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构模型试验设计

结构模型试验设计

结构模型试验设计
结构模型试验设计

结构模型试验设计

在工程实践和理沦研究中.结构试验的对象大多是实际结构的模型。对于工程结构中的构件或结构的某一局部,如梁、柱、板、墙,有可能进行足尺的结构试验。但对于整体结构,除进行结构现场静动载试验外,受设备能力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实验室条件下的结构试验大多为缩尺比例的结构模型试验。

结构模型试验是工程结构设计和理论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结构设计规范中,对各种各样的结构分析方法做出了规定。例如,线弹性分析方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塑性极限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和试验分析方法等。其中,试验分析方法在概念上与计算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试验分析方法通过结构试验(其中主要是结构模型试验),得到体形复杂或受力状况特殊的结构或结构一部分的内力、变形、动力特性、破坏形态等,为结构设计或复核提供依据。应但指出,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结构分析方法已经能够解决很多复杂的结构分析问题,但结构模型试验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模型一般是指按比例制成的小物体,它与另一个通常是更大的物体在形状上精确的相似,模型的性能在一定程度可以代表或反映与它相似的更大物体的性能。

模型试验的理论基础是相似理论。仿照原型结构,按相似理论的基本原则制成的结构模型,它具有原型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通过试验,得到与模型的力学性能相关的测试数据根据相似理论,可由模型试验结果推断原型结构的性能。

对于结构模型试验,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结构模型试验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原型结构的性能。而模型设计是结构模型试验的关键环节。

一般情况下,结构模型设计的程序为:

(1)分析试验目的和要求,选择模型基本类型。缩尺比例大的模型多为弹性模型,强度模型要求模型材料性能与原型材料性能较为接近。

(2)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分析,用分析方程法或量纲分析法得到相似判据。对于复杂结构,其力学性能常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很难得到解析的方程式,多采用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判据。

(3)确定几何相似常数和结构模型主要部位尺寸。选择模型材料。

(4)根据相似条件确定各相似常数。

(5)分析相似误差,对相似常数进行必要的调整。

(6)根据相似第三定理分析相似模型的单值条件,在结构模型设计阶段,主要关注边界条件和荷载作用点等局部条件。相似理论是模型试验的基础。进行结构模型试验的目的是试图从模型试验的结果分析预测原型结构的性能,相似性要求将模型结构和原型结构联系起来。

(7)形成模型设计技术文件,包括结构模型施工图,测点布置图,加载装置图等。

加载图式的选择与设计

结构试验时的荷载作用应使结构处于某一种实际可能的最不利工作状态。试验时,荷载的图式要与结构设计计算的荷载图式一样,结构的工作和其实际情况才最为接近。有时,也常由于一些原因而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对这些情况应注意。如试验时采用某种更接近于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的荷载布置方式。或采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来改变原来的加载图式。采用等效荷载试验时,必须全面验算由于荷载图式改变对结构产生的各种影响。必要时,应对结构构件作局部加强,或对某些参数进行修正。当构件满足强度等效而整体变形条件不等效时,则需对所测变形进行修正。当取弯矩等效时,尚需验算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同时要求采用等效荷载的试验结果所产生的误差控制在试验允许的范围以内。

试验加载装置的设计

为保证试验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试验加载用的设备装置,也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在使用实验室内现有的设备装置时,也要按每项试验的要求对装置的强度刚度进行复核计算。

对于加载装置的强度,首先要满足试验最大荷载量的要求,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受载后有可能使局部构件的强度有所提高。试验加载装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刚度的要求,在结构试验时,如果加载装置刚度不足时,将难以获得试件极限荷载下的性能。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还要求使它能符合结构构件的受力条件,要求能模拟结构构件的边界条件和变形条件,否则就失去了受力的真实性。在加载装置中还必须注意试件的支承方式。试验加载装置除了在设计上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外,应尽可能使其构造简单,组装时花费时间少,特别是当要做同类型试件的连续试验时,还应考虑能方便试件的安装,并缩短其安装同调整的时间。要掌握结构试验时构件空间就位形式的不同和特点。

结构模型试验的加载制度

试验加载制度是指结构试验进行期间控制荷载与加载时间的关系。它包括加载速度的快慢、加载时间间歇的长短、分级荷载的大小和加载、卸载循环的次数等。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质与其所受荷载作用的时间特征有关。对于不同性质的试验,必须根据试验的要求制订不同的加载制度。

合理选择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的加载图式,数量及作用位置布置。也可以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采用与计算简图等效的荷载图式。

荷载种类和加载图式确定以后,还应按一定程序加载。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预载、标准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三个阶段。理解分级加载的目的和方法。

正确了解并掌握模型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对模型试验结果的影响,合理地选用摸型材料是结构模型试验的关键之一。一般而言,模型材料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与原型结构材料完全相同的材料,例如,采用刚才制作的钢结构强度模型。另一类模型材料与原型结构材料不

同,但性能较接近,例如,采用微粒混凝土制作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模型。还有一类模型材料与原型结构材料完全不同,主要用于结构弹性反应的模型试验。

模型材料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根据模型试验的目的选择模型材料。

(2)模型结构材料满足相似要求。

(3)模型材料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4)满足必要的测量精度。

结构模型的制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上所述材料的选择和配制,另一方面就是模型的加工。模型加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1)严格控制模型制作误差。

(2)保证模型材料性能分布均匀。

(3)模型的安装和加载部位的连接满足试验要求。

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模型试验有自身的特点,由于试验对象在局部缩小,但整个试验的规模和难度却不一定缩小。在模型试验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较大尺寸或原型结构试验前,结构材料性能试验可以采用标准的试验方法。

(2)模型结构试验对试验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3)由于模型尺寸缩小,对测试仪器和加载设备有更高的精度要求。

(4)由于尺寸缩小,模型结构及构件的刚度和强度都远小于原型结构。

实验的观测

在确定试验的观测项目时,首先应该考虑反映结构整体工作和全貌的整体变形,通过对某些指标的测量结果深入分析,掌握整个结构工作状态和物理性能变化。对于某些试验,反映结构局部工作状况的局部变形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来推断结构强度等重要指标。

要注意测点的选择与布置的基本原则,保证测点的适合数量和可靠性,校核性。

注意仪器的选择与测读的原则,遵循仪器的精度要求,测试结果的范围限制,以及现场具体情况和方便操作,以及仪表本身的特性与试验要求的吻合等。

仪器仪表的测读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测定方法与试验方案、加载程序有密切的关系。在拟定加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观测工作的方便与可能,反之,确定测点布置和考虑测读程序时,也可根据试验方案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密切结合加载程序加以确定。

由于结构构件的变形、特别是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在一定程度上与荷载持续时间有关,因此,在结构静力试验中,量测变形在时间上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样,量测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同样,在结构动力试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仪表测读时间。

在试验中,对于重要的控制测点的读数,应边做记录,边做整理,与预计理论值进行比较,以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试验安全性考虑

试验安全问题要全面细致地进行考虑。无论是试件的安全措施,还是试验仪器的安全措施,人身安全的保障措施都是试验成功的关键所在。针对试件在运输过程中,吊装过程中,安装过程中,在现场试验中,以及试件拆除时进行全过程的安全控制。对试验仪器要充分了解其性能,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考虑。人员的安全要从人在试验场所的每个环节进行考虑。

涉工09·2班

王慧

0909160223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I》三级项目报告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电子工程系 ××××年××月

三级项目报告注意事项 1. 按照项目要求书写项目报告,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2. 项目报告严禁抄袭,如发现抄袭的情况,则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均 以0分计; 3. 课程结束后报告上交教师,并进行考核与存档。 三级项目报告格式规范 1. 正文: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段前段后 各0行; 2. 图表:居中,图名用五号字,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位于图表下方,须全文统一。

目录 一项目设计方案 (3) 二项目设计分析 (4) 三项目设计成果 (4) 四项目创新创业 (5) 五项目展望 (6) 附录一:项目成员 (6) 附录二:相关代码、电路图等 (6)

一项目设计方案 1、项目名称: 垃圾回收 2、项目要求及系统基本功能: 1)利用数据结构的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设计 2)程序正常运行,能够实现基本的数据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功能3)体现程序实现算法复杂度优化 4)体现程序的健壮性 二项目设计分析 1、系统预期实现基本功能: (结合本系统预期具体实现,描述出对应基本要求(增、删、改、查等)的具体功能) 1. 2. 3. 4. 5. 6. 7. 2、项目模块功能描述 (基本分为组织实施组织、程序功能模块编写、系统说明撰写等。其中程序功能子模块实现) 模块一: 主要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模块二: 主要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模块n: 主要任务: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水工结构静力模型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1)水工结构模型试验 所谓水工结构模型试验就是将原型以某一比例关系缩小成模型,然后向该模型施加与原型相关的荷载,根据从模型上获得的信息如应变位移等,通过一定的相似关系推出原型建筑物在应力、变形强度等成果。 (2)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水工建筑物因其受力特征、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均较复杂,特别是修建在复杂地基上建筑物更为如此,尽管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有限元等正迅速发展,但目前还不能用理论分析方法完美地解决建筑物的稳定和应力问题,因此模型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归纳成如几个方面: 1.通过对水工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可以验证理论设计,国内外大型和重要的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都同时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试验分析,以期达到互相验证的目的。 2.通过对原型结构的模拟试验,预测水工建筑物完建后的运行情况以及抵御事故的能力。 3.由于物理模型是对实际结构性态的模拟,在模型上还有可能出现原先未知而又实际存在的某些现象,因此模型试验研究不仅仅是对数理分析方法的验证,而且是获得更丰富切合实际的资料的积极探索,所以进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目的也是更好地探索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种手段。 (3)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a.大型水工建筑物的整体应力及变形问题。 b.结构物之间的联合作用问题。 c.地下结构的应力与稳定问题。 d.大坝安全度及破坏机理问题。 e.水工结构的动力特性问题。 f.验证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 (4)模型试验的分类方法 ①按建筑物的模拟范围和受力状态分类 a.整体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整体建筑物在空间力系作用下的强度或稳定问题。 b.平面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单位长度断面在平面力系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问题,如重力坝坝段平面结构模型试验就是研究重力坝在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 c.半整体结构模型试验: ②按作用荷载特性分类 a.静力结构模型试验:研究水工建筑物在静荷载(静水压力、自重、温度等)作用下

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中的选型与设计

建筑结构模型设计中的选型与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是高层结构是否合理、经济的关键,随着建筑高度和功能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论文总结了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复杂、新颖的结构体系的受力特征,进而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要点进行了探讨。 标签:建筑结构;模型设计;选型与设计 一、结构选型 (一)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采用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建筑竖向承重结构,并同时承受水平荷载,适用于多层或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布置要注意对称均匀和传力途径直接。传统的结构布置采用主次梁的作法为主,逐步向扁梁或无盖梁发展。框架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竖向承重和抗侧力构件,以受压应力为主。 (二)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米。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 (三)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是将框架和剪力墙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结构形式。它既有框架结构平面布局灵活、适用性强的优点,又有较好的承受水平荷载的能力,是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合理的结构设计,将能使框架、剪力墙两种不同变形性能的抗侧力结构很好地协同工作,共同发挥作用。 (四)筒体结构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传统的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强度和刚度的要求。筒体体系因其在抵抗水平力方面具有良好的刚度,并能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而成为六十年代以后常用于超高层建筑中的一种新的结构体系。根据筒体布置、组成、数量的不同,又可分为框架筒体、筒中筒、组合筒三种体系。 二、结构设计 (一)地基与基础设计

系统设计报告模板范文

系统设计报告模板

CRM系统设计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2. 系统配置设计 3.系统流程图设计 4. 代码设计 5. 数据库设计 5.1概念结构设计 5.2逻辑设计 6. 系统模块设计

1. 功能模块划分及描述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程序,由客户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服务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email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组成,系统功能模块及描述如下。 1.1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图1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1.2系统功能模块描述 1、客户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客户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合同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2、库存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入库、出库信息、产品信息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库存信息、产品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3、服务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添加、删除、查询等操作。 4、报表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经过查询条件,对各种信息进行查询,并将得到的结果导出Excel表、进行打印报表等操作(其中信息包括:客户信息、联系人信息、反馈客户信息、库存信息)。 5、邮件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管理客户联系人email地址信息,对企业客户之间的email文件进行管理,向客户发送邮件。 6、用户管理 该模块主要管理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并设置用户的使用权限。 2. 系统配置设计 硬件平台: CPU:P4 2.8GHz; 内存:2GB以上。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 7/ Windows ; 数据库:SQL Server ; 浏览器:IE6.0,推荐使用IE8.0; Web服务器:IIS5.0; 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 3.系统流程图设计 系统流程图又叫事务流程图,是在计算机事务处理应用进行系统分析时常见的一种描述方法(另一个是数据流图),它描述了计算机事务处理中从数据输入开始到获得输出为止,各个处理工序的逻辑过程。 根据需求分析的要求对系统进行设计,系统流程图如图2: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戴洁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 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 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 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 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但更

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 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白乳胶主要起粘结作用。 1.3结构选型与方案构思 鉴于比赛的加载重量大。且挠度变形量控制严格,桥型结构不能采用单一的梁桥、拱桥、悬索桥,而必须采用组合体系桥梁。为使桥面平整,便于行车,主体结构采用梁式桥型。为了增强模型的整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布置斜拉杆(索)或垂直吊杆(索)。用卷成圆柱形的纸杆作为刚性斜拉杆或吊杆.节点用棉线捆绑牢固,做成类似斜拉桥的板拉桥刚性拉杆。桥面下可用拱形结构支撑桥面.也可以采用桥墩加斜撑辅助支撑桥面。拱形结构受力合理.但制作困难。下部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的圆柱形纸杆作桥墩.由于直径有限(直径大时耗材多),难以保证桥墩的稳定性,而空心纸卷制作起来有困难.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所以桥墩结构上必须加强各杆件的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主孔纵向设计为梁式桥结合“A” 型塔斜拉桥。主

创建优质结构工程计划书

目录 一、工程概 况: (2) 二、结构优质工程创建意 义: (2) 三、创建目 标: (3) 四、创建措 施: (3) 1. 组织措 施: (3) 2. 质量体系运行管 理: (5) 3. 工序控制流程 图: (6) 4. 结构专项治理落实措 施: (6) 5. 质量通病的防 治: (7) 5.1 模板工程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 ............................. 7

5.2 钢筋工程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 ............................. 8 5.3 砼工程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 ............................... 8 9 ............................ . 砌体工程主要质量通病的防治 5.4 6. 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及应 用: (10) 工程概况:一、本工程由咸阳中医学院集资建设,西安现代建筑 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陕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浙江欣捷建设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施工。本工程由一个单位工程构成,总建筑面积为:31410.27㎡,地下1 层地上26层,剪力墙结构,其中地下室1148.53㎡,住宅234户。 地下停车库一层,建筑面积3484.51㎡,属于框架结构。以上总建筑面积为34894.78㎡.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本工程建筑设计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工程按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防,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计划总工期为640日历

天,我公司于2011年12月15日开工,拟于2013年9月15日竣工;钢筋工程采用现场制作,现场绑扎。钢筋接头主要采用电渣压力焊和直螺纹套筒;模板工程采用现场拼装式,主要材料采用60*80mm方木及18mm厚胶板,Φ48钢管支撑体系,立杆支撑全部采用U型顶托;砼采用商品砼;砌体工程为煤矸石保温环保空心砖。 二、结构优质工程创建意义: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个工程一般使用几十年至上百年,它是人们生活或工作集中的地方和场所,而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结构质量是关键。它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要狠抓质量,创优质工程。 贯彻部、省、地市对质量要求的各项文件精神。建设精品工程,树立行业新风尚,使工程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借助【陕西中医学院】项目的高标准、高要求,我们要把它作为公司的一面旗帜,高标准、严要求来建设一个样板工程,不仅结构创优质,还要争创陕西“省文明工地”、陕西省“长安杯”。 三、创建目标:工程结构创优目标分解: 1.钢筋工程:合格率100 %,优质率≥92 %; 2.混凝土工程:合格率100 %,优质率≥91 %; 3.模板工程:合格率100 %,优质率≥92 %; 4.;,优质率≥90 % 合格率100 %:砌体工程 四、创建措施:1.组织措施: 为了确保工程结构质量创优,必须配备技术素质良好的管理人员;组

结构模型设计书

结构创新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设计 作品名称鼎立 学生姓名张++ 王++ 端++ 江+ 谢++ 学号 201321··· 201321··· 201321··· 201321··· 201321···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3-4班 指导教师王辉、赵春风等老师 2015 年 07 月 20 日

目录 一、设计说明书....................................... - 3 - 1.设计背景........................................ - 3 - 2.设计构思........................................ - 3 - 2.1.结构选型...................................... - 3 - 2.2.构件制作...................................... - 4 - 2.3.连接方式...................................... - 4 - 二、方案图........................................... - 5 - 1.结构整体布置图.................................. - 5 - 2.主要构件详图.................................... - 5 - 3.方案效果图...................................... - 6 - 三.计算书........................................... - 7 - 1.模型方案及制作.................................. - 7 - 1.1.模型方案介绍............................... - 7 - 1.2.模型加工图................................. - 8 - 2.计算模型........................................ - 8 - 3.荷载分析........................................ - 9 - 4.承载能力分析.................................... - 9 - 4.1.加载分析................................... - 9 - 4.2.位移分析.................................. - 10 - 4.3.承载能力估算.............................. - 10 - 5.结论:......................................... - 10 -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成绩: 完成日期:年月日

任务书 题目:黑白棋系统 设计内容及要求: 1.课程设计任务内容 通过玩家与电脑双方的交替下棋,在一个8行8列的方格中,进行棋子的相互交替翻转。反复循环下棋,最后让双方的棋子填满整个方格。再根据循环遍历方格程序,判断玩家与电脑双方的棋子数。进行大小判断,最红给出胜负的一方。并根据y/n选项,判断是否要进行下一局的游戏。 2.课程设计要求 实现黑白两色棋子的对峙 开发环境:vc++6.0 实现目标: (1)熟悉的运用c语言程序编写代码。 (2)能够理清整个程序的运行过程并绘画流程图 (3)了解如何定义局部变量和整体变量; (4)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发现问题,并解决 (5)学习使用C++程序来了解游戏原理。 (6)学习用文档书写程序说明

目录 1.引言 (1) 2.课题分析 (4) 3.具体设计过程 (5) 3.1设计思路 (5) 3.2程序设计流程图 (5) 3.3.函数实现说明 (10) 4.程序运行结果 (12) 5.软件使用说明 (16) 6.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源代码 (21)

1.引言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界至今没有标准的定义。个人根据各自的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Sartaj Sahni在他的《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一书中称:“数据结构是数据对象,以及存在于该对象的实例和组成实例的数据元素之间的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定义相关的函数来给出。”他将数据对象(data object)定义为“一个数据对象是实例或值的集合”。Clifford A.Shaffer在《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一书中的定义是:“数据结构是ADT(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的物理实现。” Lobert L.Kruse在《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一书中,将一个数据结构的设计过程分成抽象层、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其中,抽象层是指抽象数据类型层,它讨论数据的逻辑结构及其运算,数据结构层和实现层讨论一个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在计算机内的存储细节以及运算的实现。数据结构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运算结构。 1.1. 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1.2. 研究内容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 对于结构动力试验,试验尺寸常受试验加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动力特性试验可在现场原型结构上进行。至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试验,因受台面尺寸、激振力大小等参数的限制,一般只能作缩尺的模型试验。 试件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科研性试验时,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在某一预定的部位破坏,以期得到必要的测试数据,就需要对其它部位事先进行局部加固。为了保

结构设计方案模板

XXXX 结构设计方案 共页 (包括封面)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1

2 目 录 1 概述 1.1 设计目标 1.2 产品组成 1.3 外部接口--------------------------------------------------------------------------------------------1 1.4 参考文献/专利-------------------------------------------------------------------------------------1 2 法规与行业规范 2.1 法规要求------------------------------------------------------------------------------------- 1 适用法规和行业标准清单----------------------------------------------------------------1 2.2 环境要求 --------------------------------------------------------------------------------------1 气候类环境要求--------------------------------------------------------------------------- 1 运输环境要求 ----------------------------------------------------------------------------1 2.3 安全规范要求 ---------------------------------------------------------------1 2.4 环保要求--------------------------------------------------------------------1 3 整机结构布局----------------------------------------------------------------------------------1 包括: 整机结构布局图 整机结构组成 4 模块结构设计 -----------------------------------------------------------------------------------1 4.1 结构模块设计标准 ------------------------------------------------------------------------1 4.2 结构模块设计-------------------------------------------------------------------------------1 (原理机阶段)/(功能样机阶段) 4.3 机械强度寿命设计------------------------------ ----------------------------------------------1 4.4 PCBA 限高------------------------------------------------------------------------------------1 4.5 走线设计-----------------------------------------------------------------------------------------1 4.6 产品兼容性设计/系列通用规格要求-------------------------------------------------------1 4.7 电磁兼容设计 ---------------------------------------------------------------------------------1 4.8 接地和和防静电设计------------------------------------------------------------------------2 4.9 热设计 -------------------------------------------------------------------------------------------1 热功耗 散热方案 --------------------------------------------------------------------------------1 5 同步设计------------------------------------------------------------------------------------------2 5.1可制造性设计 --------------------------------------------------------------------------2 组装路线图 共用件 5.2 可维护性设计-----------------------------------------------------------------------2

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书及报告格式word文档

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 长安大学 二00七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强度计算、抗裂性计算(裂缝开展宽度计算)及刚度计算(挠度计算)。 计算理论来源于实践,针对某种具体结构或构件的试验分析,即是对计算理论的校核,也可推断某种假设,从而进一步完善理论。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的破坏试验,进一步巩固本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结合本课程的专业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性的掌握从钢筋、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和计算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水平,了解在纯弯曲段内正截面的受力状态和变形规律,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试验研究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正截面破坏试验的全过程,从梁的构造、钢筋构造、配筋率、正截面计算的基本内容、受弯构件的工作阶段、破坏特征,验算实验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最不利截面)的应力、挠度和裂缝开展的位置及宽度,梁最大破坏荷载时相应的挠度。 2.正式试验前,根据试验梁的构造、配筋和强度,估算梁的最大破坏荷载,然后估算的最大破坏荷载分五级列表算出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以此指 导试验方案的实施。 3.试验完成后,再根据实验中实际分级的荷载重新计算每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处理论计算(应变和挠度)值,并将实验记录值整理,将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测试极值取舍后作为实测值再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1.试验用钢筋混凝土梁,截面尺寸及配筋见图-1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C25;骨料最大粒径15mm;钢筋采用R235,直径Ф10mm;净保护层15mm。 3.试验课前,在正截面破坏试验梁上,纯弯曲段混凝土表面,沿梁高方向贴4只5×40mm 电阻应变片,在相应位置的两根主筋上予埋3×5mm的电阻应变片2只,设置3个挠度测点;跨中一点,分配梁加载点对应处各一点,支座沉降测点两点(刚性支座时省略),见图-1所示。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2004-12-28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

-结构理论设计方案书

结构理论设计方案书 组号:1 组名:邈云汉 组员:邓应强、张志胜、王鹏 模型名称:银河之星

摘要 结构设计的要求有安全性、经济性和实用性。我们的模型是按照这三个要求设计制作的。 在结构的选型方面,考虑到纸质杆件抗弯扭的能力比较差,并结合实际塔吊的结构形状,我们选择了整体对称的结构。塔身选择4根杆件组成的棱柱,其俯视图为等腰梯形;塔臂由两根平行的横杆组成;塔顶采用劈形支撑。横杆的两端和劈尖两端引4条纸带。其中,两条是5层的,两条是3层的。这样组成的结构是对称的,有较高的稳定性。 在结点的选择与连接方面,我们按照重要结点数量尽量少,结点连接尽量简单结实的原则进行设计。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受压杆件选用内边长为12mm×12mm的4层纸质箱型杆件;横梁选用内边长为10mm×12mm5层纸质箱型杆件;拉索选用15mm宽的弹性模量比棉线大得多的纸带。 在结构其他连接方面,我们在塔身上采用粘贴螺旋纸带的方法提高塔身的整体性,增大塔身的承载能力。考虑到纸的抗压强度低于抗拉强度,并且加载情况下,横梁的上半部分受拉,下半部分受压,我们尝试性的在弯矩较大的塔身附近横梁的下半部分进行加固。

方案图 结构图 模型实物图 CAD制作的简化主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整体造型取材于工程塔吊。塔身截面是等腰梯形,可以使受力比较均匀,在承压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塔顶是劈形,它支撑四根纸带,主要受竖直向下的压力,还受水平向左的力。并且,塔顶中的竖直杆是主要承力杆。吊臂由两根平行的横杆和四根纸带构成。对称的结构能够稳定承受荷载的作用。

主要构件 亮点一: 塔身 塔身由四根互相平行的竖直杆组成,并由五根支杆连接。为了增加塔身的整体性能,我们尝试在塔身上粘贴螺旋状的纸带,实际效果较好。 亮点二: 塔顶 塔顶采用劈形结构,两根竖直杆、两根斜杆和一根水平杆组成。它支撑四根纸带。从四根纸带的倾角可以分析出,塔顶承受竖直向下的压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而塔顶的特殊结构使竖直杆承受了主要的竖直方向压力,使塔身的四根竖直杆受力比较均匀,避免了塔身的后支点在加载后脱离承台而无法参与受力情况的出现。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结构设计竞赛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概况和竞赛用材料与工具。从结构选型、构件设计、模型节点处理三方面,介绍了结构设计竞赛中模型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并针对竞赛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解析。 标签:结构设计竞赛;结构模型;模型制作;土木工程 1 结构设计竞赛概况 土木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专业综合性强,涉及学科面广,基础要求高。学科竞赛是培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和教学质量。 目前赛事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及各省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结构设计竞赛的内容通常为给定某种材料,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制作出一个结构,通过加载试验,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决出获奖等级。模型材料一般为以竹皮或白卡纸居多,并辅以胶水、线绳等。制作的结构形式有建筑、桥梁等。评分内容一般包含方案设计、理论分析、模型制作、作品介绍与答辩以及模型加载实验等方面。结构加载类比赛,一般在相同加载条件下,结构模型质量轻者获胜或模型加载位移与模型质量综合评判。 2 材料与工具 结构设计竞赛用材料有竹材或白卡纸。本文仅讨论竹材。2018年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竹材规格及用量见表1。竹材参考力学指标见表2。 表2 竹材参考力学指标 制作工具有:502胶水、砂纸、切割刀、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铅笔、橡皮擦、镊子、橡胶手套等。砂纸打磨杆件端部,获得所需要的杆件精确尺寸,打磨杆件节点处接触面以增加接触,打磨时需谨慎打磨,勿露出竹皮丝状物。铅笔、直尺在竹皮上绘制杆件平面设计图。切割刀切割修剪竹皮。为防止胶水粘手,可用镊子夹持细小构件,使用橡胶手套防护双手,也可以用胶布缠绕指尖。 3 模型设计与制作 模型选型原则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时,须防止赛题示意图的模型束缚思路,也不得被常见模型约束,应勇于借鉴创造。求证时,须运用相关力学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报告文档模板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设il?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方案重点是模块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库系统详细设计的描述。 1.2背景 应包含以下几个方而的容: A.待开发软件系统爼称: B.该系统基本概念,如该系统的类型、从属地位等; C.开发项目组轻称。 1.3參考资料 列出详细设讣报告引用的文献或资料,资料的作者、标题、出版单位和出版日期等信息,必要时说明如何得到这些资料。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列岀本文档中用到的可能会引起混淆的专门术语、左义和缩写词的原文。 2.设计概述 2.1任务和目标 说明详细设计的任务及详细设汁所要达到的目标。 1丄1需求概述

对所开发软件的槪要描述,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需求。 1.1.2运行环境概述 对本系统所依赖于运行的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接口软件、可能的性能监控与分析等软件环境的描述,及配置要求。 1」.3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而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进度、管理等方而的限制。 1.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简要说明详细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如HIPO图方法、IDEF(I2DEF)方法、E-R图,数据流程图、业务流程图、选用的CASE I具等,尽量采用标准规和辅助工具。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主要对系统级的需求进行分析。首先应对需求分析提出的企业需求进一步确认,并对由于情况变化而带来的需求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3.1详细需求分析 包括: ?详细功能需求分析 ?详细性能需求分析 ?详细资源需求分析 ?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包括: ?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现有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引进硬、软件资源接口需求分析

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实例

一、振动台试验方案 1试验方案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塔楼结构体系为“三维巨型空间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主要由4个核心筒、钢骨混凝土(SRC)外框架、3个避难层联系桁架三部分构成,图1-2、图1-3分别是B塔结构体系构成示意图和建筑效果图。特别指出的是本工程在14、24楼层的联系桁架的腹杆以及32、48楼层的斜撑为防屈曲支撑(UBB)构件。设计指标为小震不屈服,大震屈服耗能。具体位置示意见图1-4。 本工程的自振周期约为 6.44秒,超过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反应谱长为6秒的规定。本工程存在5个一般不规则和2个特别不规则类型,5个一般不规则类型分别是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刚度突变、构件间断和承载力突变。2个特别不规则是高位转换和复杂连接。 1.2 模拟方案 1、模拟方案选择 动力试验用的结构模型必须根据相似律进行设计,模型动力相似律的建立以结构运动方程为基础,选择若干主要控制参数作为模拟控制的对象,依据Buckingham的π定理,经无量纲分析导出控制参数的无量纲积,据此确定各控制参数的相似比率。 结构动力试验的相似模型大致分为四种: (1)弹塑性模型理论上可以重现结构反应的时间过程,使模型和原型的应力分布一致,并可模拟结构的破坏。由于要严格考虑重力加速度对应力反应的影响,必须满足S a=S g=1(S a=模型加速度/原型加速度,S g为重力加速度相似系数,各相似系数之间的关系见表1),即模型加速度反应与原型加速度反应一致,这一要求大大限制模型材料的选择。因为在缩尺模型中,几何比(S l)很小,在Sa=Sg=1的条件下,要满足Sa=S E/S l Sρ=1,即S l=S E/Sρ,必须使模型材料的弹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结构设计大赛之桥梁模型设计 戴洁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文中从结构设计大赛的模型要求及比赛加载方式分析入手,提出桥梁模型的设计方案构思,选择结 构方案.并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受力分析。试验证明本次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非常坚固, 承受极限荷载接近于封顶值50 kg。 1桥梁模型设计 1.1模型要求及加载方式分析 结构设计大赛拟设计桥梁结构模型。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尺寸要求为:桥面总长l 000 mln;桥面高不低于120 toni:桥面总宽160~180rnITl;桥面净空高度不小于200 toni:最大跨径不小于400 mm。尺寸要求体现了桥梁设计的桥下净空和桥面净空等功能要求。比赛加载方式为动静载结合方式,初赛要求徒手将一辆l5 kg的小车从桥头拉至最大跨的跨中位置.并在该位置停留不少于5 S 然后拉到桥部。模型不至于失效方可进入决赛。决赛采用跨中集中力加载方式,初始荷载为20 ,荷载增加梯度为5 k 次,封项荷载为50 。每次加载后停留5 S。模型不失效即加载成功。模型不失效的标准:模型强度足够、不失去整体承载力:模型跨中挠度不超过l5 mm。小小桥模型须承受l5~50 kg的重量,由此带来的跨中弯矩较大,承载亦不易。但更难控制的还是弯曲变形,挠度不超出15 mln即要求模型具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1.2材料分析 参赛的结构模型要求采用组委会统一提供的绘图纸、棉线和乳胶。主体材料为绘图纸.辅助材料为棉线和乳胶。单张的绘图纸只能承受少量拉力,不能作为受弯、受压构件,即使多张绘图纸叠放具有抗弯强度.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弯刚度。要使纸构件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一种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形.作成圆形梁和圆形柱:另一种方法将纸张切片叠成一定厚度并粘在一起.作成一定高度的薄梁.可以用作桥面的抗弯构件。但从整体结构上必须布置成纵、横梁网格系。棉线抗拉能力强,不能受压.只能用来做受拉构件,吊(拉)桥面或捆绑节点,增强节点强度。白乳胶主要起粘结作用。 1.3结构选型与方案构思 鉴于比赛的加载重量大。且挠度变形量控制严格,桥型结构不能采用单一的梁桥、拱桥、悬索桥,而必须采用组合体系桥梁。为使桥面平整,便于行车,主体结构采用梁式桥型。为了增强模型的整体抗弯强度和抗弯刚度.布置斜拉杆(索)或垂直吊杆(索)。用卷成圆柱形的纸杆作为刚性斜拉杆或吊杆.节点用棉线捆绑牢固,做成类似斜拉桥的板拉桥刚性拉杆。桥面下可用拱形结构支撑桥面.也可以采用桥墩加斜撑辅助支撑桥面。拱形结构受力合理.但制作困难。下部结构主要采用实心的圆柱形纸杆作桥墩.由于直径有限(直径大时耗材多),难以保证桥墩的稳定性,而空心纸卷制作起来有困难.也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压强度,所以桥墩结构上必须加强各杆件的横向联系.以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主孔纵向设计为梁式桥结合“A” 型塔斜拉桥。主梁5片,横梁10根,等间距地布置主梁、横梁,形成网格式梁式结构。“A” 型塔斜拉结构设计为双塔,两侧各一个.中间设一撑杆加强两边“A”型塔的横

体系结构设计报告

{ 项目名称} 体系结构设计报告 机构公开信息

版本历史

目录 0. 文档介绍 (4) 0.1文档目的 (4) 0.2文档范围 (4) 0.3读者对象 (4) 0.4参考文献 (4) 0.5术语与缩写解释 (4) 1. 系统概述 (5) 2. 设计约束 (5) 3. 设计策略 (5) 4. 系统总体结构 (5) 5. 子系统N的结构与功能 (6) 6. 开发环境的配置 (6) 7. 运行环境的配置 (6) 8. 测试环境的配置 (6) 9. 其它 (6)

0. 文档介绍 0.1 文档目的 0.2 文档范围 0.3 读者对象 0.4 参考文献 提示:列出本文档的所有参考文献(可以是非正式出版物),格式如下:[标识符] 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或归属单位),日期 例如: [AAA]作者,《立项建议书》,机构名称,日期 [SPP-PROC-SD] SEPG,系统设计规范,机构名称,日期 0.5 术语与缩写解释

1. 系统概述 提示:(1)说明本系统“是什么”,(2)描述本系统的主要功能。 2. 设计约束 提示: (1)需求约束。体系结构设计人员从需求文档(如《用户需求说明书》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取需求约束,例如: ?本系统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 ?软件、硬件环境(包括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约束 ?接口/协议的约束 ?用户界面的约束 ?软件质量的约束,如正确性、健壮性、可靠性、效率(性能)、易用性、清晰性、 安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可移植性等等。 (2)隐含约束。有一些假设或依赖并没有在需求文档中明确指出,但可能会对系统设计产生影响,设计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在此处说明。例如对用户教育程度、计算机技能的一些假设或依赖,对支撑本系统的软件硬件的假设或依赖等。 3. 设计策略 提示:体系结构设计人员根据产品的需求与发展战略,确定设计策略(Design Strategy)。例如: ?扩展策略。说明为了方便本系统在将来扩展功能,现在有什么措施。 ?复用策略。说明本系统在当前以及将来的复用策略。 ?折衷策略。说明当两个目标难以同时优化时如何折衷,例如“时-空”效率折 衷,复杂性与实用性折衷。 4. 系统总体结构 提示: (1)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绘制物理图和逻辑图,说明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2)说明“如何”以及“为什么”(how and why)如此分解系统。 (3)说明各子系统如何协调工作,从而实现原系统的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