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培新-《风华"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道谷听风】763415662

src="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1" width=750 height=480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1">

野培新-《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中文名: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英文名: Elegant Sound From China

艺术家: 野培新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龙源之声CCD-2784]DSD

发行时间: 2009年09月27日

地区: 大陆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图片

src="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2" width=500 height=456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11/ 09/0720/17218849_2" APPENDURL="1"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2">

出版:中国唱片总公司

出品: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公司

唱片编号:CCD-2784

ISRC:CN-A01-09-0028-0/A.J6

商品条码:9787799920122

录音师:李小沛王恒

录音棚: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

专辑介绍:

风华国韵系列唱片复生民乐典藏盛世的绝代风华。中国顶级国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唱,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极尽秀研,完美展现,聆听优美、细腻的江南丝竹音乐,领悟传统与经典的永恒时尚!

今日闻君霓裳曲——龙源之声《江南丝竹》

一款由龙源之声公司出品的《江南丝竹》唱片悠然响起,丝竹之间散发出的那份儒雅逸致,醇美清新,是当下浮躁的世事中难以体味的,思绪也不禁随着那乐声陶陶然起来了。

说到江南,记忆倏然走近那幽深的小巷,脚下好像要踏出水印,四周也都是湿漉漉的。河道两旁鳞次栉比排列着高大屋檐的房子,像鲁迅《社火》中所述的乌篷船在河上悠哉的往返着,若是早晨,又下起淅沥沥的小雨,一切都笼罩在雾气之中,朦朦胧胧的,别有一番韵致;若是入夜,秦淮河岸精美楼阁的串串霓虹,映入泛着涟漪的水面,乌衣巷口王谢高大的院墙依然默默俯视着匆匆的过客,而这一切的景物大都是由于水的润泽,江南素有水乡之称,因之美丽,入诗、入画、也入乐。

在中国古典文库中,描写山水景色之作俯拾可见。晚唐诗人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盛唐的山水诗画大家王维之作更是惟妙惟肖,名句不休。像为人熟知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其画作更不乏稀世珍品,每每佳句名画,无一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语)。而这些诗画,深入一层,便可以品出音乐的味道来,像“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似已声若有闻了。他的名作“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敌人。”确早已有后人谱上乐曲,传唱至今,这里提及的诗画入乐,是说我国的传统音乐与诗画不分,融为一休,倘不能明晰这一点。那么对民乐的博大精深也就是自然难以理喻了。

说到丝竹,却并不是仅仅指制作乐器的材质而已,这里说的是江南丝竹连在一起的音乐概念。“江南丝竹

”是指广泛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民间乐种,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初以上海为中心出现了许多演奏丝竹的团体。这种乐队一般以二胡,笛子主奏,辅以箫、笙、琵琶、三弦、扬琴、秦琴、板鼓等乐器组成,而且每种乐器都以其不同的色彩在乐曲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效果,这也是可以说饶有特色的中国“室内乐”组合形式。“江南丝竹”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民间器乐曲牌,古曲和外来曲调等,突出表现了我国民间器乐支声复调的和声特色(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档让路等),形成了“小、细、轻、雅”的演奏风格,21世纪初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南丝竹”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形

成了相对成熟与定型的《三六》、《欢乐歌》、《云庆》、《中花六板》、《行街》、《慢三六》、《四合如意》、《慢六板》八大曲牌,也即与这款唱片听者展示的大致相同,于此可一一品味其间。这些曲牌,并非从曲名上以“标签”的方式体现出乐曲的内容,而是让听者在音乐的呈示中,去细细品赏在“江南”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从这些特技的景物与人文中所幻化出的深邃的音乐内涵。像品诗,品画一样去品乐,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品”字了得,虚虚实实,深不可测,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欢乐歌》乐曲以中速开始,曲调明快热情,缠绵婉转,沁人心脾;当旋律转快,跳跃的节拍,带给人清新的愉悦之感。此曲是以一个快板的“基本曲调”放慢加花,即环绕骨干音上加以装饰而成,常用于喜庆热闹的场合,以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三六》这是一首快速乐曲,密集的音符,高低翻飞;弹打吹拉,穿插其间,无穷运转,透出一种十分欢快机敏的情绪,此曲又名《三落》,“落”即乐段落音的意思、原始谱收录在李芳园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里。其又根据加花的程度,分为《老三六》(即《原板三六》)、《中板三六》、《花板三六》三首独立的乐曲。

《行街》此曲以行板的速度悠扬启奏,像一行乐手边走边奏,即景生乐、美不自禁的情景。表面上让听者感觉到是

二胡和笛子合奏控制着音乐的主调,然而细听起来他们各自以及与他乐器又有许多极为细微的变奏,从而使乐曲增加了许多新鲜的活力;到了快板,所有的乐器竟然奏起来,并逐步把喜悦的情绪推向高潮。“行街”即是边走边奏的意思,此曲由《四合锣鼓》的第二部分“凭轰狂”加花改编而而成。

《云庆》此曲启奏表情极为细腻,充满了淑女般的冥思与俏丽之美;慢而不虚,快而不拙,曲调轻松优雅,极富韵致。全曲分为三段,首段悠扬抒情,中段明朗活泼;尾段情绪热烈,节奏顿挫有力。

《霓裳曲》这是一首让人飘然令人欲仙的乐曲,沉稳的节拍,舒展优美的旋律;举重若轻,意境深远。此曲是根据传统曲牌《玉娥郎》改编而成,由浙派古筝名师王巽之先生传谱,再由孙裕德等上海名家不断加工而成丝竹精品。

《中花六板》二胡与箫做低回婉转的对奏,情意悱恻,时分时合,不乏民族音乐支声复调的范例与精品。《中花六板》是由《老六板》放慢加花而成,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文曲的代表作。此曲拟“舜熏五弦,以歌《南风》”之意,取名《熏风曲》,故也称《虞舜熏风曲》,格调则极为雅致。

《灯月交辉》此曲由王巽之先生传谱,描写元宵佳节,

欢愉快乐,明月与灯彩相映生辉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情画卷。

《慢三六》用两把定弦不同二胡合奏,音域高低相配,二人演奏气韵相合,极为默契,此曲由沈凤泉先生根据同名乐曲改编而成,其节奏和缓,秀雅流畅,极富情韵。

总之,“江南丝竹”音乐优美而清秀,与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情致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听到的音乐的褒奖与共鸣。本文标题借“霓裳曲”以表达笔者对“江南丝竹”演奏者们的赞扬,因为史称由唐玄宗谱曲的一首《羽衣霓裳曲》有神曲之说。在这款CD优美而平实的音乐中,听者不难时时感受到,年轻的二胡演奏奏者野培新与她的同伴们,以及从事音响技术的CD制作者们,从一曲一音,一字一号中流露出的对传统音乐的恭敬与挚爱,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将“江南丝竹”演绎得活色生香,此时,又不禁让人联想起阿炳年轻时在雷公殿道观中向长辈认真学曲,二胡宗师刘天华徒步数十里向民乐名师周少梅求教的情景。祖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就是在这样一代代的继承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传统是一条河流”。但愿这一条亘古至今的河,不会在某一

代人上断流,而让它永世留伟,去滋养着华夏的精神。

专辑曲目:

01. 欢乐歌Song of Happiness [0:05:08.66]

02. 三六Fancy Three Beats [0:06:08.24]

03. 行街Walking on the Street [0:05:49.00]

04. 云庆Song on Clouds [0:04:30.74]

05. 霓裳曲Raiment of Rainbows [0:07:24.09]

06. 中花六板Moderato Fancy Six Boards [0:05:34.67]

07. 灯月交辉Moon Shining on the Lantern [0:03:58.22]

08. 慢三六Slow Three Beats [0:06:47.70]

☆☆古文赏析☆☆

◇海公子◇

东海古迹岛,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调。而岛中古无居人,人亦罕到之。登州张生[1],好奇,喜游猎。闻其佳胜,

备酒食,自掉扁舟而往[2]。至则花正繁,香闻数里;树有大至十余围者[3]。反复留连,甚慊所好[4]。开尊自酌[5],恨无同游。忽花中一丽人来,红裳眩目,略无伦比。见张,笑曰:“妾自谓兴致不凡,不图先有同调[6]。”张惊问:“何人?”曰:“我胶娼也[7]。适从海公子来。彼寻胜翱翔[8],妾以艰于步履[9],故留此耳。”张方苦寂[10],得美人,大悦,招坐共饮。女言词温婉,荡人神志。张爱好之。恐海公子来,不得尽欢,因挽与乱。女忻从之。相狎未已,忽闻风肃肃,草木偃折有声[11]。女急推张起,曰:“海公子至矣。”张束衣愕顾,女已失去。旋见一大蛇[12],自丛树中出,粗于巨筒。张惧,幛身大树后,冀蛇不睹[13]。蛇近前,以身绕人并树,纠缠数匝[14];两臂直束胯间,不可少屈。昂其首,以舌刺张鼻。鼻血下注,流地上成洼,乃俯就饮之。张自分必死[15],忽忆腰中佩荷囊,有毒狐药,因以二指夹出,破裹堆掌中;又侧颈自顾其掌,令血滴药上,顷刻盈把。蛇果就掌吸饮。饮未及尽,遽伸其体,摆尾若霹雳声,触树,树半体崩落,蛇卧地如梁而毙矣。张亦眩莫能起,移时方苏[16]。载蛇而归。大病月余。疑女子亦蛇精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登州:府名。治所在今山东蓬莱县。

[2]掉:划船工具,与“棹”通。

[3]围:计量圆周的约咯单位。两手合抱为一围。

[4]慊(qiè怯):惬意,满足。

[5]尊:“樽”的本字,酒器。

[6]不图:想不到。同调:曲调相同;喻彼此志趣相投。李白《古风》:“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

[7]胶娼:胶州的娼妓。胶,胶州,州名,其故地在今山东省青岛市胶县。

[8]寻胜翱翔:寻访胜景,自由自在地遨游。翱翔,悠闲游乐的样子。《诗·齐风·载驱》:“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9]以艰于步履:因为步行艰难。以,因。步履,犹步行。[10]苦寂:苦于寂寞。

[11]偃折:倒伏,断折。偃,倒下。

[12]旋:旋即,顷刻。

[13]冀:希望。

[14]数匝(zhā扎):数周。

[15]自分:自料。

[16]移时:经时。

【译文】

东海的古迹岛上,有五色的耐冬花,一年四季常开不败。岛上自古就无人居住,外边的人也很少到岛上来。

登州有个姓张的书生,为人好奇,喜欢打猎。听说古迹岛风光美,就准备好吃喝,自己驾着小船上岛了。上岛后,繁花似锦,香气飘出数里。有的大树够十余人合抱。张生流连忘返,深深被美景吸引住了。打开酒瓶,自斟自饮,只遗憾没有旅伴。

忽然,从花丛中走出一位漂亮女子。红衣服炫人眼目,美貌绝世,无与伦比。见到张生就笑着说:“我自以为兴趣不同一般,没想到这里早有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张生吃惊地问她是什么人。女人说;“我本来是妓女,刚才跟着海公子来到这里?他游山玩水去了,我因为怕走路,所以留在了此地。”张生又苦于寂寞,碰见这样的美人,特别高兴,请她一起喝酒,女人言语温顺,令人神魂颠倒。张生更加喜欢她了。担心海公子来这里,不能尽情欢乐,于是拉着她要发生关系。女人高兴的顺从了。

两个人正在亲亲热热,忽然风嗖嗖地刮起来。草术折倒发出声响。女人急忙推开张生,说:“海公子到了!”张生结好衣带愕然惊顾,女人已不知去向。不一会儿,看见一条大蛇,从树丛中爬出来,比大桶还粗。张生害怕了,躲在天树后边,希望大蛇看不见他。大蛇来到近前,用身体把张生和大树一块儿缠住了,盘了好几圈。张生两只

胳膊直直地被缠在两腿中间,一点儿也不能伸缩。大蛇抬起脑袋,用舌头刺张生的鼻子眼儿。张生的鼻子流血,淌到地上成了一滩。蛇就低下头到地上喝血。张生自己料定必死无疑了。忽然想起腰上挂的荷包里装有毒狐狸的药,于是用两个手指将毒药夹出,把纸包弄破,将毒药堆在手心上,又转过脖子眼睛瞅自己的手心,让鼻血滴到药上。不大功夫,手掌里积满了一把血。大蛇果然到手心吸血,没等将血喝完,突然伸开了身子,尾巴来回摆动发出炸雷般的声响,碰到树上,树身便崩掉一半儿。大蛇悟卧地上像个房梁似的死了。

张生也头昏眼花站不起来,过了两个多小时才苏醒过来,带着蛇回家了。大病了一个多月。他怀疑那女子也是个蛇精呀。

精选九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紫竹调》教案2花城版

江南丝竹《紫竹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2、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伴奏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紫竹调》音乐,进入教室。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听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 2、导入新课内容。师:刚才我们听到声音是这个乐器发出的(教师出示实物笛子)。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遨游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二、认识民族乐器 1、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 3、观看笛子演奏图片、二胡演奏图片和琵琶演奏图片,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4、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确区分它们。 三、介绍、欣赏《紫竹调》 1、教师简介《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江南丝竹教案

第三单元第七节丝竹相合 课型: 探究式音乐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让 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 音乐语言的甜美,并通过歌唱、交流、 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 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 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 乐器音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域、 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二者的区 别与联系,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聆听《中花六板》、《广东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 乐风格。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相关知识的探究 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由“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两部分组成,在品 味江南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知识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错。通过聆 听和感受音乐及对江南的人文、景观、语言的品味,激发学 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判断能力, 增进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聆听法、鉴赏法、体验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习用具: 课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资料、图片及创作素材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音乐 的时候,注意观察画面上的乐器,并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江南还是江北? 2音乐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播放带有江南画面的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音乐

江南丝竹论文

江南丝竹乐漫谈 一、江南丝竹乐的含义 “丝”指弦乐,包括弹拨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乐器是相对于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伴歌唱,在中国早已有了。汉乐府中就有“相和歌”,史籍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记载(《晋书.乐志》)魏晋南北朝的丝竹,除伴奏歌唱外,还单独演奏(多半在歌唱之前)。这种情况,在今日说唱音乐中也常可见。明清以来,因戏曲、曲艺的蓬勃发展,丝竹乐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丝竹乐大多风格细腻、柔和、善于表达喜悦愉悦的情绪。各种旋律乐器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点,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旋律骨架而即兴发挥,常构成支声复调。它的地方色彩很浓郁,各乐种大多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清咸丰庚申年(1860)的《秘传鞠氏琵琶谱》手抄本中已有《四合》一曲,可见当时已在民间流行。江南丝竹最初在农村中流行,后在承筝茶馆中作为民间自娱与人,助兴消遣的一种手段,一直十分兴盛。据现有艺人们的回忆,1911年成立的“文明雅乐”是个江南丝竹的民间集舍,此后至今,一直未衰。江南丝竹风格清新幽雅,流畅柔婉,旋律精美,支声性复调织体丰满.所用乐器有:二胡、笛、琵琶、扬琴、三弦、中胡、秦琴、箫、笙以及板、板鼓、碰铃等打击乐器,以二胡与笛子为主。主要典型曲目有: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号称“八大曲”。二、江南丝竹乐的由来 江南丝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三、江南丝竹乐的特点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吹打乐:《小放驴》。 2.江南丝竹:《行街》。 3.艺术实践:《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参与音乐活动’体会两首乐嶋不同风格,增强对民族酬音乐的认识、了解及喜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及对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乐曲,通过视唱或听唱来熟悉乐曲旋律,聆听中判断演奏乐器,初步体会乐曲风格。 2.游戏法来参与音乐活动,深入体会并表现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首乐曲表达的情境。 能够听辨出“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不同的音乐风格。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听辨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分辨两种不同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行街》《小放驴》音乐片段 教师:刚才听到的两个音乐片段分别叫:《行街》和《小放驴》,请根据音乐风格将图片与音乐片段相连(出示图片:江南景色、小桥人家、节日欢庆、及北方粗矿农民、玉米垛、秋收等等〉。《行街》源自江南的丝竹乐,描述的是江南的秀美;《小放驴》源自河北的吹打乐,表现的是北方人的爽朗和粗矿,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音乐能带给我们这样不同的感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学 习江南的丝竹乐《行街》及河北的吹打乐《小放驴》。 二、进人新课 1.欣赏《行街》: A.欣赏慢板部分。 ①初听(播放慢板部分)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听《行街》的片段,请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你能说说都听到了什么乐器吗? 学生:慢速;为了表达优美、悠闲的情绪;演奏乐器为二胡、笛子、笙等。 【设计意图】

江南丝竹教案

欣赏课《江南丝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 爱好。 2、能力目标: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掌握其音乐特色, 直到形成此风格的原因。 3、知识目标:能通过学习辨别江南丝竹音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并了解民族管弦乐团的编配。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江南丝竹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乐器及其音色。 2、通过欣赏典型的江南丝竹音乐,掌握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风景视频。 提问:这是那个地区的风景?有谁去过这些地方,来给大家说说,江南和我们北方在气候、地理方面有什么不同? 2、在江南地区,有一种我国的传统乐种——江南丝竹。

(二)欣赏《欢乐歌》 1、请大家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 思考:画面中出现那些乐器?(二胡、琵琶、中阮、扬琴、古筝、竹笛)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江南,盛行于沪宁杭地区。 提问:请同学根据“丝竹”的字面意思,说说演奏《欢乐歌》的这些乐器那些为“丝”那些为“竹”呢? 2、完整欣赏《欢乐歌》 思考:这首曲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流畅明快、起伏多姿、欢快活泼) 3、请大家看黑板,这是《欢乐歌》中的一段旋律,请大家视唱一 下: 1=D 1/4 (三)欣赏《三六》 1、请同学们欣赏另一首江南丝竹乐曲《三六》的片段。 思考:a.这首乐曲和《欢乐歌》相比较在越推编制上有什么区别?增

加了什么乐器? (一个是小乐队,一个是民族管弦乐队。大软、贝司、打击乐)通过看视频,思考一下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编配是什么样的呢? 吹管乐器:竹笛笙唢呐箫管子巴乌等。 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扬琴古筝阮古琴等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板胡等 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云锣定音鼓方响编钟等 那么,他们在乐队中,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呢? b. 《三六》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和《欢乐歌》有什么共同点?(都非常欢快、喜庆、热烈、明朗)由此可见,江南丝竹音乐在音乐

听紫竹调

时间: 2019.04.23 课题:紫竹调 执教者:杨飞虹 年级:五年级 紫竹调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沪剧曲牌《紫竹调》的欣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一定的参与意识。 2. 通过演唱沪剧《燕燕做媒》,进一步感受沪剧的独特魅力。简单了解沪剧的相关知识。 3. 了解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知道几首沪剧名曲。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沪剧曲牌《紫竹调》的欣赏,感受乐曲音乐旋律委婉起伏、节奏密集多变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一定的参与意识。 【教学难点】 1. 初步掌握乐曲多变的旋律,简单学唱沪剧。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二、欣赏《紫竹调》 1. 导入,多媒体播放乐器合奏《紫竹调》 师:刚才一段音乐你觉得把我们带入了什么地方?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小结:秀美的江南风光也孕育了清新的江南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一曲江南丝竹音乐《紫竹调》. 3. 简单介绍江南丝竹。 4. 听音乐选乐器 (1)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了解三种乐器的演

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2)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调》听音乐选乐器) 5. 完整欣赏《紫竹调》 (1)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2)再听全曲,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 (3)先随着伴奏用哼唱一下《紫竹调》的曲调。 6. 欣赏沪剧《燕燕做媒》 师:现在老师要让大家欣赏沪剧《燕燕做媒》,听听哪段唱段和我们刚才欣赏的乐曲相似? 7. 介绍沪剧,了解我们本土剧种。 8. 学唱《燕燕做媒》 三、师小结 师: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四、结束课业。

江南丝竹乐

8、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及江浙—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常用乐器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萧、笙和小件打击乐器板、鼓,铃等,其中以二胡、笛子为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乐的音乐主题大都比较简朴明朗.表现了民间吉庆的风俗情景。乐曲气氛热烈,情绪明快舒畅。演奏时往往由慢到快,形式上常用循环性的“重尾”(即“合头”)和单曲板式变奏,或用领奏与合奏的“赛”等手法,使音乐情绪逐渐高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江南丝竹反映了江南人民爽朗乐观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他们对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由衷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旋律大都较为轻快、典雅、细腻、流畅,并有绵延起伏等特点。在演奏时,各种乐器都根据同一个基本主题,通过旋律的装饰加花,奏法上的多种变化,力度上的强弱起伏,组合成和谐的支声复调,乐声悠扬,韵味婉转圆润。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来自民间器乐曲牌,著名的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八首,号称“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 (1)《行街》 《行街》(又叫《行街四合》,因在民间的喜庆集会时,特别是婚礼行列在街上行进时演奏而得名。它是由几首民间曲牌组合而成的套曲。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它是由《四合》中的“小拜门”、“玉娥郎”和另一首曲牌衍变而成的多段体,前面是优美抒情的慢板,后面是活泼跳跃的快板,两部分的对比性很强,全曲热情奔放、活跃明快,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具有浓郁感人的生活气息。 (2)《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乐曲中以曲调优雅抒情、婉转动听而著称的一首乐曲,此曲简称《中板》,也曾有人把它改名为《熏风曲》。以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为基础加花变奏而成。《老六板》(又名《老八板》)是—首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814年《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旋律原来较为朴素,规整,经加花开展后,《中花六板》的旋律变得更加悠扬、曲折。(3)《慢六板》 《慢六板》是在《老六板》基础上放慢加花而形成的一首乐曲,此曲缓慢、平稳、细腻。根据《老六板》旋律变化而成的乐曲共有五首:《老六板》、《老花六》;3、《快花六》;4、《中花六板》;5、《慢六板》。这种把一个基本曲调逐步放慢加花的旋律扩展手法,是江南丝竹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4)《欢乐歌》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小型的单曲板式变奏体乐曲。全曲由“欢乐歌”原形和变体“花欢乐歌”两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起承转合关系的四段体。起段两句分别落在“徵”、“宫”音上;承段两句落音是“羽”、“宫”;转段用一系列短小的乐汇展开,落在“商”音上,形成对比;合段中有承段开始的旋律因素。欢乐歌在演奏时,先奏慢速的花体,后奏快速的原形,快板旋律欢快、明朗,富于推动力。整首乐曲节奏鲜明活泼,曲调优美华丽。全曲紧凑凝练,一气呵成。(5)《云庆》 (6)《四合如意》 (7)《慢三六》 (8)《三六》 是一首在全国流传广泛的江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895年版的《南北

《紫竹调》教案1

《紫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2.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培养起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达到再次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能够听辨出《紫竹调》中三件领奏乐器的音色,并按领奏顺序排序。 教材分析 《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苏南部一些山歌、小调,经过融化而成。本曲为作曲家润饰过的民族轻音乐作品。伴奏音乐优美抒情。乐曲在轻快爽朗的节奏中由各种不同的乐器轮番主奏出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音调,先后出现在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上的装饰性演奏,按照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各自发挥自己的演奏技法特点。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学生随着《紫竹调》音乐,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听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2. 导入新课内容。 师:刚才我们听到声音是这个乐器发出的(教师出示实物笛子)。今天我们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遨游神奇的音乐世界吧! 二、认识民族乐器 1. 教师展示三件民族乐器,请学生试着说出他们的名字。 2. 播放《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片段(任意顺序),请学生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在演奏。(播放《紫竹调》听音乐选乐器动画。) 3. 观看笛子演奏图片、二胡演奏图片和琵琶演奏图片,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姿势,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4. 请学生听一段西洋管弦乐队的合奏片段及《紫竹调》合奏部分,要求能正确区分它们。 三、介绍、欣赏《紫竹调》 教师简介《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教师播放《紫竹调》,学生感受歌曲曲调特点。 师: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里就是水乡周庄,它的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很有江南水乡特色,看着这些画面,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美丽的水乡中了。 请学生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师:请同学们先随着伴奏用la哼唱一下课本《紫竹调》的曲调。 听赏《紫竹调》全曲,记录出演奏的顺序依次为:乐队合奏──笛子领奏──琵琶领奏──二胡领奏──乐队全奏。 师:下面就请听《紫竹调》合奏部分,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 再次聆听《紫竹调》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四、拓展 1. 用乐器来进行伴奏。 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即兴伴奏。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得最贴切。 2. 分组练习。 3. 全班即兴表演。(教师要在分组练习时,对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为学生的即兴伴奏提供些节奏或组合方式建议,引导学生了解即兴伴奏的特点和简单的方法。) 4. 教师进行简短评价和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地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江南丝竹乐(金波)

江南丝竹乐《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教学理念] 通过让学生聆听感受与体验丝竹音乐的地方风格,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对丝竹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同属于丝竹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广东音乐则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 (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三)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四)能积极探讨音乐作品中不同音乐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讨论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通过声像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认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解加花变奏的手法。 2、学会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方法,听清几种常见丝竹乐器的音色。 (二)难点: 初步掌握两种不同丝竹乐的音乐风格,学会归纳总结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音像资料,笛,箫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播放江南丝竹音乐《紫竹调》,提问学生音乐的名字及所属地区 2、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来描述江南的美,并引出江南音乐之美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道谷听风】763415662 src="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1" width=750 height=480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1"> 野培新-《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中文名: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英文名: Elegant Sound From China 艺术家: 野培新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龙源之声CCD-2784]DSD 发行时间: 2009年09月27日 地区: 大陆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图片 src="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2" width=500 height=456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11/ 09/0720/17218849_2" APPENDURL="1"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5110038592.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2"> 出版:中国唱片总公司 出品: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公司 唱片编号:CCD-2784 ISRC:CN-A01-09-0028-0/A.J6 商品条码:9787799920122 录音师:李小沛王恒 录音棚: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 专辑介绍: 风华国韵系列唱片复生民乐典藏盛世的绝代风华。中国顶级国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唱,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极尽秀研,完美展现,聆听优美、细腻的江南丝竹音乐,领悟传统与经典的永恒时尚!

从江南丝竹说起

“xx丝竹赛事盛,丝竹xxxx。” 7月20日,在太仓市银潮老年活动中心内,几十支丝竹乐队顶着酷暑,以-流的技艺参加“第十二届郑和杯,夕阳红艺术节”。演出铿镪有力,抑扬顿挫、井然有序,使出浑身解数,角逐“民乐魁首”。 “娄东昆曲社”乐队,参演一曲《长生殿·小宴》。时而舒缓流丽委婉,令人顿刻欣喜欲狂;时而欢快跌宕起伏,着人随之屏息急促。 “沪太两地毗邻情,共编丝竹神仙曲。”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首。 最近,意外获得苏出准xx 2008年6月的洞箫、二胡、琵琶、扬琴四本一套《江南丝竹文曲专辑》,封面醒目标着丝竹文曲: “霓裳曲、灯月交辉、中花六板、琵琶词、朝元歌、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妆台秋思、寒江残雪、青莲乐府、怀古、阳八曲”共十二首,以角、徵、宫、商、羽、五音标注。左下方并列署名发源地太仓市江南丝竹协会和发祥地上海国乐研究会。首末页上分别对两团体作了简介,独树-帜、耐人寻味。 有着渊源历史、相毗邻的两个兄弟单位,亲如一家,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相互合作,联手打造传承、改革、发展中国民乐崭新篇章,怡情音律,驰誉艺林。值得敬佩点赞,值得奉为楷模。 特别是身处繁华大都市的上海文艺团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甘愿放下架子,俯身到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足迹不下楼十年”,研制‘水磨腔’的“昆曲娘家”太仓。共同探讨,携手传承。高风亮节,敬佩不已。 “江南丝竹似明珠,源自昆曲‘水磨腔’。”

江南丝竹,顾名思议,流行于江南地区,以丝弦乐器(弦子、提琴、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等)和吹管乐器(笛、箫、笙等)为主要组成的器乐演奏形式,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结构简洁,小型灵活;音乐情趣,轻盈明快;风格鲜明,精致细腻。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常与民间风俗活动密切结合,适合婚丧喜庆,宴宾娱客,庙会、街会等场合。是群众喜闻乐见,具独特魅力的艺术。 《xx曲谱》【原序一】红学家xx曰: “昆山腔,南曲之-派,盖明初即有之。及嘉、隆间,太仓有魏良辅者,夙娴旧曲,喉转新声,清唱南词,曰水磨调,以宫商五音配合阴阳四声,其度腔出字,有头腹 尾之别,字清、腔纯、板正,称为三绝。古代乐府(包括宋词元曲)于声辞间,尚或有未谐之处,至磨调始祛此病,且相得而益彰,盖空前之妙诣也。” 对于“江南丝竹”外行的我,当发现“霓裳曲”骤生惊喜,联想昆剧《长生殿》中戏曲祖师爷唐明皇李隆基——出色的音乐家,亲自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等十几首乐曲,还会演奏多种乐器。 “琵琶词”分明与昆剧《琵琶记》剧名同;“朝元歌”与《玉簪记》曲牌【朝元歌】类同;名曲《鹧鸪飞》与《紫钗记》【折柳·阳关】曲牌 【鹧鸪天】类同,《老三六》与《单刀会》曲牌[胡十八]……有据可证,江南丝竹与昆曲如孪生姐妹,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紧扣密箍联系在一起! “要追溯xx丝竹,需结缘xx演绎。” 太仓东临东海、长江,南临上海,西连昆山,北接常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著名的“南熏关”,“六国码头”。民间素有“邻里丝竹相闻,山歌对唱成风”的习俗。孕育了流丽委婉的昆曲和温文尔雅的江南丝竹奇葩。浸润经典雅致的娄东文化(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徐上灜兴琴、四王兴画……)。 《振飞曲谱》【原序一】红学家俞平伯又载: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的兴趣,并树立主 动、积极学习音乐的愿望。 2、通过完整的聆听音乐,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探究。 3、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知道何谓江南丝竹,明白其音乐风格特 征,乐队的特点,并能哼唱《欢乐歌》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征。 2、了解江南丝竹的乐队编配。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1、对比法 2、探究法 3、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笛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由老师吹奏一段乐曲,提问:我演奏的这段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我演奏的这个乐器叫什么? 学生回答:笛子。乐曲名不知。

师:乐曲名《欢乐歌》。 师:除了笛子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 提问: ①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即乐曲的意境? ②里面用了哪些民族乐器?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笛子1把、二胡1把、琵琶1把、古筝1架、阮1把、扬琴1架。 乐曲意境:清新秀丽,优美动听。 (2)主要的乐器介绍 ①笛子:江南丝竹中用筒音为a韵六孔曲笛,音色醇厚、圆润。演奏中讲究清新的“韵味”,发音饱满、悠扬,柔而不暗,明而不刚,笛子用连音演奏悠扬的旋律,在合奏整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力度的艺术化是笛子在江南丝竹中主要处理的特色,乐曲中一会儿悠然轻吹,一会儿清脆明亮,起伏的旋律使得江南丝竹乐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②二胡:江南丝竹中主奏乐器,主要演奏乐曲的主干旋律,一般不为旋律加花。在合奏中当笛子的声部出现句逗时,二胡声部常用并和笛子作主旋律声部填充,让乐曲的主旋律在笛子和二胡声中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进行。 ③琵琶:琵琶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乐器,在演奏江南丝竹乐曲中,琵琶的润饰手法很丰富,右手的半轮、全轮、双弹、夹弹、扫都有运用,左手运用吟、猱、绰、注、擞、带、板、颤、推等技巧,音乐表现楚楚动人,别具色彩。琵琶的吟音如同风中树叶落入平静的水面产生的波动涟漪一样。 ④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於陕西和甘肃一带。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 ⑤柳琴与月琴,为了和琵琶、阮的区别。 (3)欣赏乐曲:《三六》 ①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即乐曲的意境? ②里面用了哪些民族乐器?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柳琴 1把、木鱼1个、琵琶3把、阮3把、扬琴2架。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 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江南丝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文名 江南丝竹 地域 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分类 音乐 起源 明代 乐器 笛、箫、笙等 1简介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 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 习称“五代同堂”。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 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

高二《紫竹调》

教学内容:《紫竹调》 教学课时:2课时 执教:董议丹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紫竹调》,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清新、柔美、秀丽、委婉的特点唱出来。 2、通过学唱与欣赏,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学唱《紫竹调》。用歌声唱出《紫竹调》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初步感受。 1、课前播放《紫竹调》伴奏音乐。 2、问:你们知道刚才的音乐是什么乐曲吗?生:这是我们江苏的民间小调《紫竹调》。 3、师:接着请大家仔细的听一听,老师下面播放的这首《紫竹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后有何感受?(播放笛子独奏《紫竹调》) 生:笛子。优美、动听。师:这是一首富有江南韵味的民间小调。 4、师:我们江苏的民间小调用江南丝竹乐器来演奏更能表现出江南秀美柔婉之风,更富情韵。笛子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江南丝竹乐队中常见的乐器还有很多,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乐器的图片,誰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演奏一下,做个演奏的姿势也行。(出示二胡、琵琶和笛子的图片,指名说名称、并奏一奏。) 5、师:下面就请听合奏曲《紫竹调》,你们能听出笛子的清新,二胡的圆润,琵琶的清澈吗?请听出来的同学随着音乐声模仿演奏。(播放合奏《紫竹调》) 二、驾舟游河、学唱新歌。 1、出示古镇图片。师:悦耳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从图片中你们能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对,这里就是古镇同里,同里的特点是水多桥多,镇内河网交错,碧水环绕,桥桥相望,很有江南水乡特色。因此水上游也就成了同里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富有特色的旅游船,穿着水乡服饰的船娘不但船划得好,歌唱得更动听。老师在同里耳闻目染也学了一首,下面请大家听老师来唱一唱。(师范唱)

江南丝竹乐音乐教学教案

江南丝竹《霓裳曲》欣赏教案 上虞市肖金中学丁金阳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感受江南丝竹曲调抒情优美及风格清新的流畅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江南丝竹并感受其抒情优美清新流畅的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的艺术魅力。 三、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末,上海地区的业余丝竹团体的活动促进了演奏艺术的提高,丰富了乐器的表现力形成了江南丝竹独特的曲调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以及《霓裳曲》。主要乐器为二胡、琶琵、扬琴、笛、箫及一些打击乐器。 江南丝竹《霓裳曲》又名《小霓裳》有别于清代李芳园所辑琶琵大曲《霓裳曲》。这首乐曲原先是民间乐曲牌《玉娥郎》,最早由杭州丝竹艺人移植,全曲由“玉兔东升”“银蟾吐彩”“皓月当空”“嫦娥梭织”“玉兔西沉”等五段及尾声组成。具有古代舞曲的特征,有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乐曲采用我国民间音乐“合头”和“合尾”的手法,使主题音调贯穿全曲,乐曲重复时,乐段开头相同部分称为“合头”,结尾相同部分称为“合尾”。此主题乐曲一次变化重复,各

乐段的头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素材;加以扩充,体现了江南丝竹结构的特色。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笛子、二胡、幻灯机、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笛子、二胡实物并投影琶琵、扬琴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这些乐器的乐曲的音乐特点。 (二)新课讲述: 1、让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课文所列小标题的含义、“玉兔”“银蟾”是指什么,“合头”“合尾”是什么意思 2、放录音,并在每一乐段开头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欣赏 3、提问同学,指出“玉兔”指月亮,“银蟾”指月宫。简介乐曲结构特点,介绍“合头”“合尾”,投影出“合头”“合尾”的谱例,叫笛子吹的较好的同学吹奏谱例,其他学生则根据录音带的速度、节奏为其打节奏并轻声哼唱谱例,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曲调风格和艺术特色、风格。 “合头”:0 6 | 5 5 | 57 6 56 | 11 2 | 2 21 6561 | 5 5 6.165 | 4245 6.165 | 3 323 | 5 61 6535 | 2 —|· “合尾”:5 6 | 6 56 3256 | 2.5 3235 | 2 35 3217 | 6157 6 | 0 2.3 | 112 335 | 2321 6561 | 5 6 12 | 6165 3561 | 5 —| · 4、简单介绍江南丝竹的形成及发展,曲式结构的特点,曲调的特色,乐器的特色: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琶琵、扬琴;“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笛子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圆润,常用打音、倚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匀音,尤有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

教案《紫竹调》赏析

丝竹和鸣 -----《紫竹调》音乐欣赏教材分析:《紫竹调》是有沪剧曲调改编、发展而成的江南丝竹代表曲目。几个声部多为主旋律的变奏,主要采用“加花”“声部呼应”“嵌档”“变速度”变奏等手法。全曲为羽调式,配器和艺术效果也显现出浓郁的江南民间音乐特征,较好地发挥江南丝竹音乐的特长。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江南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多元化的自豪感及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感受、体验、视唱、对比、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江南丝竹音乐特点及乐段中“加花”“声部呼应”“嵌档”“变速度”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从作品中理解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点,了解江南丝竹,并认识琵琶、竹笛、二胡、扬琴等乐器,并听辨其音色特点;视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理解乐段中“加花”“声部呼应”“嵌档”“变速度”等变奏手法。 教学重点:从乐曲中理解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主奏乐器的变化、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及“加花”“减花”“嵌档”等变奏手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琵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电影《金陵十三钗》片尾曲《秦淮景》,学生随音乐有序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3、师弹奏琵琶,学生复习歌曲《无锡景》,提示歌曲演唱的情绪 (设计意图:以电影片尾曲作为课前热身,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教学安排做铺垫。让学生亲临琵琶,感受琵琶,

从师的演奏中去让学生体验“丝”乐器风格特点,更好地表达江南音乐细腻、柔美、典雅的意境) 二、新课导入 1、导语:“我们通过歌声感受江南水乡无锡的秀丽风光,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民众对家乡的眷恋。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同样是以细腻、柔美、典雅风格著称的,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紫竹调》。” 2、揭示课题—丝竹和鸣《紫竹调》 三、乐曲赏析—《紫竹调》 1、介绍江南丝竹乐器。“丝”是形容用丝做弦的弦乐器,如琵琶、二胡、扬琴等;“竹”是形容用竹做的管乐器,如笛子、箫、笙等。其他是板、板鼓、碰铃等,并听辨其音响特点。 2、出示课件,师用琵琶弹奏旋律,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3、完整聆听乐曲,思考:1、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2、全曲由哪些乐曲演奏?(提示:从刚介绍的丝竹乐器入手) 4、难点剖析: 1)乐段3解析:聆听主奏乐器。【琵琶主奏,二胡伴奏】思考:主题旋律与之前对比?说说发生的变化。(“加花”变奏手法讲解。并举例说明。“声部呼应”,两条音乐织体相互交融,形成“对话”。“你快我慢、你急我缓、你高我低、你复杂我简单”凸显江南丝竹的即兴性,并音响听辨。) 2)乐段4,聆听主奏乐器。【二胡主奏,竹笛、琵琶伴奏】(“嵌档”变奏手法讲解,并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先全曲欣赏,让学生对全曲音乐风格有个初步印象,问题的设计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点乐段的解析,更直观地让学生对于乐曲中出现多种变奏手法理解。) 5、观赏江南丝竹专题片中传承人访问,对于乐曲中音乐变奏“加花”“减花”“嵌档”的解释。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 《紫竹调》教案

《紫竹调》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2)进行器乐合奏教学,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过程与方法: 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 (3)能够用竖笛吹奏出主旋律,进行器乐合奏练习与表演。 教学重点: 听赏《紫竹调》。 教学难点: 用竖笛吹奏主旋律,打击乐器伴奏,进行合奏。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竖笛、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 2、上课礼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老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能反映大家此时的心情,叫《欢乐歌》,大家刚才听出了这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有着许多像《欢乐歌》这样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民族音乐之旅,一起去感受民乐的独特魅力与韵味。 三、民族乐器 1、“八音” (1)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是《八音和鸣》,“八音”指的是我国民族乐器以制作材料为依据,可以分为八大类别,大家想知道“八音”是哪八音吗? (2)按照这种“八音”之说,大家能不能对各个类别的民族乐器举几个例子出来。 (3)对于学生可能说不上来的“土、石、匏”进行举例。 2、游戏分组 (1)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屏幕上有四个乐器组的名字,你认为你手中拿的这种乐器该归到哪个乐器组,就做到哪一组去。 (2)同学们都已找好了位置,那你们坐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 四、丝竹古韵 1、初听全曲 刚才我们领略了民族乐器在独奏时的魅力,真是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这些民族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还常常用来共同演奏一支乐曲,形成齐奏或合奏。这样就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乐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小合奏〈〈紫竹调〉〉,听听中间出现了哪个乐器组的乐器。并从这四幅图中选出与其意境相符的一幅图。 2、介绍江南丝竹。 3、复听全曲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来感受以下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在体会《紫竹调》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同时,大家可以轻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辨别一下,这支乐曲有几个段落组成。并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4、复听片段 展示笛子、二胡曲谱,播放两段音乐。引导学生辨别哪段是笛子的,哪段

江南丝竹音乐教案

《江南丝竹》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和《紫竹调》。 教学目标: 1、欣赏江南丝竹名曲《欢乐歌》和《紫竹调》,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风格,并认识丝竹类乐器以及乐曲的创作特点。 2、演绎乐曲《欢乐歌》、《紫竹调》。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教学对象分析: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在这节课的音乐欣赏中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听辩能力与模仿 能力。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可以很好的感受和体验两首乐曲 的音乐特点。 教材简析: 1、音乐知识:江南丝竹----是指流行于江浙和上海地区的丝竹乐。 乐队以“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 (笛、萧、笙)为主,还有板、板鼓、碰钟等打击乐器。乐队 的编制相当的灵活。江南丝竹的音乐具有抒情优美、清新流畅、 典雅细腻的风格特点。 2、《欢乐歌》是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之一。乐曲的 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表达了人们在节日 里无比欢乐的心情。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 发展而成。乐曲采用“倒装变奏曲式”,结构为a1 a2 a 。

a1 乐段给人以优美抒情、典雅明朗的形象。 a2 乐段加入了欢快活泼的因素。母曲乐段是全曲的高潮,其情绪喜庆 热烈。 3、《紫竹调》的音乐结构比较明显,学生很容易听懂。 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感教学法、类比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手段、器乐表演手段。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各类民族乐器、多种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忆江南》,引入介绍《江南丝竹》。 3、先听《紫竹调》感受乐曲的特点。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乐器的 声音。 4、介绍《江南丝竹》。 5、分别介绍其中乐器的音色、特点。 (二胡、中胡、笛子、萧、小三弦、扬琴、琵琶) 6、通过老师介绍,学生答题,初步了解乐队的构成。 7、复听乐曲《紫竹调》,聆听各个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的结构。 8、唱唱《紫竹调》的旋律,然后听听乐曲的器乐分布。 9、让学生分别模仿几种乐器的演奏姿势,然后将学生组合成一个小乐 队,边听乐曲边演奏。 10、欣赏另一首江南丝竹《欢乐歌》。(播放视频文件) 11、简介《欢乐歌》。 12、复听《欢乐歌》,边听边做演奏姿势,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乐 曲的情绪。 13、简介“八大名曲”。 14、完整听赏两首乐曲,然后选择乐曲的风格。 15、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