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讲 模型试验

第十讲 模型试验

符号化模型检测CTL

第28卷 第11期2005年11月 计 算 机 学 报 CH INESE JOURNA L OF COM PU TERS V ol.28N o.11 No v.2005 收稿日期:2004-08-29;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07-14.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496327,10410638,60473004)、广东省自然科学 基金团队项目(04205407)与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以及上海市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资助.苏开乐,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模型检测、知识推理、非单调推理、多智能体系统、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概率推理、安全协议验证和逻辑程序设计等.E -mail:issraymond@https://www.doczj.com/doc/5112274706.html,.骆翔宇,男,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包括模型检测、时态逻辑、模态逻辑、知识推理、多智能体系统、安全协议验证和逻辑程序设计等.吕关锋,男,1973年出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包括模型检测、知识推理、多智能体系统、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概率推理、安全协议验证和逻辑程序设计等. 符号化模型检测CTL * 苏开乐 1),2) 骆翔宇1) 吕关锋 3) 1) (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广州 510275) 2)(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洛阳 471003) 3)(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22) 摘 要 提出了一个关于时态逻辑CT L *的符号化模型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所谓的tableau 构造方法来判定一个有限状态系统是否满足CT L *规范.根据该理论,作者已实现了一个基于O BDD 技术的CT L *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M CT K ,并完成了相当数量的实验.到目前为止,已知有名的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如SM V 和N uSM V 等,都只能对CT L *的子集逻辑(如CT L ,L T L )进行检测,而文中算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并且当规范不是特别复杂时,高效的CT L *符号化模型检测是可能的. 关键词 模型检测;时态逻辑;有序二值判定图(O BDD)中图法分类号T P 301 Symbolic Model Checking for CTL * SU Ka-i Le 1),2) LUO Xiang -Yu 1) LU Guan -Feng 1) 1) (Dep artment of Comp ute r Sc ienc e ,S un Yat -S en Univ er sity ,Guang z hou 510275) 2) (I nstitu te of E le ctr onics and I nf ormation Eng ine ering ,H enan Univ e rsity of S cie nce and T echnolog y ,L uoy ang 471003) 3)(Colle ge of Comp ute r Science and Tec hnology ,Be ij ing Univ er sity of T echnolog y ,B eij ing 100022) Abstract T his paper gives a symbolic m odel checking algo rithm for the temporal lo gic CT L * . The algo rithm determ ines w hether a finite state sy stem satisfies a form ula in CTL * using the method of sy mbolic tableau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our algor ithm,w e had implem ented a new CT L *sym bo lic m odel checker (M CTK)by m eans of OBDD and o btained so me ex perimental re -sults.U p to now ,the w el-l kno w n sy mbolic model checking tools (SM V,N uSM V etc.)have been implem ented only for the sublo gics of CT L *,such as CTL and LTL.T he results that w e have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quite sur prising and show that efficient CT L *model checking is possible w hen the specifications are not ex cessiv ely complicated. Keywords model checking;tem poral log ic;Or dered Binary Decision Diagram s (OBDD) 1 引 言 1.1 概述 模型检测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验证有限状态系 统满足规范的自动化技术.在这里,形式化规范被描 述为时态逻辑公式,如工具SPIN [1]及FORSPEC [2]使用的LT L (线性时态逻辑)、SMV 中使用的CT L (分支时态逻辑)[3].这些验证技术被称为时态逻辑模型检测,是由Clarke 和Em erson [4]及Queille 和

数学模型实验报告

数学模型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lingo和MATLAB解决数学模型问题 实验原理: 实验环境:MATLAB7.0 实验结论: 源程序 第4章:实验目的,学会使用lingo解决数学模型中线性规划问题1.习题第一题 实验原理: 源程序: 运行结果: 、 管 路 敷 设 技 术 通 过 管 线 不 仅 可 以 解 决 吊 顶 层 配 置 不 规 范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问 题 , 而 且 可 保 障 各 类 管 路 习 题 到 位 。 在 管 路 敷 设 过 程 中 , 要 加 强 看 护 关 于 管 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连 接 管 口 处 理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弯 扁 度 固 定 盒 位 置 保 护 层 防 腐 跨 接 地 线 弯 曲 半 径 标 等 , 要 求 技 术 交 底 。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中 包 含 线 槽 、 管 架 等 多 项 方 式 , 为 解 决 高 中 语 文 电 气 课 件 中 管 壁 薄 、 接 口 不 严 等 问 题 , 合 理 利 用 管 线 敷 设 技 术 。 线 缆 敷 设 原 则 : 在 分 线 盒 处 , 当 不 同 电 压 回 路 交 叉 时 , 应 采 用 金 属 隔 板 进 行 隔 开 处 理 ; 同 一 线 槽 内 强 电 回 路 须 同 时 切 断 习 题 电 源 , 线 缆 敷 设 完 毕 , 要 进 行 检 查 和 检 测 处 理 。 、 电 气 课 件 中 调 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相 互 作 用 与 相 互 关 系 , 根 据 生 产 工 艺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要 求 , 对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空 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控 试 验 ; 对 设 备 进 行 调 整 使 其 在 正 常 工 况 下 与 过 度 工 作 下 都 可 以 正 常 工 作 ; 对 于 继 电 保 护 进 行 整 核 对 定 值 , 审 核 与 校 对 图 纸 , 编 写 复 杂 设 备 与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方 案 , 编 写 重 要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方 案 以 及 系 统 启 动 方 案 ; 对 整 套 启 动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进 行 调 试 工 作 并 且 进 行 过 关 运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指 导 。 对 于 调 试 过 程 中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问 题 , 作 为 调 试 人 员 , 需 要 在 事 前 掌 握 图 纸 资 料 、 设 备 制 造 厂 家 出 具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试 验 报 告 与 相 关 技 术 资 料 , 并 且 了 解 现 场 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布 置 情 况 与 有 关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系 统 接 线 等 情 况 , 然 后 根 据 规 范 与 规 程 规 定 , 制 定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方 案 。 、 电 气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技 术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电 力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配 置 技 术 是 指 机 组 在 进 行 继 电 保 护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总 体 配 置 时 , 需 要 在 最 大 限 度 内 来 确 保 机 组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安 全 , 并 且 尽 可 能 地 缩 小 故 障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破 坏 范 围 , 或 者 对 某 些 异 常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工 况 进 行 自 动 处 理 , 尤 其 要 避 免 错 误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动 作 , 并 且 拒 绝 动 作 , 来 避 免 不 必 要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突 然 停 机 。 因 此 , 电 力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 术 , 要 求 电 力 保 护 装 置 做 到 准 确 灵 活 。 对 于 差 动 保 护 装 置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试 技 术 是 指 发 电 机 一 变 压 器 组 在 发 生 内 部 故 障 时 , 需 要 进 行 外 部 电 源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切 除 从 而 采 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主 要 保 护 装 置 。

3D建模贴图实验报告

《摄影测量学》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实验三实验项目名称:建筑三维建模贴图 学号1020022151 姓名张应芳专业、班10测绘工程1班实验地点工训2-307 指导教师何原荣老师实验时间2013年5月28日 一、实验目的 在3D max中建立的工商旅游学校新建教学用房的建筑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将拍摄的4个侧面和房顶的照片贴到已建成的三维建筑模型中。学会3D max进行建筑三维模型贴图的技术与方法。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硬件:CPU inter core(TM)2 duo,内存2GB,硬盘120GB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 SP3 制作软件:3D max、PS软件 三、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 (一)整体建模的分析与预处理 在已建立的工商旅游学校新建教学用房的建筑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拍摄的照片对整个模型的贴图进行整体的分析。其中主要为: 1.贴图材质照片的处理; 2.前视面的切割与贴图; 3.侧视面的切割与贴图; 4.贴图模块的阵列、镜像。 (二)女儿墙的再处理 在前一次的实验中,对于女儿墙的建立采用的是在6层楼多边形的顶部面插入一个0.2m宽度的多边形并挤出,但是因为挤出的多边形是环绕教学用房的外围的,所以会与屋顶梯间重叠,产生闪面的现象。所以在对三维模型进行贴图之前对女儿墙采用另外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建立。 按“T”切换到俯视面,并隐藏CAD底图之外的其他部分。依次选择创建→图形→线,在底图上捕捉绘制样条线,以鼠标右键结束样条线的绘制。绘制线

完成之后,选择转换为可编辑样条线“”,在右编辑框命令栏中的几何体中将轮廓改为0.2m或者-0.2m(正负根据画线的方向以及实际需要而定)。 完成女儿墙的建模之后,根据其实际的位置,移动到建筑物的顶部。如图1所示。 图1 女儿墙处理 (三)多余面处理 在所建的模型中会存在一些多余的面,比如5层楼与6层楼重叠的部分,在整个模型的内部,对我们的建模以及视图显示没有用处,所以可以删除。选择相应所需删除的面元素,delete即可。如图2所示。

数学建模常用各种检验方法

各种检验方法 1.单个总体2 Nμσ的均值μ的检验: (,) 2 σ已知,关于均值的检验用ztest命令来实现. [h,p,ci]=ztest(x,mu,sigma,alpha,tail) 2 σ已知,关于均值的检验用ttest命令来实现. [h,p,ci]=ttest(x,mu,alpha,tail) 2.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检验(t 检验) 还可以用t 检验法检验具有相同方差的2 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假设。在Matlab 中 由函数ttest2 实现,命令为: [h,p,ci]=ttest2(x,y,alpha,tail) 3.分布拟合检验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不能预知总体服从什么类型的分布,这时就需要根据样本来检 验关于分布的假设。下面介绍2χ检验法和专用于检验分布是否为正态的“偏峰、峰度 检验法”。 2 χ检验法 0 H :总体x的分布函数为F(x) , 1 H : 总体x的分布函数不是F(x). 在用下述χ 2检验法检验假设0 H 时,若在假设0 H 下F(x)的形式已

知,但其参数 值未知,这时需要先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参数,然后作检验。 偏度、峰度检验 4.其它非参数检验 Wilcoxon秩和检验 在Matlab中,秩和检验由函数ranksum实现。命令为: [p,h]=ranksum(x,y,alpha) 其中x,y可为不等长向量,alpha为给定的显著水平,它必须为0和1之间的数量。p返回 产生两独立样本的总体是否相同的显著性概率,h返回假设检验的结果。如果x和y的总 体差别不显著,则h为零;如果x和y的总体差别显著,则h为1。如果p 接近于零,则可对 原假设质疑。 5.中位数检验 在假设检验中还有一种检验方法为中位数检验,在一般的教学中不一定介绍,但在 实际中也是被广泛应用到的。在Matlab中提供了这种检验的函数。函数的使用方法简单, 下面只给出函数介绍。 signrank函数

复杂模型机实验报告.

信息学院

运行 PC→AR PC+1 RAM→BUS BUS→IR P1 PC→AR PC+1 RS→BUS BUS→DR1 ALU=0→BUS BUS→RD SW→BUS BUS→RD 00(直接)CLR RD→BUS BUS→DR2 DR1+DR2→ BUS→RD 01 01 01 01 02 20 212325 52 53 31 27 RS→RD RS→299 RRC 299→RD RS→299 RLC 299→RD 01 3032 54 55 36 67 70 IN MOV RRC SUC RLC RD→LED 01 STOP 01 26 24 ADC RS→BUS BUS→DR2 RD→BUS BUS→DR1 DR1→DR1 DR1+1→ BUS→DR1 DR1→DR1 DR1+DR2→ BUS→RD 56 57 60 61 RD→BUS BUS→DR1 RS→BUS BUS→DR1 RD→BUS BUS→DR1 35 0101 INC DR1+1→ BUS→RD 01 01 01 34 62 33 RD→BUS BUS→DR2 63 DR1^DR2→ BUS→RD 65 AND 66 PC→AR PC+1 PC→AR PC+1 PC→AR PC+1 20 RAM→BUS BUS→DR1 03 RAM→BUS BUS→AR 04 RAM→BUS BUS→DR1 06 RAM→BUS BUS→AR 05 RAM→BUS BUS→AR 07 40 RAM→BUS BUS→DR1 15 22 RI→DR2 16 DR1+DR2→ BUS→AR 17 DR1+DR2→ BUS→DR1 45 RAM→BUS BUS→DR1 46 PC→BUS BUS→DR2 47 DR1+DR2→ BUS→AR 50 DR1+DR2→ BUS→DR1 51 72 P2 RAM→BUS BUS→RD 40 RD→BUS BUS→RAM 41 DR1→BUS BUS→PC 4243 P3 DR1→BUS BUS→PC 6444 010101 BZC JMP STA LAD 10(变址) 01(间接)11(相对)COM 40 4040 01 01 44 01 Y N P4 PC→AR PC+1 PC→AR PC+1 SW→BUS BUS→DR1 DR1→RAM RAM→BUS BUS→DR1 DR1→LED 01 00 11 14 74 10 12 73 13 WRITE(01)READ(00)RUN(11) SW B 10 →B U S B U S→R D 1 DR DR1→DR1 37 71 SWA 图2-8复杂模型机微程序流程图 H L T A OUT 六、实验结果: (1)取in指令送IR: (2)采集从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07H并送R0:

模型试验方案

[例7-1] 杭州钱江三桥静力模型试验 钱江三桥是一座特大型城市桥梁,主桥由两座相同布置而又相互独立的六孔一联的独塔预应力混凝土单索面斜拉桥和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粱组成。其跨径布置:(72+so+168x2+80+72)x 2:1 280m,单箱五室等高度断面,桥面全宽29.5m。结构的立面和断面如图7-1。 本模型静力试验主要试图解决两个问题:①恒载(结构自重)作用下控制断面正应力分布受剪力滞影响后的变化规律;②纯扭转荷载作用下控制断面(由约束扭转或截面畸变引起)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情况。 1.模型没计 模型选用有机玻璃板材制作,设计主要考虑: 1)与原形结构基本相似。模型与原型的静应变比值(虎克数)cq=1,这样,在几何缩尺确定之后,其他力学参数须按相似关系确定。

2)几何缩尺的确定原则。①为尽可能缩小模型的制作误差和测量误差,应把模型做得大些;②因有机玻璃模型将放在恒温室内进行测试,故它的尺寸上限受恒温室大小的制约。 3)控制断面问题。斜拉桥塔根附近断面是计算剪力滞变化最大的,其他如斜拉桥跨中、协作跨支座附近等断面的受力特点也需要搞清楚。 最后确定取斜拉桥的半联和连续梁的一跨为原型,几何缩尺定为1/70。 设计模型的基本参数如表7—1所列(表中括弧内为原型值)。 第133页 按上述原则和比例常数等设计的有机玻璃模型全长362cm,宽42.1cm。具体尺寸如 图7-2。 2.加载试验 1)测点布置和测试方式 选斜拉桥塔根附近、跨中和连续梁内支座附近、跨中等4个断面为应力测试断面;还选上述两个跨中断面为位移测试断面。 按剪力滞测试要求,在4个测试断面上各布置18个单向(正应力方向)应变测点;按截面扭转应力测试要求,在(除斜拉桥跨中以外)3个断面上各布置10组(应变花)平面应变测点。 最后综合考虑断面相同、测点位置重复等因素,实际共布置了60组平面应变测点和32个单向应变测点。 在斜拉桥和连续梁两个跨中断面上各布置两个竖向位移测点,以测定模型的竖向变位。在连续梁内、外两个支座上各布置两个力传感器,以测定模型支座的反力。 顺便指出,布置位移和支座测点的目的,只是为了控制模型试验的加载、变位等整体状态,与本模型的主要测试项目投有直接关系。 2)荷载及其施加方式 ①恒载 有机玻璃模型本身的自重略去不计(测量前可利用仪器凋零方法去除),只考虑原型按缩 比算得的那部分自重荷载。按表列值算得模型的线均布荷载集度Qm=5.1N/cm,全部模拟恒 载为模型全长乘qm,约为1830N。 实际施加模拟自重荷载时,把印刷厂废铅字装入40emx lOcm的布袋,沿模型长度方向布满整个桥面。 ②扭矩

弹簧质量块模型过程分析

过程分析之弹簧 如图11所示,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A . 1 1k g m B. 22k g m C. 2 1k g m D. 22k g m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2k 的轻弹簧B 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上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将物体m 与另一根劲度系数为1k 的轻弹簧C 连接。当弹簧C 处在水平位置且没发生形变时.其 右端点位于a 位置。现将弹簧C 的右端点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到b 位置时,弹簧B 对物体m 的弹力大小为 mg 3 2 ,则ab 间的距离为________。 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AC 和BD ,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它们的D 端分别固定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A 、B 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地面上,当物体m 静止时,上方的弹簧处于原长;若将物体的质量增加了原来的2倍,仍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静止时,其相对第一次静止时位置下降了 ( ) A . B . C . D . 如图10所示,劲度系数为k 1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为m 1 、m 2 的物块1、2拴接,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上端与物块2拴接,下端压在桌面上(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施力将物块1缓慢地竖直上提,直到下面那个弹簧的下端刚脱离桌面,在此过程中物块2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物块1的重力势能增加了多少? m 1 m 2 K 2 K 1 图11 m 1 m 2 1 2 k 1 K 2 图10

数学模型与实验报告习题

数学模型与实验报告 姓名:王珂 班级:121111 学号:442 指导老师:沈远彤

数学模型与实验 一、数学规划模型 某企业将铝加工成A,B两种铝型材,每5吨铝原料就能在甲设备上用12小时加工成3吨A型材,每吨A获利2400元,或者在乙设备上用8小时加工成4吨B型材,每吨B获利1600元。现在加工厂每天最多能得到250吨铝原料,每天工人的总工作时间不能超过为480小时,并且甲种设备每天至多能加工100吨A,乙设备的加工能力没有限制。 (1)请为该企业制定一个生产计划,使每天获利最大。 (2)若用1000元可买到1吨铝原料,是否应该做这项投资若投资,每天最多购买多少吨铝原料 (3)如果可以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付给工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几元 (4)如果每吨A型材的获利增加到3000元,应否改变生产计划 题目分析: 每5吨原料可以有如下两种选择: 1、在甲机器上用12小时加工成3吨A每吨盈利2400元 2、在乙机器上用8小时加工成4吨B每吨盈利1600元 限制条件: 原料最多不可超过250吨,产品A不可超过100吨。工作时间不可超过480小时线性规划模型: 设在甲设备上加工的材料为x1吨,在乙设备上加工的原材料为x2吨,获利为z,由题意易得约束条件有: Max z = 7200x1/5 +6400x2/5 x1 + x2 ≦ 250

12x1/5 + 8x2/5 ≦ 480 0≦3x1/5 ≦ 100, x2 ≧ 0 用LINGO求解得: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 X2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I PRICE 1 2 3 4 做敏感性分析为: VARIABLE CURRENT ALLOWABLE ALLOWABLE COFF INCREASE DECREASE X1 X2 ROW CURRENT ALLOWABLE ALLOWABLE RHS INCREASE DECREASE 2 3 4 INFINITY 1、可见最优解为x1=100,x2=150,MAXz=336000。因此最优解为在甲设备上用100吨原料生产A产品,在乙设备上用150吨原料生产B产品。最大盈利为336000. 2、由运算结果看约束条件1(原料)的影子价格是960,即每增加1吨原料可收入960,小于1000元,因此不购入。 3、同理可得,每小时的影子价格是40元,因此聘用员工的工资不可超过每小时40元。

三维模型特征提取算法

三维模型特征提取算法 一、特征提取需求由来 虚拟装配在CAD 建模领域使用广泛,Solidworks 、Pro/E、UG 等都有自己的零件装配程序模块,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并不能进行直接的数据格式转换。比如:Solidworks 创建一个简单的零件直接用Pro/E 打开会丢失很多模型拓扑信息。STL 文件格式是通用的固体三维模型表示文件,常用CAD 软件都能打开。STL 文件是一种简单数据格式,其中只记录了模型的顶点和法向量(数据格式下一节具体介绍),大多数CAD 软件支持STL 文件格式的零件输出。然而,无论何种CAD 软件打开STL 文件之后,都难以读取模型的特征信息,甚至连模型的一个表面都选不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把一大堆的STL 格式模型,加载到某款CAD 软件中进行装配,可能性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对提取模型拓扑信息的需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种方法,并给出在OSG 场景中提取一个齿轮面的例子,供大家 二、基本概念三角形是三维引擎的基本绘制图元。任意一个三角形包括三个顶点和一个法向量(三 个顶点和一个法向量确定了一个最小单位的表面),无论是什么样子的三维模型都可以分解成三角形的组合。一个三维模型上的三角形并非独立存在,它们是有相互关系的,这些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邻接关系(共边、共顶点)。(2)归一化法向量之间的夹角关系(法向量相等、法向量共面等等)。通过上述关系可以把三角形归类,从而组成不同的曲面。下面以平面和柱面为例对三角形组成的曲面进行介绍。定义一:模型中任意两个三角形存在公共边,则称两个三角形紧邻。定义二:模型中任意两个三角形存在公共顶点,则称两个三角形邻接。 定义三:如果存在一组三角形它们具有邻接关系(紧邻、邻接)并且归一化法向量全等则这一组三角形在同一个平面上。 定义四:如果存在一组三角形它们具有邻接关系(紧邻、邻接)并且归一化法向量处于某个平面上则这组三角形处在同一个柱面上。 定义五:归一化法向量,满足公式:关于其他形状的定义大家可以自己总结(如球面、圆柱面、圆锥面等等),这里只给出平面和一般柱面(多面体、圆锥面、圆柱面都是柱面)的定义。下面给出一个平面获取的例子: 粉红色区域为三角形组成的平面15 边形,法向量平行(归一化法向量相等)。在图形中可以看到,在模型的所有三角形中可以确定这样一组三角形,它们共同组成了粉红色区域,即在粉红色区域上取任意三角形作为起始,搜索模型中所有三角形能够确定一组与起始三角形归一化法向量相等且相邻。 三、特征提取算法介绍为了简洁起见,在此只讨论“曲面提取”算法,关于拉伸凸台等算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推算,其实有了表面提取算法其他特征的提取也并不复杂。下面详细介绍这个算法。 算法定义:在模型的所有三角形中搜索满足邻接条件的、法向量满足特定数学方程的三角形集合。(本定义只能满足归一化法向量) 1、类定义如下:

复杂模型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复杂模型机设计实验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张蕾 学号 131063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1 数据格式 2 指令格式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代码设计思想 1 机器程序设计 2 微代码设计 五、实验代码 六、实验接线图 七、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2)加深对计算机各组成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指令系统设计方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CPU由运算器(ALU),微程序控制器(MC),通用寄存器(R0),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地址寄存器(AR)组成,通过写入相应的微指令后,就具备了执行机器指令的功能。 1.数据格式 模型机规定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8位,8 位全用来表示数据(最高位不表示符号),数值表示范围是: 0≤X≤2^8-1。 2.指令设计 该复杂模型机设计包含运算类指令、控制类指令、数据传输类指令三大类指令。 (1)运算类指令仅用到了算术运算,算术运算设计有 3 条运算类指令,分别为:ADD(两寄存器值加法)、INC(寄存器值自加1)、SUB(两寄存器值减法),所有运算类指令都为单字节,寻址方式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 (2)控制转移类指令有三条HLT(停机)、JMP(无条件跳转到指定的指令地址)、BZC(判断寄存器内容是否为0,为0则跳转到指定的指令地址),用以控制程序的分支和转移,其中HLT为单字节指令,JMP 和BZC 为双字节指令。 (3)数据传送类指令有IN、OUT、LDI、LAD、STA 共5 条,用以完成寄存器和寄存器、寄存器和I/O、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均为双字节指令。 3.指令格式 所有单字节指令具有相同的指令格式,如下图所示: 7654 32 10 OP-CODE RS RD 其中4位OP-CODE为操作码,2位RS为源寄存器,2位RD为目的寄存器,并规定: RS或RD 选定的寄存器 00 R0 01 R1 10 R2 11 R3 IN和OUT的指令格式为: 7654 32 10 7~0 OP-CODE RS RD P IO地址空间被分为4个区如表所示: A7A6 选定地址空间 00 IOY0 00~3F 01 IOY1 40~7F

尾矿库溃坝模型设计及试验方法概要

【重点关注】 尾矿库溃坝模型设计及试验方法 张红武,刘磊,卜海磊,钟德钰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摘要:在简要回顾前人有关模拟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尾矿库溃坝及其模型试验的特点,理清了设计思路,提出了模型相似条件,然后以预备试验为依托,通过模型尾沙选择与要求、模型制作、测验手段等环节的研究,进一步论述了尾矿库溃坝模型的设计方法与试验方法。尾矿库溃坝模型设计应遵循水流重力相似、水流阻力相似、水流挟沙相似、尾沙悬移相似、河床变形相似及尾沙起动相似等条件;模型沙可选择容重适中、化学性质稳定的拟焦沙;模型试验的工作步骤:给出尾矿库最可能的溃坝方式及对下游影响最大的典型情况,确定尾矿库最终高程,选配合适的模型沙,设计溃坝模型,测出尾矿库溃坝坝址流量、水位过程线和冲沙率以及向下游的洪水演进情况,提出可行的下游保护方案、工程措施及综合防治对策,确定尾矿库最终堆积标高。 关键词:设计方法;模型试验;溃坝;尾矿库 中图分类号:TD221;TV131.6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1.12.001 Test and Design of Tailings Dam Model ZHANG Hong-wu,LIU Lei,BU Hai-lei,ZHONG De-y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odel test,further discussions about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tailings dam failure model and the test method wa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三维建模 实验指导书

实验八十六 机械CAD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维CAD/CAM软件造型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构建几何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2、掌握零件三维造型的基本操作。 3、掌握由零件构建装配体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4、掌握由装配体或零件图进行工程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 5、熟悉常用的三维CAD/CAM软件UG、SolidWorks、Pro/E、CATIA等软件环境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知识 1、三维CAD/CAM软件的功能 三维CAD/CAM软件根据功能不同分为综合集成型和单一功能型两种。 (1)综合集成型软件功能 综合集成型CAD/CAM支撑软件功能比较完备,综合提供三维造型、设计计算、工程分析、数控编程以及加工仿真等功能模块,综合性强、系统集成性较好。一般包括:CAD部分:三维造型(如图86-1),装配,工程图绘制; CAE部分:结构有限元分析,运动机构仿真分析(如图86-2),优化设计; CAM部分:数控编程(如图86-3),后处理,加工过程仿真; 用户开发工具:二次开发编程语言(UPL)或高级语言开发接口。 常用的综合集成型CAD/CAM软件有:UG、Pro/E、CATIA等。 (2)单一功能型软件功能 单一功能型软件主要支持产品设计或制造过程中的某个作业过程及相关操作,功能上相当于综合集成型CAD/CAM软件的某个模块。单一功能型软件完成任务单一、专业性处理能力强。三维设计CAD系统,主要完成三维造型、装配与工程图绘制,常用软件有SolidWorks、Solidedge等;数控编程软件有 MasterCAM、SurfCAM等;工程分析软件:动力学仿真分析主要有ADAMS等,有限元分析主要有ANSYS、ABAQUS、NASTRAN等。 图86-1 三维造型图86-2 构件运动分析图86-3 数控加工动态演示图 2、三维实体常见的表示方法 (1)体素构造几何法 体素构造几何法(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SG)在计算机内部通过基本体素和其运

模型机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复杂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时间: 成绩: 指导教师:程旭辉附小晶 实验室名称:计算机专业实验中心 一、实验名称:复杂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目的:

1.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原理知识,设计并实现较为完整的计算机。 2.设计指令系统。 3.编写简单程序,在所设计的复杂模型计算机上调试运行。 三、实验设备: GW-48CPP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 四、实验原理: 1.数据格式 8位,其格式如下: 其中第7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1≤1。 2.指令格式 所设计的指令分为四大类共十六条,其中包括算术逻辑指令、I/O指令、访问、转移指令和停机指令。 (1)算术逻辑指令 设计9条算术逻辑指令并用单字节表示,采用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其格式如下: 其中, (2)访问指令及转移指令 访问指令有2条,即存数(STA)、取数(LDA);2条转移指令,即无条件转移(JMP)、结果为零或有进位转移指令(BZC) 其中,OP-CODE指令)。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为寻址模式,其定义如下: 在本模型机中规定变址寄存器RI为寄存器R2。 (3)I/O指令 输入(IN)和输出( 其中,addr=01时,选中“OUTPUT DEVICE”中的LCD

点阵液晶屏作为输出设备。 (4)停机指令 指令格式如下: 3.指令系统 共有16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逻辑指令7条,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4条,输入/输出指令2条,其

本模型机的数据通路框图如图7-1。根据机器指令系统要求,设计微程序流程图及确定微地址,如图7-2。 图7-2 微程序流程图 五、实验内容: 按照系统建议的微指令格式,参照微指令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代码表,并将二进制代码表转换为联机操作时的十六进制格式文件。 微代码定义如表7-1所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74HC574 的功能如下: - 1 -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 原理图 寄存器A原理图 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 2 -

- 3 -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 将55H 写入A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 55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 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 被写入A 寄存器。 将66H 写入W 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 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 连接线表 - 4 -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实验报告 精品

实践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报告 作者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号 ******学院 计算机工程系

摘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课程中分部分介绍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我们有必要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对一个简单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是我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有更深的理解。依次设计计算机的几个部件并进行连接使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型机。通过运行和调试,使之正常工作。 关键词: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模型机

正文: 一、课设目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指令系统编写能力、软件设计能力。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周,要突出《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构建建立问题逻辑结构,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PROTEUS软件分析和设计计算机内部器件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4.通过实践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 包括: (1)通过调查研究和上机实习,掌握PROTEUS软件的设计和仿真调试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设计实现一个简单计算机的模型机,并能够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二、课设内容: 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知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计算机的模型机设计,并用PROTEUS软件进行验证。在分析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建立系统的逻辑结构,学会PROTEUS调试技巧和方法,通过逻辑设计和工程设计培养调试硬件电路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中故障的一般规律,以及排除故障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独立分析故障现象,并排除故障。 三、课设设备: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及电脑一台。 四、模型机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分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 运算器是数据的加工部件,是CPU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结构中必须有算数/逻辑运算单元、数据缓冲存储器、多路转换器和数据总线等逻辑构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组成。存储器用来

管理沟通之过程模型分析

海南大学 管理沟通课程论文 题目:管理沟通之过程模型分析 作者:你大爷 学号:20124525083100 56 学院:***学院 专业:&&&&&&&&&&& 时间:201……年****

管理沟通之过程模型分析 ----以“笔头沟通”技能为例【摘要】:管理沟通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如影随形,无处 不在,它是管理者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是现实管理 活动中发生的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沟通问题。 管理沟通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沟通就在于它强调沟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涉及信息的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等关键步骤。本文以“笔 头沟通”这一沟通形式为例,分析了在管理沟通过程模型下的不同环节所 承担的任务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对管理沟通的认识,提高沟通技巧。 【关键词】:管理沟通、过程模型、面谈、技巧 一、过程模型简述: 管理沟通是沟通主体向受众传递信息并获得对方反馈的过程,该过程是受众、信息源、信息、目标、环境、媒介和反馈等七个基本要素的系统 整合,其中,编码、译码、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它 始于主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馈。所以,一个完整的沟通其实是一个信 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只有当信息从信息源发出,经由信息传递渠道,到 达目标受众,并由目标受众反馈给信息源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管理沟通过程。 因此,沟通过程中仅仅只有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信息招致受众作出 你期望的反应时才算成功,这也是管理沟通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管理沟通 区别于其他类型沟通的本质区别。 管理沟通的过程模型的七大基本要素要求在沟通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五个重要环节。一是:沟通客体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七要素中的受 众要素,即要首先搞清楚信息受众是谁,要明确受众的需求、了解受众接 受信息的特点,尤其是受众作为信息沟通过程中的译码者,其译码能力直 接决定了他能否准确的理解信息(这一点对于采取何种沟通方式至关重要,例如,你不可能对一个不识字的受众采取书面沟通的方式)。二是:沟通 主体(信息编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分析;主要是针对信息源要素和目标 要素,即信息发出者,这一环节中要明确沟通目标和信息是什么以及有着 怎样的特点(这是为信息组织做准备)。三是:信息组织分析;这主要是 针对信息本身,即如何对信息进行编码,以何种形式进行信息的编码。四 是:沟通渠道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媒介和反馈这两个基本要素,沟 通渠道分析即是对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根据受众和信息的特点以及沟通 的目标正确的选择沟通渠道往往能够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

汽车模型制作实验报告作业

实验汽车模型制作 说明: 该实验是课程设计性质的实验课。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汽车模型制作的程序与方法。 2.认识汽车油泥模型制作常规用的材料与工具。 3.熟悉油泥的加工特性与工具的使用。 4.掌握根据视图确定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工序。 5.掌握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表面处理方法。 6.通过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环节的学习学会从正确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汽车形 态,逐步建立对汽车形态的记忆方法。 二、实验内容 制作汽车油泥模型。 三、主要知识点 1.汽车油泥模型制作的程序与方法。 2.油泥的工艺特性与加工方法。 3.油泥制作工具的使用。 4.汽车油泥模型表面处理。 5.汽车车身的曲线、曲面连接的过渡与关系。 四、制作过程 1.准备材料,在做油泥模 型前,要先选好工具,油泥材 料,木板型芯,泡沫,以及找 好自己的油泥模型台。 2.根据老师的介绍,熟悉每 个工具的用法,金属箱子里装 着17个铁片,他们的用法是让 油泥模型的表面更加的细腻, 另外的刮刀,他们的用法是进 行第一道的初刮,和不很精确地修改,油泥模型台是给油泥模型提供一个平整

的台面,还有提供一些修改参数,木板是支撑油泥模型的地方,泡沫是给油泥提供一个载体,让油泥附在上面,减少重量,省材料。 3.准备图纸,至 少需要顶面、侧面、 正面和后面四个正投 影视图。更具老师的 要求,我准备的是自 己设计的汽车的四个 面的图纸。 4.由于用的是以前的油泥,所 以我们要将油泥融化,油泥融化的 温度一般在58度,所以提前把有你 放进烤箱里,等一段时间,油泥软 化后方可用。 5.模型初步的制作,制作内 胚,用刀把泡沫切成自己想要的 形状,避免一些比较锋利的形状, 内心也不要太小,基本上保证要 小于车体的外形约3cm(预留上泥 的厚度),然后用双面胶把泡沫沾 到木板上固定好。 6.涂油泥,在烤箱里取出油 泥,用力往模型上推,先薄薄的推一次,然后按照面的关系在用力推,这样可以油泥里的空气挤出来,压的比较紧,有利于后面的刮的程序。以及确定油泥模型的强度 7.做模板,模版的尺寸要比较 的精确,这样做出的模型也比较的 精确,模板大型主要有一个中轴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