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张可持续发展的脸_创作年表(主要作品)

一张可持续发展的脸_创作年表(主要作品)

2007年

《三点》发表于《小说界》第6期。

《会风》转载于《小小说选刊》第8期。

《最珍贵的照片》发表于《小小说选刊》第14期。《位置》发表于《小小说选刊》第23期。

《手茧》发表于《微型小说选刊》第8期。

《鱼眼》发表于《微型小说选刊》第9期。

《一块红烧肉》发表于《微型小说选刊》第13期。《涨停》发表于《微型小说选刊》第17期。

《手茧》发表于《百花园》第2期。

《长夜难眠》《今天我休息》发表于《百花园》第8期。《鱼眼》发表于《中外读点》第1期。

《会风》发表于《中外读点》第3期。

《香烟的暗示》发表于《中外读点》。

《旋转的空气》发表于《文学港》第2期。

《我不是故意的》发表于《文学港》第4期。

《位置》《涨停》《原因》发表于《文学港》第6期。《书记的幽默》转载于《感悟》第l期。

《最珍贵的照片》转载于《感悟》第5期。

《涨停》转载于《感悟》第9期。

《会风》发表于《喜剧世界》第5期。

《香烟的暗示》发表于《喜剧世界》第11期。

《瑞雪》发表于《金山》第1期。

《头条新闻》发表于《金山》第11期。

《涨停》发表于《微型小说精品》第10期。

《常回家看看》发表于《天池》第2期。

《小屋的灯光》发表于《长安文学》第4期。

短篇小说《一个懒官的工作时间》发表于《长安文学》第10期。

《小屋里的灯光》发表于《短小说》第2期。

《小小说的兴起与大众文化的走向》发表于《小小说出版》第1期。

小小说集《头条新闻》入选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小小说典藏品”。

《鼓掌》入选《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

《头条新闻》入选《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2006中国年度小小说》。

《鱼眼》入选《2007年度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7年起在《舟山日报》开设小小说专栏——“沙粒小小说专栏”。

《女教师》被选作07年广西贵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入围第三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楼层上下》获舟山市文学艺术精品奖。

《头条新闻》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佳作奖和第五届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

2008年

当选2007中国小小说十大热点人物。

获准加入中国微型小说家协会。

当选浙江省第七届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小小说集《头条新闻》入选《中国小小说典藏品》第三辑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获第三届郑州小小说学会优秀文集奖;获舟山文化奖。

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期末复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音乐与名作欣赏 ●远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歌、舞、乐相互结合的特点。比较大型的乐舞有黄帝的《云门》、尧的《咸池》、舜的《韶》等。其中以《韶》的艺术水平最高。 ●夏商时期的《大夏》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首领夏禹治水的事迹,而《大濩[hù]》则歌颂了商汤伐桀[jié]的功绩。这些音乐已变成为帝王歌功颂德、“以昭其功”的工具。 ●商朝巫风盛行,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xí](男巫),他们不仅参与神权统治,还充当职业音乐舞蹈家。 ●西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王家音乐机构——大司乐,负责全国的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方面的工作。周代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转变,在思想、学术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雅乐逐渐退居到仪式乐的地位,俗乐在音乐生活中渐渐地占据重要地位。民间的歌唱艺术盛行起来,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出现了独特的说唱形式“成相篇”。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乐律和音乐理论方面,出现了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十二个半音的音律结构已经形成,管仲的“三分损益法”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的十二平均律的理论。 ●“乐府”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兴盛。由音乐家李延年担任协律都尉,司马相如等十八位文学家担任歌词编写工作,乐府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相和歌”是乐府中最主要的音乐形式,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 ●以相和歌为代表的汉族音乐与南方民歌“吴声”、“西曲”相结合,形成了“清商乐”。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为“燕乐”。 ●宫廷乐队的演奏分为“坐部伎”“立部伎”。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曹柔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曲记谱法。 ●曲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艺术歌曲,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调被称为“曲子”。歌词被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鼓子词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说唱形式。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有语言密切结合的有说有唱的音乐特征。说唱音乐包括唱腔和器乐两部分。唱腔的结构基本上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类:民歌、曲艺、戏曲、民间乐器、民族歌舞。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发展。 ●中国戏曲经历了:元杂剧——昆曲——京剧三大高峰。元杂剧是第一个戏曲高峰,昆曲是第二个戏曲高峰,京剧是第三个戏曲高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 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 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30部必读的名人传记经典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页页是由许多大师承接起来的。莎士比亚、贝多芬、达尔文、梵高、弗洛伊德、甘地、毕加索、海明威、钱钟书、、、、、、每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知识领域的高峰,正是他们不同凡响的创造,成就了人类文化的鸿篇巨作。有人说,“阅读大师,读懂读不懂都有收获。”的确,尽管很的多大师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几乎时刻伴随在我们精神境界世界中,遥远而又亲近。每一位大师都是一座丰碑,他们是精神的引领者和行为的楷模。阅读他们的经典之作,可以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可以使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而阅读经典,了解大师,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千百年来,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然而行色匆匆,为了事业、生活忙碌奔波的现代人,几乎没有闲暇静下心来解读这些大师们给予我们的忠告和教诲,我们难以感受到伟大的力量。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著名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水平、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忏悔录》让·雅克·卢梭 (法国 1712~1778) 让·雅克·卢梭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标着理性时代的终结和浪漫主义的诞生。《忏悔录》是卢梭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文学史上的奇书。”在本书中,卢梭将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其坦率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2.《贝多芬传》罗曼·罗兰(法国 1866~1944) 罗曼·罗兰,这个名字就像一颗恒星,永久的闪耀着光芒。这位法国著名作家和音乐专家,在世界文学领域里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贝多芬传》是罗曼·罗兰的得意之作,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30本最佳图书之一。 3.《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欧文·斯通(美国 1903~1989) 今天,梵高之所以作为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绝对离不开那些极力推广和宣传梵高的人。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传记作家欧文·斯通。他的《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畅销全球,很多人是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并喜欢梵高的。 4.《巴尔扎克传》安德烈·莫洛亚(法国 1855~1967) 《巴尔扎克传》是安德烈·莫洛亚一生所写的传记文学作品中的最后一部。当时安德烈·莫洛亚已经是80多岁的老者,然而其笔锋优雅,技巧圆熟,且资料翔实,才华不减当年,所以不少人把这部传记视为安德烈·莫洛亚传记文学的冠冕之作。 5.《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美国 1880~1968) 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海伦·凯勒并没有做过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却受到全世界亿万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她的自传被誉为1902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俩大贡献之一,其中的精神内涵曾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马恩要论摘记

马恩要论摘记 1.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表现为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但是,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看来是一般关系)的时代。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在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社会力量的文明人偶然落到荒野时,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底)《马恩选集》第2版第二卷第2页】 2.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1846年5月。《马恩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第67页)】 3.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67年)。《马恩全集》第23卷第202页】 4.随同人,我们进入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即动物的起源和逐渐发展为今天这样的状态的历史。但是这部历史对它们来说是被创造出来的,如果它们自己也参与了创造,那也是无意识的。相反地,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恩选集》第2版第4卷第274页】(《马恩要论精选》第12页) 5.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67页】 6.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春)。《马恩选集》第1卷第61页】(《要论精选》第15页) 7.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恩选集》第4卷第285页】 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恩:《神圣家族》(1844年9月)《马恩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要论精选》第20页】 9.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1842年2月);《马恩全集》第一卷第82页;《要论精选》第21页】10.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

你有多重要_创作年表(主要作品)

1985年 《落日断想》发表于《安徽青年报》11月12日。 1986年 《梅雨情》发表于《诗歌报》7月21日。 1987年 《英雄的风采》发表=F《散文》第7期,收录于《当代大学生散文诗选》(广西民族出版社)。 《我的父母爱我胜过他们自己》获得安徽大学首届文化艺术节创作一等奖,并获得合肥地区高校文学创作大奖赛一等奖,收录于《中国当代大学生优秀文学作品赏析》(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8年 《老木匠》发表于《飞天》第1期。 《生日》《小饰》发表于《飞天》第3期。 《高墙·青藤》发表干《作家》第4期。 《六月发黄昏》发表于《湖南文学》第8期。 《读地图》发表于《奔流》第11期,收录于《中国当代大学生诗歌精选欣赏》(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作品集《在麦尖上跳舞》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4年 作品集《细节》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2007年 《先喝一杯冰水》发表于《辽宁青年》第3期,转载于《特别文摘》第6期、《花生文摘》第7期,收录于《神笔阅读与作文》(石油工业出版社)。 《婚姻这门手艺》发表于《石狮文艺》第2期,转载于《特别关注》第3期、《中年读者》第4期、《智慧》第6期、《幸福悦读》第8期。

《假领子》发表于《读者》原创版第3期。 《狮子的眼神》发表于《当代文萃》第5期,转载于《杂文选刊》第5期、《教师博览》第8期、《意林》第12期,收录于《神笔阅读与作文》(石油工业出版社)。 《玻璃心》发表于《青年博览》第6期,转载于《读者》彩版第7期、《青年文摘》(彩版)第9期。 《畏惧是一种责任》发表于《思维与智慧》第6期,转载于《晚报文萃》第7期、《应用写作》第10期。 《你的失误就是对手的成功》发表于《中国青年》第7期,转载于《名言》第10期。 《爱情像一双筷子》发表于《新一代》第1l期,转载于《青年文摘》(彩版)2008年第1期。 《联想的结局》发表于《格言》第13期,转载于《喜剧世界》第19期、《青年博览》第20期、《中外文摘》第16期。 《垃圾王和垃圾小子》发表于《杂文报》5月11日,转载于《小小说选刊》第14期。 《最后一个沙丘》发表于《意汇》第12期,转载于《读者》第23期。 《大象“少年犯”》发表于《新民晚报》6月20日,转载于《读者》第17期、《意林》第18期。 《这不是一个“局”》。发表于《读者》(原创)第11期,转载于《青年文摘》彩版第12期、《:经典杂文》第12期、《当代文萃》2008年第4期、《小作家选刊》2008年第6期、《青年博览》2008年第11期,收录于《神笔阅读与作文》(石油工业出版社)。 《一只肉鸡的科学一圭三》发表于《今晚报》11月17日,转载于《青年文摘》2008年第l 期,《经典阅读》2008年第2期,《科学与文化》2008年第2期,收录于《谐趣美文·天下阅读》(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8年 《你有多重要》发表于《人生与伴侣》第2期,转载于《读者》第2期、《青年博览》第3期、《小小说选刊》第5期、《语文世界》第6期、《半月选读》第6期,收录于《2008年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等,获第12届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瓶盖上有几个齿》发表于《中国青年》第5期,转载于《意林》第7期、《读者》第9期、《微型小说精品》第6期,《知音文摘》第7期。 《差一点先生》发表于《笑林》第7期,转载于《发现》第8期、《特别文摘》第8期、《格言》第14期,收录于《2008中国年度杂文》(漓江出版社)。

连环画历届获奖作品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绘画一等奖(共6部) 1山乡巨变贺友直 2穷棒子扭转乾坤刘继卣 3铁道游击队(1-9)丁斌曾、韩和平 4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 5我要读书王绪阳、贲庆余 6西厢记王叔晖 绘画二等奖(共12部) 1渡江侦察记顾炳鑫 2交通站的故事华三川 3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吴敏、高山 4东郭先生刘继卣 5屈原刘旦宅 6创业史板乔 7灯芯绒王永阳 8孔乙己程十发 9风暴费声福 10穆桂英钱笑呆、汪玉山 11甲午海战林锴 1251号兵站徐思 绘画三等奖(共35部)

1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王真、刘馗、金岩、李子纯、房英魁、赵明钧、徐思 2浑河水申申 3革命的一家姚有多、姚有信、杨丽娜 4车轮飞转陈宏仁 5恨透铁宋怀林、孙耀盛 6黄河飞渡陈惠冠 7战火中的青春吴樊祥 8李双双杜滋龄 9刘三姐邓二龙 10回民支队端木勇 11万水千山罗兴 12灵泉洞任伯宏、任伯言 13山鹰之歌胡少飞 14木匠迎亲盛亮贤、沈悌如 15耕云记刘国辉 16西山义旗张文忠 17在静静的卡甫河畔龚建新 18布克奇传何国华 19草原的儿子杜连仁 20胭脂戴仁 21三进王窑村张辛国

22五彩路乐小英、戴敦邦23红心向太阳章桂征 24阿克里木和他的儿子承力25我当上了学习小组长陶琦26我们村里的年青人赵明钧27八百鞭子赵洪武 28杨门女将王亦秋 29石碣村墨浪 30初出茅庐王齐 31桃花公主丁世弼 32草上飞罗盘 3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毅进34在人间董洪元 35祖传秘方王纯信 脚本一等奖(共4部) 1鸡毛信张在学 2穷棒子扭转乾坤姜维朴 3风暴费声福、吴兆修 4屈原董子畏 脚本二等奖(共8部) 1铁道游击队董子畏 2老孙归社杨兆麟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表格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 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 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 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 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 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 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2年陈玉成在安庆防御战中牺牲。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同中外反动军队激战。曾国藩统率反 动武装,在外国侵略者配合下围攻天京。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尔国,自立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认这个伪 政权。 1867年美国借口美船水手被杀,派军队侵犯台南瑯王乔,被台湾人民击退。 1868年捻军失败。 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 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4年日本侵略军侵犯台湾瑯王乔,台湾军民坚决抵抗,日军惨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 188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 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1885年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人民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 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 6月,《中法新约》签订。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马恩的精神交往论 读书笔记

《精神交往论——马恩的传播观》读书笔记 《精神交往论》是一部文献研究著作,作者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中寻找出有关传播思想的内容,并按照现在的传播学体系重新排列,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较完整和清晰的传播观。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照顾到马恩有关传播的所有观点,但是不易于归纳出一条明确的逻辑线索,看不清楚马恩观点的思考推理过程。因此,我不打算按照原书的章节安排来写笔记,而是按照我自己理解的,也许存在的一种逻辑来重新看待此书,帮助我记住马恩的传播观,以及它发展和推演的路径。 我将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纯粹的理论和逻辑思考,另一部分是对人类历史、具体的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主张。我将马恩对社会形态的观点看做是逻辑的末端,纯粹的理论和逻辑思考是对这一结论的理论支撑——它又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部分。 以下是我按照这个思路整理的详细读书笔记: 人类历史的发展→交往的社会形态【原书第十六章】 马克思从宏观角度考察人类交往的过去与未来,提出了与人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密切联系的社会形态。这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人的独立性不相同,人的物质交换和精神交往体系也不相同。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特征,并作出了逻辑说明和推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有个性,是第三阶段。” 1.1.交往的人的依赖形态 A.时间跨度: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以前的所有社会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古希腊-罗马社会和整个欧洲中世纪、亚细亚社会) B.共同的交往特征: 人们的交往始终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个人在交往中始终没有独立的个性,依赖于他们的共同体,以其中一份子的心态参与精神交往。 C. 人的交往形态中,最初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两性交往; 形成氏族的时候,慢慢服从于与“神”的交往,与巨大自然界的交往,表现形式是自然宗教,人通过祈祷、祭祀和舞蹈等仪式与幻想中的神交往。 在原始社会的发达阶段,人民大会成为交往的表现形式。 在原始社会末期,口头文学使得精神交往从与物质交往的交织中逐步分离出来。 初步的商品经济以及社会分工使得精神活动得以独立,但是公民仍然是作为公民而不是作为

叶圣陶创作年谱

叶圣陶小说创作年谱 1、《姑恶》,1913年12月21日作毕,刊《小说丛报》第三期。 2、《佛胤记》,1914年5月中旬作毕,未发表 3、《玻璃窗内之画像》,1914年5月22日作毕,刊《小说丛报》第二期,1914年6月10日出版。 4、《穷愁》,刊《礼拜六》第七期,1914年7月18日出版。 5、《博徒之儿》,1914年7月25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二期,1914年8月20日出版。 6、《孤霄幻遇记》,1914年8月20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九期,1914年10月10日出版。 7、《贫女泪》,刊《小说丛报》第三期,1914年9月1日出版。 8、《黑梅夫人》,1914年9月1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十七期,1914年9月26日出版。 9、《浮沉》,1914年9月7日作毕,未发表。 10、《无告孤雁》,1914年9月8日作毕,为发表。 11、《飞絮沾泥录》,1914年9月18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期,1914年10月17日出版。 12、《戕性》,1914年9月24日作毕,未发表。 13、《翁牖新梦》,1914年10月28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七期,1914年12月5日出版。 14、《淞垒记》,1914年11月9日始,至1916年4月11日完篇,未发表。 15、《终南捷径》,1914年11月10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二十六期,1914年11月18日出版。 16、《痴心男子》,刊《礼拜六》第四十六期,1915年4月17日出版。 17、《良心上之敌忾》,刊《礼拜六》第六十三期,1915年8月14日出版。 18、《一贫一富》,刊《礼拜六》第六十四期,1915年8月21日出版。 19、《某教师》,刊《礼拜六》第六十五期,1915年8月28日出版。 20、《灵台艳影》,刊《礼拜六》第六十六期,1915年9月4日出版。 21、《葛兰小史》,1915年9月21日作毕,刊《礼拜六》第七十三期,1915年10月23日出版。 22、《我心匪石》,1915年11月5日作毕,刊《礼拜六》第八十期,1915年12月1日出版。 23、《倚闾之思》,1915年11月12日作毕,刊《小说海》第二卷一号,1916年1月1日出版。 24、《旅窗心影》,1915年12月5日作毕,刊《小说海》第二卷四号,1916年4月1日出版。 25、《反求诸己》,1915年12月20日作毕,未发表。 26、《春宴琐谭》,刊《妇女杂志》第四卷二、三号,1918年2月5 日、3月5日出版。 27、《这也是一个人?》,1919年2月24日作毕,刊《新潮》第一卷三号,1919年3月1日出版。 28、《春游》,1919年3月19日作毕,刊《新潮》第一卷五号,1919年5月1日出版。 29、《秋之夜》,刊《妇女杂志》第五卷第九期,1919年9月5日出版。 30、《“你的见解错了!”》,1920年5月6日作毕,刊《时事新报·余载栏》,1920年5月16日出版;又刊《妇女评论》第一卷第六期;《新潮》月刊第二卷第四号刊载时,改名为《两封回信》。 31、《欢迎》,1920年7月2日作毕,刊《京报·青年之友》,1921年4月7日、8日出版。 32、《不快之感》,1920年7月21日作毕,刊《新潮》三卷一号,1921年10月1日出版。

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小人国商城 文化部、国家出版局、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评定获奖作品共110件,计:经过一段筹备工作,1981年1月上旬评奖委员会在北京开会 1、绘画一等奖共5部: 《白求恩在中国》绘画: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正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是近年来连环画创作中一部较为突出的作品。作者怀着对白求恩同志崇高的敬意,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热情地歌颂了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全套画有两处高潮,即第47到57幅和第87到97幅,这两段内容都是表现白求恩火线抢救伤员,忘我地为中国抗日战争服务的情节,也是歌颂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重点篇幅 《白光》绘画:贺友直。《白光》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6月所创作的,描绘了一个辫子老童生陈士成的悲惨故事。本连环画版是贺友直先生据之为脚本而创作的。贺友直先生毕生致力于鲁迅青睐提倡的连环画,他取水墨写意之道,把中国画引入连延的故事之中,在白光的明灭隐现之间完成对鲁迅思想的“翻译”和诠释。画中,无论刻画人物表述环境烘染气氛战士情节都与整个主题丝丝入扣,沉郁顿挫,活画出陈士成这一个“苦恼人”的行状来,阅罢,令人唏嘘,不忍释卷。 《十五贯》绘画:王弘力本故事通过生动曲折的艺术情节,提倡实事求是地搞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很有现实教育意义。他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形象、https://www.doczj.com/doc/5b18790362.html,/u/b_f20e1964384e3cd601384f765b370002.html

深刻而细腻地将人情事理倾注在这部神话作品中,使得整个画面情趣盎然。被译成多国文字对外发行。 《白毛女》绘画:华三川原版书,华三川绘,方轶群配文,上海少年出版社64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印量:65.000。《白毛女》(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绘画1等奖)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原创作品开启了现代动漫产业的序幕,但可惜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毁灭了这一美好的前景和前程。画家华三川的艺术态度极其认真,力求尽善尽美,他独具匠心的连环画作品精彩无比,魅力永恒。 《伤痕》绘画:陈宜明、李斌、刘宇廉。长期形成的艺术创作题材“禁区”,以直面人生的全新姿态反思“文革”生活历史,同时突破了“红、光、亮”及“高、大、全”的文革式创作样板,代之以稳重低调的色彩和深沉厚实的写实技巧,开创并推动了“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发展的新途径。“伤痕美术”的出现,鲜活地表现了那段时期中知识分子对当代人文的一种反省,且重新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了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应该说,“伤痕美术”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碰撞的结果。“文革”结束带来的,除了欢欣鼓舞,还有失意落寞和精神缺失,因此出现了“伤痕文学”,故事描述的多是下乡知青与城乡普通民众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但却真实地记录下“文革”的残酷,实现了人们寻求“宣泄”的社会心理功能,成为那个时代的“证言”。而“伤痕美术”正是衍生于此。 2、绘画二等奖共72部,作品以首字笔划为序: 《十五贯》绘画:贺友直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超详细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详细). 时间重大事件 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时期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鸦片战争后,中国少数人有了民族觉醒的意识。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林则徐编成了《四洲志》。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协定关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领海主权,司法主权(享受领事裁判权),关税主权(协定关税)等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洪秀全和冯云山到广西山区传教,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先后参加拜上帝教,成为领导骨干。 1848年洪秀全写成《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现了要建立帝王事业的志愿。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绝对平均分配所有财物,这是一种空想,加上连年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9月,周立春领导青浦人民赵义,刘丽川领导上海小刀会起义。北方捻党起义。 4月23日沙俄尼古拉一世下令侵占中国库页岛。 1855年捻党在雉河集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和领导。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在北方的友军。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

创作年表

冰心 (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关注“爱”的哲学。 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崭露头角 1919~1920年,进入文坛,以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陆续发表《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最早加入该会的少数女会员之一。1921年5月,出版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种种问题“爱的哲学。” 1922年发表《烦闷》 1922年《晨报副镌》间续刊登冰心的小诗《春水》 1923年1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繁星》 1924年发表《悟》。《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部曲” 1931年,发表《分》,之后陆续发表《六一姊》、《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相片》等。 1943年发表《关于女人》,是冰心抗战时期在重庆《星期评论》上以“男士”笔名发表的重要作品。 1999年2月28日,作家冰心逝世。 创作变化: 冰心的问题小说围绕着“爱的哲学”经历了发展变化的阶段,从

追寻到宣扬,最后信疑参半,这是冰心小说独特的旋律。1931年发表的《分》,划出了冰心小说创作的新阶段,从作者以往信奉与宣扬“爱的哲学”与早已潜隐地所受的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中有所超拔,有爱有憎代替了“万全之爱。” 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他的小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写城市与知识阶级,第二类是写乡村与抹布阶级的。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影响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开始学习写作。1924年底,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 1928年,在上海与胡也频、丁玲合编文学刊物《红黑》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集《龙朱》 1933年9月,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 10月,在其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第9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引发“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1934年,创作中篇小说《边城》,原载于《国闻周报》第十一卷193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八骏图》 1938年,创作长篇小说《长河》 1940年,发表短篇小说《绅士的太太》 1945年,发表长篇小说《长河》 1988年5月10日,作家沈从文在北京逝世 创作变化:

《高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资料整理

高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兰溪一中 童和刚
中 国 时 间 世 界
1488 1492 1498 1517 1519-1522 1553 1624 1640 1644 1662 1683 1684 1687 1688 1689 1765 1775 1776 1782 1781 1787 1789 1792 1804 1807 1814 1815 1836-1848 1839 1840 1842 1848 1851-1864 1856-1860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美洲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到印度的新航路 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革运动序幕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进行环球航行
葡萄牙侵占澳门 荷兰侵占台湾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派施琅统一台湾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英国光荣革命,标志革命结束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来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建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 约克镇战役—美国独立战争胜利 美国制定 1787 年宪法 美联邦政府成立;法国大革命爆发; 颁布《人权宣言》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拿破仑第一次下台 滑铁卢战役失败,拿破仑再次下台 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历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历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一届(1963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绘画一等奖(共6部) 1 山乡巨变贺友直 2 穷棒子扭转乾坤刘继卣 3 铁道游击队(1-9) 丁斌曾、韩和平 4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赵宏本、钱笑呆(50年代出版,抚宁500元左右) 5 我要读书王绪阳、贲庆余 6 西厢记王叔晖 绘画二等奖(共12部) 1 渡江侦察记顾炳鑫 2 交通站的故事华三川 3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吴敏、高山 4 东郭先生刘继卣 5 屈原刘旦宅 6 创业史板乔 7 灯芯绒王永阳 8 孔乙己程十发

9 风暴费声福 10 穆桂英钱笑呆、汪玉山 11 甲午海战林锴 12 51号兵站徐思(以上抚宁没发现) 绘画三等奖(共35部) 1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王真、刘馗、金岩、李子纯、房英魁、赵明钧、徐思 2 浑河水申申 3 革命的一家姚有多、姚有信、杨丽娜 4 车轮飞转陈宏仁 5 恨透铁宋怀林、孙耀盛 6 黄河飞渡陈惠冠 7 战火中的青春吴樊祥 8 李双双杜滋龄 9 刘三姐邓二龙 10 回民支队端木勇 11 万水千山罗兴 12 灵泉洞任伯宏、任伯言 13 山鹰之歌胡少飞 14 木匠迎亲盛亮贤、沈悌如 15 耕云记刘国辉

16 西山义旗张文忠 17 在静静的卡甫河畔龚建新 18 布克奇传何国华 19 草原的儿子杜连仁 20 胭脂戴仁 21 三进王窑村张辛国 22 五彩路乐小英、戴敦邦 23 红心向太阳章桂征 24 阿克里木和他的儿子承力 25 我当上了学习小组长陶琦 26 我们村里的年青人赵明钧 27 八百鞭子赵洪武 28 杨门女将王亦秋 29 石碣村墨浪 30 初出茅庐王齐 31 桃花公主丁世弼 32 草上飞罗盘 3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毅进(15元) 34 在人间董洪元(100元,老苗有) 35 祖传秘方王纯信 全国第二届(1980年)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日本历史年表详细

日本历史年表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57 垂仁天皇 [BC.29-70] 倭奴国王朝贡后汉,光武帝授汉委奴国王印。 107 景行天皇 [71-130] 倭国王升入贡后汉,献奴隶160人。 146 成务天皇 [131-190] 倭国大乱,女王卑弥呼立。 192 仲哀天皇 [192-200] - 239 - 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带方郡。魏明帝赐金印紫绶与亲魏倭王的称号。266 - 倭女王壹与遣使朝贡西晋。 300 应神天皇 [270-310] 古坟文化。大和朝廷统一大半国土。 [编辑]大和时代 西元年天皇大事记 367 仁德天皇 [313-399] 百济朝贡日本。 369 出兵朝鲜南部,前后任那成立。391 破百济、新罗。 404 履中天皇 [400-405] 与高句丽作战于带方。 406 反正天皇 [406-410] - 413 允恭天皇 [412-453] 倭王赞遣使朝贡东晋。 438 倭王珍遣使朝贡东晋,封安东将军。443 倭王济遣使朝贡宋朝。 453 安康天皇 [453-456] - 462 雄略天皇 [456-479] 倭王兴袭爵。 478 倭王武遣使入宋上表,封安东大将军。 480 清宁天皇 [480-484] - 488 仁贤天皇 [488-498] -

498 武烈天皇 [498-506] - 512 继体天皇 [507-531] 大伴金村割任那四县给百济。 522 司马达到日本后,在大和国高市郡坂田原安置佛像。527 筑紫国造磐井叛乱 (磐井之乱)。 531 安闲天皇 [531-535] - 538 宣化天皇 [535-539] 佛教正式传日,百济圣明王献佛像经典。 552 钦明天皇 [539-571] 百济国圣明王遣使,赠日本国释迦牟尼佛金铜像一尊及幡幢和经论。 553 百济贡医易历等博士。562 新罗灭任那日本府。 584 敏达天皇 [572-585] 日本始有出家者。 587 用明天皇 [585-587] 苏我马子杀物部守屋。 592 崇峻天皇 [587-592] 苏我马子杀崇峻天皇。推古天皇即位。 [编辑]飞鸟时代 西元年年号天皇大事记593 - 推古天皇(女) [592-628] 圣德太子摄政。建四天王寺〈难波〉。 594 颁布兴荣三宝之诏。 599 初次派遣使者(遣隋使)到中国留学〈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603 制定官位十二阶。 604 日本开始采用历法。制定《宪法十七条》。 606 规定各寺每年四月八日〈浴佛会〉及七月十五日〈孟兰盂会〉设斋会。 607 派小野妹子入隋朝贡。建法隆寺〈为日本流传下来最早的木造建筑〉。第二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08 隋使斐世清来日,派小野妹子再次入隋,留学生高向玄理等随行。614 第三次派遣使者到中国留学。 622 圣德太子去世。 624 开始设立僧官制度〈分僧正、僧都及法头三等〉。 625 高句丽沙门惠观传入三论宗。 630 - 舒明天皇第一次遣唐使,派犬上御田锹等入唐。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通史 理论著作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著 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新版。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新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 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 历史资料 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2.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修订版。 3.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4.孙毓棠、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上、下册)、第二辑(上、下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

湘教版音乐归纳

中小学音乐考试基本常识 七一 1、《新世纪的新一代》李幼容作词刘磬声作曲。 2、《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大海的故乡》主题曲。 3、《快乐老家》由浮克词曲 4、《啊,朋友再见》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影片《桥》的插曲。 5、《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 6、王立平作品有《潜海姑娘》《海港之歌》《扬眉剑出鞘》《鸽子》《戴手铐的旅客》《印有金锚的飘带》《少林寺》《大海在呼唤》《哈尔滨的夏天》《太行丰碑》《徐悲鸿》《红楼梦》,获哈尔滨荣誉市民称号,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美,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7、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它容音乐、喜剧为一体,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西洋歌剧。带有喜剧的某些特色,剧中有说有唱,有歌有舞,音乐中往往采用较多的民间曲调,或是根据民歌风格创造的曲调,在演唱风格上不拘一格,以抒情为主。 8、加花添彩:打击乐设计;为旋律加花,将全曲的旋律根据需要进行分合演 奏,再在句逗处进行简单的填空加花演奏。 单旋律编配的方法及其处理:①旋律的加花重复:围绕主旋律加紧其他音,使旋律更为丰富多彩。②旋律的简单重复:为了加强某种效果,可将主旋律作一些精简,仅保留骨架。③不同乐器的衔接:即采用小链接句的方法是上下句更紧凑的互相连接起来。 9、《回声》无伴奏合唱,拉索。《闲聊波尔卡》童声合唱,约翰,施特劳斯。

《跳蚤之歌》俄国作曲家穆素尔斯基根据德国诗人格的的诗句剧《浮士德》改编。《春雨》女声独唱,王西麟。《游击队歌》贺绿汀。《祖国,慈祥的 母亲》有张鸿喜作词,陆在易作曲。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表演唱。 10、同头换尾:两个平行乐句的尾部进行变化。该单元教学设计:认识—规律 —创作尝试。 11、《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由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 12、《日出》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乡村傍晚》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创作。 13、中国最早的管弦乐队是1908年组成。由曾志斋任指挥。《小小少年》德国故事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14、《森林水车》日本民歌。《长城谣》创作与1937年,刘雪庵。《关山万里》插曲,由周小燕演唱。 15、《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大型声乐套曲,取材于方志敏的遗作《可爱的中国》,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救救母亲》《清贫》《来吧,死神》。陆在易作曲,作品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 16、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1939年创作。《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管弦乐组曲《满江红》 17、《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交响音诗《芬兰颂》西贝柳斯1899年写成。《走进新时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18、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旋律宽广、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