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盛唐气象理解

盛唐气象理解

盛唐气象理解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而在后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

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尽管如此,诗人们还是对社会

充满信心和责任感。可以说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此时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看这些诗人的歌唱: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句里都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

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林庚《盛唐气象》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

谈谈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谈谈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盛唐气象是指盛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国的气候与气象现象。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盛唐气象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有社会经济的繁荣。 首先,盛唐气象在自然环境上表现为宜人的气候。盛唐时期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四季分明。春天温暖宜人,花开满园;夏天炎热多雨,但也有凉爽的夜晚;秋天阳光明媚,凉爽宜人,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寒冷但不严寒,没有大规模的降雪。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为盛唐时期的农业繁荣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其次,盛唐气象也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国家富庶、社会稳定。繁荣的经济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也更加深入,大规模的灌溉工程、农田整治等措施使得盛唐时期的农田产量大幅提高。同时,盛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外来的商品和文化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成果使得盛唐气象更加繁荣和多样化。 盛唐气象还体现在社会文化方面。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高

峰时期,文人墨客辈出,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达到了极致。盛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非常丰富,描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同时,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进步,人们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与浪漫的生活,这也进一步推动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总之,盛唐气象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相互作用的结果。盛唐时期的自然环境宜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盛唐气象为中国古代历史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也是中国古代气象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六年级历史盛唐气象知识点

六年级历史盛唐气象知识点 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在这个时期, 盛唐政权极为稳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繁荣。同时,气象条件 对盛唐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 一些盛唐时期的气象知识点。 一、盛唐时期的气候特点 盛唐时期的气候主要呈现温暖湿润的特点。在这个时期,中国 的气候整体较为稳定,四季分明。盛夏时节,炎热天气相对较长,气温较高,多雨少风。冬季则相对寒冷,但气温波动不大,少有 极寒天气。春秋两季气温适中,是人们活动的好时节。 二、盛唐时期的降水状况 盛唐时期的降水状况较为适宜,雨水分布均匀。主要的降水形 式是雨水,除了夏季较多的雷雨外,其他季节的雨水相对稳定。 此外,盛唐时期也有雪、雾、霜等降水形式,但相对来说较少。 三、盛唐时期的气象观测与预测 在盛唐时期,古人已经开始对气象进行观测与预测。他们通过 研究天象、气象现象以及动物行为等来判断天气的变化。例如,

他们会观察龙吟、鹤舞等现象,来预测降雨的时间和地点。同时,盛唐时期的朝廷也建立了观测台,专门用于观测气象现象,为政 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盛唐时期的气象灾害 尽管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整体较好,但也时常出现一些气象灾害。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洪水、旱灾和风灾。由于降水量不均匀,一些地区会发生洪水,造成严重的灾害和损失。而在降雨稀少的 地区,则会发生旱灾,导致农作物歉收。此外,强风也是盛唐时 期的一大气象灾害,对沿海地区和渔民的生活带来困扰。 五、盛唐时期的气象与文化 盛唐时期的气象现象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盛唐时期的诗 词中,天气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词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雨、雪、月亮等气象现象的描写。盛唐时 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气象学家,他们通过对天文、地理和气象 的研究,为中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盛唐时期的气象条件相对较好,气候温暖湿润,降 水适宜。古人通过观测和预测天气,为社会生活和政府决策提供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一、课标要求 内容要点: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认知提示:知道唐朝开明的政策和统治者博大的胸怀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 解读:唐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商业繁盛,使唐朝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繁荣景象。同时,唐朝时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 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知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经济的繁荣(2)民族交往与融合 2、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融合 四、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提倡预习,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3课盛唐气象,看这么几个关键词,来回答问题。 (1)盛唐气象表现在哪些方面?(2)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行业?(3)唐朝与哪些少数民族关系密切?(4)唐朝著名诗人有谁?谈一谈他们各自的风格? 2、导入新课:“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唐朝盛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么疑问,走近盛唐,学习第3课盛唐气象。 2、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是什么?出示课件展示。(1)经济的繁荣(2)民族交往与融合(3)开放的社会风气(4)多彩的文学艺术,其中,重点内容是1和2,难点是2. 3、我们齐读一下学习目标,了解本课应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课件展示,齐读。 4、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盛唐气象理解

盛唐气象理解 盛唐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而在后期,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例如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揭露政治的腐败;如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夕揭示 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尖锐的问题。尽管如此,诗人们还是对社会 充满信心和责任感。可以说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此时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弘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看这些诗人的歌唱: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句里都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 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如殷璠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盛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气象的变化与这个时代的兴盛密不可分。盛唐时期的气象特点可以概括为多样化、丰富多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关联。 盛唐时期的气象变化多样化。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各种气象现象都可以观察到。例如,盛夏时节的高温天气,让人们感受到炎热的酷暑;而在寒冷的冬季,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可能有大雪封路的情况发生。此外,盛唐时期还有丰富的降水,春夏季节多有雨水,秋冬季节则更多见到雪。这样的气象变化丰富多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盛唐时期的气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关联。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商业贸易、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气象的变化对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盛唐时期的丰富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使得农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提高了农业产量。同时,盛夏的高温天气也为盛唐时期的商业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人们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进行一些短途的贸易活动。此外,盛唐时期的气象变化还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创作素材,诗人可以借助自然景观来抒发情感,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内涵。 盛唐时期的气象变化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个时期,人们

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而气象的变化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夏季的高温天气中,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在冬季的严寒天气中,人们则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以防止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此外,盛唐时期的气象变化也对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大雪封路的情况下,人们的交通出行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盛唐时期的气象特点多样化、丰富多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关联。这种气象特点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创作素材。盛唐时期的气象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盛唐时期的气象特点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人们对这个时期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方面。

第四讲 李 白 与 盛 唐 气 象

第四讲李白与盛唐气象 一、导入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gū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后世将这种盛世景象称为“盛唐气象”,那么盛唐气象的表现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盛唐气象,这就要从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民族关系、文学艺术方面等方面来了解。 二、盛唐气象的表现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曲辕犁的法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雨中耕作图》为证。 筒车发明给灌溉提供了便利。 2.手工业(重点:丝织业、陶瓷业) 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看一些史料图(仕女图、蜀锦、唐三彩) 3.商业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吐蕃统一 唐太宗时,吐蕃[bō]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lásà)(今拉萨),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2.唐蕃和亲 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的工匠。 唐番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一、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这正是课程标准4-2里提出的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本课主要展现的是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帝国新政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贞观之治,以及唐朝国家政治体制和科举制的一些情况。有部分同学观看过《贞观长歌》等影视作品。这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作为现在的初中学生,身居城市之中,对农业情况了解得较少,要想理解当时农具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以致使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比较困难。 (3)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干巴巴的历史课,他们最想把历史学活,能学以致用,能亲身体会和参与,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欢乐的历史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各举出具体的一到两个例子。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阅读答案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阅读答案 “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阅读答案“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盛唐诗歌,常被诗评家以“盛唐气象”四个字将它与其它时代的诗歌风貌相区别,这种概括有助于更明确地把握盛唐诗歌特征。但对于这样的概括,一方面有人望文生义,把“盛唐气象”理解为单纯的对时代的颂歌,对唐帝国文治武功的夸耀,以及对躬逢盛世、如鱼得水的情感抒发。另一方面有人回转过来通过检查盛唐诗歌发现其中并没有多少歌颂盛世之作,相反,许多诗歌是表示对现状的不满,包括对种种阴暗面的揭露、抗议,因而认为“盛唐气象”一词,是对开元、天宝诗歌主流的歪曲。以上两种看法皆失之片面,而根源在于对“盛唐气象”涵义的理解存在偏差。 ②“盛唐气象”的概念来自严羽。严羽《沧浪诗话·考证》云:“‘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严氏辨其“非盛唐人气象”,显然是指“迎旦东风骑蹇驴”瑟缩委琐,见不到盛唐人的笔力,也缺少盛唐劲健的主体精神。这与严氏《答吴景仙书》所云:“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可以说是分别从正反两面对“盛唐气象”涵义的一种阐发。因此“盛唐气象”指的是诗歌风貌,具体即指诗歌“笔力雄壮,气象浑厚”,与内容上是否直接歌颂国家之盛,歌颂文治武功,乃至粉饰太平,本不是一回事。 ③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平现象发出怨怼之词。感激与怨怼看似相反,但实际上联系非常紧。感激而望成就功业,遇挫即成怨怼。所以在具体作品中,两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④盛唐诗人的感激之作,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是为时代的召唤、时代的需要所吸引,要轰轰

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阅读理解

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阅读理解 一、盛唐文化背景 盛唐时期是指唐朝中期,大约在7世纪末至9世纪末这段时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艺术发展空前繁荣。盛唐文化以开放、包容、创新为特点,尊重知识、崇尚才艺,强调人的精神自由和个性发展。这种文化背景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素材。 二、盛唐诗歌特色 盛唐诗歌以其雄浑豪放、意境深远、婉约含蓄等特点著称。诗歌主题广泛,既有对个人情感、生活琐事的描写,也有对国家、民族、历史等宏观话题的探讨。盛唐诗歌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表现手法新颖,开创了诸多诗歌流派和风格。 三、建安风骨的含义 建安风骨是汉末建安时期形成的诗歌风格,它以慷慨悲歌、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为特点。建安诗人多以国家兴亡为题材,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这种诗歌风格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才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建安诗歌风格 建安诗歌以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为主,风格自然质朴,富有抒情色彩。诗歌语言简练有力,节奏感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建安诗人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人生境遇的抒发,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貌。 五、比较分析 盛唐诗歌与建安风骨在文化背景、主题内容、艺术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盛唐诗歌在文化上表现出开放、包容的特点,而建安风骨则以慷慨悲歌为特色;盛唐诗歌多涉及国家命运、民族问题等宏观话题,而建安风骨则更关注个人命运和人生价值;在艺术表现上,盛唐诗歌以婉约含蓄见长,而建安风骨则以雄浑豪放为特点。两者各具特色,但在历史进程中共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六、影响与意义

盛唐诗歌和建安风骨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化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盛唐诗歌所体现的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成为后世文人追求自由和艺术成就的典范;而建安风骨所代表的慷慨悲歌和崇高精神则为后世文人提供了精神支柱和人生信仰。两者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篇章,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评价 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诗歌特色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个时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同时,这两个时期所体现出的创新、包容、崇高等精神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仍需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阅读理解

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阅读理解盛唐,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鼎盛的时期,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而闻名于世。而与之相辅相成的便是盛唐的气象,这 种独特的气候环境为盛唐时代的文化与历史事件埋下了伏笔。而建安 风骨作为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境界,也离不开盛唐气象的影响。 盛唐时期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在盛唐时期,气候整体温暖宜人,阳光明媚。这种温暖宜人的气候,为盛唐时 期的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更加积极向上、心情愉悦。同时,阳光明媚的气候条件下,人体摄取到更多的阳光,有助于钙质 的吸收,对骨骼的发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盛唐时期的气候降水分布合理,水资源丰富。盛唐时期,中 国大部分地区经常有利于农业的适度降雨,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水资源丰富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富裕。另外,水是所有生物活动的基础,水资源的充足使得盛唐时期 的动植物种群繁荣,丰富了盛唐时期的生态环境。 同时,盛唐时期的气候条件也为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盛唐时期,气候条件的稳定和交通运输的便利使得长安成 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交通枢纽。盛唐时期的商业贸易繁荣,促 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为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盛唐气象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安风骨是指古代 文人墨客所追求的境界,追求的就是那种品行高尚、精神风貌优雅、

具有文化修养的风范。盛唐时期由于气候的优越性以及文化繁荣的背景,使得建安风骨在盛唐时期得以形成和发扬。 首先,盛唐时期的气候环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资源。盛 唐时期的人们多在自然环境中修身养性,品读诗文,从而得以提升自 己的修养和境界。同时,盛唐时期由于气候宜人,个体也更容易陶冶 情操,追求高尚的品行。 其次,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建安风骨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在盛唐 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才思泉涌,他们以优美的诗歌、文章来表达自 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则是盛唐文化繁荣的产物。这种文化繁荣也感染了大量的盛唐人民,使他们在生活中追求高尚的 品行。 最后,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也为建安风骨的形成提供了 指引。盛唐时期社会风气淳朴善良,人们讲究礼仪和道德。这种社会 风气和道德观念使盛唐时期的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更加注重修养与礼貌,形成了高尚的风骨。 综上所述,盛唐气象和建安风骨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 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盛唐时期的气候条件为其繁荣的发 展提供了基础,而建安风骨则是盛唐时期人们在这种气候背景下通过 观察、思考和实践而形成的高尚境界。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结合, 不仅使盛唐时期成为了一个繁荣鼎盛的时代,更为后世人们留下了宝 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盛唐气象说课稿

盛唐气象说课稿(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盛唐气象》是中华书局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必修本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部分第三课内容,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阶段的景象。课文通过对武则天和唐玄宗“开元盛世”的介绍,展现了盛世的繁荣景象。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贞观之治”,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隋唐是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这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时期,而“盛唐气象”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贞观之治”内容,后面是隋唐的各种成就,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这单元的历史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教师用书与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我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统治,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长安城的繁荣等主要史 实。 过程与方法:播放视频,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本课应着重于盛唐是如何繁盛的,从武则天和唐玄宗这两个人的统治中寻找罗列繁 盛的表现。除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各类图片辅助教学外,我还组织 学生搜集其他资料来证实唐朝盛世的壮观景象,与课题中的“气 象”相吻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 果。通过学习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策措施,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 两位历史人物,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 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期,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的国家。唐代文化对当时东亚乃至世界都有影响。时至今日,许多国家仍称中国人为“唐人”将华人聚居区称之为“唐人街”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武则天“承上启下”的统治;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盛世景象。 教学难点: 对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对长安的繁荣的认识 四、说学情 这节课面所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我校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较少,历史基础较薄弱,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所以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我尽量把课文讲的与他们的原有的认识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穿插一些视频片段、图片、资料等来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法 1、教法:结合教学重难点及我校的学情我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2、学法

非连续性文本盛唐气象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1- 4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体现在思想感情上,也体现在艺术形象上,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李白是盛唐时代 最典型的诗人,他的“斗酒诗百篇”的那些豪迈的乐府篇章正是出现在盛唐时代的创作高潮中。整个盛唐气象歌唱的是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所喜爱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在性格上更为平易开朗。这样一个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在风浪的险恶中,却写出了如此壮观的局面,这与《蜀道难》的惊心动魄,乃同为时代雄伟的歌声。而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暮,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其深厚、朗爽、典型、形象,也正是最饱满有力的歌声。至如李白的《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 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然”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植根于饱满的生活热情,是伴随时代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成长的。 材料二 唐计的题材非常广泛,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甲]zhǔ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乙]jué响。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相对平静的时期,边塞诗因此主要的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歌唱一种相对和平环境下的豪迈精神。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的形势基本上稳定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也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盛唐时代的结束而衰落了。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盛唐诗歌承袭建安风骨的自由浪漫气质,在其基础上将诗歌的发展更进了一步。唐代诗歌从华丽的辞藻中解放而出,在初唐时期更多得汉魏风骨的传统影响,而发挥在那至盛唐,更是将汉魏风骨与唐代的盛世气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颇具盛唐气象的唐代诗歌。盛唐气象饱满、热情,豪放之中透露出洒脱的人生态度,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直接透视到唐代诗人的不同创作热情,夸张到“白发三千丈”,典雅至“一片冰心在玉壶”,皆说明了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之间的相辅相生。 【关键词】唐代诗歌;盛唐气象 0.引言 唐代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等存在直接关系。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到唐朝进入成熟的时期,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领域出现“盛唐气象”更足以说明唐代诗歌的繁荣。盛唐诗坛璀璨夺目的诗人众多,李白的诗作更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者。[1]唐代统治者初唐休养生息政策之后,步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盛唐。盛唐气象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数量增多,诗人达到274位,作品是初唐诗歌的3倍之多(《全唐诗》,林庚),因盛唐时期的诗歌很好地、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等面貌,主调积极向上,大部分诗歌营造而出的气质与意境都呈现出雄浑宽广、豪放恢弘的特征,故而后世将盛唐诗歌推崇为“盛唐气象”。[2] 1.“盛唐气象”的成因 盛唐气象,主要是指盛唐时期诗歌创作呈现而出的外显精神与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营造的主基调。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至唐朝,已经并非作为一种文体而存在,更是凝聚着唐朝人的精气神——唐诗,不仅发展繁荣,同时也升华了诗的品格,与其他朝代的古典诗歌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3] 缪钺先生曾言:“扬雄谓言为心声, 而诗又言之精英, 一时代之诗, 亦足见一时代之心也。”观唐代诗歌,与这个特定的时代中营造的特殊精神息息相关。唐代诗歌分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这与唐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安史之乱之前,唐诗处于生长期;安史之乱爆发后至穆宗时期,唐诗进入转变期;随后由敬宗时期至唐末,唐诗渐渐衰微。盛唐诗的出现,离不开南朝与北朝的民族融合带来的影响。[4] 随着南北朝民族不断融合,域外的梵音进入中原,中原的古雅声乐又开始于南方的靡靡之音产生融合,西北的雄健歌舞元素的添加,使得唐朝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于前朝诗歌发展迥然不同的特色。唐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宽松,生产的持续增长与政治的稳定增强了唐代人民的信心,最终整个盛唐时期呈现出一股热情、青春的风采,逐渐渗透在文学作品之中,形成了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歌思潮。 2. “盛唐气象”的表现 盛唐气象这一概念最早由严羽《沧浪诗话》中“考证十九”提出“盛唐人气象”。严羽批“迎旦东风骑蹇驴”“只似白乐天言语”,而非“盛唐人气象”。他认为的“盛唐人气象”是“雄深雅健”、“笔力雄壮、气象雄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因此严羽理解的“盛唐气象”更多的是指盛唐诗歌作品中透露而出的一种格调美。创作环境作为一个大的环境总体

林庚《盛唐气象》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李白是盛唐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

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枪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谐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5篇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范文一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

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