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1.页岩油气储层地质特征

(1)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页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其分布在盆地内,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页岩地层中,自生自储,页岩即是烃源岩,也做为储集层,与常规油气藏不同,没有油水界面、气水界面等流体界面概念,属于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2)岩石矿物组成复杂

页岩油气储层不只是指黑色页岩,一切富含有机质,且天然气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于岩石中的致密细碎屑岩都可统称为页岩油气储层。页岩油气储层矿物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黄铁矿等,而且不同盆地页岩油气储层的矿物含量差别很大。根据矿物组成的不同,页岩油气储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富含方解石的钙质页岩油气储层;另一类是富含石英的硅质页岩油气储层,以及符合粘土矿物的粘土质页岩油气储层。

(3)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页岩油气储层既是储集层,又是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主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和有机质成熟后热解生成的孔隙为主,部分储层还发育天然裂缝。

(4)基质渗透率极低

页岩油气储层物性极差,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基质渗透率一般为

0.0001~0.001mD,渗透率极低,一般以长距离水平钻井结合多级压裂方式求产。

(5)游离与吸附态两种赋存方式

页岩气主要有游离态、吸附态两种赋存状态,游离气是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的天然气;吸附气则是吸附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表面的天然气,以有机质吸附为主,粘土矿物吸附可以忽略。致密砂岩气则主要是游离气,煤层气主要是吸附气。

2.页岩油气储层测井评价

在页岩油气储量评估中,测井专业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储层的定性识别;二是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在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中主要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吸附气含量等几个要点。

(1)页岩油气储层定性识别

页岩油气储层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储层有明显不同。通常情况下,干酪根形成于还原环境,可以使铀沉淀下来,从而具有高自然伽马放射性特征,干酪根的密度较低,介于0.95~1.05g/cm3之间。干酪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储层体积密度,干酪根还具有较高的含氢指数和较低的光电吸收指数,导致储层具有高中子孔隙度、低光电俘获截面特征。页岩油气储层中含烃饱

和度较高,导致高电阻率,但电阻率也会随着流体含量和粘土类型而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常规测井识别页岩油气储层。

(2)页岩油气储层参数定量计算

页岩油气储层参数的定量评价比较困难,这主要是由于页岩油气储层的岩石物理体积模型比常规储层更加复杂,首先它的岩石骨架成分更加复杂,而且富含有机质,有机质表面还吸附天然气。常规三组合测井信息有限,不能精确求解岩石体积模型,且地层水参数与岩电参数难以获取;页岩油气储层与常规储层相比,还需计算有机碳含量与吸附气含量,对于这些参数,如果进行了取心,可以利用岩心实验的方法得到,但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价地层有机碳含量与吸附气含量是一个难点。

目前对于页岩油气储层的定量评价国内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国外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比较早,并且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方法与流程,开发了相关测井解释软件;从已评价的几个项目来看,各个公司采用的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对于页岩油气储层定量评价目前没有统一的工业标准流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岩心数据建立岩电统计模型的方法;另一类是丰富常规测井信息求解岩石物理体积模型。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页岩油气储层评价的初步思路是:首先,通过岩心资料与常规测井曲线的对应分析,建立页岩油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识别页岩油气储层;根据资料情况,选用不同评价思路,对只有常规测井资料的井,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岩电关系来评价孔隙度与饱和度参数,利用Passey方法评价有机碳含量;对不仅具有常规测井资料,还测量了元素俘获能谱测井或核磁共振测井的井,综合利用常规测井与测井新技术资料,采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岩石物理体积模型,从而得到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有机碳含量通过干酪根体积来进行计算;在求得地层有机碳含量后,结合岩心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实验结果来计算吸附气含量,最后利用这些储层参数就可以对储量进行评价。

测井解释原理

测井解释原理 一: 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 (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 ?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 ?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 ?1、定义:–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 ?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 2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 碳酸盐岩储集层 ?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 ?2、组成:–石灰岩(CaCO 3)、白云岩Ca Mg(CO 3)2)、泥灰岩 ?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4 、分类 按孔隙结构: ?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 ?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 ?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 ?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 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 孔隙型、及裂缝- 洞穴型

页岩气储层评价(斯伦贝谢公司)

页岩气储层评价
斯伦贝谢DCS 2010年5月

汇报提纲
页岩气藏特征 页岩气储层评价技术 实例
2 5/18/2010

页岩气藏普遍特点
有机质含量丰富 烃源岩 含吸附和游离状态气体 超低渗 (~100 nD, 0.0001 mD) 低孔 (~ 5%) 含气量大 采收率变化大 生产寿命长( 30-50 年). (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游离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增产措施:水平井、多级压裂

页岩气藏普遍特点
有机含量丰富的页岩 烃源岩 含吸附和游离状态气体 超低渗 (~100 nD, 0.0001 mD) 低孔 (~ 5%) 含气量大 采收率变化大 和单井产量低 生产寿命长( 30-50 年). (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游离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增产措施:水平井、多级压裂
采收率 (%) 全球常规气储量:6,300 tcf/178.4万亿方 全球页岩气储量:16,112tcf/456万亿方 中国页岩气储量:3528tcf/99.9万亿方 引: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8
A O/NA L B
A B L O/NA
Antrim (Michigan) Barnett (Texas) Lewis (New Mexico) Ohio/New Albany

页岩气藏普遍特点
有机含量丰富的页岩 烃源岩 含吸附和游离状态气体 超低渗 (~100 nD, 0.0001 mD) 低孔 (~ 5%) 含气量大 采收率变化大 和单井产量低 生产寿命长( 30-50 年). (Barnett页岩气田开采寿命可达80~100年) 游离状态天然气的含量变化于20%-85%之间 增产措施:水平井、多级压裂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_付娟娟

第23卷第2期2 016年3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Earth Science Frontier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Peking  University)Vol.23No.2 Mar.2016 http ://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 地学前缘,2016,23(2)收稿日期:2015-09-12;修回日期:2015-11- 01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沁水盆地及周缘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2014- 258)作者简介:付娟娟(1981—),女,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E-mail:juanj uanfu_2012@hotmail.com* 通讯作者简介:郭少斌(1 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层序地层学、储层评价和油气资源评价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g uosb58@126.comdoi:10.13745/j .esf.2016.02.017沁水盆地煤系地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 付娟娟, 郭少斌*, 高全芳,  杨 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FU Juanjuan, GUO Shaobin*, GAO Quanfang,  YANG Jie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100083,ChinaFU Juanjuan,GUO Shaobin,GAO Quanfang,et al.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ment conditions of shale gas in theCarboniferous-Permian coal-bearing  formations of Qinshui Basin.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16,23(2):167-175Abstract:Qinshui Basin,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al-bearing basins in China,not only has plenty of coalan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but also has a lot of shale reservoirs.However,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is basin.In this paper,we studied the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of Qinshui Basin,China.Comprehensiveexperimental methods,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NMR,FIB-SEM,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thinsections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etc.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geochemistry,rockand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ores evolution of organic-rich shale gas reservoirs.On this basis,the exploration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hale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i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types of pores and micro fractures developed here,which provide enough spaces for the storage of shale gas.Mineral pores,mainly including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intercrystalline pores in shapes of plate,triangle orirregular are well developed,wherea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organic pores in shapes of dot or occasional ellipsedeveloped.Porosity ha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which has a range from 2.84m2/g to 6.44m2 /g with anaverage of 4.26m2 /g.The average value of p ore size distribution is between 3.64nm and 10.34nm,whichmeans mainly meso-pores developed.The appropriate ratio of mineral composition,which is composed of57.5%of clay minerals and 41.3%of brittle minerals,is pretty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rco-pores,gasabsorption and fracturing.High value of TOC and Ro,caused by abnormal thermal gradient in Mesozoic,provid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hale gas formation and storage.On the whole,though the burial depth isshallow,there is grea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for shale gas in the C-P period in the QinshuiBasin because the organic chemical conditions,mineral composition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and storage of shale g as.Key  words:Qinshui Basin;C-P period;shale gas;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摘 要: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不仅其煤炭及煤层气资源丰富,在上古生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还有大量页岩发育。而目前,针对该地区页岩地层的相关研究极少,该地区页岩气资源是否具有勘探开发潜力有待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文以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海陆交互相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X线衍射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富有机质页岩储层有机质含量、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化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矿物组成、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储层中发育形态各异的不同类型孔隙及微裂缝。其中,矿物基质孔十分发育,主要包括有呈片状、三角形及

储层精细地质研究进展

第28卷第2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Vol .28No .22006年6月 J ournal of Earth Scienc es an d Environ ment Jun .2006 [收稿日期] 2005-05-08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边缘地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MSGL 04-3) [作者简介] 吴诗勇(1971-),男,安徽太湖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油田开发地质学研究。 精细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诗勇1,2,李自安1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 水驱采油后期,油层的含水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量的可动剩余油却滞留于地下。要提高这部分油层的采收率,必须加强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认识。精细地质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在这种背景下,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旨在对其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从储集层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特征出发,概述了精细地质研究的内容为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流动单元的研究、表外储层研究、地质建模等。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精细地质;成因单元;结构单元;流动单元;表外储层;综述 [中图分类号] TE 122. 2;P 618.1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561(2006)02-0058-07Actuality and Dev elopment of Fine Ge ology WU Shi -yo ng 1,2 ,LI Z i -an 1 (1.Guangzho u Institute of G 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 es ,Guangzhou 510640,Guangdo ng ,C hina ; 2.S ch o ol Graduate ,C hine se A cademy of Science s ,Beij ing 100039,C hina ) Ab s tra ct :At the later stage of w ater -driven ex ploitatio n ,so me proble ms appe ared ,o ne is the hig h w ater co ntent in the oil strata ,and the other is a gre at de al of surplus oil detained in the strata .To enhance rec overy ratio ,it is nec essary to have a better u nderstan d on the micro -hetero geneity of reserv oir .As a m easure to res olve these pro b -lem s ,the stu dy of fine geolo g y gets alo ng very well .B ased on the ge om etric fe atures of reserv oir ,structure an d the spatial variatio n of bore -se epage ,this paper carries o ut the followin g six aspects :①ac curate divisi on of ex -ploitation u nits ;②descripti on of continuity of genetic u nit ;③division of internal structure u nit of sand -b od y ;④investigatio n of flow unit of reservo ir ;⑤rese arch of outside -deli mited reserv oir ;⑥geolo gic m odelin g .At last ,thre e develo ping tren ds of fin ge olog y are put forward to afford so m e i de as for the future rese arches .S o it will of -fer so me effe ctive techn olo 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of oilfield . Ke y w ord s :f ine geolo gy ;genetic u nit ;structure unit ;flow unit ;o utside -delimited reserv oir ;review 0 引言 精细地质是储层表征的重要内容,其研究得力于石油生产的需要及相应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主要产油国的油气田相继进入高成熟开发阶段,由于勘探成本 的大幅度上升,提高油气采收率便成为老油田获取 最大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因而要求储层地质研究向更精细、定量化方向发展。 (2)新理论和技术的诞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中国一些老油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

天然气分布规律及页岩气藏特征

天然气分布规律 辽河盆地的天然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分布都很广泛。在横向上,由于气体形成的途径多于油的形成途径,气体的分布区域远远大于油层的分布;在纵向上,自目前勘探的最深部位到浅层均有气体存在,含气层系多,自下而上发育了太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特别是第三系自沙四段到明化镇组各层段均有气藏存在,沉积环境和演化史的特征,造成天然气原始组分富烃,贫H:S,少CO:和N2。 辽河断陷广泛发育多期张性断裂,把二级构造带切割成复杂的断块油气田。受构造、断裂活动影响,造成多次油气聚集、重新分配而形成多套含油气层系。 通过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盆地地质背景,天然气有如下分布规律:1.自生自储的天然气垂向分布 以自生自储为主的天然气层,自下而上分布有侏罗系的煤型气、正常凝析油伴生气、正常原油伴生气、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和生物成因气等。其特征主要是613C,依次变轻。侏罗系煤型气主要分布在深大断裂边缘,仅处于侏罗系发育的地区,如东部凹陷三界泡地区。正常凝析油伴生气主要发育在有机质埋深达到高成熟阶段的地区,主要为各个凹陷的沉降中心部位,如整个盆地的南部地区及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正常原油伴生气在整个盆地均有分布,主要是与原油伴生的气顶气和溶解气。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主要发育在有机母质埋深浅于3000m 的未成熟和低成熟阶段,并有良好的盖层发育的地区,部分地区的局部构造亦可形成小型气藏,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在东部和大民电凹陷的有利地区。生物成因气理论上在整个盆地浅层都存在。因此,只要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在整个盆地中都可望发现生物成因气藏。 总体来看,三个凹陷中,大民屯凹陷以成熟阶段的石油伴生气和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为主.有少量生物成因气。东部凹陷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布不同类型的气体,中生界发育并位于深大断裂边缘的地区,有煤型气和深源气的存在。南、北凹陷深部位置,主要是高成熟和成熟的热催化一热裂解气。而凹陷中部广泛发育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在构造高部位有利地区,发育有较可观的生物成因气。西部凹陷主要发育热催化一热裂解气,特别是凹陷南部沉降中心处,热裂解形成的正常凝析油伴生气更为广泛。在有机母质埋深浅的部位发育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当然,如果存在有利的储盖组合,生物成因气的存在勿需置疑。 2.断裂构造导致天然气广泛运移 广泛发育的断裂构造,使大多数天然气发生不同程度的运移,造成天然气更加广泛、更加复杂的分布格局。断裂构造或不整合面为气体运移通道,形成新生古储的古潜山油气藏。天然气的垂向和侧向运移,造成了大面积浅层气藏的形成。这部分气体的气源岩母质类型、演化程度,特别是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均与原生气藏一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烷含量相对高,重烃含量低,愈向浅层,甲烷含量愈高,反映运移的地质特点是由斜坡低部位向高部位甲烷含量升高,由低台阶向高台阶甲烷含量亦升高,如兴隆台气田不同台阶的天然气组分由下到上变干。曙光一高升油气藏也有类似分布。在大民屯凹陷东部浅层及东、西部凹陷的大部分地区浅层干气也是运移形成 3.天然气藏类型分布 构造运动造成了多套油气层和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形成了多样的天然气藏类型,根据控制油气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出四大类油气藏:(1)构造油气藏,包括背

2014页岩气评价规范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54-2014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2014-04-17发布201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评审中心石油天然气专业办公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武、王少波、韩征、王永祥、耿龙祥、吝文、张延庆、乔春磊、王香增、郭齐军、张君峰、包书景、刘洪林、胡晓春。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DZ/T 0254-2014 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及定义、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评价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评价、资源勘查、开发设计及报告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3610—2003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T 19492—2004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 GB/T 19559—2008 煤层气含量测定方法 DZ/T 0216—2010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 SY/T 5895--1993 石油工业常用量和单位(勘探开发部分) SY/T 6098--2010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shale gas 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段中,以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状态储藏的天然气,主体上是自生自储成藏的连续性气藏;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可通过体积压裂改造获得商业气流。3.2 页岩层段shale layers 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系,以页岩、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含少量砂岩、碳酸盐岩或硅质岩等夹层中的致密砂岩气或常规天然气,按照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进行计算,若达不到单独开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研究

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研究 学生:袁亚丽陈改杰蔡家琛李龙指导老师:樊振军 (数理学院) 【摘要】页岩气藏开采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其储层性质和开采能力。储层性质主要通过储层参数来描述,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分析进一步评价储层的生产能力,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和开采方案。本实验以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采用电阻率测试装置、YS-Hf岩电声波综合测试仪器等仪器对页岩气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分析总结页岩气储层物理参数对页岩气开采的指导意义,为提高我国页岩气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技术和研究水平,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页岩气;电导率;横波;纵波;泊松比 【项目编号】2015AB061 【背景意义】页岩气藏开采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充分考虑其储层性质和开采能力.储层性质主要通过储层参数来描述,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分析评价储层的生产能力,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和开采方案。页岩气储层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的特性,使得页岩岩石物理基础实验及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在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页岩气地质条件和形成机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国内外针对页岩气形成机理、富集规律和主控因素等尚未完全搞清。由于页岩储层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以纳米级孔隙为主的特性,使得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基础实验及相关理论模型研究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而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急需了解和借鉴国外相关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提高我国页岩气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技术和研究水平,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1.电阻率测井 页岩气储层识别所利用的常规测井方 法有: 自然伽马测井、声波时差测井、体密度测井、中子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电阻率测井、井径测井等[2],本实验采用电阻率的方法对页岩含有机质量进行了评价,有机质不导电,随 TOC含量增加电阻率增大。在测井中可采用电阻率测井对有机质含量进行评价。本实验采用电阻率测试装置对四川沙坝乡龙马溪组的页岩的电阻率进行了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天津蓟县页岩的数据如表2所示: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和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和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A油田某油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研究

A油田某油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某油层描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沉积理论,以岩心资料为依据,从油层对比、沉积环境、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对A 油田某油层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某油层射孔方案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某油层储层描述研究 1 前言 A油田某油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空气渗透率一般在0.1~1.5mD 之间,孔隙度在10%~16%之间,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为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建立有效驱动体系,提高井网控制程度,试验区采用井距300m、排距80m的大规模压裂矩形井网线性注水方式;为使井网系统面积波及系数最大,驱替效率最高,试验区井排方向采用裂缝系统方向,即北东70°方向。为了搞清某油层地质特征,从油层对比、沉积环境和油水分布等方面开展了项目研究。 2 建立垂向细分对比标准 某油层目的层地层厚度约340m,垂向划分为四个油层组。经过分析,决定GR、RLLD、RLLS、微电极、AC测井曲线作为垂向细分对比和微相识别曲线(如图1,2)。 在各级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试验井测井曲线特征进行闭合对比,将某油层细分为52个沉积单元。 3 某油层沉积环境 3.1 建立测井相模式 通过对取芯井分析,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为绿色、灰绿色泥岩沉积,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三角洲分流平原相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砂、泥沉积,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岩性较三角洲前缘沉积粗。在某油层主要选取了GR、AC,RMG、RMN曲线,同时配合深浅侧向曲线,建立微相研究的标准测井相模式。根据曲线形态、韵律性、发育厚度共建立主河道砂、分流河道砂、河间薄层砂、滨湖砂坝、河间泥五种微相类型。 3.2 分析沉积环境 根据离研究区最近的C井岩心柱状综合图,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从下至上,将某油层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整个Y油层一组是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岩心中紫红色泥岩大量存在,植物化石少,说明水体很浅,干旱

储层精细划分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难度越来越大,必须 进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建立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基础之上的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学1995 年引入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后,其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在油田开发 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 世纪60 年代,我国的石油地质工作者依据陆相 盆地多级次震荡运动学说和湖平面变化原理,在大庆油田会战中创造出了适用于湖相 沉积储层精细描述的“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组为基础”的小层对比技术,80 年代 中期,在小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又将这一方法进一步发展为“旋回对比、分级控 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技术[56-58],使之更加适用于湖盆中的河 流-三角洲沉积,这项技术以其精细性和实用性,成为我国陆相油田精细油藏描述的 技术基础,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大庆油田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 技术,一种理论性强,一种实用性强,均属于地层学中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技术, 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各有其优缺点。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 原理和大庆油田的相控旋回等时对比技术,然后对这两种方法的作了比较,最后综合 应用两种方法,对商河油田南部沙二段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沙二段 的精细等时地层格架。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层序地层学作为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层序地 层学已发展成三个不同的学派,即Exxon 沉积层序、Galloway 成因层序及Cross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它们已成为层序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其共性是都与事件地层学相 关联,并且都是基于岩石地层旋回性以及相对地层格架的测定。主要差别在于旋回之 间界面的确定。Galloway 成因地层学使用了最大海(湖)泛面,Exxon 沉积层序使用 了不整合面,而Cross 的高分辨率测序地层则采用地层基准面原理。Cross 的高分辨 率层序地层与Galloway 成因地层和Exxon 沉积层序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采用二分时 间单元(地层基准面旋回),而后者采用的是三分时间单元。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 点,只要弄清楚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或是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几种方法都是可以的[59] 。由美国科罗拉多区矿业学院Cross 教授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是近年 来新掘起的层序地层学新学派[33]。该理论经邓宏文、徐怀大等传入我国后,在我国 第三章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24 陆相盆地储层预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2,60],极大地提高了陆相盆地的储层预 测精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所依据的 仍然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它与盆地或区域规模的层序分析不同在于,它以露头、 岩心、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建 立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骨架。这里所谓的“高分辨率”是指“对不同 级次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和等时对比的高精度时间分辨率,也即高分辨率的时间 -地层单元既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阶段长时间尺度的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也适 合开发阶段短时间尺度的砂层组、砂层和单砂体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24]。 以郑荣才、邓宏文两位教授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专家将高分辨层序地层的 理论运用于我国含油气盆地储层预测的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 层学理论。高分辨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识别和划分 不同成因的界面与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20-26]。郑荣才教授根据他在辽河、胜利、长庆、大庆及滇黔桂等油田的实践,将不同构造性质的湖盆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 中的控制因素进行分类,根据界面成因特征提出了“巨旋回,超长周期旋回、长周期 旋回、中期旋回、短期旋回、超短期旋回”的划分方案,建立了各级次旋回的划分标

常规测井评价方法识别页岩气

在泥岩、碳质泥岩、页岩和粉砂岩夹层中游离或者吸附状态的天然气称为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初步探明,我国页岩气资源量高达100万亿立方米。页岩气虽然保存能力和抗破坏能力很强,但页岩气有产量低、周期长的开发生产特点,加上断裂与裂缝以及构造运动等影响页岩气分布,所以页岩气勘探开发投资风险较大,常规测井方法是初步识别页岩气的最经济有效的勘探方法。1 测井系列 常规测井系列可以识别页岩气层,常用的测井系列有:自然伽马、井径、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岩性密度、双侧向-微球聚焦电阻率。 2 测井曲线响应特征 自然伽马:页岩泥质含量高,放射性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个别有机质还带有高放射性。在一般地层中,泥页岩伽马显示最高值(>100API)。 井径:在测井曲线上砂岩为缩径显示;泥页岩则一般显示为扩径。 声波时差:页岩气层声波时差值较高。因页岩较泥岩致密、孔隙度小,声波时差在泥岩和砂岩之间;遇有裂缝气层声波值会突然升高或者有周波跳跃现象。在页岩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声波时差也相应增大。 补偿中子:补偿中子值高。补偿中子数值反映的是地层中的含氢量。页岩地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页岩气储集层中,要注意到两个相反的影响因素:地层中含气使得中子密度值减小,而束缚水则使中子密度值偏大。束缚水饱和度大于含气饱和度,故认为束缚水对于中子测井值的影响较大。有机质中的氢含量也会对中子测井产生影响使孔隙度偏大。在页岩储集层段,中子孔隙度值显示低值,这代表高的含气量、 短链碳氢化合物。 补偿密度:补偿密度值低。页岩密度值较砂岩和碳酸岩地层密度值低,但比煤层和硬石膏地层密度值高。干酪根的比重较低,约0.95~1.05g/cm3,补偿密度值随有机质和烃类气体含量增加而降低。遇裂缝,补偿密度测井值相应降低。 岩性密度:岩性密度测井测定地层密度和光电吸收截面指数Pe值,Pe值可以用来指示岩性。页岩气层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值和光电吸收截面值。岩性密度结合取芯资料,可以很好地分析某地区的粘土岩矿物成份。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和测井曲线相对大小可以快速而直观地识别页岩气储集层。3 综合评价 3.1 生烃潜力评价 我们可以利用“声波-电阻率”法即DT-△logRt (DT-RT)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准确的划分储层,半定量计算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TOC)。利用声波曲线DT与电阻率曲线LLD叠合,不含有机质的泥岩段DT和LLD曲线基线基本重叠在一起,幅度差异能够反映地层有机质含量。并参照岩性曲线和孔隙度曲线,能有效判别和划分页岩气储层。中子-密度法可以指示镜质体反射率(Ro),从而判断干酪根的成熟度。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成熟度高是页岩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 3.2 岩性与物性分析 运用自然伽马和岩性密度对岩性进行识别,GR值海相较高(>150GAPI),湖相较低,通常与TOC呈正相关;岩性密度低于2.57g/cm3是理想状况,意味着较高的孔隙度和TOC含量。 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由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两部分组成。由于页岩基质孔隙度小,用单一测井方法计算的孔隙度误差大,通常利用中子、密度和声波的相互补偿关系,建立三孔隙度回归模型。评价裂缝的方法有双侧向-微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成像测井等,在没有成像测井的情况下,可利用双侧向测井计算裂缝孔隙度,用深浅侧向数据进行大量的回归分析,建立深浅侧向电阻率和孔隙度关系模型,该方法适用低渗储层裂缝孔隙度的评价。 4 结束语 综合常规测井曲线分析,含气页岩测井响应具有“四高两低”的特征,即高伽马值、高电阻率值、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值、低光电效应。通过声波-电阻率分析有机碳含量TOC,结合镜质体反射率Ro,判断页岩的生烃潜力。有机碳含量越高,热演化程度越大,越利于大型页岩气藏的形成。基质孔隙和裂缝决定了页岩气是否具有工业勘探开发价值。常规测井受区域影响较大,很多数据也是半量化,若精确探明储量需要一下几项测井方法:元素俘获测井(ECS)、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可计算页岩的矿物含量;核磁共振测井可精确计算页岩孔隙度,含气饱和度等参数;电成像可识别裂缝。参考文献 [1]丁次乾. 矿场地球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05. [2]杨小兵,杨争发,谢冰,等.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天然气工业,2012,32. 常规测井评价方法识别页岩气 于倩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测井公司 河南 濮阳 457001 摘要:分析测井解释资料可以确定页岩气储层的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评价储集层的有机碳含量(TOC)、热演化程度、含气饱和度、储集层厚度等。 关键词:常规测井 页岩气 孔隙度 有机碳含量 Shale gas recognition with conventional logging evaluation method Yu Qian Geophysical Logging Company,Sinopec Zhongyuan Oil?eld Service Corporation,Puyang 457001,China Abstract:Analyzing logging interpretation data can help to determine the lithology,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and evaluate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TOC),thermal evolution degree,gas saturation and reservoir thickness of reservoirs. Keywords:conventional logging;shale gas;porosity;organic carbon content 153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1.页岩油气储层地质特征 (1)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页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其分布在盆地内,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页岩地层中,自生自储,页岩即是烃源岩,也做为储集层,与常规油气藏不同,没有油水界面、气水界面等流体界面概念,属于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2)岩石矿物组成复杂 页岩油气储层不只是指黑色页岩,一切富含有机质,且天然气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于岩石中的致密细碎屑岩都可统称为页岩油气储层。页岩油气储层矿物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黄铁矿等,而且不同盆地页岩油气储层的矿物含量差别很大。根据矿物组成的不同,页岩油气储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富含方解石的钙质页岩油气储层;另一类是富含石英的硅质页岩油气储层,以及符合粘土矿物的粘土质页岩油气储层。 (3)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 页岩油气储层既是储集层,又是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主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和有机质成熟后热解生成的孔隙为主,部分储层还发育天然裂缝。 (4)基质渗透率极低 页岩油气储层物性极差,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基质渗透率一般为 0.0001~0.001mD,渗透率极低,一般以长距离水平钻井结合多级压裂方式求产。 (5)游离与吸附态两种赋存方式 页岩气主要有游离态、吸附态两种赋存状态,游离气是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的天然气;吸附气则是吸附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表面的天然气,以有机质吸附为主,粘土矿物吸附可以忽略。致密砂岩气则主要是游离气,煤层气主要是吸附气。 2.页岩油气储层测井评价 在页岩油气储量评估中,测井专业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储层的定性识别;二是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在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中主要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吸附气含量等几个要点。 (1)页岩油气储层定性识别 页岩油气储层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储层有明显不同。通常情况下,干酪根形成于还原环境,可以使铀沉淀下来,从而具有高自然伽马放射性特征,干酪根的密度较低,介于0.95~1.05g/cm3之间。干酪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储层体积密度,干酪根还具有较高的含氢指数和较低的光电吸收指数,导致储层具有高中子孔隙度、低光电俘获截面特征。页岩油气储层中含烃饱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工程论文 作好测井评价擦亮地质家的眼睛 令狐松 将油气从地下采到地面,要用到地震、测井、钻井等多种技术。其中,测井技术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它将专业仪器放入井内,沿钻井剖面向上测量地层的各种物理参数。测井学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础、研发到应用层次,分为测井方法理论、测井仪器与数据采集、测井数据处理和综合解释评价三部分,测井评价就是测井技术直接与地质家交流的环节。通过油气测井评价可以找出油气隐藏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帮助地质家回答如下问题:地下是否有油气?有多少可开采?开采时间?开采效率?下一口井布在哪里?这也是测井为什么被称为地质家的“眼睛”的原因。 油气测井评价是一项贯穿于油田勘探开发全过程的工作,利用从井中测量的各种测井信息(曲线),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先进数学统计方法、计算机处理手段评价地下储层信息,最终提供给地质家。油气测井评价的核心是将地层的声、电、核磁等物理参数反演为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的地层地质参数过程。 按照不同储层地质对象,油气测井评价可分为泥质砂岩测井评价、碳酸盐岩测井评价、火成岩测井评价、煤层气测井评价、致密油气测井评价和页岩气测井评价等类型。每一类对象地质特点不同,测井评价重点有很大差异,这也是不同测井评价的难点所在。 单井测井评价研究包括资料预处理、成像测井处理、岩石物理实验、储层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油气定性解释、油气定量评价等

方面,可以为地质提供岩性剖面、储层划分原则、油气水层判别标准、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信息。以单井解释为基础,可以开展多井油气藏测井综合评价。测井评价技术涉及面很广,下面就针对一些关键方面进行介绍。 测井定量评价的核心是确定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几个储层地质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解决了“地下是油是水?有多少?”的问题。孔隙度的计算,理论上是采用体积模型方法。以声波测井为例,在压实和胶结良好的纯砂岩中,按照体积模型,有声波时差公式: Rw——地层水电阻率,Ω·m; R1_地层电阻率,Ω·m; Ф——孔隙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