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差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的那种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使什么让他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 ——初一年级“培优补差”工作安排 我们初一学生差生多、底子薄、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弱,并且大多学生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大多家长做小生意,家庭环境差。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困难的学生相对较多。面对大面积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们老师应积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们各位科任教师应根据学生现状努力改变自己的课堂行为,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转化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行新课改上。课堂上关注差生,课后重视差生,不仅关注差生现在的成绩,而且关注差生的思想情况和成差原因,决不放弃一个差生,力求使每一个差生得到转化。 一、转变观念 为了正确看待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必需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因为传统的教育只能让一部分学生获得成功,而总有一部分学生或因天份不高,或因自己不努力,必须加以淘汰;现代教育思想则认为,不容许淘汰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促使其成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教师的责任就是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念,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要树立转化一个学习困难学生与教育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重要的观念。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看分数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每一个人是否都得到了成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要让成功教育不是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 二、成差原因分析 教师除了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外,还要真正掌握学生成差原因,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初一老师揣摩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差原因,寻找根源,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但更多的是学生自身原因。 1、适应能力差:初一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到城区学校, 因环境变化,课程增加,学习方法改变,任课老师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 2、志向性障碍:学习无目的性、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自己的日常学习抱自暴自弃的态度,把接受在校教育的活动看作是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 3、情感性障碍: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缺少内驱力。有些学生虽然有学习能力,但缺少学习积极性,成天无精打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欠帐日益增加,成绩每况愈下。惧怕考试,一旦考分不高,士气低落,情绪沮丧。做作业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校执行校长、初中分校校长叶盛富 ●温州市示范初中。 ●2002年-2010年,在瓯海区人民政府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二年一次),初中分校连续5次蝉联瓯海区第一。 ●初中分校中考成绩连续14年蝉联瓯海第一:办学18年,十五届毕业生,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年年提高,三项指标均以较大优势居瓯海区第一。 ●初中分校近三年省一级重点高中升学率分别为22.6%、19%、、27.8%。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初中分校分别被温州中学实验班提前录取15人、18人、19人、23人;其中,2011年、2012年、2013年提前录取学生分别位居温州市350余所初中学校第二、第三、第一;被镇海中学、杭二高、浙师大附中等其他省一级重点高中提前录取人数分别为59人、58人、58人。 18载办学,18年跨越。初中分校由最初的4个教学班,发展到现在39个班,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05人发展到现在的1736人。规模越来越大,信念一直末变。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初中分校管理团队和教师的不懈追求。 初中分校秉持“办温暖教育,建和谐校园,铸百年品牌”的办学理念,确立以“礼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以学定教,让学生会求知”“阳光健身,让学生学会健体”办学方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德育管理品质”为抓手,有步骤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在温州市同类学校中逐步确立了品牌地位。 初中分校拥有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95%的老师获得过县级以上奖励和荣誉称号。打造形成“以教育专家为指导,高级教师为后盾,优秀中青年老师为骨干”的相对稳定、不断优化的教师队伍。 初中分校积极推进“礼德文化建设”,经典诵读浸润和礼仪强化训练,教会学生做人。根据寄宿制的特点,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以“礼德教育”为经,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为纬,建立“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育人”的德育网络。努力营造“读有益书、明世间事、炼服务才、学成功人、具健全心、报养育恩、做高雅人”的校园育人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让理想和文明内化为学生的精神素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新世纪,教育的本质在于拓展人的价值,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生存智慧的、自主发展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和独创的品质;教育的宗旨在于开启人的生存智慧,使学生“人人成功,个个成才”,以使他们人生幸福、生活康宁,最终达到社会昌明的人类理想,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教育的宗旨都在诠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这四个字强调的是“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落脚点;“每一位学生”突出的是要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教育教学中被轻视被忽视乃至被漠视的边缘人;“发展”指的是学生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在学科中落实在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上。就拿语文课程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旗帜鲜明地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来看看它的具体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点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里侧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里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具备这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的知识能力和底蕴修养。 让教育在爱中行走 没有对事业的挚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宗旨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爱是人类存在的理由,正如罗素所说:“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爱是一种力量,正如但丁所说:“爱推动这日月星辰的运行。”爱是教育的密码,正如雪莱所说:“道德教育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进一步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良好的教育。”,这是夏丐尊的诊断。丹尼尔科顿姆在《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文中有过这样一段深刻形象的话语“没有爱的教育,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些愚蠢的话,他们的智慧就像一只空手套,他们的学问和智慧让美好高尚的思想退化,让所有年轻的花朵腐朽凋谢’,成人们也不过是‘用像给他们的孩子穿衣服的方式来给他们的思想也穿衣服。’”我们说,教育不是给孩子穿衣服,不是给孩子空手套,教育应该在爱中行走,用爱生成儿童的智慧,用爱生成儿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 师既要做好培养优等生的工作,更要做好辅导差生的工作,在培优辅差中带动中间学生。只有及时而细致地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期以来,我在"培优辅差"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培优 补差"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 是优等生或是后进生,现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 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 1、培优重在拔尖。指导优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并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许多优等生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后进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定时检查他们的作业,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个体差异也有了变化。有的孩子表现的很出色,善于动脑筋,思维敏捷,但有的学生却表现的不善言谈,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理想,在班级中就存在着优生和差生。“培优补差”就成了我们班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的宗旨是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班级的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阅读写作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一、制定目标: 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90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差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语文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 二、制定内容: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水平,定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拼音、字词),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写作至少能写得出,先布置他们摘抄、仿写,然后独立完成,保证每个差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训练差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并给予鼓励、给予肯定让差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做到因人而异)。 三、培优对象: 刘子昂刘永凯刘子璇孙又一张黎明等二十多位学生。 五、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周二、五、日的第三节时间,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和写作辅导。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教育叙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护、尊重、欣赏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爱护、尊重、欣赏每一位“默 默无闻”的学生 ——我的教育叙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爱要求的不是对少数学生的爱,不只是对个别学生的爱,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可是事实上,我们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使他们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 记得一次上公开课,学生在我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讨论的很热烈,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很踊跃。教学进行到一多半的时候,我抛出的一个思考题难住了大家,或许是因为难度较大,在思考、分组讨论了一会之后也没有人举手。“这下要冷场了……”我心底一凉,站在讲台上,环顾四周,我开始把眼神扫向那几位平常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心里暗暗希望能有个学生来救救场。让我意外的是,前排两位女生互相推让了一会,其中一位女生举起了手,虽然平常很少听到她的发言,但当下也只能是她了。“那个……小惠,……小惠。”我竟想不起本该属于那名字的姓氏,就这么心虚气短的叫出了口。随着我的声音,那站起来的女孩因为惊奇,抑或激动,脸胀得通红。“不喜欢老师这样叫吗?老师感觉这样叫更亲。”庆幸自己的随机应变,女孩使劲的点点头,无声却又欣慰地笑了。后来她在周记里写道:“我本是一个长相普通,成绩一般,毫不引人注意的女孩,没想到老师竟能如此亲切地像好朋友一样叫我的小名,我知道我在老师心目中是不一样的,我这一辈子可能就遇上这么一个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多少劲也在所不惜。”没想到一次善意的谎言却鼓起了她心中前进的风帆。以后的日子里,她时常会拿问题来和我讨论,我时刻督促她,耐心辅导她,孩子也真的很认真,令我很欣慰。 一次误会打开了我和她交流的大门,如果不是这个际遇,我估计她可能会在这个集体里一直默默无闻下去,而这个美丽的误会也让我深深反思,是否我们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对班集体中“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的关注,他们可能“优秀”谈不上,“及格”不成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些默默无闻、看似平庸的学生,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亮点”。有的尽管成绩不算优秀,但动手能力强,或具有某方面的特长。有的看似“与世无争”,但生就一副热心肠,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善良、懂事、孝敬父母、尊敬老师。他们或许未能把握自己,也许“甘于淡泊”,但需要老师去发现、去

理想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理想的课堂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活跃,愉快和谐。课堂上,学生虽然接受的是同样的信息,但是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差别,如何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宗旨,理想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生命成长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动 力。教师可以展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实存在,以此来激发 学生的兴趣。我们教师可以搜集带有英语的小产品,把它们带到英语课堂上, 让学生翻译其中的英语。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是有用的,也就提高了学习积极 性。 (2)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做教具; 可以谈论学生熟悉的人物,比如一些运动员或歌手等;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调查 学生喜欢的运动、歌曲、图画等;可以通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来展示新 的课堂内容;可以给学生讲英语的故事和笑话;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等等。2.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多方面的,教师要注意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 (1)发展每个学生的拼读和认知能力。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是很重要的,而拼读和认知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本领。在培养学生拼读能力的过 程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很重要。一种方法是教师直接帮助纠错,要注意纠错的 同时鼓励学生,给学生信心;一种是学生之间互相纠错,这让学生能够互相学 习和改正。学生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后,他们就会对自己有信心,也提高了 英语学习的能力。 (2)发展每个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情境,也就是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讲课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 的热身阶段设置与真实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 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参与到教学中。在设置“pre-reading”部分习题的时候, 尽可能调整题的难易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想实 现这些,教师可以改变教科书中习题的顺序和内容,使习题接近学生的接受能 力。 (3)发展每个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敢于质疑的环境;同时,教师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的鼓励和 表扬能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 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作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凡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基于此,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著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 《心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1:我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热爱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对我是精心呵护,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医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自身理论体系亟须进一步更新和完普。以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为首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两年多来,评价项目组不仅进行了大置的国际比较研究和理论探索,而且,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通过调研、访谈、研讨、培训等多种方式,发现、解决教育评价改革中的各种问题,积累了大量实践资料,从“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考试改革”、“课程评价”和 “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等几个方面建构了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新体系,井编著了《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丛书。其中: 《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书,借助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典型案例,详细地介绍了成长记录袋这种新兴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的探索》一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调研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的进展情况、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新课程实施 中的学生评价改革”,有实验区和学校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阶段性总结,有专

门针对改革过程中某些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有教师在课堂评价实践中的探索与经验;第三部分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评价改革”,包括课堂教学本质与评价的理论文章以及实验区的教师和领导在评价改革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与探索。 《参与教育及其评价的校本研究》一书的作者来自于北京康乐里小学。书中介绍了康乐里小学在多年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小学整体教育改革模式。這所学校以中外有关参与教育及其评价理论为指导,选择以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评价为突破口,以参与教育为核心,对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主体的参与以及参与教育实旄中的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该书的编排形式新颖,在阐述其具体做法及经验的同时,附有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案例,增强了可读性和借鉴性。 《小学日常评价与期束考试改革的探索》一书详细地讲述了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开展“我能行”教育的内容、案例和宝贵经验。光明小学独立承担了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一一“我能行教育评价策略与方法的研究”,全方位地对“小学日常评价和考试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层面探索评价机制,在管理、教育、教学、家教协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构建了新型的育人模式。这一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会给各地实验区的学校以及教师们有益的启示。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理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怎样转变后进生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各类学生的发展很不平衡,出现了差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不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又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我在这方面有几点体会。 全面关心学生,对后进生实行五个优先. 1.优先关怀. 教师不能对学习成绩好或者与自己直接利益有关的学生表现出偏爱,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出嫌弃。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爱,优先关怀他们,只要教师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后进生身上,就会引起行动上的回报。在我前年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学习很差的学生,他的爸爸和妈妈因为赌博输了很多钱离了婚,他已经没有了家,我知道这回他更不会学习了,但由于师生之情,我把他带回家,给他吃穿,带他上下学,给他讲故事,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他居然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和同学也一起活动了,他自己不觉得自己是差生了。关怀,可以使人改变。 2.优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后进生。优先提问后进生。首先,设问要讲究层次性,让后进生也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优先让后进生应答,让后进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答对了及时的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了积极性,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问,是对后进生的尊重。 3.优先批改作业. 备课、上课、批改、辅导,是教学的四个环节之一。作业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尽可能做到后进生的作业先批,当堂批改,当面批改,随到随改,优先批改。我在批改作业方面是这样做的,让后进学生受到优待。 4.优先参加活动. 后进生,有活动的愿望,满足他们的愿望,照顾他们的情绪。因为后进生的心理有自卑感,正确的做法是优先让他们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以发挥,我经常让差生参加朗读比赛、演讲等活动,对转化起着一定的作用。 5.优先表扬。捕捉后进生的“成功点”. 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同学的尊重和老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捕捉他们的“成功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表扬,借此增强其自尊心,确立自信心。我班的杨杰,学习成绩一直不大好,一次学校组织朗读比赛,我看到他嗓音清亮,便派她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经过我苦心辅导,她在比赛中获得了奖。我及时捕捉到她的这个“成功点”,给以表扬,使她的成绩有了提高。 转变后进生,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一定能做好转化工作,获得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龙舟坪镇中心学校林贵琴 从这篇文章,我猜测,这位老师的课对这位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也许多数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不然,怎会出现“我竟然把数学书看懂了,还第一次独立完成了数学作业”。以前的数学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吗?传统教学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抽多少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显然,这种教学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本为本,它反映的是僵化封闭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从另一方面来说,该生进入初中一年多了,从未把数学书看懂过,说明该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

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这个案例,给了我一些启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人为本,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 读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回顾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历程感触良多。 文章开篇就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也就是说不存在可以把教师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由此,我觉得,我们教师更应该带着尊重与关怀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就是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承认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因人而异地进行引导、教育。记得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班上有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还故意拉女孩子的衣服,发出奇异的声响,惹得其他小朋友哄堂大笑。那时侯,只觉得自己心里火冒三丈,不问原因狠很地批评一顿。可是,事隔三日,他又是故技重演。现在想来真是惭愧,面对孩子,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些表面的现象,然后从自己的角度、想法出发,去教育孩子,用简单而机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其实,如果当时能蹲下身子,真正地去聆听一下孩子的心声,想一想:为什么他频频要拉别人的衣服?为什么他要在活动中发出异样的声响?跟他真心地聊一聊,或许结果就完全不同了。这也许也正是教师所需要思考的地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去了解他们,如何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使他们真正主动投入到每一次的活动中来。

关怀,是我们的教师要用自身的力量、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孩子的思想和情感。在班上一些聪明、漂亮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喜爱;而一些沉默的孩子则容易受到忽视。有一次,班上一位小女孩的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说,“妈妈,是不是我长得不够漂亮,大家就不喜欢我拉!”孩子的话,给我很大的震动:她是班上一名很文静的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也从来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事,因此,在老师这也不太会有过多地批评表扬,一切似乎很平静。但是,孩子的心是细腻而感性的,再内向的孩子,她也渴望得到老师、同伴的赞赏。也正是这些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或许我们只要我们一句话鼓励的话、一个鼓励手势或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以使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从而受到鼓舞。 所以,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去感受孩子的需要,去发现孩子身上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关注,建立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

为了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修改稿)

为了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 ——山东省平阴县职教中心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侧记 山东省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王永军250400 春暖花开时节,微风拂面而来,山东省平阴县职教中心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置身校园广场,依稀听见阵阵欢歌笑语,循声追去来到素质拓展训练教室。推门一看,只见教室里彩旗招展、掌声雷动,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正在火热地进行中…… 走进拓展训练教室,学生们正在进行精彩的团队展示:队名、队训、队旗、队歌……看看这些个性十足的队名:梦之队、快乐女生、super star……听听这些振奋人心的队训:为了梦想飞翔、我的快乐我做主、super star,我最闪亮……瞧瞧这些五彩缤纷的队旗:精美的绘画、精致的剪纸……唱唱这些群情激昂的队歌:咱们超越队有力量,

嘿,咱们超越队有力量,超越梦想去飞翔,嘿,超越梦想去飞翔……拓展教室里人声鼎沸、欢歌笑语,学生的脸上写满兴奋、激动、自豪、热情…… 《掀起你的盖头来》——学校德育追求新跨越国家的振兴靠人才,人才的培养看教育,教育的希望在创新。作为国家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人才的优劣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如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迅速成为各级职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山东省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是2007年由五所职业学校整合而成,合校四年以来快速发展,招生人数连创新高,毕业生安置供不应求,出现了招生、安置首尾两旺的火爆局面,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在供需两旺的大好局面下,学校领导居安思危,把学校工作重心从追求规模向增加内涵转移,把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并确立了“修技尽精微,立责致高远”的办学方针。在不断提高职校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学校尝试改革单纯说教的德育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一种崭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应运而生。 该校教师培训中心主动承担了这项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从2009年3月份便围绕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进行专项调研,多次赴外地学习观摩拓展训练,并结合职校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新模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荫营二中程晓燕从教十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工作看作一种享受,用爱心和辛勤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经历。“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一切”是我的人生信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办事的准则;“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就要让家长放心,我要让每个孩子学有所成”,这是我对自己最大的要求。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深浅,取决于老师对孩子“爱的多寡”。10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爱是教育好孩子的根本,用爱心去换取爱心,用真诚赢得真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成了我对自己无时无刻的鞭策。 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班级体。 班主任的工作集中表现在:腿勤、嘴勤。清晨,我总是早早在教室里迎候学生的到来,督促卫生,检查作业:课间,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杜绝不安全隐患的发生:放学后,总是在最后一个学生走出教室门,我才感到浑身的疲惫。白天,两脚一踏进校门就”一心只想管理经,两耳不闻校外事”,晚上回到家,还得考虑明天的工作;梦中,还是那群欢蹦乱跳的学生……纪律要管,卫生要抓,学习要督促,行为习惯要提醒,学生间的各种纠纷要解决,什么叫轻松娱乐?什么叫节假日?在我的词典里,休息日与课外活动是同一概念,而且每个活动都必须要精心地策划,周密的安排,热情地鼓劲,谨慎地开展,及时的总结。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我充当的角色是策划者与指导者。我组织“手拉手”互助活动、成绩优异的队员去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队员,互相关心帮助,互相鼓舞,这样,被帮助的队员成绩提高了。还组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生格言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氛围。组织了“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我为班级献一计”“改正一个旧缺点,养成一个好习惯”“班荣我荣,我耻班耻”,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开展了“环境卫生大家评”“一日劳动委员”活动,让学生更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对照自身行为举止认真反省。我组织开展了收集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图片、手抄报、摄影综合展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能联系现在,树立理想,把爱国之情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我看到部分学生爱花零花钱、乱吃零食时,组织开展了“给零花钱应不应该”的辩论赛,让学生正确对待零花钱,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品质;还组织了“安全知识抢答赛”“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月”,“学会感恩,播种爱心”等活动,每次活动决不会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把这些活动当作教育的过程,有倡议、有动员、有讨论、有对照、有检查、有评比、有活动、有反馈、有总结,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了人格,提高了综合素质。还将竞争引入班集体建设,从思想品德、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保洁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群星璀璨我最亮”评比,还设置“文明之星”“朗读明星”、“作业明星”“发言高手”“艺术之星”,还为暂时落后的队员设立了“进步之星”的称号,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给班级注入了新的活力。要做就得做最好,这是我一贯以来的作风,也是许多人对我的评价。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班主任的 义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伍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班主任工作责任之重大,还表现在,使学习健康、理性的个性与个体的发展的同时,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一句话,班主任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认真研究与控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从教以来,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四年时间,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安排我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接任后发现该班学生分配不均衡:浮躁生多,后进生多,特别是有令老师和学生闻之色变的自封分帮分派。开学已有二周时间,但班级仍象一盘散沙:上课纪律差,作业多人不完成且质量极差,同学们时有吵架打闹现象传到耳边,科任老师三两天就来告状。这些弄得我心烦意乱,火气直冒,真想狠狠收拾他们一顿。冷静下来后,我仔细调查、了解,查找原因。 经过了解,我发现造成该班如此混乱、难管的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班干部的管理软弱无力、个人的自我主义太强烈。同学间不团结,不追求上进,缺乏竟争意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四大金刚”太张狂,无人敢管,大家在他们四人的不良影响下无心读书、无心上进。找出原

因后,我决定对症下药:提高他们的自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现代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管理的主人。”还指出:“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而是共同管理,不是打消规则,而是大家立法守法。”因此,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把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突破口,改变了该班的“散、差、乱”面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健全制度,民主制订班规班约。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也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因此,学生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显得尤为重要,都关系到他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习惯的形成。而如果全由班主任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做,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不明显。因此,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学习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然后召开主题班会,进行民主讨论,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经过讨论、修改、通过,达到统一认识,共同制订出一份班规班约。因为班规是学生们自己制订的,是符合他们的实际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包括学习成绩好的还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教师变了。1、教师的角色变了。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为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从以前的填鸭式学习到现在的自主学习。2、教师的教学行为变了。学生观变了: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心每一个学生”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性动、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课程观变了。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课堂的感受。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

种自觉行为。教学观变了: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逐步形成了“对话”意识,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和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 二、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刚开始还有写不适应,还行以前那样填鸭式的给学生灌注知识,虽然知道这一种方式不好,但慢慢的一点点的在改变着,上课时让学生们来主动的学习,尽量是他们多说而老师少说,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租住学习。遇到需要探究探讨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分成小组先来讨论然后再来回答。这样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让他们知道合作学习,合作的时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其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