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华人移居菲律宾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比西方殖民者要早来到这个岛上,在与菲律宾人接触、打交道中有友好相处的一面,也有发生冲突的一面,关系复杂。从1603 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的排华开始,菲人与华人的矛盾愈演愈烈,菲律宾的排华情绪也日益影响着中菲两国的关系。本文将从各个时期的中非关系浅析菲律宾出现排华运动的原因及其对两国的影响。

关键词:菲律宾华人排华运动

“排华”是近代以来华侨史上屡屡发生的悲剧。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对待。在排华过程中,华侨华人在生命、财产、名誉等方面受到各式各样的伤害和排斥。从17 世纪开始至今,海外排华事件屡屡发生,最近的黄岩岛事件更是将矛盾升级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排华运动又会给中菲两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一、菲律宾排华运动的原因

1、文化上的冲突。

这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上。西班牙统治菲律宾时期,除了对当地进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外,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传播教化,目的是使菲律宾人在宗教方面信仰天主教,在教育上接受西班牙教育。结果除去信仰回教的毛洛族,菲律宾人大都该信了天主教。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菲律宾华人很难接受这种教化,他们大多信仰佛教,无法接受突然的信仰转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又习惯了以天朝自居,不易接受外来文化,更不用说是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这通常是被看作“背叛”老祖宗的举动,是要遭天谴的。况且这些初期华人来到菲律宾只是为了谋生,并不打算久居,因此也就不会理会西班牙的这种教化。

为了顺利推行教化,西班牙人推出法令,不允许华人与菲律宾人杂居,而且还以纳税优待和就业便利吸引华人。为了取得与菲民杂居权利以及方便谋生,一部分华人改信天主教。但这也只是少数。西班牙对华人的教化以失败告终。由此西班牙将在菲额华人视为眼中钉,为后来西班牙在菲进行排华运动埋下了引线。

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土著菲人对华人存在着敌视情绪。华人看不起土著菲人,认为他们是未开化的、没文化的人,而菲人在西班牙的教化下也接受了西班牙对华人的仇视态度,在西班牙队华人的几次大屠杀中(西班牙殖民者于1603 年、1639 年、1662 年和1762 年在菲律

宾对华侨进行屠杀),菲人军队都有参加。由此可见,西班牙成功将菲律宾文化西班牙化,产生了一个天主教的、亲西班牙的、反华的集团。

2、经济上的冲突。

首先,是民间经济利益冲突。从西班牙统治菲岛开始,华人已经在马尼拉以及其它西班牙人居住的地区的贸易中占有很大地位,近乎垄断。18世纪后期,土著菲人开始侵犯华人在马尼拉的经济地位。马尼拉以前被华人垄断的行业开始出现菲律宾人,双方的竞争尤为激烈。在1750年到1850年这一百年中,由于华人的竞争力量减弱,菲律宾人的经济力量迅速发展。

其次,便是族群间经济地位的竞争。民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可以看成是零星的个体间的竞争,能够引起排华事件,如果竞争扩大到更大的族群范围,就成为华人族群和其他族群经济地位的竞争,会导致持续性的排华运动。自19 世纪开始,华侨与菲人在经济领域展开了全面竞争,而菲人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早期存在的因文化偏见而产生的敌视华侨的情绪开始蔓延,最后演变为反华运动。从19 世纪末期到20 世纪中期菲律宾独立初期,这一时期是华侨与菲人关系最紧张的时期,从社会上蔓延的反华情绪到时而爆发的排华骚乱;从经济领域的竞到国家限制华侨经济的各种立法,华侨成为菲律宾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问题”。

再次,是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在19 世纪以前荷兰、西班牙老殖民主义者的排华,有着赤裸裸的暴力特征。这与国际经济形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16 世纪初至18 世纪末,是殖民主义在东南亚的早期活动阶段。这时,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其殖民活动是以商业资本为基础的。这一时期,“殖民掠夺政策是以最残暴的暴力为基础的”排华也以血腥杀戮为主要特征。随着资本主义由原始积累时期进入自由贸易和竞争的阶段,排华逐渐走出暴力血腥的阶段。

最后,是经济危机。1997 年7月2 日,泰铢大幅度贬值,拉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之下,菲律宾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失业人数增加,经济形势急转直下。金融危机引发了深刻的政治、种族和社会矛盾,并最终爆发了惨绝人寰的排华暴乱。尽管导致排华的因素很多,但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是触发了这次排华暴动的导火线。

3、美国的排华政策影响。1898年,西班牙结束了其在菲律宾的统治后,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殖民地。美国把本土排斥华侨的政策照搬到菲律宾,这无疑助长了菲民的排华情绪。美菲当局从立法上制定措施打击、排斥华侨经济。

4、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激化。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既反对西班牙,也反对华人,西班牙人为转移菲律宾民族主义者的斗争方向,积极煽动菲人已经存在的反华情绪。1946年菲律宾取得政治独立,成立共和国后,为了保护经济独立,对华侨经济实行一系列菲化政策,目的是

要全面消除华侨在菲的经济地位。这表明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走向极端,形成狭隘的民族主义。

综上所述,菲律宾反华运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面列举的原因虽不全面,但菲律宾反华运动的历史深度和复杂度由此可见一斑。

菲律宾排华运动带来的影响

(一)、对菲律宾的影响

1、菲佣处境艰难。目前中国是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国,华人控制菲律宾经济总量超过70%,在菲华人近两百五十万,两国关系一旦恶化,就会严重打击菲律宾经济。而且香港有15万菲律宾佣人,若菲出现大面积排华现象,在港菲佣将处境尴尬。每一个女佣可以补贴给菲律宾每一个家庭的开支不少,如果她们受菲排华事件影响而不能正常进行工作的话,对许多菲律宾家庭来说会是不小的打击。

2、菲律宾总共有入籍的华侨有两百万,还没有入籍的就是说新进到菲律宾总共有差不多40万,那么加起来就有两百四、五十万这样一个数字,相当的庞大,而且他们的经济地位是很高的。而且是菲律宾和中国在双边贸易过程当中菲律宾还是有出超的一个状况,是有顺差的,那么如果是中菲之间贸易出现状况,按照菲律宾目前的GDP年增长4.2%到5%,它的这个经济总量只有1887亿这个体量来看呢,对于它这个经济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

3、两国关系紧张也影响中菲经贸关系。就目前黄岩岛事件来说,菲律宾议员扬言对华实施经济制裁。而中国也暂停了赴菲旅游,并加大了菲律宾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力度。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中菲经贸关系一下子降温。

4、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根据中菲两国签署的协议,中国将帮助菲律宾修建北南铁路,并对一些矿产企业进行投资,助菲发展经济。菲律宾的排华运动将不利于其接受中国的帮助以及两国关系友好发展,这将是菲很大的损失。

(二)、对中国的影响

1、中菲关系若是紧张,华人华商则会成为利益攸关方。据统计,目前在菲华商占该国总人口的2%,但掌握了近80%的经济资源。华人的商业力量对菲律宾的渗透很深,矿业、房地产、航空业、基建……行行都有华人控制命脉。与此同时,菲律宾50%的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比例悬殊的财富分配加剧了种族之间的对立。一旦中菲关系不稳,在菲华人的处境堪忧。

2、黄岩岛事件目前的形势将影响到菲律宾在华招商引资工作。一些准备对菲律宾进行投资的中国企业感到担忧,他们处于观望状态;那些已经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更深感忧虑,

因为他们担心目前的投资可能会因为两国政治关系的恶化而受到影响。这对中菲双方的经济来说都是不利的。

目前来看,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中国对菲律宾的贸易为逆差,真的进行‘贸易战’,对中国几乎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对菲律宾的影响则比较大。其实菲律宾国内的民众并不支持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因为菲律宾总体还比较贫穷,他们希望经济上有快速稳定的发展环境。中菲交恶会对菲律宾矿业、电子业、旅游业、农产品出口等方面都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隐患。总之,我认为中菲双方应该妥善处理排华问题,避免再牵出事端,增强双方的战略互信。中菲友好对中国打破美国亚太反华封锁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美国经济大萧条英文介绍

Economic crisis In October 24, 1929, American black Thursday, crazy stock trend suddenly appeared i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trading a total of nearly 13000000 shares of stock, beyond more than 10 times of the normal daily trading volume. In financial speculation and bubble economy, the soared stock price now moved so that it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speed of price quotes. With many people in bankruptcy with a mountain of debt, even 8 people killing themselves on the day because of Dutch act of debt, the financial panic started. However, this was the largest , the longest, and the worst start of economic crisis in the history of capitalism. In the following four years, the capitalist world sank into the global crisis economically, socially and politically , has been a huge impact, precarious.

排华法案:迟到130年的道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19085536.html, 排华法案:迟到130年的道歉 作者:吴庆才荣筱箐等 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9期 “如果我的祖父、祖母今天还活着,我会对他们说,这是值得骄傲的时刻!1882年有一个歧视你们的法律,但现在,两代人之后,你的孙女已成为一名国会议员。”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6月18日这一天将注定被载入美国史册,美国众议院当天以全票通过一项议案,对美国 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连同美国参议院于去年通过的类似道歉案,至此,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体华人致歉。 迟到130年的正义 这段历史是美国人自己发掘出来并公之于众的。从1849年到1906年,美国大约有250个城镇发生过暴力排华事件,成千上万的华人被强制赶出家园,放逐他乡,驱离美国,甚至被暴打致死。 特拉华大学教授珍妮·普菲尔泽系统地研究和发表了美国排华法案的历史。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00多年,美国仍然决定给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一个说法。 6月18日这天,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议案,对历史上的排华法案正式致歉。由于类似的 道歉一案去年已经在参议院通过,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体华人致歉。 这个议案是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5年之内通过的第四项道歉议案,也是美国历史上第六个获国会通过的道歉议案。此前,美国国会曾分别对二战时将日裔关进集中营、派兵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黑奴制、奴隶制、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待遇等道歉。 美国华裔众议员赵美心是这个排华法案道歉案的重要推动人之一。2009年成为美国首位 华裔女议员后,她立即与华裔美国人团体一同开始活动。 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某一族裔的移民排斥法案,该法案1943年被废除,该法案连同其他歧视性法案禁止华人在美拥有房产、禁止华人与白人通婚、禁止华人妻子儿女移民美国﹑禁止华人在政府就职、禁止华人同白人在法院对簿公堂等。 在推动“道歉案”的近3年间,赵美心常以自己的祖父为例来解释这个“恶法”给几代华人带来的创伤。赵美心的祖父赵宝能光绪年间从广东移居美国时,正好赶上排华法案实行,他受到了很多限制,不能拥有投票权,不能申请成为美国公民,过着清贫且备受歧视的日子。“正是他的经历促使我决心为华人换回迟到百年的公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知识点测试题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 2、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3、各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什么物理知识有关 4、物理发展史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以上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事先被选做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 ⑴、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⑵、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⑶、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⑷、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其是静止的。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 ⑴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⑵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⑶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3mm,1mm=103μ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秒(S) (2)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妙(μm) 1h=60min=3600s、1s=103ms、1ms=103μs (3)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4)停表的读法: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在历史上,美国的亚裔移 民人口远远不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人数。造成20世纪上半叶美国境内亚洲移民数量 相对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影响最深远的莫过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排华运动 和随之产生的1882年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 排华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影响。 美国;华裔移民;排华法案;移民限额 [中图分类号]D83/8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35-02 一、历史背景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首次抵达中国沿海城市广州,从此 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中美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商业的,还是文化交流,在每个历史 时期都表现出各自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譬如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之前,中美之间的关 系被许多史学家称作是一段“没有政治意义的民间商务关系。” 19世纪50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华工在 美国开始协助兴建铁路。由于这些黄种人吃苦耐劳,工价低廉,美国资本家便开始从中国东 南沿海招募华工。由于肤色,语言以及文化与白人的差异,华人很快成为白人种族主义的攻 击对象。虽然华工自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遭到白人迫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仍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19世纪70年代,加州经济不景气促使排华情绪升温,白人工 会领袖谴责华工使他们工资降低,减少工作机会。华工的饮食习惯与白人不同,他们厌恶中 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粤语)和生活习惯,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 国西部一带频传白人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清廷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交涉 赔偿,白宫和国务院理都不理。弱国无外交,在这一历史时期得到了印证。 在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之际,1882年,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向参议院提议中止华工赴美。 经过参院辩论8天,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参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都支持他,只有东北 部的两党参议员反对。参院以29对15票通过排华法案;众院再以167票对66票(55票弃权)通过。1882年5月6日,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这项玷辱美国历史的法案。 二、排华法案的主要内容 美国排华法案包括1882年的最初条例(original 1882 law),1884年的修订法案(1884 amendment),1892年的基尔法案(Geary Law)以及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1902年排华法 案(1902 law)。 早在19世纪70年代,华人劳工聚居的旧金山市就已经实行了不利于华人的法规。旧金山参 议会通过市政条例,禁止行人在人行道用扁担搬运货物(当时只有华人才有这种习惯)。1873年,旧金山参议会又通过条例,向不用马车搬运衣服的洗衣馆每季征税15元(当时华人经营 的洗衣馆一般都不用马车搬运衣服),却只向用马车搬运衣服的洗衣馆每年征税1元。1882 年美国排华法案共十五条,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华人劳工十年内不准赴美,中国人变成了美国 白人排斥外国人的唯一对象。1888年,国会通过法令禁止华工重新进入美国,除非他们在美 国有家庭或具备价值一千美元的财产。三个星期后通过的斯科特法案(Scott Act)禁止暂时 离境的华工重返美国,把两万名暂离美国回中国探亲的华人斥于美国门外。1892年,基尔法 案(Geary Act)把排华法案延续十年,并规定留在美国的华工必须注册才能获得居留权。1904年,排华法案被无限期延长。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规定自通过之日起,10年内暂停华工来美打工,合法留居美国的华工 欲离开美国回中国探亲并重新回到美国的,需在离关时登记,领取回美证明,否则一概为非

浅析美国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浅析美国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摘要: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曾预设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如英、法、德等国家。英法德这些国家虽然进行过社会主义革命,但是这些革命都没有取得胜利,反而在资本主义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比英法起步晚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其后来超越了英法成为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却未发生过社会主义革命。本文试将俄国与美国进行比较,浅析美国未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事件的发生基本上都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俄国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由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而美国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由于缺乏一定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接下来,本文试图从外部因素方面着手通过对比俄国和美国来分析美国为什么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首先在经济层面。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历史上任何一种制度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会发生在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由这些国家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再带动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由于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满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但是社会主义革命最先取得胜利的国家却是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俄国。俄国会最先取得胜利是由于俄国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俄国的沙皇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但是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而农民也没有真正的获得一定的土地。到了19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俄国已具备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影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薄弱的环节”。经济发展受阻,人民的生活水准无法提高,国内矛盾加深。再说到美国,美国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从1894年起就跃居世界第一。在这样高度发达工业化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准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工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工人阶级对经济生活的满足使其革命的意识减弱。因此,在美国国内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其次在政治制度层次。英、法、德也爆发过工人运动,但是这些运动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有足够的力量去阻止国内的工人运动。俄国由于其不仅经济处于资本主义落后状态,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也是最落后的,不仅保留了沙皇专制,还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这些加深了俄国国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因此俄国国内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强大到有足够的力量去阻止工人运动。越是完善的社会制度对新制度产生的抵制作用越是强大。俄国国内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发展到很完善的地步,反而有利于新的制度的产生。而美国确立了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政治运行机制。美国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强调“民主”、“自由”。在美国的宪法中明确的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因此,在美国的国内人们能够感受到一定的民主,其中的工人阶级也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一定的阶级对立。如在美国的企业中,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高的地位,这使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十分尖锐。因此,美国这种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 最后就是整个外部环境方面。俄国会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 ( 二) 一. 中考. 竞赛涉及的主要问题 1. 速度及计算 2.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4. 平均速度的测量 二 . 典型例题 例 1. 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为参照物的 ; 如图 1 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 ; 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从毕节驶向贵阳,毕节到贵阳的距离约为217km,这辆车从毕节到贵阳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精析精解小明坐汽车上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他是以汽车或者汽车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观察速度计的表盘可知 分度值为 10 km/h ,汽车的速度为 70km/h; 根据公式 t=s/v=217km/70 km/h=3.1 h=1.16104 s =186min 。 例 2. 小张和小王两位同学在一次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小张测得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m/s ,小王测得其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m/s ,那么小张和小王测得的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 4m/s B.4.8m/s C.5m/s D.6m/s 精析精解全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段路程除以全程时间。 设全段路为S,前段路程为si,行驶速度v1 ,时间t1;后段路为s2,行驶速度v2,时间t2,则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s/(t1+t2)=s /(s1/v1+s2/v2)=2v1v2/(v1+v2)=26m/s4m/s/(6m/s+4m/s)= 4.8m/s ,正确选项 B。 点评此题属于体验感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反思要清楚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而不是两速度的 平均值。 例 3. 小明坐在一列以 30m/s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的 窗口边上,他看见与其相平行的轨道上迎面开来了一列长为300m 的货车,经测定车速是20m/s,坐在窗口的小明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 ) 。 A. 30s B.15s C.10s D.6s 精析精解以所坐的列车为参照物,货车相对火车行驶的路 程为300m货车相对于火车的速度为50m/s,这样运动时间 迎刃而解。答案是 D。 点评本题是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创造性题,留心观察,细心思考,把握实质才能解决问题。 反思此题关键是货车对列车的相对速度是二者之和,即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

20世纪以来,美国历经数次由泡沫引发的股灾,其中以1929 年和2000 年的股灾最为严重。为更好地认识这两次以及任何股市泡沫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这里我们重温1929年股灾后的大萧条。 飞扬的二十年 20年代同样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发表了他对新时代的看法。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机会和富裕成为20年代醒目的标志。 美国股市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20世纪前期美国最富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在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 股市泡沫的培植、经济超速增长常常是技术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氛围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20年代的经历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因素的作用。以美国制造业为例,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1921年的指数水平为67,而1929年的该指数已经到了119点,制造业保持了超过6%的增长速度。1929年10月股市崩溃后,到1932年该指数仅有63点,比起1929年高峰时跌了47%。 就工业技术而言,一战当中和以后老的石油和钢铁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战争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民用经济的推动效果明显。如果我们用投资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资本数量来衡量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推广速度,我们发现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亨利·福特的话形象地表达了当时工业界对技术进步和资本扩张的自信,“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任意款式、任意色彩的福特汽车。” 除了技术创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政府与大企业的密切关系、信用消费形成等因素都促进了整个20年代的经济腾飞,同时也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加非理性、使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提高了的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上升,消费能力增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生产供应商采用更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采用更新的技术和更大范围的运用科学管理模式,进而反过来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促进更高的消费。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形成了一个自我增强的循环机制。 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骛,“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当时人们追求的消费包括收音机、电影、新型电器(吸尘器,冰箱和洗衣机等)、汽车等等。“新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 20年代对经济前景的自信更集中地体现在股票市场。在股市最狂热的1929年夏,美国封闭基金的价格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比二战后封闭基金平均溢价60%,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远远高于资产的价值。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即使存在作空机制,也不能完全抑制当时股票价格的上涨。在投机最盛行的1929年1月,当股票做空方借入股票时(这是做空交易运作的一部分),需为借入的股票支付18%的月利率,这意味着很难借到股票去做空,以致使做空机制无法抑制股市泡沫继续膨胀。 像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一样,1929年的危机前同样是一片欣欣向荣。社会中涌动的暗流,像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信用受到破坏、上市公司行为扭曲,都被节节攀升的股市和对幸福未来的预期冲得无边无影。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论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3-13T10:37:28.030Z 来源:《世界华商经济年鉴》09年2期供稿作者:殷倩 [导读]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在历史上,美国的亚裔移民人口远远不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人数。造成20世纪上半叶美国境内亚洲移民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影响最深远的莫过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随之产生的1882年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排华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影响。 美国;华裔移民;排华法案;移民限额 [中图分类号]D83/8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35-02 一、历史背景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首次抵达中国沿海城市广州,从此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中美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商业的,还是文化交流,在每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出各自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征:譬如1844年望厦条约签订之前,中美之间的关系被许多史学家称作是一段“没有政治意义的民间商务关系。” 19世纪50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华工在美国开始协助兴建铁路。由于这些黄种人吃苦耐劳,工价低廉,美国资本家便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招募华工。由于肤色,语言以及文化与白人的差异,华人很快成为白人种族主义的攻击对象。虽然华工自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遭到白人迫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作为国家政策,美国仍欢迎和鼓励华工来美。19世纪70年代,加州经济不景气促使排华情绪升温,白人工会领袖谴责华工使他们工资降低,减少工作机会。华工的饮食习惯与白人不同,他们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粤语)和生活习惯,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国西部一带频传白人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清廷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交涉赔偿,白宫和国务院理都不理。弱国无外交,在这一历史时期得到了印证。 在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之际,1882年,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向参议院提议中止华工赴美。经过参院辩论8天,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参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都支持他,只有东北部的两党参议员反对。参院以29对15票通过排华法案;众院再以167票对66票(55票弃权)通过。1882年5月6日,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这项玷辱美国历史的法案。 二、排华法案的主要内容 美国排华法案包括1882年的最初条例(original 1882 law),1884年的修订法案(1884 amendment),1892年的基尔法案(Geary Law)以及将排华法案无限期延长的1902年排华法案(1902 law)。 早在19世纪70年代,华人劳工聚居的旧金山市就已经实行了不利于华人的法规。旧金山参议会通过市政条例,禁止行人在人行道用扁担搬运货物(当时只有华人才有这种习惯)。1873年,旧金山参议会又通过条例,向不用马车搬运衣服的洗衣馆每季征税15元(当时华人经营的洗衣馆一般都不用马车搬运衣服),却只向用马车搬运衣服的洗衣馆每年征税1元。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共十五条,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华人劳工十年内不准赴美,中国人变成了美国白人排斥外国人的唯一对象。1888年,国会通过法令禁止华工重新进入美国,除非他们在美国有家庭或具备价值一千美元的财产。三个星期后通过的斯科特法案(Scott Act)禁止暂时离境的华工重返美国,把两万名暂离美国回中国探亲的华人斥于美国门外。1892年,基尔法案(Geary Act)把排华法案延续十年,并规定留在美国的华工必须注册才能获得居留权。1904年,排华法案被无限期延长。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规定自通过之日起,10年内暂停华工来美打工,合法留居美国的华工欲离开美国回中国探亲并重新回到美国的,需在离关时登记,领取回美证明,否则一概为非法行为并不得再次进入美国国境;中国政府发放的来美证明必须经过美国海关官员的认证;中国人无权加入美国籍。这一法案后来经多次修改、增补及重新制订,对华人来美限制越来越严格。1892年5月5日通过并生效的《基尔法案》,除了将以前的排华法案延长10年外,还规定留居美国的华人须注册登记才能获得居留权;此外他还取消了中国人享有人身保护令的特权,在审查来美华人是否合法期间不准保释,被判定非法来美者必须遣回原籍。1902年4月29日的法案则把排华地域扩展到所有美国的属地,不但华人劳工来美被完全禁止,就连排华法案中列明可以自由往来的教师、学生、商人、旅游者和政府官员,来美时也受到多方阻滞和刁难。 三、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影响 美国排华是种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其起因含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排华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烈与美国政府的支持有着密切关系。排华法案的通过助长了早已存在的排华情绪,并导致19世纪80年代后期一系列重大排华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旅美华侨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使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遭到严重破坏。排华法案严格限制华人进入美国,一方面使得在美国居留的华人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美国华裔移民的数量:1882年,只有3.95万华人赴美,而移民英国的华人有10.29万人,移民德国的有25万之多。 排华法案不仅影响了华人劳工,对华裔女性的影响也极其深远。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华裔人口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女性人口数量的极度稀少。根据美国一组人口统计数据,从1870年到1890年,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女性人口由7.2%下降到1882年排华法案实施后的3.6%。1920年,华裔女性占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人口12.6%,到排华法案被彻底废除的20世纪40年代,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了30%,增长了2.5倍。对于这种现象,历史学家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原因:有些学者认为那是因为当时中国国内社会是家长制的,强调父权和夫权的威严,因此已婚 (下转第53页) (上接第35页) 女性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侍奉公婆。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忠孝,在家孝顺公婆(请注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自己的父母)比陪伴远在异乡的丈夫更为重要,也更被认为是美德。另外一些学者认为造成这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来到美国的华裔男性大都以打工赚钱为目的。许多华人都是在19世纪中叶西海岸的淘金热潮中涌入美国的,仅仅为了摆脱贫困这个经济因素。他们当中的许多根本没有想到过移民,反而想总有一天要衣锦还乡。基于经济原因,这些华人劳工将所赚得的钱汇回中国以供给全家而不会将他们的家人接来美国,因为那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图2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图1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 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东南亚排华现象带来的思考

东南亚排华现象带来的思考 陈思恒机电(中荷)111 201110216030 序号11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存有出国或移民的现象,尤其在现代社会,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更为自然。绝大部分选择出国或移民的理由,不外乎是以下诸多原因:1.物质经济 2.人文精神3.生态环境4.居住人性化5.社会保险医疗6.体制健全自由7.教育完善。 然而在出国热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东南亚持续不断的反华事件也使国人寒心。2011年10月5日上午,两艘搭载13名中国船员的船只在泰国境内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时称“泰国10.5湄公河惨案”。直到10月27日,9名泰国北方边防部队的现役军人在其上级军官的带领下,前往泰国清莱府警察局自首,承认他们就是杀害13名中国船员的凶手。20多天过去了,疑云密布的“10·5”惨案,总算露出了一丝端倪,但这些凶手何以如此丧心病狂,船上发现的大量毒品又作何解释,泰国警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然而,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起针对华人的有预谋杀戮。再看2010年的“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再次亲口拒绝道歉,并指事件是一名“失常枪手”造成,菲律宾无可能要为事件负责。这不仅表现出菲律宾人傲慢,更深层次的是菲律宾人对华人的仇视心理。当地人排华一直是在东南亚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华人的一个难以名状的心痛。 东南亚一直是海外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地区。千百年来,华人凭借自身的努力,不仅在当地扎根发展,也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巨大贡献,素有“东方犹太人”的说法。东南亚的华人群体在当地虽然占少数却掌握着较大的经济份额,在国家的经济命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金融危机时,华人很快摆脱了危机的困境,然而,这种经济上的强人,在政治上却始终为弱势群体。一直以来,华人和当地的族群融合一直难以和谐相处,一些偏激的族群常常把不满情绪发泄在华人身上,而一旦把这种不满染上种族色彩时,华人就

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

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 美国就《排华法案》致歉 据媒体报道: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表决通过,正式以立法形式就其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详细] 《排华法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它给国人带来了什么苦果?美国为什么最终会 废除它?所谓的“道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美国1882年《排华法案》的生与死 1882年出台的美国《排华法案》简单而粗暴,其主要内容包括:1、绝对禁止华工入境十年;2、其他居美华人,如果没有适当的证件,一律驱逐出境;3、今后各地均不得准许华人归化美国公民。自此之后至1943年废除该法案前的61年中,美国政府还先后出台15个与之相似的排华法令。 这些排华法案(令)出台的缘由,既有赤裸裸的现实利益考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误入歧途结出的苦果。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1882年排华,是因为华工不再有利用价值

自1820至1882年,虽然是华人自由移民美国的时期,但华人在美国已经饱受歧视。如1852年加利福尼亚州政府 通过“外国矿工执照税法”,高额盘剥华工;1854年,加州最高法院又宣布华人不准在法庭作证;再如1870年,旧金山 议会通过《立方空间法案》,规定市内住屋,每一成人住客,需有500立方之空间,法案很明显是针对地狭人稠的中国城华侨而设,法案出台后两个月内,便有华侨247名被拘控;同年12月,旧金山市议会又通过了《街边挑担法规》,不准市民在人行道上肩挑竹篮走动,违者罚款5元,其目的在于禁止中国人挑担运送货品;1876年旧金山又通过《洗衣馆 法规》,不用马车送货者每季需缴税15元,华工向来节俭,多以人力运送,该法规显然也是针对中国人的…… 1882年的《排华法案》,意味着上述诸多地方排华法令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认可。推动该法案出台的导火索之一,是诸多失业的美国白人迁怒于华工,认为是华工以低贱的工资需求抢去了他们的饭碗,故而暴力排华事件频繁发生;政客们为迎合“民意”获取选票,也公然将排华列入自己的竞选 纲领之中。 但这些就业冲突,其实并不是美国联邦政府出台《排华法案》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1、随着美国工业化 进程的完成,修路、采矿等基础建设初步告一段落,以出卖苦力为主的华工,已不再受到欢迎。随着铁路的建成,大量

美国排华法案始末

美国排华法案始末 美国宪法以人民主权原则统领美国的民主制,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制度和原则,使美国由以新英格兰的乡镇自治及州的独立为基础而建立的邦联终于结成牢固的共和联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理论界关于此的研究多偏向于积极方面,可是如果站在华人的立场看,美国宪法并没有给华人带来自由和权利的保护,而成了种族主义为虎作伥的帮凶。美国加州的排华便是一切排华运动的肇始。 一.历史背景 1848年大洋彼岸的美国加利福利亚发现了金矿,消息传到中国,饱受战争和贫穷折磨的中国人开始了美国淘金梦。此时的中国正是晚清最为贫弱、饥荒流行的时期,因此,华人在国内越来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美国工业化发展需求劳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开始大量向美国移民,很快在加州成了受剥削的廉价劳动力。华人移民主要是男性, 大多当了矿工,忍受着与美国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的低工资。 从表面上看,华人在美国19世纪中叶的大发展时期是受欢迎的,但种族歧视是无法逃避的。因为淘金热时期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东部地区迁移到西部,而那时的东部盛行着反对欧洲移民的风气,因此那些从东部来的美国人也带有浓厚的本土主义态度,反对外来移民。而那些白人移民, 如爱尔兰人、俄国人,在遭受了东部本土主义的歧视后发现在攻击华人移民的同时,可以使他们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处于社会下层的美国矿工也把工作刻苦、工资低廉的华工视为自己工资下降的罪魁祸首。由此可以看出,华人移民在美国遭到了来自各个阶层的歧视和排挤。 二.排华法的实质和重心 美国排华有一个从民间到政府、从地方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排华源于加利福尼亚金矿区,随着华人迁入城市而扩展到其它行业,从加州发展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形成全国性问题。在50 年代和60年代,反华骚乱还是零星的个别现象,到70年代中期则发展为大规模的、集中且有组织的排华运动。排华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来自民间,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暴力行动,驱逐、殴打,甚至杀害华人,抢劫、焚烧华人财物,造成一种恐怖气氛。这股排华力量以劳工为主,并与劳工运动相结合,形成政治压力,迫使政客和政党作出反应。 第二股力量来自政府,政党和政客出于选举的考虑,不惜牺牲华人,赞同排华。故而地方当局、州及联邦政府相继制订歧视、限制华人的法律,阻止华人进入美国。这两股力量互相影响配合,促使国会在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并使排华成为美国的国策。80年代中期,在美国太平洋沿岸诸州和各准州又发生了一系列暴力排华惨案,最著名的如1871年的洛杉基惨案、旧金山骚乱和石泉大屠杀等。此后,排华主要是政府行为,由美国政府制订措施来限制中国移民。到1904年,美国国会的立法已经联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实际上已经完全禁止华工赴美。其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州和联邦分三步骤制定和贯彻排华法。首先,是剥夺华人的公平竞争权。然后是限制华人移民。最后的是排斥华人归籍。加州正式按照这样的模式一步步的实现其排华构想,而美国联邦政府则是继承了加州第一阶段的经验后直接跨越到第二阶段,以至最终将排斥华人入籍作为其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主旋律。 三.加州排华的法律背景 1850年4月13日, 加州议会通过一项外国矿工税法法案, 规定对所有外国矿工(目的是为了阻止墨西哥矿工和南美矿工, 但包括华工) 征收每人每月20美元的矿工税。[1]后因课税太重,外国矿工停止进入矿场采矿, 有碍经济发展而于1851年3月14日被撤销。 1853 年, 外国矿工执照税提高到每人每月4美元,其中写道:“除了美国公民和加州的印第安人,任何人(如何没有拍照的话)都不被允许从加州的金矿里拿走金子”[2],规定凡外国人如不领取执照,不准取金。取金之人,如不肯缴纳执照费,准收执照之人以特权,没收其人物业, 当众拍卖,扣除执照费及其他费用,有剩余交回原人。打算逃脱者, 准收执照之人追获,照上数讨取,以免逃骗。[3]1855 年加州政府将外国矿工执照税提高到每人每月6美元, 并规定此后每年递增2美元, 结果大批中国矿工又被迫离开矿区。1856年,加州政府又把外国矿工执照税重新减到每月4美元。美国西部一些州也仿效加州征收执照税。所有这项税收于1870年被宣告违宪而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世界》测试题

1.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500m/s B、160 m/s C、50 m/s D、15 m/s 3.一汽车以4m/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驶完全程的一半时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甲、乙两地相距2400m,则汽车在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5 m/s C、4.8 m/s D、6 m/ 4.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出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5.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一小汽车以18km/h的速度用0.5min匀速通过一公路隧道,这座隧道长____m. 6.若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 匀速行驶,右图为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TAXI 发票。求:车费发票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车号J-8888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km/h.日期06-11-12 上车10:00 下车10:05 单价2.00元 里程6.0 km 金额16.00元 7.小汽车朝山崖以36km/h匀速行驶,汽车鸣笛5s后,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之间的距离。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8.甲同学距离长钢管的一端510m,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此时开始计时,甲第一次听到声音的的时间是 3.5s,求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已知u钢=5200m/s).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及其影响

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及影响 09历史班200902501142王鸿洋 摘要:排华,是指华侨华人或者走出中国本土以外的中国公民,在异国他乡受 到当地政府、社会团体或居民的不公正、非人道甚至残忍地对待,在名誉、财产、心理、生理乃至生命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和损伤。①本文从历史上排华运动入手,主要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越南排华的主要原因,排华运动的阶段及主要特点和影响。 关键词:越南排华运动,原因,阶段,影响 历史上, 华侨的侨居地已发生过多次排华浪潮。在我国明清时代, 中国移民的主要流向地东南亚地区有过无数次由西方殖民统治者蓄意煽动和发动的大规模排华事件, 如菲律宾西班牙殖民当局策划的16 0 3 年、16 3 9一 1 6 4 0 年、16 6 2 年和1 7 6 2 一1 7 6 4 年等几次大屠杀, 1 5 9 3 一2 5 9 6 年、2 7 0 9 年、1 7 4 6 年、1 7 5 5 年和1 7 6 9 年五次大驱逐, 以及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荷兰殖民当局发动的17 4 0一17 4 1 年的红溪事件。19 世纪以来, 随着北美、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地区中国移民的增多,这些地方成了新一轮排华运动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北美、拉丁美洲国家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对华侨的政策逐渐趋向正常, 排华立法大抵至迟在60 年代已成为历史。战后的排华活动的多发区在东南亚。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的排华运动就是在此时爆发的。爆发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插手印支问题,越南因为国家利益及其地缘政治的原因,开始排斥中国,逐步向苏联靠拢。中越关系恶化。1975 年,越南实现了南北的统一,苏联也加大了对越南的援助力度。与此同时,越南也想借助苏联的实力,推行其地区霸权主义。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趋向及行为显然会遭到中国的反对,但却与苏联想利用越南控制东南亚从而削弱中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不谋而合。正如越南中央委员黄松曾对西方记者说的一样,“在越南战争时期使中国和苏联尽力帮助北越,这对越南来说是重要的。 现在,越南不再那么需要执行这一政策了。……今天同苏联的和睦对越南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苏联强烈地希望削弱中国在世界这个部分的影响,这点正好同越南的利益相吻合。”②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共与越共的分岐越来越大,中越两国的关系也日益恶化,终于越南当局最初的零星排华行为逐步演变成大规模的排华浪潮。

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

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 □郑联盛(中国财政部)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 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而知。通过对大萧条和当前危机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金融危机演进历程的认识,以及如何妥善应对金融危机。 一、两次危机的相似性 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虽已过去70多年,但对危机的研究仍是美国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比大萧条和本轮金融危机,其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泡沫是两次危机的引爆点 大萧条爆发初期,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而且所有住宅中大约一半被抵押;其后,大规模的违约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1]在1934年1月美国《城市住宅金融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2个城市中,自有房屋抵押贷款的违约比例均超过21%,其中,超过一半的城市,违约比例超过了38%,克里夫兰甚至高达62%(Bernanke,1983)。当时美国经济除1920-1926年的土地泡沫之外,1925后美国股市泡沫迅速成长,不到四年时间,标普综合指数上涨了3倍多。 而本轮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何帆和张明,2007)。美联储持续降息和贷款标准的放松,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2001年美国次贷总额占抵押贷款市场总额的比率仅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无需或可较少提供财务资料的房贷自2001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0.8%。 2.两次危机的破坏力极大 1930—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金融体系最艰难、最混沌的阶段。1933年3月,银行破产达到高潮,银行体系瘫痪,违约和破产程度严重,影响了除联邦政府之外的几乎所有借款人。1930年11月—12月,第一次银行危机爆发;1931年夏天,金融恐慌演化为经济衰退;1933年3月,银行“休假”,整个银行体系陷入瘫痪;直到1933年—1935年,罗斯福新政之后,重建金融体系,经济才缓慢复苏。1930—1933年,每年银行倒闭的比例分别为5.6%、10.5%、7.8%和12.9%,到1933年年底,坚持经营的银行仅为1929年的一半强,美国的银行数量从25000家减少到不足15000家(Bernanke,1995)。 另外一方面,大萧条的破坏力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上,即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经济活动从1929年中期到1933年初持续衰退。工业产出下降了37%,价格下降了33%,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而名义的国民生产总值则下降了一半以上。失业率上升到25%的最高峰,并在20世纪30年代其他的年份中一直保持在15%以上(恩格尔曼等,2008)。[2]新一轮金融危机,截至2008年6月底,已经产生了117家“问题银行”。随着“两房”被接管,雷曼、美林倒下,AIG被国有化,华惠银行破产,可能还会有上百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让美国付出将近3万亿美元的代价,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20%以上(Roubini,2008a)。另外,鲁比尼(Roubini,2008b)警告称,在实体经济方面,占全球GDP约55%的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不能排除系统性失败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对照美国1987年储贷危机、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以及1991年北欧危机的经验看,美国次贷危机在集中爆发告一段落之后仍将经历两年的经济下滑,至少要到2010年企稳。从政府救援的角度出发,政府推出救市之后,经济仍要平均下滑或者衰退两年(申银万国,2008)。 3.危机的爆发和金融部门非审慎行为密不可分 大萧条和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非审慎经营是紧密相关的。一方面,由于美国的银行业是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