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台县王庙镇中心中学校志

鱼台县王庙镇中心中学校志

鱼台县王庙镇中心中学校志
鱼台县王庙镇中心中学校志

1958-2013

王庙镇中心中学校志编撰委员会成员

主任:王体斌

副主任:闫峰马林

成员:尹吉龙胡广忠刘桂勇张乃乾

编撰组组长:胡广忠

成员:尹吉龙刘桂勇张乃乾

目录

一、总体概况

1、王庙中学办学理念

2、王庙中学的校徽、校旗

3、王庙中学校园平面图

3、王庙中学校史简介

二、发展变革(1958—2013)

三、学校领导机构与教师队伍

1、王庙中学历任负责人一览表

2、学校组织结构名单

3、王庙中学在职教师名单

四、学校管理

1、德育管理

2、教学管理

3、体卫艺管理

六、校园风采

1、王庙中学中学学校荣誉

2、王庙中学教师荣誉教师一览表

七、校园新貌

办学理念

突出个性面向全体崇尚科学和谐发展

办学宗旨

学生的笑脸就是校园的阳光家长的信任就是学校的目标社会的满意就是学校的动力

校训

尚德笃志博学求真

校风

严谨求实开拓创新

学风

勤奋善研乐学求效

教风

恒爱启发激活鼓励王庙中学校徽

王庙中学校旗

王庙中学校园平面图

第一章学校简介

王庙中学原金乡县第十一中学,由张集完全小学校长张作楫直接经手筹建于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占地十五亩,校舍二十四间,学校位于马崮堆东,王庙村南,鱼台至鱼城的公路北侧。一九七一年元月,公社筹建高中,一九八0年高中停招,王庙中学更名为王庙乡中学。一九九五年四月启建教学楼,一九九六年九月正式使用,二00三年更名为王庙镇中心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517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55平方米。学校设有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以及多媒体教室和德育教育室。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1009人。现有教职工83人。

一九九七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校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二00三年-二0一三年连续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单位学校”;二0一二年被县教体局评为“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近年来连续被评为“鱼台县文明单位”;王庙镇中心中学先后被评为“济宁市教学示范校”、“济宁市绿色学校”、“济宁市中小学校本研究实验学校”、“济宁市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济宁市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办学宗旨,“学生的笑脸就是校园的阳光,家长的信任就是学校的目标,社会的满意就是学校的动力”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名校办学经验,创出了自己的办学风格,教育教学成绩逐年上升,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肯定。

德育教育成为我校近年来的工作亮点,也是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重要保证,成为师生净化心灵的熔炉;以德育系列教育

活动为龙头,以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班会教育、团会教育和德育系列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会成员的自主管理监督为平台,形成了我校德育教育自主管理的新风格。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变化。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天的王庙中心中学中学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得到了全面绿化硬化、建设了篮球场、操场;引进班班通校园网络、建设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改造校门、新建国旗台和宣传窗、硬化教学楼至大门口路面;开挖深水井、建设学生食堂、添置学生餐桌椅;改造学生宿舍、改建学生厕所;至此,学校各个方面的办学条件均得以全面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五十五年风雨兼程,五十五载沧桑巨变,王庙中心中学从条件简陋、规模狭小的金乡十一中学起步,不断成长、壮大为面积5177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955平方米,环境优美、成就辉煌的鱼台县先进农村中学。

第二章学校沿革

王庙中学系原金乡县第十一中学,由张集完全小学校长张作楫直

接经手筹建于大跃进的1958年。占地15亩,校舍24间,学校位于马崮堆东,王庙村南,枣曹路北侧。一九五九年七月,校长杨公法到任,招收第一届初中一年级新生108名,开学月余高速缩编为一个教学班。一九六0年暑假后第二届新生刚入校,十一中撤消。之后王庙公社农技站、兽医站曾用该校舍办公。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公社中心校和中心小学部分班级由张集村搬进士兵中旧址。时有初小1——3年级,高小5——6年级五个教学班,聂继领校长来校任职,直至一九六八年“农村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届时张士坤同志到该校负责到一九七0年底。一九七一年元月,公社筹建高中,刘心典同志来校负责,寒假招收第一届高中新生143名,连同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共5个教学班,计有学生260余人,教职工人数第一次突破20人大关。一九七七年高考制度恢复,王庙中学一年考取本、专科大学生12名,名列全县第一,其中周鲁生,仇性启,贾维瑞升入国家一类大学,现已成为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一九八0年高中停招,王庙中学又成为初级中学,这时校舍近80间。一九八0年八月,刘保全同志来校负责,这时每年初一招生两个班级新生,全校共六个班级的教学规模;一九八三年三月刘保全同志因工作需要调入王庙乡政府,刘桂启同志来校负责工作,一直到一九八四年九月,魏成秀同志来校任校长。一九八四年下半年起每年招收初一新生四个班,学校成为规模稳定的12个教学班的乡镇级重点中学。在此期间袁良生同志、黄启文同志先后任该校校长。一九九三年七月李正来同志任校长,同时进行了新的领导班子的调整。一九九五年四月开始建筑教学楼,一九九六年九

月正式使用,改变了王庙中学没有教学楼的历史,同时师生大增,全校拥有24年教学班,学生1900人,教职工78人,同时在一九九六年的中考中教学质量由以前的落后局面跃居于全县的中上等位置。一九九八年学校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完成了篮球场的修建工作,同时加强了功能室建设,学校面貌为之一新。2003年八月,更名为王庙镇中心中学,朱伟同志来校接任中心中学校长,王庙镇中心中学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一套自己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中考成绩由原先的中上等成绩上升为全县前列。 2005年新建东校区楼房32间,总造价120万元,2007年上级拨学生课桌凳650套。2008年在原宿舍楼东又投资65万元建了楼房18间。2009年八月王体斌同志来校接任校长,各项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风气浓厚,在2010年的中考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第一名。2009年4月学校投资了7万余元,把花园整修一番,教学楼前的地面硬化,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5月在东校区修建了能够容纳800人就餐的食堂,王庙中学的露天就餐历史就此结束。2011年3月,在原先的危房区修建了一条300米跑道的操场,从而改变了王庙中学近十年没有标准化操场的历史。如今,王庙镇中心中学己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教学成绩显著、设施一流的农村学校。

第三章学校领导机构与教师队伍

二、学校组织机构(2013年7月)

校长:王体斌

副校长:闫峰马林

办公室主任:刘明海

教务主任:赵红波

教科室主任:胡广忠

政教主任:岳从文

总务主任:郭文浩

工会主席:古杰强

团支部书记:李芳

三、在职教师名单:(2013年7月)

王体斌闫峰李长力司红星程永存郭文浩李芳李虹李金华奚道辉刘宝同董敏任永刚潘玉磊田玉峰吴新红赵静李海珍张迎屈强郑洪胜程冬梅闫静郭雪莹古杰强白金波陈宜贵马林胡发侠胡广忠黄凤娟李峰振李

红伟盛红梅李亚锋刘桂勇费圣宪杨云吴艳邢艳梅王磊仇艳美朱永美李树玉蒋颢刘明海张爱民张乃乾赵鸿波于青屈涛田素义魏彬沙怀振马卫国邓振兴闫浩王法制岳从文强继军皮会贤吴沙沙马辉

第四章学校管理

一、德育管理

学校一直坚持德育教育为首,把“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学问”做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内地方文化氛围浓厚、名胜古迹简介,励志名言、治世格言随处可见,自制的班级宣言、独具特色的室内布置,奋斗目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学校通过演讲、体育比赛、书画展等形式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学校文化活动中,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品位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一)、抓管理、带队伍,不断增强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1)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

近年来,我们坚持“团结务实,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以管理促发展。始终坚持以情感为纽带,以激励为手段,以制度为保障。班子成员能够不断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积极引领教师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下的教学新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水平。班子成员能定期召开会议,学习先进的

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班子成员职责分明,团结协作,勤政廉洁,作风民主,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队伍。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确保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坚持以德治教,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提高教师的素养,强化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师德、师风建设,全校教师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光辉的师表形象,过高的业务素质呈现在学生及社会各界面前,赢得了良好的赞誉。

(3)管理理念与目标

我们教学的管理理念以“突出个性、面向全体”为宗旨,办学中以教学教研为先导,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抓特色,创一流”为工作目标,着力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活的学生群体。

(4)加强制度建设,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性。

学校先后制定了《学校管理制度》、《教师评价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教师奖惩办法》、《教师考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教师队伍,奖惩分明,充分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教师中形成人人争先,人人争优的局面。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加大对教师德行的监督;开展学习典型事例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教师。

(二)、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不断创新班级工作管理机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努力构建和谐安详的校园。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内外墙、教室内外墙进行美化,书写标语,张贴宣传画,绘制具有文化特色的漫画及宣传画,对学生进行教育。

2、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先后举行了艺术节、中学生演讲、师生联欢会等大型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宣誓和演讲活动,周一下午第二节为班主任例会,第三节为班会,强化对学生的管理;经常聘请县公安局和司法局人员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八荣八耻教育和科学发展教育,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好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加强警校联动,一丝不苟地抓好学生活动安全、交通安全、卫生安全、生活安全等教育,不定期举行法制教育讲座,努力提升学生的法制纪律观念和安全意识观念,创建文明安全的和谐校园。

二、教学管理

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推进课改,进一步落实常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为此,我校在工作中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做到聚精会神搞课改,一心一意促发展。

1、狠抓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学校先后组织部分教师赴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等名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

教学模式,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上从教书转向教书育人,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知识讲解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注重教法向教法与学法指导转变。

2、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向45分钟要质量。

学校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严要求、轻负担、高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规范检查、落实、激励等制度,重视和发挥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反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坚持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制度,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对策,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创设良好的研讨氛围。运用“以学促思、以思促研、以研促改”的工作思路,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我校开展了教学反思、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观看录像、听专题讲座、公开课、听课、评课、交流研讨等多种教研活动,大大丰富教研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帮助教师把新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创新为魂”,实施分组教学,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4、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群体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制定了校本学习制度、学校领导听课制度,建立了自我反思,参与教研活动的检查制度。本学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以校本课题为主题研究的说讲评活动。我校开足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设了地方历史与文化、济宁历史与文化、法制、体育与健康、心理等课程,采用演讲、辩论、征文等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同时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及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选编和教师自编了校本教材,以保证新学期教学计划的落实,保证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

三、体卫艺管理

一、体育工作

在体育工作中,我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以深化改革为核心,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分类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校体育工作的宗旨与目标

学校体育工作的宗旨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增强师生体质,活跃校园气氛,展示王中风采。

坚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在县级比赛中领先,展示王中精神与教育质量风貌。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体育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对《体育与健康》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副组长由副校长担任,分管《体育与健康》的全面工作,政教艺术处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

(三)管理工作

1、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严格按大纲编排上课。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尽量利用现有的场地,上好体育课。

2、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全面推行中学生体育健

康标准工作。

3、修建并维修体育场地。为适应师生锻炼身体,已修建标准田径场一个(三百米环形跑道),篮球场2 个,室外乒乓球台20 张,排球场2 个。

4、加强常规体育教学管理。全体体育教师认真备课,每节课均写详案,而且提前两周备课,正式上课前,体育教师提前一节课先到场做好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及划线的准备工作。每节课均先集合整队,开课时提出目标和要求,下课时进行小结提出希望;教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完成教学任务有科学合理的步骤;严格要求学生穿轻便服装和运动鞋上课;严格课堂纪律,不责骂体罚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安排运动量,使每节课的运动负荷适度适宜;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5、认真进行教学研究:每年体育老师做到了“四个一”即每月上一节示范课,管一项活动,写一篇教学论文,带一支专项队伍。

二、卫生工作

(一)学校重视,计划有位

爱国卫生工作是我校重要工作之一,它是我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我校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了“鱼台县王庙中学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校长任主任其余副校长和各处室主任、年级组长任委员,统一指挥全校卫生工作。

(二)制度健全,工作有法

我校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专栏、集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爱国卫生的重大意义。每周星期一全校举行升旗仪式后,值周领导宣传动员和布置安排,一周结束后由值周领导作小结。定期更换黑板报与专栏,由团委、政教处、学生会负责。我校建立的制度有以下几项:

1、检查评比制度

早饭后第一节课前,政教处检查教室、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中饭后下午第一节课前,政教处检查第二次,晚饭后至第一节晚自习前,政教处检查第三次。

学生寝室每天扫除,星期一、三、五大扫除,每次扫除后,生活指导教师都要检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我们要求学生寝室“六面光”“四个一”“四个一”即被盖、枕头放一致,地面鞋子放一排,。水桶面盆放一线,劳动工具放一角。每周评流动红旗,每月对全校各班总评一次,每期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和时,卫生工作都是其

中重要的内容。学校设有卫生监督岗,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各班轮流上岗,督促全校师生保持清洁卫生。我校不定时检查学生形象,要求学生勤换衣服,勤洗澡,勤剪指甲等,对不符标准的学生限期整改。

2、分片包干制度

我们把全校公共区域分为40-50 个清洁区,分别由班级包干负责。卫生工作要求具体,各项指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饮食卫生制度

学校配合县卫生监督管理所等单位定期对饮食从业人员进行体检,严禁有传染病的人员从事饮食服务,随时检查饮料和食品卫生情况,加强了“四防”:防鼠、防尘、防蝇、防毒。学校严把饮料和食品入校这一关。

4、绿化制度

学校有园林绿化领导小组,有专职工人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现在校内有花草树木上百种,四季有鲜花,空气清新,有凉亭、鱼池、假山、喷泉,令人赏心悦目,已成园林式学校。

(三)艺术工作

艺术工作也是学校的窗口,它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份,是体现一个学校质量的晴雨表。

1、各年级按规定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按大纲要求上课。狠抓课堂教学。在课堂管理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好音乐、美术课,老师们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图画的兴趣。努力做到通过音乐、

美术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美术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美术、理解音乐美术。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自己介绍创作的美术作品,从而表达自己艺术见解,这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2、建立学校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书画组等艺术兴趣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特长。

学校校志凡例

凡例 一、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南阳市第七小学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 二、本志上限1960年2月,下限2009年8月(此后至成书之前,其间重要的人和事扼要续录),详近略远。 三、本志按内容分十三章,章内设节、目,以历史发展为经,以内部结构为纬,横排竖写。各章节所记交叉之内容,选择不同视角、不同侧重点记之。 四、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 五、志中数量使用阿拉伯数字和国际通用公制单位。采用公元纪年。 六、对人物直书姓名,不加褒贬,必要时冠以职务。过长的词组或使用全称,或使用公认的简称。 七、简介之人物,为在七小离退休的领导、现任领导和教职员工,一般按到校工作时间先后为序。 八、本志为记述文体,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 九、本志统计数字以档案资料为准。 十、制度、职责皆附于各章节之后。 体例 结构:章节体,每章节一般采用“通纪”形式,从起始到完稿,即1960年2月~2009年7月。大的结构已经确定(篇章的设置、排序按刚才讨论过的),每章中的组成部分可参考有关材料,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思确定。 体裁:述(概述)、记(大事记)、志(全书主要部分,如实记录)、传(本书只安排人物简介)、图(地图、绘画、照片等)、表(各章节

后附“综括”统计表,以方便省览)、录(附录,含学校大综合的、放在任何章节都不适宜的统计表,以及有价值的资料、文献)。 章法(原则):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实事求是。上限为一九六零年二月(即建校时间),下限为二零零九年七月(即今年暑假),采用记叙文体,叙而不论,从实而书,远略近详,尤其近十年(2000年以来)的要详写、要重点写,重要事件一件不漏,所记内容要交代清楚,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措辞用字要规范,行文要流畅。 各篇章几乎都要有机构沿革,有内容述要。先内容叙述,后附上有关表格。 人物直呼姓名,统计数字通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单位,采用公元纪年,地名使用标准称谓,语言文字、标点要正确规范。 一些资料来源、考证、使用等需要作出说明或注明出处的,均在当页末注明。 采用横排竖写结构方式——横排分类,竖写发展过程写。

关津乡初级中学校志

关津乡初级中学校志 简称关津中学,(它的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关津小学),位于106国道的东侧,新蔡县城南5公里处,风景秀丽的汝河之滨。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先哲孔子曾在这里留下足迹,那“子路问津处”的古迹至今犹存。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关津教育人,不顾“路漫漫其修远”,为百年大计之本而上下求索,殚精竭虑,奋斗了愈半个世纪。关津中学自从伴着母亲的阵痛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在困苦中挣扎,在挣扎中求索,在求索中开拓,在开拓中前进的艰辛历程。一路走来,他越过崎岖,踏荆棘,穿越迷雾,走出风雨,终于走进一个春光明媚而又生机盎然的春天。 一、坠地 关津中学的前身——关津小学,建于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它犹如一个在母亲劫难状态产下的畸形儿,限定营养不良,校舍简陋,师资匮乏,学生也参差不齐。以后,更是单板请帖,心被无偿,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全县文盲充斥,少数富家子弟也多到外地求学。 二、新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当家做了主人的关津乡人民,也着欣喜的心情,并关津小学进行了重建。关津小学也获得了新生。在“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的精神的指导下,全乡大批贫下中农子女走进了学校的大门。1949年到1952年,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改造旧式教育到创建新式教育,为发展大规模国民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贯彻上级教育工作方针,以教学为中心,实行“五分记分法”,探索新教法,建立了听课、观摩、备课制度,继续采用苏式教学理论。1954年至1960年,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学校由校长纳入各级党委领导,办学方向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学校教育受到一些影响。1961年至1965年期间,是关津小学建校以来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纠正了““我”的错误,围绕着一“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教学质量很快回升,学校各方面都呈现一派生机的景象。 三、劫难 正当关津小学稳步发展的时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关津教育工作也遭到了空前的浩劫。1967年学校成立了“革命委员会”,1968年小学改为5年制,中学改为“二·二制”,学校课程门类减为一半。1969年,提出学制要缩短,关津小学在原来基础上增设了初中班,随后又增设了高中班,随即关津中学、小学分开。学校更名关津高中,初中班称“初中部”,直至1982年取消的高中班,学校正式更名为“关津乡初级中学”,简称“关津中学”。关津中学在10年动荡中,历尽劫难。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掀起高潮,教师停教,学生停课,学校停办。1970年至1972年,根据上级精神,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一

2013年初中教学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泗水县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实施办法(初中) 一、监测时间及学科 监测时间为7月2日—7月4日,具体时间、监测年级及监测学科将在考前下发到各学校。 二、结果运用 县教研室组织对监测考生的试卷进行统一阅卷,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 三、相关工作安排 (一)考点、考场设置,考生编号及信息采集 1、考点、考场设置 考点设在各初中学校。 考场的设置,由学校按学生等级,原则上以每考场不超30人平均搭配,不设尾场。按年级学生总人数的20%确定抽测考场个数。教体局将依据各学校应抽测人数确定每个学校各年级所设考场个数及每个考场的具体人数(各学校每个年级所设考场个数及考场人数见附件)。 要求:(1)各学校一定要按学生等级平均搭配,杜绝“押宝”现象。 (2)要确保所有学生参加考试(不论有无学籍),杜绝不让部分学生参加考试现象。监测前教体局将组织人员不定时进校核查各年级人数。 考场标记统一贴在前门左侧,格式为:

考场内单人、单桌、单行,桌洞朝前,呈“M”型排列,考号一律贴在课桌左上角。 2、考生编号办法 考生考号共九位,左起依次为:学校代码(第一、二位),年级代码(第三位),班级代码(第四、五位),考场代码(第六、七位)、考生座号(第八、九位)。 各学校代码为:子路中学“11”,泉林中学“12”,柘沟中学“13”,星村中学“14”,圣水峪中学“15”,中册中学“16”,泗张中学“17”,苗馆中学“18”,金庄中学“19”,杨柳中学“20”,高峪中学“21”,黄沟中学“22”,龙城中学“23”,泗水体校“24”,泉林九巨龙“25”,大志育英中学“26”。 年级代码:七年级为7,八年级为8。班级代码、考场代码与每个考场的考生座号都要从“01”开始连续编排,不能出现跳号、重号。 考生数据库的格式应为:A列为“姓名”,B列为学籍号,C列为“考号”。数据库一律用Excel文件上报教研室邮箱:ssxjys@https://www.doczj.com/doc/968945468.html,。 3、学生信息采集 各单位要认真采集学生照片信息(照片以学生学籍号命名。白底子,一寸大头像,分辨率为640×480。),不能瞒报、漏报。教体局将对上报情况进行核实,对故意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将给予严肃处理。

宾阳县思陇镇中心学校劝返学生工作组工作计划

思陇镇昆仑村小学劝返学学生工作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切实控制我镇学生辍学现象,防止在校学生辍学率出现反弹,加快思陇镇基础教育发展,迎接自治区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根据上级有关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思陇镇实际,特制订如下流失学生劝学返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活动安排,明确职责,强化领导,坚定控辍保学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坚持依法控辍、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控辍方针,突出“宣、劝、助、职、规”五字控辍策略,落实“依法控辍、行政控辍、扶贫控辍、情感控辍、质量控辍”的具体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继续弘扬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锲而不舍的精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使我镇在校生巩固率达到80%以上。 二、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宣传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使教育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提高全社会对“控辍保学”重要性的认识,让“两基”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家长(监护人)、学龄儿童少年各自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从而从源头上控制辍学生的发生。 三、加强“控辍保学”的制度建设。 各村学校要按照镇政府的要求制订控制小学生流失的办法,把“控辍保学”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主要领导包干负责,采取学校教师、家长双向动员措施,把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纳入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将学生“控辍保学”列入学校、教师的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责任制,中心学校与各村学校将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学校校长也要和班主任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从制度上遏制辍学现象的发生。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落实而造成学生辍学率超标且又未采取切实的措施和办法动员

学校校志后记

后记 2010年2月,南阳市第七小学建校五十周年。2009年4月,李彦虎校长提出准备编写校志,由王新红副校长具体负责。 2009年5月,搞出整个校志内容序列,召集所有参编人员,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参编人员皆为现职员工,惟业余时间可以利用。其间,因一些重要、急迫的事情(如对原十八中的接管改造等),使得编写工作一度停顿两个多月。2009年暑假拿出初稿的计划未能实现。 10月底,各章初稿成型,谬误之处甚多。遴选部分参编人员,进行大幅度修改,个别章节基本重写。 201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六),所有修改稿汇拢一体,由一位同志进行通审通改,于3月下旬定稿,交付出版传媒公司作后期处理。 学校历史上曾四次遭受水灾,档案资料损失严重,前三十年的基本空白。时间、人员双度紧张,外出调查、外出采访实不可能,主要靠组织座谈、查阅校内现存档案、电话访谈来获取信息。有些内容先请当事人回忆,再相互印证记录下来,只能“相对准确”。 连年开展的活动,各章节则根据需要选择记述。例如,“白鸽之旅”活动已连续开展了八年,选2002年的,或选2006年的记述,相互并不重复、并不矛盾。诸如此类,一并敬告,免生疑惑。 2009年8月份,宛城区教体局决定,七小与东校区(即二十五小)分离,同时接管第十八中学校园及小学部学生,称为“东校园”。这一变化处于初稿将成之际,对涉此两处的内容有删有增,但删增程度不尽相同。 《人物》一章,系依各自撰写的个人简历凝缩而成,所录细节,不能完全。其它个人材料,亦多为本人提供,来不及逐一核实,不免有所疏漏,还望谅解。

悠悠五十载,值得记述之事几百页文字岂能涵盖,没有查阅到、访谈到的,惟有遗憾与抱歉了。 李彦虎校长自始至终亲自参与,每一个关键步骤,都悉心指导、把关、定夺。已退休的魏玉娥校长、邢君章书记等老干部、老教师和在职的各处室负责同志,都主动提供素材,帮助核实原委,对本志的编写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殷殷情怀,令人感佩。 参编人员在几个月内,完全靠业余时间(只张西云同志曾停过一段课)熬夜加班,呕心而成,其辛劳程度可想而知。具体执笔情况如下: 概述:张西云张国成大事记:张西云 第一章:徐晖周梅第二章:王新红朱玫梅 第三章:张西云第四章:万晓艳 第五章:贾艳梅第六章:胡继红 第七章:范海云王新红第八章:张国成 第九章:赵鑫第十、十一章:张西云 第十二章、附录、后记:王新红 通审:王新红 定稿:李彦虎 本志编写人员虽殚精竭虑,但时间紧迫、水平有限,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期待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3月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校志 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六个春秋。 前言 邢文雄 黄流中学创办于战火纷飞的1947年,开始设在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粮所内,原名崖县第二中学,1949年9月从九所粮所迁至黄流村现址继续创办。黄流中学创办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六十年来,黄流中学经过几易校名,先后共有二十届校长。在历任校长及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下,学校由最初的几个教学班

一百多个学生,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68个教学班5000多名学生的大型完全中学,成名一所中国名校。 对于海南岛内各县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历来有“北文昌,南乐东”的说法。文昌县由于地处沿海,开发早,文化教育事业一向发展迅速。乐东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乐东汉区原有的文化积淀外,主要是得益于黄流中学的创办和发展、壮大,从黄流中学走出去的数万名毕业生,既在全国各地为社会做奉献,也为发展乐东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致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伟大成果。 早在1958年黄流中学就开始创办高中,文化大革命前被命名为乐东县中学,是乐东县的重点中学。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挫折,后来又受到撤消重点中学称号的干扰,但是,具有深厚文化教育底蕴的黄流中学,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引下,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然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六十年来,从我校走出去的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已经在祖国各地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为拥有这批众多的校友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黄流中学培养出的众多校友中,有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邢福义。他被国务院确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从2000年起,他担任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

济宁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附件: 济宁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名单 先进单位(共45个) 市中区(4个) 济宁市第八中学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济宁市枣店阁中心小学 济宁市北门里中心小学 任城区(3个) 济宁市实验中学 任城区南张镇中学 济宁市北关中心小学 兖州市(4个) 兖州市教科所 兖州市第一中学 兖州市东方中学 兖州市实验小学 曲阜市(3个) 曲阜市教科室

曲阜市实验中学 曲阜市陵城镇中学 泗水县(3个) 泗水县实验中学 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泗水县中册小学 邹城市(4个) 邹城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邹城市第七中学 邹城市香城中学 邹城市孟子小学 微山县(3个) 微山县教科室 微山县第一中学 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 鱼台县(2个) 鱼台县第一中学 鱼台县实验中学 金乡县(3个) 金乡县第一中学 金乡县第二中学 金乡县实验中学

嘉祥县(3个) 嘉祥县教科室 嘉祥县第四中学 嘉祥县实验小学 汶上县(3个) 汶上县教科研中心科研室 汶上县第一中学 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 梁山县(3个) 梁山县教科室 梁山县第一中学 梁山县小安山镇初级中学济宁高新区(1个) 济宁高新区高级中学 济宁北湖度假区(1个) 济宁市北湖小学 市直(5个) 济宁市第一中学 济宁市育才中学 济宁市育才中学分校 济宁学院附属中学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先进个人(共113人) 市中区(7人) 张春凤济宁市市中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汪亚敏济宁运河实验中学 孟凡宏济宁市市中区喻屯一中 王红云济宁市市中区唐口镇中心中学 梁婕济宁市实验小学 陈宁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总校 李良凤济宁市市中区实验幼儿园 任城区(6人) 张慧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任杰任城区石桥镇中学 陈庆水任城区接庄镇中心中学 刘洪霞任城区实验小学 刘红心任城区李营街道中心小学 陈彬任城区南张街道中心小学 兖州市(7人) 张宪红兖州市教学研究室 徐建兖州市第一中学 孙广阔兖州市高考补习学校

校志序言

序言 勐汞完小创办于1908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一直以来,关于勐汞完小的办学历史,人们只能从现实中去推测考究。对于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应该对勐汞完小的未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不应该留下遗憾。2008年9月,原勐汞中心校被撤并到德党中心校,勐汞完小也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就有了收集勐汞完小的校志之意。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讨论,决定把勐汞完小过去的功勋与现实的决策编写在一起。于是在和教育局杨正发老师探讨之后,学校决定由高云良老师执笔并负责收集相关勐汞完小的历史资料,走访老教师,探访老领导,于2011年10月开始启动校志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两年,勐汞完小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了。学校出书后主要留为学校存档资料,少部分也赠与从勐汞完小走出的、乐意收藏的学子。 如今的勐汞是一个拥有1310户的大自然村,在外工作人员比比皆是,在各个领域岗位中做着不同程度的贡献。学校教育的兴衰成败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的发展,包括文明的传播。随着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们有决心在党的新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硬、软件投入,让学校更好、更快地得到发展,我们“不求一日成功,但求每日进步”;学校以“迎着朝阳当思如何努力,踏着晚霞要问是否进步”为校训,来促使我们每个师生行动起来,共同打造未来的勐汞完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能精辟概括,但求开卷有益,并显示其“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社会,有益人民”的功能。勐汞完小的历史能基本呈现,让我欣慰,学校委托我为出书写序,也算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校史校情,让学校真正能发展起来,让百年老校更加绽放异彩。 对于编写出来的内容存史价值是前所未有的,可算是勐汞完小的百年史书,也是教育人的借鉴,编写志书是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大事,在此,我衷心地感谢在编写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 刘正康 2012年6月

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自2007年初,**省**市**县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近期,我们对39所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初步掌握活动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近3000份,分别对学生(1400人)、家长(1200人)、教师(280人)进行调查,最终形成 了这份调查报告 一、教育内容 (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从幼儿园到初中合理安排诵读内容,本着精炼、通俗、生动、易于接受的原则,小学着重从“孝、礼、勤、诚、耻”,中学从“忠、信、义、宽、廉”的内容安排诵读。内容涉及改良《弟子规》,易懂易记的古诗、儿歌,《千字文》,《朱子家训》,精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部分篇章,《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等。 (二)开展优良传统教育 例用各节假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2008年5月,我县洙泗小学以庆祝“第二届中华母亲节”为载体,邀请国内著名学者30余人,分别作了以孝道、国学启蒙、儒家伦理、家长讲堂等方面的报告,将中华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资源融入当代教育之中,在全县掀起爱母、敬母、孝母热潮。(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学校的校园、走廊、教室、黑板报、宣传栏等处都精心安排中华美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班级张贴《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句段,让学生时刻耳濡目染。金庄镇中学以“兴仁、敦义、崇礼、弘智、仰信”为路名,把42块圣哲经典的大幅宣传画矗立道路两旁,让学生在行走、活动之间受到教育。同时,在楼道内设置了传统美德、“感恩”、励志等不同教育内容的版画,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开展儒家思想培训 2008年10月,我县以“尼山圣源书院”揭牌庆典活动为契机,邀请美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60余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我县开展儒家思想教育培训活动。举办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论坛讲座等共8场报告,为40名骨干学员及全县500位干部、教师进行授课,为深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播撒了种子,夯实了基础。 二、实践效果 (一)我县中小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表现 近年来,我们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作为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转化: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这“八德”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开展“八德”教育,可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自2007年初开展活动以来,广大中小学生的现实表现如下:1、忠。当升国旗时,我们面对国旗肃立,%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行注目礼。在当班级获得荣誉时,%的学生都表示很高兴。 2、孝。%的学生经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学生只是偶尔做家务,极少和从不做家务的仅占%。%的学生认为应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的学生知道父母生日,20%的学生只知道父亲或母亲的生日,%不知道父母双方的生日。 3、诚。%的学生从不撒谎,49%的学生偶尔撒谎,%的学生经常撒谎。

学校修志方案及分工

附件1 区地方志办《校志编修参考篇目(纲目)》概述 第一章建置沿革(从置校起,分时期记述学校的变迁、规模含村校的发展变化。) 第二章学校的机构 第一节党群组织 一、党支部(或党总支) (一)政治思想工作 (二)组织建设 (三)历任书记 二、群团组织 (一)工会 (二)教代会 (三)共青团少先队 (四)妇代会 (五)退休协会(小组) 第二节学校行政 一、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校长负责制 三、学校管理 四、历任校长 第三节内设机构 一、教导处(工作职能、各教研组工作) 二、德育处(工作职能) 三、后勤处(工作职能) 第三章教学工作

第二节课程设置(各个时期) 第三节教学方法(应试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 第四节特色教学 第五节教研教改成果 第六节课外活动(各种兴趣小组) 第七节教学设备 第八节图书资料管理 第九节“普六普九”“两基普实” 第十节教学效果(入学率、普及率、及格率、优生率等横向比较情况) 第四章德育工作 第一节办学理念、校训、校歌 第二节学生校规校纪(学生守则的贯彻) 第三节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第四节好人好事 第五章体育工作 第一节体育课 第二节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情况 第三节课外体育活动 第四节传统体育项目(体育训练基地) 第五节运动会(单项体育比赛) 第六章卫生工作 第一节教室环境卫生 第二节健康知识教育 第三节疾病防治 第七章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节师资培训(思想、业务培训)

第三节教师资格考核 第四节职称评定 第八章后勤工作 第一节学校基建 第二节经费管理 第三节师生福利 第九章安全保卫 第一节安全教育 第二节门卫保安 第十章人物 第一节人物传 第二节英雄劳模 第三节成功人士 第十一章获奖情况 第一节集体 第二节个人 附录 后记 永川区朱沱镇跃龙小学校志编修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永川区教委、区地方志办《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志编修工作的通知》(永教办〔2011〕31号)的要求和我校创建重庆市重点中学的需要,为了真实地再现学校的发展历史,保存学校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彰显学校办学内涵和特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反映学校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现状,做到思想观点正确,体例科学严谨,资料翔实可靠,内容客观全面,特色鲜明突出,文辞朴实规范、构件完整有序。立足现在,回顾历史,展望未

曲阜市罗庙中学校志

曲阜市罗庙中学校志 罗庙中学校志编写组 组长:孔令锋 副组长:范洪波 成员: 孔凡昌尚传启孔祥泰 一、学校沿革 罗庙中学的前身是罗庙小学。 罗庙小学座落在陵城镇辛庄村东南角。学校设在由一个罗姓护法助建的、修道之士寄居的庙宇之中。学校因此而得名。 罗庙小学负责辛庄、蓝庄、东村、官寨、古路套、后学、朱庄和马家庙,八个自然村的适龄入学儿童的教育工作。 1950年,开始招收识字班,设立小学。 1954年,完成了初级小学(1——4年级)的建立。 1956年,完成了一至六年级完全小学的组建。 1968年春,罗庙小学改招两年制初中班,罗庙小学也因此更名为罗庙联中。 罗庙联中的招生范围,也在原罗庙小学招生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红庙村、大小鲍庄村的小学毕业生,也纳入了罗庙联中的招生范围。学校服务人口达到一万多人。 1971年冬季开始,罗庙管区领导研究决定,拆除学校两排老旧的土坯房(教室),新征土地4700多平方米,建四幢八间宽敞明亮的青砖瓦房作教室,1972年春季工程正式完工。校园面积由原来的不足2500平方米,一下子扩大到7200多平方米。

由于政治的原因,原本应该在1973年年底毕业的初中二年级学生,被迫推迟到1974年7月毕业。 1974年初一新生的招收工作,在同年8月份进行。 1975年8月,学校招收首届两年制高一新生1个班。 1976年8月,学校招收第2届两年制高一新生2个班。 1976年8月,学校自筹资金,聘任木工、铁工师傅,对有学习技术意愿的学生,进行技术培训。首批招铁工学徒2名,木工学徒4名(因铁工的社会需求量不大,只招了一届;木工培训一直持续到1988年)。 1977年春,罗庙管区的领导,再次动员辖区内的10个村,出资出力,在校园内新建了四幢九间红砖瓦房,其中五间作教师的办公用房,四间作备用教室(为以后罗庙中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7年,国家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同年7月,罗庙联中3个初中毕业班,参加了陵城教育组组织的统一升学考试,优秀学生升入小雪三中,学习高中学业。其余学生在本校就读两年制高中。 1978年春季开学,学校将一九七七年招收的两个高中班,转为初三毕业班。罗庙联中完成了,两年制初中向三年制初中的过度。 1978年7月,罗庙联中首次组织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升学考试。 1987年秋,学校被正式命名为罗庙中学。 1995年春,罗庙中学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征辛庄村的土地14000多平方米,同时拆除校园中两排老旧的校舍,新建2幢综合实验楼,1幢10间教工宿舍,1座水塔,1间锅炉房,1间传达室,同时,为学校

履行教师岗位安全职责

履行教师岗位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学习心得 金庄中学:陈晓红 2014-6-4

履行教师岗位安全职责,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学习心得 孩子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的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教育除了要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安全教育。也就是说,学生到学校来,不仅要学到文化知识和学会做人的道理,更要学会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本领。学生不能只顾学知识,却忘了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如果学生的生命都不保,学知识还有什么用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从一点一滴抓起,要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养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保护自己的良好习惯。因此,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全民关注的大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还不够,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接连不断地发生交通、治安、火灾、溺水、中毒、触电、踩踏等重大案件等。每当看到这样的案例,心里都不能平静,会想到:学生每天都可能受到交通、中毒、触电、溺水、踩踏的威胁,还有可能被火烧、被水烫、被殴打、被拐卖等,可以说他们面临众多的安全隐患。谁来守护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命?谁又守护得了呢?就拿交通事故来说,从各学校的地理位臵来看,多数学校设在公路边上,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穿越公路,学生的交通安全往往成为学校的突出问题。可从学校的教育内容看,学校教育的重点并

不是交通安全,教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也没有进行具体传授,造成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再加上有的机动车驾驶员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取得驾照,技术不佳,有时又不遵守交通法规,车辆机件性能可能不好或者甚至是报废车等等,这些致使很多学生丧失了性命。其他的,如踩踏、火灾、溺水、中毒、触电等类型的大部分重大安全事故也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学生安全意识不强使得后果更严重。要排除安全隐患,必须进行的安全教育,而要肩负这一使命,非学校安全教育不可。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校重在抓智能教育,或多或少忽视了安全教育:学校内部的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不过是形式而已,没有真正落实。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呢? 近日,我校组织学校师生学习《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通过这次针对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文件的学习,使我自己的安全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再次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学习的收获、感慨也颇多。 一、学校安全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安全预防深度,倡导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

学校管理工作校志

第一章学校管理 第一节教育宗旨 建校初,学校遵循毛主席所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确立了“面向工农,普及小学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宗旨。在这段时间内,学校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学校管理,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学校建设,扩大学校规模,满足学生上学之需。 文革期间,在磨得一手老茧就是毕业证的思想指导下,学校着重于“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师生走出课堂进行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脱坯、打墙、搬石、翻土堆。同时,“工宣队”、“贫宣队”进驻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劳动与闹革命上,学校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但在此情况下,学校仍奋力自筹,修建校舍,添置桌凳,扩大招生,尽最大努力使学校周边适龄儿童能够有学上。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共中央拨乱反正,提出了“抓纲治国”的方针,教育战线提出了“抓纲治校”的口号。学校师生深入批判“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歪理邪说,深入批判“两个凡是”,扎扎实实抓教学,“文革十年”造成的混乱局面得到扭转,学校教学秩序逐步走向正常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遵照新的教育指示,开创了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1983年10月,邓小平为景山中学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把这个题词写在“工”字房的墙壁上,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1985年1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五讲”“四美”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展了“学习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当代保尔张海迪”等活动,深入贯彻《小学生守则》,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校志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校志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初中位于先生店街道西端,北距312国道4公里,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20580平方米,建筑面积4476平方米。有学校本部和为先生店乡硖石村境内的住宿区两部分组成。 金安区先生店乡先生店初级中学始建于1974年。1975年春期先生店小学的“戴帽初中”的学生移至我校就读,当时只有6个教学班,370名学生,18位教职员工。学校占地15650平方米,有18间砖瓦结构平方和24间土墙瓦顶平房。 1985年春,经当地政府的协调,将公路南面的700平方米的土地和24间土墙瓦顶平房出让给个体户,从校园北面征收2300平方米土地,并新建了两幢砖瓦结构教师和一幢师生食堂。 1992年秋期,学校开始招收三个平行班的学生,学生数增加至480余人,教职工26人。校舍也发生变化:在先生店乡政府的直接安排下,校园整个西边和南面西段临公路11米宽的土地开发出让,总面积1200平方米;同时从校园北面征收1280平方米土地作为学校操场用地;并在校园四周建成2.5米高的砖墙。 1995年在先生店乡政府的协调下,学校与本乡硖石村协商,在“二先路”西侧,先生店道班后面征购4000平方米土地作为住宿区。1997年和1999年,在住宿区兴建两幢计18间砖瓦结构平方,并在四周建围墙,出口建门礅,院内建40米长中心水泥路,兴建厕所一座,水井一口。

1998年学校增至13个教学班,在校生846人,教职工46人。秋学期学校成立“先生店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先生店初中家长学校”,担负起对先生店乡先生店片的青年农民的文化技术辅导学生家长的教育。 2004年,在教育局和乡政府的批准下学校将南面大门两侧临街路段750平方米土地开发出让,同时,被教育局作为寄宿制学校,上拨项目资金60万元,兴建一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481平方米,现成为学校的教学和办公用房。从而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2005年起,根据区委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了对未成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工作。成立领导组、制定制度和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形成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网络体系,为确保我校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2007年我校被确定为金安区农远工程项目建设学校,现已建立了计算机教室,配备教师机和学生机30多台,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备了投影仪远程IP数据接收设备等,为我校现代化教育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 自建校起,学校先后培养了5000多名合格毕业生,为提高当地人口素质、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发展家乡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由于农村小学“5改6”的影响,加之当地择校风甚烈,我校学生数减少很多;近几年,教师也只出不进。学校师生规模相对缩小。现有7个教学班,429名学生,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 一、如何理解教育志和校志 志:记述。教育志,就是对教育的记述。是教育各个方面的历史和 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地方教育志建立在校志的基础上,写好教育志必须做好各学校的素材收集和校志的编写工作。 “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他是各级教育志的材料基础。 作用,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开展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 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意图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编写这

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 写志和写史不同,因为志不同于史,它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围的不同。前人说:志者,一方之史;史者,天下之志。这是从围上的不同,志,记述的是地方,围小,史,写的是天下之事,围广。 2、记述容的同和不同。相同之处都是记述,史和志都有善。而“史”有恶,志有善而无恶。也就是说“志有褒无贬”,只记述善的一面。 3、产生的影响不同。方志不如史书影响大;有后世修史当代修志之说,流传围也小。 4、记述方法的不同。史以议论为主,而志以记叙为主(所谓史重探索历史规律,而志只反映历史规律)。所以,史和志不能混同,修编校志不能说成修编校史。 志与史很容易让人混肴,在编写过程中难度相当大,很难把握,有人总结的很恰当“修志难于修史”。 二、教育志的性质、功能、特点 1、性质:资料性的著述,是后人参阅的史料,了解前人教育状况或借鉴前人经验的资料。 2、功能(作用):是教育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当地的教育志,增强

南张中学校志

南张中学校志编撰委员会成员主任:邵长君 副主任:贾涛陈存志张德胜 成员:姜秀林穆海亭曹学臣周长运姚兴勤 郑重斌刘猛陈瑞柱吴鹏刘祥军 张忆秋 编撰组组长:张忆秋 成员:曹学臣刘猛苏海泓玄安玉姜秀林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学校沿革 第三章学校制度、方针 第四章学校管理 第五章教育教学工作 第六章学校建设 第七章附记 一、学校历任正负校长一览表 二、后记 第一章引言 任城区南张镇中学座落在大运河畔,济宁市区西北5公里,327国道北侧,济梁公路南首,南张镇驻地,学校始建于1969年。

学校最早为高中,学制二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为初中,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任城区南张中学。该校有着较长的历史,由建校初的1个班,6个教职工,发展到现在能容纳24个教学班,1200名在学生,学校服务区内辖53个自然村,总人口51000人。建校初,学校只有两排18间教室,现在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餐厅报告厅等建筑7100平方米。有当时的高中发展到现在的全日制寄宿制初中,无论在办学条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日趋完善,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声誉等不断提高,为祖国建设培养、输送人才做出了贡献。真可谓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第二章学校沿革 1969年秋学校开始筹建,校址在南张大王村北。1970年开始招生,为高中教育,在全公社设有联中。 1979年,学校更名为济宁县九中,仍为高中,学制二年。 1984年,全市学校统一校名为济宁市第二十二中,开始招收初中学生,高中教育阶段结束。 1994年,学校更名为任城区南张中心中学,沿用至今。 第三章学校制度和方针 学校建校初,学校体制为高中,学制二年,施行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第 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最新】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上刻文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读取液体体积D.称取一定质量的 氯化钠 3.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沉淀B.吸附C.过滤D.蒸馏 4.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在化学反应中只充当溶剂不参加反应

C.矿泉水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且证明了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6.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7.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液氮④石灰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下列观点,我不赞同的是 A.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不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D.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得2体积溶液 9.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10.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11.【最新】6月国家开始实行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12.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

三中校志编写方案

《大冶市第三中学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值临大冶市第三中学建校60年之际,经学校研究决定编纂出版《大冶市第三中学志》。计划于2016年6月底定稿。因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材料及时到位和编纂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志编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载建校以来(1956-2016)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以“资政、教育、存史、传承”为目的,力求思想性、资料性与科学性相统一,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真实、详尽的材料。 二、组织领导 校志编纂设计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为此,学校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汪中强 副组长:王江平刘立强柯贤生段灿如 成员:石树林姜新水彭火明樊启佳石文柯红卿 下设办公室 主任:段灿如 副主任:石树林石文李卫兵 成员:王国祥李儒法方子文陈学证陈治广陈金荣 方英华吴国良祝太平 为了便于工作,落实好责任,促进编志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领导进行如下分工: 汪中强校长全面负责校志的编纂工作;工会主席段灿如具体负责大冶三中校志的编纂工作和与工会、行政办公室、后勤基建、少年宫相关的工作;王江平副校长具体负责与学校安全、学生管理相关的工作;刘立强副书记具体负责与党支部、团委相关的工作;柯贤生副校长具体负责与教务处、教科处相关的工作; 三、编纂时限

本志以1956年初建为上限,以2016年6月底为下限。按照略古详今的原则,记述内容侧重于进入本世纪(2000年以后)学校的发展变化、突出成就,以体现时代特点。 四、体裁 囊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 五、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材料准备 2015年3月25日——9月30日,各处室及个人提供材料。 2015年10月1日——2016年2月29日,编志人员审定材料。 2016年3月1日——6月25日,查缺补漏,完备材料。 第二阶段:编辑初稿 2016年6月26日——7月25日,编写初稿。 2016年7月26日——8月10日,采访、搜集、校正、补充,出版第二稿,印发各位领导、处室主任及有关人员,征求修改意见。 第三阶段:定稿出版 2016年8月11日——8月25日,完成修订稿,向主管部门领导、老领导和离退休职工征求修改意见。 2016年8月26日——9月10日,修改、完成第四稿。 2016年9月11日——9月20日,校对、润色、定稿、出版。 六、几点说明 1、本志的时间跨度为1956年至2016年,所以各小项材料提供者必须体现内容的历史过程,时间、地点、参与人要准确,大事、要事要记录详细,重要成果尽量突出记述。 2、所有材料的提供(照片除外)要以时间为序,不缺不漏(过程或变化),装订成册后务必于2015年9月1日前交校志办方子文老师,过期不交者,请向分管领导说明情况。 3、2010年前的材料各部门要重点准备。 校志编写工作,既是一所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总结回顾,更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精神的升华,功在当代,利在后人。成功的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