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氯霉素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在国际上有关氯霉素的检测方法备受关注和研究。起初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定性检测,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先进检测技术的联用,例如:UPLC-MS/MS,LC-MS等技术使氯霉素的检测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标签:氯霉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有关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有十几种,在这些现有检测方法中,公认的方法是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法,但此技术仍需不断地改进。在国内外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仍在不断的研究中。

1 色谱法

1.1 薄层色谱法

莫金娜[1]等利用薄层色谱方法(TLC)检测化妆品中的氯霉素残留量。该方法是先用乙醇溶剂提取,以硅胶制板为载体、在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烷(85:15)的薄层条件下鉴别化妆品中的氯霉素残留量。从此实验得知,所检验的样品最小的检限度为1.0mg/g。

1.2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潘莹宇等[2]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HPLC-FL)检测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氯霉素易与锌粉发生还原反应,将氯霉素与锌粉反应后的溶液在缓冲溶液(醋酸钠-醋酸)条件下可发生荧光衍生化反应,之后加入荧光胺丙酮溶液。将待测品逐渐稀释后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上述实验得出,氯霉素检测检出限为0.2μg/L。运用此方法检测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操作较简便等优点。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彭麟等[3]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黄鳝肌肉中氯霉素残留量。此实验首先在黄鳝肌肉样品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用碱性乙酸乙酯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在45℃水浴中氮吹至干。之后用5%甲醇溶液复溶,再加正己烷除脂,将下层水相过0.22μm滤膜,进样检测。上述实验得出氯霉素检测限为0.1μg/kg。本实验使用的UPLC-MS/MS方法具有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同时可以在保证回收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1.4 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检测法

潘玉香等[4]利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C-MS/NCI)检测方法对各种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量进行检测。此实验方法以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物,用乙酸乙酯对各类样品中的氯霉素进行提取,用正己烷和40g/LNaCl 溶液液液分配除脂肪,经硅烷化衍生后由GC-MS/NCI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此实验得出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出限为0.5μg/kg。GC-MS/NCI检测方法具有分析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

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免疫分析法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快速和低成本等优点,能够用于样品的定性筛选,也能够对样品进行定量测定以确定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常用的有下面三种。

2.1 免疫胶体金法

用于快速检测样品中氯霉素残留含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免疫竞争法,将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包被在胶体金结合垫上,并将人工合成的氯霉素抗原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薄膜表面作为检测线,其与待测样品中氯霉素竞争结合胶体金标记的氯霉素单克隆抗体。李余动等[5]利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虾肉等组织试样时,灵敏度最低值可达到1ng/ml,试纸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操作便捷,稳定可靠,可作为氯霉素残留现场监控的有效筛检手段。

2.2 酶联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ELISA)又称酶标法,是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含量的一种好方法。张胜帮等[6]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水产品中残留氯霉素残留量。实验得出:样品在0.025~2.00ng/mL测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9ng/mL。ELISA法具有检测快速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宽等优点。

2.3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张启模等[7]以人工合成的氯霉素-牛血清白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一株分泌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5D7,并对其进行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测定。应用上述单抗建立的检测氯霉素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出限达0.0025μg/L可满足我国对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的要求。

3 其他新型的检测技术

3.1 分子印迹膜技术

李欢欢等[8]合成了对氯霉素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聚苯胺分子印迹膜,实验结合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了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同时将聚苯胺分子印迹膜用作电化学传感器可以用以测定氯霉素眼药水中的氯霉素。这种分子印迹膜制

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分子印迹膜均匀稳定等优点。

3.2 比色适配体传感器

高慧菊等[9]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鱼肉和鹅肉中氯霉素。本方法的建立是基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目标物的高选择性能和氧化钯纳米颗粒标记聚合酶螯合物的双重信号放大效应,它能特异性、灵敏性地快速检测样品中痕量氯霉素。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分析鱼肉和鹅肉样品中的氯霉素,其结果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相一致。

4 结语

氯霉素残留问题已引起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氯霉素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备受关注。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还有其他方法,如毛细管电泳法、生物传感器法、超临界流体色谱等。同时各种技术的联用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莹宇,许茜,康学军等.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J].色谱,2013(23):577-580

[2]彭麟,郭大伟,张伟等.UPLC-MS/MS法检测黄鳝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J].畜牧与兽医,2016,48(04):30-35

[3]潘玉香,董静,吕建霞等.GC-MS/NCI稳定同位素稀释技术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的含量[J].分析试验室,2010,29(02):720-1000.

[4]李余动,张少恩,吴志刚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氯霉素残留[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05):416-419.

[5]张胜帮,董士华.中国食品学报.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残留氯霉素的研究[J].2006(06):1009-7848.

[6]张启模,杨姝,马玲.氯霉素及其在畜水产品中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动物医学进展[J].2011,32(8):12-16.

[7]李欢欢,常志显等.聚苯胺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氯霉素[J].化学研究,2013(06):11-1008.

[8]高慧菊,潘道东,孙杨赢等.鱼肉和鹅肉中氯霉素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快速检测[J].现代食品科技,2016,32,5.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抗菌药物,被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症。然而,由于氯 霉素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在食品中残留的限制值被严格规定。本文介 绍了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1. 氯霉素残留的危害 氯霉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过敏反应。氯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可能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等过 敏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2)影响肝、肾功能。氯霉素在人体内主要经肝脏和肾脏代谢,残留较高可导致肝、肾功能受损。 (3)导致骨髓抑制。氯霉素可以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症状。 (4)产生耐药菌株。过度使用氯霉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增加人类感染疾 病的难度。 2. 氯霉素类药物的种类 (1)氯霉素 (2)磺胺甲噁唑 (5)酰胺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青霉素等。 为了保证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不超过规定的限制值,需要对食品样品进 行残留的测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等优势,是目前最常用的 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之一。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该方法可以实现极低浓度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灵敏检测,但设备价格较高,操作相对复杂。 (3)比色法。该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分析药物残留,具有快速简便的优势。但由于其 灵敏度较低,检测结果精确度较差。 (4)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基于药物与相关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具有灵敏度高、 快速等优点。其缺点是对样品质量要求较高,且价格相对较贵。

4. 结论

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氯霉素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因此在国际上有关氯霉素的检测方法备受关注和研究。起初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定性检测,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先进检测技术的联用,例如:UPLC-MS/MS,LC-MS等技术使氯霉素的检测限、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标签:氯霉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目前有关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有十几种,在这些现有检测方法中,公认的方法是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法,但此技术仍需不断地改进。在国内外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仍在不断的研究中。 1 色谱法 1.1 薄层色谱法 莫金娜[1]等利用薄层色谱方法(TLC)检测化妆品中的氯霉素残留量。该方法是先用乙醇溶剂提取,以硅胶制板为载体、在展开剂为三氯甲烷-甲烷(85:15)的薄层条件下鉴别化妆品中的氯霉素残留量。从此实验得知,所检验的样品最小的检限度为1.0mg/g。 1.2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潘莹宇等[2]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HPLC-FL)检测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氯霉素易与锌粉发生还原反应,将氯霉素与锌粉反应后的溶液在缓冲溶液(醋酸钠-醋酸)条件下可发生荧光衍生化反应,之后加入荧光胺丙酮溶液。将待测品逐渐稀释后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检测。上述实验得出,氯霉素检测检出限为0.2μg/L。运用此方法检测牛奶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操作较简便等优点。 1.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彭麟等[3]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黄鳝肌肉中氯霉素残留量。此实验首先在黄鳝肌肉样品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和氯化钠溶液,用碱性乙酸乙酯提取两次。合并两次提取液,在45℃水浴中氮吹至干。之后用5%甲醇溶液复溶,再加正己烷除脂,将下层水相过0.22μm滤膜,进样检测。上述实验得出氯霉素检测限为0.1μg/kg。本实验使用的UPLC-MS/MS方法具有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同时可以在保证回收率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1.4 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检测法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引言: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 检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氯霉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兽药领域, 但其滥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检测方法,及时监测和控制动物源性食 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方法: 1. 样品制备:将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样品(如肉类、蛋类等)样本研磨成细粉,取适量样品加入盛有甲醇的离心管中,振荡混合,然后离心沉淀,将上清液收集。 2. 氯霉素的萃取:将上清液中的氯霉素通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将固相萃取柱放 入吸液架上,用甲醇预处理固相萃取柱。然后将样品上清液通入固相萃取柱,去除杂质。 再用甲醇洗脱固相萃取柱中的目标物质,收集洗脱液备用。 3. 氯霉素的分离: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洗脱液中的氯霉素。选择适当的色谱柱,设定合适的流动相,控制流速和温度,以分离目标物质。通过检测器检测氯霉素的吸 光度,进行定量分析。 4. 氯霉素的测定:通过比对样品中氯霉素的峰面积与标准品中氯霉素的峰面积,可 以计算出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 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氯霉素的残留量为x mg/kg,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讨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准确、简便、可靠,可以满足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监测需求。但是该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专业仪器和试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今后 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该方法,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扩大适用范围,以满 足对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的监测需求。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并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残留 的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动物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动物防治和治疗。长期过量或滥用氯霉素类药物会导致药物残留问题,威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成为科研人员和食品检测部门的重要任务。 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苯甲酸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达到抗菌效果。为了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研究人员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等技术。 首先介绍HPLC法。HPLC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通过控制流动相在色谱柱中流动,实现对不同化合物的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在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时,可以使用反相色谱柱,并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HPLC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定性定量准确,但需要耗费较多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质谱法也是测定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常用方法之一。质谱法是一种结合了质量分析仪器和分析化学的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含量。在测定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时,可以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等。质谱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准确性高,但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数据解析。 总结一下,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有HPLC法、GC法和质谱法等。这些方法在分离效果、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会有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方法来解决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问题,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HPLC―MSMS同位素内标法检测养殖用水中氯霉素残留量共5页

HPLC―MSMS同位素内标法检测养殖用水中氯霉素残留量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菌素,曾广泛的应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但是氯霉素能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引起人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过敏性变态反应等严重疾病,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还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1-3]。因此,氯霉素在许多国家被禁止在食品性动物中使用。我国在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和《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06)[4-5]中也已将氯霉素列为禁用药物。但是由于氯霉素具有价廉、高效、用量少的特点,氯霉素仍然存在非法使用和误用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建立养殖生产过程中氯霉素的有效检测方法,严控违禁药物的使用,确保养殖生产过程的无害化。 目前氯霉素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在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6-8],因为水体和养殖产品的样品性质、制备以及取样量存在较大差异,所需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建立了养殖用水中氯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优点,可应用于养殖用水中的氯霉素残留监测。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美国Agilent公司,1200系列),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6410系列),漩涡振荡器(德国IKA公司,MS2系列),旋转蒸发仪(德国IKA公司,RV 10 Basic V系列),纯水机(美国Millipore公司,Milli-Q系列)。甲醇(HPLC级)、乙腈(HPLC级),购

于Honeywell公司;氯化钠、乙酸铵均为AR级,购于广州化学试剂厂。标准品氯霉素(CAP)、氘代氯霉素(CAP-d5),购自美国Sigma-Aldrich 公司。 1.2 标准工作曲线配制 准确称取0.0500 g氯霉素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 mL,配成1 g/L的标准贮备液。于-20 ℃下保存。实验时,根据需要配成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于4 ℃下保存,当天使用。准确称取0.0500 g氘代氯霉素标准品,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50 mL,配成1 g/L的标准贮备液。于-20 ℃下保存。用甲醇稀释至10 mg/L,作为标准内标工作液使用。 1.3 仪器工作参数 (1)色谱条件;Agilent Eclipse C18液相色谱柱(4.6× 50mm,3.5 μm)。流动相:5 mmol/L 乙酸铵:甲醇(4+6)。流速:0.5 mL/min。进样量:10 μL。(2)质谱条件;电喷雾负电离源(ESI-);离子雾化源温度350℃;气流速10L/min;雾化器压力40 psi;喷雾电压4000V;扫描模式: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MRM)。优化后的检测条件见表1。 1.4 测定步骤 (1)样品保存与处理;水样经砂芯漏斗过滤除去固体悬浮物,于冰箱4℃下贮存备用。(2)提取;量取100.0mL水样,置于250 mL分液漏斗中,加入50μL标准内标工作液。加入5g氯化钠,振摇;再加入30mL乙酸乙酯,振摇1 min,静置分层,取上层乙酸乙酯于100 mL梨形瓶中。再加入20 mL乙酸乙酯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于旋转蒸发仪

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

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 残留 陈君义;孙慧宇;舒永兰;王云飞 【摘要】Chloramphenicol residue in food of animal origin was extracted by ethyl acetate and defatted by hexane with isotope marked chloramphenicol spiked. After liquid - liquid extraction, the aqueous phase was filtered through 0.45 μm film and analy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he recove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levels of 0.1, 0.2, 0.3 μg/kg with recovery range of 71.8% -90.0%. The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was 0.05 μg/kg. The me thod can provide precise results with simple pretreatment, short detection time and lower cost.%加入氯霉素同位素内标的动物源性样品(龙虾、肠衣)经乙酸乙酯提取浓缩、正己烷去脂后,采用液-液萃取,水相经0.45μm滤膜过滤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在0.1、 0.2,0.3μg/kg3个浓度水平上进行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1.8%~90.0%,检出限为0.05μg/kg.该法简化了前处理操作步骤,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分析成本,并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名称】《化学分析计量》 【年(卷),期】2011(020)002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动物源性食品;氯霉素 【作者】陈君义;孙慧宇;舒永兰;王云飞

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氯霉素(CAP)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于 各种疾病防治和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表明,残留氯霉素对人体有毒性副作用, 严重者可致盲。在现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是时代的发展趋势。从目前 的研究和实际发展来看,发展更实用的检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电化学方法以其 成本低、操作简单、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动 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的常规检测方法入手,在分析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 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 氯霉素; 检测方法;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检测 0引言 最近几年,肉类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世界公众对肉类产品安全的关注。在 水产养殖中,通常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抗生素和兽药,残留的兽药会随食物链 进入消费者体内,可能影响体内正常代谢、引发人体过敏反应、引起细菌耐药性、产生特殊毒性等,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1]。氯霉素(CAP)是一种在水产 养殖业中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细菌感染的治疗的抗生素。残留氯霉素对人体 的毒性副作用不仅会损害人体造血系统,还会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机体菌群 的失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以后多种方法检测肉制品中的非食用物质。 1氯霉素检测常用方法 1 .1色谱分析 ( chromatography an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高压注射器系统,以液体为流动相,将单个溶 剂或混合溶剂、缓冲溶液和其他具有不同极性的流动相泵送至具有固定相的色谱柱。 1. 2 荧光探针技术( fluorescent probe technique)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各检测方法的特点及检出限,以期为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氯霉素;检测;水产品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于1947年从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的培养滤液中分离出的结晶性抗菌素,是第一个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的抗生素,它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水产养殖业中,也常用氯霉素治疗各种传染性疾病。但研究表明,氯霉素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能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引起人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状白细胞缺乏症,新生儿、早产儿灰色综合症等疾病,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还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因此氯霉素残留问题已引起国际组织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欧盟、美国等均在法规中规定CAP残留限量标准为“零允许量”。我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水产品安全问题[1]。 氯霉素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氯霉素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3类,即微生物法、化学分析法、免疫学检测法。 1微生物法 微生物检测氯霉素法可大体分为2种:一种是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有棉签法、杯碟法、纸片法、TTC法、戴尔沃检测、BY法等;另一种是由于微生物对氯霉素敏感而引起生化特性的变化,如氯霉素对鳆发光杆菌的抑光作用,通过检测发光强度的变化来检测氯霉素的含量。 (1)棉签法。棉签法是检测动物体中抗生素残留的现场试验方法。该方法是用棉签(拭子)采取动物体内的组织液,然后将其放置于涂满枯草杆菌的培养基中保温过夜。根据棉签周围的抑菌圈有无以及大小来判断抗生素残留。梅先之等(1997)曾用该法检测鲤鱼中的CAP残留含量,该方法的检测限是1mg/kg,但容易造成漏检。 (2)杯碟法。样品经处理后,注入牛津杯中,与含菌液的鉴定平板贴合,培养后,根据抑菌圈有无及大小判定结果。采用不同的试验菌种,可检测不同的抗生素[2]。

对虾中氯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

对虾中氯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 一、引言 氯霉素(chIoramphenicoI,简称CAP)是1947年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生素[1],目前用人工合成方法合成。氯霉素广泛用于动物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2],被认为是抑制对虾病原弧菌作用最强的药物[3]。由于氯霉素存在严重的副作用,能引起人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状白细胞缺乏症等疾病,尤其是氯霉素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不仅对动物和人体有直接危害,更严重的是低浓度药物残留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巨大的潜在危胁。许多发达国家相继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氯霉素。欧盟提出了一些有关虾氯霉素污染的新规定[4],进口虾中一旦被查出含有氯霉素,立即拒货,甚至销毁。我国也规定氯霉素在所有动物性产品中的检出量为零[5]。因此,建立高效、灵敏、经济的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已相继建立起气相色谱[6]、液相色谱[7]、薄层色谱[5]、微生物[8]及酶联检测[9]等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微量组分定量测定上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工作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测定对虾中氯霉素残留的方法。 参考阅读:虾苗的腐鳃病如何防治? 二、实验部分 1、仪器与条件 API3000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美国生物应用系统公司)。

液相色谱条件:C18InertsiI5ODS-2色谱柱(5μm,2.1mmX50mm,MetaChemTechnoIegiesInc.);甲醇(液相色谱纯,TediaCompanyInc.,USA)为流动相,流速为300μL/min,进样量为20μL。质谱条件:电喷雾电离源(ESI),负离子模式采集。 2、标准样品配制 准确称取一定量氯霉素(纯度99.0%,LaborDr.Ehrenstorfers,Germany),用甲醇溶解后配成一定浓度的标准储备液,使用时逐级稀释成浓度为0.56-56.00μg/L的标准溶液。 3、样品处理 将去皮、头和鳍的对虾组织绞碎,准确称取2g,放入离心试管中,加入2mL乙酸乙酯,搅拌均匀,超声提取20分钟,4000r/min 离心10min,分离出上清液。重复提取一次,将2次的上清液合并,于45℃水浴上蒸发至大约0.5mL。用4mL乙酸乙酯分两次将提取物转移至另一支试管中,同时弃去不溶物。 再次将乙酸乙酯溶液蒸发至近干后,加入2mL甲醇溶解提取物,加入4%的NaCl溶液,摇匀;再加入正己烷,萃取,弃去正己烷层;向水层中加入乙酸乙酯,振荡,静置分层后,弃去水层;乙酸乙酯层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浓缩至0.5mL,用于测定。向对虾组织中注射已知量的氯霉素,然后按上述方法提取,提取液用于回收率的测定。 三、结果与讨论 1、质谱条件的建立 用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有时一个色谱峰可能包含几种不同

蜂产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蜂产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蜂产品是人们常见的养生食品之一,其中蜂蜜、蜂蜡和蜂王浆等产品健康功能被广泛认可。随着现代农药和兽药的广泛使用,蜂产品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风险。对蜂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检测和控制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抗生素残留在蜂产品中的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蜜蜂在采食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被抗生素污染的植物、水源或者是其他动物的分泌物,从而导致蜂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另一方面是蜜蜂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和兽药,例如在防治蜂病和蜂寄生虫方面常使用的磺胺类、氯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可能会通过蜜蜂的新陈代谢进入蜂产品中。 针对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和光学方法等。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或者生长促进来检测抗生素的残留,例如细菌抗生素残留检测、酵母生长抑制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对抗生素进行定量分析,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被广泛应用于蜂产品抗生素残留检测。光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光谱技术对蜂产品中的抗生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例如近红外光谱技术、荧光光谱技术等。 目前,国内外已经对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含量和种类可能存在差异,调查研究显示蜂蜜中的抗生素残留率相对较低,而蜂蜡和蜂王浆中的抗生素残留率相对较高。氯霉素和土霉素是蜂产品中最常见的抗生素残留。 针对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监管标准和控制措施,国内外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也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控制要求和技术规范。在欧盟国家,已经对蜂蜜、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限制,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通过加强养殖管理、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加强兽药残留监测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蜂产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蜂产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不断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对于蜂产品多种多样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措施,并加强养殖过程的管理,确保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氯霉素在畜禽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

氯霉素在畜禽体内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秀杨新立孟勇 来源:《湖南饲料》 2010年第5期 王秀杨新立孟勇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251900) 摘要:氯霉素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生素,因其效价高,价格低廉,在我国畜牧业中 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畜禽疾病防治的重要药物。随着氯霉素的广泛应用和研究,发现其有毒、 副作用。这就使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引起极大重视。本文就目前此类药物残留的研究情况作 一综述。 关键词:氯霉素;畜禽;残留 1.概述 1.1 氯霉素简介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抗生素,1947年首次从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而得到的抗生素。氯霉素的化学名称为 D-苏式一对硝基苯基-1-二氯乙酰基-1-3丙二醇,分子式为CIIH12CI4N205,分子量为323.13。氯霉素是白色的针状或片状晶体,味极苦,性质极稳定。水中微溶(0.25%),但易溶于甲醇、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水溶剂呈中性反应,在pHl0以上可失去活性。本品耐热,水溶液煮沸 5h也不失效,由于其结构中有发色基团存在,在275-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直接用紫外 检测器检测。 1.2氯霉素的作用 1948-1949年确定其结构后,即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大量生产,它是第一个可用人丁合成的抗生素。对其敏感的细菌有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伤寒杆菌、流感杆菌、沙 门氏菌、布氏杆菌、巴氏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胎.孤菌等,大部分敏感菌株可被l-lOug/ml 的浓度所抑制。本品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不如青霉素的四环素类,对绿脓杆菌及真菌无效,但对部分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有作用。氯霉素内服吸收良好,约2h达血药峰浓度,有效血药浓度( 5ug/ml)可持续6-lOh。猪、犬单剂量内服。50ug/ml,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可达lOh,若剂量低于30mg/kg则达不到最低有效效果。肌注给药,吸收较慢,主要在局部滞留。静脉给药,在各种动物体内的药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的种属差异。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也不相同。 1.3氯霉素的作用机理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在于抑制菌体蛋白的合成,它作用于核蛋 白50s亚基上的肽基转移酶,使肽链不能向新附着的氨基酸上转移,因而使肽链延长受到抑制,同时能特异的阻止mRNA和敏感的核蛋白结合。由于哺乳动物的核蛋白体与细菌不同,系由40s 亚基和60S亚基组成的80S核蛋白体,氯霉素对此核蛋白体无作用,故氯霉素对哺乳动物蛋白 质的合成无作用。 2氯霉素的残留问题 随着氯霉素应用的增加,人们逐渐发现其对人类有很大的毒、副作用,可引起再生性障碍 性贫血和其他恶性血液病。而且,长期微量摄入氯霉素不仅使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引起机体正常菌群失调,使人类易患各种疾病。氯霉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通过肉、蛋、奶等传递给人类,在不知不觉中使人体受害。 1977年Ionoval就已经报道了氯霉素在禽肌肉内残留的消除时间及规律,并报道了相应的 数据。氯霉素在禽肌肉组织的消除时间是2-3天,而氯霉素在蛋白及蛋黄中以lug/g的高浓度

BSA—Au NCs体系在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BSA—Au NCs体系在氯霉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探讨了用BSA-Au NCs荧光体系,并用该体系建立测定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的新方法。实验表明,BSA-Au NCs荧光体系在pH=7.6的PBS缓冲溶液中可以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加入CAP后,BSA-Au NCs体系的荧光发生猝灭。且CAP浓度在4.0×10-9~4.4×10-8mol/L范围内与BSA-Au NCs 体系荧光猝灭的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2,检出限为1.2×10-9mol/L(n=11),以此建立利用荧光猝灭法测定CAP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常见离子等对该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离子对实验的干扰有限,不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新方法应用于牛奶中CAP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1.88(n=6),回收率为98.8%~101.75%。 关键词:氯霉素;BSA—Au NCs;荧光猝灭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比革兰阳性菌更强,常用于动物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但其在动物肉、奶、蛋等食品中的残留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例如,CAP 具有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且低浓度的药物残留还会诱发致病菌的耐药性。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禁用药物。目前,测定氯霉素常用的方法有色谱法,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法,光度法,微生物法等,但都存在一些缺点,如高效液相色谱价格昂贵、样品前处理复杂;电化学法重现性较差;微生物法灵敏度低,检测周期长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急需发展一种灵敏、快速、简单、准确的方法用于农、兽药残留的测定。 金纳米团簇(Au NCs)是由Au的几个至几十个原子结合成的相对稳定的分子级聚集体。根据文献报道,BSA在金纳米簇的合成和稳定上起着关键的作用。在Au NCs的合成过程中,BSA中酪氨酸上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可以将Au3+还原成Au0,而BSA对金纳米簇的包裹和稳定则是通过半胱氨酸残基与Au形成的Au-S键。BSA-Au NCs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具有荧光探针所具有的荧光量子产率高、比表面积大、表面易于修饰以及荧光性质可调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基于BSA-Au NCs荧光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新方法,并应用于CAP的检测,克服了上述方法中仪器昂贵、操作复杂、重现性差等缺点。而利用BSA-AuNCs荧光猝灭法测定氯霉素含量鲜见报道。 1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1)仪器 RF-5301PC型荧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Cary 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氯霉素及分析方法

1 绪论 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部分不法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同程度的在饲料中添喂人用抗生素,使畜禽肉品中抗生素残留严重,成为的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政府严格限制食品中各种有害成分,特别是抗生素、农药残留等。 食品安全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安全中的各类样品进行准确地分析测定。目前食品安全检验部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然而使用这些仪器进行分析测定前,必须把样品制成溶液。 由于食品样品具有被测物浓度低、组分复杂、干扰物质多、易受环境影响而变化等特点,因此要获得数据准确、重现性好的分析结果,样品预处理是重要环节。样品预处理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液-液萃取、索氏提取、层析、蒸馏、吸附、离心、过滤等几十种。这些方法一般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而且处理时间长、操作步骤复杂,容易导致样品损失和玷污,产生较大误差。因此,迫切需要探索高准确度、快速、简单、不使用或少使用有机溶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发展较快的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 固相萃取技术以其高效性、高选择性、高自动化程度以及低耗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医学、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等领域[1],其关键是优良的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因此制备选择性高的固相萃取材料已为研究的热点。 1.2 氯霉素样品预处理及检测方法 1.2.1 氯霉素类抗生素来源及危害

我国是一个养殖大国,近年来养殖业飞速发展。由于集约化的高密度养殖、珍贵品种引进、使用催生长激素、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了养殖环境的恶化和畜禽疾病增加,又由于畜禽疾病防治体系的不健全和欠缺用药指导和规范管理,在养殖业中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比如不遵守休药期、超剂量使用、超范围使用违反国家法规规定等等,从而造成动物源食品中的抗生素的残留。这部分残留抗生素就转移到了人们体内,这会使人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从而影响以后用药的效果。 CAP广泛用于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效,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性较强,特别是对伤寒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但CAP对人体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主要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此以外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也有严重的毒性反应,可引起视神经炎、急性中毒性表皮松懈症、角膜瘫痕、皮疹等不良反应,对新生儿、早产儿、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影响更大[2]。近年有儿童服用CAP和老年人使用CAP眼膏导致死亡事件的报道。CAP的应用已有近50年的历史,但由于上述毒副作用使CAP成为第一个被禁止用于可食用动物的抗生素。 CAP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CAP残留问题已引起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及地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欧盟均在法规中规定CAP 残留限量标准为“零容许量”[3],即不得检出。美国仅允许CAP用于非食用动物,FDA 规定的CAP检出限为0.3 ng/ml,而且目前正在研究应用更灵敏的检测方法[4]。我国农业部已将CAP从2000年版的《中国兽药典》中删除,作为禁用药品。在2002年底的农业部第235号公告《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明确规定CAP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对于用酶联免疫(ELISA)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检测时要求其检测限量为1 ng/mL。

HPLC-MS/MS法测定鸭肉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HPLC-MS/MS法测定鸭肉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陈晓兰;陈未;王帅兵;蒋春茂 【摘要】现有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较为复杂,为简化 样品分析方法,建立简单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HPLC-MS/MS方法,以同时检 测鸭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残留。以50%乙腈制备组织匀浆液,向匀 浆液中添加对照药物后采用乙腈去蛋白,高速离心,选择0.1%乙酸和乙腈-甲 醇(1∶1)为流动相,以0.5 mL/min 流速梯度洗脱,LC-MS/MS电喷雾电源(ESI),负离子,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 行方法学验证。在所建立的样品前处理和色谱条件下,3种目标化合物在3 min 内实现同时分离,标准工作曲线在0.025~5.000μg/g 范围内线性良好,r2 为0.9958~0.9976。最低检测限均为2.5 ng/g,最低定量限为25 ng/g。在添加量为20、50、100 ng/g的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93.26%~97.25%,RSD为0.47%~1.83%。本试验采用较为简单的乙腈蛋白沉淀法,操作简易,过程提取回收率高,可大幅提高样品前处理的效率,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该方法简易可行,能满足国际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的要求。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6(044)012 【总页数】4页(P316-319) 【关键词】HPLC-MS/MS;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鸭肉;残留 【作者】陈晓兰;陈未;王帅兵;蒋春茂

【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江苏省动物药品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江苏泰州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 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江苏省动物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5 动物源食品(肉、蛋、奶、水产及其制品)的安全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兽药残留问题是影响动物源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氯霉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及阳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主要包括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TAP)、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等。氯霉素可抑制人类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在美国、欧盟及我国均被禁用于食品动物,同时规定了禽肉中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最高残留限量分别为50、100 ng/g。目前,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主 要有微生物法[2]、酶联免疫法[3]、共振生物传感器法[4]、气相色谱法[5]、液相色谱法[6]、超高效液相色谱法[7]、气相色谱-质谱法[8]、 液相色谱-质谱法[9]、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0-12]等。 目前,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类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较为传统,药物与杂质间分离度差,且复杂的前处理程序影响了样品回收率。如何简化前处理方法是目前该类药物检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仅采用HPLC技术或GC技术已无法满足多残留检测的要求,且其在鸭肉残留检测方法中的应用尚未见国内外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拟将快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应用于样品前处理,采用HPLC-MS /MS法建立快速、简易、高灵敏、高通量的禽肉中氯霉素类及其代谢物的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为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先进的技术资料,对于我国

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净化 气相色谱 负化学源质谱测定羊肠衣中的氯霉素残留量

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 测定羊肠衣中的氯霉素残留量 李锋格窦辉全晓盾姚伟琴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乌鲁木齐830063) 摘要:[目的]建立了羊肠衣中氯霉素残留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羊肠衣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净化,净化后的提取物用BSTFA+TMCS衍生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GC-NCI-MS)选择离子定量检测,内标法定量,间位氯霉素为内标物。[结果] 5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78.3%-10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10.3%之间。检出限(LOD)为0.1μg/kg,测定低限(LOQ)为0.3μg/kg。[结论] 该法简便省时,自动化程度高,可以满足欧盟委员会决议2002/657/EC和2003/181/EC的要求。 关键词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氯霉素,羊肠衣Determination of Chloramphenicol residues in Sheep Casing by Gas Chromatography 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with Purification of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Li Fengge Dou Hui Quan Xiaodun Yao Weiqin (Xinjia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the Peopleˊs Republic of China, Urumqi,Xinjiang,830063,China) Abstract: A method for analysis of Chloramphenicol(CAP) residues in sheep casing has been developed.CAP was extracted from samples with ethyl acetate and cleaned-up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 and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The extracts of purified were derivatised with BSTFA+TMCS .CAP was detec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 negative chemical ionization(NCI)/selected ion monitoring (SIM)mod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meta-CAP as internal standard.The mean recoveries of 5 standard fortified levels were between 78.3% and 106.0%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between 1.1% and 10.3%.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was 0.1μg/kg, and the 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for CA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