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推荐文档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用m1、m2、V 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 中,牛奶的(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 中,牛奶的(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

上运动.根据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比较

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

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N,物体的体积是m3,物体的密度是kg/m3.

(2)表中第1 次到第3 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表中第4 次和第5 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4)图中能正确反映F 和h 关系的图象是()

(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示例] 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

(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

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同学

密度ρ(×103 千克/米

3

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薄膜凸出程度

小华0.8

1 5 h1

2 10 h2

小明 1.0

3 10 h3

4 20 h4

小红 1.2

5 18 h5

6 20 h6

① 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

.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 与3、4 与6 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

.由此他们验证了的猜想是正确的.

(五)测量大气压

[示例] 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

(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

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

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

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

② 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

条即可):.

(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

步骤如下:

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图1 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9.9N.

③ 图2 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

截面积.

④ 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

⑤ 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

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

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

杠杆在位置平衡;

B 、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

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 的调节的目的是;

(2)在步骤C 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多选)()

A.改变动力臂大小B.改变阻力大小

C.改变阻力臂大小D.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动力/N 动力臂/cm 阻力/N 阻力臂/cm

1 4 5

2 10

2 1.5 10

3 5

3 2 15 3 10

4 L 20 1 20

分析上表,用 F1、F2、L1和 L2分别表示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4)当小强进一步做如图所示的实验时,发现不再满足(3)中得到的规律,请你对此作出评析:

。(七)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示例]图甲是小红同学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图,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请

实验次数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

c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

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7

3 6 8 2.5 24

(1)表中的记录,错误的一个数据是

(2)第一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3)从表中分析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与什么无关?

(4)图乙是小林同学的实验图,他多使用一个滑轮的目的为了什么?

(5)若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

两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八)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示例] 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 处和B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

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 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

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

③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

在做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小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改变斜面的长度,仍使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小球的动能变不变呢?”“当然不变了,”

同桌小明立刻回答说,“因为高度并没有变.”“可毕竟斜面的坡度变了呀!斜面的坡度对动能

有没有影响呢?”小红说.

“做一做实验不就知道了吗?”于是他们准备利用身边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他

们还为这个探究活动设计了一个探究报告,以下就是这个探究报告的框架.在报告中有的

地方没有填写,请你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完善.

探究课题:同一钢球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从相同高度的位置滚下,到达斜面底端的动能是

否相同?

猜想:尽管斜面的坡度不同,只要钢球从相同高度的位置开始滚下,到达斜面底端的动能

是相同的.

(3)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实验步骤.

(5)实验记录:(请在下面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数据).

(6)预测:如果实验结论与猜想一致,则在实验中应该看到的现象是:

练习

1.物体不受力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理论分析来推测,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

为此,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的桌面上架设一个

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

度作记号 A;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

车从 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

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毛巾,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⑥ 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接触面毛巾棉布木板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大较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

18.30 26.83

cm)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本实验设计是通过观察小车来推断小车的运动趋势的;让小车每次都从A 点下滑,目的是。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结论)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是改变物体的原因。(推论)想一想,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你在研

究什么问题时也用过了以上的推理法?举一例:

2.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

的实验为原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

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

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 是推论B.② 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

是事实,①②④ 是推论D.④ 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3)请你另外列举一个课本上的例子说明理想化实验:

3.如图所示,超凡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长方体挂

在弹簧测力计下,在长方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5 6.0 5.5 5.0 4.5 4.5 4.5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N,第4 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分析第1 次到第5 次实验数据,说明物体浸没于液体之前。

(3)分析第5 次到第7 次实验数据,说明。

(4)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浮力F 浮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 关系的图象为。

4.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

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2)小丽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

A.测出箱子的质量m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L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h D.测出小军上楼所用的时间t

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p

(3)小军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的表达式是p=

(4)请你帮小丽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5.如图甲是小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制作的只需要一个砝码的天平,横梁可绕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左侧为悬挂在固定位置P 的置物盘,右侧所用砝码是实验室里常见的钩码,用细线挂在右侧带刻度线的横梁上.

(1)下面是小明测量物体质量的几个主要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写序号):

A.将悬挂钩码的细线移到右侧横梁的零刻线Q 处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C.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

D.调整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E.移动悬挂钩码的细线使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对准底座上的标记

F.由细线在横梁上的位置对应的刻度值直接得出物体的质量

(2)调节天平至水平位置平衡后,刚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左侧的置物盘中时,横梁上悬挂的重垂线将对准底座上标记的侧(填“左”或“右”);

(3)若某次测量最终达到平衡时钩码位于右侧横梁上的N 处,如图乙所示,已知

OP=l,OQ=d,ON=h,钩码质量为m,则待测物体的质量M=;

(4)如图丙所示,将待测物体投入装有某种液体的量杯中,若待测物体投入前、后量杯中液面对应刻度为V1、V2,则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6.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来呢?”小明做了下面的探究实验.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而小明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发现图(d)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的.(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②简要说明理由:.

(4)若要探究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是否相等,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浸在液体中某一深度处,改变,观察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7.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

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5 次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时,物体抛出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2)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 为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3)根据研究结果,请你给参加掷铅球的运动员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

8.妈妈外出旅游时,给小明带回一个挂件工艺品,如图所示。小明对该工艺品的材料属性

产生了兴趣,但他又不想破坏该挂件,于是他想首先测量一下该挂件的密度。他从家

大碗中加满水小碗小心地放挂件小心地放

盆中的水倒干净;

中,把溢出的水倒入药瓶,用刻度尺量出水柱,再把溢出的水倒入同一个已倒干净的药瓶,

里找到的测量工具只有自己的一把刻度尺,这可怎么办?妈妈正在洗碗,她把一只小

碗放入一只盛满水的大碗时,大碗中的水立即溢了出来,这时爸爸对小明说,咱们有碗,你又有刻度尺,可以测密度了。在爸爸的帮助下,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把一只大碗吊起来,并在大碗下放一只小盆(若在大碗中加满吕,再把小碗小心

地放入大碗中,小碗漂浮在水面上,大碗中有水溢到下面的小盆里);同时,小明还找

到三个药瓶(容积均足够大),准备用来盛放从小盆中倒出的水。下面是他的实验经过:

小碗

A、在

B、把

C、把

出水柱高度h2;,并把小

入大碗

入小碗

大碗

小盆 A B C

高度h1;

用刻度尺量

D、拿掉小碗和挂件,,并把小盆倒空;

E、直接把挂件放入大碗,再次把溢出的水倒入同一个已倒干净的药瓶,用刻度尺量

出水柱高度h3;

F、计算。

(1)在他找到的三个药瓶中,应选用最合适。

(2)请把实验步骤D 补充完整。

(3)在他的三个测量数据中,有一个不必要,这个数据是。

(4)请写出挂件密度的表达式。

9.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别比较木块,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

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的(选“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10.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山,晓龙同学利用长木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木块、小车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倾

斜程度

小车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

力F/N

斜面长度

s/m

机械

效率

l 较缓 3 0.2 1.6 l 37.5%

2 较陡

3 0.3 1.8 1

3 最陡 3 0.

4 2.0 1 6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晓龙可以通过来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2)在第2 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是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参阅八上 P67)

[示例] 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 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用眼

睛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中取用玻璃而不用镜子,是为了利用玻璃板透明

的特点,便于

,若有3mm 厚

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

实验;

(2)取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应该/不应该)将

后面的蜡烛B 点燃;实验中他透过玻璃板看到是蜡烛B 实际上是B 的(虚

像/实像/实物本身);

(4)为了能够比较的关系,他还应取用的一件实验器材是;

(5)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6)实验的最后,小林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

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能/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示例]如图所示,京京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有好几个凸透镜,但均不知焦距。请你帮他设计一个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案:(2)经过测量,他发现有焦距分别为2cm、10cm 和30cm 的三种凸透镜,则为了便于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焦距为cm 的凸透镜。

(3)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

B

A

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4) 如图所示,当他把蜡烛放在 A 位置时,光屏应向 M 点的

(左/右)侧移动,

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些,他应把蜡烛向 A 点的 (左 /右)侧移动,同时使光屏离凸透镜更 (远/近/不变)一些。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 M 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 A 点的 (左

/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 B 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 的虚像,把蜡

烛放到 B 点

(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5) 实验中,当京京用白纸遮掉凸透

A. 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C .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 .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6) 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光屏上成的像将向

(上/下)移动。

由于影响到了实验的进行,这时最合理的调整是

A. 只需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些

B .只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些

C .只需将蜡烛向上移动些

D .以上均可

(四)视力的矫正(参阅八上 P89)

[示例]某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

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 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 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

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 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

;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

(2) 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 (前方/后方)。

(3) 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发散)作用,应是 透镜。

四、热学

(一)观察水的沸腾

[示例]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mim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5 96 97 98 98 95 98 98 98 98

(1) 从记录数据看,第 min 的数据有明显错误,这个数据偏 (高/低)。

(2) 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为

℃。

(3) 停止加热后,水将

(选填”能”或”不能”)继

续沸腾。

A B .只出B 现烛焰的下半部分M 的像

(4)右图所示的是甲、乙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可能是水沸腾时的情形。

(二)物质的比热容

[示例] 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

水却较暖和。对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

热降温都比水快,两探究小组都设计实验去验证。

(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

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还需要、;实验时

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2)实验中应取和均相等的沙子和水。

(3)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用的酒精灯加热,比较来判断。这种方法叫

请举出运用这种方法的其他例子:

(5)两小组获得的实验结论分别是: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短;②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得多。你认为上述结论能验证实验猜想的是(选填“仅是①”、“仅是②”或“①和②”)。

(6)探究过程中也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五、声学

(一)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如图所示,有 3 个相同的玻璃瓶里都装有水,且水面高度不同.小李和小华两个同学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其中小李用嘴贴着瓶口往里面吹气,而小华对瓶进行了

敲击.根据所学的声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2)小华使瓶产生的声音的声源是,发出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

(3)小李和小华所进行的操作中,共同点是。(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还说明;

(4)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5)若在月球做乙图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现象.

(三)音色

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时,手机中的发声体在.能判断出与我们通话的人是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所示,把一手机设置为响铃状态,放进真空罩中,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罩内手机信号灯闪烁,但我们听不到手机的铃声,可见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填“能”或“不能”)

第1 题

练习

1.如图所示,演员要想吹出“1、2、3……”的音调时,他应(从左到

右/从右到左)逐个吹奏瓶子。

2.晚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若从侧面看去,白纸是的,平面镜是的,这是因为为光在白纸上发生的是_反射,而在镜面上发生的是反射。

第 2 题

第 3 题

3.小明参加位于偏远海岛的夏令营,由于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师生试图设计一种简便的

用海水获取淡水的装置。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请你将下列设计中的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内容。

(l)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谈水。

4.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 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 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数据中的入射角与折射角r 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

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4(或2 与5、3 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小王同学做“比较两种材料保温性能”的实验,他取①和②两种保温材料,两支相同的

温度计,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烧杯,钟表和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热开水,以及细线、硬纸片、剪刀等,做两个外形相同的保温装置,其中一个如图(a)所示.然后在相同环境的房间里同时开始做实验.他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得图(b)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

图像.实验过程中室温保持不变,请你回答:

(1)①和②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答:(选填①或②).

(2)对于同一保温材料内的水,在10min 到20min 时间内放出的热量20min 到30min 时间内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①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②保温材料内的水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一、力学部分

(一)m2-m1;(m2-m1)/V;体积,大,质量,小.

(二)(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相等;间接;(2)压力大小;(a)与(c);(3)不准确;因为在实验中,很难保证物体匀速直线运动

(三)(1)6.75 2.5 2.5×10-4 2.7×103 (2)有关(3)无关(4)C (四)(1)有关;(c)和(d);密度;

(2)①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小华;

②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小红.

(五)(1)G G/S 吸盘的空气没有完全挤出(2) 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 6.00

0.9×105 空气没有排尽、吸盘的气密性不好

(五) A、水平(1)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同时便于测量力臂

(2)A、B、C (3)F1L1=F2L2(4)由于动力的方向没有与杆垂直,因此此时的力臂不再等于OA 长。

(六)(1)第2 组中的“17”;

(2)80%;

(3)从表中分析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无关;

(4)他多使用一个滑轮的目的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5)两人使用的动滑轮的重一样,两滑轮组的效率相同.

(七)①速度;②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③质量;

(4)分别让钢球从相同高度的位置开始滚下,比较平面上的纸盒推动的距离

(5)

(6)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相等

练习:

1. (2)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控制在水平上的初速度一样;(3)小;远;

(4)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真空不能传声

2. (1)②④①③;(2)B;(3)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3. (1)6.5 1.5 (2)物体所受浮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物体完全浸入液体后,

所受浮力与深度无关(4)D

4. (1)台秤(磅秤)、卷尺、秒表;(2)B;

(3)mgh/t

(4)

5.(1)BADCEF (2) 左(3)(h-d)*m/l (4)(h-d)*m/(V2-V1)/l

6.(1)大于;B;(2)软管与U 形管左支管接触不严密(或漏气);(3)①不可靠;②

没有控制液体深度这个变量;(4)橡皮膜的方向

7.(1)1、2、5;射出仰角;速度;(2)2、3、4;45°;(3)以45°仰角方向,以最大

的力投掷

8.(1)A (2)再次在大碗中加满水(3)h1 (4)ρ水× h2/h3

9.(1)不同移动距离的远近(2)不能(3)错误木块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内能

10.(1)移动木块(平放、竖放、侧放木块)(调整长木板);(2)50%;

(3)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4)费力;

(5)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材料);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材料不同的长木板或斜面).(四)(1)断开(

三、光学

(一)(1)=;靠近(2)不能;同一平面内

(二) (1)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2(2)大小(3)不应该虚像(4)物与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直尺(5)虚像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即物与像不能重合)(6)不能虚

(三) (1)在光具座上放好凸透镜和光屏,让太阳光通过凸透镜,通过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即焦点,读出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2)10;(3)同一高度;(4)右;右;远;左;正立放大;左;(5)C;(6)上;C

(四) (1)光屏,晶状体;(2)前方;(3)发散、凹

五、声学

(一) (1)空气柱;甲(2)瓶子;丙(3)使物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二)(1)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空气能传播声音;(4)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5)不能.

(三) 振动,音色,能,不能.

练习

1. 从左到右

2. 亮;漫;暗;镜面

3. 蒸发,液化,重力

4. (1)1、2、3(或4、5、6).

(2)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当入射角一定时,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总是小于水中的折射角.

5. ①;大于;等于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