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技术指南(试行)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有关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的信息采集、交换、存储、加工、使用以及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皆适用于本标准。

(一)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GB 1627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三)GB/T 16705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四)GB/T 16706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五)HJ/T 212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

(六)HJ/T 352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试行)

三.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系统结构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系统从底层逐级向上分别是:省市级监测部门、区域中心、国家监测部门(总站)。其中下发信息包含6种污染物浓度、AQI指数等。模式预报产品接口由总站负责,总站将预报指导产品下发到区域中心、省级、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监测部门,为避免总站网络负载过大影响下载速度的情况,指导产品分发

的设计方式为省市监测部门到区域中心下载数据。在实施初期,因各区域中心正在筹建中,总站(国家预报中心暨京津冀及周边预报中心)将直接承担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中心和各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监测部门的指导产品分发。待全国各区域中心建设完善后,逐步实现各区域中心对省市监测部门下载数据的支持功能。各级部门根据预报结果进行业务化处理后,直接将处理结果上传至总站,同时城市监测部门还须将信息数据同时上传至其相应省级/区域监测部门。其下发信息数据系统架构图如图1-1,上传数据系统架构如图1-2所示:

图 1-1 下发信息数据系统架构图

国家监测部门

区域监测中心

区域监测中心

省市监测中心 省市监测中心

省市监测中心

省市监测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PN 网络

VPN 网络

图 1-2 上传信息数据系统架构图

四.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方式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主要采用了上传和下发两种信息交换方式。其中预报信息在下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信息完整性;2、国家监测部门应将指导产品等信息数据按规定时间发送至专属网络,以供省级/区域和地市级监测部门下载;3、各监测部门须负责其下载密码安全。

在上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上传信息应为各监测站真实预报信息数据,文件内容编辑必须规范、工整,文件命名要符合命名规范(文件命名格式见后);2、严禁信息重复上传;3、信息数据须在规定时间段内上传,否则上传视为无效;4、各单位信息数据及上传密码须严格保密,可根据情况对密码进行修改。

五.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用网络

根据项目基本业务要求,平台应划分为国家业务平台、区域业务平台和省市级业务平台三级。国家业务平台下发预报指导产品数据通

国家监测部门

市监测中心 市监测中心

市监测中心 市监测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PN 网络

` ` ` ` ` `

省监测中心

省监测中心

` ` ` ` ` `

过各级传输到各省市级业务平台,省市级业务平台将处理后得到的预报结果数据上传至国家业务平台,国家业务平台与地市级业务平台间存在大规模的数据或控制指令的交互。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互联环境,保证系统数据和控制指令在这些站点间流畅传递是本系统信息交换工作的关键。综合网络节点的地域分布特点、联网网络建设成本以及数据安全、保密技术的发展现状等各方面因素考虑,本项目信息交换传输网络宜采用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私有网络(VPN)技术进行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考虑到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已建成覆盖31个省、338个地市的全国性VPN网络,预报预警数据传输网络将采用基于空气质量监测网的VPN网络,仅在总站加入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分发VPN结点的方式,形成预报预警数据传输VPN网络。

六.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流程

描述信息交换的整个流程:国家-区域-省-城市(含信息交换节点与节点信息交换模型)。并描述XML Schema作业流。

(一)国家分发至区域

(1)区域分流。预报指导产品数据包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后简称总站)生成,通过总站服务器把所有区域预报指导的产品包分发到各个区域服务器,各个区域服务器除获得本区域的预报指导产品包外,还获得其它区域的预报指导产品包。为实现信息分流,避免所有省市的预报指导产品包数据量太大而对总站服务器造成拥塞,影响分发效率,总站服务器将逐步实现通过区域服务器对省市进行预报指导产品分发。

(2)数据跨区域互为备份。每个区域分发到的产品包既有本区

域的亦有其它区域的。其中,本区域预报指导产品包用于向本区域内的省市进行分发,而其它区域的预报指导产品包则用于数据备份。当某区域服务器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服务器上的预报指导产品包数据丢失,无法向下进行分发时,可及时通过其它正常运作的区域服务器恢复预报指导产品包数据。

(二)区域分发至省市

区域预报业务部门向本区域内的各省级、市级预报业务部门分发预报指导产品,提供成员单位精细化预报所需的边界场和初始场。通过区域服务器把各省市的预报指导产品包分发到各个省市的专用服务器中。若区域服务器中预报指导产品包数据缺失,可通过备份机制从邻近区域的服务器中恢复数据进行分发。

(三)预报信息上行报送

各地市级预报业务部门向总站报送预报信息。各级预报业务部门预报工作围绕预报模式产品和经验订正开展,预报结果需每天向总站报送反馈。各级部门预报结果除存储于其对应的服务器上以外,还须通过分发网络将预报结果上行传输至总站服务器上进行汇总。

七.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频度

(一)城市节点向国家级节点上传数据

每日需上传的数据包括:未来24、48小时(或有条件时更多时效)城市的空气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6种污染物(O3、PM2.5、PM10、CO、NO2、SO2)浓度预报范围、AQI等级;首要污染物以及潜势分析。

(二)国家节点向省/区域节点下发数据

每日需下发的数据包括:下发未来24、48、72、96、120小时(或有条件时更多时效)6种污染物浓度区域形势场、AQI和气象场数据。

八.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内容

国家业务平台设计下发的预报指导产品包括:4种模式数据(NAQPMS模型、CMAQ模式、CAMx模式和WRF-chem)生成的6种污染物(臭氧O3、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的浓度区域形势场、城市空气质量(AQI)基础预报等信息,7种气象数据(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相对湿度、能见度)、垂直方向四个高度层观测图(包括地表、850hp、700hp、500hp)等数据。数据类型分为文本数据和图片两种形式。

省市业务平台设计上传的预报信息包括:未来24、48小时(或有条件时更多时效)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预警等级;空气污染扩散条件;空气质量(AQI)等级;首要污染物;6种污染物(臭氧O3、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的预报浓度范围;以及更长时效空气质量的潜势分析等。

国家、区域及省市业务平台可预留超级站监测项目的信息及数据交换接口,交换内容包括:PM1/PM2.5/PM10质量浓度数据,EC/OC质量浓度数据,PM2.5水溶性化学组成(SO42-、NO3-、NH4+、Cl-、Na+、K+)质量浓度数据,颗粒物光散射系数、颗粒物光吸收系数、颗粒物光学厚度,VOCs各物种质量浓度数据、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数据,风速风向、气温、湿度、大气压及太阳辐射强度、紫外辐射强度、能

见度数据,颗粒物垂直梯度和大气边界层厚度图、边界层水平/垂直风速图、边界层逆温/水汽探测生成图、颗粒物粒径谱分布图等。九.数据交换报文规范及传输协议

描述信息交换文件格式、文件命名规范、报文结构。

(一)交换文件格式

预报预警下发文件的文件格式使用ZIP格式文件。

(二)文件命名规范

(1)压缩文件格式

Z_ENV_EWFS_产品包级别编码_产品包覆盖区域编码_ YYYYMMddhhmmss_DBB_制作单位编码_产品包共享属性编码_产品包备份属性编码_ YYYYMMDDHHMM_00000-07200.ZIP 例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时间2014年7月1日1点的制作的广东省级预警预报产品包,文件名为:

Z_ENV_EWFS_L3_440000_20140701010100_DBB_CMEMC_SH 1_BK1_201407010101_00000-07200.ZIP

压缩文件格式说明

(2)预报文件格式

Z_ENV_EWFS_产品包级别编码_产品包覆盖区域编码_ YYYYMMddhhmmss_DBB_制作单位编码_预报数据类型编码_预报模式_数据产品名称_ YYYYMMDDHHMM_00000-07200.TXT 例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时间2014年7月1日1点的制作的广东省级预警预报产品包解压出的空气质量预报数据文件,文件名为:

Z_ENV_EWFS_L3_440000_20140701010100_DBB_CMEMC_ NAQPMS _SO2_201407010101_AIR_00000-07200.JPG

预报文件格式说明

(三)报文结构

1.国家下行产品包广播报文

对于已存在空气质量预报通信服务器的预报数据文件,分发系统会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即压缩文件),并把转换后文件的文件名修改为符合国内空气质量预报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范的文件名。随后通过分发系统实时广播空气质量预报数据文件,广播通道为:Z_ENV_EWFS /AREA/,省/区域根据广播内容到指定地址用对应的用

户名和密码下载所需数据。传播内容样例如下:省/城市编号

城市预报产品包名称

FTP://国家服务器IP/Z_ENV_EWFS/AREA/区域编号Admin(经过加密)

123456(经过加密)

NNNN

内容说明

2.省/区域接收情况回发

省/区域下载完国家预报文件后,无论下载成功或失败都会通过广播系统向国家空气质量预报通信服务器回发下载的情况。

回发代码如下:

3.地市级上报请求

地市级上报预报结果前,需向国家预报产品下发广播系统发送上报请求后,才能进行当地预报结果上报。如广播通道为:Z_ENV_EWFS /AREA/UPLOAD,地市级申请后,国家广播系统会给提交申请的地市级回发广播,广播通道为:Z_ENV_EWFS /AREA/UPLOAD/Check,地市级等待通道返回内容信息成功后上报预报结果。

地市申请代码:

UR_Z_ENV_L3_CCCCCC_yyyymmdd_00000-07200

申请代码说明

省/区域翻回的代码:

(1)接收代码

GR_Z_ENV_L3_CCCCCC_yyyymmdd_SUCCESS 接收代码说明

(2)拒绝接收代码

GR_Z_ENV_L3_CCCCCC_yyyymmdd_FAILE

拒绝代码说明

4.地市级上报空气质量预报结果报文

各地级市根据下发的预报文件解析预报后,需要将数据上报给国家。

报文样例如下:

24 20140701010000 地点范围 1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 1 1 001010,002020 003030,004040 005050,006060 007070,008080 009090,001111 001212,001313

48 20140701010000 地点范围 1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 2 2 001010,002020 003030,004040 005050,006060 007070,008080 009090,001111 001212,001313

72 20140701010000 地点范围 1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 3 3 001010,002020 003030,004040 005050,006060 007070,008080 009090,001111 001212,001313

72小时内空气质量的潜势分析

NNNN

十.信息交换协议层次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交换协议包括两个层次:会话层和应用层。会话层与数据通信相关,应用层则定义了预报产品信息交换中的相关数据内容及业务信息。

信息交换协议主要定义了预报信息交换中在数据通信层次上的相关机制。

1.网络测试请求:由信息交换发起方向接收方发出网络测试请求信息,若能收到对方回应消息,则表示双方通信链路相通。

2.建立连接:通过网络测试后建立网络连接。

3.身份验证及鉴权:信息交换双方在成功建立连接后需各自对对方进行身份验证及鉴权,以确认对方是否拥有本次信息交换的权限。

4.数据传输:在鉴权通过后,信息交换双方开始数据传输。

5.数据校验:发起方需对当前发送的数据生成校验信息,并将生成的校验信息发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数据传输结束后,需对接收到的

数据按同样校验逻辑生成对应的校验信息,并与来自发起方的校验信息进行比对,若匹配则表示传输正确,否则视为本次传输出现错误。

6.重传请求:数据校验不通过时,需发起数据重传请求进行数据重传。

7.注销连接:在完成信息交换或鉴权失败后,网络连接需要进行注销,释放网络带宽。

附表1-1 AQI等级编码

附表1-2首要污染物编码

附表1-3 全国城市编码表

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附件4: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一、概述 计量器具检定数据交换接口采用Web service作为数据传输机制,是自包含、自描述(WSDL)、模块化的应用,由省局发布、定位、各技术机构通过web方式调用。接口基于标准的互联网协议,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XML。与省局交换的数据都封装成XML格式的文件,传输前以GZIP格式将文件压缩,然后设置BASE64编码,最后在接收端将其解压,解析读取数据。 二、软件准备 JDK1.6,tomcat6.0,Web service相关包以及数据库。三、数据交换示意图 四、服务端接收数据过程 1、用户合法性校验:服务端在接收数据时同样需要进行用户合法性 校验,并返回信息。

2、数据封装:为方便数据传输和解析,客户端通过Web service交 换的数据需要封装成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规范,并严格按照此规范。 3、数据压缩:为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减小传输的数据量,客户端 在传输之前需将数据以GZIP格式进行压缩,并设置BASE64位编码,以便基于HTTP传输。 4、对上传文件进行规范性校验:服务端在接收数据之前,校验客户 端数据是否按照XML规范要求,并按GZIP格式进行压缩,设置BASE64编码,否则返回不合法文件格式。 5、返回结果:服务端进行完校验,解析成功并反馈给业务系统后, 会反馈成功信息给客户端,如不成功则返回不成功。 五、客户端接收数据过程(与服务端接收过程类似。) 六、术语说明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CopGap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技术白皮书解读

科博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CopGap200) 技术白皮书 中铁信安(北京)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4月

目录 1.产品研制背景 (4) 2.产品介绍 (5) 2.1.概述 (5) 2.2.体系结构 (5) 2.3.功能性能指标 (6) 2.3.1.功能指标 (6) 2.3.2.性能指标 (7) 3.产品功能描述 (9) 3.1.信息交换功能 (9) 3.1.1.文件交换功能 (9) 3.1.2.Web交换功能 (9) 3.1.3.数据库交换功能 (10) 3.1.4.邮件交换功能 (10) 3.1.5.定制应用数据交换 (11) 3.2.安全控制功能 (11) 3.2.1.访问控制功能 (11) 3.2.2.数据内容审查功能 (12) 3.2.3.病毒防护功能 (12) 3.2.4.文件深度检查功能 (12) 3.2.5.入侵检测与防御功能 (13) 3.2.6.身份认证功能 (13) 3.2.7.虚拟专网(VPN)功能 (13) 3.2.8.流量控制功能 (14) 3.3.系统监控与审计功能 (14) 3.3.1.系统监控功能 (14)

3.3.2.日志审计功能 (14) 3.3.3.报表管理功能 (15) 3.4.高可用性功能 (15) 3.4.1.双机热备功能 (15) 3.4.2.负载均衡功能 (16) 4.产品使用方式 (16) 4.1.部署方式 (16) 4.2.管理方式 (17) 5.产品应用范围 (18) 5.1.核心数据库的访问 (18) 5.2.核心服务器保护 (19) 5.3.内外网络之间的数据同步 (20)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目录 前言 (4) 1.引言 (5) 1.1适用范围 (5) 1.2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 (5) 1.3术语和定义 (6) 1.4缩略语 (7) 2.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7) 2.1平台介绍 (7) 2.1.1概述 (7) 2.1.2体系架构 (7) 2.1.3系统结构 (9) 2.2功能体系 (9) 2.2.1数据交换 (9) 2.2.2交换节点管理 (10) 2.2.3交换流程管理 (11) 2.2.4系统管理 (11) 2.3技术要求 (12) 2.3.1基本要求 (12) 3.系统性能要求 (13) 3.1开发环境要求 (13) 3.1.1要求描述 (13) 3.1.2性能指标 (13) 3.2平台部署、运行要求 (14) 3.2.1要求描述 (14) 3.2.2性能指标 (15) 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 (15) 3.3.1要求描述 (15) 3.3.2性能指标 (17)

3.4平台扩展性需求 (17) 3.5平台管理模式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8) 3.5.3性能要求 (18) 3.6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 (18) 3.5.1要求描述 (19) 3.7对性能的规定 (19) 3.8运行环境适应性要求 (20)

前言 《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家标准,并且在多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息资源交换平台的功能技术条件编制而成的。 政府各单位可根据本规范为本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开发软件接口,实现与数据交换平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与全市其他单位的系统联网进行电子公文、业务资料、业务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的交换。 本规范只给出交换平台的技术约定,不涉及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定。各单位使用本规约的时候,应注意遵守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batement of Nuisances Regulations (Air Quality), 1992 - Summary Ambient standards for air pollutants are set out in these regulations. Part A. -- Gasses Pollutant Chemical Formula Concentration Time period (in milligrams per cubic meter) ?Ozone - O3 - 0.230 0.5h; 0.160 24 hours ?Sulfur Dioxide SO2 - 0.500 0.5h; 0.280 24 hours; 0.060 1 year ?1,2 Dichloroethane CH2ClCH2Cl - 6.0 0.5 hour; 2.0 24 hours ?Dichloromethane CH2Cl2 - 6.0 0.5 hour; 3.0 24 hours ?Toluene C7H8 - 10.0 24 hours ?Tetrachloroethylene C2Cl4 - 5.0 24 hours ?Trichloroethylene C2HCl3 - 1.0 24 hours ?Hydrogen Sulfide H2S - 0.045 0.5 hour; 0.015 24 hours ?Styrene C8H8 - 0.100 0.5 hour ?Formaldehyde CH2O - 0.100 0.5 hour ?Carbon Monoxide CO - 60.0 0.5 hour; 11.0 8 hour ?Nitrogen Oxides(as NO2) NOx - 0.940 0.5 hour; 0.560 24 hours Part B --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ant Chemical Formula Concentration Time period (in milligrams per cubic meter)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 0.300 3 hours; 0.200 24 hours; 0.075 1 year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 0.150 24 hours; 0.060 1 year ?Vanadium (i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 V 0.001 24 hours ?Sulfate Salts SO4 - .025 24 hours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结构(chanpin shuju jiaohuan biaozhun STEP)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 (Product data exchange standard STEP) 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系列标准ISO 10303 《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制造业中计算机环境下的设计和制造(CAD/CAM)的数据交换和企业数据共享的问题。中国陆续将其制定为同名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16656。该标准有一个非正式的,但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名字-STEP,它是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的缩写。 企业的产品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以后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首先是由于企业的产品设计产生的CAD数据迅速膨胀。这些信息是企业的生命,它们不断的产生出来,不断地被更新改版。这种技术信息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和生产过程中流动,重要的档案信息要保存几十年。但是,CAD设计产生的数据不再象传统的图纸那样随便拿给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阅读。各种CAD系统之间的不兼容造成企业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共享,有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CAD系统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数据交换产生的障碍。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设计档案都要求保存几十年,这就意味着经过长期保存的CAD数据经过几十年以后,在已经更新了若干代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还应该能够正确读出并能得到再次使用。如果做不到,那将是企业的灾难。由于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CAD数据的长期存档在当前恰恰是很难做到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4/SC4 (以下简称SC4) 工业数据分技术委员从1983年开始着手组织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STEP。到目前为止,该标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二维和三维产品建模应用协议已经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市场上的主要CAD 软件都已经开始提供商品化的STEP的接口。虽然STEP标准的制定进展缓慢,但是它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中得到应用,如飞机、汽车等制造行业。 STEP标准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共分四个层次,下层主要是标准的原理和方法,中间两层是标准的资源,最上层是应用协议(AP)。其中资源是建立应用协议的基础,建立应用协议是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开发CAD / CAM数据交换接口的依据。 STEP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是由若干分标准(或“部分”)组成的。体系结构的矩形框表示了系列标准的分类,其中的编号对应分标准的编号规则。例如描述方法类分标准的编号是11、12、13…。应用协议类分标准的编号是201、202、203…。 EXPRESS语言 STEP标准描述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是ISO 10303 - 11 EXPRESS语言参考手册。EXPRESS语言是描述方法的核心,也是STEP标准的基础。该标准是一种形式化描述语言,但不是计算机编程语言。它吸收了现代编程语言的优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产品的数据模型,对产品的几何、拓扑、材料、管理信息等进行描述。 STEP标准体系结构 EXPRESS语言为了能够描述客观事物、客观事物的特性、事物之间的关系,它引入了实体(ENTITY)和模式(SCHEMA)的概念。在EXPRESS语言中把一般的事物(或概念)抽象为实体,若干实体的集合组成模式。这意味着小的概念可组成大的概念。事物的特性在EXPRESS语言中用实体的属性(attribute)表示。实体的属性可以是简单数据类型,如实数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技术规范——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自动监控信息交换 技术规范 ——视频系统集成规范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前言———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自动监控的视频系统与中心平台的集成,保证自动监控数据的统一展示,为视频系统的建设和集成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自动监控视频数据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标准。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春贻、黎嘉明、王彦刚、付红彬。 本规范由广东省环境信息中心解释。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2) 3.1 XML (2) 3.2 XML-RPC (2) 3.3 监控中心平台 (3) 3.4 视频系统 (3) 3.5 视频监控运营商 (3) 3.6 视频系统集成 (3) 3.7 视频服务节点 (3) 3.8 客户端视频控件 (3) 3.9 CamID(视频点位ID) (4) 四、总体结构 (4) 4.1 城市级系统结构 (4) 4.2 省市级系统结构 (5) 五、系统网络结构 (6) 六、视频数据分类 (7) 6.1 实时视频 (7) 6.2 历史录像 (8) 七、时间同步 (8) 八、视频集成数据交换模型 (8) 8.1 实时视频数据交换模型 (8) 8.2 历史录像数据交换模型 (9) 九、客户端集成要求 (10) 9.1 同时支持实时和历史视频数据 (10) 9.2 控件运行要求 (10) 9.3 网络连接要求 (11) 9.4 需要实现的方法(method) (11) 十、服务器端集成要求 (15) 10.1 实时视频接口 (15) 10.2 历史视频接口 (17) 10.3 开关灯集成 (21) 十一、部署要求 (24) 11.1 监控中心平台 (24) 11.2 视频监控运营商 (24)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范(验收稿)

应指技装〔2012〕24号附件5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 (试行)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〇一二年八月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规 (试行) 1围 本技术规提出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架构、技术实现式、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的技术要求、数据接口规和数据交换共享容。 本技术规适用于规划设计和建设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平台之间,以及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系统。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T 18793-2002 信息技术可扩展置标语言(XML)1.0 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GB/T 21062.2-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 GB/T 21062.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 GB/T 21062.4-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3术语及定义 3.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是指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实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与不同部门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3.2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或与政府应急平台、安委会成员单位应急平台、企业应急平台等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应急平台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 3.3 前置机 前置机是一种以数据交换为基础的中间交易设备,它实现的主要功能有网络通信、数据认证、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流水记录、数据预处理、数据监控和数据统计等。 3.4 服务接口 服务接口是指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以及与其他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应急平台系统或人之间的共享边界。 4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 4.1概述 信息交换与共享在整个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本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抽取及共享下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 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室内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主要是因为:(1)人们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呼吸的空气主要来自于室内,与室内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均多于室外。(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在室外空气污染的基础上更加重了一层。(3)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由于其中央空调换气设施不完善,致使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来源主要有消费品和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及个人活动。如(1)各种燃料燃烧、烹调油烟及吸烟产生的CO、NO2、S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2)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氡及其子体等。(3)家用电器和某些办公用具导致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和臭氧等化学污染。(4)通过人体呼出气、汗液、大小便等排出的CO2、氨类化合物、硫化氢等内源性化学污染物,呼出气中排出的苯、甲苯、苯乙烯、氯仿等外源性污染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5)室内用具产生的生物性污染,如在床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等。 室外来源主要有(1)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孔隙等进入室内。(2)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如干洗后带回家的衣服,可释放出残留的干洗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可使工作环境中的苯进入室内等。 目前我国对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缺乏系统的标准,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切实提高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在借鉴国外相关指标、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现有的标准,特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二、本标准中条文的依据 (一)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污染物名称标准值依据 二氧化硫SO20.50 mg/m1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氮NO20.24 mg/m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氧化碳CO 10 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碳CO2室外浓度以上 1260 mg/m3 8 h ASHREA 62-1999 氨NH30.20 mg/m3 1 h 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臭氧O30.1 6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简答题 1.通信网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构成。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信号变换与匹配。 交换设备(现代通信网的核心):完成信号的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 传输设备: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 2.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技术 答: ①引入交换设备之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由点对点通信转变成通信网。 ②通信网是一种用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③有了交换设备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相互连接,才能组成通信网。 ④而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很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3.无连接网络(数据报)和面向连接网络(虚电路)有何特点 4.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有何区别 答:如下图所示: 5.?简述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 答: (1)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 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10-8以下,后者可高达10-3。 (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 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数据从30b/s到1Mb/s,而电话量级在32kb/s。 6.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通信网的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各自的特点:? (1)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在一对用户之间连起一条通路,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干预传输的信 息内容,通信完毕后这条通路即行断开;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是以一个报文为一个信息传输实体,报文的长短是随机 的,因而对各个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处理时间较长;?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数据分组的长度固定,以分组 作为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单位,能够节约缓冲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处理时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 7.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与ATM交换之间的异同。 答: a.电路交换:主要用于电话通信网中,完成语音信号的交换,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实时交换方式。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时隙; (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同步时分复用,固定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具有透明性,信息传输无差错控制; 优点:面向连接,时延小;数据传输可靠、传输效率高、有序,质量有保证;透明传输,开销小。 缺点:资源独占、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同终端不能互通,可能存在呼损。 b.分组交换:主要用于数据通信系统中,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交换,具有5个特点:? (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位是分组; (2)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和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两种工作方式; (3)采用统计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工作方式; (4)信息传输不具有透明性,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优点:提供可变比特率业务;线路利用率很高;经济性好。 缺点:技术实现复杂;时延较大;无法很好的支持实时业务。 交换:主要用于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模式,具有3个特点: (1)信息传输以信元为单位,信元具有固定长和简化的信头; (2)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3)采用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方式。 优点:具有电路交换方式的处理简单的特点,支持实时业务,数据透明传输,并采用端到端的通信协议。同时具有分组交换方式支持可变比特率等优点。 8.什么是宽带交换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 带宽交换技术是一种适用于通信网的交换和复用技术。 带宽交换技术主要有: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交换)、IP 交换和标记交换。

调度交换机技术规范书

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调度交换机技术规范书

目次 1、总则 2、技术规范 3、图纸和资料、设计联络会、工厂验收、试验附件1 供方应提供的质量保证及承诺 附件2 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差异

1、总则 买方-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 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 卖方-设备供应商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配套调度交换机部分,该调度交换机系统安装在厂内通信机房。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调度交换机的系统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差异”中加以详细描述。 本设备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卖方必须提供技术上先进、可靠性高,在国内有成功经验的调度交换机设备。由卖方提供的设备应具备有关电信管理部门颁发的程控交换机进网许可证。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定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卖方应回复4份中文版本的回标资料及文件,包括卖方(厂家)简历、业绩、进网许可证等项内容。对本标书的要求明确的答复,否则可视为该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不响应。 卖方为所提供设备的成套性和完整性负责。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2、技术规范 2.1 工程概况 嘉峪关宏晟热电有限公司地处甘肃省嘉峪关地区,本期工程厂内新装调度程控交换机1套,兼顾调度通信和厂内通信功能,中继线采用2M数字中继及4WE&M 模拟中继和二线环路中继,用户线采用二线模拟方式,考虑今后扩容余地。设置调度台,调度主机布置在通信机房内,调度台布置在机炉电集控室,交换机主机与调度台间电缆配置长度按1000m考虑。机房的装修工艺要求和设备布置按电力行业设计规程执行。厂内提供-48V通信电源。 2.2 主要技术要求 2.2.1 设备制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及国家现行的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2.2. 交换机组网方式 交换机以2M数字方式、4WE/M、二线环路中继方式进行系统连接。中继传输电路为光纤通道或电缆通道。 2.2. 3. 中继线、用户线及信号方式 本交换机与系统采用全自动中继方式连接,中继线为模拟中继寄发器信令和数字Q信令。 中继线配置数量为: ·2M数字中继: 3CH ·二线环路中继: 4CH ·4W E/M中继: 8CH ·用户线配置数量为: 100CH

交换技术复习提纲全解

交换技术复习 1.呼叫接续的四种类型 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 2.四大交换技术 互连技术,接口技术,信令技术,控制技术 3.信令的分类,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的概念,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的概念 分类:用户信令和局间信令,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前向信令和后向信令 用户信令:用户信令在用户与交换节点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不同的网络具有不同的UNI 信令。 局间信令:局间信令是电信网中各个交换节点之间传送的信令。 共路信令:是指信令通路与用户信息通路分离,信令是在专用的信令数据链路上传送的。随路信令:是指信令与话音是在同一条通路上传送的。 4.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概念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过程包括呼叫建立阶段,信息传送阶段和链接释放阶段,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5.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概念及应用 面向连接:是指呼叫过程包含三个阶段,包括呼叫建立阶段,信息传送阶段和链接释放阶段。 面向无连接:是指无连接建立过程,直接进入信息传送阶段。 面向连接应用:电路交换和虚电路方式 面向无连接:数据报方式 6.分组交换的两种服务方式 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 7.异步时分与同步时分的概念。ATD/STD及应用 异步时分(ATD):通过标记来区别每一个逻辑信道 同步时分(STD):通过时间位置来区别每一个逻辑信道 ATD应用:ATM交换 STD应用:时分电路交换方式 9.3种基本交换单元的构成、控制方式、工作原理 时间交换单元(T单元):由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 控制方式(针对SM):输出控制与输入控制 输出控制 SM顺序写入、控制读出;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输入控制 S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工作原理:空分方式工作 空间交换单元(S单元):由交叉点矩阵和控制存储器构成 控制方式:输出控制 按每条入线设置控制存储器。CM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输入控制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7年5月

目录 1背景 (1)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1) 3规范制定的原则和依据 (2) 4任务来源 (4) 5编制过程 (4) 6主要内容说明 (5) 6.1规范的范围 (5) 6.2规范的技术路线 (6) 6.3定义解释 (6) 6.4交换信息的XML描述 (6) 6.5信息交换方式的描述 (7) 6.6信息交换频度的描述 (7) 6.7信息交换模型的描述 (8) 6.8信息交换流程的描述 (9) 6.9数据交换接口的描述 (10) 6.10数据安全保障的描述 (11) 6.11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结构的描述 (12) 6.12数据代码的描述 (15) I

1背景 污染源自动监控是环境执法、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依托环境监测、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指导性规范。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规范制定的必要性 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在污染源自动监控技术力量方面有强有弱,有的地区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工作一直无法开展,其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是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制定包括“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在内的技术标准,为加强全国科学执法的能力、启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总局应牵头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 目前,各地陆续建立的一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全受制于各开发单位自有的技术,系统升级和维护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有的地区使用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标准技术落后、定义不标准,极大影响了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效率。为指导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纳入标准化建设的轨道,总局应统一制定发布能够适应技术发展的数据传输与交换技术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____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 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 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 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 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

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83600318.html, 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 作者:周启政陈广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07期 摘要:交换技术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给人们当前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和变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满足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利用其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发展,为当前信息通信要求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当前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为人们日后工作中理解和研究信息通信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关键词:交换技术;信息通信;计算机技术;优势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相关配置技术措施日益提高和应用,交换技术作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提和关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信息技术措施。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交换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通过将传统的交换设备的部分元件部件化,分别进行控制与媒体的处理模式,使得而这之间能够进行综合统一的工作,这种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并逐渐被推广。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信息设备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完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和避免的通信技术措施。 二、概念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适应网络应用深化带来的挑战,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发展,局域网的速度已从最初的10Mbit/s提高到100Mbit/s,千兆以太网技术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大规模局域网中,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多个小局域网,这样必然导致不同子网间的大量互访,而单纯使用第2层交换技术,却无法实现子网间的互访。为了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厂商利用第3层交换技术开发了3层交换机,也叫做路由交换机,它是传统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智能结合。 对于用户来说,在减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与采用何种组网技术密切相关;对于设备厂商来说,在保证用户网络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采用组网技术的优劣,成为提高利润的一个手段。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_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B 3095-199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 定义 3.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3.2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3.3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3.4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3.5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3.6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3.7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2]11号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