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3章习题答案详解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3章习题答案详解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3章习题答案详解
电路理论基础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3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3答案部分(P73)

答案3.1略 答案3.2

解:

(a )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可得

'3V

1A 148348

I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182

A 483

I I Ω=-?=-Ω+Ω

(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a-3)所示。

(a-3)

考虑到电桥平衡,

"0I =,

在由分流公式得:

"1131A A 134

I =-?

=-+ (3)叠加:

'"1A I I I =+= '"11117/12A I I I =+=-

2

111 2.007W P I Ω=?=

(b )

(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b-1)所示。

'I '

由图(b-1)可得,

'24V

2V (2+2)U Ω?=

'136A I U =-=- ''21'5A I I I =+=-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b-2)所示。

(b-2)

''22

2A=2V 22

U ?=

Ω?+ "''2311A 2

I I =

?= 对节点②列KCL 方程得,

"""1132A 4A I U I +==

对节点③列KCL 方程得,

""

"230I I U ++=

解得

"5A I =

(3) 叠加

'"1116A 4A=10A I I I =+=---

'"5A 5A=10A I I I =+=---

2111100W P I Ω=?Ω=

答案3.3略

答案3.4略

答案3.5

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 ,如图

(b)所示。S I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I '' 与S I 成比例,即:"

S I kI =,如图(c)

所示。

I

I

s

kI (a)

(b)

(c)

+

'"'S I I I I kI =+=+ (1)

将已知条件代入(1)式得

'

'

04A

1A 2A

I k I k ?=+???-=+??? 联立解得:

'2A I =,12

k =

即:

S 1

2A+2

I I =-?

将1A I =代入,解得

S 6A I =

答案3.6

解:根据叠加定理,将图(a)等效成图 (b)与图 (c)的叠加。

I (b)

2

S (c)

由已知条件得

S11S1

28W

14V 2A

I P U I '=

=

= 2

8V U '= 1

12V U ''=

22

2

54W

18V 3A

S I S P U I ''==

= 所以1

2

S S I

I 、共同作用时

11126V U U U '''=+= 22

226V U U U '''=+= 每个电源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S1S1152W I P I U == S2S2278W I P I U ==

答案3.7

解:应用戴维南定理或诺顿定理

(1) 图(a)电路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分别如图(a-1)和图(a-2)所示。

OC 3A 5(5V)10V U =?Ω+-=

OC

U +

-

i

(a-1)

(a-2)

(a-3)

图(b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b-1)

OC

(b-2)

(b-3)

OC 10A 540V 90V U =?Ω+= i 5R =Ω

图(c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OC U +

-

(c-1)

5Ωi

R (c-3)

(c-2)

OC 1A 510V 15V U =?Ω+=

i 5R =Ω

图(d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OC

i

R (d-1)

(d-2)

(d-3)

OC 10A 550V 100V U =?Ω+= i 5R =Ω

图(

e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e-1)

i

R (e-2)(e-3)

图(f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OC

U +

-

i

R (f-1)

(f-2)(f-3)

图(g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1(g-1)

1(g-2)

i

(g-3)

图(h )电路等效过程如下:

(h-3)

(h-2)

(h-1)

OC U +

-

如果电路的等效内阻为非零的确定值,则电路既存在戴维南等效电路,又存在诺顿等效电路;如果电路的等效内阻为零,则只能等效成戴维南电路;如果电路的等效内阻为无穷大,则只能等效成诺顿电路。

答案3.8

a

b

a

b

(a-1)

(b-1)

'

解:(a)

(1)求开路电压OC U

开路时,对节点①由KCL ,

20I I -+=,0

=

开路电压

OC 8V-10=8V U I =Ω

(2)求等效电阻

求i R 时8V 独立电压源置零,外加电压U ',如图(a-1)所示 。 由 KVL 得

'10U I =-Ω

对节点①由KCL 得,

'2I I I I =-= ''1010i U I R I I -Ω===-Ω

(b)

(1)求开路电压

对节点①列KCL 方程

211A I I =- (1)

对回路1l 列KVL 方程得

OC 1112108U I I I =-Ω+Ω=Ω (2)

对回路2l :

12101020V I I Ω-Ω= (3)

将式(1)代入式(3),与式(2)联立,解得

1 1.5A I = OC 12V U =

(2)求等效电阻

求i R 时将独立源置零,外加激励电流I 求ab 端口响应电压f U ,如图(b-1)所示。

由图(b-1)可知,

11

2

I I =

(1) 对回路1l 列KVL 方程

'112108U I I I =-Ω+Ω=Ω (2)

将式(1)代入式(2),得

4i U

R I

=

答案3.9

解:将含源电阻网络化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 (b)所示。由此图求得:

U +-

U +-

(b)

OC

i (

)U U R R R

=?+ (1) 将10R =Ω时,15V U =;20R =Ω,20V U =代入式(1),得

OC i

OC i 15V ()101020V ()2020U R U R ?

=?Ω?+Ω??

?=?Ω

?+Ω?

联立解得:

10i R =Ω 30V oc U =

(1) 式可表示为

30V ()10U R R

=?Ω+

当30R =Ω时

30V

3022.5V (1030)U =

?Ω=+Ω

注释:一端口外接电路发生变化时,宜采用戴维南或诺顿定理进行分析。

答案3.10

首先将开关右侧电路化简为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其开路电压为3V ,等效电阻为10Ω

R 10Ω

(b)

开关断开时=13V U 得:

OC i 13V 13V 3V

1A 10U R --==Ω

开关短接时=3.9A I 得:

OC i 3V

3.9A 10U I R =

+=Ω

联立求解得:

OC 18V U = ,i 5R =Ω

答案3.11

解:将含源电阻网络等效为戴维南电路。如图(b )所示。负载电阻R 消耗的功率可表示为

U +-

2

OC i (

)R U P R R R

=?+ (1) 将已知条件分别代入(1)式,得

2

OC i

2OC i ()1022.5W 10()2020W 20U R U R ??Ω=?+Ω??

??Ω=?+Ω

? 联立解得

i 10R =Ω OC 30V U =

当30R =Ω时

2

2OC i 30V ()303016.9W 30(1030)R U P R ??=?Ω=?Ω≈ ?+Ω+Ω??

答案3.12

解:将图(a )电路化简如图(b )所示。

S I

6

OC

62(62)S i

I U U R Ω-=

?Ω+Ω+

代入两个已知条件:

2A S I =时,0U =: OC 62A 12V U =Ω?=

S 0I =时,2V U =-: OC i i 2V

(8)8V+1A 2U R R -=-Ω+?

=?Ω

解得:

OC 12V U = i 4R =Ω

答案3.12略 答案3.13略 答案3.14略 答案3.15

解:方法一: 应用戴维南定理求1I 。

)(b U 2

(a)

U i

(c)

(d)

(e)

2I ''

由图(b )有

S 5U I =Ω

S 3.5 5.5I I I I I =++=

等效电阻

S i S 10

11

U R I =

=Ω 又由已知条件得

OC i 1160

(2)V 11

U R I =+Ω?=

简化后的电路如图(c)所示。 所以当4R =Ω时

OC 1i (160/11)V 80

A 2.963A (410/11)27

U I R R =

==≈++Ω

将1I 用电流源来置换,用叠加定理分析置换后的电路,即将2I 分解成22

2I I I '''=+。 其中2

I '为电流源1I 单独作用时的解答,如图(d)所示;2I ''是其余电源共同作用时的解答,如图(e)所示。由图(d )可得:

KVL : '2

550I I 'Ω+Ω= KCL :

'''123.50I I I I -+-+=

联立解得

2

1211

I I '=- 因此,电流2I 可以写成:

22

212

2

11

I I I I I '''''=+=-+ 由已知条件得

224A 5A 11I ''=-?+ 254

A 11

I ''=

所以,当4R =Ω时,

228054

A+A 4.37A 112711

I =-?≈

方法二:对回路列写KVL 方程: 回路l 1: 215U RI I =+ (1)

回路l 2:

132121'5U U U U I RI =++=- (2)

再对闭合面列写KCL 方程:

05.321=-+-I I I I (3)

由式(3)解得:

)(9

2

21I I I +=

(4) 将式(4)代入(1),再与式(2)联立得方程组:

????

?=-=++1

212

21'5'10)910(U I RI U I I R (5) 将Ω=2R 时的已知电流代入上式求得电压:

V 180',10'21=-=U U ,

由此将方程(5)写成:

??

?-=-=++105180

10)910(21

21I RI I I R (6) 当Ω=4R 时,由方程(6)解得:

27/801=I A, 27/1182=I A 。

答案3.16

解:由图(a )可以看出,点均为等电位点,可将其联为一点,得简化电路如图(b )所示。

(b)

8(c)

图(b )可知ab 端左侧最简等效电路为

OC 8V U U ==,i 8R =Ω

如图( c)所示。由图(c )得

8U

I R =

Ω+ 已知当12R =Ω,8V U =时,

8V 0.4A 812I ==Ω+Ω

当设图(a )电路最左侧16Ω支路流过电流为1I ,如图(b )递推所示,流过R 的电流为,

即132I I =

10.4A 0.0125A 3232

I I =

== 答案3.17

解:设ab 端戴维南等效电路开路电压为OC U 。则电阻R 流过的电流

OC

i

U I R R =

+ (1) 将电阻R 用S I I =的电流源置换,由齐性定理得

22I I kI ''=+ (2)

其中2

I ''为N 内等效电源作用。 将0R =时,26A I =;R →∞时,29A I =代入式(1), 得

29A I ''=,OC

27

k U -=

(3) 将式(1)、(3)代入式(2),得 OC 2OC 279(6)999U R I U R R

+=-?=++

答案3.18

解: 设网络共有b 条支路,各支路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由特勒根定理得

11223

???0

b

k k k U I U I U I =++=∑ (1) 11223

???0b

k k

k U I U I U I =++=∑ (2) 因为N 为纯电阻网络,故

3

3

3

3

????b b b b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U I R I I R I I U I =======∑∑∑∑ (3)

将式(3)代入式(1)、(2)得

11221122

????U I U I U I U I +=+ (4) 对(a )图:

110V U =, 22V U =, 22V /50.4A I =Ω=

对(b )图:

1?0U =, 2?20V U =, 2

?4A I =- 代入式(4)得

11?10V 2V 4A)020V 0.4A I I ?+?-=?+?( ? 1

? 1.6A I = 注释:对仅由二端电阻组成的二端口网络,不论端口外接情况如何,方程(4)都是成立

的,因此可作为公式使用。

答案3.19

解:当N 为互易性网络时,图(a)、(b)的端口电压、电流满足

11221122

????U I U I U I U I +=+ (1) 已知

11V U =,20U =,12A I =-,21A I =,1?1A U R =?,2

?5V U = 代入(1)式,得

1V 1A 01A 1A (2)A 51A R ?+?=??-+?

解得

2R =Ω

答案3.20

解: 根据互易定理第二种形式,将10A

电流源移到右端与20Ω电阻并联,则ab 端60Ω电阻上电压即为所求电压U ,如图(b )所示。该电路电桥平衡,bc 间电流为零。电路可进一步简化成图(c )。

+-

(a)

A

(b)

U

()200V 456080V 90459045209045U Ω

=

??Ω=?+Ω??+Ω ?+?

?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一章

答案1.1 解:图示电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从a 指向b 。当时间t <2s 时电流从a 流向b,与参考方向相同,电流为正值;当t >2s 时电流从b 流向a ,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为负值。所以电流i 的数学表达式为 2A 2s -3A 2s t i t ? 答案1.2 解:当0=t 时 0(0)(59e )V 4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反,即b 为高电位端,a 为低电位端; 当∞→t 时 ()(59e )V 5V u -∞∞=-=>0 其真实极性与参考方向相同, 即a 为高电位端,b 为低电位端。 答案1.3 解:(a)元件A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A 消耗的功率为 A A A p u i = 则 A A A 10W 5V 2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 (b) 元件B 电压和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元件B 消耗的功率为 B B B p u i = 则 B B B 10W 1A 10V p i u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c) 元件C 电压和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元件C 发出的功率为 C C C p u i = 则 C C C 10W 10V 1A p u i -===-

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答案1.4 解:对节点列KCL 方程 节点③: 42A 3A 0i --=,得42A 3A=5A i =+ 节点④: 348A 0i i --+=,得348A 3A i i =-+= 节点①: 231A 0i i -++=,得231A 4A i i =+= 节点⑤: 123A 8A 0i i -++-=,得123A 8A 1A i i =+-=- 若只求2i ,可做闭合面如图(b)所示,对其列KCL 方程,得 28A-3A+1A-2A 0i -+= 解得 28A 3A 1A 2A 4A i =-+-= 答案1.5 解:如下图所示 (1)由KCL 方程得 节点①: 12A 1A 3A i =--=- 节点②: 411A 2A i i =+=- 节点③: 341A 1A i i =+=- 节点④: 231A 0i i =--= 若已知电流减少一个,不能求出全部未知电流。 (2)由KVL 方程得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和上机考试模拟复习题答案解析

“医学统计学”上机考试模拟题A卷 1.测得10例某指标值治疗前后情况如下: 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治疗前76 64 60 62 72 68 62 66 70 60 治疗后74 62 64 58 68 70 56 60 66 56 1.用参数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该指标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填入下表: 例数均数标准差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前-后) H0: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H1: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统计量t=2.512 P=0.0332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2.上题资料,用非参数方法比较治疗前后该指标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填入下面空格。 H0: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H1: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有差异。 统计量s=19.5 P=0.0547 统计结论:P>0.05,不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治疗前后该指标值无差异。

3.测得10例正常儿童身高(cm)和体重(kg)如下: 例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X)120 133 126 130 121 122 131 128 110 124 体重(Y)20 27 23 25 25 18 22 25 15 22 (1)求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并作显著性检验。 相关系数r =0.81211 H0:p=0 H1:p≠0 P= 0.0043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身高和体重存在正相关。 (2)求身高推算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并作显著性检验。 直线回归方程:y=-32.964+0.443*x H0:β=0 H1:β≠0 P=0.0043 统计结论:P<0.05,拒绝H0,认为在α=0.05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认为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 三.10名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测定尿氟(mg/L)排出量结果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工前 1.7 1.6 1.4 2.3 1.9 0.8 1.4 2.0 1.6 1.1 工后 2.7 3.1 3.2 2.1 2.7 2.4 2.6 2.4 2.3 1.4 1.计算工后比工前尿氟排出量增加值的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和中位数。 均数0.91,标准差0.635,标准误 0.201,变异系数 69.78,中位数 0.900 2.检验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H0: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1:氟作业工人在工作前后尿氟排出量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量t=4.532 P=0.0014

矩形菱形正方形练习题及答案

1.矩形ABCD对角线是10cm,那么矩形的周长最大是_______,此时两条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 2.如图矩形ABCD中,AE⊥BD于E,∠BAE=30°,BE=1cm,那么DE的长为_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中线分别是5cm和6cm,则它的面积为___ 4.如图,△ABC中,∠ACB=90度,点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在BC 延长线上,且∠CDF=∠A,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5.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C=2∠C,AD⊥AC,交BC或CB的延长线D。试说明:DC=2AB. 6、在△ABC中,∠C=90°,AC=BC,AD=BD,PE⊥AC于点E,PF⊥BC于点F。求证:DE=DF 7、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 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 8.若菱形的周长为24 cm,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的面积为__。 9、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长的比是3:4。求两对角线长分别是。 10、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E=2。 求(1)∠ABC的度数;(2)对角线AC、BD的长;(3)菱形ABCD的面积。 11、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12、如图,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DAB=60度,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F是CD 上的动点,满足AE+CF=a。证明:不论E、F怎样移动,△BEF总是正三角形。 13、如图,Rt△ABC中,∠ACB=90°,∠BAC=6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E,又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ACEF是菱形。

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 孙立山 陈希有主编 第4章习题答案详解

教材习题4答案部分(p126) 答案4.1 解:将和改写为余弦函数的标准形式,即 2 3 4c o s (190)A 4c o s (190180)A 4c o s (10)A 5s i n (10)A 5c o s (1090)A 5c o s (80)A i t t t i t t t ωωωωωω =-+?=+?-?=+?=+?=+?-?=-?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 123100270.7V , 1.414A 22 452.828A , 3.54A 22 U I I I ======== 初相位 1 2 3 10,100,10,80u i i i ψψψψ====- 相位差 1 1 1010090u i ?ψψ=-=-=- 1 1 u i u i 与正交,滞后于; 2 2 10100u i ?ψψ=-=?-?= u 与同相; 3 3 10(80)90u i ?ψψ=-=?--?= u 与正交,u 超前于 答案4.2 ()()()(). 2222a 10c o s (10)V -8 b 610a r c t g 10233.1V ,102c o s (233.1)V -6 -20.8c 0.220.8a r c t g 20.889.4A ,20.8c o s (89.4)A 0.2 d 30180A ,302c o s (180)A m u t U u t I i t I i t ωωωω= -?=+∠=∠?=+?=+∠=∠-?=-?=∠?=+? 答案6.3 解:(a)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得: 1 122 1,U I n U I n ==- (b)磁通相量通常用最大值表示,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微分性质得: m j m U N ω=Φ (c) 利用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的线性性质与微分性质得:

发动机试题及答案 全套

一.选择题(每个2分) 1.发动机排量就是指发动机各气缸( A )的总与。 A.工作容积 B.燃烧室容积 C.总容积 D.浮子室容积 2.在冷却系中,( A )的作用就是控制流经散热器的水量的元件。 A、节温器 B、水泵 C、旁通阀 D、储水 罐 3、发动机的气缸壁采用( C )。 A、润滑脂润滑 B.压力润滑 C.飞溅润滑 D.其它润滑 4、凸轮轴上凸轮的轮廓的形状决定于( B )。 A、气门的升程 B.气门的运动规律 C.气门的密封状况 D.气门的磨损规律 5、汽油的辛烷值表示汽油的( C )。 A.经济性 B.挥发性 C.抗爆性 D.燃烧性 6、发动机的压缩比就是指( A )之比。 A.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 B.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 C.发动机排量与燃烧室容积 D.气缸总容积与气缸工作容积 7、采用可变配气相位的目的就是( A ) A、提高充气效率 B.提高进气时间 C.减少污染 D.便于排气 8、四冲程V型六缸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为(C )

A.60 B.90 C.120 D.180 9、进气门晚关的目的就是( A )。 A、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增加进气量 B.减少进气阻力 C.排气更容易 D.减少进气量 10、某四冲程6缸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旋转60转,该发动机第6 缸完成工作循环次数为( D ) A.30次 B.40次 C.50次 D.60次 11、进、排气门在排气上止点时( D) A、进气门开,排气门关 B、排气门开,进气门关 C、进、排气门全关 D、进、排气门叠开 12、、发动机中,活塞与连杆之间的活塞销主要起(C) A定位作用B过载保护作用C联接作用D防松作用 13、车用汽油发动机在大负荷与全负荷稳定工况时,对可燃混合气 过量空气系数a的要求就是(B) A、a=0、45~0、55 B 、a=0、85~0、95 C、a=1、05~1、15 D 、a=1、35~1、45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 .1、空燃比 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为空燃比 2、气缸的工作容积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测试题及答案

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四边形ABCD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AC 和BD 相等;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必定是( ) A 、菱形 B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 、正方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3、如图1,大正方形中有2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那么S 1、S 2的大小关系是( ) A.S 1 > S 2 B.S 1 = S 2 C.S 1

发动机经典试题库与答案

一、单选题 1、活塞最大的磨损部位一般是( D )。 A﹑头部B﹑裙部 C﹑顶部 D﹑环槽部 2、缸体平面度误差较大,应采取( D ) A﹑互研法修理B﹑刮削法修理 C﹑锉削法修理 D﹑磨削法修理 3、活塞一个冲程所扫过的容积称为( C )。 A﹑燃烧室容积 B﹑气缸总容积 C﹑气缸工作容积 4、下列发动机不是新型发动机的是( C )。 A﹑电控柴油机B﹑双燃料汽车发动机C﹑使用乙醇作为燃料的发动机 5、气缸内的气体在( B )时,温度和压力达到最大。 A﹑压缩冲程B﹑作功冲程 C﹑排气冲程 6、汽车发动机的标定功率是指(A) A、15min功率 B、1h功率 C、12h功率 D、持续功率 7、外径千分尺能准确读出( C ) A.0.001mm B.0.01cm C.0.01mm D.0.1mm

8、汽车发动机目前采用的活塞材料是( D ) A.铸铁 B.钢 C.铝 D.铝合金 9、能显示扭转力矩的是( C )。 A.套筒扳手 B.梅花扳手 C.扭力扳手 10、柴油机是采用( A )方式点火的。 A.压燃 B.电火花 C.其他 11、汽油机点火时间越早,发生爆燃的可能将 ( A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与点火时间无关 12、汽油机排气冒黑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B )。 A.喷油时间过迟 B.喷油时间过早 C.喷油量过小 D.速燃期过短 13、发动机进气过程结束时,汽缸内压力总是(D) A、大于大气压力 B、等于大气压力 C、与大气压力无关 D、小于大气压力

14、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润滑方式是( B )。 A.压力润滑 B.飞溅润滑 C.脂润滑 D.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同时进行 15、正常工作的发动机,其机油泵的限压阀应该是(A )。 A.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B.热机时开,冷机时关 C.经常处于溢流状态 D.热机时关,冷机时开 16、机油压力表是用来检测发动机( A )的工作情况。 A、润滑系; B、冷却系 C、传动系 17、发动机冷却系中节温器损坏,将会导致发动机( C )。 A、燃料消耗变少 B、燃料消耗变多; C、温度过低或过高。 18、排气管“放炮”的主要原因有:( A )。 A、混合气过浓; B、点火时间过早; C、发动机过冷; 19、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突然过热,原因可能是( A )。 A、冷却系严重缺水 B、无节温器 C、节温器打开 20、下列不属于配气机构的是( A ) A、曲轴 B、气门 C、气门弹簧 D、气门油封

最新正方形经典例题与答案资料

典型例题一 例01.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取点E ,使CE CD =,过E 点作AC EF ⊥交AD 于F. 求证:DF EF AE ==. 证明 连结CF . 在正方形ABCD 中,?=∠=∠90DAB D ,AC 平分DAB ∠. ∵?=∠=∠45CAB DAC , 又∵ AC EF ⊥, ∴?=∠=∠45AFE DAC . ∴ EF AE = 在CEF Rt ?与CDF Rt ?中, CF CF CD CE ==, ∴)(HL CDF Rt CEF Rt ??? ∴DF EF = ∴DF EF AE ==. 说明: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易错点是忽视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题关键是证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连CF 证CEF CDF ???. 典型例题二 例02.如图,已知:在ABC ?中,?=∠90ACB ,CD 是ACB ∠的平分线,AC DE //交BC 于E ,BC DF //交AC 于F . 求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 分析: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有这样几种方法:①按照定义证明,②先证明它是菱形,再证它有一个角等于?90. ③先证明它是矩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本题中,因有一个角?=∠90ACB ,且有两对平行线段,我们不妨采用第三种证明方法. 那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容易证出DF DE =. 证明:∵BC DF AC DE //,//(已知) ∴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 ?=∠90ACB (已知), ∴ 四边形CEDF 是矩形(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90,//,//ACB BC DF AC DE (已知), ∴ ?=∠=∠90DFC DEC 又∵ CD 是ACB ∠的平分线(已知), ∴ DF D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说明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所以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时,由它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来完成. 典型例题三 例0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上一点,BF 平分CBE ∠交CD 于F . 求证:AE CF BE +=. 证法1 延长DC 至N ,使AE CN =,连结BN ,则CBN ABE ???. ∴ BN BE CBN ABE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 AB CD // ∴ ABF NFB ∠=∠. ∵ CBF NBC NBF EBF ABE ABF ∠+∠=∠∠+∠=∠,,FBC EBF ∠=∠, ∴NFB NBF ∠=∠ ∴ CF CN NF BN +== ∴ CF AE BE += 证法2 如图,延长DA 到G ,使CF AG =,连结BG ,则BCF BAG ???. ∴ CF AG CFB G CBF ABG =∠=∠∠=∠,,.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AD // ∴CFB ABF ∠=∠ ∵CBF EBF ∠=∠, ∴EBF ABG ∠=∠ ∴ABE EBF ABE ABG ∠+∠=∠+∠, 即ABF EBG ∠=∠ ∴EBG G ∠=∠

电路理论基础陈希有习题答案.docx

答案 2.1 解:本题练习分流、分压公式。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a)由分流公式得: I23A 2 A 2R3 解得 R75 (b)由分压公式得: U R3V 2 V 2R3 解得 4 R 7 答案 2.2 解:电路等效如图 (b)所示。 I 2 1k 20mA+ I2 20mA U15k20k U R20k 3k_ (a)(b) 图中等效电阻 R(13)k// 5k(13) 5 k20 k 1359 由分流公式得: I 220mA R 2mA R20k 电压 U20k I 240V 再对图 (a)使用分压公式得: U 1 =3U =30V 1+3 答案 2.3 解:设 R2与 5k的并联等效电阻为 R3R25k (1) R25k 由已知条件得如下联立方程:

U 2 R 3 0.05 (2) U 1 R 1 R 3 R eq R 1 R 3 40k (3) 由方程 (2)、 (3)解得 R 1 38k R 3 2k 再将 R 3 代入 (1)式得 R 2 10 k 3 答案 2.4 解: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I 1 20mA 8 8mA (12 8) I 2 20mA 6 12mA (4 6) 由节点①的 KCL 得 I I 1 I 2 8mA 12mA 4mA 答案 2.5 解:首先将电路化简成图 (b)。 I 2 270 I 2 140 160 I 1 U I 3 10A I 1 R 2 10A 100 U 1 200 U 3 120 R 1 (a) 图 题2.5 (b) 图中 R 1 (140 100) 240 R 2 (200 160) 120 270 160) 360 (200 120 由并联电路分流公式得 R 2 I 1 10A 6A R 1 R 2 及 I 2 10 I 1 4A 再由图 (a)得 I 3 120 I 2 1A 360 120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1、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D )。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12、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D )。 A、8 ~16 B、10 ~18 C、12 ~20 D、14 ~22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原因是( B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C )。

医学统计学 4-医学统计学附录六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医学统计学》附录六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孙振球,徐勇勇主编. 医学统计学.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93-821) 备注:不要求掌握带框的题目。 (一)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1.D 2.C 3.A 4.E 5.C 6.B 7.D 8C 9.B 10.A 11.D 12.E 13.C 14.E 15.E 16.E17.D 1 8.D 1 9.E 20.B 21.E22.D 23.C 24.B25.D 26.A 27.C28.D 29.C 30.B 31.A 32.B 33.B34.C 35.D36.C 37.B 38.D 39.C 40.D 41.B 42.E 43.A44.B45.E 46. D 47.C48.C49.B50.A 51.A 52.B 53.B 54.C 55.C 56.D 57.D 58.C 59.D 60.E 61.B 62.C63.C64.B 65.A66.A67.B68.A69.D70.E 71.C72.B73.D74.B75.B76.D77.C 78.C79.E 80.A 81.A 82.D 83.B 84.A 85.C 86.D87.E88.B89.C 90.D 91.E 92.D 93.D 94.D95.D 96.A 97.A 98.A 99.A100.C 101.C (二)A2型题(案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102.B 103.E 104.D 105.D 106.A 107.D 108.A 109.B110.E 111.B 112.E 113.E 114.D115.D116.A117.D 118.D 119.D 120.C 121.E122.E 123.C 124.B 125.D 126.D 127.E 128.B 129.A 130.C 131.C 132.B 133.B 134.A 135.D 136.D 137.C (三)A3/A4型题(案例组型最佳选择题) 138.B 139.A 140.C 141.B 142.A 143.D 144.C 145.E 146.B 147.E 148.E 149.A 150.E 151.A 152.D 153.C 154.E 155.B 156.C 157.B 158.C 159.A 160.A 161.D 162.E 163.C164.D165.B166.C167.D 168.C 169.A 170.B 171.B 172.B 173.E 174.D 175.A 176.E177.C178.C179.B 180.C 181.C 182.E 183.C184.A185.D186.E 187.E 188.B 189.A 190.B 191.D 192.B 193.E (四)B1型题(标准配伍题) 194.C 195.D 196.E 197.B 198.D 199.D 200.B 201.A 202.C 203.E 204.C 205.B 206.E 207.A 208.B 209.C 210.E 211.B 212.A 213.E 214.B 215.C 216.A 217.C 218.D 219.B 220.A 221.C222.E223.D 224.B 225.A 226.B 227.D 228.E 229.A 230.D 231.B 232.B 233.E 234.C 235.D 236.E 237.A 238.B 239.B 240.D 241.C242.D243.B244.A245.B 246.C247.E 248.D 249.A 250.E 251.C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3.1 解:应用置换定理,将电阻R 支路用0.5A I =电流源代替,电路如图(b)所示。 I 2 对电路列节点电压方程: 1212(1)0.5A 44n n I U U +Ω?-=-ΩΩ 12116V (1)3 4.5 4.5n n U U -+Ω++?= ΩΩΩ 0.5A I = 解得 11V n U = 则 12n U R I ==Ω 答案3.2 解: (a ) 本题考虑到电桥平衡,再利用叠加定理,计算非常简单。 (1)3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a-1)、(a-2)所示。 (a-1)(a-2) 由图(a-2)可得 '3V 1A 148348 I ==?Ω+Ω+ 由分流公式得: ''182 A 483 I I Ω=-?=-Ω+Ω (2)1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a-3)所示。

(a-3) 考虑到电桥平衡, "0I =, 在由分流公式得: "113 1A A 134I =-?=-+ (3)叠加: '"1A I I I =+= '"11117/12A I I I =+=- 2 111 2.007W P I Ω=?= (b ) (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如图(b-1)所示。 '2 I ' (b-1) 由图(b-1)可得, '24V 2V (2+2)U Ω?= =Ω '136A I U =-=- ''21'5A I I I =+=-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如图(b-2)所示。

(b-2) ''22 2A=2V 22U ?= Ω?+ "'' 2311A 2 I I =?= 对节点②列KCL 方程得, """1132A 4A I U I +== 对节点③列KCL 方程得, "" "230I I U ++= 解得 "5A I = (3) 叠加 '"1116A 4A=10A I I I =+=--- '"5A 5A=10A I I I =+=--- 2111 100W P I Ω=?Ω= 答案3.3 解 :利用叠加定理,含源电阻网络中的电源分为一组,其作用为' I ,如图(b)所示。S I 为一组,其单独作用的结果I '' 与S I 成比例,即: "S I kI =,如图(c)所示。 I I s kI (a) (b) (c) + '"'S I I I I kI =+=+ (1) 将已知条件代入(1)式得 ' ' 04A 1A 2A I k I k ?=+???-=+???

发动机试题及答案全套

.选择题(每个2分) 1.发动机排量是指发动机各气缸(A )的总和。 A.工作容积 B.燃烧室容积 C.总容积 D.浮子室容积 2.在冷却系中,( A )的作用是控制流经散热器的水量的元件。 A.节温器 B.水泵 C.旁通阀 D.储水罐 3.发动机的气缸壁采用(C )° A.润滑脂润滑 B.压力润滑 C.飞溅润滑 D.其它润滑 4.凸轮轴上凸轮的轮廓的形状决定于( B )。 A.气门的升程 B.气门的运动规律 C.气门的密封状况 D.气门的磨损规律 5.汽油的辛烷值表示汽油的( C )。 A.经济性 B.挥发性 C.抗爆性 D.燃烧性 6.发动机的压缩比是指(A 之比。 A.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 B.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 C.发动机排量与燃烧室容积 D.气缸总容积与气缸工作容积 7.采用可变配气相位的目的是( A.提咼充气效率 B. 提高进气时间 C.减少污染 D.便于排气 8.四冲程V型六缸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为(C ) A. 60 B. 90 C. 120 D. 180

9.进气门晚关的目的是(A )。 A.充分利用气流的惯性,增加进气量 B.减少进气阻力 C.排气更容易 D.减少进气量 10?某四冲程6缸发动机工作时, 凸轮轴旋转60转,该发动机第6 缸完成工作循环次数为(D ) A.30 次 B.40 次 C.50 次 D. 60 次 11.进、排气门在排气上止点时(D) A进气门开,排气门关 B.排气门开,进气门关 C进、排气门全关 D.进、排气门叠开 12..发动机中,活塞与连杆之间的活塞销主要起(C) A定位作用B过载保护作用C联接作用D防松作用 13?车用汽油发动机在大负荷和全负荷稳定工况时, 对可燃混合气 过量空气系数a的要求是(B) A.a=0.45~0.55 B . a=0.85~0.95 C. a=1.05~1.15 D . a=1.35~1.45 二.名词解释(每个 3 分) .1.空燃比 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为空燃比 2.气缸的工作容积

正方形练习题(含答案)

1 £! 正方形练习题 1. 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四条边相 等,四个角相等 2. 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 ABCD 勺边CD AD 上的点,且CE= DF, AE BF 相交于点0,下列结论①AE BF ;②AE1BF ;③A0= 0E ④S AOB S 四边形DEOF 中,错误的有()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3. 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如果△ ABE 为等边三角形,那么/ DCE= _____ 度. 4. 如图,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且 CE=AC ,AE 交CD 于点F ,则/ E= _______ 度.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若P 是边长1的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S A ABP =0.4,贝U S ^DC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图,在菱形ABCD 中,/ BAD=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 AC 于点F , E 为垂足,连接DF , 则/ CDF 的度数= 度. 8. 如图,E , F , G , H 分别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 BC , CD , DA 上的点,且 1 一 AE BF CG DH - A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9. __________ 如图,菱形 ABCD 中/ B = 60°, A 吐 2, E 、F 分别是 BC CD 的中点,连接 AE 、EF 、AF,UA AEF 周 长为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已知P 是正方形ABCD 寸角线BD 上一点,且BP = BC 则/ ACP 度数是 22.5 度- __________________ . 11.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连接AC,BD ,CE 平分/ ACD 交BD 于点E,则DE = _______ 2- 1 ______ 11. 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D 作D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 DE DF . 12.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对角线AC , BD 交于点O , E 是BD 延长线上的点,且 △ ACE 是 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2的正方形ABCD 中,M 为边AD 的中点, 7.如图,在边长为 边作正方形DEFG ,点G 在边CD 上,贝U DG 的长为 第10题 D 第3题 第5题 延长MD 至点E ,使

【孙振球第四版】医学统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是同质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有限总体:是指空间、时间范围限制的总体。 3、无限总体:是指没有空间、时间限制的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5、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根据其观测值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两类。 6、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变量资料,亦称名义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7、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8、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变化,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呈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规律性变化。 9、平均数:描述一组变量值的集中位置或水平。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 10、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和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以及统一总体若干样本

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11、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称为I型错误。检验水平,就是预先规定的允许犯I 型错误概率的最大值。I型错误概率大小也用α表示,α可取单尾亦可取双尾。 12、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β只取单尾,β值的大小一般未知,,须在知道两总体差值δ、α及n时,才能算出。 13、相对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是分类变量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常用两个分类的绝对数之比表示相对数学的大小。如率、构成比、比等。 14、率:强度相对数,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15、构成比:结构相对数字,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与该事物各个部分个体数的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构成部分在总体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16、相对比:简称比,是两个相关联指标之比,说明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两指标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性质不同,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17、标准化:采用某影响因素的统一标准构成以消除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的影响,使通过标化后的标准率具有可比性。 18、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指标,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常用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19、非参数检验:相对于参数检验而言,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方法,称为参数检验。 20、相关系数:又称Pearson积差相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正方形(基础)典型例题讲解+练习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正方形(基础)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要点梳理】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知识要点】 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 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 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或者可表示为: 要点五、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 陈希有)习题答案第七章

答案7.1 解:设星形联接电源电路如图(a)所示,对称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线电压有效值 倍,相位上超前前序相电压30?。即 AB 3030)V=538.67cos()V u t t ωω=-?+? BC 538.67cos(120)V u t ω=-? CA 538.67cos(240)V u t ω=-? 各相电压和线电压的相量图可表达如图(b)所示。 A B C N (a) AB U CA U BC U AN U BN U CN U (b) CN U -AN U -BN U 答案7.2 解:题给三个相电压虽相位彼此相差120,但幅值不同,属于非对称三相电压,须按KVL 计算线电压。设 AN 127V U = BN 127240V=(-63.5-j110)V U =∠? CN 135120V=(-67.5+j116.9)V U =∠? 则 AB AN BN BC BN CN CA CN AN (190.5j 110)V 22030V (4j226.9)V 226.989V (194.5j 116.9)V 226.9149V U U U U U U U U U =-=+=∠?=-=-=∠-?=-=-+=∠? 即线电压有效值分别为220V ,226.9V ,226.9V 。 答案7.3 设负载线电流分别为A B C i i i 、、,由KCL 可得A B C 0I I I =++。又 A B C 10A I I I ===,则A B C i i i 、、的相位彼此相差120?,符合电流对称条件,即线电流是对称的。 但相电流不一定对称。例如,若在三角形负载回路内存在环流0 I (例如,按三角形联接的三相变压器),则负载相电流不再对称,因为 CA CA 0BC BC 0A B A B ',','I I I I I I I I I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