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年初,县委、县政府就进一步加速工业发展问题做出了“规划建设两大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的部署,明确了“以项目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主导,对相关产品或产业链条实行合理集聚,营造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专业化生产”的工业发展主攻方向,力争3—5年内使新区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全县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带动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二、概况

1、区位和交通条件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隶属濮阳市,辖13个乡(镇),总面积560平方公里,48.3万人,耕地50万亩。范县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省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5°21′—115°43′,北纬35°38′—35°55′,地面黄海标高51m—46m,自然坡降1/5000—1/6000。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位于范县新区东北部,东到王庄,北到义和庄,西靠范新公路,南依濮台高等级公路,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德商高速公路、濮范高速公路分别在园区东部、南部穿过,濮台铁路横贯东西,东与京九线接轨,西连京广线。项目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上、地下无文物,地基承载力平均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

2、自然条件

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境内黄河、金堤河蜿蜒而过,引黄工程纵横交错,水利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2小时。

气温

年平均温度13.5℃

极端最高温度42.6℃

极端最低温度-19.3℃

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5.4℃

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2.7℃

气压

历年平均气压1010.8pa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8.3%

降雨量

历年平均降雨量558.3mm

年最大降雨量920.7mm

年最小降雨量293.4mm

蒸发量

历年平均蒸发量1923.5mm

积雪、冻土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8cm

历年最大冻土厚度30cm

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西北风

历年平均年最大风速19m/s

地震烈度8度

3、历史沿革

范县历史悠久,始于夏,属昆吾地,春秋为晋邑,西汉初置县。因境内有范水而得名。清朝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任范县5年县令。1956年,观朝县、濮县同时撤消,大部地区并入范县。1958年,莘县撤消,并入范县。1961年,寿张县撤消,金堤以南地区划归范县,以北地区划归莘县。1964年,国务院为解决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地区水利问题进行区划调整,将范县及所辖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即将县城搁置在距县界5公里外的山东省莘县境内,成为“全国一大怪,县城设在省界外”的罕见状况,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批准了范县县城新区建设和搬迁方案,1996年正式启动建设。经过8年的努力,新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已形成“四纵五横”的道路框架,建成区面积达3.9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4万多人。县城新区已

成为范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三、投资环境分析

就软环境而言,范县新区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吸引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县上下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行之有效的工业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随着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生产成本的增加,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已成定势,范县处于东西部中间承接地带,新区工业园区更具有有利的区位优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范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信贷投放、税收留成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倾斜扶持政策。

就硬件环境而言,范县地处中原油田主产区,境内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新区工业园区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7万亩优质水稻、25万亩农田林网、10万亩速生丰产林、黄河滩丰富的牧草资源,有利于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开发;经过改革开放和中原油田勘探开发以来20多年的发展,民间资本积累相对雄厚,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玻璃制品、塑料制品、木材加工、稻米加工、羽绒加工等主导产业独具特色;由于新区建设的拉动,为工业区功能逐步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方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4、《范县县城新区总体规划》;

5、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等。

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速度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期规划相结合、园区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相结合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2、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区工业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先进的技术水平及装备。

3、坚持重点领域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体现工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和聚

4、坚持搞好社会化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管理,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5、注重环境保护,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绿化、美化,建成“园林式”工业园区。

六、工业门类预测与规模

(一)工业门类预测为:

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玻璃制品、木材加工、针纺、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二)规模:

1、用地规模:

本工业园区总占地为400公顷。

2、就业岗位规模:

工业区提供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按工业用地面积指标考虑。因面积指标同工业行业的性质和技术水平有较大关系,本规划仅参照通常计算方法,即工业区性质按综合考虑,工业用地每50平方米提供一个就业岗位计。20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可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

本工业区所提供的劳动就业人口并非一定要就地平衡,而应根据工业区所处区位、性质要求和服务范围,从更大区域内统筹考虑协调解决。

七、规划编制期限

2004年—2015年

八、土地利用规划

(一)总体布局

以金堤路为界,分为两大片区,金堤路北侧以外向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南侧则以行政办公、医疗商贸等服务设施为主。

在布局上突出以下特点:

1、突出以行政办公区为中心的总体构图,形成较为明显的行政管理中心轴线。

2、突出新城区特色,通过大绿化、大空间及现代化工业厂房,为县城新区构筑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3、各类工业用地相对集中,居住区成组成团布置,避免穿插,形成合理的功能

4、园区绿化通过南北向绿化景观带与新城中心公园相连接,既是城区绿化系统的一部分,又自成体系,富有特色。

(二)工业用地规划

1、工业用地布局

工业用地主要安排在金堤路以北,在金堤路以南安排两个工业组团。其中,Ⅰ类工业用地布置在园区中南部,与办公区、商业街共同构成园区中心,总用地面积为66万平方米;Ⅱ类工业用地布置在园区的东北部,总用地面积为90万平方米,可适度发展医药、精细化工、建材加工等有轻度污染的工业项目;Ⅲ类工业用地结合贝利石化公司布置在园区西北部,总用地面积为70万平方米。

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更加宽松,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工业用地规划主要对项目的环境污染要求作出限制,而对工业用地具体行业类型、性质,不作硬性规定,只提出指导性意见,以使投资开发更具灵活性。

为此,将工业按其排放的大气烟尘、废水、噪声三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划分为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和无污染四类,本标准仅列出了无污染和轻污染两类(见下表),凡污染程度超过本标准的工业项目均安排在Ⅲ类工业区内。2、工业用地地块划分和指标控制

工业用地划分为1万平方米左右的地块,适合中、小企业投资规模,企业规模大时可多地块合并使用,规模小时可几个企业共用一个地块,地块结合道路网划分布置,大致方整,各地块至少有一个临街面和机动车出入口。

参照外地民营经济技术园区土地使用和建设管理技术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工业建筑主要指标控制如下:

(三)仓储用地规划

在园区东南角设置大型仓储用地,靠近对外交通和工业用地,其占地面积为11.4万平方米。

仓储区建设应严格按照防火规定和要求,设置防火机构和设施,区内道路宽度应

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四)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园区管理办公室布置在园区南北主轴线上,南侧正对范县新区中心公园,环境优美。

2、金融贸易和商业服务建筑主要布置在诚信路和金堤路两侧。

九、道路系统布局

1、规划原则

①满足车流和人流的安全畅通,并将区内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设施结合起来系统规划。

②因地制宜,与园区用地布局结构相适应。③结合园区景观,规划园区主干道。

④满足园区救灾、日照、通风的要求,并留出绿化位置。

⑤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它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

2、道路网规划

结合园区道路现状和平原城市的特点,规划采用方格网形式的路网结构,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

主干路为龙泉路、光璞路、贝利路和金堤路,红线宽度为40M,其中龙泉路和光璞路红线宽度为30米;次干路有:创业路、颐园路、诚信路、光明路、通宇路、春景路和中原路,红线宽度为30M;支路有:建设路、文萃路、范兴路、勤俭路、锦程路、朝阳路、工业北路和工业南路,红线宽度为15M。

3、交叉口规划

根据范县新区性质、规模和交通特点,确定区内道路交叉口全部为平交。重要道路交叉口要留有交通广场,建筑物适当后退。

十、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原则

①以建设生态园区为目标,满足进区生产经营客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体现园区特色。

②坚持点、线、面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完善有机的绿地系统。

③注重绿化与园区道路、建筑小品的结合,丰富园区景观。

2、公共绿地规划

规划确定园区公共绿地分两级布置①一级公共绿地

一级公共绿地为园区中心公园,位于园区管理办公室两侧,规划作为园区综合公园,供居民游乐、休息,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儿童活动设施、植物温室、小型动物设施等,同时布置休息、娱乐、文化等设施。

②二级公共绿地

二级公共绿地为街头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布置,以绿化憩息功能为主。

3、道路绿化规划

沿主干道进行重点绿化,两侧各留20米绿化带;次干道和其它道路要栽植行道树;重要路口和街道留出绿地和花坛,建筑物适当后退红线。

十一、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排水规划

1、给水规划

(1)用水标准及用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工业园的用水标准为: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为:0.5万m3/(km2?d)。

预测工业园用水量为0.5万m3/(km2?d)4km2=2万m3/d

(2)供水水质及水压

供水水质均需按国家饮用水标准进行消毒处理。对水质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可自行处理使用。

供水水压标准按满足管网最不利点6层楼房考虑,自由水头应保持28米。(3)配水管网的布置

规划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以环状管网为主的供水形式,并结合道路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供水环网系统。

(4)水源的选择

工业园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量地下水尚未开采使用。在贝利化工厂东侧现已建成一处水厂,其供水能力为:2万m3/d。

2、排水规划

(1)污水排放量

规划污水排放量按供水量的85%计算,则工业园的规划污水排放总量为1.7万m3/d。

(2)排水体制

为便于工业园今后的发展和工业园高起点的要求,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排水工程规划确定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排水体制。

(3)排放标准

排放污水必须符合国家“三废”排放标准和有关规定,工业污水仍强调“谁污染、谁处理”是必要的。各工业排放的污水中如含有毒和不易降解的物质,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道,与生活污水一起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综合处理。

(4)污水管道的布置

污水主干管敷设在光璞路上,东西两侧污水经东西向干管汇集到主干管后,最终由主干管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5)雨水管道的布置

工业园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坡度在1/6000左右。雨水主干管敷设在人民大道和光璞路上,龙泉路以西雨水经东西向干管向西汇集到人民大道主干管,利用管渠将雨水就近排入河道;龙泉路以东雨水由东西两侧向光璞路汇集,向北排入金提河。另外,清理疏通河道,使雨水排放系统有一个通畅排泄的条件,也是完善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力电讯规划

1、电力规划

(1)负荷规划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20293-1999)中“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采用综合用电水平法计算用电负荷,负荷指标取:居住用地200kw/ha;工业用地300kw/ha;道路广场用地1kw/ha;仓储用地30kw/ha;同时系数取0.7,预测工业园用电负荷为46200kw。

(2)供电网络

电源来自南侧新区变电站。区内电力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与道路同步施工,敷设在道路的东侧和南侧。

2、电讯规划

干线支线均采用电缆,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微波通道选用一路电话通道,与电话电缆沟同设。

(三)燃气热力规划

1、天然气规划

(1)气源:工业园区内不单独设天然气储配站,其气源由城区天然气门站接入。(2)管网布置

中压燃气管网以环状管网为主,管网采用钢材,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输送压力为0.2<P<0.4(MPa)。调压站的布置以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为原则,调压站宜在地上设单独建筑物。

2、热力工程规划

(1)热源规划

热源为设在贝利化工厂内的区域锅炉房。

(2)热力管网布置

设计供热干管为高压蒸汽管,管网布置以环网为主,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回水管同程敷设。

(四)消防规划

在金堤路与建设路交叉口的西南部设消防站一处,这里道路通达顺畅,靠近贝利石化公司,有利于及时到达火灾现场。

消防重点保护单位为政府机关、医院、学校、变电站和生产、储存易爆、易燃、有毒物品的工厂和仓库。

本次规划的消防给水量按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为二次,一次火灾用水量35升/秒,主要街道和区域设置消火栓,其服务半径不大于120M,消防给水管径不少于100MM,消防主干道应保持通畅,以便及时消灭火情。

十二、实施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园区管理办公室,成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重点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土地出让、规划报批等项工作,确保各项服务承诺措施的落实。

2、提供优质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本着“急事先办,特事特

办”的原则,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为客商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3、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园区管理办公室要把工业项目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做为第一要务,下大气力抓好项目发布和优惠政策宣传,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优化引资政策,引入市场化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开发,加速工业园区的总量扩张。

4、创优发展环境。采取“扶优、扶强、扶大”政策,实行“重点项目手续办理部门负责制”,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服务力度。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每月1—25日为“安全生产日”,未经县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检查收费(省、市、县安全生产常规性检查除外)。执法执纪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检查,也要经过县软环境治理办公室批准,方可进厂检查。严格实行企业“首查不罚制”,凡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的,企业可以直接向软环境治理办公室投诉,环境治理办公室直接将罚没款退还,并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责任单位1—10倍的经济处罚,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强化规划管理,切实维护园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该规划一经批准,就具备法律效力,必须遵循规划要求,分步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和修改。园区管理办公室要对规划实施过程严格监督,如发现有私自改变园区规划用途的,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给予严肃查处。

6、加强园区规划的深化工作。园区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后,应在其指导下,尽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区内重点地段详细设计,用以具体指导每个具体项目的开发建设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 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 四、规划依据 (4) 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 六、规划目标 (6) 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 八、用地布局 (7) 九、土地使用规划 (9) 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 十一、“四线”规划 (13)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 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 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 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十七、防灾规划 (22) 十八、规划实施 (26)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二)自然环境 1、区位关系 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xxxx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 2、交通区位 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从潼南整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 4、水文气象 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地方社会经济状况 山西泽州珏山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所属的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与陵川县相邻,西与阳城县、沁水县接壤,南与豫北平原的济源、沁阳、博爱、焦作交界,北连高平市。是“晋豫之咽喉、山西南大门”,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全县辖10镇16乡,639个行政村,1204个自然村,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回族。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蒙、满、朝鲜、布依、苗、白、土、壮等民族。 早在20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泽州就有先民集居。3500多年前的夏末,夏桀王曾迁都于高都的垂棘山。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这里为高都县。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从原县级晋城市的30个乡(镇)中划出26个乡(镇)组成晋城市郊区,归新建的晋城市管辖。1996年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撤区设为泽州县。 泽州县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44亿吨,铁矿储量5亿吨,铝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大理石储量300万吨。林牧资源相对丰富,有各类果树7.2万株,果园面积1508公顷,林地面积74.5万亩,森林覆盖率20.6%。牧坡草地14.81万亩。 泽州全县有耕地72万亩,土壤多为碳酸盐褐土,自然肥力较高。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业等。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果、苹果、黄梨、核桃、花椒、猪牛羊肉、鸡蛋、蜂蜜等。泽州是全国8大红果生产基地之一。 泽州主要产业有煤炭、冶炼、铸造、机械、化工、建材等,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生铁产量居全省之首。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15.85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20.2%;一般预算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26.53%;农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同比增长9.03%。泽州经济实力排名为我国中部地区第50名,山西省第5名,分别比2007年前移了4位和1位。 二、区域旅游发展情况 泽州县是山西和中原打造“大旅游”线路中重要的连接点,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遗存有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遗址、汉唐及明清各朝代的古代建筑、古石刻、古镇、唐元塑像之精品的“青莲寺、玉皇庙彩塑”、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量的革命旧址、全国卫生模范村之称号的“东四义小康景区”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剪纸、面塑、根雕等丰富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全县景区有珏山、龙门、山里泉、李寨、东四义和卧龙山六处,较为成熟的景区是珏山和山里泉。珏山景区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誉,山里泉景区有“北方江南”之褒称。泽州境内的珏山吐月、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白马拖缰为泽州四大历史名胜。近年来,泽州县近来以“旅游强县、文物兴县”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山、水、湾、古镇”四大旅游品牌,实现了全县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泽州县现有星级饭店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1家,分别是富景国际饭店(四星)、高都大酒店(四星)、太行饭店(二星)。旅行社共有3家,分别是友好国际旅行社(国际社)、美韵旅游有限公司(国内社)、和谐旅行社(国内社)。泽州已先后四次成功举办金秋小康旅游节、“金镜头”、“西部作家诗词会”等活动。连续几年分别参加了在山东烟台、广西桂林、山西太原、河南郑州等地举办的“旅游交易会”,成果明显。旅游宣传促销初见成效,地接游客逐年增长,旅游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景区建设资金预计总投入达到31270万元;交通道路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578万元;环保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3850万元;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预计投入达到5300万元;旅游营销资金预计投入达到201万元,合计46208万元。2007年,泽州共接待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313.5万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14383.5万元。泽州旅游正处于稳步上升通道。 三、景区现状 珏山景区自1996年开始开发,历经多年打造现已成为山西自然、人文、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新热点,是晋城旅游发展的龙头景区之一,与阳城的皇城相府、陵川的王莽岭形成了晋东南旅游区的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年来,珏山景区与三八煤矿组建成立了“山西泽州珏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后,加大了景区的投资力度,景观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景区几年来共计投资 3亿元,建成了三星级珏山宾馆一座、晋东南第一条索道,修缮了珏山西顶、金顶和南顶慈云阁等道教建筑群,聘请了大德高道主持珏山道教法事,恢复了珏山道教活动,完成了道教观光区、寺南窑景区入口服务区建设,修建并绿化亮化了北斗广场、办公住宿区、索道及各景观点连接公路、山上步道、通信基础设施等项工程项目,改善了水、电、暖、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建立了导游、宣传促销队伍,开展了宣传营销活动。目前,景区管理机构完备,服务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一个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接待服务体系,年均接待量达到了10万余游客。珏山景区现已成为山西文明委确定的“文明和谐景区”和山西国土资源厅命名的省级地质 公园。2009年,珏山-青莲寺景区还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级旅游区、林业部门省级森林公园、国土部门省级地质公园的评定,珏山吐月故事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示范地也落户在珏山景区。此外,珏山景区还荣膺“中国百家避暑名山”的称号。 四、原有规划梳理 珏山景区前期主要依据《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2005年-2020年)和《蕴月湾片区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09年-2013年)进行开发。 (一)已作的《珏山景区控制性详规》 1、核心内容 (1)规划范围:抽水站以东,马鞍山岭(天池岭)以西,风门岭以北和晋焦高速公路丹河段以南的景区10平方公里范围。 (2)规划年限:2005年~2020年。 (3)功能定位:以丰富多彩的传统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基调,以奇山、曲水、幽谷、茂林等自然景观为依托,具备文化体验、祭拜、观光、休憩、康体、娱乐、餐饮等多种功能的景区。 (4)性质定位:珏山景区总体上将建成人文资源景观、自然山水风光及特色旅游产品三位一体的文化、宗教、康体型AAAA级景区,同时也是晋东南和豫北地区城市居民假日游览和度假的后花园。 (5)主题形象:佛宗净土源青莲,太行真武归珏山;珏山道,青莲佛,太行月,晋魏风。 (6)总体布局:一路,一水、五区、九点。 ●一条旅游道路主轴:即从景区入口开始,直至一家庄的旅游主干路,通过该条主干道路把主要景点及各类旅游功能串连在一起。 ●一条河谷游览水轴:游览丹河曲折的河谷是整个珏山景区的特色。丹河是整个珏山景区的水脉。大坝以上为水上游览带,大坝以下为亲水游憩带。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合同

委托方: 承担方: 委托方委托承担方承担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设工程勘测设计合同条例》。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划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3.规划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本合同设计项目: 1.项目名称:县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 2.项目阶段:园区城市总体规划。 3.规划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三条委托方应向承担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承担方应向委托方交付的规划资料及成果文件: 1.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如下:

1)分析园区基本情况,确定园区发展条件。 2)确定规划区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规划区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现状建成区,提出建设控制标准。 5)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6)研究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8)确定提出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及布局。 9)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园区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交叉口形式,以及广场、停车场等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10)确定绿地系统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保护范围。 11)确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原则。 12)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13)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14)确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提出建设要求。 15)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16)提出低碳节能减排要求和措施。 17)确定规划区技术经济指标,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2.成果文件 总体规划全套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两部分。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一) (2009-03-23 22:00:24)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 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 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 园区”的时代。 一、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二、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 划纲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数据库】中国商业报告库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新技术 【地区分类】北京 【文献出处】北京经济报 【标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0文献)(10850)【正文】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及中共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的精神,抓住国务院决定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扩大,在首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为标志,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199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8.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15.7%增加到22.7%,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5.7%增加到6.9%。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6%,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二)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北京是全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北京地区独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拥有量均居全国第一,1

998年,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3.7万人,签定技术合同金额81.6亿元,专利授权3800项。中关村地区是北京市智力资源和科技人员最密集地区,拥有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68所,有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各类研究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成长起以联想、方正、四通为代表的6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相互渗透中,初步形成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产业化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先导的“产、学、研”互为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行业发展重点突出,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等行业。据统计,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中,电子信息产业占70.4%,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占13.3%,新能源产业占7.9%,新材料产业占3.7%,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占2.2%,环保设备产业占1.3%,航空航天及地球空间技术行业占1.2%。 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国有、集体、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私营等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态势。按销售收入划分,1998年国有经济占44.8%,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占34.3%,股份制企业占4.7%,集体经济占4.1%,其他类型企业占3.1%。 (四)企业发展水平提高,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强

烟台经济开发区规划说明书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范围 (4) 1.3 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5) 1.4 规划期限 (5) 1.6规划指导思想 (5) 1.7上层次规划要求 (5) 1.8技术路线 (5) 1.9 工作过程 (6) 第二章现状发展条件分析 (7) 2.1 区位条件 (7) 2.2 现状社会经济情况 (7) 2.3 现状建设情况 (7) 2.4 现状土地权属 (8) 2.5 现状道路交通 (8) 2.6 现状公共设施 (10) 2.7 现状景观资源 (11) 第三章上版总规检讨与回顾 (12) 3.1 03版《总规》主要内容回顾 (12) 3.2 实施绩效及评价 (13) 3.3 修编重点和建议 (14) 第四章目标定位与发展规模 (15) 4.1 国家战略与区域使命 (15) 4.2 问题聚焦与政策破解 (16) 4.3 发展目标与定位 (17) 4.4 城市规模 (18)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21) 5.1 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21) 5.2 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22) 5.3 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 (22) 5.4 产业发展门槛 (23) 5.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24) 5.6 可能的关键时间节点 (24)

5.7 产业经济网络 (24) 5.8 产业空间布局 (26) 5.9 消费结构和服务业发展 (26) 第六章总体空间布局 (27) 6.1 四区划定 (27) 6.2 空间发展模式 (28) 6.3 空间发展策略 (28) 6.4 空间布局结构 (28) 6.5 分区发展指引 (29)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 (30) 7.1 用地布局原则 (30) 7.2 用地布局与规模 (30) 7.3 各类用地布局规划 (31) 7.4 用地兼容性规定 (33)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3) 8.1 规划原则 (33) 8.2 规划目标 (33) 8.3 交通发展模式 (33) 8.4 交通发展策略 (34) 8.5对外交通规划 (35) 8.6道路系统规划 (35) 8.7 公共交通规划 (38) 第九章公共设施规划 (40) 9.1 规划原则 (40) 9.2规划目标 (40) 9.3布局理念 (40) 9.4布局结构 (40) 9.5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41) 9.6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44) 10.1规划目标 (44) 10.2规划原则 (44) 10.3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4) 10.4绿地规划 (44) 第十一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47) 11.1 规划原则 (47) 11.2 总体风貌控制 (47) 11.3 景观要素 (47) 第十二章城市密度分区 (50) 12.1 规划目标 (50) 12.2 规划原则 (50) 12.3 城市密度分区 (50) 12.4 建筑高度控制 (50) 第十三章村庄改造规划 (51) 13.1 现状村庄人口状况 (51) 13.2 村庄改造拆迁赔付测算 (51) 13.3 村庄改造安置区规划 (52) 13.4 村庄改造运作模式 (52) 第十四章给水工程规划 (53) 14.1现状概况及评价 (53) 14.2规划目标及原则 (53) 14.3用水量预测 (53) 14.4水源规划 (54) 14.5水厂布局规划 (55) 14.6给水管网规划 (55) 第十五章污水工程规划 (56) 15.1现状概况及评价 (56) 15.2规划目标及原则 (56) 15.3污水量预测 (56) 15.4污水处理厂及泵站 (56) 15.5污水管网 (57) 第十六章中水工程规划 (58) 16.1现状概况及评价 (58) 16.2规划目标及原则 (58) 16.3中水水源及利用方式 (58) 16.4中水量预测 (58) 16.5再生水厂布局 (58) 16.6水质标准及水压 (58) 16.7中水管网布置 (58) 第十七章雨水及防洪工程规划 (59) 17.1现状及评价 (59) 17.2规划目标及原则 (59) 17.3防洪规划 (59) 17.4雨水量计算标准 (60) 17.5雨水排放 (60) 17.6雨洪利用 (61) 第十八章电力工程规划 (61) 18.1 现状概况及评价 (61) 18.2规划目标及原则 (62) 18.3 负荷预测 (63)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市“东拓”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以及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市跨越式发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发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发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序拓展。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相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 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作物几乎整年都可以生长。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规划区位、围 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 个马洋溪流域)。 本次规划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围,东邻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和港镇, 南接龙文区、龙海市,北毗港镇、枋洋镇。规划区距离市区17公里,距离市沧海大桥39公 里,距离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 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 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 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围尚有大小不等的水库(塘)和溪流,其中红岩水库是区域 最大的水库,马洋溪是区域最大的溪流。 气候:规划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最冷月(一月)平 均气温12.6℃,全年平均气温2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6 ℃,全年平均气温21 ℃。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7.8 千 卡/cm2,大于10 ℃活动积温达7400 ℃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8天(霜日仅6-8天),

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说明书

项目名称:金寨现代产业园竖向规划 项目编号:2013-Z H -02 编制单位: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甲级 A 134001056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甲级 [建]城规编第(081062) 院 长: 陶 其 中 高 工 主 管: 李 卫 群 高 工 审 核: 尹 凯 高 工 审 定: 李 卫 群 高 工 项目负责人: 王 亚 斌 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李卫群 高 工 王亚斌 工程师 黄从俊 正 高 林 琴 工程师 尹 凯 高 工 任伟强 工程师 黄定江 高 工 张 伟 工程师 陈 波 高 工 张乾坤 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规划范围 (3) 1.3规划年限 (4) 1.4规划依据 (4) 1.4.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 (4) 1.4.2相关规划及基础资料 (4) 1.5规划原则 (4) 1.6规划内容 (5) 1.7规划目标 (5) 1.8相关要求和规定 (5) 第二章现状分析 (6) 2.1自然条件 (6) 2.1.1 地形地貌 (6) 2.1.2 地质构造 (6) 2.1.3 水文气象 (6) 2.2人口现状 (6) 2.3土地利用及交通现状 (7) 2.3.1 用地现状 (7) 2.3.2 交通现状 (7) 2.4河流水系及防洪 (8) 第三章相关规划解读 (9) 3.1金寨县总体规划(2007—2020年) (9) 3.2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 (9) 3.2.1产业园规模发展目标 (9) 3.2.2总体发展目标 (9) 3.2.3规划定位 (10) 3.2.4空间结构 (10) 3.2.5功能组团 (10) 3.3区域防洪排涝专项规划 (10) 3.4区域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10) 第四章竖向规划设计 (11) 4.1道路竖向规划 (11) 4.1.1 相关道路概况 (11) 4.1.2 道路竖向规划原则 (11) 4.1.3 本规划主要控制条件 (13) 4.1.4 道路竖向规划成果 (13) 4.2区域土方规划 (14) 4.2.1 土方规划目的 (14)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青岛高新区规划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 一、规划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城市竞争演变为全球科技枢纽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地位的竞争。国内城市纷纷整合自身资源,转变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东滩、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一批新城应蕴而生。 青岛处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边缘,面临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南北夹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相比,已形成明显差距,与大连等城市的领先优势逐步减弱。 面对当前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趋势,为尽快进入国家战略视野,融入全球产业版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确定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胶州湾北部盐田改造建设高新区,促进城市空间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拉开城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序幕。 二、规划范围、依据及原则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以盐田改造为基础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约63.44 平方公里。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将周边部分用地一并纳入,进行控制与引导。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1月1日起实施)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起实施) 3、《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4、《胶州湾及临近海岸带功能区划》(2004 年) 5、《青岛市滨海城市组团—红岛组团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2006 年) 6、《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 2003 年) 7、《青岛市胶州湾北部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城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2008 年) 8、青岛市近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文件 (三)规划指导思想 1、高标准、高起点建设 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使青岛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研发基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国科技开发力量与国际高新技术前沿的接轨区,成为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的密集区。 2、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规划建设胶州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关系到青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全局,必须坚持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国家级重点园区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新城要求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跻身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造坚实基础。 3、功能合理、产业衔接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高度重视各产业园区的功能合理布局和产业链的科学衔接,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避免各园区间功能重复和产业趋同,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城。 4、梯次开发、分片管理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各片区的实际情况,分片管理;要以项目引进为龙头,梯次开发,务求实效;避免不顾客观条件,一哄而起,遍地开花。 5、多方参与、利益共享

群龙瀑旅游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1群龙瀑旅游区基本情况 1.1 位置与交通 贺州群龙瀑旅游区位于北纬24°32′30″—24°35′,东经111°33—111°35′,地处广西贺州市北侧,距贺州市区约18km,有近年新建沥青公路相通。 广西东北部的贺州市自古以来即为湘粤桂边陲的陆路交通枢纽,是从中原到岭南的重要门户,经贺江下梧州入西江可达广州、香港,过鹰阳关经连山、连南可到粤北重镇连州、韶关。现今,从内蒙锡林浩特到大陆最南端广东海安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从云南临沧到江西瑞金东西方向的323国道在贺州交汇,国家铁道路网规划的洛阳—湛江铁路和柳州—韶关铁路也经过贺州。作为桂林—梧州二级公路的中间点,贺州北距著名旅游城市桂林216km,南距桂东门户梧州165km。贺州与广西首府南宁市公路里程565km,距广州市325km。正在建设中的桂梧高速公路与拟立项建设的贺州—怀集-广州高速公路将更为拉近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附图1)。 1.2自然概况 广西贺州群龙瀑旅游区是一个拟开发的旅游区,处于贺州市八步区黄田镇路花村东北部的集体山地当中,规划区内现在无人居住,主要开发基础为自然旅游资源。 1.2.1 地质地貌 贺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南岭褶皱带,其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发育,规划区就处于燕山期姑婆山岩体之内。据区域地质资料,姑婆山岩体北东与北北西向线形构造发育,其中纵贯岩体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正从规划区东侧通过(图1)

图1 贺州姑婆山地区卫星照片与构造解释 贺州市北部湘粤桂交界地区为南岭山脉中的萌诸岭余脉,属中山地区,地势总的来说是东北高,西南低。但规划区已处于山脉西南缘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东临断裂所成北北西向山谷,北面最高山峰姑婆山1730.9米,所以规划区内又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北面大横冲—独冲一带周围山头可达900-1000米,而南面的杨梅冲周围山头只有300-500多米。 1.2.2 气候与水文 贺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据贺州市气象局历年观测资料,贺州市年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9.5℃,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雨量1704mm,年蒸发量1650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平均无霜期299天。但山区海拔较高,温度偏低,姑婆山顶年平均温度只有10℃,比本地年平均气温低约8℃。一般情况下,山区温度也会比市区低2-4℃,冬春季节则会低6-8℃。 由于北北西向纵谷成为气流的良好通道,特别是规划区周围森林茂密,小气候明显,夏季比较凉爽,冬季则出现霜冻,有时也有降雪。 规划区属西江支流的贺江流域。由姑婆山发源的姑婆江在大横冲-独冲东侧自北向南经过,并在独冲口附近形成“Ω”形蛇曲和一段数百米的峡谷。在江流蛇曲以西,近北西方向的独冲山溪在末端折转两个90°以后,仍向南东方向在蛇曲顶部注入姑婆江(见附图3)。据有关资料,姑婆江最大流量86m3/s,最小流量0.8m3/s。 大横冲-独冲西部,十八水近北南方向的山溪到大横冲汇合以后,转为近东西方向,流淌一公里多以后与姑婆江汇合。由于下游1公里附近筑坝拦水发电

庐阳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产业园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立四个行政区,即庐阳区、包河区、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所属范围为板桥河以西,南淝河以北以及环城路以内的老城,辖两镇一乡十个街道,人口37.14万人, 面积136.86平方公里。纵观庐阳区的行政区域,除城区以外,大部分区域位于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上游,建设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限制。随着合肥市“千亿”规划的出台,各区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庐阳区也不例外。庐阳区人民政府在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情况下,提出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随后提出建设庐阳产业园的规划设想。我院于2002年6月与庐阳区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在城市北门地区建立庐阳产业园。经过多方讨论,将淮南铁路以西、合九铁路以北、铝厂以南、蒙城北路以东作为产业园用地,其中太和路以东为近期建设范围、太和路以西为产业园远期发展用地。之所以选择该地区建设产业园,是因为该地区属板桥河水系,不在两座水库的径流范围,产业园不会对两座水库产生水体污染。产业园近期建设规划与2002年12月完成。 庐阳产业园已动工建设,目前已引进项目18个,打通了部分道路,拆迁恢复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起步区的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指生产用地)已基本用完,部分项目已进入起步区以外的用地。按照目前的速度,近期的6.07平方公里可能不到2005年即被用完。同时,经过近半年的招商引资,园区内的部分道路和用地也作了一定的调整。为了保证产业园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产业园的远期进行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庐阳区人民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地提出编制产业园远期总体规划。 第二章现状概况及建设条件分析 一、庐阳产业园建设环境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国·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The Songshan Lake Hi-tech Industrial Park Plan of Dongguan in China 说明书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年8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现状概况 1.项目提出 2.现状概况 二、科技产业·生态 1.科技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产业园 三、现状·未来 1.东莞产业发展概况 2.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 3.从“人”字到“个”字—市域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4.东莞主城区“三位一体”的空间结构及职能分工 5.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典型范例 四、选址·定位 1.优越性 2.前瞻性 3.目标与定位 4.综合生态新城基本条件 5.产业发展特征 五、构思·设计 1.规划原则 2.总体构思 3.发展规模 4.形态与结构 5.生态功能布局 6.用地功能分区 7.用地规划 8.景观设计 9.交通体系 10.绿地系统 11.配套设施 12.形象策划 六、安全体系 1.环境保护 2.生态安全 3.综合防灾 4.环卫规划 七、信息化规划 八、市政工程专项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2.污水工程规划 3.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4.电力工程规划 5.电信工程规划 九、分期开发指引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开发模式 1.开发指引 2.分期开发 3.管理模式 4.融资渠道 5.开发模式 十二、附件 附件1: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函[2001]444号)“关于同意扩大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附件2: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环境影响的评价大纲环评结论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总体规划纲要评审意见

旅游区总体规划

旅游区总体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浙东第一古街”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鄞县东钱湖镇韩岭村 浙东旅游科学研究所 宁波英才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二0 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旅游资源及评价 第三章景区空间布局与分区规划 第四章骨干旅游项目策划 第五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第六章专项规划 第七章旅游市场开发规划 第八章规划实施建议 附图: 1.区位关系图 2.旅游资源分布图 3.规划总图 4.规划结构图 5.旅游服务设施与交通规划图(暂缺) 6.入口迎宾区规划详图 7.烟草博物馆规划详图

8.民俗博物馆规划详图 9.民居博物馆规划详图(暂缺) 10.鉴湖广场区规划详图(暂缺) 11.善应庵规划详图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区位置及范围 ”浙东第一古街”---韩岭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东钱湖南岸,属东钱湖南湖景系,横街历史文化景区,处于东经121o34ˊ,北纬29o52,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 本次规划核心区域为韩岭行政村所在地,面积约为 0.44平方公里。考虑到项目远期发展及周边风景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规划涉及范围延展至:东起塔沙岭山脊线,南至林下山云南寺,西以象鼻山山脊为界,北至钱湖南岸延伸水域约350米左右,总面积约为 2.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为0.22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根据<东钱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韩岭老街开发利用方向的定位及韩岭区位与资源特点,本规划确定区域开发目标为: ◆浙东古村风情旅游区 ◆东钱湖南湖区服务中心 三、规划依据 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6 国务院发布 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 1993.12 建设部发布 3、<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996.7 省人大常委会

文化创意产业园总体规划设计建议

中国创意城项目 总 体 规 划 设 计 建 议 住宅集团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录 一、项目简介 二、项目定位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内容 五、项目地块划分示意图

一、项目简介 (一)项目位置 项目拟建场址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王河公路以北、凤河以东、103国道以西的地域内。项目主要交通道路为王河公路、103国道以及地块北侧一条规划路,通过规划路将项目与中国艺术家项目连接成为一体。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760亩,场址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环境状况良好,交通便利,适宜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用地。(二)规划内容概述 中国创意城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规划建设思路,总体规划占地约7760亩,包括:“当代文化艺术群落”与“河西古镇”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当代文化艺术群落”规划占地4760亩,“河西古镇”规划占地3000亩。 第一部分“当代文化艺术群落”包括国际艺术城、画廊文化街、亚洲当代艺术馆群、国际艺术家村、环球艺术广场、艺术大本营;第二部分“河西古镇”包括天下衙门、华夏古驿、漕运古风、圣贤书院。 二、项目定位 (一)项目主题定位: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重现河西务历史文化的古镇。 (二)功能定位 接受“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集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周边产业于一体,涵盖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生产加工等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集旅游观光、文化博览、休闲度假、商务活

动为一体的河西古镇。 三、规划设计原则 经委托专业城市规划机构对河西务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确定对河西务镇实施“魅力·河西务”、“文化·河西务”、“颐居·河西务”的三大品牌战略,而本项目正是借助开发“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的契机,在王河公路北侧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创建“文化·河西务”品牌,同时与南侧建设实施的“颐居·河西务”之中国养老社区项目在整体规划设计上协调统一,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 此外,应注意本项目与高村新农村建设综合试验区项目的空间及功能上的相统一、相呼应的整体协调关系。高村新农村建设综合试验区主要规划建设首驿新城、开放式服务区、设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等,这与本项目一起达到了支撑武清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北向战略”的目标。在项目的具体规划设计上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当代文化艺术群落”规划设计要求 当代文化艺术群落部分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好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各功能区的布局,能够实现产业功能的有效衔接,增强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产业链条间便捷的配套、服务与生产要素的流通。 1、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题,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文化元素与艺术感受; 2、根据各板块的功能差异,考虑交易、生产与生活空间(国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