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9656 自学考试 儿童教育概论2013年10月考试内容

29656 自学考试 儿童教育概论2013年10月考试内容

29656 自学考试  儿童教育概论2013年10月考试内容
29656 自学考试  儿童教育概论2013年10月考试内容

29656 自考儿童教育概论

2013年10月考试内容

根据考试内容回忆后记录,选择和填空不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是全的,每题后面标注了页码,供参考。

一.选择题(25题,每题1分。)

1.夸美纽斯提出的:儿童不论贵贱,不论男女都应受到教育。P3

2.杜威认为,儿童即生长,儿童即生活,儿童即经验的改造。P7

3.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行的学制,第一次一国家学制的

形式讲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P14

4.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有(C): A,弗洛伊德 B. 高顿 C. 华生D. 皮亚杰 P27 (书上未有明

确的答案,分析的,AB都是着重在遗传论的,D强调相互作用论,C 华生在27页提到他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者。

5.在设计建筑物是,应考虑以后扩大招生,做专门功能室,也就是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要有一

定的可持续发展性。P101

6.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P156

7.认知是大脑成熟的结果,也是大脑进化的产物,但是我们人类对于认知的本质并没有一个

明确的认识。P169

8.智力开发只有在适当的时机才能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产生促进作用。P172

9.基本道德准则属于社会规范与规则。P192

10.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C。 A智慧水平 B.社会性刺激条件 C儿童的道德认识

与外部道德主体的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P228

11.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P250

12.审美教育的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为儿童将来成为一

13.游戏他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它具有 A . A. 主动性B. 有序性 C. 虚构性。

14.个人格健全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P254

15.课程评价的对象是 D 。 A.儿童 B. 教材 C.内容 D. 课程 P300

16.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直接感知与考察的方式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是 B 。A. 实验法 B.

观察法 C. 问卷法 D. 调查法 P326

17.课程内容包含: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社会领域。P296

18.有自我评价引起,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了别人,以明显的认知成分帮助人提高社会责

任感,促进心理的成熟是儿童的___D___。A.同情感 B.依恋感 C. 羞耻感 D. 罪错感

P198

19.关于辨别学前教育家长工作和社区工作的题。P77,P86。

二.填空(10题,每题1分。)

1.维果茨基提出了儿童的“大纲“和教学的“大纲:。P57

2.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具有交际和思维两种职能。P144

3.家长会有班级家长会和全体家长会。P80

4.儿童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体育。P126

5.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情感发展,也是对社会性行为的导向、维持、调节、监

控的动力。P195

6.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P218

7.按游戏的社会性分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P278

8.课程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P294 三.名词解释:(6题,每题3分。)

1.有吸引力的精神。P9

2.家庭教育。P66

3.角色认知。P112

4.移情。P198

5.审美创造。P247

6.调查法,P331

四,简答:(4题,每题5分。)

1.社区学期教育的特点。P82

2.师幼互动行为的外显要素有哪些?P110

3.如何对幼儿进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P255

4.说说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P267

四.论述。(2题,每题10分。)

1.论述运用儿童身体锻炼遵循的原则来谈谈实际中对幼儿的身体锻炼。P136

2.论述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能力。P211

五,案例分析(1题,7分。)

幼儿园大班,王老师在讲《下雨了》的故事,想教给孩子们互相帮助,问洋洋能否把伞借给别人,洋洋说不愿意,王老师问其他孩子,其他孩子都说愿意,王老师批评洋洋不帮助别人,生气地让他坐下了。

请用德育教育的观点来说说王老师的做法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用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来述说。P228—239)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填空 1、当代教育的一个突出变化是重视个体差异的存在。 2、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成五大类,心智偏异: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儿童;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行为异常: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 3、我国根据国情将常见的特殊教育需要的的儿童分为以下几类:①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②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主要指的是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和病弱儿童。③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可分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与语言发展异常等不同类型。其中前三项又合称言语异常。④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主要有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和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以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⑤超常儿童:包括智力型超常儿童、语言型超常儿童、艺术性超常儿童、创造型超常儿童、领导型超常儿童。 4、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具有以下症状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和能力,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表现为极度退缩的行为;言语发展迟缓而刻板,怪异难懂;常常有刻板或仪式性行为。 5、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也称注意缺乏障碍儿童。他们的表现为缺乏行为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又差,身后总留下破坏的痕迹同时伴有不亮的个性特征,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自我克制能力极差。 6、语言型超常儿童的特点是对阅读有强烈兴趣,识字快而准,词汇量大,理解力强。 7、创造型超常儿童的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8、较早涉及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较著名的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90年她开办了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机构,由此产生了学前教育理论与课程。 9、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质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地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求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10、学前儿童特殊教育高度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抛弃简单概念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 11、学前特殊教育在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产生直接效益的同时,亦给这些儿童的家庭带来了种种变化。我们将此称为学前特殊教育的间接效益。 12、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称之为“放射圈”。特殊儿童与社会的关系是放射式的,同时又是双向的,分析这种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①每一位特殊儿童的存在都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大都通过家庭和学校产生;②社会对特殊儿童也有影响作用,这种作用同样是家庭或学校产生效果的。 13、当代世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影响,出现了三种主导的发展倾向。①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②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③整合教育的趋向。 14、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 15、家长在早期干预计划中的角色:观察者、学习者、教师、治疗者和计划制定者等 16.智力落后也称(智力残疾)(智力障碍)(智力低下)(智力缺陷)(弱智)。 17.智力落后的分类:美国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把智力落后儿童分为几类:(临界智力落后儿童)(可教育的智力落后儿童)(可训练的智力落后儿童)(需要监护的智力落后儿童);前苏联特殊教育家从临床、病理、心理的观点出发把智力落后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在生命发育的摸个阶段患过大脑疾病,留下智力缺陷的儿童);第二类为(患有进行性大脑疾病的智力落后儿童)。我国按智商和社会行为标准把智力落后分为四级;(一级智力残疾)(又称极重度)(二级智力残疾) (又称重度)(三级智力残疾) (又称中度)(四级智力残疾) (又称轻度)。 18.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个性化原则)(量力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反复性原则)。 19、语言障碍一般按照儿童的语言障碍分为(构音异常)(发音异常)(流畅度异常)(语言发展异常)。 20、构音异常又可分为六种类型:a.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替代,造成不正确的语言。b 、歪曲音:语言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不完全正确。 C 、省略音:个别音被省掉,造成不正确的语言。D 、添加音:在正确的语音上有添加的现象。E 、声调错误:指四种声调运用错误。F 、整体性的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21、发音异常是指(音质)(单调)(音量)(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发声异常包括(音调异常)(音量异常)(音质异常)(共鸣异常)四种类型;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异常)(非器质性异常);发声异常的诊断通常从(音调)(音量)(音质)三方面进行检查。 22.对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总体要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补偿缺陷和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3.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2)多重感官协同原则(3)自然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持久性原则。 24、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1)综合多种感官法(2)表象指导法(3)愉快学习法(4)试误法(5)及时反馈法(6)实践法 25、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范围: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介于0-130分贝之间,正常人在零分贝时就能听见。 26、病弱儿童的类型:按照病源学的分类,病弱儿童常指患有以下疾病的的儿童:(1)心血管疾病(2)呼吸系统疾病(3)内分泌系统疾病(4)肾脏疾病(5)血液疾病(6)神经障碍疾病。 27、哮喘儿童的发病特征:哮喘病患儿病发时,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期延长、脸色发青、喘息、大量出汗的症状。 28.学前期情绪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综合征和其他社会性发展问题。 29.孤独症的发病原因有三种观点即心因论观点、身因论观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 30.多动症的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表现出来。 31.多动症儿童的分类有的以神经特质来区分,有的以诊断特征来划分。 32.从教育意义来划分将多动症儿童划分为多动、不专注和被动、紧张和焦虑、不合群、懒散、学习问题等类型。 33.造成儿童情绪行为障碍的原因主要有家庭不良影响、幼儿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的“污染”和生理方面的因素。 34.情绪行为障碍评价主要以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与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为标准。 二、名词解释 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学习障碍:是指在理解和使用口语或书面语言方面存在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障碍。 5、超常儿童: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弄方面的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6、超长智能是指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人的聪明才智,它不是天生的。 7、补偿性发展:对于由各种障碍造成的发展性不利儿童来说,在发展关键期给予其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成定势的条件,帮助他们减轻障碍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 8、早期干预:就是对学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或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 9、回归主流”是实施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主张使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尽可能地与正常儿童学习、生活在一起,改变传统的隔离式地教育方法,使残疾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回归到正常儿童的主流中去。 10、全纳性教育:全纳教育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上的全纳教育,是主张把特殊儿童接纳到普通学校,并通过特殊儿童对各种文化、课程、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普通学校。广义上的全纳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一部分特殊儿童,而且包括所有的儿童。 11、发展性不利:由于各种障碍而给儿童发展带来的不利称为发展性不利 12、支持性教育环境: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 13、早期干预方案: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14.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的适应行为的缺陷。 15.智商是智力年龄除以生理年龄得到的上述再乘以100,用公式表示为IQ=MA ÷CA ×100,MA 为智力年龄,CA 为生理年龄。 16.智力年龄就是根据智力测验结果而得出的年龄。 17.生理年龄就是致儿童的实际年龄。 18.常规是指用来和个人分数比较的团体分标准。 19.适应性为也称社会适应行为,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环境中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20.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 21.智力落后的出现率是指在特定时间某一人群智力落后的患者所占的比率.根据1998年11月我国分布的中国1-14岁儿童智力低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我国智力落后儿童的患病率为22.07%,其中城市为0.75%,农村为1.46%;男性为1.13%,女性为1.01%. 23、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的异常现象。 24、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构音问题是所有语言障碍中出现率最高的一项,占儿童语言障碍的20%。 25、替代音;一个字的韵母或声母被另一个韵母或声母所代替,造成不正确的语音。 26、歪曲音:由于发音方法不对,如气流呼出或发音部位不正确,语音接近正确的发音,但听起来又不完全正确。 27、省略音:个别音被省略掉,造成不正确的语音。添加音;与省略音相反,该种错误是指在正确的语音上,添加了不该有的语音。 28、声调错误指儿童运用汉语中“平、扬、上、去’等四种声调时发生错误。整体性的语音不清:由于唇腭裂或听觉障碍等,儿童咬字不清。 29、发音异常是指(音质)(单调)(音量)(共鸣)方面出现异常现象;发声异常包括(音调异常)(音量异常)(音质异常)(共鸣异常)四种类型;发声异常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器质性异常)(非器质性异常)。 30视觉障碍的概念:我国在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将视觉障碍确定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31、听觉障碍的定义:也称聋、重听、听力损伤,主要是指从轻度到深度的各种听力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我国1987年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时,统一称作“听力残疾”,并将之定义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 32、.病弱儿童的概念:是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有时也称健康障碍儿童。 33、脑瘫儿童的概念: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或脑性麻痹,是一种大脑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而到致的神经症候。脑瘫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多发生在儿童出生时,但也可能由于出生后脑伤或传染病所致。 34、癫痫儿童的概念:癫痫症是由于脑伤造成的。表现为痉挛和抽搐的发作。从医学上讲,癫痫的问题主要源于大脑对神经细胞所释放出的过多电流无法做出有效的控制。 35、.哮喘儿童的概念:是由于呼吸道阻塞、大量痰液的分泌,而使得呼吸困难的现象。造成哮喘的原因是由于过敏反应、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 36.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37.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8.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39.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40.孤独症儿童的早期鉴别:1医学检查2.量表评定3调查与行为观察。 41.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既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42.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分为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正常心理机能发展迟缓而产生的损害、不良习惯四个方面。 43.认知—行为治疗:是对行为治疗的延伸,其主要技术是强调认知对行为的监控作用,让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目的。 44超常儿童:1978年以来我国心理学家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 45加速学习:超常儿童智力超群,接受能力极强,往往在评价中成绩高出同伴很多所以应该按照他们的实际水平来教他们,而不是按照实际年龄来教。 46加深学习:教师给超常儿童提供比一般儿童更多、更广泛的材料和提出更复杂的要求。 47儿童心理治疗及其构成要素:儿童心理治疗是对儿童的行为及心理问题进行特别矫治的方法技术。包括五个重要的因素:治疗者、治疗对象(儿童)、中介物、运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技术与方法、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 48○治疗的中介物:是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指治疗过程中治疗对象的言语、表情、行为、姿态、特意安排的情境等。其中言语是最主要的中介物。 49心理治疗:是对儿童的行为及心理问题进行特别矫治的方法技术。 50游戏: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51游戏治疗:以儿童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就把游戏作为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称为游戏治疗。 52游戏治疗的实施方法:是在专职的教育者为儿童创造良好、安全、自由的 环境的条件下,让儿童玩他自己想玩的任何游戏,儿童的一切言行都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儿童的言行,适时地引导儿童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53行为不足:是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和同伴接触、交往。智力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 54行为过渡:是指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集体活动或上课时思想经常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走来走去,一天要洗许多次手或经常咬指甲等都是行为过渡的表现。有些正常行为如果发生次数太多也会成为问题行为。 55不适当行为: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景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如在悲伤时大笑、欢乐时却大哭等。 56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理论试图通过矫正人的不良认知方式,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57经典性条件反射:也称应答性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的。 58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与应答性条件反射有很我共同点,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手段不同。 59正强化与强化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奖励是同义的。正确使用正强化可有效地增强好的行为,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副作用。每个人所喜好的事物不同,在奖励时要注意强化物的强化价值,还要防止过多剥夺或饱厌现象。 60间歇强化:间歇强化与连续强化相比效果更强,同样也需要强化物的支撑。 61区别强化:区别强化可用来减少不当行为,要求在行为以低比例出现时给予递减强化。 62消退:是与连续强化相对应的概念。要防止给予不良行为注意,消退时要确保态度一致。 63隔离:是当儿童表现也不良行为是暂时将其从有强化物的环境中分隔开,严重者可用隔离室。 代币制:是综合应用、强化对儿童实施行为矫正的方法。需要建立一套奖励代币的办法和兑换逆强化物的机制。 64模仿和示范:模仿和示范是相对应的。儿童的行为大多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因此给予正确的示范就很必要。要给儿童正确的示范,防止不正确的示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 65行为塑造法:是一种程序,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即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 66学前儿童语言障碍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是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的异常现象。 三、简答题: 1、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1)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2)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远离常态标准的行为,则被视为一种非正常的变态。(3)从社会学的角度诗人,当一个人出现无法顺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无法建立正当人际关系的问题时,亦将之归为异常之类。这样的观念在最近这些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所谓的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的上的差异状况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概念: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内涵:这个基本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是对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施以有别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2)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潜能的发展。(3)在早期为各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发展的关键期内获得适应其发展需要的良好发展机会。 3、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㈠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的分类:(1)心智偏异:包括智能超常和智能低下儿童。(2)感觉障碍:包括听觉损伤与视觉损伤儿童。(3)沟通异常:包括学习障碍与语言障碍儿童。(4)行为异常:包括情绪困扰和社会不适应儿童。(5)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包括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混合障碍儿童。㈡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我国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把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区分为五种类型:(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分为核构音异常、发声异常、流畅度异常和语言发展异常。(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在学前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主要有:孤独自闭倾向儿童和多动综合问题儿童以及社会适应性问题儿童。(5)超常儿童: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儿童。 4、发展性不利儿童的补偿性发展:对由各种障碍而造成 的发展性不利儿童来说,在发展关键期给予其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定势的条件,帮助其减轻障碍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1)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智力水平。 (2)对听力损伤儿童的早期教育,则可以帮助他们挖掘残余听力,学习从多种途径接受信 息,习得语言。 (3)对先天资质优越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为他们提供适应其需要的良好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他们充分地加速发展。 5、超常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超常儿童原本不存在的障碍,但是当他们的需求在学习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当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怪异的时候,他们也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从而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而他们可能出现心理障碍是第二障碍。 6、如何防止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1)早期教育环境的适宜性,将有利于预防特殊需要儿童第二种障碍或第二次障碍的出现。(2)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 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7、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一)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①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②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③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 义。①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已的孩子。② 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三)社会 效益: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意义。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1)在早期对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工作中,直接受益的是学龄的特殊需要 儿童。大部分障碍儿童在教育作用下减轻了障碍程度,提高了知识文化素质,增强了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回归社会主流作了准备;他们将带着早期教育的良好结果到 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学习,他们将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2)此外,在早期特殊教育中受益的家长,摆脱了沉重的精神和物 质压力后,可以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这是一支几倍于百万特殊需要儿童的队伍,他们同样为社会发展增添了建设力量。②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 将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1)通过早期教育,有相当一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另有部分障碍儿童虽然在特殊学校就读,但他们特殊残障程度的减轻必然带来相应的特殊经费和残疾福利费用投资的变化。(2)障碍儿童经过早期特殊教育,提高了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减少国家特殊教育投 资和福利经费的同时,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将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③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一个国家的特殊教育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 度。在我国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意味着我国特殊教育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展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充分 重视残障儿童和其他特殊需要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注重保护残障儿童的利益。(2)

继续教育网上学习8学时读书笔记《完整的成长》

中国妇女出版时《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孙瑞雪老师的这三本书让我觉醒,她详尽的回答了“在孩子成长路上家长到底该做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但我却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终于寻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位蒙氏家长总结:一类家长关心的是孩子吃饱、穿暖、睡好,一类家长关心孩子学会很多的技能,唱歌、背诗、弹琴,第三类家长关心孩子快乐、专注、独立、内心强壮。而我要努力的方向正是第三类家长,但要完成这个目标并非一朝一夕,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自身的成长开始!“爱、自由、平等、规则”这看似多么简洁的妙方,实施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位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爱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一直都很爱佑佑,但为什么他却一直缺少安全感?看了孙老师的书,看了王树的“冰山理论解析”视频,看了“爱和自由论坛”里数篇经典文章我才明白:我的爱太“肤浅”!我的内心充满了焦虑,我的情绪起伏不定,这样给出的爱没有了爱的质量,因为孩子能感觉到的不是妈妈的表面,而是妈妈的内心。爱的基础是内心的平静祥和,爱的工具是语言模式、身体模式、倾听、珍爱!我们已经是孩子的父母,但并不代表我们的情绪已经长大,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闹就跟着发火,孩子执拗就发怒,到了极点有可能出手打孩子!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共生,跟着孩子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作为合格的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情绪长大,这样才能在孩子有情绪时自己平静的帮助孩子处理坏情绪!我们总是把孩子看成孩子,一不小心就失去了平等和尊重,命令和指责的语言时常伴随。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妈妈把他当成一位年纪相仿的成人对待!孩子没有义务取悦大人,孩子有自己的权利选择做与不做。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养成好的语言模式。尊重、爱护他。 在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孩子要求抱,但家长找各种理由拒绝。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也经常

继续教育笔记

一、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演进: 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公共计算、软件及服务、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客户通过互联网获取软件应用、开发平台及IT基础设施(计算、存储和网络)等服务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解析:硬件软件化、软件运营化、运营服务化、服务规模化。 云计算主要组成:Iaas、Paas、Saas。各类终端。 云计算的技术解构: 何谓IaaS: 狭义:以计算、存储和网络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方案(私有云) 广义: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按需获取IT基础设施资源的服务交付方式(公有云)管理目标:Iaas是用5%-10%的性能损失换取资源调度灵活性、从而提高IT集群整体服务能力。 Iaas实现:

Iaas的技术架构: 虚拟化技术:KVM Xen VMware 虚拟化管理软件:openNebula/OpenStack/ 虚拟化管理增强软件:ezCloud Service 用户及管理员操作界面:ezDesktop Iaas的功能构成: 物理层: 虚拟化层: 虚拟化管理层: 服务运营层: Iaas集群物理架构: 集中式存储:集中式刀片服务器+集中式存储 混合式存储:普通服务器,一台服务器承担计算、存储等。 分布式存储: Iaas的安全架构: 数据安全:数据隔离、多重备份、加密存储、快照热备、数据监控。 系统安全:访问控制、多重认证、病毒防护、自助管控、漏洞监控 网络安全:网络隔离、路由策略、入侵监测、全网监控 终端安全:便携系统、本地隔离、文件保护、云同步。

建设思路的转变: 流程型系统-------》非流程型系统 共享的弹性平台:跨区域协同互动、跨系统资源共享、多系统云端运算、多终端访问。 粗放式、离散化---》集约化、整体化 绿色节能: 负载节能:集群高可控、虚拟热迁移。 虚拟化节能:一机多用、弹性负载。 成本可控: 满意度提升:服务台、服务水平、连续性、可用性、服务能力。

《学前教育概论》复习笔记---第二次考试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一、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这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1837年,德国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办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儿童花园”,成为幼儿园专用词汇。 三、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有: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等。 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理想学制------“母育学校”------(著有《母育学校》)。 母育学校学制:从出生的0岁到儿童的24岁青年,共分4级,每级6年。第一级为母育学校,0---5岁;第二级为小学,6---12岁;第三极为拉丁学校,12---18岁;第四级为大学18---24岁。 《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夸美纽斯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亲就是母育学校教师。母育学校是为儿童以后所要学习的一切奠定基础的,此时期所要接受应当是简易的实物课程。 母育学校指的是学前家庭教育,没有主张公共的、社会化的学前教育。 夸美纽斯的主要著作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等。 五、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主张都体现在《爱弥儿》中。 卢梭对教育的第一个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1、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独特的生活;2、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作准备,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第二个贡献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拔苗助长。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发展一致起来。 卢梭将教育分为4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0---5岁,以身体养护为主,应当父亲为教师,母亲为保姆。教育的第一要事,就是注意儿童的健康,凡妨害身体发育、限制儿童心灵自由、违反儿童天性的,不管什么事物,都要避免。反对在这一阶段进行识字和道德教育。 第二阶段:5---12岁,注意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这阶段不能进行理智教育,尤其不要强迫儿童阅读书籍。 第三阶段:12---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 第四阶段,从15---20岁,着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卢梭的“否定教育”: 卢梭认为对年幼儿童进行教育,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在直接授予知识前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否定教育。 否定教育不是无所事事,并非是不要教育。 六、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著有《人的教育》。 1、幼儿园的任务:发展儿童的体格,锻炼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使儿童认识人与自然,并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2、幼儿教育的途径: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3、“恩物”和“作业体系”: “恩物”是指幼儿园里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4、伟大贡献: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建立了游戏的理论体系;制作了一系列的玩具;提出了一套作业体系和教育方法;培养了不少幼儿园教师。 七、杜威,美国教育家,在芝加哥大学创立了杜威学校,著有《我的教育信条》、《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 1、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教育的中心应该由学科上转移到儿童那里,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围绕儿童而组织。 2、“教育即都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起点,让儿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儿童的本能、能力的生长是通过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而实现;儿童本能的成长、发展及经验的改造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做中学”------杜威提倡的“作业”就是从做事情中获得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教师指导教学时,应努力使教材“心理化”,使其成为儿童经验的一部分,通过对现有经验的不断改造,最终使儿童掌握有组织体系的真理。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1907年开办了“儿童之家”。 1、“精神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里完成的“生理胚胎期”,另一个是在母体里尚未完成的“精神胚胎期”,它具有一种生长的本能,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能力与鉴别能力。也就是她所说的“有吸收力的精神”。儿童不自觉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各种经验与文化印象,也就是说,儿童有一种自动成长的冲动。 2、“成长敏感期”她认为儿童的成长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性则会消失。 0---5岁是感觉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2月---8岁是语言敏感期;0---6岁是动作的敏感期; 3、蒙台梭利设计了“蒙台梭利”教具。 九、简述近代、现代、当代学前教育的推进情况。 1、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识记: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补偿性发展: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的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要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5支持性教育环境: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6早期干预: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7回归主流: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到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 8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用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来替代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领会:1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 答:(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5)超常儿童,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儿童成为超常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的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早期干预方案在学前机构和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把家庭感情氛围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创造成功的学习环境,使特殊需要儿童在家长参与的有利环境中日益长进。 简单应用:1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 答: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原理常标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内容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内容 一、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意识:指个体能够觉知的心理活动。 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感觉,它是潜意识达到意识的中介。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而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包括各种原始的冲动、本能、欲望、性欲,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以“力比多”——生而具有的寻求快乐的力量为动力源,并总是按照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潜意识影响着人的意识。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使个体激发和维持其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根据引发的原因可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学习的内部动机:由学习活动和过程本身所引起的动机,影响时间长,作用持续稳定。如对学科的热爱; 学习的外部动机:由学习目的或结果所引起的动机,影响效果相对小,作用时间短暂。如教师的表扬,家长的奖励,班级的名次等。外部动机可以向内部动机转化,长久的利用外部动机刺激学习,可有使学习目的功利化的倾向。 三、驱力与诱因 驱力:指由外部刺激所唤起,并使个体指向于实现一定目标的内在倾向。 诱因:与个体需要有关,推动个体去行动的刺激物。 四、试误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 试误:(美)桑代克,学习的本质就是形成一定的联结,S(情境)—— R(反应)。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的。 顿悟: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对其问题豁然开朗的过程。

人们对某些问题经过反复思考、琢磨,突然悟彻。有时还须经历一个“睡眠效应”的过程。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性;(2)是积极思考的结果;(3)有必要的“契机”因素。 顿悟学习的特点:(1)问题解决前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较长时间停顿;(2)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3)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4)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 五、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 1、经典性条件反射:(俄)巴甫洛夫 指强化中性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多次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经过若干次强化,中性刺激单独出现也能引起个体的反应。 2、工具性条件反射:(美)斯金纳 指强化动物的自发反应,而形成的条件发射。 六、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 (美)马斯洛 (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逐级上升。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 七、八种心理防卫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这是自我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一种,就是从清醒的意识中把一切引起焦虑的欲望、冲动排挤到潜意识中去,使个人意识不到它们。但是压抑不是压制,如果意识到了就是失败。 2.投射:这是把自己真实存在的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转嫁于他人或别处。如有人心术不正,便大谈别人如何心术不正;恨媳妇的婆婆常说媳妇恨自己;这都是投射作用的表现。

教育学00429 劳凯声《教育学》整理笔记

绪论 一、教育学的概念 【识记】 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从内涵上说,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这时,它也称为“教育科学”,与“经济学”、“哲学”、“物理学”等一样属于一级学科,在其下面还有众多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种意义上,是指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该课程也往往称为“教育学原理”、“教育概论”、“教育原理”等等;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识记】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 三、教育学的创立 【识记】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培根(英国):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开始了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 康德(德国):《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教育实验”; 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育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 洛克(英国):《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审视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教育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领会】 教育学创立的条件 教育学的创立是种种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1)教育学的创立像其他许多学科的创立一样,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就教育学而言,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新型的实科学校,需要培养师资,促进了教育学的创立;

特殊教育概论思考题

第一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特殊教育 2.特殊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4.标记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特殊教育对象的类型。 2.简述世界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3.简述我国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 三、论述题: 1.试谈你对标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这一做法的认识。 2.试谈特殊教育学校的产生与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缺陷补偿 2.代偿 3.康复 4.最少受限制环境 二、简答题: 1.简述维果茨基关于特殊儿童及其缺陷的认识。 2.简述美国“PL-94-142公法”的主要观点。 3.简述西方特殊教育理论观点的特点 4.简述国际流行的特殊教育理论观点 四、课外习作: 试谈你对特殊学校教育和回归主流运动,乃至全纳教育的看法和态度。第三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1.身体的(physical)回归主流 2.社会的(social)回归主流 3.教学的(Instructional)回归主流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国、日本等国特殊教育立法的特点。 2.简述我国上海市关于随班就读的《暂行规定》的特点 3.简述特殊教育目标的两种观点及其基本内容。 4.简述新时期国际社会关于特殊教育目标的基本观点。 5.分别简述前苏联、俄罗斯在特殊教育目标规定上的特点。 6.简述前苏联和俄罗斯在特殊教育目标的共性与区别。 7.简述我国特殊教育目标。

8.简述俄罗斯特殊教育组织机构。 9.简述世界各国和地区特殊教育机构和体系的特点。 10.简述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状况。 11.简述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 三、论述题: 1.论述前苏联到俄罗斯特殊教育目标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2.分别试述芮诺和柯克关于特殊教育的组织结构。(阐述关于特殊教育的组织观点,并做出简单的评价。) 四、课外习作: 了解我国有关特殊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 ?第四章课后思考 ?一、名词解释: ? 1.听力残疾 ? 2.视力残疾 ? 3.智力残疾 ? 4.肢体残疾 ? 5.病弱 ? 6.学习困难 ?7.言语与语言障碍 ?8.情绪和行为障碍 ?9.超常儿童 ?10.“三环”天才概念说 ?二、简答题: ? 1.简述听力残疾的分类 ? 2.简述听力残疾的致残原因 ? 3.简述听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 4.简述视力残疾的分类 ? 5.简述视力残疾的致残原因 ? 6.简述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7.简述智力残疾的分类 ?8.简述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 ?9.简述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继续教育学习笔记

2008年7月27日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笔记: 阅读教学(二) 一、走进文学作品,获得情感体验 专家:郑桂华、郑国民、张红军 (一)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如何?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老师对文学作品教学产生新的困惑:界线模糊,新的作品不适应。 新旧文学作品的比较。 老的环节面对新的文学作品不会教,其根源在哪里? 老师需要更新知识,需要有个性化的阅读,不要先看教参,要先进行自由的阅读、自由的体验和感悟。举例:《散步》与背影》的教学。 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支解的方法要打破。 (二)案例: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教学。 谈感受,自由朗读,选喜爱的诗句和小节读给大家听,评点导入: 提问:舒婷笔下的祖国的形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精彩点评: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朗读,因各个的感受不同,诗歌教学需要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三)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应该教些什么? 学生从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应该获得什么? 得到情感体验、心灵净化、提升,提高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我们主张选择原创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时期的作品的表述风格。 (四)篇幅长的作品该怎样处理呢? 找好切入点,以点带面,不必面面俱到。编制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 二、古诗文教学

(一)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如何? 一般情况是学生读课文,断句、正音、释义等,老师是正音,解词、释义等。 感觉模式单一,教学目标以文言字词为主,教学方法以串讲为主。 文言文的数量在增加,新课程改革增加到10%左右,文言的价值有新的发展,以前的文言文主要是为了文化的继承,现在除了这个功能外,还是更重视文言文对现代语言的功用。古代汉语的学习对现代语言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都没有得到落实。 案例分析:《桃花源记》。 (二)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和语言该怎么教? 举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中的汝和君的区别、比较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语言所包含的感情在句式上的体现来说明。在语言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言和文要相融合,言为先导,文更重要。 文言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熟读成诵。 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240篇(七---九年级)。 要学好文言首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文言的积累。文言文的教学应现代文的教学相结合。 改写:换一种体裁去表达。 老师也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功底。师生对文言文有一定畏惧心理,但我们选的是浅易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读懂就行了? 那么什么是读懂了呢?读懂是指达到什么程度,不能只借注释把文句疏通,也不要想全面理解。 案例:王保兵执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先带学生参观,然后学习。由谈参观感受导入新课。 点评:感受直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有利于学习古诗文。 不要强求学生一步到位地把握古诗文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