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吹打乐:《小放驴》。

2.江南丝竹:《行街》。

3.艺术实践:《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参与音乐活动’体会两首乐嶋不同风格,增强对民族酬音乐的认识、了解及喜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及对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乐曲,通过视唱或听唱来熟悉乐曲旋律,聆听中判断演奏乐器,初步体会乐曲风格。

2.游戏法来参与音乐活动,深入体会并表现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首乐曲表达的情境。

能够听辨出“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不同的音乐风格。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听辨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分辨两种不同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行街》《小放驴》音乐片段

教师:刚才听到的两个音乐片段分别叫:《行街》和《小放驴》,请根据音乐风格将图片与音乐片段相连(出示图片:江南景色、小桥人家、节日欢庆、及北方粗矿农民、玉米垛、秋收等等〉。《行街》源自江南的丝竹乐,描述的是江南的秀美;《小放驴》源自河北的吹打乐,表现的是北方人的爽朗和粗矿,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音乐能带给我们这样不同的感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学

习江南的丝竹乐《行街》及河北的吹打乐《小放驴》。

二、进人新课

1.欣赏《行街》:

A.欣赏慢板部分。

①初听(播放慢板部分)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听《行街》的片段,请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你能说说都听到了什么乐器吗?

学生:慢速;为了表达优美、悠闲的情绪;演奏乐器为二胡、笛子、笙等。

【设计意图】

通过听辨,培养学生专注聆听、认真感受的好习惯,同时对乐曲旋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②复听

《行街》又名《行街四合》,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所谓“行街”指按习俗在节日庙会,或喜庆日边走边演奏的形式。(播放音乐)

教师:你能设计一个肢体律动,模仿一下“行街”中的人们吗?

学生:行走或坐在椅子上轻轻踏步或摹拟吹奏或拉奏等等。

b.欣赏快板部分

1初听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此时行乐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播放快板部分)

学生:高兴、热闹、喜庆、到庙会了……

教师:音乐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学生:速度加快.加入了“木鱼”。

教师:速度的加快和打击乐的加人,带给了我们—幅新的画面。谁能来试着听音乐敲打木鱼?

学生:聆听音乐并演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专注聆听、认真感受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启发随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强调音乐要索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②完整聆听

教师:我们来完整欣赏这首乐曲,慢板部分轻轻地随着音乐踏步,快板部分我们跟着木鱼轻轻地敲打节奏。(播放音乐《行街》)教师:全曲分为慢板和快板两部分,慢板轻盈优美,快板则热烈欢快,且速度不断加快,把喜庆层层推向高潮,演奏乐器有笛子、笙、二胡、琵琶、还加入了乐器木鱼,金属类打击乐用的较少,给人以江南的文雅清新之意。

【设计意图】

通过参与表现,完整感受乐曲情绪。

c.介绍“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加上一些打击乐,所以被称之为“江南丝竹”。

“丝”一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筝、京胡、板胡等;

“竹”一笛、箫;

“打击乐”一板、鼓、锡、铃等。

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的,后者是业余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比较灵活’少者二人〈二胡、笛子〉,多者七八人。

音乐特点可用“小”“轻”“细”“雅”四个字来概括。“小”指乐队小型,最少可用一竹(笛)一丝(二胡〕两件乐器,

具有小型重奏特点;“轻”指音乐情趣轻松活泼;“细”指演奏风格精致细腻;“雅”指所奏作品优雅柔和。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设计意图】

通过总体介绍‘‘江南丝竹乐”’使学生对其概念有—个了解,知道其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类,并了解丝竹乐演奏特点。

2.欣赏《小放牛》

a聆听作品第一部分.

①认识“管子”

教师: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秀矢的江南丝竹乐,再来感受一下河北的吹打乐吧!先来看看这个图片上的乐器你认识吗?〖出示管子图片及文字〉

管子又名风管、头管等,是古代龟兹(今新疆一带〉的乐器。隋朝时已在宮廷乐队中使用,为吹打乐队中的主奏乐器之一。芦苇制的双簧哨子和硬木(或竹)制的秆子两部分组成,共有八个按音孔。

【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管子,了解形状、构造,并区分管子与唢呐,为下一环节奠定基础。

②聆听慢板部分(播放第一部分)

教师:听听这段音乐主奏乐器是什么?旋律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管子。旋律重复一遍、管子与乐队一领一合。

教师:说得非常好,这种一领一合,呼应成句,并且每一句都重复一次,民间称之为“句句双”,管子与乐队用“学舌”的形式进行着热烈风趣的对答呼应。

③听辨结构〈复听第一部分〕。

教师:再次聆听,了解乐曲结构。:

【设计意图】

通过听辨结构,培养学生专注龄听,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对该乐段结构有所了解,为下面的音乐活动做好铺塾。

④视唱乐句、画旋律线重点唱B、C两个乐句,乐谱见教参)

视唱时请学生画出旋律线,由旋律线得出乐曲的旋律走向起伏较大。

⑤音乐活动

教师:旋律中除了领奏的管子外,什么乐器最能烘托气氛?

学生:打击乐。

教师:哪里的打击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再来听听,这个节奏都出现在了哪几个乐句中。(播放音乐)

学生:B、C乐句中。

教师:请大家来敲打节奏参与演奏(出示乐句提示、播放音乐 (师生听音乐击打节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参与表现中感受音乐,提高欣赏音乐的兴趣。

b.聆听:

教师:我们来完整感受一下乐曲,重点听听后半部分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音乐)

学生:速度加快、氛围更加热烈。

教师:你能听出乐曲中除了有管子还有什么乐器?

学生:签、鼓、小镲、钹、唢呐(出示相应图片)

教师:你能给它们分下类吗?按照制作材质分别属于“八音”中的哪一类?

学生:“竹”笙、唢呐;“金”小镲、拔;“革”鼓。

教师:吹打乐《小放驴》是由河北的地秧歌“跑驴”的音调发展而成,音乐中以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丝弦,同时运用了大量的打击乐,用来表现北方人民放驴时诙谐的情景和豪放的性格。

c、音乐实践活动----《龙腾虎跃》分声部练习。

(1)教师弹奏旋律或让学生用竖笛吹奏旋律。

(2)大鼓练习,

(3)小镲练习

教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节课主要进行了分声部的练习,下节课我们将把各个声部合在一起练习。

三、课堂检测

连线题:

《小二番》江南丝竹乐

《紫竹调》河北吹打乐

(答案:《小二番》河北吹打乐;《紫竹调》——江南丝竹〉教师:请聆听音乐片段判断演奏风格并连线。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是否准确掌握本单元所涉及的江南丝竹乐及河北吹打乐的风格。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欣赏的两首音乐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江南的秀美及河北平原上广大人民的诙谐、豪爽。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艺术更是绚丽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和传承它。

小学音乐歌曲《小螺号》教学案例与评析

让情感和美育融为一体 —人音版小学音乐歌曲《小螺号》教学案例与评析关键词: 情感美育融为一体 [背景会析]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将给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农村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让学生的情感和养育融为一体,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受传统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农村的音乐课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现在就以《小螺号》这首歌曲为例,来谈谈农村音乐课的新歌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了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我们上音乐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感受、体验、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

乐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方案] 一、以情激趣——发现美 (多媒体配乐展示:汹涌澎湃的大海以及海边的景物……)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画面: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有一位身穿短袖短裤的健壮小男孩儿,在海风的吹拂下,吹着螺号,似乎在等着出海的亲人回家……同学们,看了画面,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小螺号》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然后,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状态中了。 二、以情示范——感受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那么,现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生:(齐)想听老师给我们唱一遍《小螺号》这首歌。 师微笑着点头,有感情地边弹边唱,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 [点评]音乐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作者带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的,因此,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音乐作品,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心放到作品中去,让自己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情感具有感染性”当教师用激昂的感情,声情并茂地开始范唱或范奏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就会随着教师学习新知。

小螺号教案音乐教案

小螺号教案 淡水第二小学潘海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在演唱歌曲《小螺号》的过程中,掌握波音,上滑音的演唱方法。并体会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运用敲击桌面等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的演唱带有上滑音和波音的旋律。 教学难点: 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及装饰音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弹上行音阶(起立),师生问好,弹下行音阶(坐下)。 二、新课的引入 1、多媒体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环境,

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那些渔家儿童就用小螺号来吹奏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听听小螺号的声音。小螺号又能吹出什么样的旋律呢?让我们大家来听听。请同学们全体起立。 1=F 2/4 66﹒5|326|6-|66﹒5|325|5-|| wu wuwu wuwu wuwuwu wuwu 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练一练划拍。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螺号吹出的旋律。 2、小螺号的声音好听吗?(生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歌名叫“小螺号”。 (板书课题) 三、学唱歌曲 1、熟悉歌曲旋律及内容。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多媒体展示) 师:请同学们静听歌曲,听完之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答。(海鸥在飞,浪花在笑,唤船归来,阿爸快回来。)师:老师觉得这首歌很好听,忍不住想给大家唱一唱这首歌,

江南丝竹教案

第三单元第七节丝竹相合 课型: 探究式音乐欣赏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让 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 音乐语言的甜美,并通过歌唱、交流、 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 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感受、体验 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 乐器音色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域、 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二者的区 别与联系,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 聆听《中花六板》、《广东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 乐风格。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相关知识的探究 设计思路: 课堂教学由“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两部分组成,在品 味江南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的相关知识,两部分知识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错。通过聆 听和感受音乐及对江南的人文、景观、语言的品味,激发学 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判断能力, 增进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聆听法、鉴赏法、体验法、比较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学习用具: 课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资料、图片及创作素材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上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听音乐 的时候,注意观察画面上的乐器,并思考问题: 1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江南还是江北? 2音乐有什么特点? 多媒体播放带有江南画面的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音乐

江南丝竹论文

江南丝竹乐漫谈 一、江南丝竹乐的含义 “丝”指弦乐,包括弹拨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乐器是相对于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伴歌唱,在中国早已有了。汉乐府中就有“相和歌”,史籍有“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记载(《晋书.乐志》)魏晋南北朝的丝竹,除伴奏歌唱外,还单独演奏(多半在歌唱之前)。这种情况,在今日说唱音乐中也常可见。明清以来,因戏曲、曲艺的蓬勃发展,丝竹乐的品种也更加丰富。丝竹乐大多风格细腻、柔和、善于表达喜悦愉悦的情绪。各种旋律乐器都能尽力发挥自己的特点,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旋律骨架而即兴发挥,常构成支声复调。它的地方色彩很浓郁,各乐种大多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清咸丰庚申年(1860)的《秘传鞠氏琵琶谱》手抄本中已有《四合》一曲,可见当时已在民间流行。江南丝竹最初在农村中流行,后在承筝茶馆中作为民间自娱与人,助兴消遣的一种手段,一直十分兴盛。据现有艺人们的回忆,1911年成立的“文明雅乐”是个江南丝竹的民间集舍,此后至今,一直未衰。江南丝竹风格清新幽雅,流畅柔婉,旋律精美,支声性复调织体丰满.所用乐器有:二胡、笛、琵琶、扬琴、三弦、中胡、秦琴、箫、笙以及板、板鼓、碰铃等打击乐器,以二胡与笛子为主。主要典型曲目有: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号称“八大曲”。二、江南丝竹乐的由来 江南丝竹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在这些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朴。 三、江南丝竹乐的特点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5单元 欣赏《小放驴》教案1 人音版

《小放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吹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歌曲分析: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溢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做“学舌”。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如:河北省定县子位村的吹歌会。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如:河北唐山的吹歌会。 教学重点: 熟悉河北吹歌《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吹打乐《小放驴》江南丝竹《行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吹打乐:《小放驴》。 2.江南丝竹:《行街》。 3.艺术实践:《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参与音乐活动’体会两首乐嶋不同风格,增强对民族酬音乐的认识、了解及喜爱。 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及对音乐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感受乐曲,通过视唱或听唱来熟悉乐曲旋律,聆听中判断演奏乐器,初步体会乐曲风格。 2.游戏法来参与音乐活动,深入体会并表现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两首乐曲表达的情境。 能够听辨出“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不同的音乐风格。 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听辨江南丝竹及河北吹打乐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分辨两种不同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行街》《小放驴》音乐片段 教师:刚才听到的两个音乐片段分别叫:《行街》和《小放驴》,请根据音乐风格将图片与音乐片段相连(出示图片:江南景色、小桥人家、节日欢庆、及北方粗矿农民、玉米垛、秋收等等〉。《行街》源自江南的丝竹乐,描述的是江南的秀美;《小放驴》源自河北的吹打乐,表现的是北方人的爽朗和粗矿,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音乐能带给我们这样不同的感受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学 习江南的丝竹乐《行街》及河北的吹打乐《小放驴》。 二、进人新课 1.欣赏《行街》: A.欣赏慢板部分。 ①初听(播放慢板部分)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听《行街》的片段,请思考这段音乐的速度怎样?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你能说说都听到了什么乐器吗? 学生:慢速;为了表达优美、悠闲的情绪;演奏乐器为二胡、笛子、笙等。 【设计意图】

江南丝竹教案

欣赏课《江南丝竹》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 爱好。 2、能力目标: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掌握其音乐特色, 直到形成此风格的原因。 3、知识目标:能通过学习辨别江南丝竹音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并了解民族管弦乐团的编配。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江南丝竹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乐器及其音色。 2、通过欣赏典型的江南丝竹音乐,掌握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风景视频。 提问:这是那个地区的风景?有谁去过这些地方,来给大家说说,江南和我们北方在气候、地理方面有什么不同? 2、在江南地区,有一种我国的传统乐种——江南丝竹。

(二)欣赏《欢乐歌》 1、请大家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 思考:画面中出现那些乐器?(二胡、琵琶、中阮、扬琴、古筝、竹笛)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江南,盛行于沪宁杭地区。 提问:请同学根据“丝竹”的字面意思,说说演奏《欢乐歌》的这些乐器那些为“丝”那些为“竹”呢? 2、完整欣赏《欢乐歌》 思考:这首曲子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流畅明快、起伏多姿、欢快活泼) 3、请大家看黑板,这是《欢乐歌》中的一段旋律,请大家视唱一 下: 1=D 1/4 (三)欣赏《三六》 1、请同学们欣赏另一首江南丝竹乐曲《三六》的片段。 思考:a.这首乐曲和《欢乐歌》相比较在越推编制上有什么区别?增

加了什么乐器? (一个是小乐队,一个是民族管弦乐队。大软、贝司、打击乐)通过看视频,思考一下民族管弦乐团的声部编配是什么样的呢? 吹管乐器:竹笛笙唢呐箫管子巴乌等。 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扬琴古筝阮古琴等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京胡板胡等 打击乐器:鼓锣钹木鱼板鼓云锣定音鼓方响编钟等 那么,他们在乐队中,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呢? b. 《三六》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和《欢乐歌》有什么共同点?(都非常欢快、喜庆、热烈、明朗)由此可见,江南丝竹音乐在音乐

四年级音乐小螺号教案.doc

四年级音乐小螺号教案 小螺号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教学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教材分析: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将节奏拓宽,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波音的运用营造了宽阔的沙滩和辽阔的大海这一景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教具准备:琴、网络资源。学具准备:海螺、小螺号、瓶罐等。教法思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创设环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生,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模仿,合作、探究与创造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愿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常规检查。移调练声《练习曲》二、引入新课。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同时板书课题)欣赏歌曲《小螺号》的录音录像,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

唱。三、难点练唱。大跳音程。切分音及长音。逐句教唱(侧重难点)学生跟琴声练唱歌曲处理: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分男女生演唱,点唱。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分小组唱,奏练习。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四、课堂小结: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2019-04- 小螺号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教学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教材分析: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将节奏拓宽,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波音的运用营造了宽阔的沙滩和辽阔的大海这一景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教具准备:琴、网络资源。学具准备:海螺、小螺号、瓶罐等。教法思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创设环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生,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模仿,合作、探究与创造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愿望。教学过程: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放驴》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小 放驴》教案 《小放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 《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像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像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

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益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作“学舌”。 教学重点: 熟悉《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设计意图:这首曲子是器乐曲,表现的都是地方民间音乐,极具地方特色。所以教学设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曲子的地方风格特色,从旋律歌词以及所使用的代表性乐器上入手,体会乐曲的情绪和表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小放驴》 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 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

江南丝竹《紫竹调》

江南丝竹《紫竹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2)进行器乐合奏教学,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过程与方法: 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 (2)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 (3)能够用竖笛吹奏出主旋律,进行器乐合奏练习与表演。 教学重点: 听赏《紫竹调》。 教学难点: 用竖笛吹奏主旋律,打击乐器伴奏,进行合奏。 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课,将器乐教学融入到欣赏教学之中,既感受到了民族器乐曲的魅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演奏技能,避免单一器乐课的枯燥,符合新课程倡导综合的课程理念。教学准备: CAI课件、打击乐器、竖笛、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 2.上课礼仪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老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怎

样的感受呢?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能反映大家此时的心情,叫《欢乐歌》,大家刚才听出了这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有着许多像《欢乐歌》这样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民族音乐之旅,一起去感受民乐的独特魅力与韵味。 三.民族乐器 1.“八音” (1)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是《八音和鸣》,“八音”指的是我国民族乐器以制作材料为依据,可以分为八大类别,大家想知道“八音”是哪八音吗?(课件展示) (2)按照这种“八音”之说,大家能不能对各个类别的民族乐器举几个例子出来。 (3)对于学生可能说不上来的“土、石、匏”进行举例。(课件展示) 2.游戏分组 (1)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屏幕上有四个乐器组的名字,你认为你手中拿的这种乐器该归到哪个乐器组,就做到哪一组去。(课件展示) (2)同学们都已找好了位置,那你们坐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 3.听一听,辨一辨 认识了这些乐器,下面,老师要播放一些民族器乐独奏曲的片段,来听听它们的声音。这些可是精品中的精品,相信大家一定回一饱耳福的,不过,别忘了老师屏幕中提出的问题哟。(播放《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的片段) 四.丝竹古韵 1.初听全曲 刚才我们领略了民族乐器在独奏时的魅力,真是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这些民族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还常常用来共同演奏一支乐曲,形成齐奏或合奏。这样就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乐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小合奏〈〈紫竹调〉〉,听听中间出现了哪个乐器组的乐器。并从这四幅图中选出与其意境相符的一幅图。 2.(课件展示)介绍江南丝竹。 3.复听全曲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来感受以下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在体会《紫竹调》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江南丝竹乐

8、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及江浙—带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常用乐器有丝弦的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管的笛、萧、笙和小件打击乐器板、鼓,铃等,其中以二胡、笛子为主奏乐器。 江南丝竹乐的音乐主题大都比较简朴明朗.表现了民间吉庆的风俗情景。乐曲气氛热烈,情绪明快舒畅。演奏时往往由慢到快,形式上常用循环性的“重尾”(即“合头”)和单曲板式变奏,或用领奏与合奏的“赛”等手法,使音乐情绪逐渐高涨,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江南丝竹反映了江南人民爽朗乐观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他们对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由衷的热爱与赞美的感情。旋律大都较为轻快、典雅、细腻、流畅,并有绵延起伏等特点。在演奏时,各种乐器都根据同一个基本主题,通过旋律的装饰加花,奏法上的多种变化,力度上的强弱起伏,组合成和谐的支声复调,乐声悠扬,韵味婉转圆润。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来自民间器乐曲牌,著名的乐曲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八首,号称“八大名曲”。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 (1)《行街》 《行街》(又叫《行街四合》,因在民间的喜庆集会时,特别是婚礼行列在街上行进时演奏而得名。它是由几首民间曲牌组合而成的套曲。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它是由《四合》中的“小拜门”、“玉娥郎”和另一首曲牌衍变而成的多段体,前面是优美抒情的慢板,后面是活泼跳跃的快板,两部分的对比性很强,全曲热情奔放、活跃明快,充满喜气洋洋的气氛,具有浓郁感人的生活气息。 (2)《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乐曲中以曲调优雅抒情、婉转动听而著称的一首乐曲,此曲简称《中板》,也曾有人把它改名为《熏风曲》。以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为基础加花变奏而成。《老六板》(又名《老八板》)是—首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814年《弦索备考》中的《十六板》,旋律原来较为朴素,规整,经加花开展后,《中花六板》的旋律变得更加悠扬、曲折。(3)《慢六板》 《慢六板》是在《老六板》基础上放慢加花而形成的一首乐曲,此曲缓慢、平稳、细腻。根据《老六板》旋律变化而成的乐曲共有五首:《老六板》、《老花六》;3、《快花六》;4、《中花六板》;5、《慢六板》。这种把一个基本曲调逐步放慢加花的旋律扩展手法,是江南丝竹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 (4)《欢乐歌》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中小型的单曲板式变奏体乐曲。全曲由“欢乐歌”原形和变体“花欢乐歌”两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是起承转合关系的四段体。起段两句分别落在“徵”、“宫”音上;承段两句落音是“羽”、“宫”;转段用一系列短小的乐汇展开,落在“商”音上,形成对比;合段中有承段开始的旋律因素。欢乐歌在演奏时,先奏慢速的花体,后奏快速的原形,快板旋律欢快、明朗,富于推动力。整首乐曲节奏鲜明活泼,曲调优美华丽。全曲紧凑凝练,一气呵成。(5)《云庆》 (6)《四合如意》 (7)《慢三六》 (8)《三六》 是一首在全国流传广泛的江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895年版的《南北

江南丝竹乐(金波)

江南丝竹乐《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教学理念] 通过让学生聆听感受与体验丝竹音乐的地方风格,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对丝竹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与广东音乐《娱乐升平》同属于丝竹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音乐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广东音乐则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教学目标] (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三)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四)能积极探讨音乐作品中不同音乐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讨论为教学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通过声像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地认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解加花变奏的手法。 2、学会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方法,听清几种常见丝竹乐器的音色。 (二)难点: 初步掌握两种不同丝竹乐的音乐风格,学会归纳总结 [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音像资料,笛,箫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播放江南丝竹音乐《紫竹调》,提问学生音乐的名字及所属地区 2、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来描述江南的美,并引出江南音乐之美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道谷听风】763415662 src="https://www.doczj.com/doc/38932612.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1" width=750 height=480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38932612.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1"> 野培新-《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中文名: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专辑英文名: Elegant Sound From China 艺术家: 野培新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龙源之声CCD-2784]DSD 发行时间: 2009年09月27日 地区: 大陆 -《风华国韵-江南丝竹(弦情竹韵)》" alt=图片 src="https://www.doczj.com/doc/38932612.html,/DownloadImg/2011/09/0

720/17218849_2" width=500 height=456 real_src="https://www.doczj.com/doc/38932612.html,/DownloadImg/2011/ 09/0720/17218849_2" APPENDURL="1" src_cetemp="https://www.doczj.com/doc/38932612.html,/DownloadImg/20 11/09/0720/17218849_2"> 出版:中国唱片总公司 出品:北京龙源之声国际文化传播公司 唱片编号:CCD-2784 ISRC:CN-A01-09-0028-0/A.J6 商品条码:9787799920122 录音师:李小沛王恒 录音棚: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 专辑介绍: 风华国韵系列唱片复生民乐典藏盛世的绝代风华。中国顶级国乐名家才情洋溢倾心献唱,中央电视台480平米模拟录音棚,亚洲顶级录音师李小沛精湛录制。极尽秀研,完美展现,聆听优美、细腻的江南丝竹音乐,领悟传统与经典的永恒时尚!

从江南丝竹说起

“xx丝竹赛事盛,丝竹xxxx。” 7月20日,在太仓市银潮老年活动中心内,几十支丝竹乐队顶着酷暑,以-流的技艺参加“第十二届郑和杯,夕阳红艺术节”。演出铿镪有力,抑扬顿挫、井然有序,使出浑身解数,角逐“民乐魁首”。 “娄东昆曲社”乐队,参演一曲《长生殿·小宴》。时而舒缓流丽委婉,令人顿刻欣喜欲狂;时而欢快跌宕起伏,着人随之屏息急促。 “沪太两地毗邻情,共编丝竹神仙曲。”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首。 最近,意外获得苏出准xx 2008年6月的洞箫、二胡、琵琶、扬琴四本一套《江南丝竹文曲专辑》,封面醒目标着丝竹文曲: “霓裳曲、灯月交辉、中花六板、琵琶词、朝元歌、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妆台秋思、寒江残雪、青莲乐府、怀古、阳八曲”共十二首,以角、徵、宫、商、羽、五音标注。左下方并列署名发源地太仓市江南丝竹协会和发祥地上海国乐研究会。首末页上分别对两团体作了简介,独树-帜、耐人寻味。 有着渊源历史、相毗邻的两个兄弟单位,亲如一家,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相互合作,联手打造传承、改革、发展中国民乐崭新篇章,怡情音律,驰誉艺林。值得敬佩点赞,值得奉为楷模。 特别是身处繁华大都市的上海文艺团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甘愿放下架子,俯身到明代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足迹不下楼十年”,研制‘水磨腔’的“昆曲娘家”太仓。共同探讨,携手传承。高风亮节,敬佩不已。 “江南丝竹似明珠,源自昆曲‘水磨腔’。”

江南丝竹,顾名思议,流行于江南地区,以丝弦乐器(弦子、提琴、二胡、琵琶、扬琴、古筝、中阮等)和吹管乐器(笛、箫、笙等)为主要组成的器乐演奏形式,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艺术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结构简洁,小型灵活;音乐情趣,轻盈明快;风格鲜明,精致细腻。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常与民间风俗活动密切结合,适合婚丧喜庆,宴宾娱客,庙会、街会等场合。是群众喜闻乐见,具独特魅力的艺术。 《xx曲谱》【原序一】红学家xx曰: “昆山腔,南曲之-派,盖明初即有之。及嘉、隆间,太仓有魏良辅者,夙娴旧曲,喉转新声,清唱南词,曰水磨调,以宫商五音配合阴阳四声,其度腔出字,有头腹 尾之别,字清、腔纯、板正,称为三绝。古代乐府(包括宋词元曲)于声辞间,尚或有未谐之处,至磨调始祛此病,且相得而益彰,盖空前之妙诣也。” 对于“江南丝竹”外行的我,当发现“霓裳曲”骤生惊喜,联想昆剧《长生殿》中戏曲祖师爷唐明皇李隆基——出色的音乐家,亲自创作了“霓裳羽衣曲”等十几首乐曲,还会演奏多种乐器。 “琵琶词”分明与昆剧《琵琶记》剧名同;“朝元歌”与《玉簪记》曲牌【朝元歌】类同;名曲《鹧鸪飞》与《紫钗记》【折柳·阳关】曲牌 【鹧鸪天】类同,《老三六》与《单刀会》曲牌[胡十八]……有据可证,江南丝竹与昆曲如孪生姐妹,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紧扣密箍联系在一起! “要追溯xx丝竹,需结缘xx演绎。” 太仓东临东海、长江,南临上海,西连昆山,北接常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著名的“南熏关”,“六国码头”。民间素有“邻里丝竹相闻,山歌对唱成风”的习俗。孕育了流丽委婉的昆曲和温文尔雅的江南丝竹奇葩。浸润经典雅致的娄东文化(张溥兴社、王世贞兴文、吴伟业兴诗、陆世仪兴学、徐上灜兴琴、四王兴画……)。 《振飞曲谱》【原序一】红学家俞平伯又载: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江南丝竹的兴趣,并树立主 动、积极学习音乐的愿望。 2、通过完整的聆听音乐,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探究。 3、让学生了解江南丝竹,知道何谓江南丝竹,明白其音乐风格特 征,乐队的特点,并能哼唱《欢乐歌》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征。 2、了解江南丝竹的乐队编配。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 1、对比法 2、探究法 3、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笛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先由老师吹奏一段乐曲,提问:我演奏的这段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我演奏的这个乐器叫什么? 学生回答:笛子。乐曲名不知。

师:乐曲名《欢乐歌》。 师:除了笛子之外,我们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 (二)新课教学: (1)请同学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 提问: ①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即乐曲的意境? ②里面用了哪些民族乐器?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笛子1把、二胡1把、琵琶1把、古筝1架、阮1把、扬琴1架。 乐曲意境:清新秀丽,优美动听。 (2)主要的乐器介绍 ①笛子:江南丝竹中用筒音为a韵六孔曲笛,音色醇厚、圆润。演奏中讲究清新的“韵味”,发音饱满、悠扬,柔而不暗,明而不刚,笛子用连音演奏悠扬的旋律,在合奏整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力度的艺术化是笛子在江南丝竹中主要处理的特色,乐曲中一会儿悠然轻吹,一会儿清脆明亮,起伏的旋律使得江南丝竹乐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②二胡:江南丝竹中主奏乐器,主要演奏乐曲的主干旋律,一般不为旋律加花。在合奏中当笛子的声部出现句逗时,二胡声部常用并和笛子作主旋律声部填充,让乐曲的主旋律在笛子和二胡声中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地进行。 ③琵琶:琵琶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乐器,在演奏江南丝竹乐曲中,琵琶的润饰手法很丰富,右手的半轮、全轮、双弹、夹弹、扫都有运用,左手运用吟、猱、绰、注、擞、带、板、颤、推等技巧,音乐表现楚楚动人,别具色彩。琵琶的吟音如同风中树叶落入平静的水面产生的波动涟漪一样。 ④古筝: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於陕西和甘肃一带。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 ⑤柳琴与月琴,为了和琵琶、阮的区别。 (3)欣赏乐曲:《三六》 ①乐曲给你怎样的感觉,即乐曲的意境? ②里面用了哪些民族乐器?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欣赏完后回答:柳琴 1把、木鱼1个、琵琶3把、阮3把、扬琴2架。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中国汉族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国乐研究社”等组织。 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8首,号称“八大名曲”。此外,《老六板》、《快六板》、《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等乐曲也较流行。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江南丝竹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文名 江南丝竹 地域 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 分类 音乐 起源 明代 乐器 笛、箫、笙等 1简介 江南丝竹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种类型,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 它往往以1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为几首独立乐曲。如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演变为5支乐曲, 习称“五代同堂”。它演变的程序是由快到慢,由简到繁。第1曲《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简朴;第2曲《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动明快;第3曲《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轻快,较为平稳;第4曲《中花六板》,一板三眼,旋律流畅,速度适中,在5曲中为最著名者;第5曲《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缓。这5支乐曲既可分别独立演奏,亦可按演奏程序相反的方向,如从第5曲《慢六板》开始,由慢到快,由繁到简地依次联缀演奏。 江南丝竹旋律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笛子演奏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 音色醇厚圆润,常用打音、倚音、赠音、震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勾音,尤以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器乐曲,乐队以丝弦和竹管乐器为主,所以称为丝竹乐,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流行于民间。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小放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小放驴》优质课公开 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欣赏《小放驴》,感受、体验速度的变化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及河北吹歌的风格特点;了解“学舌”、“句句双”这两种中国民间乐曲常用的演奏手法;认识民族乐器“管子”并能辨别其音色。 二、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加强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3重点难点 感受《小放驴》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 4.1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河北吹歌《小放驴》 (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这节课呀!老师将带大家欣赏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来!一起看段视频,跟着视频动起来吧!提问:你能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老师:嗯,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呀!那我们来归归类吧!民族乐器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要求分为四大类,知道有哪四大类吗?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 (二)聆听《小放驴》全曲 1.导入:在我们中国河北地区,有一首吹歌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为主要创作的,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呢?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肯定会觉得非常好笑,但你们不要光顾着笑,听听它在模仿什么声音,主要又是用哪些乐器在演奏呢?2、初听: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3、出示管子图片 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与箫相似,竹制或木制。乐曲的主奏乐器为管子。其

江南丝竹乐音乐教学教案

江南丝竹《霓裳曲》欣赏教案 上虞市肖金中学丁金阳 年级:初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感受江南丝竹曲调抒情优美及风格清新的流畅的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江南丝竹并感受其抒情优美清新流畅的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的艺术魅力。 三、教材分析: 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末,上海地区的业余丝竹团体的活动促进了演奏艺术的提高,丰富了乐器的表现力形成了江南丝竹独特的曲调抒情优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和艺术魅力。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以及《霓裳曲》。主要乐器为二胡、琶琵、扬琴、笛、箫及一些打击乐器。 江南丝竹《霓裳曲》又名《小霓裳》有别于清代李芳园所辑琶琵大曲《霓裳曲》。这首乐曲原先是民间乐曲牌《玉娥郎》,最早由杭州丝竹艺人移植,全曲由“玉兔东升”“银蟾吐彩”“皓月当空”“嫦娥梭织”“玉兔西沉”等五段及尾声组成。具有古代舞曲的特征,有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乐曲采用我国民间音乐“合头”和“合尾”的手法,使主题音调贯穿全曲,乐曲重复时,乐段开头相同部分称为“合头”,结尾相同部分称为“合尾”。此主题乐曲一次变化重复,各

乐段的头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素材;加以扩充,体现了江南丝竹结构的特色。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笛子、二胡、幻灯机、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笛子、二胡实物并投影琶琵、扬琴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这些乐器的乐曲的音乐特点。 (二)新课讲述: 1、让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并让学生思考课文所列小标题的含义、“玉兔”“银蟾”是指什么,“合头”“合尾”是什么意思 2、放录音,并在每一乐段开头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欣赏 3、提问同学,指出“玉兔”指月亮,“银蟾”指月宫。简介乐曲结构特点,介绍“合头”“合尾”,投影出“合头”“合尾”的谱例,叫笛子吹的较好的同学吹奏谱例,其他学生则根据录音带的速度、节奏为其打节奏并轻声哼唱谱例,引导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曲调风格和艺术特色、风格。 “合头”:0 6 | 5 5 | 57 6 56 | 11 2 | 2 21 6561 | 5 5 6.165 | 4245 6.165 | 3 323 | 5 61 6535 | 2 —|· “合尾”:5 6 | 6 56 3256 | 2.5 3235 | 2 35 3217 | 6157 6 | 0 2.3 | 112 335 | 2321 6561 | 5 6 12 | 6165 3561 | 5 —| · 4、简单介绍江南丝竹的形成及发展,曲式结构的特点,曲调的特色,乐器的特色: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琶琵、扬琴;“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笛子注重气息的运用。高音悠扬清远,低音含蓄婉转,音色圆润,常用打音、倚音、颤音等技巧润饰旋律。二胡弓法饱满柔和,力度变化细腻,左手惯用透音、带音、左侧音和匀音,尤有各种滑音技法,构成江南丝竹细腻清秀、明快健朗的个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