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温州市外国语学校陈昆亲

教材分析:

《盛唐气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框涉及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三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开元盛世”的情景,从经济的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来诠释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魅力所在。课程标准要求:

4-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他)们在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5-1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简要了解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说出唐朝开元时期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社会生活的发展情况,尝试分析盛唐气象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联系教材,通过自主阅读和对地图、图片、视频等史料的观察,思考和探究中,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盛唐气象,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和科技意识;体会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传播异域,远扬海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即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难点:

分析出现盛世气象的原因,曲辕犁、筒车的先进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相结合。

设计理念:

在学习本节内容中,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观察思考,讨论质疑,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学科的教育性质。

教学过程设计:

师: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亚刚刚召开了APEC会议,6年前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展示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一些国家首脑身穿唐装的照片]

师:图片上这些首脑们穿的是什么服装?

生:唐装

师:现在世界上有很多中国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作“唐人街”,这是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世界上是少有的,因而受到各国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

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中沿用。

907灭亡共经历了289个春秋和22位皇帝,你知道的著名皇帝有哪些?

生: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师:唐太宗实行帝国新政开辟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时期的唐朝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同走近她------

[播放“武则天”视频史料]

生:观看并思考。

师:武则天临死时给自己立了一座无字的墓碑,是非功过让后人去评说。根据史料剪辑并结合教材93页内容,你又会怎样评价武则天?

生:畅所欲言(如政治家、一代女皇等)

师:(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因为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奖惩州县官,兴修水利,减轻赋役。发展科举制度,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鼓励推荐和自荐。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本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武则天的了解,从而为了解盛唐气象打好基础,同时增强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师:武则天死后,中宗懦弱无能,结果朝政大权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在公元710年,中宗终被她们合谋毒杀。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把韦皇后一派全部消灭。然后,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为太子。 李旦也和中宗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想像母亲那样也做做女皇。公元712年,睿宗厌烦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 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地先下了手,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干几十人,将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全部罢官废黜。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当年,唐玄宗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唐玄宗统治前期,任人唯贤,励精图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史称“开元盛世”。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盛唐气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

师:围绕以上四个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并加以合理想象,由学生进行创作并展示盛唐气象。 生:(小组合作和探究)

梦回唐朝:我们眼中的盛唐气象

主持人: 记录人: 展示人:

1、题目:盛唐____________

(提示: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中自选一个方面)

2、展示方式_____________

(根据本组同学的特点可以以讲故事、绘画、叙述史实、诗歌、小品、相声等形式展示)

3、构思:

(围绕题目结合课本,合理想象,可以以当时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外国人、诗人等角

色来考虑;时间5分钟)

4、展示:(汇报成果步骤)

(1)、各位老师、同学,我们展示的题目是盛唐(),展示方式是()。

(2)、展示构思内容------

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指导,并要加强对课堂的宏观调控。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进行补充或充当历史背景。如学生是以描述的形式来阐述盛唐某一方面的景象,老师则直接点击幻灯片上相应的内容,辅助学生的学习。其它形式的展示老师要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决定是否进行补充。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学的教学理念]

概括归纳:

[展示《唐都长安》电影剪辑]

唐都长安宏伟富丽。城内有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坊分开。位于城中央的朱雀大街,把长安南城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分设东市和西市。市内店铺林立,有200多种行业,四方珍奇云集,繁华异常。尤其是西市,外商的店铺很多,西域的胡人在出售甘甜的葡萄酒,波斯商人在买卖珠宝、卖胡饼的西域姑娘跳起胡旋舞……唐都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长安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是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国际上具有着较高的声誉,构成了一幅盛唐画卷,它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

[在师生互动中理清思路,视频与表格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概括并归纳本节课的中心内容,突出重点]

师:大唐帝国在开元年间(713—741)达到鼎盛。但是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奸臣当道,情况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之久给唐朝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唐朝从此由强盛转向衰落。

师:你认为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社会的发展有何启发?

师: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统治者的英明政策;启发如坚持开放,正确国策等。

[深化主题,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能力,进一步了解人民群众及历史人物(贤明帝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史为鉴,沟通古今,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的]

盛唐气象

开元世,气象新,重人才,政明清。

用筒车,曲辕犁,俱丰实,民欢喜。

丝绸薄,瓷器精,唐三彩,扬美名。

睦四邻,贸易兴,长安城,为中心。

吃胡饼,打马球,数女人,最风流。

胡人来,唐人往,我中华,文明长。

教师的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1.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2.唐代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盛极一时的唐三彩及丝绸奇迹般地迅速传到世界各地。目前所知,发现唐三彩的亚洲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伊拉克、伊朗等。非洲的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的踪迹,欧洲也有发现唐三彩的报道,意大利的法安扎博物馆收藏有唐三彩凤头壶和唐三彩盘。唐三彩这颗璀璨的明珠,给当时的世界带来很大震动。在唐三彩运销世界各地的同时,三彩工艺随之传出海外。不久,西亚的波斯烧出了波斯三彩。朝鲜的新罗烧出了新罗三彩,日本的奈良烧出了奈良三彩。对这些国家的陶瓷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资料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漂市一中钱少锋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历史才子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盛唐诗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

【精品教案】盛唐气象

善官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主备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序号: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 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 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

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 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 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西突厥 吐蕃 东突厥 南诏 回纥 靺鞨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 地区,流传着一 首赞美文成公主 的诗歌:从汉族 地区来的文成公 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地图,提出问题:吐蕃人生活在哪里,是哪个民族的祖先)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多媒体出示材料三,提出问题:简要介绍一下文成公主远嫁的基本情况)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①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以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很多手工工匠。 ②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民族交融的情况)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过渡: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从 图中你可以找出哪些民族? 唐朝前期实施开明友好的民族政策,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 展示《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提出问题:吐蕃位于我国什么地方?唐太宗时期,谁统一青藏高原各个部落? 赞普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后,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展示《步辇图》,提出问题:《步辇图》反映什么历史事件?你能从这幅图中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 展示《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教师讲述: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想一想: 展示材料和图片,提出问题:唐蕃友好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 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 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概 况。 学生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 和亲。 唐玄宗时唐蕃“和 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相 约盟誓,互不侵犯。 学生阅读材料, 引起学生的兴 趣,迅速地进入学 习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 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识 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 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论从 史出的能力,培养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 《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 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著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

盛唐时期的盛唐气象

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盛唐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当时的宰相张说称赞不已,将颈联抄在官署的墙上,作为诗歌的楷模。(见殷《河岳英灵集》)这诗的中间两联正好可以用来形容那个时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集中地体现了盛唐气象的诗人,往往是富有魅力的人物。例如王维,那个时代培育出来的全才,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佛教造诣很深,而且能将禅意融会到诗里。他是书法家,又是音乐家和画家,被后人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他的画迹,据《宣和画谱》着录,仅宋朝宫廷里就有一百二十六件。王维九岁就会作诗属文,他的政治感遇诗、山水诗、边塞诗、赠别诗,都是第一流的。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盛唐诗人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盛唐气象作为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也呈现在书法、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门类之中。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李颀在《赠张旭》中形容他写字时的神态:“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

七年级下册历史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历史才子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盛唐诗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盛唐气象》主要展现的是唐朝那一派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流频繁的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以及一个泱泱大国开放的大家风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结束。以“安史之乱”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前期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现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本课时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展示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的社会生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唐朝繁荣的印象;另一方面又蕴涵着出现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及唐朝历史大致的走向。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唐朝跻身当时世界级的经济大国。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唐朝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交流频繁,使唐朝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中西交融。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经济的繁荣既是唐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直接结果,也与唐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关。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体会认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4)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辨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 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通过由浅入深的启发式设问贯穿全课,辅之以讨论法。运用图表法、图文示意法、配合历史人物、农具工艺品的资料、图片展示,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情景,充分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讨论,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领会“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道理,初步学会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投影图片:如2001年上海APEC会议图片、各国“唐人街”

2020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精品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

盛唐气象

第四课时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3)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体会认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4)通过思考讨论:“为什么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认为出现盛唐气象的原因有哪些?”等问题,初步学会运用客观、辨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学难点: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通过由浅入深的启发式设问贯穿全课,辅之以讨论法。运用图表法、图文示意法、配合历史人物、农具工艺品的资料、图片展示,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情景,充分发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讨论,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领会“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道理,初步学会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投影图片:如2001年上海APEC会议图片、各国“唐人街”图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图片,花鸟纹锦、唐三彩、唐都长安平面图,仿唐音乐片段等等。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将唐朝曲辕犁和东汉二牛扛犁耕作图与唐朝筒车和三国马钧发明的翻车分别画在投影片上。收集一则反映中外历史上,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资料。收集有关反映唐朝百姓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社会生活的资料。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身穿唐装以及各国“唐人街”的图片资料。 [提问]唐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活动]学生回答。 [总结]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世界上是仅有的,因而受到各国尊重,享有很高的声望。从这个时期起,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这种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中沿用。 (新课教学) [提问]唐朝建立于哪一年?你知道哪些唐朝著名的皇帝? [讨论]你认为怎样评价历史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你怎么看武则天? [活动]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很丰富,讨论也很热烈。唐朝建立于618年,907年结束。著名皇帝有三个。唐太宗以隋亡为戒,任用贤能,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形成“贞观之治”。而武则天,因为受电影、电视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影响,有些同学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正面作用产生了怀疑。评价历史人物要侧重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武则天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重视发展农业:根据农业生产情况奖惩州县官,兴修水利,减轻赋役。发展科举制度,在试卷管理中首先采用糊名制度,还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善于发现人才,破格用人,鼓励推荐和自荐。武则天统治时期,人口明显增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她是中国历史上300多个帝王中唯一的女皇帝,是一个著名的女政治家。唐玄宗也叫唐明皇,他统治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活动]学生齐声朗读杜甫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提问]此诗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景象? [活动]学生回答:唐代开元年间粮食丰收,装满了官府和百姓仓库的景象。 [总结]回答的很好。这首诗的确形象地再现了唐朝靠元年间国家富足的情景。

第3课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着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下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你们不会有了新朋友就忘记我这个老朋友吧 下面谁能背诵历史朝代歌,请举手。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盛唐气象》 出示:“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谁的诗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的繁荣 师:什么才能表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开元盛世)那个行业(农业)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第3课 盛唐气象1

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章[单元] 第 3 课时总 3 课时授课日期)课题:第3课盛唐气象 课型:新授 课标要求: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三维目标: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难点: 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难点: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图片 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内容探究】 一、经济的繁荣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生: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景象。 师:阅读教材,说说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11“相关史事”和P12“材料研读”。思考: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多媒体展示纺织业代表作品] 师: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

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 【摘要】盛唐诗歌承袭建安风骨的自由浪漫气质,在其基础上将诗歌的发展更进了一步。唐代诗歌从华丽的辞藻中解放而出,在初唐时期更多得汉魏风骨的传统影响,而发挥在那至盛唐,更是将汉魏风骨与唐代的盛世气息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批颇具盛唐气象的唐代诗歌。盛唐气象饱满、热情,豪放之中透露出洒脱的人生态度,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直接透视到唐代诗人的不同创作热情,夸张到“白发三千丈”,典雅至“一片冰心在玉壶”,皆说明了唐代诗歌与盛唐气象之间的相辅相生。 【关键词】唐代诗歌;盛唐气象 0.引言 唐代诗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与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等存在直接关系。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到唐朝进入成熟的时期,尤其是在诗歌创作领域出现“盛唐气象”更足以说明唐代诗歌的繁荣。盛唐诗坛璀璨夺目的诗人众多,李白的诗作更是“盛唐气象”的代表者。[1]唐代统治者初唐休养生息政策之后,步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盛唐。盛唐气象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数量增多,诗人达到274位,作品是初唐诗歌的3倍之多(《全唐诗》,林庚),因盛唐时期的诗歌很好地、全面地反映了唐代人民的生活、政治、经济等面貌,主调积极向上,大部分诗歌营造而出的气质与意境都呈现出雄浑宽广、豪放恢弘的特征,故而后世将盛唐诗歌推崇为“盛唐气象”。[2] 1.“盛唐气象”的成因 盛唐气象,主要是指盛唐时期诗歌创作呈现而出的外显精神与性格形象,是盛唐诗歌营造的主基调。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发展至唐朝,已经并非作为一种文体而存在,更是凝聚着唐朝人的精气神——唐诗,不仅发展繁荣,同时也升华了诗的品格,与其他朝代的古典诗歌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3] 缪钺先生曾言:“扬雄谓言为心声, 而诗又言之精英, 一时代之诗, 亦足见一时代之心也。”观唐代诗歌,与这个特定的时代中营造的特殊精神息息相关。唐代诗歌分为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这与唐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安史之乱之前,唐诗处于生长期;安史之乱爆发后至穆宗时期,唐诗进入转变期;随后由敬宗时期至唐末,唐诗渐渐衰微。盛唐诗的出现,离不开南朝与北朝的民族融合带来的影响。[4] 随着南北朝民族不断融合,域外的梵音进入中原,中原的古雅声乐又开始于南方的靡靡之音产生融合,西北的雄健歌舞元素的添加,使得唐朝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于前朝诗歌发展迥然不同的特色。唐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政策宽松,生产的持续增长与政治的稳定增强了唐代人民的信心,最终整个盛唐时期呈现出一股热情、青春的风采,逐渐渗透在文学作品之中,形成了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歌思潮。 2. “盛唐气象”的表现 盛唐气象这一概念最早由严羽《沧浪诗话》中“考证十九”提出“盛唐人气象”。严羽批“迎旦东风骑蹇驴”“只似白乐天言语”,而非“盛唐人气象”。他认为的“盛唐人气象”是“雄深雅健”、“笔力雄壮、气象雄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因此严羽理解的“盛唐气象”更多的是指盛唐诗歌作品中透露而出的一种格调美。创作环境作为一个大的环境总体

唐诗宋词-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盛唐诗的特征是笔力雄壮,气象浑厚,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文学史上的盛唐,指唐玄宗、肃宗两朝,约五十年。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杜甫《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诗人王湾有一首《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那三个形容词:平、阔、正,还有那高悬的风帆,从残夜中生成的海日,进入到旧年里的江春,都让人感受到盛唐时代的气息以及盛唐诗歌的风貌。 再看以下这些盛唐诗人的歌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 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在这些诗句里洋溢着一股涵天盖地的雄浑之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 盛唐诗人并不是没有忧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诸如“愁疾”、“愁颜”、“愁心”、“愁发”、“愁肠”,不一而足。但我们只要将李白和中唐的孟郊、李贺,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愁得来有力、愁得来气派。 正如他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显示的是强者之愁,在愁中有一股浩然奇气。杜甫也写愁,那是一片忧国忧民的伟大之愁、健康之愁:“忧端齐终南, 洞不可掇。”(《自京赴奉先县咏 怀五百字》) 李白的魅力更是无人可以匹敌,他以一种震慑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读者。他不甘心走一般士人的科举之路,要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直取卿相。他常自比为大鹏,任意地遨游于天地之间。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唐玄宗也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以招待他。杜甫在赴长安应试的途中与离开长安东下漫游的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杜甫对他仍念念不忘,写了许多诗怀念他,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踪李白几千里,终于在广陵见面,称赞李白的诗“鬼出神入”。盛唐诗人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们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形成魅力的条件。 而李白其实没有在唐朝任过官职。翰林学士只是一个虚衔。所以,唐代的精神竟是通过一个平民百姓来代言的!而且是一个从异族迁来的人来代言的!好像也不奇怪,那个时代的精神,就应该由一个无拘无束的人来代言!

“盛唐气象”的提出及其内涵

“盛唐气象”的提出及其内涵 在有关中国文学史的论著中,常常会碰到“盛唐气象”一说。然而,它是何人提出的?时间概念如何?所及范畴怎样?具有哪些审美特征?……却每每语焉不详或互相抵牾。依笔者考察,在现当代学者中,最早提出“盛唐气象”这一概念的,是林庚先生。他在《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2期上就以《盛唐气象》为题,来说明盛唐时期的诗歌审美特征。他写道: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这时代性格是不能离开了那个时代而存在的。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时代是出 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中民主斗争的方式,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这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解放的时代,它孕育了鲜明的性格,解放了诗人的个性,他的那些诗篇永远是生气勃勃的,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它丰富到只能用一片气象来说明。

由此看来,所谓“盛唐气象”既是一种精神面貌,也是一种时代特征,甚至也包含了作为一个时代诗人群体的个性特质。如果按此追溯起来,其实在林庚先生以前就人说到了“盛唐气象”,只是没有使用这一概念而已。早如胡适就曾于1928在《白话文学史》中写道,盛唐“是一个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生观是一种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人生观”;“所以这个时代产生的文学也就多解放的,自然的文学”,“文学的风尚很明显地表现种种浪漫的倾向”。 苏雪林先生则在1933年于《唐诗概论》一书里发展了胡适之论,指出盛唐时期的“作品里反射的只是青春的光热,生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祖国的庄严,什么人生的悲哀,社会的痛苦,永远不会到他们心上。况且道教正在发展,做人最高的标准便是神仙。所以那时诗人的人生观都像胡适所说的是‘放纵的,爱自由的,求自然的’。这种人生观和富裕繁华、奢侈闲暇的环境结合,当然产生一种春花烂漫、虹彩缤纷的烂漫文学。” 而郑振铎先生则在1932年完成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里,从艺术风格入手概括盛唐诗歌,认为盛唐时期“虽只有短短的四十三年(713年—755年),却展布了种种的诗坛的波澜壮阔的伟观,呈献了种种不同的独特的风格。这不单纯的变幻百出的风格,便代表了开、天的这个诗的黄金的时代。在这里,有着飘逸若仙的诗篇,有着风致澹远的韵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练习题(含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 1.右图所示工具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2. 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下图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交往() A.壮族 B.羌 C.吐蕃 D.苗族 3.下面均是唐朝时期的艺术作品,如果为这些作品命名一个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洽的民族关系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繁荣的商业发展 D.豪迈的尚武风气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特征,被人们称为“诗史”。“他”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房玄龄 4.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下列关于当时日常生活情景的表述,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A.使用曲辕犁耕地 B.在越窑买到最好的白瓷制品

C.看到妇女骑马、射箭 D.欣赏《步辇图》 5“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唐都长安城的描写。从这一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①长安人口众多②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 中心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6.小明想写一篇以“唐朝的社会风气”为主题的小论文,他可以查询的关键词包括() ①昂扬进取,积极向上②风气开放,充满活力③兼容并包,尚武风气盛行④闭关保守,封闭落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下列唐朝艺术家与其艺术特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柳公权—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C.阎立本—擅长风俗画 D.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8.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教昌盛 9.杜甫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描绘的是() 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10.“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盛唐气象

从李白诗歌看盛唐气象 [内容摘要] 唐朝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峰点,更是诗歌发展的顶峰,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其诗歌各有特色,不尽相同。初唐有“初唐四杰”,中唐有白居易,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盛唐更有一批杰出的诗人,如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在盛唐众多诗人中,地位最为显赫,家喻户晓的莫过于李白。正是这些代表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的诗人群体演绎了盛唐的光彩熠熠,群星璀璨气象。其中充满浪漫情怀的李白则无疑属于光芒万丈的巨星,堪称“盛唐气象”的“北极星”。「关键字」盛唐气象诗歌李白 一、盛唐气象释名 盛唐气象是文学界的一个专有名词,既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折射,更是有丰富内涵的艺术风貌,包括充实的内容,深刻的寄托,鲜明的艺术形象,阔大的意境,雄浑悲壮的风格,凝练清新的语言等。简而言之,就是以清新明丽的语言刻画鲜明新颖的艺术形象,来描绘壮阔深远的意境,表达一个盛唐时代的精神。 “盛唐气象”是在古人的众多解释中总结出来的。唐皎然《诗式》说:“气象氤氲,由深于体势。”而其《明势篇》又说:“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盛势飞,合沓相属;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欲出高深重复之状。古今逸格,皆造其极。”这段话中的“明势”就是阐明体势的,所谓“气盛势飞”也就是气象与体势的关系。而“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礴,千变万态”,正是盛唐气象的概念了。这就要求丰富的艺术分风貌,将内容与寄托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展现出来。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还曾引东坡的话:“言有尽而意无穷,天下之至言也。”这是简短的一句话,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盛唐气象的另一个内容,那就是用凝练清新的语言来营造出阔大深远的意境。然而,要达到这样的造诣,不仅需要较高的诗歌艺术修养,更需要丰富而深刻的诗歌的生活内容。这样讲来,盛唐诗歌中普遍存在的“浑厚”、“氤氲”的气象,证明它不单是属于某一个诗人的,而乃是整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而在最推崇盛唐诗的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则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沧浪诗话》的见解事实上也是继承了“建安风骨”到“盛唐气象”这一传统的认识,集中了自《诗品》以至《诗式》各家的见解,而最后得出了结论:“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他说:“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从中可见《沧浪诗话》对盛唐诗的推崇之盛,而且,他是借用“悟”字说诗即使通过对诗歌中形象的捕捉来感悟诗歌的内蕴。他强调的盛唐气象中的气象指的是风格形象,而所谓的“浑厚”则是在与说明这个风格形象的蓬勃饱满,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

_盛唐气象_及其形成的原因

《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语言与文化 “盛唐气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张福庆 自宋代以来的唐诗研究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盛唐气象”这个词。究竟什么是“盛唐气象”,它反映了盛唐诗歌什么样的美学特点。它所体现的盛唐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产生“盛唐气象”的社会、思想基础又如何,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盛唐诗歌的重要课题。这里仅就一些基本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最早提出“盛唐气象”的,是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但他并未作为诗论的专用术语完整地提出,只是在论述诗歌的发展演变,及概括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时,分别提到了“盛唐”和“气象”。《沧浪诗话》的第一章即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紧接着又提出,“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辨》)其后他反复提到“盛唐”和“气象”,如:“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诗辨》)“唐人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诗评》)“`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只类白乐天言语。”(《考证》)等等。严羽在其《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又说:“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从上面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严羽关于“盛唐气象”的概念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一、所谓“气象”,是指诗歌的艺术风貌,它与“体制”(形体篇制方面的艺术特征)、格力(语言的格调骨力)、兴趣(形象性抒情性方面的艺术特征)、音节(声律音调)等诗歌的其他审美范畴既是互相区别、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每一个时代,乃至每一位诗人的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象”。盛唐诗歌的“气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其前其后的诗歌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其他时代的个别诗人或个别作品,也有可能接近“盛唐气象”;而盛唐时代的个别诗人或个别作品,也有可能不具备“盛唐气象”。如“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正所谓“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可人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概耳。”(《沧浪诗话·诗评》) 三、严羽认为盛唐诗歌的“气象”即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主要有二,其一是浑厚,其二是雄壮。所谓浑厚,是指诗歌的风貌浑朴自然,不追求局部字句的精巧雕琢,通篇气象浑然天成;所谓雄壮,是指诗歌的气势雄伟壮阔、昂扬有力。严羽所说的雄壮,直接所指是笔力,由笔力所产生的风貌特征,自然也可归 65 DOI:10.13569/https://www.doczj.com/doc/f02401753.html, ki.far.1999.03.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