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学史

易学史

易学史
易学史

一、易学及其传承

《周易》问世后,最早见于《左传》记载,在鲁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672年。近3000年来,研究《周易》的代不乏人,为阐述易理而留下的易学著作,不下3000种,形成了独立发展的易学史。所谓“易学”就是历代学者对《周易》的种种解释,这些千差万别的解释,形成了一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理论体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易学归纳为义理、象数两派和汉儒卜筮,京房,焦延寿机祥,陈抟、邵雍图书,王弼“说以老庄”,胡瑗、程颐“阐明儒理”,李光、杨万里“参证史事”等六宗。认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这些话并非虚夸。《周易》可谓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智慧和知识的宝库。“无所不包”说明易学外延的无限大,反映了《易》对文化各层面的影响;而“易道”则是易学最本质的核心层次,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

中国传统的治学之道,历来注重“辨门庭”、“论流派”,即通过辨析某一学说的源流派别,明确这一学说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然后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索考察,把握其精髓,总结出富有创见的理论实质,遂能在汲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卓有建树的一家之说,从而使这一学说有所开拓并发展到一个新的学术程度。此种治学方法,值得今天的学者借鉴,研究《易》学,实亦莫能外此而别行。

宋代儒学大师程颐尝云:“学者要自得,《六经》浩渺,乍来难尽晓,且见得路径后,各自立得一个门庭,归而求之,可矣。”朱熹门人问道,“门庭岂容各立耶?”朱熹答曰:“此是说读《六经》,是要从师讲问,且识得如何下功夫,便是立得门庭,却归去依此实下工夫,便是归而求之。”朱熹门入又问,“如何是门庭?”朱熹曰:“是读书之法。如读此一书,须知此书当如何读。伊川《即程颐》教人看《易》,以王辅嗣、胡翼之、王介甫三人《易解》看。此便是读业之门庭。”程颐所言王辅嗣,即王弼,著《周易注》、《周易略例》,胡翼之,即胡瑗,著《易解》(即今存其门人倪天隐述师说作《周易口义》),王介甫,即王安石,著《易解》《今不传》。上引程颐所论,朱熹所释,乃就治《经》的方法而言,强调立得门庭、识其派别、归而求之。

黄寿祺先生尝撰《论易学之门庭》(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三期),极推程,朱之语,并指出:“所谓门庭者,便是从师讲学如何下工夫,如何读书。再申畅其说,便是凡治某一种学问,必须求师指导一了当之途径,使不至迷惘眩惑,若不知要领,劳而无功也。”又曰:“原《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见仁见智,非止一端。今欲辨其门庭,必须先论其源流宗派,知其源流宗派,然后知何者为本,何者为末,何者为主,何者为客,本末既析,主宾既分,而门庭斯立。”这一论述,更点明了研治《易》学务必探索其学术流派的重要性,足以指导治《易》者步入正途。

《周易》产生之源,旧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其创作的时代背景至为古远,先秦时代,《易》用多见于占筮,其说颇具“象数”、“义理”色彩。而《易》学流派的明确创立,并不断地发展演变,则是发端于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嬴政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不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发令焚毁一切旧传经籍,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有幸的是,《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不属焚烧之列,遂独得完好保存。所以,西汉初年复兴经学,《周易》的传授较其它诸经最为无阙。而且,由于《易传》十篇的流传日益广泛,并为学者所高度重视,以至被合入“经”中传习,乃使历代对《周易》的研究,均以经传两者为主要对象。

从西汉到今天的两千多年之间,沿着历史时代的推进,《周易》学说的流传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先秦易学、汉魏晋南北朝《易》学,唐代《易》学,宋代《易》学,元明清《易》学,现当代《易》学。各个阶段的《易》学,又有不同的特色,出现不同的流

派。下面,依照这几个阶段,分别简述各种主要《易》学派别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人物,庶可略见两千余年《易》学“门庭”之大端。

先秦易学

先秦时期是易学萌生和奠基时代。传统认为《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先后于夏、商、周三代问世。春秋战国时期易学已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一是继续沿着宗教巫术的占筮道路发展,以《左传》、《国语》为代表;一是摆脱宗教巫术束缚而向哲学发展,以《易传》为代表。《易传》是先秦易学集大成之作。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阴阳家、道家的思想反映在易学上,丰富了易学;同时,《周易》思想又渗透到各家学说之中,成为社会的普遍价值观。

两汉易学

有三种解易倾向:

一是孟、京易学,孟喜、京房创卦气、纳甲、飞伏说,建立了象数易体系,为今文易学。

二是费直易学,注重义理阐发,为古文易学。

三是严君平、扬雄易学,将易学同黄老学说相结合,以道家黄老之学解《易》。三种倾向中,以孟、京象数派影响最大,代表了汉易主流。东汉郑玄兼采今古之长,采用爻辰说以注《易》。与郑玄儒家解易系统相对,《周易参同契》则代表道家黄老派解易系统,以《周易》原理解说炼丹理论和方法,将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对《易纬》天人感应说和阴阳灾变说加以扬弃,它是以易学指导其他学科的范例。早于《参同契》而于西汉成书的《黄帝内经》则开创了易学与具体科学《医学》结合的先例,反映了易学对具体科学的推动、指导作用。

晋唐易学

受魏晋玄学的影响,以王弼易学为代表,扫象言理,将易理玄学化,开《周易》义理派之先河。王弼作的《周易注》和《周易略例》在理论上对汉《易》象数派进行清算,使在两汉400年中不绝若线的义理《易》学得以复兴、壮大。隋唐时期,出现孔颖达《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等总结前人和时人易学成果之巨著,虽然前者偏重魏晋义理;后者偏重汉代象数,但已呈现融合两派易学的倾向,代表儒家解易阵势。

宋代易学

宋时,《周易》被当作对抗佛道二教的有力武器,而成为宋明理学的理论依据。以程朱易学为代表,沿义理派发展,将易学伦理化,程颐以儒理解易,而力排老庄玄学。南宋朱熹作《周易本义》,重义理而不废象数,以程氏易学为骨干,融各家之所长,集理学之大成,将易学哲学中宇宙生成论体系转变为理本论体系,以二气变化法则解释宇宙变化规律,对儒家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其后代官方哲学的代表。同时兴起以邵雍为代表的先天象数学派,将河图、洛书引入易学,使《周易》日益神秘化,以致其末流同江湖术数混杂在一起。

《周易》学说发展到宋代,又产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形成与“汉《易》”相对峙的“宋易”。

宋代《易》学,大致可分为三派。

(一)图书之学

此派以道士陈抟开其端,相继传授给刘牧、邵雍等人,以《先天图》、《后天图》、《河图》、《洛书》等图为说,形成宋代特有的“先天象数学”,使《易》学研究别生一条途径。

(二)专阐儒理

北宋胡瑗、程颐等人,专以儒家伦理道德阐说《易》义,其说兼取《十翼》及王弼

《易》学而广为发挥,自成一派,对后代深有影响。至南宋朱熹,全盘接受程颐的《易》学,又采纳陈抟、邵雍“图书”之学,全面推广阐扬,遂有“宋《易》”之名与“汉《易》”相对峙。

(三)以史证《易》

南宋李光、杨万里,虽不废胡瑗、程颐以儒理解《易》的旧风,但更注意援引历代史实,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义理相互应证,以揭明各卦、各爻的象征旨趣。这种方法,又自成一派,对后代《易》学也颇有影响。自此以后,《易》学派别的纷歧,日益繁多。

元明清易学

自元代至清代,《周易》学说的发展大体上是在汉,宋两大流派的基础上衍申开拓的。这一时代,统治者对臣民加紧思想控制,在独尊程朱理学的同时,大兴文字狱。明代钦定了宋学的统治地位,其易学以宋易为主流。明末清初王夫之掀起明清时期宋易义理研究的最后一次高潮。随着图书象数学被批判,宋易逐渐被以考据学、训诂学为特征的汉易所代替。清代汉易重视实据,考订文字,在对《周易》经传文字的注释、考据、辑录、校雠方面做出了贡献,然而对《周易》原理的探讨终未摆脱汉易窠臼,没有形成自己所特有的哲学体系。

元代《易》学家,大都笃守程颐、朱熹的遗说,如吴澄《易纂言》、胡震《周易衍义》等皆是代表作。

近代以来,《周易》在科学方法指导下被人们重新认识和研究。现代易学,在义理、象数两方面都各有深入,呈现出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综合交叉研究的趋势。同时,不少现代自然科学家热心加入易学研究行列,力图将《周易》象数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势必将形成异军突起的科学易学派。

●于省吾及其《双剑誃易经新证》。

●尚秉和及其《周易古筮考》、《左传国语易象释》、《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

易时训卦气图易象考》、《连山归藏卦名卦象考》、《周易尚氏学》等。

●闻一多及《周易义证类纂》。

●李镜池及《周易探源》。

●高亨及其易学研究。

●郭沫若的易学研究。

当代《周易》研究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随着历史的推移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它不断地向不同时代的人们发出不同的信息,启发和诱导人们去创造生活。美国国际易经研究会主席、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主任成中英教授1987年在山东济南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上谈到《周易》研究的趋向时认为:“易经代表了一种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正统,是整个文化综合而成的结晶。占筮不能仅从浅层迷信方面去理解,卜筮现象背后有其一套合理的逻辑、理论,有其现代意义。易经、占筮实际上是一种预测学,它着意的是由现在透视未来,从而参与未来,是预测和决策的统一,是人类的一种自然需要……在易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单向预测学说,到《易传》则发展为一种宇宙科学、智慧。易经成为一种创造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学说。它所追求的既是整体又是开放,又是运动的思想体系;既是发展又是最平稳的人类社会。《易经》具有历史性、现代性和未来性,有其世界性的意义。”(参见毕群圣主编:《大易论集摘要》第18页,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出版。)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课稿(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 课稿(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课稿(参考 文本) 一、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祟高的职业道德。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两条思路写。一为达丽玛“走神”——“知错后悔”——“发誓”——“专心”。二为乌汉娜老师“发现”、“补课”——“放心”——“护送”。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

惯为要义,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培养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形成从根本上说,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自己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习得的。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浓师生情的课文。“情”是课文的灵魂,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这种师生情呢?我想,通过创设情境,领悟课文情感是一种方法。我对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如下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3 、能根据课后作业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按课后习题要求一自学课文,做读书记号,学习部

论易学发展史

论易学发展史 谈到人类思想的源头,人类始终找不到理由去规避卜文化,在科学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大多数人都想尽可能拉近与科学的关系,而关于上古时期人类与卜文化之间的关系却逐渐被人淡忘,但是在上古时期卜文化几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人类生活最神秘、最神圣的一个环节。在那个时期的人类面对的不仅是周遭不稳定的环境,还有对未知的恐慌,这种恐慌在当今的科学时代里早已潜伏在人类麻木的神经里,可是这种恐慌在上古时期却一直绷紧着人类的神经。就是在这种文化环境里,人类的智慧慢慢地发酵着,卜文化由神秘的仪式与咒语逐渐向清晰的文字符号化过渡,这期间的东方人灵受过什么自然界的特殊图案启示已经无所考证,但是由伏羲创造的八卦却被完整的记录下来。 传说八卦流传到夏代时被演绎为《连山》,传到商代时被演绎为《归藏》,传到周朝时则被演绎为《周易》,即《易》。《连山》、《归藏》已经亡佚,最后仅留下《易》。《易》乃周文王拘于羑里时思考的结晶,最初的《易》仅含《易经》,《易经》包括:《上经》30卦,《下经》34卦,共64卦。随着西周进入春秋战国,许多文字的含义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易经》越来越难以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弟子于是创作了《十翼》,即《易传》,来解读《易经》,此时的《易传》与《易经》是两部独立的书籍。《十翼》实际上就是解说《易经》的十篇文章,具体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易经》与《易传》合为一体,成为一本书,即现代《易》是由魏晋时期的易学大师王弼完成的,后面会介绍。 《易》可以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易》的思想就开始渗透到古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而关于易学的发展当从西周说起。 《周易》在西周刚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由天子的卜筮官看守,他对国家的影响是间接性的,此时的《易》是一般人无法接触的,这种情况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易》流入民间才有所改观,春秋末期《易传》的《彖》、《象》、《文言》、《系辞》已经完成。秦之前《周易》在学术的地位一直不高,但是可以推测它对当时上等智力的人的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周易》也因为被看做卜筮之书而躲过了焚书坑儒的秦火,这种巧合却为中国原汁原味的保存了一笔最珍贵的思想财富,实在叫人感叹! 到了西汉《周易》被推崇到极高的地位,凌驾于《诗》、《书》、《礼》、《乐》、《春秋》之上,成为“六经之首”,这主要得益于孔子对《易》的重视,此时的儒家获得独尊的地位,《易》便也跟着孔夫子地位的飙升一起腾达了。 易学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派系:象数派与易(义)理派。 汉朝是易学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也是象数派的开创期与繁荣期。 秦火过后,直到汉孝惠帝时期才允许民间藏书,在这种情况下,田何为汉初传易第一人;后来汉《易》逐渐发展为三家,除田何以外,另有焦延寿与费直两家;到班固作《汉书》时,汉《易》发展为十三家,田何一系的《易》学由丁宽传至田王孙,田王孙再将其传至施仇、孟喜、梁丘贺,为了标新立异此时对《易》的理解在汉初就开始被曲解,这种被曲解当然是相对古人对《易》的理解而言的,就《易》派生新思想方面而言,说这些曲解是一种创造也未尝不可;施仇、孟喜、梁丘贺三家《易》学在西汉十三家中是最具影响力的,可惜他们的研究成果大都亡佚,只有只言片语零落在汉、唐、宋的文章内;在官方流行的易学除了上述三家外,还有京房易学,京房的易学源于焦延寿,在民间最具影响力的则为费直与高相的易学;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关于《周易》经文与传文注释最早的资料是西汉人的,而孟喜的易学因被看为古《易》的正宗,因此一直流传至唐,京房易学则在卜筮的道路上继续影响深远。 到了东汉,相比较而言,施、孟、梁、京四家的易学衰落了,那一时期,首屈一指的是费直一派的易学,费氏易学经历了由马融作传、后由大易学家郑玄作注、大易学家荀爽再作传的过程,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东汉时期的易学大家除了郑玄与荀爽外,另一人就是本于西

专题一先秦时期

专题一:东西辉映 中国: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及表现 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础。 表现: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井田制;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已具备。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夏朝历法《夏小正》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文化: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考纲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商鞅变法 重、难点知识内涵阐释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部编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测试卷(有答案)经典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二十一天后,老母鸡从破窗户里走了出来,九只小鸡从门板下面叽叽叫着钻了出来:“叽叽,谢谢!” 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1)这一部分写的是________要老屋再等等,它想________。 (2)当你读到“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你会猜到什么? 【答案】(1)老母鸡;在老屋里孵小鸡 (2)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这一部分写的是老母鸡要老屋再等等,它想在老屋里孵小鸡。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当你读到“老屋说:‘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时,你会猜到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 故答案为:(1)老母鸡在老屋里孵小鸡(2)一定还会有谁出来劝说老屋不要倒下。【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我会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孔雀找朋友 美丽的小孔雀对妈妈说:“我很不快活,连个合适的朋友也找不到。” “小乌鸦浑身墨(mò)黑,难看极了,小啄(zhuó)木鸟整天很少说话,呆头呆脑。小百灵鸟是个调皮鬼,吵吵闹闹。所以,我不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妈妈说:“小乌鸦外表虽然黑,可是每天会捕捉很多害虫,他是十分勤劳的好孩子。小啄木鸟虽然不声不响,可是他给树木治病很认真。小百灵鸟很懂礼貌,给人们唱优美动听的歌。还有小喜鹊、小杜鹃,他们也有很多优点。” 小孔雀听着听着,高兴地说:“我懂了,我懂了。”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吵吵闹闹(AABB )________ ________ (3)在小孔雀的眼里,小动物们是怎么样的呢?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填空。(只填序 号)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1~2单元达标测试卷 亲情春天的脚步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达标我会做 一、字词积累。(26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6分) 懂.得(dǒn dǒng)漆.黑(xīqī)跌.倒(diēshī) 沉醉.(zuìzhuì) 建筑.(gǒng zhù) 仿佛.(fófú) 2.请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1)这件事我们要先调.(diào tiáo)查,然后才能进行调.(diào tiáo) 解。 (2)妈妈用抹.(māmǒ)布把芳芳在桌子上涂抹.(māmǒ)的东西擦 干净了。 (3)那个蒙.(ménɡměnɡ)古族人是我的启蒙.(ménɡměnɡ)老师。3.看拼音,写词语。(8分)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渴望愿望希望 (1)成为一名海军一直是我心底的(),因此我的风筝是一顶 水兵帽。 (2)达丽玛多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 (3)我真()爸爸早点回来。 飘扬飘舞飘洒 (4)补课完毕,她才看到窗外正()着细细的雨丝。 (5)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 (6)几片黄叶在秋风中自由自在地()。 二、句子训练。(6分) 1.乌罕娜老师的伞被一个外地的兽医借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见老师出来了,达丽玛的笑脸像绽开的花朵。(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一下子搂住冬冬,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仿写句子,前面写人物动作,后面写人物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我能行 三、语言感悟。(10分) 1.我能把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8分) 春回()()春意()()()()春色 春光()() 鸟()花() 莺()燕()

易学泰斗邵伟华

1936年12月生,湖北鄂州市人。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邵雍的后人。从事过工、农、商、兵、当过干部,后落根于易学、相学、四柱、建筑风水、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等学科的研究。邵伟华主要为大企业、大公司的总裁、老板及政府高官预测决策和调整风水,被社会喻为“古文化周易行业”荣誉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周易研究家、预测学家,也是新中国易学领域的拓荒者,对推动易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85年受到中央国防科工委张震寰副主任的亲切接见;1989年被接收为国际易经学会会员; 名著《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从1990年起先后在海内外出版后,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成为国内外"《周易》热"的热点。 1991年被应邀去新加坡、泰国讲学,因教学有方,预测准确,被新加坡授予"易坛泰斗"崇高荣誉称号,被国家列入《中国当代名人录》; 1993年在湖北省创建了“邵伟华易学研究服务中心”1995年被列入《世界十大异功奇人》;1996年创刊了我国第一个周易学术刊物《周易与应用》 1996年12月召开了我国和世界易学史上第一次“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同年在泰国创建信息预测公司。1996年创刊了我国第一个《周易与应用》的学术杂志,1996年12月召开了我国和世界易学史上第一次"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他为把易学应用走出国门,1996年在泰国创建了曼谷邵伟华信息预测总公司。由于应用研究成果显著,不仅国内外常有报刊杂志争相报道,而且海内外出版他的自传就有四种版本。 1997年列入《世界名人录》,同年10月和夫人陈园受到国家人体科学领导小组组长伍绍祖的亲切接见,被列入《东方之子》 1998年11月8日与夫人陈园被国家有关部门邀请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合国第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式;同年被列入《世纪名流》; 1999年和夫人陈园被列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优秀人才大典》《中华魂》,在《人民日报》社主编的《中华大地》2000年、2002年特刊上,对其为社会作出的特殊贡献和科研成果予以了专题报道。 2000年又录编《特区风流》和《留下世纪的回忆》,因他在破译人的生物遗传密码的基因研究方面成就卓著,2000年底被美国有关单位邀请去作学术报告;因他在《周易》等信息科学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突出贡献 2001年10月被写进《丰碑——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与辉煌》的党史(风采卷),并明文写上:“《周易》研究家、预测学家邵伟华”,这是党对我国传统文化——《周易》行业的代表人物邵伟华先生的鼓舞与鞭策。 2005年元月8号联合国信息促进系统国家分部颁发了工作证。

中国古代先秦史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先秦史单元测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 ()1.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 A、晋南豫西 B、晋西豫南 C、陕南豫西 D、冀南豫北 ()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国人暴动 ()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4.公元前1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王权的加强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6.书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主要指商朝 A.疆域空前辽阔 B.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C.经济发达、城市遍布全国 D.都城建筑宏伟华丽 ()7.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8.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物品种增多,后来习称“五谷”都已种植B.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 C.青铜铸造业发达,称为“青铜时代”D.夏、商、西周的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9.夏朝的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进行集体耕作,其根本原因是 A.奴隶的地位低下 B.奴隶主极其残忍C.当时的畜牧很少 D.当时工具和技术落后()10.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11.有关夏、商、西周三代交通与商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交通工具已有车、船 B.商民善于经商,后来经商之人被称作商人 C.西周都城镐京交通发达 D.夏朝已设旅舍与邮驿传递制度 ()12.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确立于先秦时期,其主要依据 ①形成了全国性的商业市场②掌握了先进的耕作技术 ③集中了所有手工业中心④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所有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13.下列水利工程位于淮河流域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陂 D、西门豹渠 ()14.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考试题

汉语 第Ⅰ卷(基础知识、阅读理解)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1——40题均为选择题,都要求答在答 题卡上。每小题都有四个书面答案,请选择唯一恰当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上画一横道,横道一定要画得粗一些,重一些。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温馨.xīn 脸颊.jiá酣.畅hǎn 自诩.yǔ B郑.重zhèng 豁.然huò局.促jǘ瞥.见piē C摇曳.yè倘.若shǎng 吞噬.shì履.历lǚ D修葺.qì祈祷.dǎo 惩.罚chéng 琐屑.xiè 2、下列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空话天空空闲空洞 B投降降落降服下降 C强迫坚强顽强勉强 D落日落榜落后着落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开卷有益.(好处)触目伤怀.(心) B微不足.道(足够)目.不转睛(眼睛) C循循善诱.(诱导、教导)出谋.划策(计划) D万籁.俱寂(指声音)出手不凡.(不平常) 4、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所措成家立业齐心协立无动于衷 B茅塞顿开群星荟翠不屈不绕一鸣惊人 C无可奈何大明鼎鼎道听途说风华正茂 D露出马脚交头接耳咬文嚼字望风而逃5、下列量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轮满月一只小船一张床铺一面明镜 B一盏灯一幅画一颗树一把稗子 C一首小诗一门功课一场透雨一群人 D一阵酸涩一个指头一片空白一瓢水 6、选出下列词语中不全是同义词的一项() A好歹——好坏絮叨——唠叨竭力——尽力 B弥散——散漫诚然——诚实撺掇——拾掇 C慷慨——大方立刻——马上愚蠢——蠢笨 D乐意——愿意疲倦——疲惫聚

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禾苗是需要雨露滋润的,孩子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和教诲才能成长的。本文讲的就是一个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故事。阅读本文时,要认真地体会反映人物情感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达丽玛站起来,无法回答,脸羞得红红的。放学后,你到办公室来,我给你补这堂课。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孩子们活蹦乱跳地背着书包放学了,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乌汉娜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四十二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达丽玛望着老师(严厉严肃)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补课完毕,她才看见窗外(飘洒飘扬)着细细的春雨。 老师,下雨了达丽玛惊奇地问。你没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乌汉娜问。达丽玛摇摇头。你什么都没听见乌汉娜又问。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了。是呀,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乌汉娜忘记了一切疲劳,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我放心了&& 二十一岁的乌汉娜解开蒙古袍衣襟,把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在绵绵春雨中,送孩子回到家,然后扭身走了。达丽玛摸着自己干干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深沉)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细雨朦胧中远去&&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着蓬勃的(生气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思考练习 1.划去文章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用仿佛写一句话。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原文中用__________画出来。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达丽玛的

郭璞与易学

在易学史上,郭璞(公元276---324)以其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如符箓、祈禳、堪舆术等)而被历代"正统"的易学家所鄙薄,摒弃在易学家队伍之外。这是很不公平的。诚然,郭璞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士术者,《晋书》本传亦以很大的篇幅记载了郭璞为人禳灾祈福的种种"高明"的法术。但我们只要仔细考察一下郭璞的生平行状,并深入研读郭璞的诗赋奏疏,就不难发现郭璞一身数任焉:既是方士术者,又是儒家、道家。《晋书》本传称郭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1],经术犹经学。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个人独特的禀赋[2],郭璞对儒、道二家都有天然之爱好,且都信之笃,钻之深,付诸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这在士林中是极为罕见的。本文对郭璞与易学关系作了探讨。本文着重阐述郭璞是怎样继承和发展焦京易象数学。《晋书》本传云: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7] 又云: 景纯(郭璞之字)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轶梓、灶于遐篆。[8] 这就清楚地说明郭璞近承"郭公"的卜筮之术,远绍京房、管辂之易学,且已达到出神入化、超过乃师的地步。京房是汉易象数学之集大成者,管辂则是曹魏时代承继京房易象数学的代表人物。然而,京、管治易还是有区别的。管辂只专注于八卦爻象和术数,而很少象京房那样引用《周易》卦爻辞阐释占卜结果,并以?quot;善易者不论易",故他被称为易象数学术数派。郭璞擅术数,距管辂时代又不远,当然可算是管辂易术数派的继承人,后人亦因之并称他们的术数为"管郭之术"。但郭璞并不苟同管辂"善易者不论易"的观点,相反地,他在自己的易占活动中,颇为重视用《周易》卦爻辞去阐释所占卦,并善于总结自己的占筮经验,以著作的形式体现出来。《晋书》本传载:郭?quot;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9]。为了叙述方便,笔者从据象成辞、阴阳灾异说两方面剖析郭璞的易象数学思想。一、取象运数据象成辞郭璞治易,极为重视《周易》卦爻象,寻绎《周易》象数的内在变化规律,在"卦变"、"爻变"上下功夫,籍"互体之象"、"纳甲之象"以及孟喜、焦赣、虞翻诸家"逸象",以阐述所占卦的结果。具体表现在: 1、用象灵活。郭璞善于把所占之卦分解为内外卦或互体之卦,然后依据它们各自的象征物,予以综合分析,占断人事之吉凶。如《晋书》本传载:璞既过江,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迟钝,来到城下,众咸异焉。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蛊。其卦曰:"艮体连乾,其物壮巨。山潜之畜,匪?匪虎[1]。身为鬼并,精见二午。法当为禽(同"擒"),两灵不许。遂被一创,还其本墅。按卦名之,是为驴鼠。"卜适了,伏者以戟剌之,深尺余,遂去不复见。郡纲纪上祠,请杀之。巫云:"庙神不悦,曰:’此是?亭驴山君鼠,使诣荆山,暂来过我,不须触之。’"其精妙如此。[2] [!--empirenews.page--]郭璞是卦所以能够灵验、"精妙",乃他依据所占之本卦、变卦的卦爻象(包括它们的内外卦和互卦之象),从它们的象征物象、事象生发开去,随意发挥以成辞,圆滑塞责而无差。他所谓"艮体连乾",乃指所占本卦遁的下卦为艮,上卦为乾,据《周易o 说卦传》艮为山岳,乾为天,天、山皆巨物,此二者连用一体,故其物亦壮巨。所谓"山潜之畜",乃就所占变卦蛊而言:蛊的下卦为巽,上卦为艮,据《周易o说卦传》巽为入即潜入,艮为山,畜潜藏山中,这里交代了巨物的容身之所。前人对有与笔者不同的解释,清毛厅龄《春秋占筮书》卷三引述仲氏易解语云:"蛊上艮为山,互兑为潜"。以蛊的二至四爻组成的互卦兑为潜,来解释"山潜之畜",似有牵强附会之嫌。而这潜山之畜,郭璞又何谓"非?非虎"仲氏释云:"坤为?虎,以坤间二阳不成故也"[3],以为蛊卦中有三阴爻,本可组成互卦坤,但为中间的二阳爻所阻而不成;而坤在虞翻逸象中为虎,既不成坤,故云"非?非虎"。郭璞所谓"身为鬼并",仲氏解释"三阴为鬼,蛊乃三阳三阴合并成卦"。三阴为坤,而坤为鬼象,亦乃虞翻之逸象。郭璞所谓"精见二午",仲氏释为"离五月卦为建午,蛊三至上为大离则倍午矣"。蛊卦的三爻至上爻为大离(中间多功能一阴爻,故云"大离")。据京房卦气说,离卦主五月,而五月纳午,大离则倍午,故去"二午"。而"精见二午"。当谓巨物在五月出现。这时

吉本道雅《中国先秦史の研究》简介

吉本道雅《中国先秦史の研究》简介 胡宝华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2005年日本京都大学学术出版会出版了“东洋史研究丛刊”的第67册”,即吉本道雅著《中国先秦史の研究》。作者现年48岁,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典型的少壮派学者。记得1988年笔者去京都大学留学的时候,吉本道雅还是一位刚刚读完博士后期课程,留校担任东洋史研究室的年轻助手,时光飞逝,二十年后的今天,俨然已成为京都大学的中坚学者。在这期间,吉本道雅以执着的精神在先秦史领域辛勤笔耕,先后在《东洋史研究》、《史林》、《东方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40余篇研究论文,这部近五十万字的论著既是吉本道雅前半生的学术总结,也是为他摘取京都大学博士桂冠的学位论文。全书共588页,分为三部。第一部“西周期”、第二部“春秋期”、第三部“战国期”。以下对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与观点做一简单介绍。 首先作者在该书的序论“中国先秦史研究的课题”部分,概观了日本战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历程,指出长期以来对日本先秦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的是恩格斯提出的“氏族制”观点。现在的研究应该跳出这个基础概念的框架,否则是不可能把握住先秦时代的发展特征的。其次,迄今为止先秦史只是在探求产生秦汉专制主义原因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作者主张先秦史研究应该从西周、春秋、战国的长时段历史中,搞清在此期间各时代所呈现出的连续与断层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原因。 本书的第一部《西周期》只有《西周后期的周王朝:册命金文的分析》一个章节,作者以冊命金文为素材考察了西周后期国家制度的发展。作者根据冊命金文,阐述了周天子对管内诸侯册命的统治机构的存在方式,即身份制的制订过程。周天子以官职为媒介,将管内诸侯统制在官僚制下,对管内诸侯通过册命给予相应的身份,授予具体的职务以及在王畿享有的权益等。作者依据已故京都大学先秦考古学教授林巳奈夫的青铜器考古学断代研究观点,对西周各个时期所呈现出的问题,如邑田不足、权益再分配、军事负担加重等诸矛盾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正是上述问题导致了西周管内诸侯的离叛,并使西周王朝走向了崩溃。 第二部的上篇《中原政治史的推移》叙述了从周王室东迁到春秋中期的政治史发展,考察说明了覆盖中原的政治社会秩序的动态发展。在第一章《东迁期:周朝的东迁》,首先论证了周朝的东迁是诸侯争霸的重要契机。西周后期随着王位继承出现的混乱,王朝及诸侯国的统治体制相继解体。西周灭亡之后,中原地区具有实力的诸侯国纷纷将周边的小国纳入各自的势力范围。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各诸侯国间的国人因军事的原因,增大了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并因此动摇了诸侯对其国人的统治。为解决诸侯之间的纷争,诸侯国之间的结盟应运而生,而盟主也成为当然的霸主。 在第二章《春秋前期:齐之霸权》和第三章《春秋中期:晋国的霸主体制》中,作者对以往学界很少有人深究过的霸主时代的春秋社会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春秋时期霸主体制的实际状况做了大量细致的考证。作者在第二章分析了齐桓公的霸业以及此前的“小伯”结构状态。在第三章考察了春秋中期占据中原的晋国霸主体制。文中指出齐国一方面维持着与周王朝等“西方”势力互不干涉的政策基调,一方面积极致力于实现统合中原与淮河流域势力的目的。所谓齐桓公“勤王”是一种借助周王朝来获得援助的一个机会,春秋中期的周、齐,处于一种异常的态势之中。另一方面,晋国从西周开始即与周王朝关系密切。依靠周天子的提携得以进出淮河流域。晋文公以偶然的机会获得了洛阳以东的霸主地位。晋国在统合中原的过程中,周天子的权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晋国在处理与周天子的关系,确保霸主地位方面确实下了一番煞费苦心的功夫。晋国称霸自召陵会盟之后走向解体。但是尊奉周王朝、统合了中原的晋国,则被视为中原地区政治秩序的唯一模式,并一直影响到战国中期政治史的发展。 在第二部中篇《春秋时期的社会》,作者在此前政治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春秋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理解的答案 : 篇一:玉兰花的记忆阅读答案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情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3 .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1.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2.表现家人心灵的美丽 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 4.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 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三、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3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言简意赅的易学发展

言简意赅的易学发展史 ——浅评《四库全书总目?易部小叙》 在《四库全书总目?易部小叙》(以下简称《小叙》)中,纪昀仅 用 280 个字的篇幅就概述了从易学产生到宋代几千年的易学发展史, 实际上它勾勒出了我国易学发展的轨迹,对易学发展中的流派、研究 方法等作了中肯的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总叙》的核心内容为“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 儒者沿彼,学凡六变”,通过论述“六变”,阐明经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同样,在《小叙》中,以“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为中心来论述 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 一.关于易学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小叙》曰: “而《易》则寓于卜筮······盖犹太卜 之遗法” 。在生产力落后、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面对自然界和人本身, 人们软弱无力,故“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通过占卜, 人们趋利避害、祈求赐福。《尚书·洪范篇》载: “汝则有大疑,谋及 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可见,占卜在人们生产生 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周易》一般为史官所垄断, 发展水平不高,直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还因《周易》为卜筮之书而免于 火灾。到了秦代,《周易》掌握在统治者手中,统治者利用政权,使 《周易》一步一步走向神学化。 第二阶段, 《小叙》曰: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 禨 焦,入于 祥” 。西汉初年“天下但有《易》卜,未有它书” (见《汉

书·刘歆传》),这个时期,易学得到了充分发展。据《汉书? 儒林传》, 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家之《易》皆祖田何,大 谊略同,惟京氏为异。京房受《易》于梁人焦延寿,在著作《孟氏京 《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 《京氏段嘉》十二篇中都体 房》十一篇、 现出以纳甲、八宫、世应、飞伏、五星四气等妄言灾异内容。故《周 易》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的摹仿自然,发展到了预测自然, 甚至进一步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了统治思想的一个工具。 第三阶段,《小叙》曰: “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 。《周易》传到宋朝的陈搏、邵雍,再一次变成以河图、 不切于民用” 洛书探究天地奥秘的书,这些《易》图又被后人互相附会、发明,愈 演愈繁,于是《周易》就不适合民用了。自宋至清,绵延八百年之久, 《易》图据说达到数千种之多,形成宋、元、明、清四代人讲《易》 的一支新学派,被称之谓“图书之学” 。 “王弼尽黜象数, 说以老庄” 。 汉人讲 《易》, 第四阶段,《小叙》 曰: 依象解辞, 句句都要附会《易》象。而八卦之取象,除《说卦》所载 之外,汉人又补充了很多“逸象” ,仅就我们所知,即有荀氏九家“逸 象”三十一种(见《经典释文》),并被朱熹采入《周易本义》,虞氏 五世家传孟氏《易》学,其八卦取象更十倍于荀氏九家之《易》,八 卦共有三百三十一种取象。在这种情形下,王弼一扫汉人象数之说, 用老子、庄子的思想来解释《周易》,主张言《易》最重得“意” ,提 出了“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新观点。于是出现义理一派。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中国古代史 六个分期: 一.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 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大一统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 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而衰】 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 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分封制 政治宗法制 礼乐制 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夏、商、西周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 商业:发展、城市 文化:甲骨文、日食记录

齐国改革 政治鲁国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土地制度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 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 文化:思想、科技、文学 一.原始社会 【政治】:禅让制 【经济】:原始农业 1.农作物:粟和水稻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3.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 二.夏、商、西周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政治】: (一)夏商国家制度 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力 2.商王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

(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 1.分封制: (1)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 (2)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 ①受封对象:功臣、宗族姻亲、先代贵族 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 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3)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 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政权结构由松散趋于严密,西周成为强国。 ④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权利,为春秋割据埋下了隐患。 2.宗法制: (1)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有序统治。 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①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制度。 ②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③原则: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 (3)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 ②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家”和“国”统一(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④血缘关系维系 (4)影响:①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二年级最新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风是什么颜色的 春风姐姐迈着轻盈(yíng)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田野里忽然传来一阵声音,原来是花儿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风是什么颜色的? 披上粉装的桃花先开口了:“春风一定是粉色的,你们瞧,我这件艳丽的粉装就是春风给我织的!” “是呀,我也觉得春风是粉色的。”杜鹃花附和(hè)道。 “我可不这样想,柔柔的春风一定是白色的。”玉兰花说。 洁白如雪的染花也赞同玉兰花的说法。 油菜花特别不服气,大声怒斥(chì)道:“你们说得全都不对,春风一定跟我一样,是金灿(càn)灿的。” 这时,青蛙妈妈从池塘里跳了上来,对正在争论的花儿们说: “别争了,其实春风是五颜六色的,她给我们带来了五彩斑(bān)斓(lán)的春天。”(1)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ABB式)________ ________ (3)按短文内容填空。 桃花和杜腾花认为春风是________色的,玉兰花和梨花认为春风是________色的,油菜花认为春风是 ________的。 (4)圈出两个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________ ________ (5)你认为春风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答案】(1)7 (2)白花花;亮晶晶 (3)粉;白;金灿灿 (4)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5)略 【解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啊!春天的景色的确美!小树绿了,桃花红了,杨柳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小草也从地里钻出来了,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毯”。河里的冰雪早已融化,河水在欢快地流淌。小鸟在树上自由自在地歌唱,大雁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美丽的蝴蝶在跳舞,蜜蜂也在花丛中忙着采蜜。花园里百花盛开,红如火,白如雪,粉如霞。好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 啊!春天终于来到了,广阔的天地到处生机勃勃。春天多么美丽呀! (1)给这篇短文加个题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