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评价班主任工作的标尺。

第一,学生的发展是中心。

当“学生的发展”摆在中心位置的时候,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也应该从“权威”走向“以人为本”,在班级里,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管理者,学生作为管理主体更加突出,自主管理与民主管理将是最佳的选择。打破“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建立互尊互爱的平等关系、教学相长的相互学习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追越民主与科学。

第二,“每一位”都是主角,“每一位”的发展都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在强调“每一位”的时候,它的关联词是“全面”。“全面”既是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是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潜在智力、兴趣、爱好和特长,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求得发展,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个性培养,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可能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第三,班主任有三个观念需要更新。

1、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渴望沟通和交流是人的本性。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要经常有意识的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氛围,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共建“情感热线”,进行心灵的交流。

2、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观。“人人都能当班干部”,我们要从培养每个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班中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把管理学生转变为学生服务,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舞台。

3、确立新型的个性发展观。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每个人的心灵就如同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创造力和个性魅力。”这就需要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友爱,使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地发挥到极致。

只有有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有了对生命的珍爱和重视,班级工作才会焕发出生命力。因此在做班级工作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心中有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落实和升华。

1、让每一朵花都开放

[案例]

“让每一只小鸟唱歌,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这是教育的使命。要完成这个使命,每个老师各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记得1998年我班上新转来的一位男生,个性倔强,脾气暴躁,很难与人相处。周围的同学三天两头来告状。我感觉他在这个集体中是孤

立的,没有朋友。怎么引导他学会与人相处,让同学们能接纳他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严厉的措辞或是简单的说教,对于他这样的孩子是没有用的,但有一点我坚信,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真心的朋友。对他的转化工作也就开始了。他待人尖锐偏激的态度,其实正恰恰反映出他心中对友情的渴望,渴望被人重视。所以,当他周围的两位女生又一次向我提出换位子且离他越远越好时,我一方面做两位女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没有去批评指责这位男生,而是向他提出了要求:“在你的周围为自己找一个朋友。两周后,把他(她)介绍给老师。如果你成功了,老师表扬并有奖励。”听了我的话,他先是一愣,沉思了一会儿,重重地点了点头,仿佛是在承诺什么重要的约定。

两周后,他如约来到我的办公室,他找来的朋友,竟是前两周要换位子的一位女生。这位女生的话更是让我喜出望外,她说:“我很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不再欺负我们了,还乐意帮助我。”男生的表情更是激动,随即他问什么时候带第二个朋友来。我欣慰万分,我知道他此时心里又燃起了对成功的渴望,他也明白了获得朋友对他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了他的朋友。同学们对他也不再退避三舍,而是真心欢迎,这位男生还在班级评选“热心人”的活动中被评为“热心人”。对他获得的成功,我由衷地高兴。然而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考虑到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出现的反复。每当这位男生又犯错误时,我总会把握时机给他一些激励的话语,如:“你在老师心中一直是个不自满不服输的男子汉,我信任你。”每一次他都能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他是在努力地克服缺点,不断挑战自

我。

在我的班主任历程中,我总结出:在更多情况下,对学生施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式,含蓄委婉地批评,较之直来直去的呵斥更容易为他们接受。在老师温暖的话语中,学生通过自我反省,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这样,教师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自《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作者:凌林)[评析]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班主任应全面关心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品德的成长,而且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身体健康和审美追求;不仅要关心学生在校内的活动,而且要关心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班主任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娱乐,从思想到生活,凡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方面和因素,班主任都要关注和研究。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谆谆地告诫我们:“只要提供了适当的前提和现实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班主任要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材,生生都有作为”的全面人才观念。

第一,对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决不能因学生家庭的出身、父母职业、品学优劣、爱好特长、性格刚柔、曾获奖惩、是否听话,乃至年龄性别或相貌长相、衣着服饰等的不同而偏爱或歧视某些学生,更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对班主任态度不端、言谈不逊、举止欠佳而记恨在心、耿耿于怀、处处刁难。

第二,要使全班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决不能把

时间、精力只用在优秀学生身上,还要想到中等生,特别是后进生。全班学生都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对全班学生都应关心爱护,相信尊重,教育帮助,培养提高。“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应成为每一位班主任的座右铭,应成为检验班主任工作实绩的一条重要标准。班主任要端正教育指导思想,增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善于窥探学生的变化,针对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第三,抓好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能以分数高低为依据,也不等于平均发展,主要是指生理和心理发展。

“让每一只小鸟唱歌”意味着对学习困难的“鸟儿”倾注更多的耐心与关爱。由于个性差异,学生发展很难绝对均衡同步,总有部分学生暂时滞后,表现为应试教育考场上的受挫,但在素质教育的舞台上,他们都能够找到体现自己个性尊严的角色,能够尽情挥洒其独具魅力的创造色彩,奏响最美的音符。

“让每一朵花都开放”,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班主任用全面发展的理念演绎着“希望教育”、“个性教育”和“成功教育”。我们相信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思考]

1、你的班级里有持有弱智证明或者说不在籍的学生吗?你每次集体活动都让全班同学参加了吗?

2、一次李镇西老师去外地上公开课。上课前走进教室发现只有40名学生,开始还以为当地教学班就这么多学生。后经了解得知,因为怕

“效果不好”,另有20来个成绩不好的学生“淘汰”了。李镇西当即表示,把另外的学生全部叫齐,“一个都不能少”!否则罢教。后来所有学生都坐在教室里了,他才开始上课……请你设计一下,李老师上课前该对学生说些什么以表达他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2、山不过来我过去

[案例]

宇,我们班的现任班长,思想较复杂,不属于那种清澈透亮、一眼就可以看穿其心底的孩子。对他,我总是无法发自内心的喜欢他、欣赏他。

上学期“六一”前夕,学校让选各种奖章的得主。记得选“礼仪章”时,我先提了几个同学的名字,当时宇就在底下问:“老师,是你选还是我们选?”教室里突然就安静了下来,我心里有些生气,但还是平静地说:“宇,我只是想说明这几个同学符合‘礼仪少年’的标准,但是没有说就定他们了呀!”虽然自己当时显得很平静,但我语气中很不友好的味道大家都感觉到了。因为这件事,我们之间悄悄地产生了一些隔阂。我尽力让自己喜欢每一个学生,但是很长时间,对宇,真的是喜欢不起来。

这学期开学,我们重新改选班委,采用竞选的方式。那天竞选时,宇没有参与。当时,面对不是很热烈的场面,我对学生们说:“没有人竞选班长?没有班长怎么行?没有班长,学校分下来的一些工作怎么做?”这时,听到宇在下面说:“那就不做了!”这话从目前还是我们

班长的宇的口里说出,就如同大冬天一盆冷水冷不防浇在了头上。这盆冷水浇得我半天说不出话。我控制着自己,接着宇的话对同学们说:“宇说我们就不做学校安排的工作了,这行吗?可能吗?我们还是学校的一个集体吗?这话从我们的现任班长宇的口里说出,我的心透亮,也感觉非常悲哀!”听了我的这些话,宇的脸上表情极不自然。班会结束后,尽管多数班委都被确定下来,但我的心情却很郁闷。我知道这个疙瘩就是因为宇,宇的举动让我很不舒心。这个疙瘩就让它这样持续下去,越滚越大?不,我要解开这个疙瘩!我把宇叫出了教室,还没说几句,宇的眼泪就往下掉。我说:“怎么了?有什么事就跟老师说。”宇还是在流泪,沉默了一会,他说:“老师,我不想说……”这个“不想说”让我心凉。看来,宇还是想对我敞开心扉。看着流泪的宇,我决定换一个话题。我轻轻地对宇说:“你的英语这个学期一定要努力,老师很为你的英语着急。老师留的需要背诵的部分,以后你每天都来给老师背(每天我是让组长检查同学的背诵情况),好吗?我们俩一起努力,争取让你的英语在这个学期有起色。”宇点了点头,但他突然说:“老师,像刚才班里那样的事,您最好下来私下里和我说,不要当着绑里同学说,行吗?”我说:“行!”我明白了,刚才宇不想说的可能就是这件事!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宇是一个很要面子的学生,我几次当着同学们的面,针对他的问题让大家发表意见,况且,我话语中透出了对宇的不满与愤怒,这也许让他感觉非常难堪,我对自己的不够宽容而自责。

和宇谈话之后,想起他溢满泪的眼眶,我不得不提起笔,我决定给宇

写封信。我要开始主动走近宇,我不能让宇远离我,我要用我的真诚打动他,我要让宇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与期望,我要让宇明白,老师就是他的朋友。第二天,我把信交给了宇,宇没有回信。下午大课间,宇拿着英语书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记着我昨天说的话!宇,他主动来让我检查他的背诵情况了,我心里非常高兴!这是一个好迹象。当我开始向他走近的时候,他感觉到了这份关爱,他也向我走了过来。后来的几天,凡是我要求背诵的英语对话,宇都是在课间来办公室给我背。突然发现,宇也是那样可爱。

(摘自《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严娟娟)

[评析]

师生平等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理念,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是以控制者的角色出现。这种控制有效地达到了对学生的一致性要求,但也抹杀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新课程的实施让班主任不能再以控制者的角色出现。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要求,要求班主任立足于学校教育和学生的特点,着眼于学生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使自己成为班级中的一员。在班级工作中,反对班主任霸权与“告诉式的教育”,提倡师生平等对话,把班主任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结合起来,把班主任工作变成是与学生平等交往的活动。

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是教师职业特点蕴含的必然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双向互利的授受一体,而不是一种单向施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要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

以“润物无声”的影响。在营造班级人际平等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唤起学生内在的尊严感。尤其对一些后进的或者有自卑感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善于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他自己独特的禀赋与才能,使他们产生“我有着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的智慧”的自信与自尊。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主动来缓解彼此矛盾的应该是老师。传统的师生关系决定老师处于强势,学生处于弱势,学生不会主动接近老师来缓和气氛,只有老师主动接近学生。老师就如同学生的父母,要能包容学生。“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当与学生之间出现摩擦时,要有一颗爱心,要有宽阔的胸襟,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主动迈出一步,真诚地走近学生,迎接你的将是一片快乐、和谐、真情飞扬的天空。

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情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别,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是绝对相等的。今天老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班主任热情、公正、民主、平等的优秀品质会对班集体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自觉中促进学生身心良性发展。

[思考]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班主任面对背景各异、品性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情境、心境下,难免言行失当。如果你发现自己错了,如果同事提醒你做错了什么,如果学生个人或几人口头、书面批评你,你是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式向学生真诚道歉?或者,你是否会大方坦诚地向学生公开道歉呢?

2、读下面的两段话,围绕“师生平等”这个主题谈谈你的看法。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用我的笔吧!”“李老师,用我的!用我的!”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

3、每个人都是天才

[案例]

著名畅销书作家刘墉有篇《每个人都是天才》的文章:

在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出版的书上,看到一张动人的照片

一个漂亮的年轻人,跟一对老夫妇坐在一起,年轻人长得浓眉大眼,仿佛是旁边老人的翻版。只是在老人斑白眉毛的下面,有一双失明的眼睛。

老人另一侧,是个中年妇人,或许是那年轻人的母亲吧,居然也是位盲人。

看那标题为《心灵的璀璨与光华》的文章,才知道年轻人是著名的摄影家陆沙舟。

陆沙舟家里很穷苦,他还没上小学时,就得每天晚上带着父母去为人按摩。父亲吹着笛子,把手搭在陆沙舟的肩上,母亲又拉着父亲,三个人连成一串,走在暗暗的长巷里。

小学之后,陆沙舟开始逃避,逃避“不完整的双亲”,也逃避同学们的眼睛。

进入青春期,陆沙舟变得更叛逆了,不但功课不好,而且常常闯祸。有一天他又闯了祸,被主修工艺美术的导师罚锯木板,陆沙舟存心捣蛋,故意锯出一个跟老师规定的图形相反的木块。

原以为导师一定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导师居然看出他的才华而大加赞美,于是激起陆沙舟对美工的兴趣,一步步努力,终于进入美术职业学校,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家。

看这篇报道,我有很多的感慨,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我高中的时候,也不用功,高二那年有一次英语、数学都不及格,我大为恼火地在周记上写了一篇短文《总有一天我要站在彩虹上》,文笔的内容很狂傲,说:“我是丰盛,我是美好,我是不回顾地一味向前飞。我要写诗,我要作画,我要的是什么都不在乎!”我甚至嘲笑那些用功的同学,“像你们吗?像XYZ吗?像煎干的灵魂吗?凡我将来不需要的,滚他的蛋!”

跟陆沙舟一样,我也以为会挨骂。没想到我的导师庄瑞英女士不但大加赞美,而且建议我登在校刊上。

于是我由“投稿人”成为“编辑人”,愈写愈多、愈写愈勤,一路写到今天。

我后来常想,如果高二时没有庄老师的赞美与鼓励,可能就没有今天这个散文家的我。

同样的做法,我也带到了自己的教室里。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我回到母校教书。有一天,改学生的书法,发现有个学生写得又黑又脏,但是笔墨纵肆,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我举着朱砂毛笔,看了又看,不知怎么给分数。论“规矩”,他的字实在太乱;论“气韵”,他的字又别有一种“丰神”。

最后,我批了个“甲下”。

书法作业簿发下去了,我看到那学生的眼睛瞪着自己的成绩,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见到他旁边同学的奇怪反应。我猜想:他们一定认为我这个导师乱批。

于是我对全班说:“某同学的书法,以一般的标准来看,我应该给他丙,但是我发觉他的字里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大家要知道,字写得漂亮不难,但是写得自成一家,别有风骨,就不容易了。凡是成功的书法家,必定都因为他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味道。”然后,我把那学生叫到桌前:“你下次控制自己的笔,不要写出框子,就会好多了。你想想,一个有才气的人,如果又能约束自己,脚踏实地地学,当然容易成功。”

我相信,那时候班上每个学生都看到了,他一天天进步,一天天收束。他的本子不再又脏又烂,他的字不再横涂竖抹。最后,他居然能代表班上参加书法比赛。

如果有一天,他成为书法家,我一点也不会诧异。

[评析]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班主任工作的最终归宿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遗传学和生物学等学科证明,任何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证明,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个性既是遗传素质成熟的结果,又是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的结果。先天的遗传已经使人各不相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更是复杂多样。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个体之一——班主任,对学生个性成长有非常大的影响。学生的态度、人格和能力等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班主任应该在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基础、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安排,培养学生发展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生存品质和人格特征。个性培养以教师的尊重为前提。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关心和尊重,归根到底是对学生人格的肯定和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应有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处处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就都有他不同的气质,只要你细细观察,即使看来驽钝的孩子,也都有他杰出的一面。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顾钧曾经说过:“从本质上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

都存在极大的潜能,就看你如何去挖掘和培养。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永远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永远不要让他产生失败感,即使是在他遭遇挫折的时候”。

在我们的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很多由于尊重、赏识而使个体熠熠闪光的案例。识才的指挥家在合唱团“放炮”的歌手中听到最美的音色,而去发掘他,训练他成为独唱家;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成最骁勇的战士;识才的老师,能把每个学生调教才天才。作为班主任这个专业团队,我们在践行个性化理念的时候,提倡实施“个案教育”,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对每一个学生实施针对性教育,将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向“育人型”、“科研型”转变,走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

[思考]

1、了解“个案教育”的有关理念。

2、在现实生活中,当面对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情境时,师生如何相处的问题很复杂。请看下面的案例:

“我是很懂法律的”

王同学在学校多次违反校纪,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于是对他直言,如果依旧迟到早退,就让他的爸爸把他领回家,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听完之后,王同学义正词严地回答:“你们剥夺我的读书权,我就告你们。我是很懂法律的。”

如果是你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怎么办?你如何看待今天学生的维权

意识?

4、那条小鱼在乎

[案例]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这样一篇课文:

那条小鱼在乎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着,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是一组关于青少年自杀的个案报道:

2000年2月,云南昆明一初二学生,因上学期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

2000年3月广东顺德市杏坛镇一初三男生,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上吊自杀;

2000年9月,陕西西安市18岁少女秦某因父母长期不和,她苦劝父母和好,因其父亲执意不肯,跳楼自杀;

2001年3月,浙江宁波市某中专18岁女生戴某因痴迷歌星而上吊自杀;

2002年4月,北京一名初二学生吴某因学习成绩一般,跳楼自杀;2003年11月,广州梅州市双头中学4名十三、四岁的女初中生,因害怕谣言,感觉生活太没意思,集体在宿舍里喝农药自杀;

2004年11月,江苏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不堪老师在课堂上当众羞辱,写完遗书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04年11月,呼和浩特一名高一学生因考试成绩总在前十位徘徊,而难以像初中时那样拨得头筹而跳楼自杀;

……

——摘自《基础教育》

[评析]

生命诚可贵,小鱼在乎,何况人乎?何况学生乎?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是的,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我身上美好

的“善根”。说到底,也就是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

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记述了美国某小学发生火灾,许多学生从火海中逃离出来,但老师发现少了两个学生,于是命令所有的学生到火场外去寻找他们。但一位来自中国的同学却认为,他们两个一定在火海中没有出来,于是没有向老师报告,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我们的“小英雄”不幸遇难,而他要救的那两个美国小朋友早就顺利逃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这个事情在我们看来他应是“真正”的英雄,但美国学校竟没有“表扬”更谈不上“追认”什么了,反而校方因为没有教好中国学生如何逃生而受到地方当局的处罚。美国人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深思。中国的教育习惯于教人学习革命战争年代的“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临危不惧”的英雄壮举。在面临危险时,把珍爱生命的人称为“逃兵”,称为“懦夫”,受到人们的鄙夷。诚然,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但却不值得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学习和效仿。倘若生命都失去了,还谈何生命意义的实现呢!

自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以来,这种思想很快在许多国家形成新教育思潮。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专门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即使在有关课程中存在的对生命的讴歌和礼赞的相关内容也由于应试备考饿原因被肢解,学生难以体味到其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其意义。新时期的班级管理者应将有关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等内容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们

懂得生命是宝贵的,它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家庭、社会,一个人只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才能形成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珍惜生命,又不畏惧死亡。

所谓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致力于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人生几个重要的关系:

——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真爱他人的生命。

——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呵护、关心人类的危机。

生命教育的目标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主要是:生存与自我保护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正常的性别意识、尊重和珍爱生命、理解生与死的意义。重点是使未成年人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宝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激发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最复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教育是生命教育,最珍贵的文化是生命文化。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补上这一课,为自己、为学生、为国家、为社会。

[思考]

1、哲学家狄尔泰说过:知识与生命的脱节、理论与生活的分离,产

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请你思考当今社会漠视生命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2、阅读杰?唐纳?华特士的《生命教育》一书,和杰?唐纳?华特士一起探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教育的真谛。

5、“小鬼”当家

[案例]

引言:

学生有权利向教师说“不”

一个我平时不太注意的学生走过来,给了我一片纸,上面写着:“给我们一方水,我们会成为浩淼的海洋;给我们一片云,我们会成为绚丽的彩虹;给我们一点掌声,我们会成为耀眼的明星;给我们一点权利,我们会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迷惑不解地看着他,他以低沉的、略带不安的声音说:“我想当官!”“什么?”我吃了一惊。

“是的,我想当班长!”他表情庄重。

“哦,能谈谈你的想法吗?”我不动声色地问,心里却更惊讶了。“我对您指定的班干部不服,不光我,还有很多同学。我认为我比他们更能管理好咱们班。”

把他送走,我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各方面表现并不出色、甚至还有点“捣蛋”的学生,但他的一席话和这份勇敢,却给我带来了极度的兴奋。我的眼前仿佛豁然一亮;一个大胆而新颖的班级管理方案浮出

脑海。我毫不迟疑地抓住了这刹那间的灵感。

我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学生民主自治”改革。我感到,长期以来教师“高高在上”向学生发号施令的状况,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确切地说是把学生当“人”看,当成一个“独立自信”的人!这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生观。A、改革序曲

改革首先拿班主任“开刀”。我宣布“放权”,以前我“钦定”的班干部也全部免职。顺应“民意”,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新一届班委会。全班酝酿产生出改革领导小组成员10名,安排并组织了选举大会,通过自我推荐、民主测评,确定了班长、副班长、各科代表和体育、卫生、纪律委员的候选人名单。然后通过候选人竞职演说,全班无记名投票选出新的班干部。在选举过程中,我坐在旁听席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大会“胜利闭幕”,从此掀开了“学生民主自治”的新篇章。

B.改革现在时

如果班主任整天守着班、围着学生“转”,才能使班级平安无事,一旦离开就“班”将不“班”了。可以肯定地说,这个班主任是不合格的。我所追求的管理境界是“无为而治”,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权利,他们就会表现出令人惊奇的创造性。

1、新班委的新举措

实行“学生民主自治”后,大到制定班规,小到排值日,这些以前让我疲于奔命的事务,我都不再“染指”。新当选的班长便是那个找我

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04年诞生于“中国经济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作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唯一一所高中,寄托着开发区政府和老百姓的殷切希望。在这片日新月异、开放交融的热土上,学校致力于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寻找学生、老师、家长都认同的文化定位。新学期开学伊始,邬金福校长接受本刊专访,就相关话题与笔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笔者:首先感谢邬校长百忙之中与我们进行交流。先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邬校长: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坐落于国家级开发区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浜路518号,占地140亩,校园面积9万多平方米,东邻东城大道、世贸中心,南靠前进路、时代大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园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部分,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教学区三个年级教学楼独立成楼,又有连廊与教师办公楼、行政楼、图书馆连接,行走便利,沟通方便。生活区有男、女学生公寓楼各一幢,有太阳能浴室等卫生设施,并有健康标准达到昆山市A级标准的食堂1座,配套齐全、先进。学校绿化面积48655平方米,环境优美,花木品种众多,四季常青常绿,

是师生理想的学习和工作场所。 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77年的昆山县城南中学,1986年乡镇合并更名为玉山中学,1993年7月学校开始招收高一学生,2002年创建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昆山市开发区、市教育局对学校实施初高中分设,异地规划建设新校,同年8月高中部整体搬入新校,更名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同年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2009年通过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复评。建校以来,学校在校园环境、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笔者:学校秉持“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思路。 邬校长:学校坚持以“人文?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在求真中发展,在务实中争先,在创新中崛起,凝聚了学校“勇于担当、勤于反思、甘于奉献,超越自我”的“开高”精神,形成了学校“爱国、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敬业、乐教、爱生”的教风、“刻苦、严谨、踏实、进取”的学风和“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干部作风。 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放在德育工作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围绕“激励+养成”的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精

关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若干思考

关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若干思考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趋势,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培养一流人才,要以服务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为核心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分析了培养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与内涵,并结合当前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探讨了培养高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方法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目标。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在双一流方案中,培养一流人才成为五大建设任务之一,明确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因此,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立足长远,着眼发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高校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发展观,最初作为关注生态和环境的概念提出来,逐渐成为指导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人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量源泉和决定性因素。 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与严峻挑战,每个人必须有能力不断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同时,必须有能力参与改造世界和建设世界的实践活动。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塑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只有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主动。 2.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基地的示范性作用,着力培养未来能够引领行业进步的领军人才和支撑行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撑,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高等教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 ——初一年级“培优补差”工作安排 我们初一学生差生多、底子薄、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弱,并且大多学生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大多家长做小生意,家庭环境差。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较多。面对大面积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老师应积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各位科任教师应根据学生现状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转化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行新课改上。课堂上关注差生,课后重视差生,不仅关注差生现在的成绩,而且关注差生的思想情况和成差原因,决不放弃一个差生,力求使每一个差生得到转化。 一、转变观念 为了正确看待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必需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因为传统的教育只能让一部分学生获得成功,而总有一部分学生或因天份不高,或因自己不努力,必须加以淘汰;现代教育思想则认为,不容许淘汰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促使其成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教师的责任就是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要树立转化一个学习困难学生与教育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重要的观念。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看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每一个人是否都得到了成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要让成功教育不是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 二、成差原因分析 教师除了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外,还要真正掌握学生成差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初一老师揣摩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差原因,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适应能力差:初一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到城区学校, 因环境变化,课程增加,学习方法改变,任课老师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 2、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3、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缺少内驱力。有些学生虽然有学习能力,但缺少学习积极性,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惧怕考试,一旦考分不高,士气低落,情绪沮丧。做作业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杨淑欣李相佑赵志川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人发展的一些现实问题反思,受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启发而提出来的。这些现实问题是:第一,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多数人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用来学习,其目的是为后一个阶段做好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后一个阶段从事工作,并且工作仅仅被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实现和表达自身价值的手段。如此以来,人的内在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就局限在了第一个阶段,而在第二个阶段就很少发展或没有发展甚至是倒退了。第二,有些人把人的发展仅仅定位于对外在功

利目标的追求上,一味只求物质享受,就会使人异化为动物或工具,就会使人个性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第三,有些人的发展是以牺牲后续的发展为代价的,以透支脑力和体力为条件的,他们尽管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获得了较大的和较快的发展,但他们的发展却不是可持续的。第四,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所谓“发展”,把别人当成跳板,这些人的发展是以损害自己的人际关系为代价的,消耗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损害了自己人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发展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制约着大学生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第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理论灌输与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政治修养和政治文明程度,制约着一个人政治鉴别力的提高。各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政治修养,提高其政治鉴别力,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但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了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对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奢侈浪费、沉迷酒色等违法乱纪的腐败现象,尽管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不但思想受到侵蚀,有的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去刻意模仿,这无疑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极为不利的,对培养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为不利。 第二,文化素质教育中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直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新世纪,教育的本质在于拓展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品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以使他们人生幸福、生活康宁,最终达到社会昌明的人类理想,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宗旨都在诠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这四个字强调的是“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落脚点;“每一位学生”突出的是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教育教学中被轻视被忽视乃至被漠视的边缘人;“发展”指的是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在学科中落实在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上。就拿语文课程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旗帜鲜明地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点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具备这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底蕴修养。 让教育在爱中行走 没有对事业的挚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正如罗素所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爱是一种力量,正如但丁所说:“爱推动这日月星辰的运行。”爱是教育的密码,正如雪莱所说:“道德教育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进一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这是夏丐尊的诊断。丹尼尔科顿姆在《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文中有过这样一段深刻形象的话语“没有爱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些愚蠢的话,他们的智慧就像一只空手套,他们的学问和智慧让美好高尚的思想退化,让所有年轻的花朵腐朽凋谢’,成人们也不过是‘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衣服。’”我们说,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空手套,教育应该在爱中行走,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

2017年春尔雅大学启示录课后题及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大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学是人格完善的过程 B、大学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 C、大学是完善身心的重要机会 D、上大学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个文凭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由高中进入大学,大学生要应对的变化有()。 A、目标变多了 B、家长监管少了 C、自主选择多了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1 【单选题】我国985、211高校的教育特点是()。 A、偏向于精英教育 B、进行通识教育 C、办学淡化专业、拓宽专业面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关于大学的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B、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C、这是办学者应关心的,和学生无关 D、这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导向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我国大学的核心功能是()。 A、科学研究 B、人才培养 C、社会服务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1 【单选题】当大学新生入校后发现自己不适合所报考专业时,不应选择()。 A、培养对该专业的爱好 B、了解是否有换专业的政策 C、考虑专业辅修 D、消极对待本专业的学习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单选题】在我国大学里,负责助学贷款相关事宜的学校机构是()。 A、团委 B、学生联合会 C、学生处 D、教务处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1 【单选题】下列属于大学生高考后遗症的是()。 A、自恃过高 B、缺失目标 C、无所适从 D、目标多元 我的答案:B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中国留学生与美国本土学生相比,比较明显的是缺乏()。 A、自制能力 B、竞争意识和能力 C、规划意识和能力 D、上进意识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1 【单选题】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时,应考虑将目标与()结合。 A、兴趣、时间 B、能力、实践 C、时间、计划 D、兴趣、能力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大学期间合理目标的设置,需要考虑目标的()。 A、适应性 B、实际性 C、一致性 D、多样性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1 【单选题】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相关问题,其中不包括()。 A、目标是否合理 B、目标是否熟记于心 C、自身的努力程度 D、是否存在外部因素 我的答案:B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大学生进行目标管理,需要()。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某某市某某学校办学工作解读 某某市某某学校位于洙河景区北京路与苏州路交汇处,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是某某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倾力打造的一所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校内高楼宏伟壮丽,山水景观交相辉映,名人石刻星罗棋布,文化长廊别具特色。长年的积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池,一亭一石,一楼一阁,无不向外界展示着它的温馨、精致、庄重、典雅。 建校十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餐饮安全示范单位”、“某某市现代化学校”、“某某市文明标兵单位”、“某某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某某市平安和谐校园”、“某某市书香校园”、“某某市A级食堂”、“某某市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等150余项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高点站位,立足学生自身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落实了以生为本的工作要求,使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大幅提升。 一、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定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改革的灵魂,教改工作首先必定是观念上的浴火重生。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最后落脚点应该是办学生满意的学校,学生才是学校真正要服务的对象,才是学校真正的“上帝”。办学就是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成功的人生奠基。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明确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办学宗旨,契合了新课程“全面发展,能力和特长为重”

的基本要求。学校以此作为办学的核心思想在全校进行落实:一是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方略的制订,方式方法的使用,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基础之上;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及一切课外活动,都要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之上,以保证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为践行这一办学思想,促进学校进一步提档升级,学校大胆提出了“三个更多”学生培养目标:一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世界名牌大学深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家型、领导型人才;二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国内优质高校深造,培养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培养更多的学生到高等学府学习,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策略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全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搭建平台,即在空间、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创造条件,助推学生成人成才。 二、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塑身。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化教育工作地位,就是要利用正能量,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做到德育先行。中学时光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部分,人生是非的分界线大多奠基于此。学校贴近学生的成长,谨慎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人生规划教育,学生上学伊始,班主任和导师通过观察了解,助其制定高中三年生活规划,让学生树立起成才意识,明确发展方向,鼓足成长自信。二是组织榜样示范教育,借助于“三名”(名校、名师、名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 师既要做好培养优等生的工作,更要做好辅导差生的工作,在培优辅差中带动中间学生。只有及时而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期以来,我在"培优辅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 补差"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 是优等生或是后进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 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 1、培优重在拔尖。指导优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并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许多优等生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后进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定时检查他们的作业,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个体差异也有了变化。有的孩子表现的很出色,善于动脑筋,思维敏捷,但有的学生却表现的不善言谈,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理想,在班级中就存在着优生和差生。“培优补差”就成了我们班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的宗旨是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班级的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作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一、制定目标: 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90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差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 二、制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拼音、字词),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作至少能写得出,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然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并给予鼓励、给予肯定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做到因人而异)。 三、培优对象: 刘子昂刘永凯刘子璇孙又一张黎明等二十多位学生。 五、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周二、五、日的第三节时间,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写作辅导。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刘仁静人生经历以及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启示——by葛慧敏

刘仁静人生经历以及带给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by葛慧敏 一、人生经历 A、家庭背景与所受教育 1902年3月4日,刘仁静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城关。他的祖上是开杂货店的。他的父亲刘世芳考中秀才后,在家里开办私塾谋生。他的母亲是个文盲,一个温顺的家庭主妇。因为刘仁静在家里是长子,父亲就把自己没有完成的科举志愿寄托给了儿子。科举考试废除后,父亲再三考虑,决定让刘仁静学好洋文,以求能出国深造。 1914年春,刘仁静考入武昌博文书院,这是英国教会办的一所远近闻名的语言学校,在校学生只会死读书。因为家庭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两年后他转入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就读三年级。武昌中华大学在当时是比较开放的学校,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学生有自由研究的空间和接触社会的机会。该校涌现了一批后来十分有名的政治家,如恽代英、林育南。刘仁静利用自由时间,阅读了一些当时比较进步的刊物,很快便成了《新青年》刊物最忠实的读者。 1918年7月,刘仁静中学毕业,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他先在北大理科读了两年预科,其间家庭无力支付高额的学费。为了能继续学业,北大的教授胡适、李大钊都给他写过拖欠学费的保单。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就保存着李大钊亲笔写的一张字条:“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李大钊”。 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两年预科毕业后,刘仁静又转入和李大钊接近的哲学系学习,但没有多久刘仁静又转入英语系学习。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是刘仁静人生道路上最辉煌的一刻。 B、年少热血—五四时期的刘仁静 就在刘仁静进入北大的第二年,中国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北大的一次学生集会中,学生领袖罗家伦正在发表后来被称作“五四宣言”的演讲,刘仁静悄悄地挤进会场,怀里揣着一柄尖刀,他打算用这一柄尖刀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唤醒这个危亡民族的生机。当刘仁静拔出尖刀,向自己腹中刺去时,被身边的同学发现,刀被夺下。 1919年5月4日,数千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的口号。北京大学组织了讲演团,刘仁静与同学们一道,每天上街向群众宣传,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斗争。据朱代杰回’忆说:“刘仁静是个雄辩家,他谈锋甚健、洞察事理,每有争论必滔滔不绝,从不服输。”在这场运动中,当学生游行的队伍来到赵家胡同时,曹汝霖家大门紧锁,愤怒的学生打碎曹家的玻璃,瘦小的刘仁静骑在匡互生的肩膀上,钻进曹宅。门打开后,学生冲了进去,接下来就是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当军警过来捕人时,因为刘仁静个子矮小,根本不像大学生,竟然没有人抓他。 在6月3日的街头演讲时,刘仁静被警方逮捕,判刑一个月。17岁的刘仁静面对铁窗生活,毫不畏惧,李大钊夸他“小小年纪肯奋斗!”刑满释放后,刘仁静回校继续读书。 C、受熏陶,走上马克思之路 在北大读书期间,刘仁静经常在图书馆学习,还结识了当时在图书馆工作的毛泽东。在此期间刘仁静阅读了一些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书籍,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因为刘仁静是学英语专业的,李大钊就让他研读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年纪小,记忆力强,人又特别聪明,很快就熟读了许多马克思的著作,而且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高尚、智能发展的充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他们提供养分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师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成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具备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职业道德,才能最大限度的推进素质教育长之有效的发展。 一、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所在,实现和平是军人的最高追求。而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来说,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又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呢?时代不断进步促进了教育的改革,而教育理所当然的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有人说:“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未来国运的昌盛。”,所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作为士兵的教师来说,又应该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呢?我认为教师也应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所肩负的责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 二、坚定的教育信念是教师的立教之本 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和航向标,会指引着你一如既往的实现突破,开创未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育的内涵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知名大学的教授说:“素质教育是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一部考试机器。”我对此深有感触,自己还是学生时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当时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老师以后,也顺应潮流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不惜一切代

价的努力工作,最后换来的是家长的满意,同事们的肯定和一些荣誉,其中的苦也许只有那些学生才能真正体会的到。 教育改革以后,取消了按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的排名,许多老师仿佛一下迷失了方向,课不会上了甚至不知该教学生什么了,也逐渐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现代教育内涵还没有深入理解和领会。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且每次考试都能考高分,但是直到大学毕业,能熟练掌握英语这门技能的人却很少;很多学生也只有上体育课时才活动一下,课后根本不能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这不能不说是教师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换而言之,我们只是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切身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服务的。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于学生学习欲望的保持与增强,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状态的形成,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各种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充满兴趣、充满渴望,那么他的教学一定是成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全面提高教学成效寄希望于学生而不是自己身上。如果教师只把希望寄托于自己,则会走向教学的死胡同,而且不可能有好的回报的。所以,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可持续发展得人,将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在工作中也要时刻坚定这一信念,不抛弃。只有这样,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尽其所能,重视课堂调动,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己任;只有这样,教师在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不断创新,张显个性;也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不会感到单调乏味,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得

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2009-03-25 08:12:14 作者:浏览次数:1 文字大小:【大】【中】【小】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洗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今年三月至八月,全省高校作为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到我们个人发展上,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知识结构上,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更不可忽视,特别是人文知识不可忽视。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所学专业,而忽略其他相关知识的接触。对于理工科同学来说,必要的大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我们立足社会,传承知识的必备素养,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修养的提升至关重要。而要真正做到知识结构合理,博专相兼,就要求我们个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综合发展。在学习途径上,我们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自身理论体系亟须进一步更新和完普。以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为首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两年多来,评价项目组不仅进行了大置的国际比较研究和理论探索,而且,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通过调研、访谈、研讨、培训等多种方式,发现、解决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各种问题,积累了大量实践资料,从“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考试改革”、“课程评价”和 “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等几个方面建构了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新体系,井编著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丛书。其中: 《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书,借助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详细地介绍了成长记录袋这种新兴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的探索》一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调研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的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新课程实施 中的学生评价改革”,有实验区和学校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阶段性总结,有专

门针对改革过程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有教师在课堂评价实践中的探索与经验;第三部分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评价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本质与评价的理论文章以及实验区的教师和领导在评价改革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与探索。 《参与教育及其评价的校本研究》一书的作者来自于北京康乐里小学。书中介绍了康乐里小学在多年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小学整体教育改革模式。這所学校以中外有关参与教育及其评价理论为指导,选择以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评价为突破口,以参与教育为核心,对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主体的参与以及参与教育实旄中的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该书的编排形式新颖,在阐述其具体做法及经验的同时,附有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案例,增强了可读性和借鉴性。 《小学日常评价与期束考试改革的探索》一书详细地讲述了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开展“我能行”教育的内容、案例和宝贵经验。光明小学独立承担了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一一“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全方位地对“小学日常评价和考试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探索评价机制,在管理、教育、教学、家教协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构建了新型的育人模式。这一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会给各地实验区的学校以及教师们有益的启示。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大学新生导航的意义

大学新生导航的意义 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充满朝气、最具有创造力的青春经历。如何读好大学是每位大学生、家长、老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成功的四年能造就人一生的成功,而蹉跎的四年则直接导致“老大徒伤悲”的未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这都是即将进入大学或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大学新生导航回答这些问题,并指导大学生如何读好大学。 1.让我们明白了大学是什么 大学是什么呢?是知识的宝库,是科学的圣殿,是自由的广场,是理想的乐园,是幸福的天地,是快乐的天堂,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是长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梦想。真正进入大学之后,你会发现,原本如梦如幻的大学的确是幽深精奥、丰富多彩。而大学之美、大学之好、大学之妙、大学之用,则需要你用心身一点一点去感觉,需要你用心力一点一点去体味,需要你用心智一点一点去把握。唯有如此,你才不致四年大学,浑浑噩噩,一生懊悔;唯有如此,你才能大学四年,奋发有为,辉映一生。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正如梅贻琦老先生曾说的,“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其实就意味着到成功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利于自己的成功资源。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合理而有效地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和条件,在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大大学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有权利也有义务让自己生活得丰富多彩。在这里你完全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尽情地表演自己,尽情地展现自己。在这些展示中,你就会发现,你原有的一些潜能会变成现实,而你原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也会成为可能。你会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自我,你的眼界会更开阔,你的心胸会更宽广,你的青春会更亮丽,你的生命会更精彩。 2.告诉了我们大学应该怎么读 成功步入大学校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重新迎接挑战的开端。云集众多优秀学子的大学里,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大学四年之后,有的人,实现理想,大有作为;而有的人,不堪造就,一事无成。因此,在兴奋和喜悦过后,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你的大学,应该如何度过呢?该怎样经营大学生活?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踌躇满志地走进现实社会?如何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和有益?如何能够完善和提升自己,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等等。首先,应该正确走出第一步。进入大学之初一定要脚踏实地地思考清楚:你在这里到底想要什么!还要问自己,当你走出大学时,你会有什么!你还要追求什么!认识清楚了,我们就可以走进大学校门了。其次,在大学里高效地学习。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再有人督促你、关心你的学习细节,只有靠你自己。所以,完成这种转换,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关键。最后,为你未来工作做准备。问自己,当你走出大学校门时,你有了什么,你还要追求什么?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增长本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尝试着用到不同性质的工作中?在大学里逐渐完成这些过程,我们就可以走入社会了。 3.如何与人相处

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如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2009-03-25 08:12:14 作者:浏览次数:1 文字大小:【大】【中】【小】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洗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今年三月至八月,全省高校作为第二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单位。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如何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大学生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大学生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大学生还要懂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真正树立了科学发展观,才能自觉地去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运用到我们个人发展上,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知识结构上,我们应该学有所专,识有所长,但知识的广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龙舟坪镇中心学校林贵琴 从这篇文章,我猜测,这位老师的课对这位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许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不然,怎会出现“我竟然把数学书看懂了,还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数学作业”。以前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吗?传统教学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抽多少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从另一方面来说,该生进入初中一年多了,从未把数学书看懂过,说明该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

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这个案例,给了我一些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浅谈庄子人生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浅谈庄子人生观的当代启示 【摘要】:庄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至今仍被深深推崇。庄子的思想以他的人生观为核心而展开,继而阐述了他对自然、生活、学习、善恶和死生的见解。在庄子的人生观中,既有着消极的态度,也有积极的理想。他不仅推崇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更提出了人如何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以及怎样安身立命、快乐生活的方式。而我们,可以从庄子积极的人生观中汲取精华,努力树立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要以史为鉴,在成长中避免一些错误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庄子、人生观、无为、自然、生死、善恶、 【正文】: 于丹老师说:“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提到圣人,无疑大家都会想到孔子,那么,至人,南华真人呢?又有几人说的出来。这就是庄子,一个乐安天命,淡泊自然的思想家。他以自然的方式生活着,用寓言记录人生,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庄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纷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战国时代,烽火连天,人民困苦不堪,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并没有阻止庄子快乐的活着。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至,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死,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这就是庄子,这就是庄子眼中的自己! 在我国先秦哲学思想中,尤其推崇孔孟。然而,道家却给了我们更多的心灵感悟。在历史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古人常用“入则孔孟,出则老庄”来界定人生在世的处世与自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