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储层评价

测井储层评价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储层预测中有关测井参数的分析及应用

第7卷第3期2010年6月   CHIN ESE J OURNAL OF EN GIN EERIN G GEOP H YSICS Vol 17,No 13 J une ,2010 文章编号:1672—7940(2010)03—0296—04doi :10.3969/j.issn.1672-7940.2010.03.006 储层预测中有关测井参数的分析及应用 曾 婷,桂志先,何加成,易寒婷,章雪松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作者简介:曾 婷(1985-),女,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工作。E -mail : zt851129@https://www.doczj.com/doc/5711081635.html, 摘 要:根据研究区56口井,笔者对岩心、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等钻井、测井资料进行 多种统计和交会分析,研究速度、密度、波阻抗、孔隙度与深度、岩性,波阻抗与孔隙度等的关系,分析储层物性特征,并作相关交会图,建立规律关系式。经比较得出利用波阻抗进行下一步的反演工作会比较合理。根据砂岩孔隙度与波阻抗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利用砂岩波阻抗估算砂岩孔隙度。为下一步储层预测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储层预测;岩性;波阻抗;孔隙度 中图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0-03-29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Logging Parameters in R eservoir Prediction Zeng Ting ,Gui Zhixian ,He Jiacheng ,Y i Hanting ,Zhang Xuesong (Key L aboratory of Ex ploration Technology f or Oil and Gas Resources (Yangtze Universit y ) Minist ry of Education ,J ingz hou H ubei 43402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 s various logging data of core ,nat ural gamma ,spo ntaneous po 2tential ,acoustic t ravel time ,density ,neut ron etc.and t ries to st udy t he relationship s of t he speed ,density ,wave impedance and porosity wit h t he dept h ,lit hology ,as well as t he relationship s between wave impedance and poro sity.Then it analyzes t he characteristics of t he reservoir forecast.Through comparison ,it is reasonable to go on wit h t he next inver 2sion task by using wave impedance.Based on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 porosity and wave impedance ,we can use t he sand wave impedance to estimate t he sand porosity.This st udy p rovides very good information for t he reservoir p redict research.K ey w ords :reservoir prediction ;lit hology ;wave impedance ;porosity 1 引 言 储层预测是综合地质、地震、测井、试井、分析化验等各种资料研究储集层的分布、岩性变化、厚 度变化、物性特征、所含流体、油气藏等等的一项 综合性研究课题[1]。其目标是发现有利储集体,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地层参数关系的分析是储层研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工作。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本研究区特点出发,在储层预

复杂油气藏的解释评价及测井系列-测井技术06

复杂岩性油气藏的测井系列及解释评价 魏钢王忠东 (辽河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辽宁盘锦 124011) 摘要:近些年来,在各种碳酸盐岩、火成岩、变质岩等复杂岩性地层中均发现了较为可观的工业油、气藏,但要如何高效、准确的利用测井资料来寻找开发此类油气藏,如何有效地对这类油气藏进行解释评价,仍然是较为复杂的难题。本文针对辽河油田复杂油气藏类型多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及测井新技术对几种复杂岩性油气藏的配套测井系列及测井解释评价提出几点认识。 关键词:复杂油气藏测井系列新技术储层评价 WEI GANG,WANG ZHONGDONG WELL-LOGGING SERIES AND INTERPRETATION TO COMPLICATED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ell logging Co.,Liao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Bureau,Panjin,liaoning 124011 ,China) ABSTRACT: Recent years,considerabl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ere found in all kinds of carbonatite、igneous rock、metamorphic rock,but how to use well-logging material high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continue to find these kinds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how to evaluate these reservoirs is still very complicate difficult problem.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various oil and gas reservoir in LiaoHe oil field,efficiently useing abundant well-logging material and advance well-logg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gives some cognitions about well-logging interpretation and well-logging series to several complicat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Subject Terms: complicate oil and gas reservoir low resistivity sand rock well-logging series advance technology reservoir evaluation 引言 辽河油田含油气储层的岩性多种多样,既有常见的沉积岩,也有岩浆岩和变质岩。具体岩性有砂泥岩、灰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花岗岩、粗面岩、玄武岩、凝灰岩、辉绿岩、安山岩、英安岩、角砾岩以及石英岩等。其中碳酸盐岩、火成岩、及变质岩复杂岩性地层电阻率普遍较高,三孔隙度曲线接近骨架值,很难反映储层的特征,用常规测井曲线较难判断储层参数(φ,k,Sw),结合测井新技术较为容易地解决了这一困难,针对这些特殊岩性油气藏主要加测了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或井周声波成像测井,另外在其中部分井又增加了核磁测井、阵列声波测井,其应用评价效果比较显著。

测井储层评价

1、测井资料评价孔隙结构 储集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对于碳酸盐岩来说其孔隙结构主要是指岩石具有的孔、洞、缝的大小、形状及相互连通关系。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发挥油气层的产能和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关键。 常规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室内实验方法和测井资料现场评价法。室内实验方法是目前最主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和评价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方法,主要包括:毛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等)、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则为室内实验开辟了另一条途径,且测井资料具有纵向上的连续性,大大方便了储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1.1 用测井资料研究孔隙结构 1.1.1 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 利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还是建立在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和Archie公式的基础之上。 电阻率测井资料反应的是岩石复杂孔隙结构内在不同流体(油、气、水)时的电阻率,因此储层岩石不同的孔隙结构特征一定会对电阻率测井响应产生影响。国内外关于岩石微观孔隙结构模型、物理模型也较多,包括毛管束模型、曲折度模型、电阻网络模型和渗流理论、有效介质理论等。毛志强等采用网络模型模拟岩石孔喉大小及分布、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变化对含两相流体岩石电阻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油气层电阻率变化规律的2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孔隙连通性(以孔喉配位数表示)和岩石固体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孔隙连通性差的储集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相反,当岩石颗粒表面束缚水水膜厚度增加时,储集层的电阻率则明显降低。杨锦林等采用简化的岩石导电物理模型,定义了一个岩石孔隙结构参数S,综合反映了储层孔隙孔道的曲折程度及其大小。如果孔隙孔道越大越平直,S值越大,说明储层条件越好;反之孔隙孔道越小,越曲折,S值越小,说明储层条件越差。利用测井资料求取S的公式为: S=0.564(R w/R0)0.75φ—0.25 (1) 式中:R w为地层水电阻率,Ω·m;R0为岩石100%含水时的电阻率,Ω·m;φ为岩石孔隙度。 Archie公式表明,地层的电阻率因素F主要决定于岩石孔隙度,且与岩石性质、胶结程度和孔隙结构有关。李秋实等研究表明,Archie公式中的电阻率因素F不但与储层孔隙度、孔隙曲折度有关,还与储层的孔喉比有关,孔喉比越小,F值越低。 同时地层电阻率指数n值的大小也主要受储层孔喉比的影响,当储层是孔喉比为1的管状孔时,n最小(等于1),孔喉比越大,n值越大。n值反映的是储层孔喉比的大小。 1.1.2 用核磁共振测井研究岩石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测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入使用的最新测井技术之一,它是通过研究地层中孔隙流体的原子核磁性及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振动特性,来研究各种流体孔隙度,进而评价岩石的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测井测量的信号是由不同大小的孔隙内地层水的信号叠加,经过复杂的数学拟合得到核磁共振T2分布,因此T2的分布反映了岩石孔隙大小的分布,大孔隙内的组分对应长的T2分布,小孔隙组分对应短的T2分布,这就是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基础。目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研究地层孔隙结构的方法都是进行室内实验,将岩心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分布对比,建立其相关性,进而通过核磁共振T2分布,间接地利用岩石的毛管压力分布曲线来研究岩石的孔隙结构。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宋岩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6405) 摘要:首先以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探测原理为基础,优选出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的声波时差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来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方程,并且用非建立关系的密闭取心井和评价井进行验证,解释结果比较合理,为多学科油藏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题词:孔隙度渗透率多元回归 Study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nterpretation method Song Yanzhu (No.10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field Co.,Ltd.,Heilongjiang Daqing 166405) 「Abstract」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Oilfield.First,we choose the well log of AC and GR to establish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nterpretation equation,in the base of the differentiated rate and exploration principle of well log.Then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result is reasonable based on datas of sealing core drill well and assessment well,and it lays a favorabl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rvoir. 「Keywords」porosity;permeability;multiple regression 1 前言 统计某油田扶余油层探明区内86口探井、几千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油层砂岩平均孔隙度15.3%,平均渗透率10.8×10-3μm2。 作者简介:宋岩竹,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精细地质描述工作。E-mail:songyanz@https://www.doczj.com/doc/5711081635.html,

友谊油田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友谊油田复杂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目标区块水淹层、薄互层和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以友谊油田为例,通过开展测井曲线标准化、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油气水层判别标准等工作,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精度更高的测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标准。 标签:测井曲线标准化;储层四性关系;油气水层判别 1 研究区概况 友谊油田位于羊二庄油田主体部位西南约6km,为赵北断层控制下的一个逆牵引鼻状构造,区域构造属羊二庄断阶带,断层十分发育,含油面积3.7 km2,探明地质储量445×104t。该油田为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的复杂油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大,碳酸岩含量高,受储层物性、钻井、测井等多因素影响,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通过统计历史上51个单试层的试油结果,测井解释符合率仅60.8%,严重制约油田开发效果。因此需建立一套系统的精度更高的测井解释模型和标准,进一步提高目标区块水淹层、薄互层和高阻水层的解释精度,为开发调整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 测井曲线标准化 不同测井系列的测井仪器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为确保研究工作的準确性及进行多井评价和横向对比,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标准化。 泥浆与地层放射性的差别越大,即泥浆的密度越大,对地层放射性响应的影响与干扰也就越大。井径大小的变化,对自然伽马曲线测量值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泥浆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地层,同时又吸收地层自然伽马射线。所以,当井径扩大与泥浆密度增加时,将会造成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数值的显著降低。基于上述考虑,需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井径与泥浆密度校正。 在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时,使用的是自然伽马相对值与泥质含量建立关系图版。采用相对值法求泥质含量可消除测井仪器非标准化对测井值的影响,因此求自然伽马相对值本身也就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标准化。 在友谊油田65口处理井中,选择沙一中的稳定泥岩段进行标准化,基本上该段声波时差在310-320μs/m之间。同时根据所确定的声波时差标准,利用直方图平移技术对所处理井的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准化。例如庄1608-1井在该段的声波时差标准值峰值在320-330μs/m之间,与该段的声波时差标准相差10μs/m,通过直方图平移技术对其进行标准化,保证以后计算的准确性。 3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和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和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工程论文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令狐松 将油气从地下采到地面,要用到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技术。其中,测井技术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它将专业仪器放入井内,沿钻井剖面向上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测井学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层次,分为测井方法理论、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评价三部分,测井评价就是测井技术直接与地质家交流的环节。通过油气测井评价可以找出油气隐藏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帮助地质家回答如下问题:地下是否有油气?有多少可开采?开采时间?开采效率?下一口井布在哪里?这也是测井为什么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的原因。 油气测井评价是一项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全过程的工作,利用从井中测量的各种测井信息(曲线),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先进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机处理手段评价地下储层信息,最终提供给地质家。油气测井评价的核心是将地层的声、电、核磁等物理参数反演为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地层地质参数过程。 按照不同储层地质对象,油气测井评价可分为泥质砂岩测井评价、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火成岩测井评价、煤层气测井评价、致密油气测井评价和页岩气测井评价等类型。每一类对象地质特点不同,测井评价重点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不同测井评价的难点所在。 单井测井评价研究包括资料预处理、成像测井处理、岩石物理实验、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油气定性解释、油气定量评价等

方面,可以为地质提供岩性剖面、储层划分原则、油气水层判别标准、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以单井解释为基础,可以开展多井油气藏测井综合评价。测井评价技术涉及面很广,下面就针对一些关键方面进行介绍。 测井定量评价的核心是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几个储层地质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解决了“地下是油是水?有多少?”的问题。孔隙度的计算,理论上是采用体积模型方法。以声波测井为例,在压实和胶结良好的纯砂岩中,按照体积模型,有声波时差公式: Rw——地层水电阻率,Ω·m; R1_地层电阻率,Ω·m; Ф——孔隙度,%。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1:00:31.3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正强[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 8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和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石油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开采技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能源供不应求的问题,石油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基本的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支持和促进作用。我们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就要确保整个石油行业在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当中不断创新,提升石油勘探能力,全面提升石油开采率,对当今石油勘探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减轻我国面临的石油能源压力。 一、石油地质勘探 1.1石油地质勘探简述 石油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以地质勘探和开采为主,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为了石油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涌进了更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对石油地质的勘探研究有着更高的实践意义。现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将发展重心从经济效益转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上,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的地质勘探队伍,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和规模。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主要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油地质勘探能够准确查找油气资源,从而为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留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量,科学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为石油开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1.2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大石油能源的开采,我国对于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改善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模式着重投入短期研究和发展工作,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油地质勘探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开发区转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更为严密性的区域,这个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石油企业越来越多,在这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情况,这对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地质勘探秩序;第三,目前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事业的发展,这对石油勘探技术带来了较严格的约束,要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环保制度,这也在一定情况下为正常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第四,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的油田总量在逐渐降低,这对于小型油田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小型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开采效益低,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情况,要适当地做出改善。 二、储层评价方法 2.1欠平衡钻井技术 石油的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能够为勘探和开采提出指导性建议,它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采用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当今储层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依据随钻检测工具来完成石油的储层评价工作,使用这种方法的技术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误工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钻探技术的提高,我们对储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我们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开石油层,这时候井底是属于欠压状态,低部的流体会不断涌入井内,这样能够根据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储层分析。我们使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地质层和井筒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质层和井筒进行系统建模,能够根据参数对储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石油勘探技术。 2.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就是确定储层的相关系数之后,对影响储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照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在利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过程中,确定储层的相关参数是关键,在进行储层分析过程时,只有全面掌握储层情况,才能保证储层综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石油的高效开采。 2.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储层的特点,将不同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应用,进一步处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确定权数尤其关键,我们针对整个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我们运用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能够将储层进行分类分段分区来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段、区段对石油储层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这样能够进行石油储层的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储层的各种因素,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便工作人员对储层的开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黎强.关于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4). [3]杨桂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

测井储层评价方法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 3页岩气测井系列、解释方法及研究方向 3.1页岩气与其他储层测井解释的差异性分析 (1)成藏与存储方式不同。页岩具自生自储的特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游离气较少;而常规油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2)储层性质不同。页岩气储层属致密储层,其岩性与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岩石矿物组成与裂缝识别尤为重要(见表2)。 (3)评价侧重不同。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相关参数的评价极为关键;常规油气藏主要是评价其含油气性。 (4)开采方式不同。页岩气储层均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开发,因此对压裂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3.2页岩气测井技术系列探讨 (1)常规测井系列。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深浅侧向电阻率、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能满足页岩储层的识别要求。自然伽马强度能区分含气页岩与普通页岩;自然电位能划分储层的有效性;深浅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页岩的含气性;岩性密度测井能定性区分岩性;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在页岩储层为高值。通常密度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变小、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9],因此利用常规测井系列能有效地区分页岩储层。但该系列对于页岩储层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裂缝识别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等方面存在不足,常规测井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页岩储层评价的要求,因此还需开展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 (2)特殊测井系列。应用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ECS元素测井可求取地层元素含量,由元素含量计算出岩石矿物成分。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能满足评价地层各种性质、获取地层物性参数、计算黏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和沉积环境、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地层渗透性等的需要。偶极声波测井能提供纵波时差、横波时差资料,利用相关软件可进行各向异性分析处理,判断水平最大地层应力的方向,计算地层水平最大与最小地层应力,求取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破裂压力等重要岩石力学参数,满足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的要求,指导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声、电成像测井具有高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和可视性特点,在岩性与裂缝识别、构造特征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识别页岩储层裂缝的类型,对指导页岩气的改造、评定页岩储层的开发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3.3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探讨 (1)页岩气有效储层评价技术。主要依托常规测井系列,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页岩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的评价需要。 (2)岩石力学参数评价技术。主要依托特殊测井系列与岩石物理实验[30-31],如全波列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者:————————————————————————————————日期: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工程论文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令狐松 将油气从地下采到地面,要用到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技术。其中,测井技术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它将专业仪器放入井内,沿钻井剖面向上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测井学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层次,分为测井方法理论、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评价三部分,测井评价就是测井技术直接与地质家交流的环节。通过油气测井评价可以找出油气隐藏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帮助地质家回答如下问题:地下是否有油气?有多少可开采?开采时间?开采效率?下一口井布在哪里?这也是测井为什么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的原因。 油气测井评价是一项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全过程的工作,利用从井中测量的各种测井信息(曲线),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先进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机处理手段评价地下储层信息,最终提供给地质家。油气测井评价的核心是将地层的声、电、核磁等物理参数反演为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地层地质参数过程。 按照不同储层地质对象,油气测井评价可分为泥质砂岩测井评价、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火成岩测井评价、煤层气测井评价、致密油气测井评价和页岩气测井评价等类型。每一类对象地质特点不同,测井评价重点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不同测井评价的难点所在。 单井测井评价研究包括资料预处理、成像测井处理、岩石物理实验、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油气定性解释、油气定量评价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赵胜绪 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3大类16项参数: ①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②煤层气储层物性参数;③煤层气储层封盖参数。进而提出了煤层气储层评价标准。又综合对比分析了目前煤层气储层评价使用的评价方法,本文采用了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判别法。该方法突出了层次分析法的系统性优势,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巧妙结合,充分发挥GIS技术展示空间数据在综合评价方面的功能优势。但是该方法不可避免地又涉及到赋权问题,客观性在此表现较差。如果将熵权法的赋权优势与基于GIS的多层次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体系相结合,则可创造一种精确度、可信度更高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方法。 关键词:煤层气储层评价评价参数获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选择 1 前言 煤层气产业是近20年在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产业,我国煤层气的资源量位列世界第三,在深埋2000米以内的

煤层气预测总资源量为30万亿至35万亿立方米[1]。中国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煤层气勘探开发活动空前活跃。但由于煤储层条件差异变化大,煤层作为储气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有许多显著的差别。要取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突破,必须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决策水平,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目前对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使用的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 2 煤层气储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组合及获取方法 煤层气储层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需要地质工程、气藏工程、钻井工程和生产工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对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的大部分或者全部不可能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由于技术、工程手段、实验方法和仪器等方面的限制,仅能获取有限的煤层气储层评价参数。因此,如何集中有限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最大限度的获取煤层气储层评价所必须的主要参数,也是我们在煤层气储层评价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1.页岩油气储层地质特征 (1)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页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其分布在盆地内,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页岩地层中,自生自储,页岩即是烃源岩,也做为储集层,与常规油气藏不同,没有油水界面、气水界面等流体界面概念,属于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2)岩石矿物组成复杂 页岩油气储层不只是指黑色页岩,一切富含有机质,且天然气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于岩石中的致密细碎屑岩都可统称为页岩油气储层。页岩油气储层矿物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黄铁矿等,而且不同盆地页岩油气储层的矿物含量差别很大。根据矿物组成的不同,页岩油气储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富含方解石的钙质页岩油气储层;另一类是富含石英的硅质页岩油气储层,以及符合粘土矿物的粘土质页岩油气储层。 (3)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页岩油气储层既是储集层,又是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主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和有机质成熟后热解生成的孔隙为主,部分储层还发育天然裂缝。 (4)基质渗透率极低 页岩油气储层物性极差,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基质渗透率一般为 0.0001~0.001mD,渗透率极低,一般以长距离水平钻井结合多级压裂方式求产。 (5)游离与吸附态两种赋存方式 页岩气主要有游离态、吸附态两种赋存状态,游离气是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的天然气;吸附气则是吸附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表面的天然气,以有机质吸附为主,粘土矿物吸附可以忽略。致密砂岩气则主要是游离气,煤层气主要是吸附气。 2.页岩油气储层测井评价 在页岩油气储量评估中,测井专业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储层的定性识别;二是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在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中主要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吸附气含量等几个要点。 (1)页岩油气储层定性识别 页岩油气储层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储层有明显不同。通常情况下,干酪根形成于还原环境,可以使铀沉淀下来,从而具有高自然伽马放射性特征,干酪根的密度较低,介于0.95~1.05g/cm3之间。干酪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储层体积密度,干酪根还具有较高的含氢指数和较低的光电吸收指数,导致储层具有高中子孔隙度、低光电俘获截面特征。页岩油气储层中含烃饱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分析

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分析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驱动下我国的石化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石油开采技术较以往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体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准。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年增长幅度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这给石油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石油地质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石油地质勘探更具合理化、科学化就需要对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进行准确的评价,本文对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供以参考。 标签: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 0引言 石油地质勘探是通过各种勘探方法来对地质状况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准确的油气资源信息,另外还需要对生油、储油、运输等条件进行分析从而对油气远景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在勘探过程中先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初步勘探即小比例尺踏勘,这种勘探方式准确度不高且工作较为粗糙,只能对相关区域的情况进行初步了解。通过整合将这些小比例的地形图合并从而构成整体性的构造地质图,再根据这些地质图进行油气开采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石油开采效率,这对于油田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目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体系,但是在某些环节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通过合理、科学、准确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我国石油产业的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目前石油地质勘探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石油地质勘探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研究较以往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从大环境来看我国的石油化工行业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再加上石油消耗的日益增大给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市场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石油地质勘探理论创新便显得刻不容缓。目前石油地质勘探在板块结构论、油气系统研究、天然气地质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让石油地质勘探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地质复杂条件。从技术层面上来看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给石油地质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也就是说传统勘探模式正逐渐向现代化勘探转变,这使得石油勘探的准确度、工作效率以及勘探效果较以往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从研究方向来看石油地质勘探也变得越来越实用化,很多研究部門都对地质勘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革新,特别是对适合中、短期需要的项目研究给予了强化,而这种转变也让石油勘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另外石油地质勘测合作研究也被越来越重视,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让人力资源分配以及技术配置得到深度优化,同时在技术领域研究上也能走的更远。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白热化的行业竞争,石油企业若想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必然就要让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以此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就成为了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企业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