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文字学概要》学习综述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图画,经长时期演变,形成文字。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文字学,它研究文字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字的类型极其特点,以及研究文字和社会、语言、书写工具等的关系。

第一部分历代汉字学研究简介

一、先秦两汉时期: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对汉字的研究大致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萌芽,当时的研究主要在统一规范字形和对汉字起源与单字形音义解释的探讨等方面。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在《说文解字》影响下编纂字书的时期,汉字研究主要表现在字书的编纂上。

三、隋唐五代时期:此时汉字的研究集中在刊正文字、刊定《说文解字》、编纂学习用汉字的工具书等方面。

四、两宋时期:这时期的汉字研究的成就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六书的研究、字书和古印籍的编纂的编纂。

五、元明时期:清代是汉字研究的兴盛时期,随着经学的昌盛,汉字研究形成一个高潮,使以解经为目的的文字学转化成为科学的文字学。这一时期汉字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字书的编纂、《说文解字》的研究、古文字研究三个方面。

六、二十世纪以来:从清末民初到现在,这是科学汉语文字学的建立时期。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甲骨文等古文字的发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促使汉字研究想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研究的内容空前丰富,成果较多。

第二部分汉字的性质

一种文字的性质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汉字的性质,指的就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这就是它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

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当讨论汉字性质的时候,如果不把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明确区分开开,就会引起逻辑上混乱。

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的的汉字,我们称之为独体字。

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根所组成的字。传统汉字学里,把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归入合体字。用两分法拆分合体字所得到的构字成分叫做偏旁。

从结构上可以进行分析,并且是用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组成的汉字我们称之为准合体字。

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形符和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汉字的字符里有大量意符,意符的内部可以分类。有的意符是作为象形符号使用的,它们通过自己的形象来起表意作用,这种意符称为形符;有的意符不是依靠自己的形象来起作用的,它们通常都是由已有的字充当的表意偏旁,它们就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我们称之为义符。

汉字的音符都是借音符,不管是假借字,还是形声字的声旁,都是借用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充当。而形声字的声旁也是音符,声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借来表音的,即纯音符;另一类跟形声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也有联系,这种声旁被看作是音符兼意符。

第三部分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文字也不例外。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从表面上看,似乎从人类学会画图的时候起,就有了产生文字的可能。当一个社会发展到需要记录语言的时候,如果有关条件都已经具备,文字就会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和假借字出现了,这正是文字形成

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

汉字逐渐形成以后,为了克服假借字所引起的字义混淆现象,人们把有些表意字用作知识字义的符号,加注在假借字上,于是产生了形声字。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形声字出现的同时,汉字所使用的意符从以形符为主变为以义符为主,并且记号字和半记号字也逐渐增多。在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改进之后,文字逐渐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到隶、楷、行、草等形成了各种形体。

汉字作为书面符号,在实际书写过程中,追求“简、明、快”是导致汉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同时,汉字的使用频率、社会化程度以及书写材料、工具等的改变也是重要的原因。

第四部分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成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阶段,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后一阶段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

一、西周文字的种类及形体特点。

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次是金文,即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在字体上有不同的特点。在商代,毛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因而金文基本上保持毛笔字的样子。但是甲骨文就不一样了,商代统治者频繁的进行占卜,需要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数量很大,在坚硬的甲骨上刻字,非常费时费力,刻字的人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改变毛笔字的笔法,主要是改圆形为方形,改填实为勾廓,改粗笔为细笔。因此,金文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甲骨文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俗体字。

甲骨文和金文各自的字形,又由于时代的早晚或用途的不同而产生差别。商代后期的甲骨文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可以按照字形的特点分早晚期。早期甲骨文一般要比晚期甲骨文更形象。而在金文里,一部分主要用作族的金文,其象形程度要显著高于用于记

事的一般金文。

商代后期之前汉字已经确立了自上而下的直行排列法。在当时,一般文字是以左行为常规的。汉字的之中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排列防列方式,沿用了3000多年。

西周金文的形体,最初几乎完全沿袭商代晚期金文的风格,到康、穆诸王的时代,字形逐渐趋于整齐方正,到恭、懿诸王以后,变化才剧烈起来,金文形体逐渐向线条化、平直化发展。线条化是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为线条所代替的现象;平直化指曲折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现象。经过这些变化,文字的象形程度显著降低,书写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春秋时代各国的金文,在开始的时候大体上都沿袭西周晚期金文的写法,后来各地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彼此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二、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部分春秋中期的金文里,出现了明显的美术化倾向,流行过一些特殊的美术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加鸟形等文饰的鸟纂(也称鸟书)和加虫形或其他文饰的字体,人们把它们合称为鸟虫书,主要流行于楚、宋、蔡、吴、越等国家。但是,这些文字美术化的风气并未对人们日常使用的文字有太多的影响。

三、周宣王时代出现了籀文,籀文是指《史籀篇》里的文字,这部书里面所用的文字,后人也称为大篆,大篆这一名称主要指的是籀文这一类时代早于小篆而作风跟小篆相近的古文字而言的。

四、六国文字的形体特点

在春秋、战国之交,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对汉字形体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旧贵族阶级逐渐为新兴剥削阶级所取代,文字开始扩散到民间,其的应用越来越广,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文字形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俗体字的迅速发展上。于是,六国文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俗体的流行,而俗体之中最常见的形体就是简体,其的流行是文字使用得越来越频繁的结果。同时,在六国文字里还出现了一些加点或偏旁的繁化现象。

在俗体流行之外,六国文字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各国文字异形。在春秋时代,文字就已经出现了地方性异体。到战国时代时,文字剧烈变化,而各国变化的情况又往往不一样,因此地方性异体就大大增加了。战国时代,字形因地域而异的现象非常严重,远远超出了前后各个时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六国的文字与秦文不合的异体都被废除,因此它们对后来的汉字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五、秦系文字的形体特点

秦系文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秦朝国文字以及小篆,其和其他的古文字一样也有正体和俗体之分。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金石文字来看,春秋早期的秦国文字跟西周晚期的文字很接近。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里,秦国的文字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字形规整匀称程度的不断提高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迅速进行以秦国的文字为标准来统一文字的工作,这一工作,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而且使古文字异体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六、篆文形体特点

篆是古文字的统称,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六

国古文等。大篆是成熟的文字体系,这不仅表现在甲骨文单字数量之多,而且从发现

最早的武丁时期的甲骨文看,就已具备了六书造字法,完全达到了系统的成熟阶段。

大篆体现了据物绘形的特点,具有强烈的象形性质,近于图画,是汉字之本源的象形

文字。大篆是秦以前的通用正体。

小篆又叫秦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纳了李斯提出的“书同文字”的建议,命

李斯等对文字进行整理和改革成为“小篆”。小篆对大篆进行了简化,淘汰了大量的区

域性的异体字,使全国文字统一起来。小篆实行了严格的定型、定位、定音、定义,

使汉字发展成为一个严整的、定型化了的科学体系。小篆属于古文字定型期。小篆结

构统一稳定,其中形声字约占80%,同时,小篆使汉字书写线条化,偏旁简单化,

笔画固定化,字形成纵势规整的长方形,奠定了汉字“方

块型字”的基础。小篆是秦时通用正体,汉始为隶书替代,仅用于书法。

七、隶书的形成与基础以及其对纂文字形的改造

战国晚期秦国人在日常使用文字的时候,为了书写的方便不断的改变原来文字正

体的字形,从而产生了秦文字的俗体,就是隶书产生的基础。

隶书将纂文的笔划改曲为直,字形变圆为方,更便于简化的书写。这种书流行于

衙役狱吏之中,到了汉代成为主要书体。其特点是扁方横势,上下紧密而左右舒展,

行笔擒纵交错收放自由。

第五部分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对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汉字的造字方法前人总结为“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说是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西汉末年时“六书”的理论臻于成熟,汉儒第一次将《周礼》的“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总共有三家之说:一是班固,二是郑众,三是许慎。

清代以后,对于“六书”一般都采用班固的次序、许慎的名称和解释。对于“转注”和“假借”的看法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四体二用”。

二、三书说的内容及其修正

在多数人沿用“六书说”的同时,有些学者打破了“六书说”的框架,提出了“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形声。裘锡圭先生指出这三书说的几点不足:一是把三书说跟文字的形意声三方面相比附;二是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留下;三是象形、象意的划分意义不大;四是把假借字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他对这写不足做出了修正。

现在的三书说把汉字分为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眉目清楚,合乎逻辑,比六书说要好。

三、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汉字里有少量文字并不能够纳入三书(同样也不可纳入六书)中,它们包括记号字、半记号字、变体表音字、合音字和两声字。

第六部分表意字

一、表意字的分类

表意字分为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会意字和变体字六类。抽象字用抽象的形符造成,数量不多;象物字的字形象某种实物,它们代表的词就是所象之物的名称;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以示意,数量很少;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外形上看很像象物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象物字所代表的词是“物”的名称;会意字是会合了两个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同的意义的字;变体字则是用改变某一个字的方法来表意。

二、表意字形在词义研究上的重要性

表意字形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字的本义。字本义就是造字时准备让它表示的意义,通常也就是作为造字对象的词在当时的常用意义。确定本义对于正确理解字义的发展变化,即作为造字对象的词的意义在后来的演变和派生新词等现象,有很大帮助。

三、利用字形研究词义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一定要以时代较早的没有讹变的字形作为研究的根据,不然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其次,但决不是次要的一点,是必须对文字跟语言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牢记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要认识到文字对语言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要注意有时字的本义不等于词的本义,在字形表示的意义跟字的本义之间不能随便划等号。另外,在研究词义发展变化的时候不要被本义就是假借义的引申义的字误导,对曾经使用同一个

表意的字形的两个词并不一定有亲属的关系。

第七部分形声字

一、形声字产生的途径

最早的形声字不是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的,而是通过在假借字上加注意符或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而产生的。大部分形声字是从已有的表意字和形声字改造和分化出来的,改造和分化的方法主要有4种:一是在表意字上加注音符;二是把表意字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三是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四是改换形声字的偏旁。

二、分别文和累增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为满足交际的需要,原有的词会引申出新的词义,新的词也会不断的产生。词义的引申,新词的产生,必然会要求记录词的汉字也相应的发展变化。起初,新的词义或新的词往往由原有的字兼任。随后,为了区别新旧词义或新旧词,同时也为了减轻原有汉字的负担,就以原字的形体为基础,或增加偏旁,或改变偏旁,另造一个新字。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文字现象——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原来的字称作“古字”;后造的字称作“今字”,古今字区分为分别文、累增字两大类,累增字指的是前后两个字的音义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字形有别,表示的还是一个词。

三、字的省声和省形

造字或用字的人为追求字的整齐匀称和书写的方便,把某些形声字的声旁或形旁的字形省去了一部分,这种现象就叫省声、省形。

省声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把字形繁复或占面积太大的声旁省去一部分;二是省去声旁的一部分,空出来的位置就用来安置形旁;三是声旁和形旁合用部分笔画或一个偏旁。

省形字的数量比较少,省形的情况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把字形繁复的形旁省去一部分;二是省去形旁的一部分,空出的位置就用来安置声旁。

四、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形旁和声旁的配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约有8种类型:

一是左形右声;二是右形左声;三是上形下声;四是下形上声;五是声占一角;

六是形占一角;七是形外声内;八是声外形内。

五、形旁与字义的关系。绝大多数形声字的形旁只是和字义有某种联系,只有少数

形声字跟形旁同义。

六、形旁的代换。有不少形声字的形旁,既可以用甲字充当,也可以用乙字充当,

或者先用甲字,后来改用乙字形旁的代换,这种情况就是形旁的代换。

七、声旁与字音的关系。大多数形声字都跟声旁不同音,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已经变

得一点也没有表音的作用;有的形声字的读音跟声旁很不一样,但是在跟它同

从一声的形声字里可以找到同音或音近的字。而且,形声字的读音有时候还会

由于声旁或同从一声的其他形声字的读音的影响,发生不合于古今音变规律的

变化。但是,从绝对数量来看,跟声旁同音的形声字还是相当多的。

八、声旁与形声字读音差异的原因。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差异,

有时差异还很大,其中有2个主要原因:一是在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用不完

全同音的字充当声旁的情况;二是从古到今语音的演变造成或扩大声旁和形声

字读音上的差异。另外还有就是方言也对声旁与形声字读音差异产生了影响。

九、声旁的代换。声旁和形旁一样有代换的现象,相代换的声旁多书不同音,使用

跟旧字声旁不同音的新声旁,往往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兴盛子已经变化了的实际

读音。有时,改换声旁完全是为了简省笔画,还有的声旁主要是由于充当这个

声旁的字已经不再独立使用而被代换的。

十、声旁的破坏。由于字体的演变、字形讹变和偏旁混同等原因,一部分形声字是声旁遭到了破坏,起不了什么表音的作用了。

十一、有义声旁。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兼有表意作用,可以称为有义的声旁。有义的声旁对研究词义,特别是对研究语源很有用处。

十二、右文说及用右文说研究同源词要注意的问题。有一部分表示同源词的形声字,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不管它是不是有义的声旁,都是研究这组形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语源的重要线索,这种文字的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因此研究这种文字的学说就被称为右文说。

用右文说来研究词义必须持谨慎的态度,不能因为某些字同从一个声旁,就轻率的用同一种模式来结实这字的意义。因此,用右文说研究同源词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够把眼光局限在同从一声的形声字的范围里面。

第八部分文字假借

一、本字。用来表示其本义或引申意义的字,对假借来表示这一意义的字而言就是本字。从词的角度来看,把一个词作为本义或引申义来表示的字,对这个词的假借字而言就是这个词的本字。

二、假借字可以按照所表示的词是否有本字,区分为无本字、本字后起和本有本字三类。有的词始终只用假借字表示,这是无本字的假借;有的词本来用假借字表示,但是后来又为他造了本字,一般称后造的字这是本字后起;有很多本有本字的词也使用假借字,这种假借字有一些到后来安全或基本上取代了本字,即假借字在它所表示意义的范围里取代作为他的本子的那个字,对于这个字来说,假借字所取代的也许是它的全部职务,这个就是本有本字。

三、一词借用多字现象。在文字的使用中,常会出现一个词使用两个(对双音节、多音节来说是两组)以上不同假借字的现象。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假借字之间,有时会有比较明显的前后相承关系,有时是没有的。

另外,在一个没有本字的词所用不不同假借字里,一般走有一个字是比较为人所熟悉的。人们往往把其他假借字看作这种假借字的通假字,就跟把有本字的假借字看作本字的通假字一样,这种假借字被称为准本字。

四、一字表多词现象。一方面,同一个词可以使用不同的假借字,另一方面,同一

个字也可以假借来表示不同的词。

五、假借字音与所表示的词的语音关系。假借字原来的读音,与它表示的那个词的读音,可以仅仅是相近的,而不完全相同的。所以一个字的本义跟假借义的读音往往有差异。有时候一个字还会有两个以上既跟本义不同音,彼此也同音的假借义。总之,假借时常造成一字异音的现象。

第九部分异体字、同形字和同义换读

一、狭义异体字与广义异体字。异体字就是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严格来说,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异体,才能称为异体字。但是一般所说的异体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严格意义的异体字可以称为狭义异体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成为部分异体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广义的异体字。

二、部分异体字用法的同异情况。部分异体字用法的同异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含式,也可称为包孕式,就是一个字的用法为另一个字所包含。另一类是非包含式,也可称为交错式,就是彼此既有共同的用法,又各有不同的用法。

三、狭义异体字之间的差别。狭义异体字之间在结构或形体上的差别,大致可以分为八类:一是加不加偏旁的不同;二是表意、形声等结构性质上的不同;三是同为表意字而偏旁不同;四是同为形声字而偏旁不同;五是偏旁相同但配置方式不同;六是省略字形一部分跟不省略的不同;七是某些比较特殊的简体跟繁体的不同;八是写法略有出入或因讹变而造成的不同。

四、同形字及其范围、类别。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同形字的外形虽然相同,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字。

对同形字的范围,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同形字,只包括那些分头为不同的词造成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广义的同形字,包括所有表示不同的词的相同字形。按照这种理解,被借字和假借字,甚至是用来表示本义的和用来表示派生词性质的引申义的同一个字,也可以看作同形字。

同形字根据结构或形体上特点可以分为4类:一是文字结构性质不同的同形字;二是同为表意字的同形字;三是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四是由于字形变化而造成的同形字。

五、同义换读和训读。有时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一般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这种现象称为同义换读。同义换读现象的性质接近于日本人所说的“训读”,即借用汉字代表某种不同语言的字眼,不取汉字的音而用原由字眼的音来读。

第十部分文字的分化和合并

一、母字与分化字。分散多义字职务的主要方法,是把一个字分化为两个或几个字,使原来由一个字承担的职务,由两个或几个字来分担。这种用来分担职务的新造字被称为分化字,把分化字所从出的字称为母字。文字分化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有些分化字始终没有通行,而有些分化字后来又并入了母字。

二、文字分化的方法。文字分化的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六类:一是异体字分工;二是造跟母字仅有笔画上的细微差别的分化字;三是通过加注或改换偏旁造分化字;四是造跟母字在字形上没有联系的分化字;五是抛开母字字形另造分化字;六是经过混用和职务交互集中造分化字。

三、文字的合并。文字的合并指一个字把全部职务交给另一个字承担的现象。在汉字发展的过程里,人们一方面在不断分化文字,一方面为了控制字数、简化字形,或是由于使用文字的某些习惯,又在不断合并文字。文字的合并往往以文字的分化为前提。有些母字后来并入了自己的分化字,有些分化字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并入了自己的母字。在有些文字合并的现象里面,被合并的字跟合并它的字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判断的。

第十一部分字形跟音义的错综关系

一、一形多音义的原因。同一个字形可以用来表示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有些字形还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读音,这种情况被称为一形多音义。造成一形多音义现象的原因有四种:一是语义引申;二是假借;三是同义换读;四是异字同形。

二、一词多形的的情况。同一个词有两种以上不同的书写形式时被称为一词多形。一词多形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已有本字的词又使用假借字;二是同一个词使用两个以上不同的假借字;三是一个词本来已经有文字表示它,后来又为它或它的某种用法造了专用的分化字;四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又使用同义换读字。

三、通用字。文字学上所说的“通用”指的是不同的字在某种或某些用法上可以相替代的现象,可以通用的字就是通用字。文字学所说的通用字并不限于现在可以相通用的字,过去曾经通用过的字,以至虽然具有某种共同用法,但未同时使用过的字,也都可以称为通用字。如果要和现行的通用字想区别,可以把他们称为历史通用字。大部分通用字只在古书中才有。

四、通用字之间的关系。通用字之间的关系大体上可分成四大类:本字跟假借字,假借字跟假借字,母字跟分化字,同义换读字跟本字或其他性质的字。

五、通用字的读音。通用字的读音,我们一般遵从“不管古代字书、韵书或前人注疏里是否注有通假字与本字读音相同的反切或直音,只要它确切是通假字,其今读应当同本字。”的说法。

六、古今字。古今字是跟一词多形现象有关的一个术语。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通行时间往往有前有后,在前者就是在后者的古字,在后者就是在前者的今字。说某两个字是古今字,就是说它们是同一个词的通行时间有先后的两种书写形式。

七、古今字的时间关系。古今字的“古今”是相对的,将古今字的目的主要在于注释古书字义,而不在于说明文字历史,因此所谓“古今”并不一定反映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开始使用时间的早晚。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人类认识外界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而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 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通过视觉观察和理解 世界,具有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交叉学科,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点是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机器视觉是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由图像或多维数据中获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主要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再现于人类视觉有关的某些智能行为,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其包括数字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协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1]。 机器视觉强调实用性,要能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并要有合理的性价比、通用的通讯接口、较高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较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其更强调的是实时性,要求高速度和高精度,且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自动化和智能 高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光源、光学成像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采集与数字化模块、智能图像处理与决策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通过 CCD或CMOS摄像机将被测目标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其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 数量、位置和长度等,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1]。 机器视觉一般都包括下面四个过程: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文字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象形字--------假借字P4------------形声字 4、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古汉字中区别一形多用的表意字的方法有二:一上表意字符上加声符,二是字形分化) 直接用意符和音符组成形声字(后期) 5、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优点:适应性强+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第三章、文字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概说二、汉字结构三、汉字形体演变四、古书用字 一、汉字概说 文字的含义 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创造者 汉字的创制时间 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是…… 语言 《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水浒传》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 《说文·宀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p379 《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其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简言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二)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图画 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契刻说、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起一成文说 仓颉造字说 (三)汉字的创造者

机器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的视频中行人检测跟踪讲解

机器视觉的辅助驾驶系统的视频中行人 实时检测识别研究文献综述 1机器视觉发展 国外机器视觉发展的起点难以准确考证,其大致的发展历程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机器视觉概念,20世纪70年代真正开始发展,20世纪80年代进入发展正轨,20世纪90年代发展趋于成熟,20世纪90年代后高速发展。在机器视觉发展的历程中,有3个明显的标志点,一是机器视觉最先的应用来自“机器人”的研制,也就是说,机器视觉首先是在机器人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二是20世纪70年代CCD图像传感器的出现,CCD摄像机替代硅靶摄像是机器视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三是20世纪80年代CPU、DSP等图像处理硬件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器视觉飞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国内机器视觉发展的大致历程:真正开始起步是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进入发展期,加速发展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加工中心,许许多多先进生产线己经或正在迁移至中国,伴随这些先进生产线的迁移,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也进入中国。对这些机器视觉系统的维护和提升而产生的市场需求也将国际机器视觉企业吸引而至,国内的机器视觉企业在与国际机器视觉企业的学习与竞争中不断成长。 未来机器视觉的发展将呈现下列趋势: (1)技术方面的趋势是数字化、实时化、智能化 图像采集与传输的数字化是机器视觉在技术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更多的数字摄像机,更宽的图像数据传输带宽,更高的图像处理速度,以及更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将会推出,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样的技术发展趋势将使机器视觉系统向着实时性更好和智能程度更高的方向不断发展。 (2)产品方面:智能摄像机将会占据市场主要地位 智能摄像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使用安装方便、用户二次开发周期短的优点,非常适合生产线安装使用,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智能摄像机所采用的许多部件与技术都来自IT行业,其价格会不断降低,逐渐会为最终用户所接受。因此,

(全英文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校园语码转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2、(英语毕业论文)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中外青年婚姻观念差异——从《柳堡的故事》和《傲慢与偏见》中进行对比 4、(英语毕业论文)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中英公益广告修辞手法和效果的对比研究 6、(英语毕业论文)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7、(英语毕业论文)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理性在婚姻中重要性 9、(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10、(英语毕业论文)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11、(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2、(英语毕业论文)《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14、(英语毕业论文)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 15、(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6、(英语毕业论文)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行走机构 文献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汽车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系主任 时间

评阅老师签字:

机器人行走机构 吴俊 摘要: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走机构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 和腿式的等,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各种移动机构。本 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着手,介绍了行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还介绍了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字:机器人行走机构发展现状应用 Keyword:robot travell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current situation application 一,前言 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移动方式,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和腿式的等;其次,必须考虑 驱动器的控制,以使机器人达到期望的行为;第三,必须考虑导航或路径规划。因此,行走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综合系统。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形式的选型和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机器 人机构方面,应当结合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的应用,开展丰富而富有创造性 的工作。对于行走机器人,研究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 各种移动机构。当前,对足式步行机器人、履带式和特种机器人研究较多,但大多数 仍处于实验阶段,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由于其控制简单,运动稳定和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正在向实用化迅速发展,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月球车到美国最近推出的NASA 行星漫游计划中的六轮采样车,从西方各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战场巡逻机器人、侦察车 到新近研制的管道清洗检测机器人,都有力地显示出行走机器人正在以其使用价值和 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课题国内外现状 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 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 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研究主要成果 国内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 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1]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JTUWM-III是模仿马等四足哺乳动物的腿外形制成,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和定位文献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和定位文献综述 1.前言 1.1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人作为一种最典型的应用范围广、技术附加值高的数字控制装备,在现代先进生产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将会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l 世纪日本创建机器人社会技术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机器人技术与信息技术一样,在强化产业竞争力方面是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培育未来机器人产业是支撑2l 世纪日本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战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发工业机器人的初衷是为了使工人能够从单调重复作业、危险恶劣环境作业中解脱出来,但近些年来,工厂和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目的则更多地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因为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很长,大都在10 年以上,并且可以全天后不间断的保持连续、高效地工作状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主要进行焊接、装配、搬运、加工、喷涂、码垛等复杂作业。伴随着工业机器人研究技术的成熟和现代制造业对自动生产的需要,工业机器人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的生产中。 现在机器人的价格相比过去已经下降很多,并且以后还会继续下降,但目前全世界范围的劳动力成本都有所上涨,个别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又很高,这就给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工业机器人销量的保持着较快速度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在生产中主要有机器人工作单元和机器人工作生产线这两种应用方式,并且在国外,机器人工作生产线已经成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应用方式。以机器人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线适应了现代制造业多品种、少批量的柔性生产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强劲生命力,已开发出多种面向汽车、电气机械等行业的自动化成套装备和生产线产品。在发达国家,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并且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像日本的FANUC、MOTOMAN,瑞典的ABB、德国的KUKA、意大利的COMAU 等都是国际上知名的被广泛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这些产品代表着当今世界工业机器人的最高水平。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前期发展比较缓慢。当将被研发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后,发展速度就明显加快。特别是在每次国家的五年规划和“863”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我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在机器人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科技成果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转化。以沈阳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自主品牌已迅速崛起并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机器人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通讯、控制等多个方面。在现代制造业中,伴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所能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好。机器人技术的内涵已变为“灵活应用机器人技术的、具有实在动作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 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1.2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FMS(柔性加工)加工单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灵活性和柔性使其成为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主要用于物料、工件的装卸、分捡和贮运。目前在全世界有数以百万的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机械制造、零件加工和装配及运输等领域,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13级汉语言文字学王昆20130589 《文字学概要》读书笔记 摘要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与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字:文字汉字字形 一作者简介 裘锡圭先生主要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汉部分)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从事先、汉史的研究。曾参加望山楚简、曾侯乙墓文字资料、郭店楚简、银雀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和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字资料的整理考释工作。著有《文字学概要》、《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古文字论集》、《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上古思想、民俗与古文字学史》、《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等,学术论文汇编《裘锡圭学术文集》于2012年出版。二读书笔记 第一章文字形成的过程 (一)文字定义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文字”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文字系统。

(二)文字的产生 文字产生前,人们曾用文字画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阶级社会形成前夕,原始文字才有了产生的可能。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的。 首先产生的是跟图画有明显界限的文字,如“大”;人、鹿这一类具体事物的象形符号随后产生,这二者称为表意字。然后使用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符号的记号字产生。随后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的假借字应运而生。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最后,为了克服假借引起的字迹混淆现象,又造了形声字。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 (一)意音文字 文字的性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称为“字符”,可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语音、字义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前者可以称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而记号大都是由意符音符演变而来,且大部分字仍由意符音符构成,也称此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音文字。 (二)语素-音节文字 意符只跟文字所代表的的语素意义有关,记号只能起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的作用。它们都不表音,都是属于语素这个层次的字符。所以,汉字里的独体、准合体、合体表意字以及记号字和半记号半表意字,都应看作语素字。汉字既使用表音节的符号,也使用语素层次的符号,所以汉字不应简单地称为语素文字,而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检测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识别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机器视觉检测系统采用CCD照相机将被检测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特征,如面积、数量、位置,再根据预设的允许度和其他条件输出结果,包括尺寸、个数、合格/不合格、标识有无等,实现自动识别功能。机器视觉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70年代已形成几个重要研究分支:目标制导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并行运算、序列图像分析和运动参量求值、视觉知识的表示、视觉系统的知识库等。 关键词:机器视觉;CCD相机;图像处理;产品检测。

引言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它是一项综合技术,其中包括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电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技术、传感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等,机器视觉更强调实用性,要求能够适应工业生产中恶略的环境,要有通用的工业接口。电视摄像技术的成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视觉研究成为可能,它作为早期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后来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普及主要体现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机器视觉系统在产品检测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中国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开始与90年代,目前国内机器视觉大多为外国品牌,不过随着机器视觉的应用,国内公司技术上已经逐渐成熟。与此同时,随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各行各业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开始广泛出现。国内高校校、研究所和企业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这都将促进工业检测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发展。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对攀登机器人结构点性能计算和实验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并联攀爬机器人性能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从而避免结构框架上的节点。为了避免结构节点,攀爬并联机器人可以取得某种确定的动作。一系列的动作组合起来,可以方便沿着结构节点的攀登运动。必须对并联攀爬机器人的姿态予以研究,因为在其独特的配置下,姿势能够驱动机器人。此外,需要对执行机构为了避免机构节点而产生的力进行评估。因此本文的目的要表明,Stewart–Gough 并行平台能够作为攀爬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相反,并行攀爬机器人能后轻易而优雅地避免结构节点。为了支持第一部分中描述的模拟结果,实验测试平台已经发展到围绕结构节点对并联攀爬机器人地动力性能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非常有趣,显示了潜在的在工业中使用平行S-G机器人作为攀岩机器人的存在。 关键词:爬壁机器人、动力学、并联机器人、奇点

一简介 当需要在一些危险或者难以到达的地方执行任务时,具有在不同结构上攀爬和滑行能力的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检查和维修金属桥梁、通信天线以及深入核工业结构内部过程中使用的机器人。通常,这些类型的金属结构是由聚合在一起的杆构成,是一种联合机械,每一个都可以描述为棱柱元素变截面和尺寸的扩展。所有这些元素组合产生晶格不同的几何结构,其中结构性因素在不同点的结合称为结构节点。这类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它应用的设计。在这一类型设置中不同任务的机器人化已经被广泛地记载在文献中。在许多情况下,有人提出使用连接机构和多腿机器人来实现位移的随即移动。另外,许多这些机器人是被设计用来在墙壁或管道攀爬和工作。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在机械上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在运动控制方面有高水平的发展和阐述。一种用来给双层底部板件焊接的机器人正在研制当中。该型机器人是由一种有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配置的四足机器组成。该机器人通过抓住加强筋移动,但由于其几何结构不能移动通过结构节点。Balaguer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复杂的三维金属基结构的爬壁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毛毛虫“的概念来取代这些结构,并实时生成控制设计从而确保稳定的自我支持。Longo建议一个城市侦察双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表面上实现交替移动,并且小到足以穿越密闭空间。Minor and Rossman 提出了一种有腿的机器人,能够通过移动其身体从而产生推力。这些机器人的结构让它们沿着管道和梁结构,并通过内爬管道,但机器人不能够避免节点。在本篇论文中提出的机器人能够围绕结构节点移动。 对于位移和攀爬金属结构的最优解问题在理论上是基于一种原理,动力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结构的一部分,直接连接到并联机器人地末端,并用一种几何技巧克服了用于微小运动时的障碍。此外,机器人要轻便,机械结构简单,具有大的载荷和高速运转能力。这些条件基本都是由并联机器人实现。基于这个原因,用一种改进的的并联机器人作为攀爬机器人完全是有可能的。 基本上,并联机器人用于攀登必须用适当的夹具系统改变两个环中的一个,并取代另一个环,并通过预先设定的位移方向实现几何构型的动作。对并联机器人而言,这个过程简单且自然。

文字学概要笔记详细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P1~P9) 1.文字的定义 狭义文字:文字是纪录语言的符号。(本书采用的立场) 广义文字: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2.汉语“文字”的所指 文字个体~文字体系(有必要称为文字体系以区别于文字) 文字个体——指一个个的字 文字体系——用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3.文字形成的过程 前文字阶段 文字画:具有文字性质或功能的图画——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曾经用画图画和作图解的办法来记事或传递信息,通常把这种图画和图解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按照文字的狭义用法来看这个名称不恰当) 文字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P1:通常要到阶级社会形成前夕, 表示数量的符号与数字的区别P2:四道线或四个点,可能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天时间,在另一场合代表四个人,在某一场合代表四头鹿,它们所代表的对象不确定——记数符号 亖鹿——数字 独立创造文字体系形成的描绘:只能勾勒一个粗线条的轮廓:如方(口) ◆文字图画混合使用的原始阶段(古老文字必经的阶段)——即文字和图画长期混在一起使用 最大特点是表意手法的残存── ×表意字随语言环境改变字形 ×文字排列方式与词序的关系 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 表意字(记号字) 象形字 假借字P4 形声字 ◆表意字 a最先产生的文字是表意字_意义难以用一般的象形方法产生 (数词、虚词、形容词、简单图画无法表现的具体事物) b文字画阶段就有表意方法:象征等曲折表达的方法 c.表意字和抽象表意图画的本质区别 d记号字以及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 ◆假借字 a产生直接原因:克服记号字和表意字局限性造成的困难~表音 b假借的道理是谐音──谐音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在语言中广泛存在了 c表意和假借这两种造字方法的产生在时间上的关系──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d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 e假借造字法的优点和劣势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作为应对变化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增,企业中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在面临众多项目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好、协调好多个项目,同时又要使其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组合管理架起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桥梁,它是帮助实现项目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有效理论和工具。 1 项目组合管理理论 项目组合管理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商业价值和利益的评判,集合成项目组合的战略价值,去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和利益,项目组合不再是简单的进行多个项目的管理[1]。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一系列项目纳入到同一个组合当中,这个组合有独立的项目组合评审报告记录了各个项目的目标、成本、时限、专业技术水平、资源、风险和其他的关键因素。然后项目执行主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该组合,恰当地配置资源和调整项目,以使部门的利益回报最大化[2]。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单个项目、活动和所需资源与公司战略相联系的过程,从而确保投入的有限资源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最低的风险。此外,这个过程允许贯穿整个组织的战略沟通,进而更好的选择和执行那些支持公司战略的项目和活动,同时剔除那些劣质项目[3]。 项目组合管理是对项目集进行选择、评价、策划、实施、管理的有效过程[4]。 PMI对组合管理的定义为[5]: 项目组合管理不是简单地管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组合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公司战略来评价,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商业目标或商业利益。 PMBOK2004这样定义项目组合 组织依据其具体的目标来管理项目组合。项目组合管理的目标之一

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研究 引言: 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现象既属于语言学范畴,亦属于心理学范畴。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为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母语迁移”指的是,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学习第二语言,这里主要指的是英语,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人们或多或少的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不理想的结果。“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母语迁移的负效应的影响,英语学习者由于受到本身母语知识体系的影响,在潜意识中把母语的知识体系移植到英语应用上。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研究,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发展,启发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干扰,促进迁移,从而提高外语教学的成效。 1.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研究的方面 在相关文献中,大部分专家学者都是从语言迁移的理论,母语迁移的表现形式,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以及二语习得母语迁移现象对教与学的启示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二语习得的母语迁移,下面就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1母语迁移的研究历理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行为主义控制语言学习以及语言教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do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20 世纪 60 年末到70 年代初,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过渡语( inter—language,也称中介语) 理论、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也称偏误分析) 兴起。在对比分析研究中展开了大量实证研究,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结果确实证实了 Lado 等人的理论但是,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指出了“距离 = 难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发现学习者往往是在母语与目的语表面上相似的地方更容易犯错误等,同时对比分析对于学习者错误的预测能力也受到了质疑。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标记理论被引入母语迁移现象研究领域。1990 年代以来,基于语言共性,一系列新的母语迁移理论涌现出来,如最小树假说,弱迁移假说,全迁移假说,整体损伤说等,但

机器视觉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计算机视觉测量技术 姓名:张力坤 一.国内外现状 机器视觉自起步发展到现在,已有将近20年的发展历史。应该说机器视觉作为一种应用系统,其功能特点是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和发展的。 目前全球整个视觉市场总量大概在70~80亿美元,是按照每年8.8%的增长速度增长的。而在中国,这个数字目前看来似乎有些庞大,但是随着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对于机器视觉的需求将承上升趋势。 何谓机器视觉? 简言之,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 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机器视觉系统的特点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在一些不适合于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境或人工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常用机器视觉来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人工视觉检查产品质量效率低且精度不高,用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而且机器视觉易于实现信息集成,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基础技术。 正是由于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易于自动处理,也易于同设计信息以及加工控制信息集成,因此,在现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人们将机器视觉系统广泛地用于工况监视、成品检验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在中国,这种应用也在逐渐被认知,且带来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国内对于机器视觉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机器视觉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在国外,机器视觉的应用普及

二语习得 文献综述 作业样本

英师11101班 201100495 姓名: 关于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研究的文献综述 姓名: 摘要: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 period,有人译做关键期)的问题上。通过对近20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的分析,大概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类,一是翻译和评介外国理论,二是探讨年龄差异与外语教学。 关键词:年龄因素,二语习得,文献,综述。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一个领域。但是,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该领域的各项研究已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年龄问题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语言学习有无一个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或临界期(critical period,有人译做关键期)的问题上。(王初明,2001)我国学者除了翻译介绍国外理论以外,还主要探讨了所谓临界期或关键期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等问题,这方面已有大量文章问世。下面,笔者将对近20年来关于二语习得年龄问题的论文作一综述,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一、翻译、评介国外理论的论著 国外有关二语习得年龄研究的理论成果大多围绕着所谓的关键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或译临界期假说)展开的。这一理论最初的构想来自Lennenberg(1967),后来围绕此理论形成支持派和反对派。我国学者对国外理论的引进主要集中在对支持派和反对派观点的介绍和评述上。戴曼纯介绍了 C .Snow和M. Hoefnagel-hohle(1978)有关关键期假说的相关试验及研究,以及一些学者有关“敏感期”假设的实验研究(戴曼纯,1994)。王初明就国外语言习得临界期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大致介绍(王初明,2001)。王立非和李瑛就美国二语习得专家David Birdsong在1999年出版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文字学经验(语用文字都适用)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文字学经验(语用文字都适用) 写在前面: 我本科是普通一本,汉语言文学专业,初试成绩分数不高,本来没打算写经验贴也没啥经验,但是有小可爱强烈“抗议”文字学资料太少,所以希望能够帮到考文字学的小伙伴。当然我只是提供参考,形成自己的复习体系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专业课: 因为没有明显的分期,就直接一起来,可能就比较乱,因为我的时间真的很乱。 其实说开始准备的时间的话是大三上的寒假前开始的,也就是1月差不多,我把参考书都从图书馆借了过来,每本书的重点也标注了一下,这期间完成的是北语两位老师的讲义都看了一遍了,现汉的书翻了一遍,古汉文选大概就三四篇,因为本科是上过现汉,翻一下大概调动一下思路,然后2月就回家了,在家就不学习的哈哈~再开始是3月中旬,开始认真看现汉的书,这时候是无压力的看,就把书上所有的字都看过去,包括下面的小字,像修辞不考的我就没看。后来去重新听了我们现汉老师的课。看完一遍其实是没啥感觉的,我看的也算快的,大概一周看完了。第二遍是把书和程娟老师还有郑贵友老师的讲义结合着看的,其实是会有很多问题,会摘抄出来,我当时报了新祥旭一对一60课时的通过班,有不懂的问题就课后问教我的学姐。

4月的时候把古汉加进来,我用的是崇文书局的辅导集,翻译我就是看着原文一句一句翻下来,不会的就看注解、辅导书,通假字、异体字这种就用特殊符号标一下,活用是画在注解上,前期自己乱来,后来听了学姐的就用铅笔画出来,第二遍再擦掉再来,保持一天一篇的速度,碰到准备面试,写论文期间就暂停了。到6月我才过了文选第一册。 4月的时候也看了复旦大学出版的《古代汉语教程》,通论很详细,会自己把重点的挑出来记一下,也看了陆俭明老师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从开始到句子分析,是跟着b站上陆老师的视频一起进行的,自己先看一遍书,再跟着视频过一遍,当然整理出了笔记。符淮青老师的词汇我就看了语素,语素义那一块。总结一下就是暑假前,我把现汉书看了三遍,讲义看了两遍,知识点理解的差不多了,还没碰过真题,古汉第一册,《古代汉语教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我这个进度应该还算慢的,建议文选早点开始,不要拖后腿,书一定要多看几遍,真的去理解,参考书这两本我还是建议看的,古汉还是注重积累) 7、8月是暑假了,就非常规律了。 6:45-7:15 英语单词, 7:45-9:00 政治, 10:00-11:30 古汉第二册, 13:15-14:00 前期是语纲教材,后来教材看完了就是沈阳老师的《十五讲》,这本书也建议看吧,会把语纲一些知识点讲的很清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