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典例解析】)

类型一:测量型实验

1.直接测量型实验

掌握各类常见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是检验学生基本实验素养的最简洁方法,所以各省、市中考题中都要涉及此类实验题。

【典题1】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数值和游码的位值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 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2.间接测量型实验

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待测量的方法称之为间接测量。通过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来看,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但是考点不多,初中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其中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或液

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是中考考查“宠儿”。

【典题2】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冒充色拉油在市场上销售,欺骗、伤害市民。

小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首先,他通过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 - 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 - 0.95g/cm3之间。然后,他设计了以下步骤进行实验鉴别:

A.将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后,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平;

C.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

E.根据测算出的密度,鉴别样品油的品质;

F.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

(1)请将上面实验步骤正确排序:(填字母序号)

(2)由图示可知,M= 克;样品油的体积V = ml。

ρ

(3)若m=23.8克,则样品油的密度=

g/cm3。

(4)

小华通过比对测算结果,能否断定样品油是地沟油?为什么?

小强认为:比热容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同样可以鉴别它们。于是,他量取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样品油,分别装入A 、B 两个烧瓶内,将两根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分别浸入两个烧瓶内,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5)实验中,小强把两根阻值相同的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其目的是 ;取质量相等的色拉油和样品油,其目的是 ,通过观察 ,就能比较出它们比热容的大小,并依此鉴别出样品油的品质。

类型二:观察分析型实验

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适当器材,规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以此理念设计的实验称之为观察分析型实验。

【典题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

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 力(选填“省”或“费”);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选填“高”或“低”)。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

和长分别是0.5m 和1m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 ,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把第4次与第 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3)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4)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请你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举例: 。

类型三:探究型实验

初中典型的探究实验包括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

的平衡条件、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等,其中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是中考高频考点。

【典题4】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

【典题5】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

电压的关系”,图乙是小明未完成连接的实验电路。

(1)电压表应选择的量程;现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请你按照对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对滑动变阻器连接的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2)小明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

(3)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

①请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电阻R的U-I关

系图像。

②小明在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

Ω;当通过的电流为0.5A时,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为 W。

(4)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要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必须进行怎样的改

动:。

类型四:设计型实验

这类实验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的目的、要求和给出的器材,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要求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进而设计出实验方案。设计型实

验有以下特点:①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②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③贴近生产、生活,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典题6

】图甲是小红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

连接的实验电路,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电源电压为6V 。

(1)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_____,电压表示数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同组的小刚同学发现接线中有一处错误,所以才出现上述现象,而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连接,就会符合实验要求。请你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上“×”,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线。

(3)电路连接正确后,他们正常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若第二次测量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流为____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

(4)假设电压表的0~15V 量程已损坏,只有0~3V

量程能正常使用。若利用现有器材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能力测试】

1.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晓雯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晓雯采用透明玻璃板代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虽然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 的A 处时,玻璃板后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移去B 处的蜡烛,取一光屏放在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出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晓雯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凸透镜,B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烛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五一假,晓雯和妈妈到南方旅游,在珠宝店买了一只金灿灿的观音项坠,回来后晓雯特别想知道这个项坠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3)。她在实验室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

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项坠用细线系好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D将项坠放在左盘中,往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液面示数;

请你回答下面问题:

(1)正确测量项坠密度的实验顺序是:A、B、D、 (其余两个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上述D项操作中,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项坠的质量是 g。

(3)若测得项坠的体积是8cm3,则项坠的密度为 kg/m3。由此结果可以确定项坠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的。

3.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分别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由此推断,当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时,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

(3)由这个实验可以推理得出的物理学基本定律是。

4.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它的示数是????????N。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

(4)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

(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理由是:

?????????????????????????????????。

6.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

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

(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

(3)比较①④两幅图,可以得出

(4)比较①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无关。

7.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N;

(2)根据图(a)、(c)、(d)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3)根据图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8.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动力F 1/N

动力臂L 1/cm 阻力F 2/N 阻力臂L 2/cm 1

2.0 5 1.0 10 2

2.0 10 2.0 10 3

3.0 10 2.0 15

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9.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及已经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

(1)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把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置于_______端(选填“A ”或“B ”)。

(3)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计算出第三次小灯泡的电阻值,并填在空格中。

(4)根据三次数据可得小灯泡的电阻的测量值R L =________Ω。

(5)比较几个计算出的电阻值,你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吗?你对出现的这种现象有什么发现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某小组同学用图甲的电路图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他们所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10Ω、15Ω,电源电压为4.5V .

(1)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选用了某一定值电阻,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 ,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28A 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 V ,请帮助该小组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变阻器的滑片P 向 (填“左”或“右”)移动,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V )

1.5

2.0 2.5 电流(A )

0.20 0.22 0.26 电阻(Ω) 7.5 9.1

(3)探究结束后,该组同学又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他们把定值电阻换成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的小灯泡。

①请帮该组同学将图丙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两表示数均不变,原因可能是

③问题解决后,闭合开关,改变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当电压表的示数是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灯泡的电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额定功率。

实验专题

【能力测试】1.(1)位置 (2)虚(或“正立等大虚”)(3)10 2.(1)E、C (2)71.2 (3)8.9×103 不是 3.⑴速度⑵远(或“长”)小匀速直线⑶牛顿第一定律(或“惯性定律”)

5.(1)高度差(2)在液体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3)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方向

6.(1)1.8 (2)液体密度(3)(a)、(b) 、(c)(或只填(b)、(c))

7. 答案:(1)左水平(2)F1L1=F2L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将不同的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

8.(1)电路图及实物图如下:

(2)断开 A (3)9.6 (4)8.7 (5)随电压的升高,小灯泡的电阻逐渐变大。解释:小灯泡的灯丝温度升高使小灯泡的电阻变大。

9.(1)2.8V

(2)右控制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3)①略②滑动变阻器短路③3.8V 等于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初中物理中考实验部分专题复习 一、光学部分 1、平面镜成像实验 2、凸透镜成像实验 典型题例 1、图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 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 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 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 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____________m ;现将一块和镜面般大的木

板放在镜子后面lm 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 ①由图可知,凸透 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实验 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 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②如图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机上. ③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①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

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2课时) 一、知识考点 1. 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 (规律)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⑶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⑸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⑹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⑺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⑻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⑼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⑽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⑾通过观察木桩被落下的金属块撞击后陷入沙坑中的深浅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⑿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⒀判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⒁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等等。 2.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关于“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的实验探究。 ⑵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⑶探究通过西瓜的电流与西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⑷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⑸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⑹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⑺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 ⑺物体的影长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⑻测量西瓜的电阻等等。 二、解答方法 1.记牢课内物理规律或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能与质量 和速度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匝数的多少铁芯的有无等等。 2.课外实验探究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的,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 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规律)来源于课内,或者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运用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知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4.了解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归纳法等。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超强)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 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 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4.实验表格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

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不用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三、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装置时,应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 2.甲乙两个小组同时做此实验,结果甲组队员发现所用时间比乙组长,请你提出改进意见。 a减少水的质量 b提升水的初温 c加盖子 3.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 气泡压强变小。 4.在水沸腾过程中,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处和晶体熔化过 程相同) 5.按图9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至沸腾。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点是_100℃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花古初中)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宜宾县双谊乡花古初中陈代秀实验名称:双管实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存在 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浮力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和浮力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双试管实验,并对其进行改进,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一段封闭的长直玻璃管,内部染上颜色的小试管,烧杯、漏斗、水槽、水。 实验操作步骤: 1、将小试管插入长直玻璃管中。 2、将玻璃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小试管会掉出来。) 3、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4、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清楚的看到小

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6、在长直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水。 7、将小试管底部朝下插入装水的玻璃管中。 5、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口,再将两管管口朝下同时倒过来,观察实验现象。(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到小试管在玻璃管中缓慢上升,直至玻璃管顶部。由此可以证明浮力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小试管内部染色: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2、同一组器材能同时直观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浮力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一、密度(探究和测量)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 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 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所示。 (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2b 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m 3= g 。 (2)请按照图4a 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 图 1 a b

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1)表中漏填了两个数据,请你在表中补上。 (2)根据上表数据,在图3中画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线。 (3)由数据和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4、(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4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4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图4 图3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及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 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________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 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________与 ________ 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是。 (3)比较甲、乙两图,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提示:可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从各角的大小及变化情况、各线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4)观察丙图,并与甲、乙两图进行比较,你有哪些联想或猜想?你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把你的联想或猜想以及能够提出的问题写出来。 7.如图7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 的关系。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自然百科]为什么松树能长在石缝里?石缝中生长对于树木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松树本身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松树的树叶是针叶形,蒸发的水分也就比较少,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下,一样可以生存。这就应了那句话,适者生存!

奇异的魔鬼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英语:Bermuda Triangle,又称魔鬼三角,有时又称百慕大三角洲;但此区域并不是三角洲地形,且不合语源),位于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是由英属百慕大群岛、美属波多黎各及美国佛罗里达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区海域,据称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150万平方英里)。另有电影等以 此为名。 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

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通古斯大爆炸是怎么回事?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通古斯爆炸事件距今已届满一世纪,目前当地的森林与生态环境已恢复。此事件与3000多年前印度的死丘事件及1626年5月30日的王恭厂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1]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一、密度的测量 1、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 (1)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 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 食用油的体积为V 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 油= 。 (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 质量m 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 m 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ρ油= 。 (3)按__________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 得的密度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 (4)图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 剩余油和烧杯的总质量 2、小科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 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再取回右盘中最小的砝码,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移动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测得矿石的质量是210g ;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 ) 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 ) 倒出油的质量(g ) 倒出油的体积(cm 3) 油的密度(g/cm 3) !

(2)因矿石体积较大,她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cm3;(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g/cm3。 … 3、器材:天平,烧杯,水,待测的牛奶 要求:测量牛奶的密度 4、器材:天平(无砝码),相同的量筒(2个),水,待测的牛奶 要求:测量牛奶的密度 。 5、器材:直尺、U形管、水、食用油 要求: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6、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头、烧杯、水、酒精 要求:测量石头和酒精的密度 《 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A.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B.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图是验证他们猜想的实验装置图: ` (1)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木块放置方式木块运动快慢弹簧测力计示数 1平放很慢^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练习(学生版)汇编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项练习 一、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 1.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开关S3连入电路中.(要求:只闭合开关S3后,R1、R2以及电流表串联;导线不许交叉) ②小明将S3闭合后,发现电流表均无示数.于是他用一只电压表对电路故障(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进行了检测,将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电压表与电流表均无示数;接在R2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电路中的故障是.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读出了电路中各电流表的示数,得到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①各开关的连接情况是(填写各开关断开或闭合). ②分析实验中各电流表的读数(如图2所示),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是:. ③电阻R1:R2=. (3)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拓展】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小明两次实验中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与最小功率之比P最大:P最小=.2.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初中物理的20个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6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三、实验知识考点梳理 类型一、光学实验 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与步骤: (1)、如下左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记录下来

(5)、如上右图所示,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6)、归纳分析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方法与步骤: 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长大纸,纸上竖立着一块 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将结果记录入下表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方法与步骤: (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赏; (2)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倒正。 (3)、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f和2f之间,即f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物理二轮总复习补习班教案 目标提高班名师培优精讲 《电学》实验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电学实验题的审题技巧; 2.电学实验的答题规范要求||。 【教学重点】 1.如何快速审题||,抓住实验目的||,审清实验步骤||。 【教学难点】 1.创新性电学实验题||。 【进门得分】 ★★实验1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株洲27题)(8分)某实验小组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实物电路的连接(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压表量程要正确)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S||,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通过移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I-U图像||,据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4)现将该小灯泡与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申联后接入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W

2.(十堰39题)(6分)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标有“ 3.8V”字样)||,电源电压恒定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 (2)在检查电路连接时||,变阻器滑片P应移到______端(选填“A”或“B”)||,目的是为了保护电路 (3)实验时||,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的电流为_______A||,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 (4)做完实验后||,小明看到实验台上有一个定值电阻R||,上边的数字模糊不清||,想测出它的阻值||,可是发现电压表损坏||,经过小组讨论设计了如图丙和丁两个电路图||,小明认为利用前面的数据和这两个电路图||,都能测出R的阻值||,你认为能测出R阻值的电路图是_______ 3.(泰州48题)(9分)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按照电路图||,已完成部分实物电路连接(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的信息||,电压表量程应选0∽_____V;若开关闭合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能使电路中电流变大||,应将开关右侧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选填“A”、“B”、“C”或“D”)接线柱相连||, (2)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电流表是完好的||,仅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存在故障||,则电路中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仍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要使该小灯泡发光只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察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亮度||,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实验记录见下表: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几种常见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案例设计 【案例一】“漫反射”的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白纸、平面镜、手电筒、胶水等 演示过程: 师:(教师先把小平面镜贴到白纸上,在把白纸和平面镜一起贴到黑板中央,小平面镜在外)如果我用手电来照射小平面镜和白纸,这两个哪个看起来更亮一些呢? 生1:小平面镜更亮。 生2:白纸更亮。 学生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师:下面我开始照射,同学们请认真观察。 (教师在前面,从一个侧面用手电照射白纸和平面镜。 不同位置的同学观察到的结果不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一样,有的观察到的和自己猜想的不一样,同学们疑惑了。) 师: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平面镜更亮,有的同学观察到白纸更亮,到底哪个结果对呢?我建议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可以相互交换一下位置再来看一下。 (观察到不同现象的同学们相互交换位置。 同学们交换位置后,看到和原来不同的现象。这下学生更疑惑了。到底哪个结果正确呢?) 师:同学们这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在一些位置看着小平面镜更亮,在一些位置看着白纸更亮,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师:这个问题我先不解释,同学可以阅读课本41页的“漫反射”部分,就能明白原因了。(人教版教材) 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讨论,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哪个更亮的基本原理,既而把这个知识学习到位。 二、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主体,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同时,教师一定要避免把实验步骤罗列给学生,或代替学生设计各种表格等。 【案例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的过程上,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准备】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结)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洪江区一中,邓亚平 一、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作用: ⑴该实验是探究物质比热容的核心实验,能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⑵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较好的理解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也有所不同; ⑶由实验得出结论,客观具体,学生容易接受,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 传统的实验是使用控制变量法,用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控制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 2.不足之处: 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⑵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两个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等)不便于控制;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实验创新 ⑴直观比较,直接得出结论。⑵改进实验装置,减少实验误差。 2.改进之处 ⑴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相同时间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所用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出实验结论更加直接; ⑵;利用串联的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加热,更精确的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 ⑶实验器材更加简单,降低了实验准备难度和危险系数。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分解

1 / 9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及答案 一、《天平量筒法》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排水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 (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 2; 实验结论: 二、《助沉法》 例题 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 分 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 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 ;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 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 和石块的体积V 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 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 2; 实验结论: 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助沉法中的沉锤法,还可以用针压法,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 四、《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双提法)-----测固体密度 【例题】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 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 实验步骤: (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1 2v v m -=V m =ρV m =ρ1 2v v m -=V m =ρ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3 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典例解析】) 类型一:测量型实验 1. 直接测量型实验 掌握各类常见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是检验学生基本实验素养的 最简洁方法,所以各省、市中考题中都要涉及此类实验题。 【典题1】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 0 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 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 度盘中央,所加砝码数值和游码的位值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 g 。如果调节 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 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 2 ?间接测量型实验 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待测量的方法 称之为间接测量。通过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来看,间接测量型实验仍是中考实验题的主角, 但是考点不多,初中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 固体或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 灯泡的电功率。其中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或液 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的 电功率是中考考查“宠儿”。 【典题2】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 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冒充色拉油在市场上销售,欺骗、伤害市民。 小华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首先,他通过网络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 3 3 3 3 度在0.91g/cm - 0.93g/cm 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 0.94g/cm - 0.95g/cm 之间。然后,他 设计了以下步骤进行实验鉴别: A. 将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后, 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 m B.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平; C. 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 M D. 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 V ; E. 根据测算出的密度,鉴别样品油的品质; F. 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 (1)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正确排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2) 由图示可知, M= _______ 克;样品油的体积 V = ml (3) 若m=23.8克,则样品油的密度 二= g/cm 甲 乙 pn > I 111111 M q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