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子们家务劳动习惯,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从与家长谈话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独立性差有以下几个原因:1、父母过于担心,过分包办;2、家中与爷爷奶奶一起同住的幼儿独立性相对较差;3、家中有保姆的孩子独立性较差;4、孩子的依赖思想严重。

2、孩子的自信心方面:所谓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事情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独立性与自信心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从小没有独立性,长大就很难有自信心,反之,没有强烈自信心的孩子也很难有较强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没有自信心就无法面对独立,有了独立性,更能增加自信心,根据统计,小班幼儿自信心强的幼儿占有优势32。3%,中班为49。9%,大班为72。8%,可见孩子的自信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在不断地增长,访谈中了解到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有所欠缺,如孩子们不会穿衣服、收拾餐桌、不会洗澡等,家长给与了不正确的指导,无分寸地褒贬,无休止唠叨和过多包办,且大部分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和懒惰采取的是批评教育或限制活动的方法,还有家长采取打骂和罚做家务劳动的惩罚的手段,没正确引导孩子,只有小部份家长会采用鼓励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所以导致孩子认为自己就是不够聪明。可见家长和老师在平时生活中对幼儿缺少赏识,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心。

3、孩子的坚持性方面:所谓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事情时,能保持坚持一定的时间的能力,由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坚持性不如成人,年龄越小的孩子坚持性就越差,无可非议,但孩子的坚持性要从小培养,在调查中发现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而导致孩子有样学样,也如有家长为了怕孩子上学迟到,早上就帮孩子穿衣,孩子想自己来做却说:下次吧,今天没空。试想一下,家长的行为如何能让孩子坚持做完一件事呢?孩子的坚持性是和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有时家长适当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与孩子一起做事情、一起探索,既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四)结论

1、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庭有非常大的关系;

2、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提高;

3、孩子生理需要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安全方面的自我服务及其它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要好些;

4、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关系到孩子的生存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身体的发展;

(五)问题与建议

由于大多数家长工作都较忙,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情况,所以大部份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保姆带,孩子的大小事务都是由他们来包办,经过与家长的访谈调查,现在家长们都已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偏重于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儿将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家长们没有掌握好科学的教养方法和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就是在培养孩子在将来成为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合作精神、有正确社会交往能力的人,许多家长的教育方法非常欠缺,又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家长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束手无策。为此建议:1、分析幼儿表现欠缺的地方和原因,实话有效的教育方案,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2、为孩子创设自我服务项目的环境,家长尽量不要过分包办,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3、通过多种形式: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学校活动、家访、电话、推荐好书等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让家长认识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使家长了解、明白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对孩子以后的生存、立足社会、提高孩子身体发展、独立性、自信心和坚持性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也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用适当方法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孩子时注意方法的使用,与朋友的身份面对孩子,家长给与孩子更多的是引导、鼓励、肯定、表扬,激发孩子劳动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身心平衡发展;

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报告Word版

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生活 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的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 能力。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 必须具备的能力,关系着幼儿的未来。 近年来,由于有些家长更加注重幼儿学习课堂知识,对幼儿生活进行包办 代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究竟怎样呢?他们在吃饭、穿衣、盥洗等方面的能力如何?这都需要研究说明。而当前 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大多数是影响因素方面的,针对2-6岁幼儿生活 自理能力现状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通过5个方面探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 展现状,再从家长入手,研究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与之前的研 究作比较。探寻幼儿是否是年龄越大,自理能力越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 各个方面存在着哪些差异;家长的态度文化程度和幼儿的性别是否会影响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哪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于是,我们开展了2-6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成都市4所幼儿园幼儿家长作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 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4所幼儿园内,随机抽取年龄班,每个年龄班人数不等,其中一所幼儿园抽取了12个对象的家长,一所幼儿园抽取51个对象的家长, 一所幼儿园抽取了34个对象的家长,最后一个幼儿园抽取了38个对象的家长,这样,此次问卷调查共有135位家长构成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法的收集资料。问卷共由25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家长6 个方面的问题:穿衣、进餐、盥洗、睡眠、管理物品及影响因素。其中,穿衣 方面有3个问题,进餐方面有3个问题,盥洗方面有7个问题,睡眠方面1个 问题,管理物品方面有3个问题,影响因素方面有6个问题。被调查家长的抽 取和发放与回收,均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6名学生深 入幼儿园进行实施和完成,其中一部分问卷是直接发放给家长,当场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另一部分是向幼儿园园长和老师寻求帮助,在他们帮助下发放问卷,隔天回收。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 99.55﹪。实际调查样本结果的构成情况见表1.1和表1.2。 表1.1 表1.2

《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

《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疼爱,导致幼儿形成以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服务能力。从幼儿小班入园起,身为老师的我们就开始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及能力,而真正体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升华是在大班。因此我认为,大班幼儿,应逐渐改变老师时时处处呵护,提醒的方法,要充分培养其自我服务的能力,从中扭转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生活技能。自我服务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自强、自信、自立的品质,感受快乐、分享与合作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动手能力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题所说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指3-6岁幼儿学习认知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等的历程。为此,我们开展了培养大班幼儿服务能力的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幼儿服务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服务意识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让幼儿自主有序,自我安排和规划能力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常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会看到孩子在来园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不知道先做什么,常常会问老师接下来该做什么?生活运动准备中一片茫然,七嘴八舌,教室秩序纷乱、嘈杂;离园时幼儿丢三落四。孩子们的学习用品随处乱放等现象。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中,物质环境的创设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在生活环境创设中,创设杯标、饮水喝水量标志,进餐端饭来回路线图,盥洗洗手、入厕程序图,大小便异常图标,午睡鞋标、衣标、穿脱衣摆放程序标志及评比图,防烫、防电、防滑等安全标志等;在学习环境中创设中,我创设正确坐姿、站姿、举手发言姿势、保护眼睛标志、书包正确摆放标志、学具对应摆放标志及各种整理方法程序图;在游戏环境中创设中,创设各种交通标志、文明行为规范图、排队、下楼梯、爬栏杆及各

【幼儿教育论文】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源初中教师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劳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这才是一个对孩子终身负责的好母亲。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独立能力及劳动习惯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学会自我服务和学会劳动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1.家长要认识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的道德价值。 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

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就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 2.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幼儿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的独立愿望,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处世消极、无所作为的人,这样的孩子只会什么事都要等大人替他准备好。家长应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家长,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让孩子去做事,不管孩子哭闹,不“心软”、“妥协”,依顺孩子。家长若感情用事,不仅不能给孩子勇气,无助于孩子克服困难、经受磨炼、战胜痛苦,相反,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慌、软弱。 要孩子坚持独立、不怕困难,家长应“心硬”些。其实每个孩子刚开始学自理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但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鼓励着他们,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成功,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幼儿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可见,学会自理和劳动可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要讲究方法 1.应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本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而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高港区滨江幼儿园门口,随机选取3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幼儿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关键词:调查问卷,良好生活习惯,年龄的增长 一、问题提出 曾经有位科学家[1]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

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本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泰州市高港区滨江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三、研究内容、对象、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研究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状,从幼儿的饮食、睡眠、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讲课稿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生存技能,熟练者,能从自立走向独立,最终鹤立鸡群,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第2点:“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中很多也是最终都是会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而实现的。由此可见,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次就是从幼儿的自我服务出发,围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可采取的策略、家长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教研,并得出如下观点,供全区教师参考: 一、影响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包办代替 1、隔代教育或过分溺爱造成的包办代替; 2、家庭、幼儿园的意识和重视度不够,包办代替现象频繁; 3、怕幼儿把事情做不好或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成人直接完成,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尝试、发展的机会。。 (二)双重标准 1、家园沟通不到位,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 2、隔代教育不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宣贯。 (三)教育方法 1、日常生活中练习力度不够,练习的方式方法不当; 2、没有及时的赏识和鼓励; 3、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没有常态化教育。 (四)其他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由当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影响;

2、个体水平差异如:幼儿的惰性、独立性、自信、坚持性等; 3、教育观念与认识问题。 二、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可采取的策略(幼儿园) (一)转变教育理念 1、根据《指南》等理论精神,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建立的作用:自我服务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结的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有利于增强自己的智力,激发创新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利于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也会更珍惜自我服务成果; 3、耐心引导,敢于也用于放手,让幼儿自我服务; 4、关注意识培养,明确幼儿的自我服务是幼儿的自我需要,而且不仅只有生活自理方面; 5、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建立,视为长期的必须持续进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坚持下来; 6、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 7、关注幼儿年龄阶段的差异。 (二)建立幼儿自身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亲身实践,合理赏识 1、可以纳入课程,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有目的、有计划,让教育常态化,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推进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2、采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更多机会;如:区角活动、创游、生活活动 3、设计有针对性的集教活动,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如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坚持正面教育; 4、创设环境,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多提供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家长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模糊认识和误区分析 工作中经常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只有在双方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下方能实现。幼儿园的老师是接受正规幼儿教育训练的,具有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技能的专业人员,因此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主渠道;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的许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对家长的模仿而习得。幼儿园与家庭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教

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差异,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轻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重者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幼儿园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 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家教沙龙,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家教共识 为了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对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我们开展了家教沙龙活动《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我园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家长们就《喂养与健康》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咨询、交流,并达成共识。通过让家长观摩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竞赛《能干的宝宝》,发现幼儿自我服务的潜能;让家长们在聆听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探讨交流等氛围中逐步转变观念。家长观念转变以后,家园的配合也就更趋一致。 (二)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实践指导,提供方式方法 为了让家长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感性的认识,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观摩我们的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对家长实践能力的指导,教给家长具体的方式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赏。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研究

个人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课题申报者:张欢欢 所在单位:济源市实验幼儿园 申报日期:2010.10 一、课题研究者基本信息 二、课题设计论证(可附页) 1、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课题研究的依据: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

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2、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生活不能自理,样样由别人操心代劳,势必造成孩子的懒惰、无能。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如:长辈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大小便解出的衣服,孩子们心安理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这些现象不就是从小缺乏自理能力的培养吗?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纲要》一再的强调“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强调“健康”第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情景操作练习,同时在取得家长重视、配合的基础上,以家园互动的形式,同步探索培养、提高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使新课程的贯彻实施落到实处。 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追求幼儿教育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的主体语言发展价值。 2、本课题以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切入口,做到尊重儿童,激活学习语言的潜能,以培养主动、活泼、和谐发展的健康儿童为目标,倡导主体语言教育理念,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独立能力及劳动习惯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我服务能力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体力、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甚至对孩子今后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尤其是幼儿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为做好幼教工作,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做点贡献;家庭是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在日常观察和调查中发现,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想通过这个调查,来探索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长存在那些不良的教养方式,从而为我们正确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

、家长方面: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有那些?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情况如何了解多少? 、幼儿方面:自我服务情况 1、能否独立进餐和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 2、是否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 3、是否会穿鞋子、裤子、袜子和衣服; 4、吃剥皮水果时是否会自己剥皮; 5、能否自己整理床铺; 6、用过的东西能否自觉放回原处; 7、玩过的玩具能否自己收拾好; 8、能否做简单的家务。 三、调查方法和过程 调查采用听介绍,召开座谈会、走访、平时观察和发放问卷等。具体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我在全园6个班中抽取了两个班 幼儿进行调查,先后利用两个星期日分别召开了两个班的家长座谈会,在家长会上,我们具体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发放问卷,当堂完成,全部收齐;要求每位家长按照我们以上确定的8项调查内容对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逐项进行具体分析、介绍;让每位家长介绍自己对孩子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认识及自己平时所采用的教养方式。 、召开了被调查的两个班级老师会议,让老师们充分对

家园合作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探析

家园合作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探析 摘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增强责任感、动手能力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机地结合,双方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更多机会地交流与沟通,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为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自理能力;快乐;家园合作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生活技能。幼儿期是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为我园大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批大班幼儿很多以自我?橹行模?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我们也展开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探索。 据前期调查,我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方面,存在以下情况。生活自理方面:大部分幼儿不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整理床褥、收拾书包文具,丢三落

四的现象很严重;学习习惯方面: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较差。由于我园的家长多为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很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大人随手可以做,何必让孩子费心机;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缺乏应有的能力,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都是害了孩子。很多的家长在物质方面是积极给予,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能力培养。其实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含义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以3~6岁幼儿为主体,依靠老师和家长,在学习认知和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等的历程,以及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二、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意识,认识幼儿自我服务的价值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处处都有,培养成良好的习惯,乐于参与,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扫地、洗碗、擦桌子、系鞋带、穿衣服、倒水、吃饭、择菜等等,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自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小班的有的小朋友不会穿脱、整理衣服,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他们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他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小朋友最棒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逐个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幼儿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自理能力当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 案 【内容导航】第1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第2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第3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第4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调查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说明幼儿园有义务引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

的最初阶段,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期,关注幼儿的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独生子女和二胎现象的普遍,独生子女和二胎孩子身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就突显出来,如:不会自己提裤子、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接水喝、遇到问题只会哭闹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家长的过分关心和包办,从而掠夺了孩子形成自理能力而造成的。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互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培养幼儿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4年12月——2015年7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或面谈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情况。 2.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有同仁讨论、分析、总结,形成相应的策略,再实践、再总结。 4.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 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相对来说,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用餐、如厕、刷牙、漱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等。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家长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模糊认识和误区分析 笔者工作中经常发现:目前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只有在双方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下方能实现。幼儿园的老师是接受正规幼儿教育训练的,具有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技能的专业人员,因此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主渠道;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的许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对家长的模仿而习得。幼儿园与家庭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差异,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轻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重者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幼儿园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 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笔者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幼儿自理能力调查研究

幼儿自理能力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3岁的吕博刚上幼儿园时,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可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在低着头吃饭,而他却坐在那儿“看饭”,一直等着老师过去喂他,自己一口饭也不吃。刚开始时我以为他不舒服,可一连几天都这样。后来,我从与吕博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吕博一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不过吃得到处都是饭粒,还经常撒饭,奶奶嫌他把衣服弄脏了,从此就不让他自己吃饭了,一直喂他吃饭,结果造成了孩子到现在还不会独立吃饭。在我班,不会独立吃饭的幼儿还有;不会独立大小便的幼儿也有……生活自理能力差,成了当代独生子女的一大弊病。 为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就必须对他们的生活做相应了解,使他们在动手动脑自理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手,养成爱动脑思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二、调查方法 1.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访谈法: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3.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

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从小、中、大各抽出十五位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子还是父母帮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帮洗等。 四、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家长过度溺爱,承包幼儿各项任务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导致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对幼儿的干涉过多,这也不许去那也不许做,束缚了幼儿的思想,限制幼儿的活动,承包幼儿各项工作。因此导致许多幼儿生活不能自理,时时等待家长的帮忙。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幼儿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自我服务是孩子以后的事,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了自然会了,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不必急于让他自己动手,而且孩子越小越难教,等长大了,自然学得也快。家长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孩子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得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产生明显的差距。 (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指导农村家长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研究

指导农村家长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界定 幼儿自我服务是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是学习劳动的开始。幼儿自我服务包括如厕、盥洗(刷牙、洗脸、洗手)、穿衣服、进餐、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内容。 1、策略一:多途径宣传转变家长观念。 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因而其转变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农村家长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忽视的状况需要教师以更多的耐心与付出去改变,教师们利用家园联系册、联系窗、家长学校讲座、家长沙龙、家长会等各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理念的碰撞中逐步达成共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里的培养刻不容缓,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能顾此失彼。 1)畅通信息 各班老师在教室里创设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指南”,并利用市民信箱中的家校互动这个平台设立专栏,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流通:教师把一些比较前卫的理念介绍给家长,家长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想法、见解反馈给教师。这种在第一时间内的信息互通,见效快,针对性强,能有效地实现家园同步培养的目标。2)家长沙龙 围绕“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这一中心话题,根据家长的需要,我们热情地把家长们邀请到幼儿园,在一种很随意、轻松的氛围中组织家长进行“夸夸孩子”的经验交流活动,家长们津津乐道地叙述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享受着付出与收获的喜悦。在幼儿园组织的讲座、家长会的影响下,许多家长纷纷来稿探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在这么有利的前提下,我们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为主题,组织了一次家长沙龙,为家长们互相交流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活动也使家长和老师都受益匪浅,获得了在科学育儿方面更新的理念与方法。 3)家长讲座 家长总是有许多顾虑和担忧,而导致不放心。我们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里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截然相反,吃饭奶奶喂,穿衣妈妈来……家长怕孩子不会,仍然事事代替。这与幼儿园的教育相违背,更重要的是

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新店镇汤园幼儿园花凌云 自我服务能力是指个体对一些日常生活行为能够努力完成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幼儿期是一个人自我服务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而对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大转折,他们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相对来说较弱,且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下爱劳动的种子,使之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对他们以后适应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各种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我能注意设置让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情景和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为了强化孩子们整理、归类物品的能力,我布置了很凌乱的小熊家的情景,我让孩子们观察、讨论:这是小熊的家,你们喜欢吗?为什么?那么,小熊家的东西该怎么摆放?让孩子们帮助小熊整理家中的物品,学习将东西收拾、分类,从中孩子们做事的有序性、规范性得到了锻炼。再如:教幼儿学会穿衣服时,我运用边说边做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刺溜刺溜上房子”,幼儿学起来积极性很高,而且在以后每次穿衣服的过程中都有幼儿边说边穿。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消除了紧张情绪而主动参与练习,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了发展,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自我服务的意识开始萌发。 二、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能力的技能。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 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就拿扣纽扣来说吧,对于大人,那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可对于四岁的小班幼儿,要手眼协调,纽扣对准扣眼,才能扣进去,那是有一定难度的,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生存技能,熟练者,能从自立走向独立,最终鹤立鸡群,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第2点:“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中很多也是最终都是会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而实现的。由此可见,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次就是从幼儿的自我服务出发,围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可采取的策略、家长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教研,并得出如下观点,供全区教师参考: 一、影响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包办代替 1、隔代教育或过分溺爱造成的包办代替; 2、家庭、幼儿园的意识和重视度不够,包办代替现象频繁; 3、怕幼儿把事情做不好或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成人直接完成,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尝试、发展的机会。。 (二)双重标准 1、家园沟通不到位,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 2、隔代教育不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宣贯。 (三)教育方法 1、日常生活中练习力度不够,练习的方式方法不当; 2、没有及时的赏识和鼓励; 3、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没有常态化教育。 (四)其他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由当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影响; 2、个体水平差异如:幼儿的惰性、独立性、自信、坚持性等;

3、教育观念与认识问题。 二、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可采取的策略(幼儿园) (一)转变教育理念 1、根据《指南》等理论精神,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建立的作用:自我服务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结的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有利于增强自己的智力,激发创新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利于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也会更珍惜自我服务成果; 3、耐心引导,敢于也用于放手,让幼儿自我服务; 4、关注意识培养,明确幼儿的自我服务是幼儿的自我需要,而且不仅只有生活自理方面; 5、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建立,视为长期的必须持续进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坚持下来; 6、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 7、关注幼儿年龄阶段的差异。 (二)建立幼儿自身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亲身实践,合理赏识 1、可以纳入课程,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有目的、有计划,让教育常态化,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推进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2、采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更多机会;如:区角活动、创游、生活活动 3、设计有针对性的集教活动,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如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坚持正面教育; 4、创设环境,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多提供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5、用为幼儿提供角色,布置任务等形式让幼儿自我服务,有利他服务行为; 6、要将孩子的一日活动分出不同的维度,提供适宜的机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