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汇率理论讲义

第五章汇率理论讲义

第五章汇率理论讲义
第五章汇率理论讲义

1.资本流动的加剧

2.投机者以预期收益为依据进行的资金转移

3.新的模型强调货币供给所扮演的角色

4.货币模型的出发点:汇率是一种货币的价格,而汇率的波动能够由国家货币存量供求的变化来解释。

5.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根据价格是否有弹性和调整速度)

6.根据资产是否完全可替代,分为货币主义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

1.汇率是一种相对的资产价格。

2.资产价格的基本特征:当前价值受到预期收益率的影响。3.举例:资产A 和资产B 。

A的价格是100,投资者预期1年后能以120的价格卖掉。

资产A的预期收益率=(预期出售价-购买价)/购买价

=20%

B的价格是200,预期一年后可以以240的价格出售。

资产B的预期收益率=(预期出售价-购买价)/购买价=20%

结论:价格不同,只要预期收益率相同,则投资于AB 是没有差别的。

A的预期出售价格是132,则A 的收益率为:32%

在AB的风险相等的情况下,会选择A。

A的需求上升-------A的价格也上升-------直到AB的预期收益率相等,A的价格是110。

(132-110)/110=20%

结论:未来价格预期的改变会改变当前价格,从而导致预期收益率的改变。

1.假定:英国债券和美国债券,风险相同,期限相同,迅速转换

不同:货币不同,利率不同。

2.Es=r uk-r us

其中Es是英镑的预期贬值率,r uk是英国利率,r us是美国利率

这就是未抵补的利率平价条件(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UIP)

说明:英镑对美元的预期贬值率等于两种债券的利率差异。

假定英国利率是10%,而美国利率是4%,则预期英镑每年贬值6%。

3.举例:

结论:投资于美国债券的预期收益是£102.4,大约10%。等于英国债券的预期收益。

4.英镑预期贬值率提高,则两国利率差异也必须提高,才能确

保两国债券的预期收益相同。

条件:资本自由流动,投资者可以迅速改变自己的投资构成;两国债券具有相同的风险,否则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就会要求风险较高的资产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

资产的完全替代:当两种资产同时具有充分的资本流动性而且风

资产完全可替代是未抵补的利率平价条件成立的基础,也是货币主义模型的关键假设。

四.汇率决定的货币模型:

三种:弹性价格、粘性价格、实际利率差异

1.共同点:货币的供求是汇率决定的重要因素。

都采用未抵补的利率平价条件。

风险相同,

完全可替代

预期收益率相等

2.不同点:

弹性价格:经济中所有的价格(工资、物价或汇率)在短期或长期都具有完全的弹性。同时引入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

粘性价格:短期而言,工资和物价具有粘性,只有汇率会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而变化。中长期而言,工资和物价得以调整。(未

涉及通货膨胀预期)。

价格假定结合起来。

Frankel(1976),Mussa(1976),Bilson(1978)

1.该模型引入相对货币存量,并将其作为相对价格的决定因素,而相对价格反过来影响汇率。

2

其中:m是货币存量的对数;p是国内价格水平的对数;y是国内实际收入的对数,γ是国内利率。

说明:持有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是与实际国民收入正相关的,与国内利率负相关。

3

其中s是汇率(直接标价法)的对数。

4.假定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即未抵补的利率平价成立:

Es是本币的预期贬值率。

5.国内与国外价格水平的表达式:

6.汇率的表达式:

这是汇率方程的简化形式。

本国货币供给相对上升一定比例----本币相同比例贬值

外国货币供给相对上升一定比例----外币相同比例贬值

原因:本国货币供给增加----物价上涨----购买力平价成立-----本币贬值。关键是购买力平价的假设。

本国收入增加----货币需求上升-----如果货币存量和利率保持不变-----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只能通过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来实现(m-p=ηy-σγ)-----物价降低导致本币升值以维持购买力平价

国内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本币贬值(远期)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即:本国名义利率:r=i+p e

外国的名义利率:r*= i*+p e*

假定两国实际利率相同并保持不变,则本国名义利率的增加必然归因于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减少货币需求,增加消费-----国内价格水平上升-----本币贬值以满足购买力平价

以预期通货膨胀率来代替利率差异:

-----持有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降低------商品需求增加,国内价格上升------本币贬值以满足购买力平价

7.弹性模型的特点和缺陷:

特点:前提假定是经济中的各种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不同债券可完全替代,影响汇率的要素是与货币供给相对的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预期及经济增长来解释汇率变动。

1)前提假定不现实

2)依赖于购买力平价,不能解释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长期偏离

1.Dornbusch(1976)的基本思想:

2.对粘性模型的简要解释

(1)假定:短期内价格与工资有粘性,而证券市场反应灵敏,利率将立即作出反应,引起汇率变化,使货币市场恢复均衡。

价格有粘性,利率和汇率必然超调。

(2)均衡恢复的过程:

T0:汇率立即上升到E2,而价格存在粘性,未立即上升T1:价格缓慢上升,汇率逐步回调,最后达到均衡点E1

永久性货币供给变动与汇率

美国实际美国实际

货币总量货币总量

图1:短期影响图2:长期影响

假定开始时所有变量均处于长期水平,产出保持不变。

M1 R$2

T0 T T0 T

E2

P2 E3

P1 E1

T0 T T0 T

国内外资产不存在完全的替代关系,外汇风险升水不为0,即远期汇率和预期的未来即期汇率不完全相等。

与货币主义模型有什么不同?

投资者要在国内外资产间进行精心的资产组合。根据风险—收益原则。

托宾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风险收益的比较。

W=M+Np+e.Fp

W 私人部门的财富持有净额

M 本国货币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 汇率决定理论的概述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 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 国际借贷学说 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英国学者G.I.Goschen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这一理论的缺陷是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是具体影响到外汇的供求。 购买力平价学说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本位制崩溃,各国货币发行摆脱羁绊,导致物价飞涨,汇率出现剧烈波动。1922年,瑞典学者Cassel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购买力平价学说。该学说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学说),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假定,A国的物价水平为P A,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e为A国货币的汇率(直接标价法),则依绝 对购买力平价学说:e = P A / P B。 假定t 0时期A 国的物价水平为P A0,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0,A 国货币的汇率为e0,t1时期A国 的物价水平为P A1,B国的物价水平为P B1,A 国货币的汇率为e1。P A为A国在t1时期以t0时期 为基期的物价指数,P B为B国在t1时期以t0为基期的物价指数,则依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 2007-08-14 11:00:42| 分类:默认分类|字号订阅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从宏观基本因素,如相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物价水平、经济增长、内外资产的替代性和均衡价格的调整速度等,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和波动。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商品贸易为主的流量模型和以资产交换为主的存量模型,前者如早期的购买力平价说、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后者如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包括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货币替代模型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等。然而现实经济中,却很难运用这些传统理论来预测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走势,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传统汇率理论的解释能力十分低下,尤其对短期内的汇率变化,预测能力甚至连简单的随机游走模型都不如。面对这一困惑,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不断寻求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将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对这一新的阶段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 一、外汇市场有效性的质疑:理论突破的起点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是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盛行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经济学家们除了致力于建立和扩展各种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同时也在致力于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然而,大量实证研究的结果却表明,这些宏观结构的模型对浮动汇率条件下的汇率解释能力非常地弱。特别是在Meese & Rogoff(1983)[1]使用样本外预测分析的研究中,他们发现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并不明显胜过随机游走模型。这一惊人的结论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后来一些学者(如Salemi,1984)的研究发现在一个相对长的预测间距水平上,资产市场汇率模型的预测能力还是要比随机游走模型的预测能力强,并且这一结论逐渐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但是在短期的预测水平上,Meese & Rogoff的结论还从未被有说服力的证据推翻。 Meese & Rogoff的结论结束了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的黄金时代,这一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构筑起来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汇率理论陷入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危机。面对这一困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汇率决定宏观结构模型的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关于汇率的基本理论 10080920113 夏晓婕 10080920117 金丹 10080920119 陈倩珺一、主要汇率理论 Ⅰ、国际收支理论(又称国际借贷说,外汇供求说) ①基本内容 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的葛逊于186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所产生的,因此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这里所讲的国际借贷关系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此模式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准--即能产生稳定经常帐户余额的汇率。出现贸易赤字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将会减少,并最终使其本国货币币值降低(贬值)。便宜的货币使该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同时也使进口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一段调整期后,进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从而使贸易余额和货币向平衡状态稳定。 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前者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 ②内容评价 葛逊的国际借贷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这一理论盛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金本位货币制度时期。 从目前的角度看,国际收支仍然是影响汇率变化最直接最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但从另一方面看,国际借贷说存在其历史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具体要点如下: 第一,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第二,国家借贷关系起因于国际商品的输入、提供劳务的收支以及资本的流动。 第三,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前者指尚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款,只有它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 第四,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外汇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借贷说只适用于具有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的国家,如果外汇市场不发达,外汇供求关系的真实情况就会被掩盖。外汇市场如果受到国家的干预,外汇供求决定汇率理论的作用就会有很大折扣。该这理论的适用性,还要受到两国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大体相同的

《国际经济学》第八讲 汇率决定理论

第八章汇率决定理论 教学目标: (1)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涵,掌握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利率平价理论的基本内涵,; (3)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内涵,并从经济学角度解释; (4)利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分析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 授课时间:4课时 一、本课程国际金融部门的两个基本设定 ●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1美元等于6.8人民币,对于中国而言就是直接标价法。 ?汇率提高意味着本币贬值; ?汇率下降意味着本币升值。 ●用贸易收支近似的表示经常账户收支: ?经常账户: ◆贸易账户: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 上海https://www.doczj.com/doc/5412622751.html, 1

上海 https://www.doczj.com/doc/5412622751.html, 2 ◆ 资本账户 ◆ 金融账户: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二、购买力平价(PPP )理论——基于商品市场的长期汇率决定 ● 基本假定 ? 商品自由流动(无运输成本,无贸易壁垒,不存在非贸易品) ? 两国商品同质。 ? 两国价格指数的商品篮子和权重相同 ●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行为基础 ? 商品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商品从低价的国家流向高价的国家 ? 一价定律:用同一种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eP P = 其中P 为某种商品的本国价格,P*为外国商品的价格,e 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一)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 基本内容: 某一时点上,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其一般物价水平之比。即: ∑∑==?=n i i i n i i i p e p 0*0αα

上海 https://www.doczj.com/doc/5412622751.html, 3 其中i α表示各种商品所占的权重,i p 表示第i 种可贸易品的价格。令∑==n i i i p P 0α,∑==n i i i p P 0**α,表示两国的物价水平。 ● 达成机制 P /1是1单位本币的购买力,*/1P 是1单位外币的购买力,汇率是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直接标价法(用本币表示外币的价格)下,汇率是外币的购买力(用商品篮子表示的外币价值)除以本币的购买力(用商品篮子表示的本币价值),即: * /1*/1P P P P e == 这意味着基于一价定律,同一种货币对于本国商品的购买力和对于外国商品的购买力必须一致,故称为购买力平价理论。 当*P e P ?>时,本币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力更高(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更高),所以本国消费者用本币兑换外币,购买外国商品,从而在外汇市场上增加了对外币的需求,因此本币贬值(e 提高),直至*P e P ?=。 (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 基本内容: 一定时期内,两国汇率的变化决定于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通货膨胀率更高的国家的货币将出现贬值。 ● 推导过程: ? 基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期和报告期的汇率比为: *0 *0*0//P P P P PIN PIN e e t t t t t == 其中:t P 和0P 为本国报告期和基期的价格水平,*t P 和*0P 为外国报告期和基期的价格水平。t PIN 和*t PIN 是本国和外国的价格 指数。

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与前沿述评

第8卷第3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V ol 8No 3 2006年6月Journal o f Shang hai U niversity o 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Jun 2006中图分类号:F83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50(2006)03-0091-06 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与前沿述评 靳玉英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 汇率决定问题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其间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文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内容、前沿作系统性地概述,并作出精要地评判。文章指出汇率行为的复杂性将是汇率决定理论研究的一个方向,非线性分析工具将成为汇率行为研究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汇率;汇率决定理论;非线性 汇率是影响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变量,因此,几百年以来,汇率如何决定,这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探求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后,人们更是试图通过对汇率决定机制的探知来有效预测汇率。其间,汇率决定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应该说,随着现实中汇率行为越来越复杂,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也在不断复杂,以求把握汇率内在的变化机理。本文将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内容前沿作系统性地概述,并作出精要的评判。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汇率决定理论 可以说,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e Po w er Par ity,PPP)是最古老的汇率决定理论,一般还是将该理论的贡献归功于卡塞尔(Cassel,1918),尽管在他之前有人曾提到过这种思想(Of-ficer,1982)。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强调两种货币间的汇率是由同一商品组合在两国各自以本币表示的价格比决定的。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是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决定了汇率的变化。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人们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充满了信心。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浮动汇率制为主流以来,购买力平价理论根本无法解释汇率的短期行为。它只是对汇率的长期行为仍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被看作是均衡汇率的长期理论。这表明,在短期汇率明显偏离购买力平价的事实得到了认可,但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会发挥作用将汇率拉回到该水平。 收稿日期:2006-0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10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JL023);教育部2005年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项目(NCET-05-043) 作者简介:靳玉英(1973-),女,天津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汇率理论发展综述

汇率理论发展综述 摘要:汇率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汇率的决定;二是汇率制度。本文主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对主要的汇率理论进行了回顾与归纳,以理清西方现代汇率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发展的脉络,把握汇率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汇率理论的最新发展作了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汇率理论;汇率理论发展;文献综述 一、前言 汇率理论是国际金融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汇率决定理论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共同构成了汇率理论的主体。鉴于汇率理论文献综述的撰写对今后研究生阶段进一步学习的研究意义以及对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等的现实应用意义,作者就西方汇率理论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1.汇率理论历史概况及相关概念 早在中世纪时期,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货币兑换成为经常性的交易,汇率问题就己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14世纪初,法国学者桑德罗枪巴罗(SandroLebaleo)运用汇兑资金的在途风险来解释汇率变动的原因。15 世纪初,意大利经院学者罗道尔波斯(RudolfBusch)提出了公共评价理论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他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而货币供求的变动决定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人们对货币的公共评价又取决于两国货币所含的贵金属成份的纯度、重量和市场价值。因此,这种观点被认为是汇率供求理论的起源。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西班牙萨拉蒙卡(salamanca) 学派初步研究了货币供应量、物价变动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汇率理论。进入18世纪之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各国对外贸易的扩大,汇率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瑞典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宁(Christie),英国经济学家休漠(DavidHume)、穆勒(Mu eller)、康替龙(Kontinen)、金块主义者博伊德(Boyd)、桑顿(Thornton)、霍纳(LuisHorna)和反金块主义者贝林(F.Barlng)、鲍赞克特(C.WBosanquet)等人都对汇率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1752年英国经济学家休漠(DavidHume)在其名著《论贸易差额》中提出了“价格一金币一流动机制”,实质上是最早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而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ossen)在其《外汇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国际借贷说”也可以算得上是早期较成体系的汇率学说。它以一国的国际借贷为依据,从外汇供求关系变化的角度探讨了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原因,并成为当时汇率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金本位制全盛时期的结束和纸币本位制的开始。战后,由于铸币平价己失去意义,各国货币汇率出现了剧烈频繁的波动,给国际贸易造成严重的困难。西方经济学家开始把注意力逐步转移到研究汇率决定的问题上来,并使汇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著名的有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K.G.cassel)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和法国学者阿夫塔里昂(A,Aftalion,1927)提出的“汇兑心理论”。 30年代大危机之后,受凯恩斯(Keynes)经济学的影响,汇率理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由英国学者格里高利(Gregory,1934)和爱因齐格(Einqink)等人提出的“均衡汇率说”和“利率平价说”(1932)。二战以后,国际货币的新秩序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在这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各国货币必须与美元挂钩,汇率变动亦被人为地加以操纵,因而这一时期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的研究处于相对萧条的局面。 直到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及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汇率理论的研究才出现了重大转机,一系列新的学说和理论不断产生和涌现。从现代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主

外汇:如何预测汇率走势

如何预测汇率走势?请分别从基本因素和技术方面来分析。 影响汇率的基本因素分析: (1)利率:在一般的状况下,一个国家如果提高了本国的利率,该国的货币就会相对的走强,汇率就会升高,因为投资人会将资产移转到这个国家以期望将来可以获到更高的投资报酬率。但是,如果利率太高,对股市而言却是个坏消息,投资人会将资金移出该国的股票市场而导致该国的货币价格下降,汇率降低。 (2)外汇的供求关系:如果一种外汇供过与求,那么本国的货币的会如此会上升;如果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那么本国的汇率就会下降,外国的货币的汇率上升。 (3)经济增长率:当一国经济增长率提高时一方面反应该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依赖,货币地位提高,使该国的汇率上升.。 (4)通货膨胀: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人们就会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趋于疲软,由此将手中的该国货币转化为其他货币造成该国货币下跌。 (5)政府的干预政策:但一国本国的汇率过高,该国的中央银行就会通过抛售本币买入外汇,使得本币的汇率下降;但一国的本国的汇率过低,该国的中央央行就会抛售外币买入本币使得本币汇率上升。 (6)市场预期:就经济方面而言市场预期对本国的收支状况、相对物价水平、相对利率水平和相对资产收益率以及对汇率本身的预期,它们常常是市场信号变化的表现,只要市场上预期某国货币会下跌,那么市场上马上就会出现抛售该国货币的活动,造成该国货币的市场价格下降。 (7)政治新闻媒体 一.基本图形分析:如K线图、竹线图等等,主要是K线的分析:1.先分析最近历史最高价与最低价,目前汇价所处的位置;2.趋势分析,画出支持线与压力线,找出目前汇价所处于的通道状况,是水平通道,上升通道、下降通道哪种情形呢?3.分析目前汇价的一根K线、一组K线组合的形态,有没有出现特殊的形态,比如:十字星、乌云盖顶、W底、M顶、V 字底、头肩顶等等形态;4.从而判断汇价的未来的走势。 二.辅助指标的分析:1.MA移动平均线分析与应用;2.MACD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

第五章汇率理论讲义

1.资本流动的加剧 2.投机者以预期收益为依据进行的资金转移 3.新的模型强调货币供给所扮演的角色 4.货币模型的出发点:汇率是一种货币的价格,而汇率的波动能够由国家货币存量供求的变化来解释。 5.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粘性价格货币模型(根据价格是否有弹性和调整速度) 6.根据资产是否完全可替代,分为货币主义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 1.汇率是一种相对的资产价格。 2.资产价格的基本特征:当前价值受到预期收益率的影响。3.举例:资产A 和资产B 。 A的价格是100,投资者预期1年后能以120的价格卖掉。 资产A的预期收益率=(预期出售价-购买价)/购买价

=20%

B的价格是200,预期一年后可以以240的价格出售。 资产B的预期收益率=(预期出售价-购买价)/购买价=20% 结论:价格不同,只要预期收益率相同,则投资于AB 是没有差别的。 A的预期出售价格是132,则A 的收益率为:32% 在AB的风险相等的情况下,会选择A。 A的需求上升-------A的价格也上升-------直到AB的预期收益率相等,A的价格是110。 (132-110)/110=20% 结论:未来价格预期的改变会改变当前价格,从而导致预期收益率的改变。 1.假定:英国债券和美国债券,风险相同,期限相同,迅速转换 不同:货币不同,利率不同。

2.Es=r uk-r us 其中Es是英镑的预期贬值率,r uk是英国利率,r us是美国利率 这就是未抵补的利率平价条件( uncovered interest parity condition,UIP) 说明:英镑对美元的预期贬值率等于两种债券的利率差异。 假定英国利率是10%,而美国利率是4%,则预期英镑每年贬值6%。 3.举例: 结论:投资于美国债券的预期收益是£102.4,大约10%。等于英国债券的预期收益。 4.英镑预期贬值率提高,则两国利率差异也必须提高,才能确

第五章汇率理论讲义

汇率理论 汇率理论:(1)什么决定一国的汇率的高低? (2)什么决定一国汇率的波动状况? 主要的汇率理论: 1国际借贷说GOSCHEN(外汇供求决定汇率) 2购买力平价说CASSEL (PPP) 3汇兑心理说AFTALION(主观心理作用,边际效用) 4利率平价说凯恩斯,EINZIG,1923,1931 5国际收支说(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均衡理论分析) 6资产市场说 FRENKEL 弹性价格货币论 DORNBUSH 短期粘性价格货币论 BRANSON 资产组合均衡理论 购买力平价说(purchasing power parity) 一.引子: 案例:中国货币的购买力和国民收入水平:中国到底有多穷/富? 1.日本传统音乐会的节目单:中国人均GDP 850美圆,日本38000美圆 2.来自大阪的电子邮件:大阪经济法科大学,2001年。 3.对于美国消费的印象:2001-2002 4.《北京青年报》2000年10月20日 项目东京日圆/合人民币北京人民币倍数 出租起价660/53 10 5 面条780/62 5 12 两个桃800/65 1 60 地铁160/13 3 4.5 公共汽车220/18 1 18 4星级饭店20000以上/2000 500 4 一块香皂2600/240 3 80 5.人民币汇率和人民币购买力 “一篮子货币”,爬行钉住的方法来确定。 1994年1月1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3年:1:5.76,1994年:1:8.7贬值的幅度超过50%. 绝对购买力平价:解释某一个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因素 1、货币购买力=物价水平的倒数 汇率=购买力之比 汇率=B国货币购买力/A国货币购买力=A国物价水平指数/B国物价水平指数 e=Pa/Pb (对于A国是直接标价法。) 举例:电脑在B英国的价格是500英镑,在A美国是1000美圆,则英镑和美圆之间的汇率是:1英镑=2美圆e=Pa/Pb=1000/500=2,对于美圆是直接标价法。 2.一价定律和商品套购

影响外汇汇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主要有以下: 1、利率。 汇率和利率息息相关,因为利率决定了全球资本是进入还是流出某一国。比如说,在提供1%存款利率和提供%存款利率的两家银行中,你会选择哪一家呢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1%存款利率的银行。所以,一国利率越高,该国货币走强的可能性越大。低利率货币从长期来说更有可能走软。 2、通货膨胀。 对央行利率决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物价稳定,即我们所说的“通胀”。通胀衡量的是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增长情况。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货币的购买力。而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因此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汇率发生变动。一般说来,甲国的通货膨胀率若超过乙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甲国货币的汇率就要下跌;反之,甲国货币的汇率就要上升。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现在越来越不是直接地、明显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间接的渠道长期地表现出来的。为了将通胀控制在合适水平,央行最有可能采取加息措施,这将放慢经济和通胀增长速度,因为将利率设定在高水平通常将迫使消费者和企业减少借贷并增加存款,并对经济活动形成抑制。 3、国际收支状况。 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即为国际收支顺差,表现在外汇市场上,可以说是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与之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小于支出时,即为国际收支逆差,表现在外汇市场上,可以说是外汇(币)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必须指出,国际收支状况并非一定会影响到汇率,这主要要看国际收支顺(逆)差的性质。短期的、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轻易地被国际资金的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和其他等等因素所抵消。不过,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一般必定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 4、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立场。 央行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型、扩张型、中性。如果央行降低货币供给,或采取加息措施,则称为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胀或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如果增加货币供给或采取降息措施,则称为扩张型货币政策,扩张型货币政策目的在于通过降息或扩大货币供应量来促进消费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性货币政策目的在于,既

汇率决定理论研究综述

汇率决定理论研究综述 071014027 郭欢 汇率是影响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变量,因此,几百年以来,汇率如何决定,这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探求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后,人们更是试图通过对汇率决定机制的探知来有效预测汇率。其间,汇率决定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应该说,随着现实中汇率行为越来越复杂,汇率决定理论的内容也在不断复杂,以求把握汇率内在的变化机理。本文将对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内容前沿作系统性地概述,并作出精要的评判。 一早期的汇率理论 1 国际借贷理论 国际借贷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亦称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 核心观点:该理论认为国际间的商品劳务进出口、资本输出入以及其他形式的国际收支活动会引起国际借贷的发生,国际借贷又引起外汇供求的变动,进而引起外汇汇率的变动。因而国际借贷关系是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中对外收入增加,对外支出减少,对外债权超过对外债务,则形成国际借贷出超;反之,对外债务超过对外债权,则形成国际借贷入超。借贷按流动性强弱可分为固定借贷与流动借贷。只有,只有流动借贷才对外汇供求进而对汇率产生影响。物价水平、黄金存量、信用关系和利率水平等也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它们都是次要因素。 评价: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此理论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由外汇供求关系亦即流动借贷引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证明,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 2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假设前提:购买力平价理论要成立,必须有四种假设前提: ①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②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③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④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而已 核心观点: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这个理论又分两部分: ⑴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公式表示:Ra=Pa/Pb或Pa=Pb×Ra 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 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 Pb:代表外国物价指数 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

汇率决定理论

第四章 汇率决定理论 4.1 短期: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确定了在国际资产利息套利(Interest Arbitrage)的均衡条件下汇率和利率的关系。由于远期汇率无非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未抛补的利率平价更具有普遍性。下面的分析我们主要采用未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对于未抛补的利率平价等式: ()*E e e i i e +-=+ (4.1) 例:(1)美国年利率为0.09,瑞士年利率为0.05,如果预期90天后即期汇率为1瑞士法郎兑换0.505美元,那么即期汇率为多少? 0.090.050.5050.544e e e -=+?= (2)若美国提高利率为0.11,那么即期汇率会变成多少? 0.110.050.5050.497544e e e -=+?= 这表明:提高本国利率使得本币升值;反之,降低本国利率使得本币贬值。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过程。本国利率提高,那么本国资产的收益率提高,若要保持利率平价成立,则必须外币资产的以本币表示的收益率也必须上升,在预期未来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则只有将本币升值从而能兑换更多的外币资产来实现。或者,利用外汇的供求模型来解释,这就是提高本国利率使得外汇市场上本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本币升值。 下面我们使用几何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于(4.1)式的右边,它表示的意义在于“预期外币资产的以本币表示的收益率”,简称为“外币收益率”,我们用I 表示这个变量。 ()* E e e I i e +-=+ (4.2) 这表明外币收益率与即期汇率反方向变化。也就是,本币越弱,外币越强,外币收益率越低。这似乎与我们的直觉相违背。但是,请注意这里的汇率是即期汇率,本币越弱,表明1单位本币兑换的外币资产更少,当然外币收益率要降低。我们在I e -二维空间上画出它们的关系。 e 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