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性别意识的研究

幼儿性别意识的研究

摘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是一个神秘、隐讳的代名词,正是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人们容易忽略了幼儿的性别意识,但性别意识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对自身性别的生理和心理的认知。每一个人对于自身性别意识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自己在社会上的行为被别人接纳,保证一个人正常的社会行为。性别教育问题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分析幼儿园教师指导、集体生活和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影响,以及现场观察、记录并收集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同时还以部分教学录像作为分析材料对学前儿童性别教育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观察和分析。
关键词
关键词:幼儿性别意识;性别刻板印象;社会性发展;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
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显著特征。幼儿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但至今没有引起国内幼教界的重视。理论上缺乏研究,实践上更没有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科学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行为培养。有许多现实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幼儿性别角色认同意识的形成,手淫的出现,"性游戏活动"的产生都揭示了幼儿性心理的发展特征。3-6岁是儿童性别角色建立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园是除家庭之外培养幼儿性别意识的重要场所。希望通过此次幼儿性别意识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及其教育问题的研究可以转变教师家长的观念、正确地开展幼儿性知识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并促进幼儿性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
一.通过对幼儿园内各年龄段幼儿性别意识调查进行观察统计
(一)小班幼儿性别意识表现
1.对自我性别认识
孩子大部分都能说出自己的性别 ,一小部分孩子跟着别的孩子说自己的性别,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男孩子当老师问他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时候他说自己是女孩,当老师问他是女孩还是男孩的时候他说自己是男孩,没次都不能正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共计50人,39人可说迅速自己性别,7人在思考一会儿后可说出自己性别,4人说错说不出自己性别。
2.对他人性别认识
孩子能大部分区分自己的性别,但是其他孩子的性别大部分都不确定,或者不能准确的说出别的孩子的性别。共计50人,26人可迅速说出他人性别,20人思考一会儿后可说出他人性别,4人说错说不出他人性别
(二)中班幼儿性别意识表现
1.对自我性别认识
孩子大部分都能说出自己的性别,偶尔有一两个不确定不过都能答对。共计50人,47可迅速说出自己性别,2人在思考一会儿后说出自己性别,1人说错自己的性别。
2.

对他人性别认识
孩子都能说出他人的性别,只有一个孩子其他孩子总是不确定性别,但他想一会儿之后都能说对别人的性别,可能因为自己以前总是说错,不敢说,而不是因为她不知道。共计50人,47人可迅速说出他人性别,3人在想一会儿后能说出他人性别
(三)大班幼儿性别意识表现
1.对自我性别认识
全部能说对并迅速说出自己的性别。共计50人,50人可全部说出自己性别。
2.对他人性别认识
全部能说出并说对其他孩子性别。共计50人,50人可全部说出他人性别。
二.因幼儿自身(心理,生理)的发展其性别意识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
(一)表现幼儿因心理发展其性别意识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
心理学上讲性别意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的性别意识包括性别辨认、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三部分,
1.性别辨认
幼儿园的幼儿大部分都能准确的掌握性别辨认即意识到并承认自己或他人所属的性别,自己是男是女,别人是男是女。“我是男孩”“我是女孩”“我爸爸是男人”“我妈妈是女人”等等是幼儿无论在学习或是日常交往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像这些基本的辨别性别属性的问题孩子能非常清楚与迅速的表达出来。
2.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指孩子通过做事,说话,能对自己或对他人说明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能渐渐懂得,男孩有什么样的行为才会得到人们的赞许,女孩怎样做才能讨人喜欢,从而渐渐地使自己的行为比较符合社会承认的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的发展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两三岁的幼儿期,另一个是青春期。在幼儿期,父母可以结合宝宝的日常生活,从服饰,玩具的选择,游戏方式等方面入手,对宝宝进行培养,比如让男孩子色选择颜色偏冷的单一颜色服饰,而为女孩选择款式多样,颜色偏暖且色彩鲜艳的服饰等,这样可以使宝宝逐步形成良好的性别意识。在适当的时候,父母可以用裤子和裙子来区别他们性别的不同,为宝宝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好铺垫。
3.性别概念
性别概念是对具体行为方式的抽象认识,它的形成需要较长的历程。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抽象的认识还是比较困难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在长大的过程逐渐掌握性别概念的。
4.对性别产生的刻板印象
伴随着幼儿性别意识的产生,其性别刻板印象也产生了。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方面予以的归纳和总结。孩子从一出生起,父母就开始按照公认的理想性别角色来塑造她们。如男孩应勇敢、坚强、果断,女孩应温柔,文静等等。比如:丽丽(化名)是名小女孩,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从来不慌乱

,井然有序的,深得老师的喜爱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当你与她交流时你会发现她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她会说到我妈妈说了女孩子应该细心等等,说明父母对她的影响比较深刻。而班内男孩子在活动不小心受伤时表现的比较勇敢。正是因为孩子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渐渐地懂得了自己所属的性别角色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
(二)幼儿因生理发展其性别意识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
生理性别就是由染色体,性腺,激素,性器官,第二性特征等表现出来的性别。男女有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一生理特性却被无限扩大。
在观察期间,小组成员均发现有许多幼儿出现一些手淫的现象。弗洛伊德把从性器官开始得到快感的时期定在3岁以后的“阴茎崇拜期”或叫“奥狄浦斯期”。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谓的手淫是他们探索性的时候存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一种很自然的方法。有关的研究还表明,手淫只要不过度,对身体并无伤害。有些家长对幼儿的手淫(也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淫,只是无意义的摆弄生殖器官)却感到深深的不安,肯能会导致他们严厉的制止幼儿摆弄生殖器官的行为,这种做法表面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幼儿手淫的次数明显减少,然而更大的危险可能就此而潜伏下来了那就是幼儿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困惑,感觉到压力,他们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更糟的是,孩子会因此而对自己产生压力刻意的压抑自己,形成“性压抑”心理,甚至一生难改。
作为父母、老师应该以教育的方式明确不带批评语气的告诉孩子生殖器官和我们的眼睛、鼻子、心脏一样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较早地让他们知道一些性别知识,要比他们懂得了害羞,懂得了成人的忌讳之后,才去自己琢磨要好得多。
三.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性别意识的表现
(一)游戏活动
1.在区域活动时
幼儿玩娃娃家或过家家时,三四岁的孩子逐渐感觉到夫妇的存在,结婚等,他们有时会对父母或自己眷恋的人说“我们结婚吧”。比如在观察期间有名小班的幼儿兰兰(化名)是名小女孩她会非常认真的告诉我说“老师以后我要和妞妞(化名)”结婚,但妞妞也是小女孩,可见在兰兰心里结婚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她认为她最好的朋友是妞妞所以她想和妞妞结婚,所以在幼儿心理并没有真正理解结婚的概念而是认为结婚就只是表达自己喜欢别人的一种方式。
2.在户外活动时
Robinson发现,儿童社会参与范畴游戏的比率与游戏情景的类型、儿童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无关。但在“无所事事”非游戏行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无所

事事”行为比女孩少,说明男孩的社会参与行为多于女孩。
观察期间,每天上午10:00-10:30和下午4:00—4:30是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教师组织幼儿在户外活动,幼儿可以选择玩皮球,沙包,滑梯等等。在教师说完游戏规则时,幼儿会都十分开心的玩起来,但过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女孩开始选择找个舒适的地方休息,自己坐在那里静静的发呆;而男孩会变换各种方式去玩,很少有男孩子坐着休息即使玩的满头大汗。但在表演游戏中女孩表演游戏则有多余男孩的趋势。
小组成员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的教养观念和行为更加鼓励男孩参与社会交往的缘故。还可能是因为男孩与女孩生理差异影响了他们对游戏类型的选择。生物模型理论认为,儿童的生理因素如荷尔蒙的差异也可能是造成儿童游戏类型的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日常活动
精神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指出,学龄前儿童的性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孩子出生到学龄前期,性心理分别经过口欲期(出生—1岁半,如吮吸手指)、肛欲期(1岁半—3岁,如身体的排泄活动),性器官欲期(3—6岁如抚摸自己的生殖器官)和性疏远期(6—7岁如萌发了对异性的好感与接近的欲望,但却以疏远和反感的形式表现出来。)
1.?入厕时
在幼儿园幼儿入厕时,小男孩会摆弄自己的生殖器官,对与自己性别不同的孩子尿泡方式产生好奇并进行观察
2.?幼儿交往过程
幼儿会通过模仿表现自己对别人的喜爱之情,如有的小男孩会经常搂一个小女孩并亲她的脸,有时会对其她小女孩说:“我好喜欢你”等之类的话。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这时期的幼儿均处在(3-6岁)属于性器官欲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现象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有重要的联系。我们应正确认识孩子的这些行为并进行相关的疏导。不应过分夸大幼儿这些行为并进行制止最后给幼儿带来更大的伤害,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只要我们正确的疏导,他们都会健康发展。
四.教师的引导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影响
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做用。
(一)?教学指导
教师在幼儿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识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教学图片让幼儿认识到男孩,女孩在生长发育、生理、衣着、?动作、气质等方面的差异。这期间语言刺激的激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开展有计划、有组织而系统的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教育。
(二)?生活指导
在活动时女孩穿裙子会把自己的小内裤露出来,老师会告诉她这样是不雅观的,这是自己的“小秘密”,让幼儿保护好自己的隐私部位


(三)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的简单访谈
我们在对小班A老师访谈时她谈到“我认为在小班开展对幼儿性别意识的教育非常有必要,小班是基础,如果这段时间没有开展很好的性别教育,以后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或者产生心理阴影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但在对B班老师访谈时,该老师表现出一副很焦虑的的神态。她说道“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是很必要的,但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同,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同,那种最基本和千篇一律的教育肯能对大部分孩子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老师的水平也是有限的在观察到孩子有不正常的现象时不能最根本的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也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对幼儿性别意识的影响也起着不可厚非的作用。
由于条件有限,该小组成员只是对部分家长进行了简短的访谈,大部分家长表示自己对这方面知识非常的欠缺,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形成正确认识和健康的心理。
综合以上访谈所述发现幼儿的性别意识已经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待这个问题显得有些束手无策。
如:在观察期间,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小班有一名男孩小强(化名)现的比较特殊,他不仅经常亲吻一个小女孩还经常摸这个女孩的生殖器官并表现出异常的好奇。后来还发现他不仅对小女孩这样有时在和小男孩在一起玩时,他也会使劲的搂他的小伙伴并亲吻他们的脖子。
教师在发现问题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采用委婉的方式与该家长进行了交流。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一同帮助这个小男孩形成正确的性别意识,但是由于孩子还小,性格也比较腼腆,所以不能和孩子交流更深层次的从而了解这个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这个小男孩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的得到解决。
像案例当中的情况就得需要专门的人员比如心理专家和资深的研究幼儿性别的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疏导,使孩子形成正常的心理,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五.幼儿园环境对幼儿性别意识发展的影响
(一)教材方面
就教材而言,应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材编撰,并以之作为审定教材的标准之一,同时,教材编撰应尽可能考虑男女两性认知方式有可能存在的差异。
(二)电视等多媒体
小组成员还在幼儿园观察中发现,在幼儿看动画片时如白雪公主、美人鱼等,童话故事中公主与王子的美好描绘会使幼儿产生一系列的想象与幻想,而在某些年龄段的幼儿是分不清幻想与现实的,这就使他们有了性别和性的意识和幻想并带到现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