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自考知识点汇总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自考知识点汇总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自考知识点汇总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自考知识点汇总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目录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的概念

2.风险与保险的联系

3.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

4.社会保障的制度特征

5.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总体框架

6.社会保障制度的项目构成

7.两类不同性质保障项目的界定及其分类管理

8.分析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类同点和区别

9.社会保障制度主体

10.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

11.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涵

12.社会保障的定位与功能。

13.国家、用人单位、受保人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4.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特点

15.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16.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性构件

17.社会保障制度的复合功能

18.分析如何确定适度社会保障水平

19.分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

发展

20.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济贫法

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欧美国

家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社会

经济根源

2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及其基本特征

2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及其基本特征

2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的

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5.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

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6.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与福

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理论

27.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阶段的特征

28.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

史背景

29.贝弗里奇报告与英国率先建

立福利国家

30.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发展阶

段及其基本特征

3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

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

3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与

实践

3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争论与

风险

34.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

征及其改革的背景

3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前期改革

的基本实践

3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

的目标模式

37.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

路、路径与策略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本的分析范

38.公平的内涵及其多维度性

39.效率的具体形式及其适用条

40.产权的内涵及其对效率的影

41.机会均等与平均主义

42.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协调

方式

43.重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

与效率机制

44.社会保障是一种应强制消费

的优效品

45.外部效应的存在和交易费用

的节约

46.政府承担社会性风险的能力

大于市场

47.规避投保方的逆向选择倾向

48.政府具有市场效率之外的再

分配职能

49.政府干预社会保障领域的有

效性在一定条件下方可成立

50.政府转移支付项目的产出和

质量难以度量

51.政策目标与政策效应产生偏

52.社会保障领域政府行为与市

场行为的选择

53.逆向选择的机理

54.道德风险的内涵

55.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关系

56.社会保障中的道德风险

57.规避逆向选择的基本方法

58.道德风险的成因和规避路径

第四章养老保险

59.养老模式的分类

60.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61.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

制度模式的内涵

62.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

63.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必

要性

64.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近期

目标是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6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

择依据

66.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的深化改革与做实个人账户的关

67.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资的来

源和结构。

68.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水平的

合理界限与调整

69.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办法

与待遇标准的依据和原则

70.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的两种调整机制

71.分析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72.法定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

73.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影响因素

74.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思路

75.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及其省级统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6.分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第五章就业与失业保险

77.失业的概念

78.失业率标准

79.失业类型的划分

80.失业保险的类型

81.我国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对象

82.失业保险受保人的享受资格

83.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

84.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是市场调节机制的内在要求

85.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86.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来源

87.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范围

88.失业保险管理的三种类型89.失业保险基金的费率水平

90.失业保险津贴给付标准的实

施原则

91.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比例和给

付期限

92.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原则和

管理重点

93.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

94.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

压力与挑战

95.分析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对策

第六章医疗保险

96.社会医疗保险的内涵

97.社会医疗保险的特点

98.社会医疗保险的复合性功能

99.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

结构

100.社会医疗保险产生的背景

101.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原则

102.分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

功能

103.社会医疗保险承保的项目范

104.“统账结合”的社会医疗保

险基金财务机制的框架结构及设

计特征

105.“起付线”、“封顶线”和

“共付法”的应用

106.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特

点与功能

107.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范

围选择原则

108.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范围和承

保项目范围的不同价值取向

109.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和内

容的界定

110.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机

制及其选择基准

111.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各类支

付方式的比较研究

112.分析医疗费用与医疗保险费

用膨胀及其原因

113.医疗保险领域道德风险的特

殊性及其外溢影响

114.建立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

机制的路径选择

第七章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

115.工伤的内涵

116.工伤保险的特征

117.工伤保险的功能

118.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特殊

分支

119.工伤归责的发展阶段

120.社会工伤保险对雇主责任制

的取代

121.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

122.有关工伤保险的国际公约

123.工伤保险覆盖的人群范围

124.工伤保险承保的事故范围

125.因工负伤的认定

126.职业病的范围界定及其认定

127.有关过劳死和境外工伤事故

的处理原则

128.工伤保险基金的来源

129.工伤保险基金的费率机制

130.劳动能力鉴定的概念

131.工伤保险待遇的内容

132.工伤预防的内容

133.工伤康复的内容

134.生育保险的特征与功能

135.生育保险的待遇内容

136.分析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的必要性和内容

第八章社会救助

137.社会救助的概念

138.社会救助的特点和作用

139.社会救助的对象

140.贫困程度的衡量指标

141.最低生活水平的含义

142.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历程

143.贫困的成因及其恶性循环

144.社会救助体系的分类

145.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主要内

146.贫困线的划定

147.分析反贫困的重要意义与实

现途径

148.分析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的对象及其城市贫困人口增

加的原因

149.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来源

150.社会救助基金的使用原则

151.社会救助待遇的支付方式152.自然灾害救助的管理

153.贫困救助的管理

154.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九章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155.公益性福利

156.职工福利

157.妇女和儿童福利

158.老年人福利

159.残疾人福利

160.住房福利

161.分析公益性福利与职工福利的内容与比较

162.分析住房福利的特征以及政府的住房政策调控

163.社会优抚制度的内涵和体系164.社会抚恤制度和优待制度165.退役及离退休安置制度166.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

第十章农村社会保障

167.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168.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

169.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

170.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7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目标172.老农保的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

173.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紧

迫性

174.农村医疗保障的指标体系

1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

革与完善

176.农民失地以后的补偿方式与

收入能力变化

177.分析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思路与设想

178.分析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如

何建立可持续生计的政策体系

179.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

180.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

移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企业年金

181.企业年金的概念

182.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

构成

183.企业年金的性质与运行条件

184.企业年金的计划模式

185.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享有权

及其可转移性

186.企业年金的保障水平

187.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四方

主体

188.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两层

关系

189.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托管

人独立机制

190.企业年金基金运作模式及其

分类

191.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控制

192.政府制定有关法令法规

193.政府对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机

制的监控干预和信息公开化

194.企业年金计划与基本养老计

划的协调和衔接

195.政府制定有关企业年金的税

收优惠政策

196.企业年金和通货膨胀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基金运行

197.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198.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概念

199.缴费制的概念

200.非缴费制的概念

201.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机制的

内容

202.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影

响因素

203.缴费性社会保险计划的结构

分析

204.现收现付制的运行机理与特

205.完全积累制的运行机理与特

206.部分积累制的运行机理与特

207.不同社会保障基金财务机制

中的代际赡养关系与相关理论

208.分析个人分担社会保险费用

的经济效应

209.受益基准制的概念

210.缴费基准制的概念

211.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与

保值增值的必要性

21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特殊性

213.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政策目

214.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结构

215.社会保障监督的主体

216.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模式

217.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的必要性

218.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的内容

第十三章社会保障基金与其他

经济变量的联动效应

219.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体制的类

220.社会保险的征缴与税收课征

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221.社会保险税在税收结构中的

定位

222.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再分配效

223.不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机制

对储蓄的影响

224.分析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

体制的“费改税”问题

225.社会保障项目分类管理与工

资的劳动属性的相关分析

226.社会保障与工资的转化

227.不同财务机制对劳动力市场

的影响

2020自考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自考必考重点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速成笔记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前两章样本,完整版11页) 笔记依据教材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杨燕绥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科学 第四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契约 第五章 劳动合同法 第六章 集体协议 第七章 社会合作协议 第三篇 劳工标准 第八章 最低工资和薪酬权益法 第九章 劳动保护法 第四篇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章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第五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 第十六章 劳动和社保障行政执法 第十七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法 第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一节 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 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 (一)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 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 1.劳动者的定义 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 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容如下: 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 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 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 的权利。 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 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公民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风险 风险即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该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风险即概率最大的、人都可能遇到的风险。 (二)生存权 1.定义 生存权即维持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生命权、健康权、劳动权等。生存权应当是人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命的产物。 2.生存权是人权革命的产物 (三)保障权 1.定义 保障权即当公民基本生活遇到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 2.保障权产生于宪法时代 贝弗里奇设计了—整套“墓”的全面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称为“福利国家之父”。 第二节 公民劳动权 一、我国公民劳动权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包括公民就业权、者结社权和职工参与权。 (一)公民就业权 公民就业权的主要内容。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技能培训的权利;(6)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辞退。 公民就业权的社会意义。(1)公民的权利,由此提出国家和政府促进公民就业的责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改变和动摇。(2)上述权利各自独立,共同构成公民就业权,都可能导致不完善的就业,法权益受到损害,特别是在灵活就业的情况下。(3)用人单位也具有保障公民就业权利的义务和责任。(4)要履行如下义务:完成劳动任务,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德。 (二)劳动者结社权 劳动者结社权的主要内容。<<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工会与劳动者结社权 工会是劳动者的组织。工会具有代表功能,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将分散的劳动者和个体雇员变为集体组织,产生工会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具有规范功能,其自身规则和集体协议对雇员行为和企业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会具有教育和训练功能。能,可向会员提供法律、经济、社会交往和社会保障的服务。 2.职工大会与劳动者结社权 职工大会不同于工会,工的利益。 劳动者结社权的意义在于:(1)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出现不平等现象。(2)或雇主组织进行对话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保障,也是工业民主的组织形式。(3)劳动者组织是向劳动者提供教育和帮助的组织。 (三)职工参与权 职工参与权的主要内容是:职工参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参与是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法律依据。 1.职工参与管理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义在于:(1)工知情权。(2)参与机制由信息分享、(3)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是那些与职工 (1)坚持按劳鼓励资在这里作为分配要素的资本和技术包括人力(2)坚持多种分配 社会条款即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协议里加劳动权和环境的内目的在于通过贸易制裁保证这些条件体面的劳动需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J 促进公民就业;实施社会保护;开展政府、企业和劳 只有具备具有合法的劳动工作地安全卫生 促进就业法是国家帮助公民实现就业权 即强化职业培训,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青年劳动者 中国职业介绍机构(非营(公益或营(公益社会和公民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是对劳动者进行技术等级考试和技术职称资格考评的法律 经济性裁员指因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裁通过集体协经济性裁员的法律特征是:由于经营原因发生的雇主行为;劳动法处公正裁员 公正裁员由三个法律要素和诉讼保护构合法程序实施经济性裁员的正当需要裁员的经济原因被裁员工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公正裁员应当依据法律 被裁的员工有权得到适 不公正裁员诉讼是指针对已经作出的或已经实施的裁员决定进 (1)企业可以依(2)企业在作出裁并听依法裁员需要支付法定经但它是劳动立 公民保障权立法称为社会保障法。在年,德国颁布和实施了第一部《医疗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1935年,美国第一次正式使用“社会保障”一词,并颁布和实施了《社会保障法》。 (二)社会保障进入宪法 1945年《联合国宪章》强调生存权是基本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所有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之一,都享有社会保障权。 (三)全球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1952年6月28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该公约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义务:(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下列风险和提供津贴——疾病、失业、老龄、工伤、生育、遗属和家庭;(2)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群体及该群体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3)社会保障待遇定期支付原则及与工资的替代率,非本国公民同等待遇;(4)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监督,按照法定标准由雇主和工人联合会实施管理;(5)建立社会保障司法制度,以保证公民诉权。 (四)<<全球协议>>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1995年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社会规则”和<<全球协议>>的设想。全球协议中的社会规则包括9项内容:(1)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人权;(2)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维护结社自由,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4)消除强制劳动;(5)废除童工劳动;(6)杜绝就业和职业方面的任何歧视行为;(7)应对环境挑战;(8)主动加强环境保护责任;(9)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 (五)中国关于公民保障权的主要法律 1954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时即规定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障 1.养老与社会保障 2.养老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养老保障已经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家庭保障时期;(2)国家保障时期;(3)社会保障时期。 (二)健康保障(疾病和生育) 1.健康与社会保障 健康即身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中疾病治疗是中心环节。 2.健康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健康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1)家庭保障时期;(2)社会保障时期;(3)现代健康保障时期。 全民保健,即由国家筹集资金和建立公立医院,向全体公民提供程度不同的保健服务和医疗救助。 3.中国的健康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基本医疗(包括生育)保险;(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3)个人医疗储蓄(尚没有制度安排);(4)具有健康保障功能的其他制度。 (三)失业保障 1.失业与社会保障 公民就业安全已经成为需要加强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全局性问题。 2.失业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失业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补偿,由辞退雇员的雇主提供一次性辞退补偿金;(2)国家保障时期,由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计划提供失业救济;(3)社会保障时期,由国家、雇主和社会共同建立失业保障体系, 3.中国的失业保障 1993年,中国颁布和实施了<<失业保险条例>>,以“国家失业保险为主和企业补偿为辅”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 (四)工伤保障 1.工伤和社会保障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包括:(1)因突发性生产事故导致的工伤;(2)因工作环境原因长时间侵害工人健康造成的职业病。 2.工伤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工伤保障已经过了两个历史时期,即:(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责任。(2)社会保障时期。 3.中国的工伤保障

2020年1月全国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2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下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中,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是() A.劳动者主动辞职 B.劳动者自行离职 C.劳动者被依法开除 D.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而被依法辞退 2.集体协商双方首席代表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委托人数不得超过 ....本方代表的() A.1/3 B.1/2 C.2/3 D.3/4 3.根据《劳动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法定年限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该法定年限是()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4.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A.甲在求职过程中与招聘单位发生的争议 B.丙因劳动报酬与所在单位发生的争议 C.乙与所在单位工会发生的争议 D.家庭保姆丁与其雇主发生的争议 5.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一般为()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1

6.住房公积金的所有权属于() A.职工个人 B.职工所在单位 C.国家 D.职工个人和国家 7.劳动保护法的内容是() A.工作地的安全设施、卫生规则和管理制度 B.工作秩序 C.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D.劳动者的权利 8.按照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领取基础养老金须连续缴费()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9.我国现行《最低工资规定》的施行时间是() A.2018年12月30日 B.2018年1月1日 C.2018年3月1日 D.2018年5月1日 10.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执法机关是()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 11.按照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过渡性问题的政策是() A.统一适用旧办法 B.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采取过渡措施 C.被保险人自愿选择 D.统一适用新办法 12.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 ...() A.资金 B.物 C.公民保障权 D.服务行为 13.最低生活保障法的立法目标是克服现实中的() A.生活问题 B.贫困问题 C.发展问题 D.稳定问题 2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一1.-5 CCDDC 6-10D DC D D 二1劳动法律关系:劳方和资方的法律关系,理论上一般简称为“劳动关系”或“劳资关系”,是指雇员和雇主基于劳动合同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 2:又叫人才派遣,是一种新的用人或配置方式。有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和发展需要,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得到所需要的工作人员。 3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或争议。 4社会医疗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在劳动者患病需要医疗费用或医疗服务时,山国家或单位提供医疗费用资助或医疗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使患病劳动者的正常生活不受太大的影响,它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5养老保险为国家或政府通过立法,以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为原则,保障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三 1.雇佣合同,指雇用人与受雇人约定,由受雇人为雇用人提供服务,雇用人向受雇人给付报酬的合同。劳动合同,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合同。(1) 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①二者都是兼具财产性和人身性的合同,即二者都是一方给付劳务,另一方给付报酬的合同;②二者都是诺成合同;③二者都是双务、有偿合同;④二者都是继续性合同。(2) 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二者的历史发展不同。雇佣合同的历史久远;劳动合同是在雇佣合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才出现的。②二者的内容不同。雇佣合同的内容更多的是双方意思自治,协商的结果;而劳动合同里渗透了更多的国家干预的内容。③二者的主体及关系不同。雇佣合同,可能发生在自然人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单位之间,当事人之间具有平等性;而劳动合同,只能发生在自然人和单位之间,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即具有隶属性。④二者的形式不同。雇佣合同是不要式合同;而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属于要式合同。⑤二者发生争议的处理程序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后,当事人可直接到法院起诉;而劳动合同,当事人应该首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⑥发生争议适用的诉讼时效不同。雇佣合同发生争议,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必须在6个月内申请劳动仲裁。⑦适用的法律不同。应从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联系和区别作答 2.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可以为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1、劳动合同内容的必备条款(1)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条款。(2)劳动合同期限。(3)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报酬。(6)社会保险。(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2、劳动合同内容的约定条款(1)试用期。《劳动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的约定作出了如下限制:①对试用期约定的时间与次数限制。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②对某些类型的劳动合同禁止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③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④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

2020自考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自考必考重点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速成笔记

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前两章样本, 完 整版11页)笔记依据教材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杨燕绥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第三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科学 第四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第二篇劳动和社会保障契约 第五章劳动合同法 第六章集体协议 第七章社会合作协议第三篇劳工标准 第八章最低工资和薪酬权益法 第九章劳动保护法第四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十章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第十一章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第十二章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第十三章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第十四章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第十五章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第五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 第十六章劳动和社保障行政执法 第十七章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法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乌■劳钏 (一)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劳3 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 力。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 会问题:⑴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⑵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具有商品属性;劳动 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 1. 劳动者的定义 劳新法意义&勺劳遍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 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 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 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⑵公民的劳动义务 和责任。劳动是一所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 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 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 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 1. 公民劳动权的定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即 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 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 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 的权利。 2. 公民劳动权的意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 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 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公民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风险 风险即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该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风险即概率最大的、人人 生存权 定义 生存权是人权革命的产物 保障权 国 保障权产生于宪法时代 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 称为 者 公民就业权 2)取得劳 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 的权利;(7)提请劳动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 辞退。 1)劳动和就业 公民的权利,由此提出国家和政府促进 民就业的责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改变 。(3)用人单位也具有保障公民就业 利的义务和责任。(4)公民在就业过程 要履行如下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 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 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遵守职 德。 劳动者结社权 << 中华人民共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职工大会与劳动者结社权 ,它仅代表本企业职工 (1)雇主和雇 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但在事实上常 出现不平等现象。(2)劳动者组织是与 或雇主组织进行对信而保护劳动者合 权益的组织保障,也是工业民主的组织 式。(3)劳动者组织是向劳动者提供教 帮助的组织。 职工参与权 职工参与,即 化 (1)保障职 。(2)参与机制由信息分享、平等 。(3)职工参 利 职工参与分配 1)坚持按 动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鼓励 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 里作为分配要素的资本和技术包括人力 (2)坚持多种分 方式,即一揽子薪酬计划。 公民劳动权白勺国际挑战 社会条款之争 入 (二)体面的劳动 体面的劳动需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 来:保护公民劳动权利J促进公民就 业;实施社会保护;开展政府、企业和劳 动者之间的社会对话。 三、公民劳动权的保障措施 (一)促进就业法 1 .新的就业定义 无论是常规就业还是灵活就业,只有具备如 下三个条件才为就业:具有合法的劳动关系, 如订立劳动合同;工作地安全卫生有保障; 劳动者基本权益有保障 2. 促进就业法 促进就业法是国家帮助公民实现就业权的 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的总称。 3. 我国促进就业法的主要内容 (1)实行劳动预备制,即强化职业培 训,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青年劳 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2)举办劳动服务企业。 (3)创办再就业服务中心。 (4)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中国职业介绍 机构包括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 (非营利),社会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 (公益或营利),个人开办举办的职业介 绍机构(公益或营利)。 (二)职业教育法 1 .职业教育法概述 职业教育法是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关于 职业教育与培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的教育与训练。 3. 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 职业技能君核与鉴定,是对劳动者进行技 术等级考试和技术职称资格考评的法律制 度。 (三)经济裁员法 1. 经济性裁员与公正裁员 经济性裁员指因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裁 员。经济性裁员指集体裁员,通过集体协 商和对话的方式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律 特征是:由于经营原因发生的雇主行为; 非员弋二自愿;终止劳动关系。劳动法处 理这个矛盾的下具是公正裁员。公正裁员 是保护公民就业权的后置措施。 2. 公正裁员的法律规定 公正裁员由三个法律要素和诉讼保护构 成。三个法律要素即正当理由、合法程序 和合理补偿。 (1)正当理由裁员。实施经济性裁员的 正当理由包括两个方面:需要裁员的经济 原因和具体理由;被裁员工的劳蜘能力和 素质缺陷。 (2)合法程序裁员。公正裁员应当依据 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即提前通知与协商。 (3)合理裁员补偿。被裁的员工有权得 到适当经济补偿,即裁员补偿。 不公正裁员诉讼。不公正裁员诉讼是指针 对已经作出的或已经实施的裁员决定进行 的起诉和处理。 3. 我国裁员法律制度 法律规定明确了下列问题:(1)企业可以 依法裁员和解除劳动合同;(2)企业在作 出裁员决定之前需要提前通知全体职下, 并听取下会意见;(3)依法裁员需要支付 法定经济补偿金。 经济性裁员是市场竞争的客观现象,但它涉 及到雇主和雇员的意本利益,是劳动立法中 最敏感的I可题。 第三节公民保障权 一、公民保障权立法 (一)社会保障立法的开端 公民保障权立法称为社会保障法。在1883 年,德国颁布和实施了第一部《医疗保险 法 >>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 1935年,美国第一次正式使用“社会保 障” 一词,并颁布和实施了《社会保障 法》。 (二)社会保障进入宪法 1945年《联合国宪章》强调生存权是基本 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 定;所有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之一,都享有 社会保障权。 (三)全球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1952年6月28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通 过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 102 号)。该公约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规 定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义务:(1)社会保障 制度覆盖下列风险和提供津贴一一疾病、 失业、老龄、工伤、生育、遗属和家庭; (2)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群体及该群体在 全部人口中的比例;⑶社会保障待遇定期 支付原则及与工资的替代率,非本国公民 同等待遇;(4)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监 督,按照法定标准由雇主和工人联合会实 施管理;(5)建立社会保障司法制度,以 保证公民诉权。 (四)<< 全球协议 >> 与企业的社会责 任在1995年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 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社会规则” 和 << 全球协议 >> 的设想。全球协议中的 社会规则包括9项内容:(1)尊重和维护 国际公认的人权;(2)不参与任何漠视和 践踏人权的行为;(3)维护结社自由,承 认集体谈判的权利;(4)消除强制劳动; (5)废除童工劳动;(6)杜绝就业和职 业方面的任何歧视行为;(7)应对环境挑 战;(8)主动加强环境保护责任;(9) 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 (五)中国关于公民保障权的主要法律 1954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时即规定 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第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 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社会保障制度。 二、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障 1 .亲老g社会保障 2. 养老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养老保障已 经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 (1)家庭保障时期;(2)国家保障时期; (3)社会保障时期。 (二)健康保障(疾病和生育) 1 .健康与社会保障 健康即身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中疾 病治疗是中心环节。 2. 健康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健康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1)家 庭保障时期;(2)社会保障时期;(3) 现代健康保障时期。 全民保健,即由国家筹集资金和建立公立 医院,向全体公民提供程度不同的保健服 务和医疗救助。 3. 中国的健康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基本医疗(包括 生育)保险;(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3)个人医疗储蓄(尚没有制度安排); (4)具有健康保障功能南其他雨J度。 (三)失业保障 1 .失业与社会保障 公民就业安全已经成为需要加强保障的公 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全局 性问题。 2. 失业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失业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 (1) 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补偿,由辞退雇 员的雇主提供一次性辞退补偿金;(2)国 家保障时期,由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计划 提供失业救济;(3)社会保障时期,由国 家、雇主和社会共同建立失业保障徐系, 3. 中国的失业保障 1993年,中国颁布和实施了 <<失业保险 条例 >>,以“国家失业保险为主和企业补 偿为辅”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 (四)工伤保障 1 .工伤和社会保障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包括:(1)因突发性 生产事故导致的工伤;(2)因工作环境原 因长时间侵害工人健康造成的职业病。 2. 工伤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工伤保障已经过了两个历史时期,即: (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责任。 (2)社会保障时期。 3. 中国的工伤保障工伤保险制度,包括工 伤待遇和职业病待遇;在2003年4月颁布 并于2004年1 月1日实施了《工伤保险条 例>>。一个“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的 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形成。 (五)住房保障 1. 住房与社会保障 新加坡将住房作为养老保障的主要经济来 源。德国向市民提供住房津贴。住房保障 的内容包括;资助购买住房、提供租房资 金和免费福利住房。 2. 住房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住房保障主要有三种模式:(1)家庭保障。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D)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救助的对象是(C)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B)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 度是(B)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之处是(C)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7.一般来说,疾病现 金给付的标准为(A)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 的85%—95%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C)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广东自考07484社会保障学重点资料2016年12月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7484) 一、识记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2.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是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3.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4.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等体现了基金的共担性。 5.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6.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疾病保险法》。 7.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贯彻普遍性原则。 8.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 9.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10.《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1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2.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呼吁改进医疗社会保险,以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并在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 13.实行个人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以新加坡国家最为典型。 14.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 15.工伤的认定,主要是看负伤、残疾或死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是因为工作或他人、社会的利益造成的。具体标准是由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16.在我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正式登记结婚,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生育。

专业介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非师范本科)学制:四年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 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习课程: 1.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社会学、法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逻辑学、社会统计学、会计学、公共管理学、保险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研究方法、管理心理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实务 2.专业方向课(必修或限选):社会政策分析、公共关系实务、风险管理、公文写作、劳动经济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关系实务(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实务、绩效与薪酬管理、专业论文写作、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实务、统计分析与实务、就业指导课 专业特色与优势: 长期与武汉大学保持密切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实操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政府、社区、非营利组织、企业建有实践基地,专注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口就业方向: 1.政府、事业单位、参公单位举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与民政部门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城镇社区、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工会及其它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的基层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工作;政府各部门人力资源工作者;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的劳动纠纷执法工作者;事业单位行政工作者、人力资源管理者、教师等。 2.企业举例:各类企业行政工作者(秘书、助理、办公室行政、后勤等);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劳动关系、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HR或HRBP);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者

社会保障学习题自考

社会保障学-习题(自考)

————————————————————————————————作者:————————————————————————————————日期: ?

社会保障学同步练习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 展 [考核要求] 本章的考核的重点是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等问题。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 ) A、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B、国民收入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C、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D、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 A、20世纪50年代初期B、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初期 3、属于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的保险是( ) A、失业和医疗保险 B、养老和医疗保险 C、养老和工伤保险D、养老和生育保险 4、属于完全统筹项目的保险是() A、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B、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 C、医疗、养老和工伤保险 D、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5、中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时间是( ) A、1979年B、1985年 C、1993年 D、1998年 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最长可领取多少年的基本生活费() A、二年 B、三年 C、四年D、五年 7、世界上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健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瑞典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采取了() A、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 B、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C、现收现付、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D、积累、代际支付的筹资模式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自考复习资料.doc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劳动与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社会保障的核心部份是——社会保险 2、1978年,我国建立了——民政部 3、负责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的部门是——民政部 门 4、1982年,我国建立——劳动人事部 5、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设作为其常设办事机构是——秘书处 6、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称为——社会救济 7、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起始于——社会救济 8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 9、现代社会保障萌芽的标志是——1834年《济贫法》 10、1999年国务院发布——失业保险条例》 11、“无责任补偿”原则的保险制度,首创于——德国 12、《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为本人工资的——1% 13失业保险的被保险人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标准是以本市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1% 生育保险费最高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1% 14、职工因发生事故或职业病死亡的,所在单位均应发给因公死亡待遇。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根据供养人口按月发给。供养1人的发给死者生前标准工资的——25% 15、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

——20% 1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部分,均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 为缴纳基数 17、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的——2% 18、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 1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 20、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时间是——1951年 21、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18个月 22、我国政府规定,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的工种要提前退休,必须累计满---- 9年 23、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给予的假期不超过——2年 24、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偿金,八级伤残的标准为本人工资的——10个月 25、失业人员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 失业保险金期限最长为——24个月 26、企业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企业,自开业之FI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时间为——两年 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后剩余的月数,超过6个月的,按 --- 1年计算 27、职工失业期间达到退休年龄,可以按规定办理退休,必须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 28、职工因工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一一12个月 29、社会保障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 30、199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明确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 课程代码:05151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课程代码:0515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社会保障》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在整个劳动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完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进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哲学、伦理学等诸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宏观大环境,重点阐释以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为核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突出社会保障的经济学分析以及管理方法论,并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融进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新发展和新动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社会保障》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管理方法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考试者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相关知识体系,认识社会保障在国家社会制度中的定位和作用,为社会保障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立足我国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理解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通过社会保障学的独特视角,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并要求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做好必要的理论准备和专业训练。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基础。《西方经济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公共管理学》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宏观管理的知识基础,《财政学》为学习本课程中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路线、社会保障与税收的关系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保障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理解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理解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及其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理解社会保障水平的内涵及其适度性,了解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特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位及其功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制度特征;社会保障的理念基础。(重点) 1.识记:(1)社会保障的概念;(2)风险与保险的联系。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中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中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能够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中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