基本情况 1994年8月,学校有两个级部,8个教学班,400余人,1995年,学校有三个级部,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00余人;1996年8月,学校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1997年至2002年,学校保持1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在1000人左右,学生入学率100%。 2002年至2003年,学校新初一招收4个班,2004年至2005年,新初一招收 2 个教学班,学校办学规模减少为8个教学班,在校人数约400人。2005年9月,陵城镇党委政府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章枣小学、果庄小学、西郭小学六年级学生并入章枣中学;2006年9月,章枣小学、果庄小学西郭小学五年级学相继并入章枣中学;2008年9月,曲阜市陵城镇章枣小学并入章枣中学,学校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

南张中学校志

南张中学校志编撰委员会成员主任:邵长君 副主任:贾涛陈存志张德胜 成员:姜秀林穆海亭曹学臣周长运姚兴勤 郑重斌刘猛陈瑞柱吴鹏刘祥军 张忆秋 编撰组组长:张忆秋 成员:曹学臣刘猛苏海泓玄安玉姜秀林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学校沿革 第三章学校制度、方针 第四章学校管理 第五章教育教学工作 第六章学校建设 第七章附记 一、学校历任正负校长一览表 二、后记 第一章引言 任城区南张镇中学座落在大运河畔,济宁市区西北5公里,327国道北侧,济梁公路南首,南张镇驻地,学校始建于1969年。

学校最早为高中,学制二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为初中,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任城区南张中学。该校有着较长的历史,由建校初的1个班,6个教职工,发展到现在能容纳24个教学班,1200名在学生,学校服务区内辖53个自然村,总人口51000人。建校初,学校只有两排18间教室,现在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餐厅报告厅等建筑7100平方米。有当时的高中发展到现在的全日制寄宿制初中,无论在办学条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日趋完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声誉等不断提高,为祖国建设培养、输送人才做出了贡献。真可谓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第二章学校沿革 1969年秋学校开始筹建,校址在南张大王村北。1970年开始招生,为高中教育,在全公社设有联中。 1979年,学校更名为济宁县九中,仍为高中,学制二年。 1984年,全市学校统一校名为济宁市第二十二中,开始招收初中学生,高中教育阶段结束。 1994年,学校更名为任城区南张中心中学,沿用至今。 第三章学校制度和方针 学校建校初,学校体制为高中,学制二年,施行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狮子刘小学校志

一、狮子刘周边村庄学区介绍(本域教育发展概说) (一)解放前:

(二)解放后:

(三)教学教研成果 2003年5月被评为县级教学先进单位 2005年10月被评为县级规范化学校 2009年11月被评为县级特色学校 2005年12月周洪雪老师的论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获县级二等奖 2012年9月宗京桥老师主写的《农村小学绿色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被评为县级科研课题 2012年6月孔杰老师的论文《唤醒孩子口中的美丽世界——浅谈引导表达》获县级一等奖 2004年7月闫长海老师的论文《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感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获县级一等奖 二、小学教育 (一)学校介绍:(学校发展史、办学理念、大事记、历任校长简介、优秀教师简介、优秀学生简介、办学点统计、各时段教师人数统计表、学生数统计等) (1)晏北街道狮子刘中心小学始建于1963年,位于村中心,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1个教学班,有学生约

45人,3名教师,此时教学设备简陋,学生只学习算术、语文两门科目。 1964年学校扩建,占地面积增加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6个教学班,有学生约180 人,教师8人,由郭长新担任校长。大部分教师为民办教师。 1968年学校再次扩建,联中成立,占地面积增加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扩大到400平方米,8个教学班,学生260人,此时的教学科目增设了物理、化学、自然、历史等,教师14人,多数还是民办教师,工资待遇为各村统筹。 1987年撤销联中,合并到焦斌中学,狮子刘中心小学迁到狮子刘村西南角新校址。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5个教学班,学生约130人,5名教师,教学设备有所提高。 1997年学校再次扩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此时由于各村办学点合并到狮子刘,教学班增设到12个,学生约300人,教师18名,教学设备大大提高,学生可以通过投影仪、数学教具、学具直观的学习各科知识,并创建了阅览室,当时约有图书500册。 2004年,学校又一次改建,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学生人数达400人左右,教师28人,校园环境部分绿化,从此学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2008年,学校将15间教室重新翻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学生数等没有变化。

江 村 小 学 校 志

江村小学校志 目录 一、序言 2 二、学校简介 3 三、基础设施 4 四、历届师生 5 五、学校教职工县级以上奖励情况表11 六、捐资助学表12 七、校舍基本情况13 八、大型教研活动统计表14 九、校点情况一览表14 十、历任领导15 十一、绩效荣誉16 十二、大事记16 十三、捐资助学情况17 十四、其他教育、管理工作17 十五、学校未来发展20

序言 江村小学是一所山村完小,从解放初期至今风雨兼程,所走过的路,是中国农村小学的一个典型缩影,体现了党的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关怀和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农村教育从落后走向进步的一个历程。凡在这里受过教育的莘莘学子无不感到光荣与自豪,愿与前辈们共享。 江村小学 2010年7月

江村小学学校简介 江村小学是一所有着较长历史的村级完小,创建于解放初期,属三类学校。现在校址原来是江村初中所属,占地约8005平方米。本校创办于1952年3月,原来校址在江村一座破庙里,共有三个教学班,学生100多人。1964年5月,小学就由原来的地方迁到这里,并逐步扩大了教学规模,1972年共有6个教学点(罗田小学、江村民小、西牛岩小学、小彪小学、螳螂小学、石粉洞小学);共管辖江村、将军山、罗田、石磨、酒壶山、码头、西牛岩、石粉洞、小彪、螳螂11个自然村。1965年创办兴坪镇三中,有教学班1个,1982年撤并到西山初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原有的教学设施已跟不上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于是,1995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由中国加拿大橡胶集团投入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兴建了一栋有三层共12个教室的教学楼,建筑面积为920平方米,1996年9月年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名为阳朔县江村中加希望小学。新建了厕所;扩宽、改建校门前道路;新建了漂亮的大门和围墙;在校园里建设了漂亮的花圃并种好了花草;修建了文化长廊;给教学楼装上了电,修建了水井,重建了操场,方便了教学。为新教学楼装上了拉闸门,购买了文化饰物装饰教室等。 现在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181人,13位教师。“普实”期间,兴建了一个综合实验室,添置了新的实验桌椅。近年来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