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试卷2017.1-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自考试卷2017.1-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自考试卷2017.1-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自考试卷2017.1-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练习题

1、提出劳动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B)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A终止劳动关系B劳动争议发生C调解不成D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 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A)。 A赔偿金B违约金C滞纳金D罚金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A)。 A解除合同B终止合同C变更合同D续订合同 4、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C)规定。 A企业规章制度B劳动合同C法律法规D集体合同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D)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一年B六个月C一个月D十五天 6、劳动争议调整委员会主任由(B)担任。 A职工代表B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D三方面选举产生的代表 7、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条件出现,劳动合同(D)。 A解除B自行解除C撤销D终止 8、工会与企业签订的以劳动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是(A)。 A集体合同B经济合同C民事合同D劳动合同 9、支付(B)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调整。 A临时工的劳动报酬B加工承揽的劳动报酬C轮换工的劳动报酬D雇佣工人的收入 10、某女职工遇到难产,按劳动法规定应给予的产假为(C)天。 A.56天 B.90天 C.105天 D.120天 11、一般认为,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时间是(D)。 A.18世纪 B.19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下半叶 D.20世纪初 12、能够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A)。 A.只能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 B.只能是主体双方的违法行为 C.可以是主体双方的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D.事件 13、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C)。 A.12个月 B.10个月 C.6个月 D.3个月 14、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D)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开工通知劳动者本人。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D.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5、能够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是(D)。 A.各级人民政府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各级劳动行政部门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6、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B)的工资报酬。

2020自考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自考必考重点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速成笔记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前两章样本,完整版11页) 笔记依据教材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杨燕绥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科学 第四章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 第二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契约 第五章 劳动合同法 第六章 集体协议 第七章 社会合作协议 第三篇 劳工标准 第八章 最低工资和薪酬权益法 第九章 劳动保护法 第四篇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章 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失业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工伤保险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第十五章 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 第五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 第十六章 劳动和社保障行政执法 第十七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法 第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一节 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 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与劳动 (一)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二)劳动 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1)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2)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具有商品属性;劳动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 1.劳动者的定义 劳动法意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2)公民的劳动义务和责任。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 1.公民劳动权的定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容如下: 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 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 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 的权利。 2.公民劳动权的意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 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公民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风险 风险即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该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风险即概率最大的、人都可能遇到的风险。 (二)生存权 1.定义 生存权即维持人的生存的基本权利,生命权、健康权、劳动权等。生存权应当是人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命的产物。 2.生存权是人权革命的产物 (三)保障权 1.定义 保障权即当公民基本生活遇到风险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 2.保障权产生于宪法时代 贝弗里奇设计了—整套“墓”的全面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称为“福利国家之父”。 第二节 公民劳动权 一、我国公民劳动权的主要内容 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包括公民就业权、者结社权和职工参与权。 (一)公民就业权 公民就业权的主要内容。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技能培训的权利;(6)的权利;(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辞退。 公民就业权的社会意义。(1)公民的权利,由此提出国家和政府促进公民就业的责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改变和动摇。(2)上述权利各自独立,共同构成公民就业权,都可能导致不完善的就业,法权益受到损害,特别是在灵活就业的情况下。(3)用人单位也具有保障公民就业权利的义务和责任。(4)要履行如下义务:完成劳动任务,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德。 (二)劳动者结社权 劳动者结社权的主要内容。<<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1.工会与劳动者结社权 工会是劳动者的组织。工会具有代表功能,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将分散的劳动者和个体雇员变为集体组织,产生工会的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具有规范功能,其自身规则和集体协议对雇员行为和企业行为发生重要的影响。会具有教育和训练功能。能,可向会员提供法律、经济、社会交往和社会保障的服务。 2.职工大会与劳动者结社权 职工大会不同于工会,工的利益。 劳动者结社权的意义在于:(1)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出现不平等现象。(2)或雇主组织进行对话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保障,也是工业民主的组织形式。(3)劳动者组织是向劳动者提供教育和帮助的组织。 (三)职工参与权 职工参与权的主要内容是:职工参与,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参与是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法律依据。 1.职工参与管理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意义在于:(1)工知情权。(2)参与机制由信息分享、(3)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是那些与职工 (1)坚持按劳鼓励资在这里作为分配要素的资本和技术包括人力(2)坚持多种分配 社会条款即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协议里加劳动权和环境的内目的在于通过贸易制裁保证这些条件体面的劳动需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J 促进公民就业;实施社会保护;开展政府、企业和劳 只有具备具有合法的劳动工作地安全卫生 促进就业法是国家帮助公民实现就业权 即强化职业培训,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青年劳动者 中国职业介绍机构(非营(公益或营(公益社会和公民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是对劳动者进行技术等级考试和技术职称资格考评的法律 经济性裁员指因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裁通过集体协经济性裁员的法律特征是:由于经营原因发生的雇主行为;劳动法处公正裁员 公正裁员由三个法律要素和诉讼保护构合法程序实施经济性裁员的正当需要裁员的经济原因被裁员工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公正裁员应当依据法律 被裁的员工有权得到适 不公正裁员诉讼是指针对已经作出的或已经实施的裁员决定进 (1)企业可以依(2)企业在作出裁并听依法裁员需要支付法定经但它是劳动立 公民保障权立法称为社会保障法。在年,德国颁布和实施了第一部《医疗保险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1935年,美国第一次正式使用“社会保障”一词,并颁布和实施了《社会保障法》。 (二)社会保障进入宪法 1945年《联合国宪章》强调生存权是基本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所有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之一,都享有社会保障权。 (三)全球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1952年6月28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该公约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义务:(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下列风险和提供津贴——疾病、失业、老龄、工伤、生育、遗属和家庭;(2)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群体及该群体在全部人口中的比例;(3)社会保障待遇定期支付原则及与工资的替代率,非本国公民同等待遇;(4)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监督,按照法定标准由雇主和工人联合会实施管理;(5)建立社会保障司法制度,以保证公民诉权。 (四)<<全球协议>>与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1995年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社会规则”和<<全球协议>>的设想。全球协议中的社会规则包括9项内容:(1)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人权;(2)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3)维护结社自由,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4)消除强制劳动;(5)废除童工劳动;(6)杜绝就业和职业方面的任何歧视行为;(7)应对环境挑战;(8)主动加强环境保护责任;(9)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 (五)中国关于公民保障权的主要法律 1954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时即规定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障 1.养老与社会保障 2.养老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养老保障已经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家庭保障时期;(2)国家保障时期;(3)社会保障时期。 (二)健康保障(疾病和生育) 1.健康与社会保障 健康即身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中疾病治疗是中心环节。 2.健康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健康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1)家庭保障时期;(2)社会保障时期;(3)现代健康保障时期。 全民保健,即由国家筹集资金和建立公立医院,向全体公民提供程度不同的保健服务和医疗救助。 3.中国的健康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基本医疗(包括生育)保险;(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3)个人医疗储蓄(尚没有制度安排);(4)具有健康保障功能的其他制度。 (三)失业保障 1.失业与社会保障 公民就业安全已经成为需要加强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全局性问题。 2.失业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失业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补偿,由辞退雇员的雇主提供一次性辞退补偿金;(2)国家保障时期,由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计划提供失业救济;(3)社会保障时期,由国家、雇主和社会共同建立失业保障体系, 3.中国的失业保障 1993年,中国颁布和实施了<<失业保险条例>>,以“国家失业保险为主和企业补偿为辅”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 (四)工伤保障 1.工伤和社会保障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包括:(1)因突发性生产事故导致的工伤;(2)因工作环境原因长时间侵害工人健康造成的职业病。 2.工伤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工伤保障已经过了两个历史时期,即:(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责任。(2)社会保障时期。 3.中国的工伤保障

全国2014年4月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自考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2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C.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D.有关劳动关系法规的总和 2.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 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D.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3.下列不属于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 A.保障公民劳动权B.建立公平劳动标准 C.确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D.保护弱者 4.公民劳动权的内容不包括 ... A.就业权B.结社权 C.健康权D.参与权

5.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劳动法规是 A.1802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B.1819年英国《皮尔法》C.1601年英国《济贫法》D.1844年英国《工厂法》6.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贷关系 C.两个企业之间签订借调劳动者而发生的关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而发生的关系 7.下列不.属于 ..劳动争议的参加人是 A.为了要回经济补偿金,起诉用人单位甲公司的张某 B.为张某作证的工友王某 C.代理甲公司的李律师 D.对张某所在的甲公司做出行政处罚的劳动监察机关 8.下列表述中,劳动争议处理的自愿自助原则的内涵表达不当 ..的是 A.自主决定是否提起劳动争议处理 B.自主选择调解或者仲裁 C.自主接受仲裁决定和提起诉讼 D.当事人自主决定在仲裁时效内何时提起仲裁的权利 9.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劳动争议仲裁适用调解原则 B.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必须与对方签订仲裁协议 C.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法定前置程序 D.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仲裁活动 1O.我国医疗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不包括 ... A.合同主体多样性B.合同规范对象多样性 C.医疗保险合同属于私法上的合同D.由一系列的合同组成 11.集体劳动关系的特征不包括 ... A.雇员主体必须是雇员的组织 B.雇主主体可以是雇主个人或者雇主组织 C.主体地位的平等性 D.协调二者关系需要依法建立独立的协调机制,即集体协商或者集体协议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库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阶段练习二 二、单项选择题(共66分,每题2分)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建房而发生的关系 C、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某石材厂与农民工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除特种行业外,我国的最低就业年龄为( ) A、14 周岁 B、15 周岁 C、16 周岁 D、18 周岁 3、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 ) A、合法行为 B、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C、行为与事件C、事件 4、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以招用不满16 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是( ) A、东方歌舞团 B、海杂技团 C、国家体操队 D、山丹编织厂 5、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成,应按以下程序解决( ) A、由当地人民政府信访机构协调处理 B、由人民法院受理 C、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 D、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解决 6、根据《劳动法》规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机构是( ) A、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各省市人大常委会 D、全国总工会 7 、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人员有( ) A、医务人员 B、锅炉工 C、厨师 D、推销人员 8、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我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妇女劳动保护法规是( ) A、《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 B、《女职工生育保险规定》 C、《妇女权益保障法》 D、《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9、我国社会保险项目中,用人单位缴费比例最高的是( ) A、失业保险费 B、医疗保险费 C、工伤保险费 D、养老保险费 10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职工个人缴费达到最低年限的,才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这一年限为( ) 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11 、关于工会的性质和地位,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省级以上工会具有机关法人资格 B、产业工会具有财团法人资格 C、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工会的权力机构 D、工会属于群众组织 1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三方代表组成,其中不是一方代表的是( ) A、政府综合部门代表 B、工会代表 C、职工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13、我国国务院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劳动者连续工作()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4、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但最短不得少于()。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 3小时 15、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A.10年 B.15年C.20年 D.25年 16、我国《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7、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A.24 B.36 C.48 D.72 18、《劳动法》第41条规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l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A.2小时B.3小时C.4小时 D.5小时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国开(电大)本科2020年1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2020年1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021 课程代码:02972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来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其特点是(A)。 A.基础性 B.针对性 C.专业性 D.实践性 2.在我国,集体协商中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了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C)。 A.10天 B.30天 C.60天 D.半年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B)。 A.150%的工资报酬B.200%的工资报酬 C.250%的工资报酬 D.300%的工资报酬 4.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C)。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5.某女职工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产假应不少于(C)。 A.75天 B.90天 C.113天 D.120天 6.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设置(D)。 A.劳动检查机构 B.劳动督查机构 C.劳动检察机构 D.劳动监察机构 7.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A)。 A.不予受理 B.应予受理 C.驳回起诉 D.告知其按普通民事争议起诉 8.在社会保障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35年发布的《社会保障法》,其发布国家是(B)。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9.工伤保险实行的原则是(B)。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无过错责任原则为补充 10.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的保险费只由用人单位缴纳的是(D)。 A.养老保险费 B.医疗保险费 C.失业保险费D.工伤保险费 二、多项选择题 11.劳动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在于(ABC)。 A.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B.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C.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D.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方法 12.与《劳动法》相比,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我国《就业促进法》新增的就业歧视类型的有 (CD) A.宗教信仰歧视 B.民族歧视 C.健康歧视 D.户籍歧视 13.以下各选项中有关职业病人待遇的正确说法有(ABD)。 A.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B.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 C.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初的用人单位承担 D.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14.未成年工不能从事的劳动有(ACD)。 A.矿山、井下劳动 B.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有毒有害劳动 D.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15.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的职权有(ABCD)。 A.进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2020自考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自考必考重点自考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速成笔记

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前两章样本, 完 整版11页)笔记依据教材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杨燕绥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 第三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科学 第四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历史沿革第二篇劳动和社会保障契约 第五章劳动合同法 第六章集体协议 第七章社会合作协议第三篇劳工标准 第八章最低工资和薪酬权益法 第九章劳动保护法第四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第十章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第十一章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第十二章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第十三章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第十四章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第十五章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第五篇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治 第十六章劳动和社保障行政执法 第十七章劳动和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法第一章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公民、劳动和社会保障公民对国家的第一需要是基本生活的安全保障,公民应有的最基本权利是劳动权和基本生活保障权。 劳动权和保障权属于社会法范畴。 一、公民乌■劳钏 (一)公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劳3 劳动产生劳动力,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 力。它具有如下明显特征并引起相应的社 会问题:⑴劳动力与劳动者不可分割。⑵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具有商品属性;劳动 力是特殊商品。 (三)劳动者 1. 劳动者的定义 劳新法意义&勺劳遍者指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 2.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的相应义务,具体内容包括:(1)国家的义务和责任。国家负有保障公民劳动权的义务和责任,其具体内容包括: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对就 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发 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 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⑵公民的劳动义务 和责任。劳动是一所有劳动能力公民的光 荣职责,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 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 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 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四)劳动权 1. 公民劳动权的定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即 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 容如下:就业权,即获得职、业培训、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和社会福利的权利;结社权,即建立、加入和退出劳动者组织的权利; 参与权,即参与企业管理和分享企业利润 的权利。 2. 公民劳动权的意义 劳动权是公民权利的基石。公民劳动权及公民劳动义务和劳动权利的统一。具体内 容如下:1.就业权2.结社权3.参与权. 学习和研究公民劳动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将就业问题提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样一个全局性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劳动法制建设,净化法制环境,明确国家、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做到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二、公民与社会保障 (一)社会风险 风险即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该事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社会风险即概率最大的、人人 生存权 定义 生存权是人权革命的产物 保障权 国 保障权产生于宪法时代 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 称为 者 公民就业权 2)取得劳 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享 的权利;(7)提请劳动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 辞退。 1)劳动和就业 公民的权利,由此提出国家和政府促进 民就业的责任,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改变 。(3)用人单位也具有保障公民就业 利的义务和责任。(4)公民在就业过程 要履行如下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 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 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遵守职 德。 劳动者结社权 << 中华人民共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职工大会与劳动者结社权 ,它仅代表本企业职工 (1)雇主和雇 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但在事实上常 出现不平等现象。(2)劳动者组织是与 或雇主组织进行对信而保护劳动者合 权益的组织保障,也是工业民主的组织 式。(3)劳动者组织是向劳动者提供教 帮助的组织。 职工参与权 职工参与,即 化 (1)保障职 。(2)参与机制由信息分享、平等 。(3)职工参 利 职工参与分配 1)坚持按 动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鼓励 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 里作为分配要素的资本和技术包括人力 (2)坚持多种分 方式,即一揽子薪酬计划。 公民劳动权白勺国际挑战 社会条款之争 入 (二)体面的劳动 体面的劳动需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 来:保护公民劳动权利J促进公民就 业;实施社会保护;开展政府、企业和劳 动者之间的社会对话。 三、公民劳动权的保障措施 (一)促进就业法 1 .新的就业定义 无论是常规就业还是灵活就业,只有具备如 下三个条件才为就业:具有合法的劳动关系, 如订立劳动合同;工作地安全卫生有保障; 劳动者基本权益有保障 2. 促进就业法 促进就业法是国家帮助公民实现就业权的 政策、法律和行政措施的总称。 3. 我国促进就业法的主要内容 (1)实行劳动预备制,即强化职业培 训,以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高青年劳 动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2)举办劳动服务企业。 (3)创办再就业服务中心。 (4)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中国职业介绍 机构包括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 (非营利),社会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 (公益或营利),个人开办举办的职业介 绍机构(公益或营利)。 (二)职业教育法 1 .职业教育法概述 职业教育法是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关于 职业教育与培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的教育与训练。 3. 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 职业技能君核与鉴定,是对劳动者进行技 术等级考试和技术职称资格考评的法律制 度。 (三)经济裁员法 1. 经济性裁员与公正裁员 经济性裁员指因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裁 员。经济性裁员指集体裁员,通过集体协 商和对话的方式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法律 特征是:由于经营原因发生的雇主行为; 非员弋二自愿;终止劳动关系。劳动法处 理这个矛盾的下具是公正裁员。公正裁员 是保护公民就业权的后置措施。 2. 公正裁员的法律规定 公正裁员由三个法律要素和诉讼保护构 成。三个法律要素即正当理由、合法程序 和合理补偿。 (1)正当理由裁员。实施经济性裁员的 正当理由包括两个方面:需要裁员的经济 原因和具体理由;被裁员工的劳蜘能力和 素质缺陷。 (2)合法程序裁员。公正裁员应当依据 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即提前通知与协商。 (3)合理裁员补偿。被裁的员工有权得 到适当经济补偿,即裁员补偿。 不公正裁员诉讼。不公正裁员诉讼是指针 对已经作出的或已经实施的裁员决定进行 的起诉和处理。 3. 我国裁员法律制度 法律规定明确了下列问题:(1)企业可以 依法裁员和解除劳动合同;(2)企业在作 出裁员决定之前需要提前通知全体职下, 并听取下会意见;(3)依法裁员需要支付 法定经济补偿金。 经济性裁员是市场竞争的客观现象,但它涉 及到雇主和雇员的意本利益,是劳动立法中 最敏感的I可题。 第三节公民保障权 一、公民保障权立法 (一)社会保障立法的开端 公民保障权立法称为社会保障法。在1883 年,德国颁布和实施了第一部《医疗保险 法 >>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 1935年,美国第一次正式使用“社会保 障” 一词,并颁布和实施了《社会保障 法》。 (二)社会保障进入宪法 1945年《联合国宪章》强调生存权是基本 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 定;所有公民作为社会成员之一,都享有 社会保障权。 (三)全球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1952年6月28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通 过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 102 号)。该公约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规 定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义务:(1)社会保障 制度覆盖下列风险和提供津贴一一疾病、 失业、老龄、工伤、生育、遗属和家庭; (2)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群体及该群体在 全部人口中的比例;⑶社会保障待遇定期 支付原则及与工资的替代率,非本国公民 同等待遇;(4)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监 督,按照法定标准由雇主和工人联合会实 施管理;(5)建立社会保障司法制度,以 保证公民诉权。 (四)<< 全球协议 >> 与企业的社会责 任在1995年召开的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 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社会规则” 和 << 全球协议 >> 的设想。全球协议中的 社会规则包括9项内容:(1)尊重和维护 国际公认的人权;(2)不参与任何漠视和 践踏人权的行为;(3)维护结社自由,承 认集体谈判的权利;(4)消除强制劳动; (5)废除童工劳动;(6)杜绝就业和职 业方面的任何歧视行为;(7)应对环境挑 战;(8)主动加强环境保护责任;(9) 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 (五)中国关于公民保障权的主要法律 1954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宪法时即规定 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004年,第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 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社会保障制度。 二、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障 1 .亲老g社会保障 2. 养老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养老保障已 经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 (1)家庭保障时期;(2)国家保障时期; (3)社会保障时期。 (二)健康保障(疾病和生育) 1 .健康与社会保障 健康即身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中疾 病治疗是中心环节。 2. 健康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健康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1)家 庭保障时期;(2)社会保障时期;(3) 现代健康保障时期。 全民保健,即由国家筹集资金和建立公立 医院,向全体公民提供程度不同的保健服 务和医疗救助。 3. 中国的健康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基本医疗(包括 生育)保险;(2)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3)个人医疗储蓄(尚没有制度安排); (4)具有健康保障功能南其他雨J度。 (三)失业保障 1 .失业与社会保障 公民就业安全已经成为需要加强保障的公 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全局 性问题。 2. 失业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失业保障已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即: (1) 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补偿,由辞退雇 员的雇主提供一次性辞退补偿金;(2)国 家保障时期,由政府举办的失业保险计划 提供失业救济;(3)社会保障时期,由国 家、雇主和社会共同建立失业保障徐系, 3. 中国的失业保障 1993年,中国颁布和实施了 <<失业保险 条例 >>,以“国家失业保险为主和企业补 偿为辅”的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形成。 (四)工伤保障 1 .工伤和社会保障 工伤也称职业伤害,包括:(1)因突发性 生产事故导致的工伤;(2)因工作环境原 因长时间侵害工人健康造成的职业病。 2. 工伤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工伤保障已经过了两个历史时期,即: (1)雇主保障时期,也称雇主责任。 (2)社会保障时期。 3. 中国的工伤保障工伤保险制度,包括工 伤待遇和职业病待遇;在2003年4月颁布 并于2004年1 月1日实施了《工伤保险条 例>>。一个“社会统筹和企业责任”的 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形成。 (五)住房保障 1. 住房与社会保障 新加坡将住房作为养老保障的主要经济来 源。德国向市民提供住房津贴。住房保障 的内容包括;资助购买住房、提供租房资 金和免费福利住房。 2. 住房保障模式的历史沿革 住房保障主要有三种模式:(1)家庭保障。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D)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救助的对象是(C)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B)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 度是(B)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之处是(C)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7.一般来说,疾病现 金给付的标准为(A)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 的85%—95%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C)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精)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是非题(判别正误,并在括号内写入"是"或"非"(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非 2、国家实行薪年休假制度。(是 3、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非 4、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非 5、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是 6、"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是 7、"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非 8、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非 9、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非 10、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是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劳动监察 2、劳动就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____。

A 警告 B 罚款 C 责令改正 D 停产整顿 E 拘留 2、劳动者在_____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A 生育 B 负伤 C 升学 D 失业 E 退休 F 工伤 3、劳动合同终止的的条件是____。 A 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B 经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 C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D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 4、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____。 A 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B 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 C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 人民法院 5、社会保险具有的特征是_____。 A 自愿性 B 社会性 C 强制性 D 互济性 E 营利性 F 福利性 6、我国已实行的特殊工时制度主要有_____。 A 定时工时制 B 缩短工时制 C 综合计算工时制 D 延长工时制 E 计件工时制 F 不定时工时制 7、按照工资的确定方式,可将工资分为___________。 A 计时工资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01任务 0006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 A. 《国际劳工宪章》 B. 《国际劳工标准》 C. 《国际劳工条约》 D. 《国际劳工章程》 满分:2 分 2. 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 A. 每半年召开一次 B. 每半年召开二次 C. 每一年召开一次 D. 经常召开 满分:2 分 3. 下列关于劳动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劳动法调整的是狭义上的劳动关系 B. 劳动法调整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 C.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既包括劳动关系,也包括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D. 承揽关系属于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应受到劳动法的调整 满分:2 分 4. 《集体合同规定》第38条规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为(),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 A. 6个月 B. 1至3年

C. 4年 D. 5年 满分:2 分 5. 我国法律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 A. 传染病歧视 B. 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C. 行为障碍歧视 D. 视听障碍歧视 满分:2 分 6.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满分:2 分 7. 以下各项中关于工会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阶级性 B. 群众性 C. 组织性 D. 自愿性 满分:2 分 8.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各项支出不属于劳动者工资范围的有()。 A. 计时工资 B. 计件工资 C. 加班工资 D. 职工福利费用

广东自考07484社会保障学重点资料2016年12月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7484) 一、识记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2.标志着社会保障开始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轨道是19世纪末在德国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险方式的雏形。 3.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4.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等体现了基金的共担性。 5.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6.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疾病保险法》。 7.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贯彻普遍性原则。 8.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 9.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由企业和国家负担改由个人全部负担。 10.《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保险金水平低于当地最低工资、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1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最长期限为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2.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呼吁改进医疗社会保险,以促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并在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目标。 13.实行个人储蓄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以新加坡国家最为典型。 14.工伤保障制度的保障方式与工伤事故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对工伤事故实行绝对责任或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 15.工伤的认定,主要是看负伤、残疾或死亡是否与工作相关,是否是因为工作或他人、社会的利益造成的。具体标准是由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16.在我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正式登记结婚,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女职工生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