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0.6)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0.6)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0.6)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0.6)

附件3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

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是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升“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是实现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快速、准确、高效运行的基础,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手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种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四川,依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确保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12”地震灾后重建是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新契机,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力。以安全生产信息化提升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指挥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变检查为监控”,建立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高速公路,将会为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本规划是依据《四川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的指导方针编制的。此规划是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等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回顾 (1)

(一)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 (1)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5)

(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三、“十二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 (13)

(一)缩小区域差异,加快落后地区政务网络建设 (13)

(二)调整信息化发展格局,走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13)

(三)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制定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和通讯机制 (14)

(四)发展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矿山、智慧交通、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15(五)完善支撑平台,建立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系统 (16)

(六)完善数据库建设,积累基础信息数量 (17)

(七)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素质 (18)

四、“十二五”期间重点工程 (18)

(一)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金安”工程)二期 (18)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21)

(三)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示范工程 (23)

五、保障条件和措施 (26)

(一)提高观念认识,提供政策保障 (27)

(二)关注中小企业,建立帮扶机制 (27)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27)

(四)加强人才引进,壮大信息化队伍 (28)

(五)配足基础装备,提供软硬件保障 (28)

(六)贯彻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 (28)

(七)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行业标准 (29)

六、名词解释 (29)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

“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回顾

(一)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省、市、县各级机构在“十一五”期间结合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实际需要开展了以“金安”工程、煤矿瓦斯远程监控系统、高风险行业危险源监控系统,运输客车GPS定位系统等为代表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性、起步性工作,有力的促进了安全生产的发展。

1、信息基础网络格局基本建成

建立了四川省省级安监机构基于互联网的外网、通过物理隔离和密码设备保障的机关内网和租用电信线路以视频会议为初期应用的资源专网,建成了一批具有安全生产鲜明特色的网站集群。

(1)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及国际互联网,全省21个市(州)中,已有12个市(州)安监局建立了门户网站(外网),实现了网上查阅资料、发布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全省安监系统的政务水平和公开程度,提升了我省安监系统的社会影响力。

基于互联网构建的四川省安全监督管理局外网系统,于“十一五”期间进行了全面改版,突出了安监特色和功能优化,增加了证书查询、视频新闻、电子邮箱等亮点功能,加大了政务信息

量。通过在网站上定期或不定期公开安监工作重大决策、通知公告、政策法规、事故统计、行政许可、考试培训等信息,使安监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成为安监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提高了政务信息发布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宣传的效率,成为链接省内外安全生产机构、提供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的门户。初步建立了省、市两级计算机网络,以政务信息网为基础,基本完成了四川省安监系统省、市计算机联网工程,实现了省、市局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十一五”期间,按照涉密网络建设的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机关内网,实现了内外网物理隔离。通过远程拨号和密码设备实现了省级、市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机要部门(单机)与总局内网连接,实现了电子公文、调度传真及相关资料数据等的双向加密传输。

(3)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通过租用电信部门专线实现了与各煤监分局的广域网连接,并开通了基于IP专网的视频会议系统。该视频会议系统能与国家安监总局的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在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下能辅助领导层进行救援资源调度、异地会商和决策指挥等。

(4)建成了一批安全生产信息化特色网站群。四川职业安全健康网、四川安全评价网、四川安全生产网等安全生产网站群,已成为各级部门宣传安全信息、传递安全资讯的重要途径。

2、信息应用系统开发领域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煤矿瓦斯远程监控、安全生产监察和行政执法、综合政务信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煤矿从业人员信息管理等方面开发了数十种应用系统。

(1)研发了煤矿从业人员安全信息管理系统。针对煤矿从业人员数量近年来大幅增加且极具流动性的特点,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成功开发了煤矿从业人员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为四川省每一位煤矿从业人员建立完善的个人安全信息数据库,安全监管部门可通过该系统对从业人员和煤矿企业进行监管和事故处理,煤矿企业可通过该系统对从业人员进行信息查询,全面了解从业人员的培训记录、违章记录、奖惩记录等信息,从而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管理。

(2)建立了煤矿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按照省政府要求,“十一五”期间,全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27个重点产煤县、7个重点煤炭企业以及监狱系统基本完成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远程联网县(公司)级平台建设。

(3)建立了部分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21个市(州)积极发动和引导有实力、有基础的企业推进视频实时监控,重点关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烟花爆竹、加油站等行业,在该类企业的生产经营危险场所安装视频监控、数据模拟量监控以及自动化报警装臵。截至到2009年上半年,全省烟花爆竹仓储点都实行了视频监控,全省所有煤矿都安装了煤矿监测监控系统。

(4)建立了四川省安全培训管理及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在借鉴全国其他同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安全培训管理要求

建设而成;采用5台服务器组,可同时支持5000人异地在线考试;运用视频全方位监控,可同时调阅36路视频画面;并预留了与安全执法软件、从业人员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煤矿监控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的接口,可实现全省统一的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电子平台;同时系统题库依据国家培训考试大纲,经专家反复修改、补充和论证最终形成,并结合特殊工种作业要求,在国内首创了必知必会题答题模式。考试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省在安全生产微机远程网络考试方面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下一步全面推行“教考分离”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系统和安全培训计算机网络考试平台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5)建立了调度与统计系统。基于互联网初步建立了全省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对事故调度快报、事故统计、行政执法统计、职业病危害统计等数据的处理、汇总、分析、输出等工作。

3、数据库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立和完善了全省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基本情况信息库、非煤矿山基本情况信息库、重点监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数据库等数十种数据库。

(1)建立了企业信息化数据库。全省21个市(州)认真开展了本辖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非煤矿山企业的信息普查登记录入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15个市(州)5000余家企业的信息录入。省级基础测绘数字化体系基本建成,建立了基础安监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

系、数据生产技术体系,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使我省基础安全信息化工作迈上了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台阶。

(2)建立了全省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针对“三同时”管理的需要,通过采集高危行业的专家信息,建立全省安全生产专家信息库,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需要建立合理的专家交互系统,在日常监管、应急救援、事故处臵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合理的中介机构和专家评审机制,随机抽取安全项目评价评审专家,对各安评项目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提升了安全项目监管水平。

(3)建立了安全监管数据库。基于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网和外网建立了部分安全生产监管与煤矿安全监察的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主要包括四川省特种作业人员执证上岗情况数据库,四川省省、市(州)、县三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等。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十一五”期间,虽然我省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现有的人防、机防措施只能改善安全生产情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状况。

另外,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经营单位产权、经营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安全生产情况日益复杂,安全生产数据信息急剧增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任务变得日益繁重,传统的工作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通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指导、服

务于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高效灵敏、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信息体系,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关键阶段,也是国际公认的生产安全事故“高发”阶段,如何利用好现有物质、技术、制度和人才条件,有效预防、控制及减少事故的发生,缩短事故高发阶段周期,早日实现四川省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是政府安全监管工作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依靠安全生产信息化快速实现该任务的实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得以不断延伸。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人际间沟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一种连接物体,并可实现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对话”的信息网络——物联网应运而生

并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内容,是“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新的工业化形势对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依靠信息化建设,实现“变检查为监控”,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监管,实现我省安全生产水平的跨越式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解决资金、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尚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区域之间发展不平

衡,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专业从事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相关软件研发的公司和单位数量很少,相关的规范还有待完善,许多市(州)、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尚未配臵专门的信息职能部门和技术人员,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等仍然比较落后,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系统性差、随意性大,多为被动式建设。

1、安全监管信息通道存在断层,条块分割现象严重

由于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5〃12”地震对全省各地区的破坏程度不同,全省安全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市(州)级安监局政务网站建立情况为例,21个市(州)中安监局政务网站建立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有9个市(州)尚未建立安监局政务网站,使得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和传输存在断层,缺少统一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现象突出,总体建设缺少统一规划,部门之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差异明显,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专业网站众多,整合力度有待加强。

●○

图1 四川省市(州)安监局政务外网建立情况

(○—有,●—无)

2、事故多发行业的信息化程度亟待加强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等是我省事故多发行业。遏制此类行业事故是有效降低我省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全省经济稳定好转的关键。目前,我省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监控系统建立尚不健全,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3、信息化基础装备、基础设施薄弱

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基础设备,如电脑、路由器、存储设备、交换机、VPN等装备水平较低,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安全生产信息化资金投入较少,信息化基础薄弱,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市场化筹资机制尚不健全,

对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适应突发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信息装备和通讯手段。

4、数据接口不统一,信息资源整合水平不高

由于省、市、县以及各行业、企业相关软件平台、数据接口是分步、分批建立,所采用的技术及研发工具都有所不同,数据间彼此通信不畅,信息资源加工利用水平不高,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安监信息资源,信息数据传递、加工的时效性差,共享度低,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5、信息化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

全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尤其是地、县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力量薄弱,系统维护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技能,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高层次信息化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不够完善。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新格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加快发展安全生产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力完成有关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不断改善和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基础资源和应用水平,为实现我省安全监管“变

检查为监控”及“2020年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从四川省安全生产的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安全生产领域信息化建设,防止各自为政、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合理界定建设规模和内容,分步实施,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实行分类指导,分级建设,稳步推进,在重点项目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促进领域内的信息化协调发展。

2、需求主导,急用先行

紧密结合四川省安全生产发展需求,立足企业、公众和政府机关的相关业务需要,重点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业务中需求紧迫、业务关联度高、条件具备、综合效益好的应用项目,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3、注重实效,资源共享

在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中,充分利用全省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有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四川省基础数据库资源、充分利用四川省安委会成员单位以及其他部门已有数据库资源,以业务为主线,以核心部门数据为基础,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业务协同,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模式,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制订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评价和信息发布技术标准,强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管理的要求,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推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跨密级、跨安全等级的应用。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四川、服务西部、拓展全国,搭建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高速公路,努力实现“感知四川,感知西部”、“物物相连,智慧安监”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有四川特色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道路。

到2015年,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对安全生产贡献率大幅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推动各行业安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产业链建立并延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得以健全;信息化网络的发展、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建设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西部省份前列,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2、具体目标

(1)网络发展目标:以省局政务网站资源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市(州)、县的产业特点,使得安全生产信息化道路呈辐射状向各市(州)、县全面扩张。

(2)数据库升级目标:实现全省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的全面升级和及时更新,提高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实现全省安监系统电子办公OA系统数据库的全面升级,不

断推进各级机构应用协同办公系统,适应我省未来电子公文流量快速发展的需要。做好我省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与国家级中心数据库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

(3)应用系统延伸目标:随着我省新能源的开发及产业结构的转变,在优化升级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系统的范围将不断延伸。到2015年,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行业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率达到100%。

(4)基础设施配备目标: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率大幅度提高。提高支撑信息化的基础设备设施配备数量,到2015年,省级安全生产信息化中心机房总面积达到500平方米,服务器数量增至50台以上,存储设备容量达到400TB;各市级安全生产信息化机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服务器增至5台以上;通过硬件设备(IP电话、存储设备、交换机、路由器、VPN网关、UPS、服务器)和软件系统(邮件系统、门户系统、GIS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备份软件、系统管理软件、网管软件、防病毒系统、防火墙系统)的完善,支持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业务开展以及门户网站、局域网、电子政务、监管执法管理自动化系统和“金安工程”接入。

(5)规范标准完善目标:初步建立起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可延伸扩展的网络体系架构,逐步将现有分散、独立、单一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系统、开放、多元的综合网络监管平台。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与监察、应急救援以及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业务的建设、管理及技术的安全生产信息化规范和标准。

(6)物联网技术发展目标:以四川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为依托,以物联网技术产业化为导向,开展安全监督管理领域物联网的技术研究、设备开发、系统集成、产业应用和服务、产业孵化等方面的攻关创新;建立物联网开发、实验、测试平台体系;利用现有“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建立智慧矿井管理平台;整合现有“客运车辆监控平台”、“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监控平台”、“城市道路监控系统”等,建立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将物联网监测监控技术运用到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建立其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等各环节的综合传感监控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监管。

三、“十二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

为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加快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十二五”时期任务主要有:

(一)缩小区域差异,加快落后地区政务网络建设

依托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建成覆盖全省安委会成员单位、各市(州)、县区安监局、重点企业的全省安全生产政务网络。对经济落后地区投入专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资金,建立完善市(州)、县级安全监管和监察、应急救援的信息通道,建立起煤矿、非煤矿山远程监控管理等应用系统,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等数据库。

(二)调整信息化发展格局,走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安全生产信息化应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大局。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同,安全监管的重点行业也有所不同。应根据各市(州)、县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重点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形成各市(州)、县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发展特色。各市(州)区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行业规划分布详见图2。

钢铁、水电、煤矿

图2 四川省各市(州)安全生产信息化重点发展行业分布

(三)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制定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和通讯机制

根据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内容,以安全生产信息化对标准规范的需求为基础,以国内外成功的标准化工作经验为参考,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为框架,按照“统一经济指标体系、统一文件格式、统一分类编码、统一信息交换格式、统一

名词术语”的原则,集中力量,规划和研制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规范,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系统间的数据接口,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规范, 基于标准开放技术进行开发设计,着力打造面向服务的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结构。

建立协调的运行管理机制,统一制定物联网技术和无限组网技术在实现安全生产信息化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通信标准,建设信息化保障技术服务机构。

(四)发展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矿山、智慧交通、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以四川安全监督管理物联网应用研究中心为牵头单位,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矿井、智慧交通、智能监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矿山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矿井危险因素多、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将矿井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关联,对煤矿事故致因因素类型进行监控。通过跟踪、总体评价,将重点环节、脆弱部位、可能的隐患、不安全行为进行智能感知,智慧处臵。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交通技术研究,在监测车速、负载和行驶轨迹的基础上,进一步监测驾驶员的自身状态、车辆的机械状态、周边环境和天气情况等信息。由于我省在交通运输行业已建立了长途客运车辆和危化品运输车辆GPRS监测系统,有建立物联网智能交通的基础,因此,在以上监控的基础上,上层系统还应具备智能分析的功能,对采集的数据按多种前臵条件进行挖

掘和智能分析,对时间段数据按照平均综合的方法多层次计算和分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职业健康和劳动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将自动监测、网络传输和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于职业危害防治领域,研究开发多层次、多架构、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综合网络化职业性危害因素监管信息系统,具体包括化学毒物采集子系统、物理因素采集子系统等,发展前景广阔,应用价值极高。

(五)完善支撑平台,建立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系统

构建省、市(州)、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共用共享的安全监管综合执法平台。安全监管综合执法平台主要由硬件及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基础软件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组成。

硬件及网络平台:在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上构建一站式服务器平台,将现有的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以统一的门户协同为内部办公人员、企业、公众用户提供服务,实现电子政务服务的集中式协调调度和分布式管理运作,主要包括服务器硬件、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能够集成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不同操作平台的信息系统,将横向业务系统的功能和数据信息融合起来,消除信息沟通的空间障碍,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得到最大的发挥。

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基础电子地图等,为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软件运行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的底层技术支撑平台,向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系统提供地理数据集成与业务集成技术,统一管理安全生产地理数据库,提供地理信息资源和基础地理服务。

系统管理平台:建立支持虚拟局域网、远程网络设备管理、访问控制等功能的系统管理平台,通过资产管理、远程维护管理等实现对计算机、打印机等终端设备的管理;通过基于LDAP

协议的“单点登录”,实现对应用系统的管理。

安全支撑平台:建立由数字身份认证、电子公章、审计日志、防病毒、防黑客、灾难备份、加密技术和安全传输技术等组成的全面安全支撑平台,确保网络和应用系统运行安全。

(六)完善数据库建设,积累基础信息数量

选择业内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合理规划构建各业务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底层基础数据库,利用成熟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技术实现对底层数据的抽取组合,形成完善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与其它政府部门、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具体包括:重点监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数据库、重大危险源和预案数据库、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数据库、危险化学品监管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重特大事故档案数据库、安全生产专家及安全评价中介机构数据库、抢险救灾资源数据库、调度与统计数据库、行政执法数据库等10个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包括应急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数据库、应急资源和资产数据库、应急资质评估数据库、演练方案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库、事故救援案例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知识管理数据库、决策

2019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19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xx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国 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xx年重点工作安排,制定20xx年安 全生产宣传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年”活动为主线,紧紧围绕“三深化”、“三推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安 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为“十二五”时期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思 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 2.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 深入企业,深入解读宣传《国务院通知》及相关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和知识竞赛,并对贯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宣讲,促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深 对《国务院通知》精神的理解把握,切实抓好每一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3.切实做好安全生产重要会议精神的宣传。认真宣传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全国安 全生产电视电话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工作重点,深入宣传安全生产“三 深化”、“三推进”的具体内容,促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 “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 4.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宣传。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加 强安全生产重点内容的宣传。认真宣传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建设工程及保障措施,促进加快建设“六个体系”,着力提高“六个能力”。 三、加强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各项任务措施的宣传 5.突出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主题。认真学习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安 全生产年”活动通知的精神,突出活动主题,把深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依法监管、 专项整治和推进科技进步、安全达标、长效机制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 工作,促进各项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 6.密切与有关部门的工作配合。针对联合执法、专项整治、安全标准化建设和事故 查处督办等方面,以及涉及其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各地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工作总结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几年建设,目前重要领域和重点业务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金盾、金关、金财、金税等近百个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陆续建成并顺利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我国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提高,地区差异现象依旧存在 在中央层面,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力度,在继续推进金盾、金关、金财、金税等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社会安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系统。相关数据显示,到“十二五”中期,中央各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80%相较“十一五”时期增长了10% 另据调查,中央政府各部委办公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100%税务、金融监管、社会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撑的重点领域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或达到100% 在地方层面,地方各级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逐步提升,应用不断深化。截至20XX年底,省级、地市级和区县 级政府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75% 60囁口40%

有效支撑了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履职。 此外,核心业务数据库覆盖率有所提升,绝大多数中央部委的核心业务都有数据库支撑;省、市、县三级核心业务 数据库覆盖率分别为32% 24嚇口29% 但是,业务应用的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总体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省、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在80%以上, 区县达到50%;而中西部省、市级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接近50%多数中西部区县级业务系统仍处在起步阶段,覆盖率仅在30%左右。 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风险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数据显示,有92%的中央国家机关和71%的省级政府将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作为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地方和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网络信任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加大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力度,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在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同时,网络和信息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呈现回升态势,20XX年有%的被调查者发生过信息安 全事件,与20XX年相比增长%特别是针对移动终端的安全事件频发。在抽查的2714个政府网站中,有%勺网站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平均每个网站存在个风险漏洞。另据20XX年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及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 发展规划》解读 “十一五”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也是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法制和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人员队伍出具规模,装备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为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总体情况 “十一五”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万亿元,是“十五”的2倍多;新增公路63.9万公里,沿海港口新增通过能力30亿吨,内河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4181公里,分别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 1.7倍、1.4倍、1.1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安全与应急的坚 强保障。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是我国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现代交通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安全和应急的关注度和要求越来越

高。我部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主要涉及水路、公路交通运输、城市客运、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等方面,当前,我部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是由安全监督司综合管理,各业务司局根据职责职责分工合作。 “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具体情况 “十一五”期末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全国水上交通运输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2.7%和30.5%,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下降68.9%。五年水上共成功救助101812人,搜救成功率 96.3%。全国道路运输和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保 持了总体稳定。 “十一五”期间,我们主要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法规和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并颁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管理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老旧运输船舶管理规定》等法规和规章,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养护和质量监管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修订并完善了公路、水路、海上搜救等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也加强了法规建设,颁布了公路桥梁养护、航道航标、渡船渡口管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管等管理规定。 二是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和应急管理的机构,进一步加强了与外交、公安、农业、国土、水利、安监、环保等部门在安全应急工作中的协调联动。海事、救捞、搜救体制不断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国家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doc

附件1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根据“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深化发展的需要,“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在“十一五”报表制度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具体如下: 一、“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1、“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按照环境统计调查频次将环境统计指标归结为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和定期报表指标。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6个部分;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包括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 按照统计指标内容将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归集成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含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六大类。其中工业源的范围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企业;农业源的范围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城镇生活源的范围是指城镇范围内的生活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辖区内的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

疗废物处置厂;环境管理的范围是指环保系统内相关业务部门管理工作和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情况。 按照统计指标特性将各类污染源指标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指标、台帐指标、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和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其中,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和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是核心指标,是环境保护部门参与宏观决策、反映环境规划和治理成效的指标;基本信息指标和台帐指标是为了支撑及核实核心指标准确性的辅助指标。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图1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2、“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1)环境统计年报指标体系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季报及快报 年报指标体系 工业源 城镇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农业源 环境管理 污水处理厂 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 机动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和加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促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落实和加强对土地空间利用的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提出空间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原则以及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思路和措施。 (2)发展优质现代经济 “十四五”将围绕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指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科研成果,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配置效率,促进资本绿色发展体系的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规范的秩序,将使高污染,高能耗,

生产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度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综合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十二五”规划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农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制,以提高农业水平。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在反贫困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内生性作用。群众力量,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农民有增收意识,幸福与安全更加充实,更安全,更可持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重点是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重点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重点地区,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制定

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

公司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控制企业安全生产活动,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的安全管理职责,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遏止重大责任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司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目标分解要求,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中长期规划并予以实施: 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201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目标 1、安全指标 (1重特大责任交通事故为零; (2一般事故频率次要责任以上少于次; (3安全责任事故死亡率少于0. 每千人; (4直接经济损失控制少于万元; (5G PS监控交通违法行为全年不得超过全省企业平均违法次数; (6火灾事故次数为零。 2、五个达标: (1从业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率为100%;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司乘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3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率100%;

(5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 公司各部门依据本安全生产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签订各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定量化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以便于考核评定。 三、当前至2015年安全目标(公司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今年是公司提出“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企业落实年和安全生产年,公司根据“十二五”精神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制订公司五年安全目标。 五年安全部标: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各类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工业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员工队伍安全素质,在企业各级建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依据新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完善、补充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 度; 二、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相关的安全工作操作规程; 三、坚持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1、是定期组织驾驶员和责任经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2、是定期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四、坚持开展对车辆的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综合安全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 五、坚持以科技为支撑,提高技防能力;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将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问题相结合,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

最新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纲要

(2014年)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xxx等医院,是xx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xx县急救中心、xx县事故司法鉴定中心、xx 县医保定点单位、xxx实习医院、xxxxxx医院的网络医院。曾荣获xxx市“文明单位”、“物价信得过单位”、“药品抽检无假药单位”、“先进党总支”“xxx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光荣称号。“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工作做以回顾并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5年我院有职工xxxx人,副高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人,初级xxx人,本科xxx人,大专xx,专1xxx人,医院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开设病床xxx张,设有有内一科(以神经内科、心血管为主)、内二(呼吸、消化、肿瘤)、外科(普外、胸外、脑外、烧伤、泌尿等专业)、妇产科(分妇科、产科专业)、儿科、骨一科、骨二科、急诊科、五官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ct、检验、输血、功能科(心电、超声、脑电图、胃镜、脑超)、病理科、药剂科、供应室等医技科室。十一五期间医院传染病区、新外科大楼等工程先后竣工,新增建筑面积共计1.5万平方米;医院科室设置逐步完善,新建层流净化手术室、标准化消毒供应室、现代化产房,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截止2009年底医院实现实际开放床位xx0张,二级临床学科xx个,病区xx个,医技科室xx 个,神经内科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在职人员381人,聘用人员60人;拥有高级职称xxx人其中正高xxx人、副高xx人、中级职称xx人、执业医师xx 人,助理医师xx人,执业护士xx人。 (二)医疗技术发展情况 2005年医院拥有日本东芝螺旋ct、日本产500ma数字x光机,日本潘太克斯电子胃镜,美国产彩超、数字b超、自动生化分析仪、脑电图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流变分析仪、乳腺检查治疗仪、体外震波碎石机、床旁监护系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2010.6)

附件3 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

前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是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升“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是实现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快速、准确、高效运行的基础,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手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种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四川,依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确保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12”地震灾后重建是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新契机,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我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新动力。以安全生产信息化提升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应急救援指挥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变检查为监控”,建立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高速公路,将会为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本规划是依据《四川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定的指导方针编制的。此规划是四川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等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回顾 (1) (一)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 (1) (二)安全生产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5) (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三、“十二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 (13) (一)缩小区域差异,加快落后地区政务网络建设 (13) (二)调整信息化发展格局,走有地方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13) (三)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制定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和通讯机制 (14) (四)发展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矿山、智慧交通、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 15(五)完善支撑平台,建立安全监管综合执法系统 (16) (六)完善数据库建设,积累基础信息数量 (17) (七)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生产从业人员素质 (18) 四、“十二五”期间重点工程 (18) (一)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金安”工程)二期 (18)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21) (三)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示范工程 (23) 五、保障条件和措施 (26) (一)提高观念认识,提供政策保障 (27) (二)关注中小企业,建立帮扶机制 (27)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 (27) (四)加强人才引进,壮大信息化队伍 (28) (五)配足基础装备,提供软硬件保障 (28) (六)贯彻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 (28) (七)制定安全生产信息化行业标准 (29) 六、名词解释 (29)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 五工作计划 Summary of informatization work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the 13th five year plan

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与十三五工作计划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南拓西接、扩容提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局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影响,着重抓产业引导和扶持,抓项目建设,抓优质服务,抓调度协调,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XX-20XX年,我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四年来分别为324亿元、398.7亿元、398.5亿元和433.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8.7%、25.5%、11.6%和8.02%;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2.7亿元、

80.1亿元、103.9亿元和120.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9%、21.8%、12.3%和7.5%,占全区GDP比重分别为15.4%、15.6%、17.6%和18.5%。规模工业企业数持续增长,从20XX年的52家到20XX年的96家。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实现利税总额从20XX年的46.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63.1亿元。预计20XX年底,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可达475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可达133亿元,是20XX年的1.85倍,同比增长85%左右。 (二)“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坚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应用。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器产品、机械和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和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产业;进一步深化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销售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的应用。加快推进数字建设,特别是推进“无线长沙”建设步伐,加快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步伐,20XX年至20XX年间,共建设移动网络基站1072个,WLAN热点4048个,数据宽带网专线526个,敷设光缆1300多公里。网络无缝覆盖天心区范围全境,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定性和定量分析

请各科室、站、队将资料收集后报给综合科,最迟在3月25日下班前。谢谢各位啦。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需收集数据 一、规划目标指标 注1:分年度填报2010-2013年数据 注2:各年排放量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排放量。 注3: 2010年排放量数据,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结果的核定情况填写。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定量) (减排科) 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定量)(减排科)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2013年水质为劣Ⅴ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4年监测数据.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监测站)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七大水系内2013年水质劣于Ⅲ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3年监测数据,如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7、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监测站) 注1:SO2、NO2、PM10、PM2.5栏填写相应年份的年均浓度。 注2:未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可不填写“PM2.5”一栏。 2)分年度(2011-2013)评价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2013年,已执行新标准的区县,按照新、老标准分别评价达标比例 二、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1、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开展情况(定量)(减排科)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门 注:“企业名称”:对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填写 名单详见:《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1]161号),

中医药十二五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中医药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卫生部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团结带领中医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紧紧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群众需求,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机制创新、转变理念方法,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全面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色与优势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中得到发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专项规划顺利实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取得进展,其优势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得到发挥。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应对中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中医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四川省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初稿) (2016---2020年) 执笔:尹勇 一、“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情况 从“国重”学校到“国示”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从无到有,逐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历程,在学校科学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有: 1.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电信、联通双宽带链路出口,校园网络主干网络传输速度万兆(10G)、千兆(1G)到楼层、百兆(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全校铺设信息点1200余个,以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楼栋汇聚交换机。校园网中心机房采用高端惠普服务器并用虚拟化技术进行服务器集群,同时配备了24TB存储设备,核心交换机采用华为电信级交换机背板带宽为12TB,交换容量为2TB,为数字化仿真实训、数字化实训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所有教室均接通校园网络并安装多媒体设备145台套,为数字教学资源进课堂提供了条件。无线网络建设进展迅速,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全校联网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200余台,建成网络教室140 多个,配备电子白板10 套。 2.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具备一定基础。立足校园网络,提供稳定的门户网站服务、文件服务、实训仿真服务等基础信息服务。教学科研资源方面,建

设了包含68门精品课程和共建共享课程;购买了通用主题素材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等4个资源类系统,电子图书资源已达10万册。 3.门户网站成为学校主要展示和交流平台。学校门户网站是校园网的首批应用项目,由学校和网络公司共同开发和管理,建成已有近10年历史,经历了两次改版,功能不断完善,在促进信息公开、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后,又重点推动了各二级部门网站以及国家示范校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江职中好人榜评选等专题网站和互动栏目的建设,促进校务信息公开,强化门户网站对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服务职能。目前我校门户网站日访问数超过三千人次,是学校对外最主要的窗口和平台。 4. 建设了一批部门级应用信息系统。学校建有门户网站、数字化校园平台1个、建成学生无纸化考试系统、教师培训系统、教学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等共16套校园数字化平台子系统。 学校利用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汽修、电商、数控等专业利用岗位实境视频教学中心、数控编程室、营销模拟实训中心等专业化教室,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开展仿真模拟教学;依托教师培训系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自动记录教师学习进展情况,截止2015年底,学校参与培训教师达800余人次,实现教师校本培训的规范化、信息化。全面推开无纸化考试,学校基本实现了学生技能鉴定理论考试、技能期末理论考试教考分离和应知评价无纸化,在线考试、网上阅卷覆盖12个专业27个学科。 二、“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xxx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 资料清单 环保局: 收集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PM2.5、CO、O3),大气监测站位图;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监测图;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区噪声、居住区噪声、商业区噪声、文教区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资料;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 xxx主要污染源分布现状,各污染源的分布图;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资料;各单位危险固废产生量、处理量;工业固废排放总量年度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年度计划(SO2,烟尘,粉尘,COD,氨氮);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xxx环境功能区划;xxx生态功能区划。 大型项目的环评资料(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和环评报告);各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及环保验收情况;环评审批情况。 自然保护区规划报告(现有的及规划建设的)及图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及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x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近五年的环保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环境宣传教育材料及工作实施方案;群众来信来访、热线电话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

协委员提案的受理、登记、督办和反馈情况。 计划取缔关停企业名录;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近五年来xxx 企业监管情况总结;12369环保热线日常管理情况;排污费的征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督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环境检测网络标准化建设规划。 关于法规方面的制定或执行情况总结;未来的计划安排。 园区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园区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园区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工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或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各园区年、项目验收报告产审核工作的报告。 城区内重点企业的环评、环保规划、清洁生产报告、项目验收报告。 热电厂(能源梯级利用;炉灰、炉渣制建材项目;生物质热电余热大棚;蒸汽管网铺设等)相关项目等项目立项书、科研、初设、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等。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指标:(规划基准年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2018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答案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国务院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日期是() ? A.2017年2月1日 ? B.2017年2月2日 ? C.2017年2月22日 ? D.2017年3月3日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2 . “三医联动”是指() ? A.医保体制改革 ? B.卫生体制改革 ? C.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3 . 保障药品安全作为向民众提供的一项什么服务() ? A.公共安全 ? B.社会治安

? C.科技创新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 “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为国家级专项规划,牵头编制的部门是 () ? A.国家发改委 ? B.国家卫计委 ? C.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 D.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包括哪些范围() ? A.药品 ? B.医疗器械 ? C.化妆品 ?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十三五”期间执业药师的数量超过每万人口几人() ? A.2人 ? B.3人 ? C.4人 ? D.5人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7 . “十三五”期间要求那种药品经营单位的主要管理者具备执业药师 资格() ? A.所有零售药店 ? B.零售药店和连锁批发企业 ? C.医院药房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 . “十三五”期间编制药典2020年版,化药标准()国际先进水平、 生物制品标准()国际先进水平、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地位。? A.达到 ? B.接近 ? C.主导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1)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 “十四五”规划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全面优化土地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综合节约。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严格按照“三区三线”要求,实施和加强土地空间利用控制,建立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空间治理体系,加强空间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并提出了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和原则以及思路和措施。 (2)发展高质量的现代经济 “十四五”规划将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的产业体系。科研成果,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开放、有序、畅通的市场体系,提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配置效率,推进首都绿色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监管有序。高污染、高能耗、生产

方式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将退出市场。实施对外开放和国内开放,加快要素市场的深入开发和开放,建立结构优化、效率提高的全面开放体系。 (3)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农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自然资源增值,实现农村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农村发展新格局。新形势下,要充分发挥反贫困的内生作用。加强群众,稳定扶贫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促进农村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一个更实质、更安全和更可行的延续。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是建立以东、中、西、东北、重点地区和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分析产业转移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

精编【安全生产】国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安全生产】国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非煤矿山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国非煤矿业产量持续增长,其中2010年与2005年比较,铁矿石产量从4.2亿吨增长到10.7亿吨、原油产量从1.81亿吨增长到2.03亿吨、天然气产量从500亿立方米增长到944.8亿立方米,铜、铝、铅、锌等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从1635万吨增长到3152.7万吨。截至2010年底,全国非煤矿山基本数据见表一、尾矿库基本数据见表二。 表一 2010年底全国非煤矿山基本数据

表二2010年底全国尾矿库基本数据 (二)“十一五”期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并将安全发展的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非煤矿山

企业认真规划部署,“十一五”期间全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见表三),2010年比2005年死亡人数下降54.27%。 ──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非煤矿山的重点乡镇大都建立了安全监管站,初步建立了海洋石油安全监管体系。省、市、县三级配备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人员11377人,已确定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支撑机构336个。 ──初步建立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体系,其中发布了非煤矿山安全方面的部门规章11部、国家和行业标准23部;各地区也相继发布了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为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克服非煤矿山基础差、数量多等多种困难,认真实施安全许可制度,较好地开展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与换证工作,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 ──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和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非煤矿山数量五年下降了26.66%,危、险、病尾矿库分别下降了93.64%、92.09%、64.77%;通过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整治,到2010年底机械通风率达96%,比整治前上升38%。 ──石油天然气开采隐患治理效果明显,配套完善了含硫化氢油气田防护系列标准和井控装置,治理了陆上油气田管道占压、海底输油管线掏空、滩海陆岸建设标准低、简易平台试采等重大隐患,“十一五”期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表三“十一五”期间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