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9656儿童教育概论历年真题和答案2006至2011年

29656儿童教育概论历年真题和答案2006至2011年

29656儿童教育概论历年真题和答案2006至2011年
29656儿童教育概论历年真题和答案2006至2011年

时间仓促,有些加黑部分是不确定正确性或者没有找到答案的(原谅笔者还没来得及买书~),包括了江苏自考29656儿童教育概论2006年至2011年真题的全部题目和答案(在此感谢群里的姐妹们无偿奉献的自买的真题)。明天下午就要开考了,希望对同道中人有所帮助!

2006年10月

1.将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儿童的花园”(Kindergarten)的教育家是C 福禄贝尔

2.1989年,联合国大会缔结了A 儿童权利公约,重申儿童权利需要特殊保护。

3.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必须符合C 儿童的“大纲”。

4.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A家庭

5.可以由家长自觉改善的主观家庭因素有B 家庭教养方式

6.国家规定6个班规模的幼儿园园舍建筑总面积为C 1773平方米

7.不属于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是D 功利性(实用性,双向性,地域性,综合性)

8.有关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儿童

生活的保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激发智力潜能;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9.有关完整语言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认为语言是零碎的,语义和语法相互独立

10.判定师幼是否发生互动的客观条件是B 教师与幼儿必须同时在场(主观条件是教师和

幼儿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11.对幼儿进行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A 幼儿园根据不同情

况选择不同教材(除了A,教育重点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认知过程中给予幼儿的社会情感体验的深度,要着力培养幼儿正确的社会态度;选择社会谢谢应以正面为主;

要充分运用故事、诗歌、情景表演、游戏或艺术手段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幼儿介绍社会想象,或让幼儿表达感受;紧密结合社会重大事件和全民性的节日活动,增强社会环境教育的力度)

12.学前儿童体育的两项主要内容中除了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外,还有学前儿童C 身体锻炼

13.帕顿发现2岁幼儿一般从事A平行游戏(4岁儿童主要从事平等游戏、联合游戏与合作

游戏)

14.学前儿童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往往是从辨认他人的A外形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开始

的。(不是特别确定答案是否正确)

15.关于社会游戏的划分中,最高层次是D 实质性的互补、互惠性游戏(5个层次分别为不

相关的平行游戏;有共同关心焦点的平行游戏;简单的社会学游戏;有共同目的的互补、互惠性游戏和D)

16.认为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表达范畴和交际环境范

畴的是C 语言教育整合观

17.不属于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划分的是A 他律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18.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是其整体发展的一部分,侧重于B 情感的表达与感受

19.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B 应避免成人化倾向(除了B 还有发展儿

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

幼儿园后期的道德教育应注意发展自律道德;不同年龄的儿童其智慧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年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提供交往机会,利用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与儿童平等对话;培养一个儿童需要一个村庄)

20.2-7岁儿童以A 象征性游戏为此期游戏的典型形式。(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规则性

游戏阶段7-11岁)

21.不属于实验法要素的是D 实验环境(实验对象,实验变量,实验测量)

22.不属于幼儿园教育的组织形式的是D 户外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分组教育活动和个别

教育活动)

23.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不正确的教育观点是C 要对儿童自主进行的游戏进行强制性

指导

24.不属于学前课程的构成要素的是B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

实施)

25.幼儿园教育的途径有教学、游戏和A体育活动(不确定)

26.定量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统计结果,而研究主要是叙述性的说明。(没找

到)

27.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

28.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有物质、制度的和人际的三种环境因素来表示它们存在的基础

与形态的。

29.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由近及远定律说明靠近身体中心的先成长(没找到)

30.游戏的认知分类主要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

31.语言有三大因素: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的处理过程。

32.儿童的道德认知与外部道德主体的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儿童的道德认识发展的动

33.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包括儿童生活护理和学前儿童两项内容。

34.儿童性格雏形成型的关键是家庭教育。

35.从当前学者的观点看,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或活动。

36.恩物是幼儿园里玩的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

37.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教育过程中任何涉及完美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无不是经过教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才转变为现实的。

38.由头至尾原则:生长发育是由上及下进行的。

39.自发性游戏:

40.多元智力理论:心里学家加登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过去的智力理论都是以逻辑

能力作为智力的核心,而忽视了另外一些能力,如艺术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因而是一种不完整的智力观。他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

41.简述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学科作为教育的中心,从外部把外在的教材强加给儿童,去除这一弊端的方法,就是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科上转移到儿童那里。杜威并不一味地鼓吹儿童中心论而漠视社会的现实需要。

42.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方式一般有哪些?

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43.为什么说非对称相倚型的师幼互动模式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是由教师根据制订的明确计划,掌握互动行为方向与速度的一种互动形态,正是借助这种

互动行为的开启与进行,幼儿园机构所担负的职能才得以由设想变为现实。

44.简述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第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

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第三,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45.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易为定向

习俗水平阶段三以人际关系的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后习俗水平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六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46.如何理解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1)儿童的发展规律遵循着自身的自然规律,如同自由落体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旨在培养人的教育欲达成效亦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

2)我们以为教育与发展具有以下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2)但另一方面,教育又改造着发展(3)教育对发展的穿凿不是任意的,无边无际的,它的创造结果又必然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因而,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47.试述幼儿园环境设置的配备原则。

1)实用和经济

2)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1)主要用房以朝南为好,南面不设封闭型的宽走廊,以免影响室内的光线,朝南的窗户面积宜宽大,便于通风和阳光照射(2)扩大空间(3)设备用品应安全卫生。家具、用具皆应坚固、无角、易清洗和消毒,保证安全和卫生。

(4)无毒、透气(5)软包装(6)室内外设备安全(7)玩具和运动器具的安全(8)园舍应考虑具有防火、防盗、隔音、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通风防潮、防孩子走失等功能

3)全面多样(1)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协调互动(2)设备材料的多样性(3)功能的多样性(4)三维空间的全面利用(5)冷暖色彩的和谐组合。

2007年10月

1.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体系的人是A 福禄贝尔

2.下列著作不属于蒙台梭利的是D 《人的教育》(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智、适用于

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

3.在中国幼教界,C 陈鹤琴创造了“课程中心制”的幼教课程模式,俗称单元教学法。

4.对于儿童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儿童是“乳臭未干”的小黄毛

5.属于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个别方式是D 个别交流

6.有关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对儿童教育的贡献是发现了儿童(代表作

品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学前教育应在家庭中进行、儿童所接受的应当是简易的实物课程)

7.托幼机构在家庭工作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A 确定托幼机构与家庭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8.不属于影响家庭教育的社会文化因素的是D 儿童居住条件

9.认知心理学的教育主张大多集中在B 儿童认知策略的培养

10.完整语言观反对A机械孤立的语言学习

11.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不包括B 对自我的认知(包括对他人和群体的认知、对社会环境

的认知、对社会现象、社会规范、社会规则的认知)

12.有关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辩证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B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任

意的、无边无际的

13.社会性客体与非社会性客体的根本区别D 持久性与灵活性(在于A 稳定性与变动性B

明显的外在特点与神秘的内在活动C 自我中心的态度)

14.有关幼托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C 它为幼儿园提供场地和环境

15.对幼儿进行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D 重点不在于知识的

积累,而是在于认知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

16.鲍尔贝关于儿童依恋阶段论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D 伙伴关系发展期

17.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不正确的教育观点是C 儿童玩什么,怎么玩,应由老师做决

18.对于学前儿童早期进行一定的道德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其中不正确的观点是C 道德

传授旨在使儿童学会服从社会规则

19.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不适合的做法是C 说教

20.美育是一种以A情感教育为主的教育。

21.对于游戏特性表述不正确的是D 游戏多少带有被动性

22.幼儿园教育的途径不包括(教学游戏生活)D 亲近自然

23.最能体现实验法的科学性质和特点的是D 现场实验

24.问卷法的核心是B 问卷设计

25.关于儿童潜能开发说法正确的是B 儿童的潜能发展也是一个自然而然成熟的过程,需

要遵循潜能发展的规律

26.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

书中。

27.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8.托幼园每班应有不少于60平方米的游戏场地。

29.儿童的生长通常伴随发育的进行,发育的进行又促进生长,此外,身体的生长发育还具

有以下的一些规律由首及尾原则、由近及远定律。

30.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结构阶段、简单结构阶段、合成结构阶段和

嵌置结构阶段

31.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

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问卷法的核心是

32.就个人的社会性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先赋社会性和后成社会性。

33.个性发展的核心是

34.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35.学前课程系统的构成要素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

36.儿童的发现:卢梭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的独特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

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为位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37.物质环境:包括机构的园舍与活动空间,教学、游戏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设备等能为人

们亲眼所见到的实物。

38.受动者:任何一次师幼互动行为的发生都要先由一方主体启动。对于开启互动的一方我

们成为施动者,另一方则称为受动者。

39.儿童淬砺体育:强调建立一种淬砺主义的体育观念和相应的体育实践体系。要用远足、

劳动、竞赛、野营等活动来磨练学前儿童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要

用冒险活动、安全知识技能教育、挫折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变能力。

40.皮亚杰效应: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自发性外,还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整体和一般

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关的。认知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它是一种一般性的、制约具体知识的获得机制。(不确定正确性)

41.幼托机构在社区工作方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确定幼托机构和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学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42.师幼互动行为的内隐要素有哪些?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43.为什么说学前体育可以影响个体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第一,学前期是自我概念的重要发展时期;第二,早期经验会影响人格的成长,从而影响人的一生;第三,身体运动都伴随着意志、情绪、认知等心理因素。

44.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前结构阶段0-2岁简单结构阶段2-4 合成结构阶段4-6岁嵌置结构阶段4-6

45.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有怎样的特征?第一,学前儿童的审美和艺术是其内在生命力的

表现,也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二,学前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是其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它侧重于情感的感受和表达。

46.试论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第一,制度的规定幼儿园的制度安排决定了

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教师与幼儿真实的互动行为就只能是由教师根据既定的、明确的计划掌握互动行为方向与速度的一种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人际互动。第二,主体的建构这使师幼的相互作用,不仅受到制度的制约,还与主体与环境中的个人建构有关联,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直接会影响他们互动的过程。第三,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为这种现场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

47.试用认知发展理论来评价“揠苗助长”的智力开发行为

第一从皮亚杰的认知教育观分析皮亚杰除了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自发性外,还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整体和一般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关的。认知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的变化,它是一种一般性的、制约具体知识的获得机制。第二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分析皮亚杰所说的一般性的“认知结构”由于太抽象而被冷落,人们更加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研究儿童如何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假设是:儿童是一个问题解决者。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与成人的认知结构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只是在完善程度上存在差异。认知心理学的教育主张大多集中于儿童认知策略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具体问题,并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促进其认知的发展。第三,对这两方面应辩证地看待,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有其自然路径的,而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同时,适度的教育引导是有助于儿童获得成长的有利条件。

2008年10月

1.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C 《母育学校》

2.被称为“幼儿园运动之父”的是C 福禄贝尔

3.提出否定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D 卢梭

4.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是A 福禄贝尔

5.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的教育家是B 福禄贝尔

6.不属于蒙台梭利的著作是D 《人的教育》

7.第一次将学前教育正式纳入国家学制的癸卯学制于D 1903年颁行。

8.对于儿童观的表述,正确的是D 儿童是人,不是小大人

9.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个别方式有A 家庭访问

10.学前教育的特点是C 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双向性)

11.不属于托幼机构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的是D 舒适豪华

12.属于师幼互动行为的外显要素是A 施动者与受动者

13.完整语言教育观提倡D 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

14.学前儿童角色承担的发展阶段属于C 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阶段

15.在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和规则教育时,应做到B 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

特点和本园实际的行为规则体系

16.儿童依恋发展过程的第四阶段为D 伙伴关系发展期

17.安全的依恋表现是D自信

18.关于社会游戏的划分中,最低层次是D 不相关的平行游戏

19.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A自私

20.不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是D从自律到他律

21.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不正确的做法是C 一味的道德知识的传授

22.属于儿童审美创造心理发展阶段的是B 审美反思阶段(知觉、反思、表达)

23.对于游戏特性表述不正确的是C游戏是一种无规则的行为

24.研究者不暴露其作为观察者的身份,而且真正参与到被观察群体与事件中的观察属

于B完全参与观察

25.不属于调查研究的方法是D教育实验法

26.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

一书中

27.蒙台梭利将她的幼儿教育机构称为儿童之家

28.托幼园每班应有不少于60平方米的游戏场地。

29.幼儿教育的目标分为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分类目标、年龄目标以及各个教育活动

设计的目标等四个层次。

30.语言有三大因素: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的处理过程

31.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

辑数学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七种智力。

32.儿童道德的发展除需要智慧发展这一必要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性质的刺激。

33.自我调适是的核心(没找到)

34.学前课程系统的构成要素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35.移情是由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主客

体之间的一种情感共鸣的反应。

36.人际环境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所有成员,涉及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与儿童三种群体,

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叉进行的各种行为往来所构成的关系状况的总称。

37.施动者任何一次师幼互动行为的发生都要先由一方主体启动,对于开启互动的一方

我们称之为施动者,另一方则称为受动者。

38.由近及远定律:生长发育的方向由近处至远处进行。

39.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儿童的语言以整合方式获得,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表达范

畴、交际环境范畴;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语言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强调进行语言教育要多种方法结合。

40.亲社会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威斯伯格用来表示所有与攻击、侵犯等消极行为相对立的

行为,又译为亲善行为或利社会行为。

41.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理想学制有哪几级?涉及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的青年,共分4

级,每级6年。第一级为母育学校,包括儿童生活的头6年;第二级为小学,6-12岁;第三级为拉丁学习,12-18岁;第四级为大学,18-24岁。

42.教师指向幼儿园的施动行为或是反馈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哪些类型?

正向的情感,如和蔼,亲切,友好,喜爱等。负向情感。如不满、厌恶、恼怒、愤恨等中性性质的情感,没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特征。

43 简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制度的规定幼儿园的制度安排决定了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教师与幼儿真实的互动行为就只能是由教师根据既定的、明确的计划掌握互动行为方向与速度的一种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人际互动主体的建构这使师幼的相互作用,不仅受到制度的制约,还与主体与环境中的个人建构有关联,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直接会影响他们互动的过程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为这种现象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

44 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有哪些方面?

生长通常伴随着发育进行,发育的进行又促进生长。前者突出的是量的发展,后者常体现质的变化。身体的发育还具有以下一些规律。由头至尾原则:生长发育是由上及下进行的。由近及远定律:生长发育的方向由近处至远处进行。

45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语言教育整合观完整语言教育观重视交往能力的培养叙事性智能理论与语言教学文学化倾向语言教育寓于活动和游戏之中

46 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理论谈谈你对托幼机构教学现状的看法

第一维果茨基在其论文《学前教育与发展》中提出了儿童的大纲和教学的大纲两个概念,他认为,3岁前儿童的教学的特点是儿童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儿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次序,其所延续时间的长短,不是由母亲的教学大纲所决定的,而是基本上由儿童从其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的东西所决定。

第二,尽管3岁以后的学前儿童已有可能采用某种教学或教育大纲,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应当是儿童自己的大纲;学前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大纲变成儿童自己大纲的程度。

第三维果茨基认为,成人或教师的大纲如果偏离了儿童自己的大纲,是断然难以实现的,而分科教学和超前教育便违背了儿童自己的大纲

第四瑞吉欧的方案教学在体验这一观念方面是一个光辉的范例。主张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师根据儿童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真正地保障了教育内容的大纲与儿童发展大纲的一致性。

47 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是怎样的?为什么?

第一,关于平视

平视是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儿童最为真实、自然的想法,去体会儿童经历的是什么,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而不是想当然地从成人角度、按照成人世界的标准去判断儿童行为的合理性。既不能因为儿童的受教育者身份而去俯视、贬抑他们,又要尽可能避免完全以儿童为中心仰视甚至崇拜他们。

第二,关于支架教学

是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以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支架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把握他们的学习进程,还要准确地分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最核心

部分,而后根据孩子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提供他们最为适当的帮助。

第三,无论是平视还是支架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但是平视的视角可以帮助师幼达成一种视角上的融合,进而使师幼互动真正成为其行为主体双方的事情,以利于双方各自能动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将因为教师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009年10月

1.在中国古代,入小学以前的教育完成的场所是C 家庭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主要指B 学前家庭教育

3.提出否定教育观点的人是D 卢梭

4.杜威来华后,中国学前教育从主要师法日本变为主要师法A 欧美

5.下列教育观点中,不属于杜威的是B 教育即同化

6.下列著作中,属于蒙台梭利的是D 童年的秘密

7.中国清末的小孩察物学堂是由C 教会主办的

8.我国提出类似于园丁说思想的人有B 龚自珍

9.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个别方式有A家庭访问

10.社区学前教育应该具有B 实用性

11.不属于托幼机构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的是D 舒适豪华

12.属于师幼互动行为的外显要素的是施动行为和反馈行为

13.完整语言教育观提倡D 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

14.对幼儿进行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时,不正确的做法是C 幼儿园应有统

一的教材

15.在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和规则教育时,应做到B 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

点和本园实际的行为规则体系

16.儿童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开端是C 社会性微笑

17.不安全的依恋表现是D 怕冒险

18.关于社会游戏的划分中,最低层次是D 不相关的平行游戏

19.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A 自私

20.不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是(见上)

21.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不正确的做法是C 一味地道德知识的传授

22.属于儿童审美创造心理发展阶段的是B 审美反思阶段

23.对于游戏特性表述不正确的是C 游戏是一种无规则的行为

24.实验法的作用之一是D 找到自然情境中的规律

25.不属于调查研究的方法是C 量表法

26.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

一书中。

27.蒙台梭利将她的幼儿教育机构称为儿童之家

28.在师幼互动中,与施动者相对应的一方我们称之为受动者

29.适合于学前儿童的动作练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基本的动作练习(2)基本

的体操练习(3)体育游戏(4)运动器械的活动

30.语言有三大因素: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的处理过程

31.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

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

32.儿童道德的发展除需要智慧发展这一必要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性质的刺激。

33.自我调适是的核心(没找到)

34.学前课程系统的构成要素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

35.安斯沃斯把依恋分成三种模式:安全型、焦虑-回避型、反抗型

36.生长和发育生长指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

在整体体型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发育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37.物质环境包括机构的园舍与活动空间,教学、游戏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设备等能为

人们亲眼所见到的实物。

38.角色承担:由科尔伯格提出,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意识到他人的思

想、情感,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对于道德的判断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9.施动者

任何一次师幼互动行为的发生都要先由一方主体启动。对于开启互动的一方我们成为施动者,另一方则称为受动者。

40 由头至尾原则:生长发育是由上及下进行的。

41 教学性游戏:()

42 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学前儿童应当有营养丰富的食物,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睡眠等第二,学前儿童应当有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父母关系和睦,能合理地关照孩子的健康和学习第三,学前儿童应当有漂亮御寒的衣服,真爱的玩具,游戏伙伴。第四,应当有适当的表现自我的机会第五,成人应当使学前儿童避免高度情绪紧张或情感危机第六,学前儿童在教育机构中生活的时间甚至会超过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第七,保证学前儿童适当的社会交往机会。

43. 幼托机构在社区工作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确定幼托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

第二,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

第三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

第四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

第五学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44. 如何判定学前机构中教师与孩子是否在进行互动?

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第一,在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第二,主观上,教师与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45教师在指向幼儿的施动行为或反馈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哪些类型?

第一,正向的情感,如和蔼、亲切、友好、喜爱等第二。负向情感如不满、厌恶、恼怒、愤恨等第三,中性性质的情感。没有明显的正向或负向特征

46. 如何对学前幼儿实施审美教育?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用美包围儿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帮助儿童进行审美情感的积累引导儿童利用多种形式感知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启发儿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的培养丰富儿童的内在图式激发儿童审美表现与艺术创造的动机启发儿童的审美思维交给儿童表现的技能

47 如何理解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

儿童的发展规律遵循着其自身的自然规律,如同自由落体遵循着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旨在培养人的教育欲达成亦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

我们以为教育与发展具有以下关系:发展决定着教育教育又创造着发展教育对发展的穿凿不是任意的,无边无际的,它的创造结果又必然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2010年10月

1. 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是B 夸美纽斯

2. 有关对教育的描述,不属于卢梭的观点是C 他相信教育可以使种族更新

3.不属于杜威教育观点的是D教育应驯服儿童的本性

4.家长会有班级家长会和全体家长会两种

5.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幼稚园,其最终目的是C实现精神文化的殖民。

6.社区学前教育应该最有C双向性

7. 不属于师幼互动行为的内隐要素的是D 施动者与受动者

8. 按照国家规定幼儿园2-3岁班应容纳A15-20人

9. 不属于园丁说代表人物的是B 福禄贝尔

10. 有关儿童教育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 教育儿童主要是要尽早开始知识启蒙

11. 属于师幼互动行为的外显要素的是C 施动行为和反馈行为

12 以往是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错误是A 不将语言学习置于语境之中

13. 进行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的教育时,要注意A 选择社会现象以正面为主

14 在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和规则教育时,不正确的做法是D 不需征求家长的态度

15 儿童依恋发展的最低阶段是C 不分对象的导向和信号阶段

16 安全的依恋表现是D 勇于探索

17 不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D 冷漠

18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D 发生认识论

19 不属于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划分是D自律水平

20 不属于儿童审美创造心理发展阶段的是A 审美实现阶段

21 对于审美教育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它对于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没有用处

22 对于游戏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游戏具有无序性

23 儿童在游戏中C 很注重材料的真实性

24 关于观察法的表述,正确的是D 适合对低龄儿童的研究

25 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领域是语文(属于课程内容的是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和社会领域)

26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27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他对于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

28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一岁多到四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

29 在师幼互动中,对于开启互动的一方我们称之为施动者

30 适合于学前儿童的动作练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本的动作练习

31 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结构阶段简单结构阶段合成结构阶段嵌置结构结构

32 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

33 安思沃斯把依恋分成三种模式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反抗型

34 最早的社会性情感是依恋感、同情感、羞耻感。

35 从认知发展的维度我们可以把游戏分成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以及规则性游戏

36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37 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38 人际环境

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所有成员,涉及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与儿童三种群体,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叉进行的各种行为往来所构成的关系状况的总称。

39 师幼互动指发生在幼儿园、托儿所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40 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儿童的语言以整合方式获得,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表达范畴、交际环境范畴;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语言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强调进行语言教育要多种方法结合。

41 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一,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勇敢、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第三,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我保护的初步意识和能力。

42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第二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第三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第四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43 学前儿童生活护理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第一优美自然丰富的环境

第二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设施

第三丰富的营养

第四充足的睡眠

第五合适的衣着

第六防病防治

第七安全

44 简述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

生长通常伴随着发育进行,发育的进行又促进生长。前者突出的是量的发展,后者常体现质的变化。身体的发育还具有以下一些规律。由头至尾原则:生长发育是由上及下进行的。由近及远定律:生长发育的方向由近处至远处进行。

45 托儿所、幼儿园的家长工作有哪些方式?

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46 儿童的本能是恶吗?我们应该怎样地看待儿童的本能的价值?

第一从古至今人类对儿童有一种错误的看法,那就是认为儿童是与恶联系在一起的。欧洲历史上,原罪说的儿童观曾长期左右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在中国,“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古老谚语至今仍然流行于成人中间。

第二荣格认为,儿童的无意识生活是今后一切意识生活的根基。儿童并不必然地代表着邪恶,事实上,他的无意识生活为今后自觉的文明的道德生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第三,儿童的精神生活是独具魅力的。尽管儿童真正清晰地意识到的生活是很少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不拥有精神生活。他的大部分精神是类的而非个人的,是无意识的而非有意识的第四,不要轻视儿童的本能和无意识的精神根茎发育,一旦出现差错可能会使个体日后产生各种精神症状。

47 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是怎样的?为什么?

第一,关于平视

平视是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儿童最为真实、自然的想法,去体会儿童经历的是什么,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而不是想当然地从成人角度、按照成人世界的标准去判断儿童行为的合理性。既不能因为儿童的受教育者身份而去俯视、贬抑他们,又要尽可能避免完全以儿童为中心仰视甚至崇拜他们。

第二关于支架教学是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以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支架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除了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把握他们的学习进程,还要准确地分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最核心部分,而后根据孩子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步骤提供他们最为适当的帮助。第三无论是平视还是支架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但是平视的视角可以帮助师幼达成一种视角上的融合,进而使师幼互动真正成为其行为主体双方的事情,以利于双方各自能动性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将因为教师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由度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011年10月

1. 我们首次将学前教育机构名称确定下来的学制是C 癸卯学制

2.有关于教育的描述,不属于杜威观点的是B 他对儿童教育的主要贡献是“儿童的发现”

3. 不属于“园丁说”代表人物的是B 福禄贝尔

4 有关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辩证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没有教育,依然可以发展

5 有关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C 它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儿童简单的知识、技能

6 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集体方式有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7 不属于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是D 功利性

8 有关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它是儿童游戏的保障

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完整语言观认为语言是零碎的,语义与语法相互独立

10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应该B 注重掌握运动技巧

11 对幼儿进行社会环境与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A 幼儿园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教材

12 在对幼儿进行社会规范和规则教育时,应做到A 规则的数量不宜过多

13 儿童依恋发展的最低阶段是A 无分化期

14 不安全的依恋表现是D 退缩

15 关于社会游戏的划分中,最高层次是D 实质性的互补、互惠性的游戏

C 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相同的道德教育形式

16 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A 分享

17 不属于科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划分的是A他律水平

18 不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是B 从多方面尊重到单方面尊重

19 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正确的做法是C 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相同的道德教育形式

20 不属于儿童审美心理发展阶段的是D 知觉阶段(准备阶段实现阶段效应阶段)

2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观察结果不易受观察者的价值观的影响

22 不属于幼儿园教育的组织形式的D 户外活动

23 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不正确的教育观点是C 要对儿童自主进行的游戏进行强制性指导

24不属于学前课程的构成要素的是B 课程理念

25 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是B 语文(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

域)

26 夸美纽斯著有《母育学校》,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27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

28 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有物质的、制度的、人际的三种环境因素来表示它们存在的基础与形态的。

29 儿童的生长通常伴随发育的进行,发育的进行又促进生长,身体的生长发育还按照由头至尾原则和由近及远定律发展。

30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

31 语言有三大因素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的处理过程

32 儿童道德的发展除需要智慧发展这一必要条件外,还需要社会物质的刺激。

33 安思沃斯把依恋分成三种模式:安全型、回避型、焦虑-抗拒型。

34 最早的社会性情感是依恋感、同情感、羞耻感

35 从当前学者的观点看,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或活动(没找到)

36 语言的功能工具功能控制功能交往功能个人的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能信息功能

37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38 访谈法

通过调查者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来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方法。

39 学前儿童体育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为学前儿童保育保健,其二为学前儿童身体锻炼。两者比较起来,前者是学前体育中更基本的内容,后者是学前儿童体育中更积极的内容。40 多元智力理论

心里学家加登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过去的智力理论都是以逻辑能力作为智力的核心,而忽视了另外一些能力,如艺术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因而是一种不完整的智力观。他认为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格智力等等。

41 自发性游戏按实用性来分类,自发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没找到)

42 师幼互动行为的外显要素有哪些?

第一施动者与受动者:师幼互动行为参与主题的称谓

第二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

第三互动行为的性质: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

第四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43 在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时,教育者应注意哪几点?

第一向儿童传授的规则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和检查

第二道德传授要建立在教育者与儿童之间良好的感情关系上

第三道德传授旨在使儿童掌握处理社会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为了使儿童盲目服从

第四进行道德传授时不要忘记发展儿童的道德认识能力

44 社会性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第一根据教育目标,设定主题明确的集体活动

第二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精神需要,集中组织一个时期的专门情感训练活动

第三在教学、游戏、劳动、散步、娱乐各项活动中,针对所发生的情境、实例,自然而然地进行分散的、渗透性的情感教育

第四日常生活中,随机的、因人而异的社会性情感教育。

45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语言教育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强调在语言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

都应执行整合的观念;

完整语言教育观,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重视交往能力的培养;

叙事性智能理论与语言教育文学化倾向、语言教育寓于活动和游戏之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46 论述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一,制度的规定幼儿园的制度安排决定了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教师与幼儿真实的互动行为就只能是由教师根据既定的、明确的计划掌握互动行为方向与速度的一种非对称性相倚型的人际互动。第二,主体的建构这使师幼的相互作用,不仅受到制度的制约,还与主体与环境中的个人建构有关联,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直接会影响他们互动的过程。第三,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为这种现场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

47 试述家庭教育的诸影响因素及其相互的关系

第一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仅对家庭的结构、生活内容与智能作用有重大影响,而且直接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

第二家庭结构因素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的代际关系的组合形式,有核心家庭、联合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它涉及家庭人口、结构形式、物质条件等

第三家庭经济和物质条件因素儿童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对其健康状况和学习环境等有一定影响。在经济条件相仿的家庭中,家庭文化用品比生活用品对儿童发展影响更显著。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发育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四家长因素第一层面包括家长遗传禀赋、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居住与物质设备等带有客观性质的因素。第二层面最丰富,包括家庭情感氛围、教养方式、家长品德与文化素养、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期望、教育方法与能力等带有主观性质的因素,其结果会导致儿童学习、品德与性格发展的差别。第三层面包括的内容更加深沉、隐秘,甚至处于无意识范畴。

第五家庭诸因素最终都要转化为家长对子女有意无意的教育行为或教养要求,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和父母教养行为往往是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诸因素中最重要、最难以精确衡量的因素是父母的榜样。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填空 1、当代教育的一个突出变化是重视个体差异的存在。 2、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成五大类,心智偏异: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儿童;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行为异常: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 3、我国根据国情将常见的特殊教育需要的的儿童分为以下几类:①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②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主要指的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病弱儿童。③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可分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不同类型。其中前三项又合称言语异常。④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主要有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和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以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⑤超常儿童:包括智力型超常儿童、语言型超常儿童、艺术性超常儿童、创造型超常儿童、领导型超常儿童。 4、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具有以下症状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表现为极度退缩的行为;言语发展迟缓而刻板,怪异难懂;常常有刻板或仪式性行为。 5、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也称注意缺乏障碍儿童。他们的表现为缺乏行为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又差,身后总留下破坏的痕迹同时伴有不亮的个性特征,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我克制能力极差。 6、语言型超常儿童的特点是对阅读有强烈兴趣,识字快而准,词汇量大,理解力强。 7、创造型超常儿童的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8、较早涉及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较著名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90年她开办了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学前教育理论与课程。 9、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质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地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求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10、学前儿童特殊教育高度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抛弃简单概念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 11、学前特殊教育在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产生直接效益的同时,亦给这些儿童的家庭带来了种种变化。我们将此称为学前特殊教育的间接效益。 12、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称之为“放射圈”。特殊儿童与社会的关系是放射式的,同时又是双向的,分析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①每一位特殊儿童的存在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大都通过家庭和学校产生;②社会对特殊儿童也有影响作用,这种作用同样是家庭或学校产生效果的。 13、当代世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影响,出现了三种主导的发展倾向。①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②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③整合教育的趋向。 1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 15、家长在早期干预计划中的角色:观察者、学习者、教师、治疗者和计划制定者等 16.智力落后也称(智力残疾)(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智力缺陷)(弱智)。 17.智力落后的分类:美国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把智力落后儿童分为几类:(临界智力落后儿童)(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儿童)(可训练的智力落后儿童)(需要监护的智力落后儿童);前苏联特殊教育家从临床、病理、心理的观点出发把智力落后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在生命发育的摸个阶段患过大脑疾病,留下智力缺陷的儿童);第二类为(患有进行性大脑疾病的智力落后儿童)。我国按智商和社会行为标准把智力落后分为四级;(一级智力残疾)(又称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 (又称重度)(三级智力残疾) (又称中度)(四级智力残疾) (又称轻度)。 18.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个性化原则)(量力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反复性原则)。 19、语言障碍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音异常)(流畅度异常)(语言发展异常)。 20、构音异常又可分为六种类型:a.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替代,造成不正确的语言。b 、歪曲音:语言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不完全正确。 C 、省略音:个别音被省掉,造成不正确的语言。D 、添加音:在正确的语音上有添加的现象。E 、声调错误:指四种声调运用错误。F 、整体性的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21、发音异常是指(音质)(单调)(音量)(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发声异常包括(音调异常)(音量异常)(音质异常)(共鸣异常)四种类型;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异常)(非器质性异常);发声异常的诊断通常从(音调)(音量)(音质)三方面进行检查。 22.对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总体要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补偿缺陷和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3.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2)多重感官协同原则(3)自然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持久性原则。 24、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1)综合多种感官法(2)表象指导法(3)愉快学习法(4)试误法(5)及时反馈法(6)实践法 25、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范围: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介于0-130分贝之间,正常人在零分贝时就能听见。 26、病弱儿童的类型:按照病源学的分类,病弱儿童常指患有以下疾病的的儿童:(1)心血管疾病(2)呼吸系统疾病(3)内分泌系统疾病(4)肾脏疾病(5)血液疾病(6)神经障碍疾病。 27、哮喘儿童的发病特征:哮喘病患儿病发时,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期延长、脸色发青、喘息、大量出汗的症状。 28.学前期情绪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综合征和其他社会性发展问题。 29.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有三种观点即心因论观点、身因论观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 30.多动症的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表现出来。 31.多动症儿童的分类有的以神经特质来区分,有的以诊断特征来划分。 32.从教育意义来划分将多动症儿童划分为多动、不专注和被动、紧张和焦虑、不合群、懒散、学习问题等类型。 33.造成儿童情绪行为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不良影响、幼儿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的“污染”和生理方面的因素。 34.情绪行为障碍评价主要以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与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为标准。 二、名词解释 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学习障碍:是指在理解和使用口语或书面语言方面存在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障碍。 5、超常儿童: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弄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6、超长智能是指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的聪明才智,它不是天生的。 7、补偿性发展:对于由各种障碍造成的发展性不利儿童来说,在发展关键期给予其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成定势的条件,帮助他们减轻障碍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 8、早期干预:就是对学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或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 9、回归主流”是实施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使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尽可能地与正常儿童学习、生活在一起,改变传统的隔离式地教育方法,使残疾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回归到正常儿童的主流中去。 10、全纳性教育:全纳教育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上的全纳教育,是主张把特殊儿童接纳到普通学校,并通过特殊儿童对各种文化、课程、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普通学校。广义上的全纳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一部分特殊儿童,而且包括所有的儿童。 11、发展性不利:由于各种障碍而给儿童发展带来的不利称为发展性不利 12、支持性教育环境: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 13、早期干预方案: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14.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的适应行为的缺陷。 15.智商是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得到的上述再乘以100,用公式表示为IQ=MA ÷CA ×100,MA 为智力年龄,CA 为生理年龄。 16.智力年龄就是根据智力测验结果而得出的年龄。 17.生理年龄就是致儿童的实际年龄。 18.常规是指用来和个人分数比较的团体分标准。 19.适应性为也称社会适应行为,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环境中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20.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 21.智力落后的出现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某一人群智力落后的患者所占的比率.根据1998年11月我国分布的中国1-14岁儿童智力低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智力落后儿童的患病率为22.07%,其中城市为0.75%,农村为1.46%;男性为1.13%,女性为1.01%. 23、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的异常现象。 24、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言障碍的20%。 25、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代替,造成不正确的语音。 26、歪曲音:由于发音方法不对,如气流呼出或发音部位不正确,语音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又不完全正确。 27、省略音:个别音被省略掉,造成不正确的语音。添加音;与省略音相反,该种错误是指在正确的语音上,添加了不该有的语音。 28、声调错误指儿童运用汉语中“平、扬、上、去’等四种声调时发生错误。整体性的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29、发音异常是指(音质)(单调)(音量)(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发声异常包括(音调异常)(音量异常)(音质异常)(共鸣异常)四种类型;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异常)(非器质性异常)。 30视觉障碍的概念:我国在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视觉障碍确定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31、听觉障碍的定义: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主要是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我国1987年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时,统一称作“听力残疾”,并将之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 32、.病弱儿童的概念: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有时也称健康障碍儿童。 33、脑瘫儿童的概念: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或脑性麻痹,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到致的神经症候。脑瘫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但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34、癫痫儿童的概念:癫痫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表现为痉挛和抽搐的发作。从医学上讲,癫痫的问题主要源于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多电流无法做出有效的控制。 35、.哮喘儿童的概念: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大量痰液的分泌,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 36.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37.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8.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39.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40.孤独症儿童的早期鉴别:1医学检查2.量表评定3调查与行为观察。 41.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既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42.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分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损害、不良习惯四个方面。 43.认知—行为治疗:是对行为治疗的延伸,其主要技术是强调认知对行为的监控作用,让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目的。 44超常儿童:1978年以来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45加速学习:超常儿童智力超群,接受能力极强,往往在评价中成绩高出同伴很多所以应该按照他们的实际水平来教他们,而不是按照实际年龄来教。 46加深学习:教师给超常儿童提供比一般儿童更多、更广泛的材料和提出更复杂的要求。 47儿童心理治疗及其构成要素:儿童心理治疗是对儿童的行为及心理问题进行特别矫治的方法技术。包括五个重要的因素:治疗者、治疗对象(儿童)、中介物、运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技术与方法、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 48○治疗的中介物:是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指治疗过程中治疗对象的言语、表情、行为、姿态、特意安排的情境等。其中言语是最主要的中介物。 49心理治疗:是对儿童的行为及心理问题进行特别矫治的方法技术。 50游戏: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51游戏治疗: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就把游戏作为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称为游戏治疗。 52游戏治疗的实施方法:是在专职的教育者为儿童创造良好、安全、自由的 环境的条件下,让儿童玩他自己想玩的任何游戏,儿童的一切言行都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儿童的言行,适时地引导儿童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53行为不足:是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54行为过渡:是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集体活动或上课时思想经常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手或经常咬指甲等都是行为过渡的表现。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问题行为。 55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在悲伤时大笑、欢乐时却大哭等。 56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理论试图通过矫正人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57经典性条件反射:也称应答性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 58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与应答性条件反射有很我共同点,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手段不同。 59正强化与强化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正强化可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60间歇强化: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相比效果更强,同样也需要强化物的支撑。 61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62消退:是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概念。要防止给予不良行为注意,消退时要确保态度一致。 63隔离:是当儿童表现也不良行为是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严重者可用隔离室。 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 64模仿和示范:模仿和示范是相对应的。儿童的行为大多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因此给予正确的示范就很必要。要给儿童正确的示范,防止不正确的示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 65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程序,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 66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的异常现象。 三、简答题: 1、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1)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2)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远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则被视为一种非正常的变态。(3)从社会学的角度诗人,当一个人出现无法顺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无法建立正当人际关系的问题时,亦将之归为异常之类。这样的观念在最近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所谓的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的上的差异状况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概念: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内涵:这个基本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是对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施以有别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2)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潜能的发展。(3)在早期为各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发展的关键期内获得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良好发展机会。 3、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㈠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的分类:(1)心智偏异: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儿童。(2)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3)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4)行为异常: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5)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㈡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我国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把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区分为五种类型:(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分为核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在学前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主要有: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和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以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5)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4、发展性不利儿童的补偿性发展:对由各种障碍而造成 的发展性不利儿童来说,在发展关键期给予其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定势的条件,帮助其减轻障碍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1)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 (2)对听力损伤儿童的早期教育,则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残余听力,学习从多种途径接受信 息,习得语言。 (3)对先天资质优越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为他们提供适应其需要的良好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他们充分地加速发展。 5、超常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超常儿童原本不存在的障碍,但是当他们的需求在学习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当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怪异的时候,他们也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而他们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是第二障碍。 6、如何防止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1)早期教育环境的适宜性,将有利于预防特殊需要儿童第二种障碍或第二次障碍的出现。(2)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 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7、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一)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①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②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③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 义。①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已的孩子。② 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三)社会 效益: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意义。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1)在早期对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工作中,直接受益的是学龄的特殊需要 儿童。大部分障碍儿童在教育作用下减轻了障碍程度,提高了知识文化素质,增强了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回归社会主流作了准备;他们将带着早期教育的良好结果到 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学习,他们将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2)此外,在早期特殊教育中受益的家长,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和物 质压力后,可以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这是一支几倍于百万特殊需要儿童的队伍,他们同样为社会发展增添了建设力量。②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 将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1)通过早期教育,有相当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另有部分障碍儿童虽然在特殊学校就读,但他们特殊残障程度的减轻必然带来相应的特殊经费和残疾福利费用投资的变化。(2)障碍儿童经过早期特殊教育,提高了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减少国家特殊教育投 资和福利经费的同时,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将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一个国家的特殊教育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 度。在我国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意味着我国特殊教育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展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 重视残障儿童和其他特殊需要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注重保护残障儿童的利益。(2)

最新自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2016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必考试卷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学科学的内在动机和原动力是 【 B 】1-12 A .受表扬 B .好奇心 C .学本领 D .活动身体 2 . A . 一岁左右 B .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3 .儿童认为石头沉到水里是因为它"不勇敢” A .阶段性特点 4. 一般来说, 合于 【 A .小班 5. 一般来说, 2-58 A .小班 6. 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时, .对儿童掌握的科学知识作量上的规定 .在目标中要求儿童获取周围环境中有关的科学知识 .不要求儿童获取有关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知识 .不要求培养儿童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般来说,儿童开始用提问方式表露对世界的困惑是在 【C 】1-12 B .一岁半 C .两岁以后 D .三岁以后 ,说明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C 】1-15 B .整体性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年龄性特点 “了解周围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这一目标适 D 】2-58 B .小班和中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习使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 B .中班 C .大班 D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这一目标适合 【C 】 .中班和大班 正确的做法是 【B 】2-35 C D 7.关于儿童科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看法,错误的是 A B C D 】3-84 .集体活动形式不能放弃而要加以完善 ?应以小组活动形式替代集体活动形式 ?要灵活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各种组织形式都不要相互排斥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结合科学教育的内容 B .可以借助美术的形式开展科学教育 C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渗透科学教育 D .在科学活动中可以渗透认识社会的教育 9.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内部因素之一是 A .同伴交流 B .自然环境 【 C C .生活经验 10 .科学技术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儿童的是 A . 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B .制作不倒翁 C . 了解基因工程 D .学习用小剪刀、小锤子 1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是指 【D 3-85 3-74 .教师强化 C 】4-114 】4-9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散点式构图: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 2、透明式表现:把看不到的物体象X光透视一样表现出来。 3、蝌蚪人:头部、躯干部和四肢尚未分化完全的人。 4、展开式:儿童把在不同视角看到的物体在一张画面上表现出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4分) 1、凯洛格把儿童早期的样式配置分为17 种。 2、儿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图式期。 3、随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眼手的逐渐协调,儿童会用轮廓线勾画出两个或两个 以上图形的外部界线,而图形之间相互结合的部位则融合在一起。 4、凯洛格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图形结合而形成的图形称为集合体。 5、儿童刚开始运用水平——垂直参照系统进行构图时有些呆板和模式化,此时 所画的人,我们称之为稻草人。 6、“给予幼儿一张硬纸,幼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它制作一个立方体”。这一 目标取向属于行为目标。 7、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画蝌蚪人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尚未分化。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儿童绘画发展中象征期的特征。 造型上:用图象表达意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具备物体的基本部分。 色彩上:对颜色有自己的喜好,并用它们来描绘各种事物,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颜色涂染。涂色方面显得毫无顺序,不均匀。构图上:把物体随机地安排在画面上,不注意大小比例。 2、简述儿童在绘画中是如何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 最初是把事物看成各自独立的个体,与其它事物缺乏联系;逐渐以简单的方法处理事物间的关系;最后能客观地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关系。 3、家庭美术教育有哪些方法? 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 4、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粘贴活动? 引导儿童掌握粘贴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引导儿童了解粘贴的步骤和方法,一次活动中不宜提供给儿童过多的材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如何选择幼儿绘画教育的内容。 绘画教育的内容包括: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形式语言,(简单解释8分) 结合实际来谈绘画教育内容的选择(7分) 2、结合实际谈谈观察法和演示法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演示法运用的基本要求(5分) 观察法运用的基本要求(5分) 在实践中的运用(5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三段式 3.多声部歌唱 4.对比;渐变 5.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 6.精神性;实用性 二、名词解释 1.答: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答: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2.答: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答: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4.答:园丁法是美育指导思想之一。它将幼儿看作正在发育的种子和幼苗一样的有机体,而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园丁,他的职责和任务就是把儿童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 5.答: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 1.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2.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3.答: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术作品外在的可立即指称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如果作品是写实的,则要指出作品包含哪些形象,如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动物、景物、物品等。如果作品是抽象的,则要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及其运动的趋向。为此,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 4.答:①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创作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②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的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 ③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 ④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5.答:第一,欣赏类,包括平面的图片、画册和立体的实物工艺品两类。 第二,绘画类,包括纸和笔及其他用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 第三,手工类,包括手工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小竹刀、泥工板、抹布、垃圾桶等。 四、论述题

完整word版,29656_儿童教育概论考试经验及考试重点

29656 儿童教育概论考试经验 学前教育学 一、小题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学校。目的是谋求儿童特别是社会下层出身的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这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2. 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著作的《爱弥儿》一书中。 3. 卢梭的“否定教育”,并非是无所事事,其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教育要与儿童的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了解会判断) 4. 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福禄贝尔认为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5. 福禄贝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 6.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的敏感期;从1岁到4岁左右是秩序的敏感期;出生后两个月到8岁是语言敏感期;从出生到6岁是动作敏感期。 8. 1903年,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重订学堂章程,即《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是学前教育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学制, 9. :辨析题:有说法:儿童是不打不成器的小孩,对吗? 答:不对,应当把儿童当作人生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独特的价值观,有其自己的智慧。 10. 辨析题: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对吗? 答:对,儿童有他自己的思想,有他自己的世界。他的思想和世界不是成人灌输给他的,而是他自己构建的。 11. 辨析题:儿童是“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对吗? 答:对,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 12. 辨析题:儿童是成人之父,对吗? 答:对,儿童的发展是人类祖先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儿童创造了成人。 13. 辨析题:儿童是成人之师,对吗? 答:对,儿童的生活不受规律束缚,不追求名利,听任自然,符合规律。 14. 现代儿童教育理论重要来源:园丁说。 15. 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是①.地域性②.实用性③.综合性④.双向性 16. 托幼机构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17. 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哪五个方面 ①.儿童生活的保障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③.激发智力潜能④.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⑤.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18. 幼儿园每班应有不小于60平方米的游戏场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 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在具体选择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主要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 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 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 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 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 ____以季节为主线_____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____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____科学性____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___家庭中____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_____启蒙性___要求。 9、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域目标。 10、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竭力倡导发现学习的是(D)。 A、加涅B、皮亚杰 C、布鲁纳D、布鲁姆 2、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 C )。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业参考答案

A. 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B. 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 C.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 D ?掌握粗浅的歌唱知识技能 2. 艺术是学前儿童的一种游戏,他们对美的感受往往直接地以动作、 表情、语言和活动等方 式表现,带有强烈的( C )的特点。 A.动作性 B. 思维性 C.表现性 D. 抽象性 3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音乐教育,其本质是对人进行 (D )。 A. 美的教育 B.良好的个性教育 C.艺术的教育 D.基本素质的教育 4.经过大量实践和实验研究后提出 “儿童自然发展法”的是(B )。 审美性原则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 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 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彻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2. 艺术审美活动: 艺术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 特殊的形态,就是感受、领悟客观事物或现象本 身所呈现的美:具体地说,它指的是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事物或现象所历史地发生 和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性关系。 3. 有效迁移: 有效迁移作为一个词语时, 它的意思是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或由于自然力的作用从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1.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是 3分,共12分) (B )。 A.达尔克尔兹 B.柯达伊 D.奥尔 、名词解释(每小题 6分,共30 分) C.铃木

一地移向另一地。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指在一种情境中 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积极影响。 4. 示范法: 示范法指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 鸣,从而增加良好行 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5.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 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取知 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 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作用。 (1)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2) 丰富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内在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3)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4) 正确认识、使用示范和范例。 2. 简述“适应性功能”发挥作用的立足点。 顺应儿童生理、心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片段能够对儿童 的生理心理发展产生最佳的综合性影响效应。 3. 简述幼儿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1. 幼儿因素的调节 (1) 满足幼儿对探究、创新的需要; (2) 满足幼儿对秩序的需要; (3) 满足幼儿对参与的需要; (4) 满足幼儿对接纳的需要。 2. 教师因素的调节 (1)情绪表达;(2)行动方式。 3. 材料因素的调节 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 10分,共40分) 、简答题(每小题

《幼儿教育概论》试卷

湖北文理学院2016年“专升本”考试 《幼儿教育概论》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___ __、__ ___、_ ____、___ __、__ ___等五个领域。 2.学前教育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运作的,它的发展必然要受___ __、___ __、__ ___等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3. 从幼儿环境中构成内容的特质性差异来分,幼儿园环境分为___ _ _和_ _ _ _ _两大类。 二、选择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1.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 )。 A.裴斯泰洛齐 B.福禄培尔 C.卢梭 D.洛克 2.“娃娃家”、“我是公交小司机”属于()。 A.表演游戏 B.音乐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 3.创造性游戏不包括()。 A.角色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 表演游戏 4.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是( )。 A.《世界图解》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母亲读物》5.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指()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德育和体育 6.《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7.我国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武昌创办的( )。

A.湖北幼稚园 B.鼓楼幼稚园 C.性格形成新学园 D. 幼儿学校8.“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体现出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是( )。 A.长期性 B.细致性 C.微妙性 D.示范性 9.教师利用幼儿就餐时摆碗筷来教幼儿计数,这体现出幼儿智育的()特点。 A.问题性 B.活动性 C.游戏性 D.生活性 10.下面不属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是()。 A.基本知识 B.基本态度 C.基本行为 D. 技能技巧 三、判断题(请判断题目的正误,正确的在()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幼儿教育就是学前教育。() 2. 幼儿德育主要就是对幼儿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 3. 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 4.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智育放在首位。( ) 5. 幼儿园生活活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幼儿园一日活动。() 6.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幼儿园教师只需要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就可以做好家长工作。() 7. 教师作为成年人不可能成为幼儿游戏的伙伴。() 8.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是幼儿园艺术领域主要目标之一。() 9. 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等都属于隐性课程的范畴。() 10.废旧利用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原则之一。()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案例1——舟舟妈妈的烦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3.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