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7年5月

目录

1背景 (1)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1)

3规范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2)

4任务来源 (4)

5编制过程 (4)

6主要内容说明 (5)

6.1规范的范围 (5)

6.2规范的技术路线 (6)

6.3定义解释 (6)

6.4交换信息的XML描述 (6)

6.5信息交换方式的描述 (7)

6.6信息交换频度的描述 (7)

6.7信息交换模型的描述 (8)

6.8信息交换流程的描述 (9)

6.9数据交换接口的描述 (10)

6.10数据安全保障的描述 (11)

6.11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结构的描述 (12)

6.12数据代码的描述 (15)

I

1背景

污染源自动监控是环境执法、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依托环境监测、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污染源自动监控技术力量方面有强有弱,有的地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其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制定包括“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在内的技术标准,为加强全国科学执法的能力、启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总局应牵头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

目前,各地陆续建立的一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全受制于各开发单位自有的技术,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有的地区使用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标准技术落后、定义不标准,极大影响了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效率。为指导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纳入标准化建设的轨道,总局应统一制定发布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规范。

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与控制达标排放、排污收费、许可证发放甚至环境统计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处置也具有关键作用。各地建成或拟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采用的污染源、污染物编码和数据格式不标准、不一致,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难以发挥基础数据的作用。为提高数据的应用范围,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应通过发布技术标准给出统一的信息交换方式、流程等。

各地局部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相互独立,采用的数据标准和设计结构不同,各自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形成彼此割裂的信息孤岛,无法进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而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不只为当地环保部门辖区属地管理服务,也为上级环保部门的宏观管理服务;必须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规范,实现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统一高效的信息沟通共享通道提供基础平台。

应通过组织研究国内自动监控现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发布适合环境管理需要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标准技术规范,确保数据传输和交换方式的可靠性、易维护性。

3规范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规范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

充分考虑技术先进性。以业界流行技术和产品为依托,确定规范中采用的技术方式,在目前web服务广为使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对国际标准、以及业界实施标准的采纳,使推出的规范能够引领技术潮流,引导环保信息化向新的技术迈进。

规范指标与平台无关性。在交换规范中提出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性能应该不限定于具体计算机厂商的产品和平台,支持主流信息交换技术的产品和平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这样在能在全国的推广实施中,做到灵活和普及。

规范具有可扩展性。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只是环境信息中的一类,以后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步成熟,可以扩展到其他的环境信息如:环境质量信息等。

规范中用于表述数据项和数据格式的形式为国际上web应用通用的xml文件,容易扩充,只要将相应的环境信息数据项、数据要求用xml文件正确描述即可。而信息交换的模式、方式相对确定,以后不断扩充数据项,直至其他的环境信息。

规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在考虑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也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由于有多数的产品和平台可以适用,在实施信息交换时,可以选用方便、易用的产品。在规范推出后,还要出台相应的技术实施指导文件,在试点工作之后,推出数据接口、应用接口源代码。作为范例推动规范的应用和实施。

为了增强规范的通用性和时效性,在规范中不体现具体技术实现方式和技术手段。规范中只提出数据项、数据格式的表达要求,不对数据库一层提出要求,各地的数据库系统建设不受限制,在交换时输出规范要求的数据文件,按照交换规范模式进行信息的交换。

统一数据代码是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根本。规范中涉及到20多种代码,按以下原则使用代码:

优先采用国家标准中的各类数据代码。

第二采用环境行业标准中的各类数据代码。

第三采用《环境信息标准化手册》(第一、二、三卷)。在行业中使用较多,但是由于长时间没有修订,有些内容已经不适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在规范中使用时,需要做一些补充完善。

第四环保信息化建设中的事实规范。选用各地信息化建设中使用比较多,效果良好的一些事实编码,充实到规范中。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对各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了主管部门总局环境监查局的要求和需求。主要满足各地环保管理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的要求,实现环保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4任务来源

为落实总局对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指示,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的共享和传输使用,总局科技司于2006年11月2日下达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相关标准的编制任务(环办函[2006]726号),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承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参加共同制定《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为现在各地蓬勃建设的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供一个信息交换的统一要求规范,以达到国家局、各省局以及地市局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共享、统一传输的目标,让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在各级环保管理部门的决策、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规范制定单位和参加单位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启动,从调研、查阅资料、听取意见到编制、修改、成稿,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5编制过程

听取总局环境监察局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和信息交换的要求。标准编制组首先听取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业务专管部门总局环境监察局对这项工作的要求和需求,之后分别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内容、信息交换方式、信息交换流程等作了深入的交流。

省局调研、现场参观。总局环境监察局带队赴上海、安徽、铜陵环保局调研,参观了水、气自动监控现场,听取了地方环保局领导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交换的建议。

查阅资料。标准编制组主要查阅了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并与其它部委信息中心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就信息共享、信息交换方面相互交换了工作经验。

确定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框架。标准编制组根据总局环境监察局的要求和需求,以及调研情况,确定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框架、交换方式、交换流程、数据安全保障等内容。

编制规范(初稿)。标准编制组经过需求分析、调研及查阅资料等工作,于2007年1月完成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初稿)的编写。

召开研讨会,听取省里的意见和建议。为了做好《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充分听取省级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要求和意见,总局信息中心于2007年2月5-6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邀请总局科技司、环监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及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天津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等单位,讨论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初稿)的信息要求和交换机制。

会上分别从环保标准制定工作、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和环境信息化应用方面阐述了此项规范的作用和意义,指出了规范制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各省参会人员就标准内容展开热烈讨论,从数据完整性、有效性,传输模式,代码问题,交换技术等方面提出很多有益的修改意见,为标准编制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完成规范(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组参考研讨会上的意见和建议对规范(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形成征求意见稿上报总局科技司。

6主要内容说明

6.1规范的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信息交换方式、信息交换频度、信息交换模型以及信息交换流程、数据交换接口等。本规范不限制扩展其他信息内容,在扩展内容时不得与本规范中所使用或保留的内容相冲突。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级节点与省级节点之间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不涉及省级节点与地市级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附件4: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一、概述 计量器具检定数据交换接口采用Web service作为数据传输机制,是自包含、自描述(WSDL)、模块化的应用,由省局发布、定位、各技术机构通过web方式调用。接口基于标准的互联网协议,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XML。与省局交换的数据都封装成XML格式的文件,传输前以GZIP格式将文件压缩,然后设置BASE64编码,最后在接收端将其解压,解析读取数据。 二、软件准备 JDK1.6,tomcat6.0,Web service相关包以及数据库。三、数据交换示意图 四、服务端接收数据过程 1、用户合法性校验:服务端在接收数据时同样需要进行用户合法性 校验,并返回信息。

2、数据封装:为方便数据传输和解析,客户端通过Web service交 换的数据需要封装成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规范,并严格按照此规范。 3、数据压缩:为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减小传输的数据量,客户端 在传输之前需将数据以GZIP格式进行压缩,并设置BASE64位编码,以便基于HTTP传输。 4、对上传文件进行规范性校验:服务端在接收数据之前,校验客户 端数据是否按照XML规范要求,并按GZIP格式进行压缩,设置BASE64编码,否则返回不合法文件格式。 5、返回结果:服务端进行完校验,解析成功并反馈给业务系统后, 会反馈成功信息给客户端,如不成功则返回不成功。 五、客户端接收数据过程(与服务端接收过程类似。) 六、术语说明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4) 1.引言 (5) 1.1适用范围 (5)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 1.3术语和定义 (6) 1.4缩略语 (7)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 2.1平台介绍 (7) 2.1.1概述 (7) 2.1.2体系架构 (7) 2.1.3系统结构 (9) 2.2功能体系 (9) 2.2.1数据交换 (9) 2.2.2交换节点管理 (10) 2.2.3交换流程管理 (11) 2.2.4系统管理 (11) 2.3技术要求 (12) 2.3.1基本要求 (12) 3.系统性能要求 (13) 3.1开发环境要求 (13) 3.1.1要求描述 (13) 3.1.2性能指标 (13)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 3.2.1要求描述 (14) 3.2.2性能指标 (15)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 3.3.1要求描述 (15) 3.3.2性能指标 (17)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8) 3.5.3性能要求 (18)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9) 3.7对性能的规定 (19)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前言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和《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30号)、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苏政发〔2010〕8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21号)和《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进一步规范我省化工行业废气治理工作,防治化工行业废气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推动我省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为指导性文件,供我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及化工企业在环评、设计、建设、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参照采用。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化工行业所有废气产生和排放企业,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 50051-2002 烟囱设计规范 GB 50234-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HG 20640-97(A)、HG 20640-97(B) 塑料设备 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 HJ 2027—2013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 387-2007 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 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第18号)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 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 通过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设备,定期检测企业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点,并及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控制物料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过程。 3.2 清洁生产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要求规范GB50325-2001

前言 按照国家建设部关于制定《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有关要求,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已发布的涉及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的有关国家标准,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用于民用建筑工程时,为控制由其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及工程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规范性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及仓储性建筑工程。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考虑了我国建筑业目前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工业现状,结合我国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并参照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 本规范共分六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材料,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本规范由国家建设部提出。 本规范主编部门:河南省建设厅。 本规范编制管理单位: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 本规范主编单位: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苏州市卫生检测中心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河南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本规范编制主要起草人员名单:王喜元、刘宏奎、潘红、熊伟、韩华峰、申建宇、朱军、巴松涛、马良才、朱强华、丁建森、丁建、裴玉仁、戴树桂、周中平 一、总则 1.0.1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程的环境污染控制。本规范不适用于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民用建筑工程。 1.0.3本规范中实施污染控制的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氡(Rn-222),化学污染物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1.0.4民用建筑工程按不同的室内环境要求分为以下两类: 1、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办公楼、医院病房、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建筑工程; 2、类民用建筑工程: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商场(店)、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室、医院候诊室、饭馆、理发店等公共建筑。 1.0.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应遵守国家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 有关规定,工程设计、施工应选用低毒性、低污染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1.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报告

附件2 水污染防治技术成果报告 (格式及填写说明) 技术提供单位:(单位全称,并加盖公章) 联系人:电话: 邮箱: 技术类型:(参照附件1) 请注意申报技术成果应立足于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要突出关键技术单元,核心装备、材料等具体成果,而不是成套工艺等笼统的技术大类。二是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明晰,已经通过工程示范或用户使用等方式得到应用。三是技术成果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技术路线成熟。四是技术内容和数据要前后一致,保证可核查、可验证。 一、技术名称 填写说明: 1.技术名称不宜太宽泛或包含太多节点或工艺单元,应适当推荐高度集成的工艺技术,便于成果推广;也不宜太窄或者太小,这样产业化价值和推广潜力不大。 2.技术名称要明确、具体、针对性强,能充分体现技术内容特点,不能过于笼统。 3.不含英文缩写。 二、适用行业 填写说明:标明技术所属行业,多个行业用逗号分隔。 三、技术提供方 填写说明:根据知识产权归属,提供技术提供方单位全称。 1.多家单位联合开发的,需同时注明。 2.取得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可注明专利号。 3.如为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注明项目课题来源。 4.有多家单位参与技术研发的,需进行判断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列举其名称。 5.重点关注国内知识产权技术,对国外引进的技术要求已实现国产化。 四、适用范围 填写说明: 1.介绍技术适用的领域。 2.介绍技术使用中的特定条件限制,如运行规模,对物料性质的限定,与上下游技术间的特定匹配关系,产品技术使用环境要求,适用的污水,特定的地理条件、原料来源限制等。 五、技术内容(限200字内) 填写说明:对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主要侧重技术的创新性,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如何实现水污染防治等内容。 六、水污染防治效果(限200字内) 填写说明: 1.重点说明该技术的水污染防治效果,技术指标明确,便于考核; 2.相对值需说明比较基准或对比技术。 3.可以适当提供数据范围,但应注意与申报表中数据保持一致。 4.数据保留整数即可。英文及缩写需有中文解释及全称,注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规范。 七、技术示范情况(限250字内)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26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通知》的要求,GB50325-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正式施行,其中的强制性条文如下: 3.1.1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包括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限量为:内照指数和外照指数均不大于1.0。 3.1.2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等,其放射性指标限量的分类标准(A 类、B类)。 3.2.1 室内用人造木板,必须测定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4.1.1 新建、扩建前必须进行本底氡浓度的测定,并提供检测报告。4.2.4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3-5倍以下时,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一级防水要求,对基础进行处理。4.2.5 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除按上条进行处理外,还应按《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的有关规定,采取综合建筑构造措施。 4.2.6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的本底氡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5倍以上时,应进行工程点土壤中的镭、钍、钾的比活度测定。当内照指数大于1.0或外照指数大于1.3时,工程地点土壤不得回填。4.3.1 一类工程必须采用A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和装修材料。4.3.3 一类工程的室内装修必须采用E1类人造板材及饰面人造木板。 4.3.10 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木地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4.3.11 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释放量不应大于0.10%。5.1.2 建筑和装修材料进场检验,不符合设计和本规范要求的,禁止使用。 5.2.1 无机非金属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检测报告。5.2.2 室内装修用的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有游离甲醛含量或释放量检测报告。 5.2.5 装修用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必须有TVOC、游离甲醛含量的检测报告;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必须有TVOC、苯、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结构(chanpin shuju jiaohuan biaozhun STEP)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Product data exchange standard STEP) 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系列标准ISO 10303 《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制造业中计算机环境下的设计和制造(CAD/CAM)的数据交换和企业数据共享的问题。中国陆续将其制定为同名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16656。该标准有一个非正式的,但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名字-STEP,它是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的缩写。 企业的产品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以后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首先是由于企业的产品设计产生的CAD数据迅速膨胀。这些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它们不断的产生出来,不断地被更新改版。这种技术信息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和生产过程中流动,重要的档案信息要保存几十年。但是,CAD设计产生的数据不再象传统的图纸那样随便拿给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阅读。各种CAD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造成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CAD系统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数据交换产生的障碍。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设计档案都要求保存几十年,这就意味着经过长期保存的CAD数据经过几十年以后,在已经更新了若干代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还应该能够正确读出并能得到再次使用。如果做不到,那将是企业的灾难。由于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CAD数据的长期存档在当前恰恰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4/SC4 (以下简称SC4) 工业数据分技术委员从1983年开始着手组织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STEP。到目前为止,该标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二维和三维产品建模应用协议已经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市场上的主要CAD 软件都已经开始提供商品化的STEP的接口。虽然STEP标准的制定进展缓慢,但是它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中得到应用,如飞机、汽车等制造行业。 STEP标准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共分四个层次,下层主要是标准的原理和方法,中间两层是标准的资源,最上层是应用协议(AP)。其中资源是建立应用协议的基础,建立应用协议是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开发CAD / CAM数据交换接口的依据。 STEP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是由若干分标准(或“部分”)组成的。体系结构的矩形框表示了系列标准的分类,其中的编号对应分标准的编号规则。例如描述方法类分标准的编号是11、12、13…。应用协议类分标准的编号是201、202、203…。 EXPRESS语言 STEP标准描述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ISO 10303 - 11 EXPRESS语言参考手册。EXPRESS语言是描述方法的核心,也是STEP标准的基础。该标准是一种形式化描述语言,但不是计算机编程语言。它吸收了现代编程语言的优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产品的数据模型,对产品的几何、拓扑、材料、管理信息等进行描述。 STEP标准体系结构 EXPRESS语言为了能够描述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的特性、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引入了实体(ENTITY)和模式(SCHEMA)的概念。在EXPRESS语言中把一般的事物(或概念)抽象为实体,若干实体的集合组成模式。这意味着小的概念可组成大的概念。事物的特性在EXPRESS语言中用实体的属性(attribute)表示。实体的属性可以是简单数据类型,如实数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 技术规范 ——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自动监控的视频系统与中心平台的集成,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统一展示,为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自动监控视频数据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标准。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春贻、黎嘉明、王彦刚、付红彬。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解释。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2) 3.1 XML (2) 3.2 XML-RPC (2) 3.3 监控中心平台 (3) 3.4 视频系统 (3) 3.5 视频监控运营商 (3) 3.6 视频系统集成 (3) 3.7 视频服务节点 (3) 3.8 客户端视频控件 (3) 3.9 CamID(视频点位ID) (4) 四、总体结构 (4) 4.1 城市级系统结构 (4) 4.2 省市级系统结构 (5) 五、系统网络结构 (6) 六、视频数据分类 (7) 6.1 实时视频 (7) 6.2 历史录像 (8) 七、时间同步 (8) 八、视频集成数据交换模型 (8) 8.1 实时视频数据交换模型 (8) 8.2 历史录像数据交换模型 (9) 九、客户端集成要求 (10) 9.1 同时支持实时和历史视频数据 (10) 9.2 控件运行要求 (10) 9.3 网络连接要求 (11) 9.4 需要实现的方法(method) (11) 十、服务器端集成要求 (15) 10.1 实时视频接口 (15) 10.2 历史视频接口 (17) 10.3 开关灯集成 (21) 十一、部署要求 (24) 11.1 监控中心平台 (24) 11.2 视频监控运营商 (2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间。 注:本规范所称室内环境污染系指由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非建筑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不属于本规范控制范围。 1.0.3 本规范控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有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1.0.4 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 1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2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1.0.5 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1.0.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民用建筑工程civil building engineering 本规范所指民用建筑工程是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结构工程和装修工程的统称。 2.0.2 环境测试舱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 模拟室内环境测试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 2.0.3 土壤表面氡析出率radon exhalation rate from soil surface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s)内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Bq)。 2.0.4 内照射指数internal exposure index 内照射指数(IRa)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 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本标准规定的限量200 而得的商。 2.0.5 外照射指数external exposure index 外照射指数(Iγ)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 和钾-40 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除以其各自单独存在时本标准规定限量而得的商之和。 (2.0.5) 式中CRa、CTh、Ck—分别为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 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贝可/千克(Bq/kg)。 2.0.6 氡浓度radon consistence 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内氡的含量。 2.0.7 人造木板wood-based panels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胶粘剂压制而成的板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 2.0.8 饰面人造木板decorated wood-based panels 以人造木板为基材,经涂饰或复合装饰材料面层后的板材。 2.0.9 水性涂料water based coatings 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 2.0.10 水性胶粘剂water based adhesives 以水为稀释剂的胶粘剂。 2.0.11 水性处理剂water based treatment agents 以水作为稀释剂,能浸入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内部,提高其阻燃、防水、防腐等性能的液体。 2.0.12 溶剂型涂料solvent-thinned coatings 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涂料。 2.0.13 溶剂型胶粘剂solvent-thinned adhesives 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胶粘剂。 2.0.14 游离甲醛释放量content of released formaldehyde 在环境测试舱法或干燥器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释放游离甲醛的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第6章验收的学习讨论 工程质量检测网供稿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原《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同时废止。作为室内环境检测人员要认真学习这个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一起首先学习《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 标准中的第6章验收的21条内容。 笔者经过初步学习,写下这章的逐条“解读”,重点是讨论和检测技术密切相关的内容,愿意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解读的要素是:条文--- 提示--- 术语和符号--- 条文说明--- 重点提要--- 相关内容。 “条文”:新标准GB 50325-2010 中第6章的条目内容。 “提示”:对条文是否为更改内容的注释。 “术语和符号”:条文中的部分术语和符号。 “条文说明”:GB 50325-2010 附的“条文说明”的节录。 “重点提要”:对条文的理解。 “相关内容”:与本条文有关的知识。 关于逐条解读条文的内容,将分条在本网站的《环境标准》专栏里。也希望大参加讨论交流。 GB50325-2010 第6章验收 6. 0. 1 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 6. 0. 2 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 工程地址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氡浓度或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 2 涉及室内新风量的设计、施工文件,以及新风量的检测报告; 3 涉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含量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验报告; 5 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

应指技装〔2012〕24号附件5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 (试行)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〇一二年八月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 (试行) 1围 本技术规提出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技术实现式、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和数据交换共享容。 本技术规适用于规划设计和建设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平台之间,以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系统。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8793-2002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 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 21062.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 GB/T 21062.4-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3术语及定义 3.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是指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实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不同部门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3.2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或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应急平台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应急平台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 3.3 前置机 前置机是一种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中间交易设备,它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网络通信、数据认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流水记录、数据预处理、数据监控和数据统计等。 3.4 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是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以及与其他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应急平台系统或人之间的共享边界。 4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 4.1概述 信息交换与共享在整个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抽取及共享下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的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城[2009]23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环发[2006]115号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6]38号制革、毛皮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公告2006年第9号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 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4]59号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63号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0号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7号摩托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2]26号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1]118号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成[2000]124号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成[2000]120号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1999]273号草浆造纸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1999]134号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国经贸资源[1999]l005号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 HJ 47l—2009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462—2009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 HJ435—2008 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434—2008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348—2007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T301—2007 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 HJ/T181—2005 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试行) HJ/T179—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论文]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论文]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 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空气污染治理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新技术 摘要: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室内装饰日趋精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和种类日益增多,室内空气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舒适感。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增进身心健康,有必要对空气污染进行治理,因此,研究治理污染的新技术 __。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一、膜分离净化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简单、快速、高效、经济节能的新技术。用于气体分离的膜主要有有机聚合膜和无机膜。利用此技术可分离简单的芳香族化合物,效果非常明显。其基本方法是在过滤器中的多孔填料表面覆盖生物膜,废气流经填料床时,通过扩散过程,把污染成分

传递到生物膜,并与膜内的微生物相接触而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使废气中的污染物完全降解为 CO2和H2O。 二、化学性污染防治技术 以晶化的锐态矿纳米TiO2活性材料为基础,结合了光敏化、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掺杂、金属氧化物复合、贵金属担载、表面修饰等诸多手段,采用纳米溶胶合成技术制备,突破了以往限制催化材料应用的两大技术难题:激发波段窄、纳米颗粒易团聚[1]。 此技术通过高密度成膜技术雾化激活,在墙壁、家具、地板等表面形成一层附着力极强的无毒纳米催化层,可以分解有害气体、释放氧负离子、作用时间长、超亲水抗污、无二次污染 三、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 益生菌加生物酶技术采用独特的“益生菌+生物酶”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对强烈嗜捕性的生物菌进行诱导、驯化,使之成为共生、共代谢或辅助代谢的益生菌群。益生菌群与生物酶的有机结合,就具有了对甲醛、氨、苯和TVOC等有害物质的灭食机制,并利用其特有的催化功能,极为快速地破坏有机物的分子链,

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

室内空气污染成因、危害及控制 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装修 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在监测工作的 基础上,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进而设法控制。 1室内空气污染成因及特性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 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室内空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污染特征也不同。室内空气污染具有如下特征。 (1)累积性:室内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其污染形成的特征之一是累积性。从污染物进入室内导致浓度升高,到排出室外浓度渐趋于零,大都需要经 过较长的时间。室内的各种物品,包括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地毯等都可能释 放出一定的化学物质,它们将在室内逐渐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大,构成对 人体的危害。 (2)长期性:由于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处于室内环境,即使浓度很低的污 染物,在长期作用于人体后,也影响人体健康。 (3)多样性:室内空气污染物有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化学性污染物, 如甲醛、氨气、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还有放射 性污染物氡气及其子体。 2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甲醛的来源及危害 甲醛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装修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 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板材。其次是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 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以及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甲醛在空气中扩散对人眼、鼻、喉、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对 眼睛内膜、咽喉、皮肤刺激作用大。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会引起流泪、咽喉

调度交换机技术规范书

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调度交换机技术规范书

目次 1、总则 2、技术规范 3、图纸和资料、设计联络会、工厂验收、试验附件1 供方应提供的质量保证及承诺 附件2 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差异

1、总则 买方-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 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 卖方-设备供应商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配套调度交换机部分,该调度交换机系统安装在厂内通信机房。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调度交换机的系统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差异”中加以详细描述。 本设备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卖方必须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性高,在国内有成功经验的调度交换机设备。由卖方提供的设备应具备有关电信管理部门颁发的程控交换机进网许可证。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定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卖方应回复4份中文版本的回标资料及文件,包括卖方(厂家)简历、业绩、进网许可证等项内容。对本标书的要求明确的答复,否则可视为该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不响应。 卖方为所提供设备的成套性和完整性负责。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技术规范 2.1 工程概况 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地处甘肃省嘉峪关地区,本期工程厂内新装调度程控交换机1套,兼顾调度通信和厂内通信功能,中继线采用2M数字中继及4WE&M 模拟中继和二线环路中继,用户线采用二线模拟方式,考虑今后扩容余地。设置调度台,调度主机布置在通信机房内,调度台布置在机炉电集控室,交换机主机与调度台间电缆配置长度按1000m考虑。机房的装修工艺要求和设备布置按电力行业设计规程执行。厂内提供-48V通信电源。 2.2 主要技术要求 2.2.1 设备制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及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2.2. 交换机组网方式 交换机以2M数字方式、4WE/M、二线环路中继方式进行系统连接。中继传输电路为光纤通道或电缆通道。 2.2. 3. 中继线、用户线及信号方式 本交换机与系统采用全自动中继方式连接,中继线为模拟中继寄发器信令和数字Q信令。 中继线配置数量为: ·2M数字中继: 3CH ·二线环路中继: 4CH ·4W E/M中继: 8CH ·用户线配置数量为: 100CH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浅谈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仍然保持着高度发展的态势,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加重,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目标是我国目前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受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应用微生物的高效降解、转化能力治理环境污染,在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重金属降解、化合物分解、石油修复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治理过程分为:①高效生物降解能力和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筛选、鉴定;②污染物生物降解基因的分离、鉴定和特殊工程菌的构建;③生物恢复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化。 一、污水治理 环境中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经过迁移、转化,绝大多数将归入水体,引起水体不断受到污染的胁迫。尤其是高浓度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倾入,使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这种污染不超过阀值,污染的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下,是可以得到净化的,这种净化主要源于水体中的微生物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在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同时,又使污染物得以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固体废弃物治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我国的环境质量。我国同体废弃物年产量数目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千亿元以上。目前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主要是填埋、堆放和焚烧。填埋、堆放既占用土地资源,又会使有害物质渗漏、扩散,造成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嚼英等有害物质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产。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从而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经济而有效的处理同体废弃物方法。微生物技术治理同体废弃物的优势是:可以有选择地浓缩或去除污染物:节省运营和投资成本:废物总体积显著降低: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其缺点在于反应速度慢,某些同体废弃物难以降解。尽管如此,人们相信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会随着对微生物研究的深入很快得到解决.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2013年版) 1、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工至少7天以后、工程交 付使用前进行。室内环境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时,室内人数最好不要超过四人,所有现场人 员严禁吸烟。布设监测点时,客户应予以配合,如提供施工图纸,装修工作结束退场后现 场的清理等。 2、所有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饰装修工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中氡浓度或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然放 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检测报告。 2)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氡、甲醛、苯、氨和TVOC)检测报告; 3)涉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检测报告、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检报告; 5)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 3、民用建筑工程分为以下两类: 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 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

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4、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浓度检测。检测项目为甲醛、苯、氨、TVOC、 氡五项指标。 民用建筑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 5、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 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房间指“自然间”,在概念上可以理解为建筑物内形成的独立封闭、使用中人们会在其中停留的空间单元。计算抽检房间数量时,指对一个单体建筑而言。一般住宅建筑的有门卧室、有门厨房、有门卫生间及厅等均可理解为“自然间”,作为基数参与比抽检例计算。“抽检每个建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指不同的楼层和不同的房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7年5月

目录 1背景 (1)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1) 3规范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2) 4任务来源 (4) 5编制过程 (4) 6主要内容说明 (5) 6.1规范的范围 (5) 6.2规范的技术路线 (6) 6.3定义解释 (6) 6.4交换信息的XML描述 (6) 6.5信息交换方式的描述 (7) 6.6信息交换频度的描述 (7) 6.7信息交换模型的描述 (8) 6.8信息交换流程的描述 (9) 6.9数据交换接口的描述 (10) 6.10数据安全保障的描述 (11) 6.11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结构的描述 (12) 6.12数据代码的描述 (15) I

1背景 污染源自动监控是环境执法、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依托环境监测、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污染源自动监控技术力量方面有强有弱,有的地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其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制定包括“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在内的技术标准,为加强全国科学执法的能力、启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总局应牵头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 目前,各地陆续建立的一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全受制于各开发单位自有的技术,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有的地区使用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标准技术落后、定义不标准,极大影响了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效率。为指导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纳入标准化建设的轨道,总局应统一制定发布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规范。

2018-1-1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 (试行) 1依据和目的 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关于防范重点行业企业拆除活动污 染土壤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定。 2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造纸、钢铁、制药、农药、印染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建(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其他行业企业拆除活动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不适用于本技术规定。 涉及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企业的拆除活动,应同时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规定。 含石棉材料的设备、建(构)筑物等的拆除活动,应同时满足《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T 193)要求。 含多氯联苯物质的设备拆除,应同时满足《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13015)相关技术 要求。 涉及放射性物质的设备、建(构)筑物等的拆除活动,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放射性物质法规管理。 拆除活动中施工安全、消防、人员人身安全与环境健康风险等的管理,应同时满足《建筑拆除工程 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相关要求。 3术语和定义 遗留设备:指需要拆除的各类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等。

遗留物料:指遗留在拆除现场的各类原辅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等。 残留污染物:指遗留在拆除现场的各类固体废物、废水等。 有毒有害物质: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危险废物以及优先控制化学品等。 4管理流程 4.1 前期准备 拆除活动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位)应在拆除活动施工前,组织识别和分析拆除活动可能污染土壤、水和大气的风险点,以及周边环境敏感点。 4.2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 业主单位组织编制《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污染防治方案》,编制大纲见附1)、《拆除活动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 《污染防治方案》应明确: 1.拆除活动全过程土壤污染防治的技术要求,重点防止拆除活动中的废水、固体废物以及遗留物料和残留污染物污染土壤。 2.针对周边环境特别是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关于防止水、大气污染的要求。如防止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的要求,扬尘管理要求(包括现场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建(构)筑物拆除施工实行提前浇水闷透的湿法拆除、湿法运输作业)等。 3.统筹考虑落实《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做好与后续污染地块场地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的衔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