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大风险

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大风险

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大风险
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大风险

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

大风险

一、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的渠道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背景下,以境外投机资本为主导的市场投机力量,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中国境内,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复杂的投机手段,“坐庄”操纵股市,对中国股市非理性过度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主要有八条渠道:

一是利用“地-下钱庄”进入股市。这是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最主要、最复杂的一条渠道,也是被其视为最专业、最快捷的渠道。其具体操作手段是在国内寻找愿意配合其做“假贸易”的公司;寻找对“外资”进账可以“宽以相待”的银行分行、支行;寻找对外商投资审查不严、甚至能够包庇“假投资”的经济开发区。以前,境外资金大多借道香港入境,现在大多借道我国台

湾地区进入内地,目前台湾地区大约有2000家“地下钱庄”。

二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股市。投机资本打着外商投资的幌子,通过提前注资、增资或虚假投资等方式,进入境内关联企业或转化为人民币存款,直接进入股市。

三是利用短期外债进入股市。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款、内部往来、预收货款等形式,为境内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由于对外债结汇人民币资金的流动缺乏监管

措施,一些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进入股市。

四是利用预收、延付货款进入股市。预收、延付货款都属于贸易融资范畴,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资金流和物资流不匹配,而现行外汇管理对预收、延付货款的规定较松,因此,许多境外投机资金通过虚假贸易,以预收货款形式分批汇入我国境内进入股市。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无出口或出口较少,预收货款却

大量增加;企业预收货款收汇、结汇后长期周转使用;推迟付汇、少付汇或不付;低报进口价格、高报出口价格。

五是利用非贸易渠道进入股市。近几年,随着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项下因私外汇

收入大幅增长,部分投机资本以个人外汇的名义流入境内进入股市。首先,以无偿转让和各类资本撤回等个人名义流入的外汇资

金增长很快。2006年我国个人净结汇已占到外汇储备新增额的20%,其中有不少贸易、资本项下经营性资金也混入个人项下进入境

内股市。其次,部分非居民个人在境外收汇并结汇后,有的直接转为人民币定期存款,

有的则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投机套利。

六是非法携带外币现钞入境进入股市。一些国内外企业或个人利用边境口岸人员

来往频繁、检查措施不严格之机,向境内转移套利资金。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来源证明一般均为亲友或朋友赠款,银行很难审核其真实性。

七是通过银行离岸业务头寸与在岸业

务头寸混用进入股市。银行混用离岸与在岸业务头寸可以扩大放贷能力,并为境外资金迂回转移到境内进入股市提供了间接通道。

八是利用关联交易进入股市。跨国公司

境外关联企业以垫付形式向境内企业提供

资金支持,如垫付培训费、研发费、代摊费用,推迟或暂时不向母公司汇回投资利润等。

目前,银行、外汇或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外投机资本进入我国股市的渠道、规模都缺乏必要的统计监测手段,特别是银行和证券

公司相互隔离,银行对结汇后人民币资金的

去向无从掌握,证券公司又无法得知进入股

市的人民币资金的来源,因此,究竟有多少

境外投机资金流入我国股市目前难以准确

掌握。据有的专家估计,目前进入中国股市

的境外投机资金可能高达1000亿美元。通

过上述八条途径进入中国股市的境外投机

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上一些大的对冲基金,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的顶级对冲基金。这些资金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后,逐渐向数十只大盘

股靠拢,采取来回倒仓位、拉升大盘股的手段,推升股票指数,因此,境外投机资本“坐庄”操纵是中国股市呈现调控与反调控现

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带来严重危害性

一是严重损害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

权威性和有效性。一些境外投机资本千方百计进入中国股市,不仅是为了“坐庄”操纵某些个股,而是要“坐庄”操纵整个中国股市。一些境外资本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国股市问题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发布虚假信息,甚至诋毁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其目的

就是要长期操纵中国股市。

二是严重扭曲了人民币资产价格,造成股价虚高与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从国际上看,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必然导致经济大起大落。以日本为例,1985年之后,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致使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攀升;仅1987~1988

年的一年时间里,日经指数就从17000点上涨至30000点,东京地产价格更是高得离谱,由此把日本经济拖入长达10多年的低迷期。日本的教训给我国提供了前车之鉴。

三是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境外投机资本通过多种渠道进入我国,输入了大量流动性,加大了银行非理性信贷行为、投资人非理性贷款和投资行为,加剧了信贷膨胀,

使治理流动性过剩雪上加霜;特别是大量外币进入境内并通过多种手段转化为人民币,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了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冲、吸收流动性的效果。

四是很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危害。境外投机资本通过过度抬高股市指数,吸引大量风险承担能力较低的人群进入股市,尤其是一些人将房产抵押获得的资金用于买卖股票,一旦股市暴跌,这些人损失惨重,很容易酿成社会问题。

四、防止境外投机资本操纵中国股市势在必行

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资本市场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是缓解境外投机资本流入的最关键条件之一。大量国际游资豪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相当强烈,对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并不满足;从中国内部来看,贸易顺差将长期存在,资本市场仍在推进对外开放。因此,未来升值压力难以减轻,必须增强市场在人民币

汇率形成中的作用,逐步减少干预,增强汇率弹性。

严厉打击股市内幕交易,重点打击“坐庄”操纵股市行为,加重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特别要严厉打击通过各种虚假投资、虚假贸易和非正常关联交易进入股市的境外投机资金,严格审计查处证券、基金公司违规操作行为,严格审查证券公司为大额客户提供的大批量资金配置账户,严格监控股市大额资金短期频繁交易的行为,坚决打击“老鼠仓”和操纵股票价格行为。对散布虚假信息、搞内幕交易的犯罪行为,要更严格、更深入、更大范围、更大张旗鼓地查处。

加大对境外投机资本的监管力度,严堵境外投机资金进入我国股市的渠道。一是严格监控跨境资金流动,特别要严格监控一些国际大的对冲基金流入股市;二是严格控制境外投机资金通过虚假投资流入股市,特别要跟踪调查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是否真实,外商投资资金是否真正按期到位;三是严格控制跟随QFII进入股市的境外

投机资本;四是严格控制境外投机资金通过境内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

入股市。

严厉打击“地下钱庄”违法行为,严格控制通过“地下钱庄”进入股市的境外投

机资金。国家应当尽快对“地下钱庄”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专门为境外投机资金进入我国提供渠道的“地下钱庄”要坚决取缔。

严厉打击利用虚假贸易进行非法外汇

交易的行为,严防投机资金假借个人外汇渠道进入股市。加强对贸易外汇的真实性管理,加强对无真实交易背景资金流入的检查,跟踪调查高报出口价格、低报进口价格的虚假贸易。积极引导外汇指定银行切实履行代位监管职责,加强收汇、结汇的真实性审核,坚持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的报告制度,跟踪核查异常外汇资金交易,依法打击套汇、套利等投机行为。规范管理个人外汇资金流动和结售汇,引导私人外汇资金在可控渠道内流动。

增加股票市场扩容、供给,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优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

业上市步伐,加大垄断性行业上市力度,鼓

励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继续推动大型上市公司减持国有股,择机推出股指期货,尽快推出创业板,建立亏损企业退出机制。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加快推进股市投资产品创新,引导境外合规资金进入股市。新晨范文网

建立监控、打击境外投机资金进入股市的部门联动机制,完善应对股市突发异常事件的应急机制。商务部门应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和把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工

商部门应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

审查和验收,从源头上杜绝虚假外资流入;

海关应加强对企业进出口贸易价格真实性

的审核,防止企业高出低报;税务部门应加

强对非贸易项下、资本项下以及现金交易的稽查,防止国家税款流失。有关部门在出台股市调控政策之前,应充分沟通协商,对市

场披露信息口径一致。如果市场出现突发异常波动,应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启动紧急应

急机制,防止“羊群效应”引发股市大起大落。

建立健全对境外投机资金流入境内股

市的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结售汇统计系统以及股市统计报表等信息,设计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监测指标,定期监测个人外汇结汇资金流动情况,分析流量和趋势;重点加强对银行、证券公司本外币业务的监测,特别关注境外大额外汇资金直接进入国内股市保证金账户。加强事前监督和管理,完善证券监管部门内部监督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境外投机资本进入中国股市蕴藏极大风险

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从严格意义上讲,风险投资和非风险投资共同构成美国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即非公开资本市场。从广义上讲,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竞争力量,使得风险投资扩大自己的投资范围,渐渐向非风险投资领域扩张,占据私人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从研究私人资本市场入手研究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从1970年以来,投资于私人资本市场的机构持续大幅度增加。在退休基金,捐赠基金以及基金的基金中这种增长显得尤为强劲。但究竟谁是最大的投资人呢最近的一个调查指出:在1992年,在大型的退休基金,捐赠基金以及研究基金中,有54%为私人资本市场提供资金,而1975年,仅有11%。 对于每一类投资者来说,最大的投资者常常是既直接投资,同时也通过有限合伙人投资,一般投资者通常通过有限合伙人开始其在私人资本市场上的投资,那些想将其投资行为扩展到直接投资的投资人可能通过与合伙人共同投资的方法,以获得创建,监控和退出等一系列操作的经验。例如:在有限合伙人的主要投资者中,公司退休基金和捐赠基金是较大的共同投资者(直接投资)。因而,直接投资方式的持续发展依赖于一个机构创立,选择和管理其投资的能力,而公共退休基金。由于其进入市场的途径和经验都极其有限,不太可能进行直接投资。以下简要介绍各种有关投资者(私人资本市场上的)。 一、公司退休基金 八十年代早期,公司退休基金作为私人资本的有限合伙人开始大量进入市场。他们的投资纯粹是出于财务上的考虑: 一方面,他们被私人资本市场的巨额回报所吸引。另一方面,出于投资分散化的策略。同时,ERISA 法规禁止他们作出有益于其母公司的战略性投资。从80年代早期以来,公司退休基金已经持续不断地提供私人资本合伙人总资金的大均四分之一。尽管大多数公司退休基金,与其他类型的投资者一样主要通过合伙制进行投资,其中一些最大的基金在直接投资和共同投资中已变得非常积极。这些基金认为自己已是非常老练的投资者,因而并不象其他投资者那样经常听取咨询人员的建议。相反,他们依靠自己富有投资经验的专家来评价投资战略和管理其投资行为。有限合伙制中的,普通合伙人认为公司退休基金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者,因为他们对合伙交易的承诺常常是对其他潜在的有限合伙人表明:他们这种合伙关系的质量是较好的。有时,有经验的公司退休基金会利用其“领导地位”通过谈判获得较低的管理费和附带权益。《私人资本分析》对投资于私人资本市场的最大的十五家私人退休基金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表明:1992年底,平均起来这些基金将其资产的大约4.3%投资于私人资本,最大的八家投资者投资于私人资本的数额在5000万美元到过20亿美元之间,占了每个基金总资产的6%或7%。 二、公共退休基金 与公司退休基金来,公共退休基金是私人资本投资市场的新来者,在整个80年代公共退休基金签订的私人资本合伙协议急剧增加,并且在这几年,他们已经取代了公司退休基金而成为私人资本市场的最大投资者,与公司退休基金相同,他的投资动机也是纯财务性的。但是,有些基金可能迫于压力而投资于本领域的公司。一般来说,投资于私人资本市场的公共退休基金的规模要比作同样投资的公司基金大。在1991年,最大的十家进行此类投资的公共基金的平均资产为323亿美元,而最大十家公司基金的平均资产为213亿美元。尽管基金规模要大,公共基金却比私人公司基金执行更为严格的预算,雇用更少的专家。这些持征引起的结果是,在许多情况下,最小投资额提升到一千万美元到二千五百万美元之间。因为公共基金通常受额外的限制,即其投资额不得超过单个合作协议所规定金额的10%,所以公共基金倾向于投资于更大的合伙人。由于其本质特性,公共基金及其投资决策可能受到公众审查。实际上,基金托管委员会和投资委员会的负责人员都是公开选举出来的,公众对其不熟悉的高额投资项目上的损失(例如私人资本)可能反应激烈。所以基金在这方面可能特别慎重。对于私人资本,他们可能在更有规则的基础上要求提供满意的投资操作证据。这样,公共基金比公司基金更倾向于规避风险并要求更短的回报期,但是对风险和非流动性的规避并没有阻止公共基金成为私人资本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它已经影响了风险投资所选择的合伙企业的类型。特别是,与早期的风险合伙制相比,公共退休基金明显地更青睐于后期风险投资和无风险投资。因为他们风险可能较小,并可能更快地产生回报。公共基金常常依赖外部资询人员评估和“确证”潜在的合伙制投资。与公司基金相比,公共基金很少进行直接投资和共同投资。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基金所依赖的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回顾和总结

《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看,资本市场是股份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在实现资本集中、扩大社会生产的同时,也为资本市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客观的要求。世界上的资本市场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1600年,英国就成立了皇家特许经营的股份制公司——东印度公司。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快,自1990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一大商品期货市场。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型”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此期间,基础制度不断加强,品种体系不断健全,市场功能日益发挥,整体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发展资本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二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效率、透明度、影响力、开放度大幅提升,在基础建设、体系完善、秩序维护、功能发挥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初步具备了在更高层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资

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我们把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持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着力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督,相继开展了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资本市场法制等一系列综合改革,逐步破除了长期制约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推动市场实现了转折性变化。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但总的来看,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没有改变,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改变,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全流通环境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资本市场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突破,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平稳推出了创业板,稳步扩大直接融资,丰富了商品期货品种,加强对行业机构的风险管理,从而为抵御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实践证明,资本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体系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步形成,规范发展的态势不断巩固,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不仅为经济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在资产定价、资源配置、支持自主创新、引导民间投

股票市场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规模不断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积极性不断提高,制度性建设日趋完善。但股票市场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较为明显。2007 年股票市场看似迎来了发展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2008 年随后进入蛰伏期,股市发展陷入困境。 一、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股市功能导向存在误差,股市和宏观经济之间缺乏联系 1 、投资能力较弱,存在投机行为过度现象 目前股票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投资时,往往不会考虑长期价值投资,市场上短线投资行为较普遍,主要体现在股票换手率较高,与西方国家相比,2004 — 2007 年我国股票换手率普遍高出5 — 10 倍。投机行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现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沪深股指从2003 年开始反复涨停,上证指数在2007 年创下了历史最高的6124.04 点,随即开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点1664.93 点。至2008 年12 月,上证指数较长时期在2000 点左右徘徊。股市参与者对股市的预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主要看参与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 2 、融资者融资能力不强,融资手段不多 相比而言,国内股市融资能力普遍不强。据统计,仅2005 年我国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筹资额就达206.5 亿美元,为沪深两市2003 年、2004 年首发募资总额800 多亿元人民币的约2 倍。2007 年11 月以来,国内上市公司融资水平更是急剧下降。从2008 年新股发行情况来看,新股从价格到数量都没有达到预期筹资的目的,甚至从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发行变得较为困难。而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不多,除了从银行贷款和直接获取发行资格而获得直接融资以外,没有更多其他的融资手段,这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能力的弱化。 3 、资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观经济缺乏必要的联系 由于股权结构形式单一并缺乏流动性、上市公司产业分布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股市资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时,二级市场交易量和规模起伏过大,突出表现在一些ST 股票虽然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但市盈率却非常高,甚至达到60 — 100 倍。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我国股市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却未能充分体现,股票市场的资源被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因素消耗殆尽,股市和宏观实体经济出现了脱节现象。 4 、股市功能缺乏财富效应,居民财产转移渠道存在风险 虽然2007 年我国股市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但也未能解决股市总体回报率较低的趋势。2008 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财富较大幅度缩水。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这固然鼓励了居民积极参与股市的发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财富增值的持久能力。 (二)股市结构存在缺陷,股市持续发展缺乏必要的支持 1 、“政策市”阻碍了股市发展的有效性 目前股市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股市的发展目标需要随政府的发展思路而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波动的状况不仅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还会打击股市参与者的积极性,往往会造成两种

股市投机问题的分析与策略.pdf

1.过度投机的表现 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表现,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1股指在短期内大起大落 自1993年以后,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但股指狂涨暴跌。这种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与宏观国民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经营业绩失去了起码的关联,表现出十足的非理性、投机性的特点。没有多少投资者真正是以投资为目的去进行投资,这就形成了我国股市中存在的一个奇观现象——“投资者不投资”。 1.2各种概念、题材弥漫市场 股市应当而且只有一个永恒的题材——业绩,即通过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让投资人把那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格提升到与其内在价值相符的价位。但目前,我国股市却充斥着浩如烟海的题材、概念,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与投资价值严重背离,股价与公司业绩之间几乎没有必要的相关性,劣质企业的股价反而大大高于绩优股的股价 1.3独特的庄股现象 庄股现象是目前我国股市的一大特色。庄家人驻的股票,无论当时大势如何,它都能以自己独特的轨迹运作:或疯长,或狂跌。在庄家看来,股票只是一个用以炒作的电脑符号,无所谓有无投资价值。庄股现象正是过度投机和投资理念扭曲的生动表现。 1.4换手率过高 衡量股市投机性最常用的指标是股市的换手率,是某一时期内成交量与流通总股数的比值,它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换手率越高表明股票的平均交易频率越高,也就是股票的持有期越短。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其换手率一直保持着极高的水平,近几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2.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 2.1中小投资者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交易者对股价走势有不同看法,其不同的交易行为能减缓股价的波动。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不少中小投资者缺乏金融、证券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决策能力,赌博及暴富心理强,在股票交易中大多听消息、听股评,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形成了一种不良的股市投机气氛。 2.2信息不对称及信息披露的不规范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投资者的行为极为容易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拥有的信息行为。同时,由于各种法制法规不是很健全,市场也未发展成熟,部分企业常常隐瞒必要信息,公布虚假信息。企业这种不规范行为使市场投资者无利可图,因而转向投机行为。 2.3机构投资者推动投机行为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是委托基金等投资机构进行交易,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成为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其基本目的就是遏制投机,稳定市场。但是,这些为遏制投机而培育的机构投资者,有不少反过来参与短线炒作,成为投机炒作的力量,使我国股市的投机行为加剧。 2.4我国股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没有建立约束机制 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缺乏对股东的回馈意识,只知道配股、增发新股,而很吝啬于向股东分红。然而,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方式,是投资者实现合理投资回报的有效渠道。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得不到分红回报,只好投机炒作赚差价利润。 3.解决我国股市过度投机问题的建议 3.1进一步强化政府作用 不可否认,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为抑制投机,引导理性投资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几年更是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由于市场发育和政府行为的探索性和渐进性特点,政府风险防范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因此,需要完善政府风险防范的制度性功能,规范并改善证券市场资金供给,从而形成完善的市场风险防范新体系。 另外,中国证监会首先应该维护一个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严格执行股票市场交易规则,禁止以权炒股和内幕交易。加强监管绝对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监管只是手段,监管绝对不是目的,加强监管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还是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行为降至最低,使股票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2上市公司改善自身盈利能力,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上市公司要科学地进行规划和管理,获得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以保持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地成长。同时,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应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统一,要拥有形成竞争优势所需的优势资产、可增长技能、特殊关系等优势资源。上市公司应通过各种努力,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下的现状,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树立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信心,改变我国股市的过度投机炒作现象。 3.3利用市场机制来制约过度投机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通过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调节供需矛盾,应该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以市场的供

风险资本的来源

风险资本的来源 M201174096 金融硕士刘映雪摘要 风险资本主要有退休基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天使投资等多种来源。而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仅有20多年的历史,存在着制度、结构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风险资本来源结构不均衡的现状,并从宏观上提供制度平台,微观上拓宽资金渠道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措施。 一、导论 风险投资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风险投资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风险投资在支持创业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及高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风险资本的来源和筹集渠道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丰富的资本和有激情的投资人是风险投资的精髓所在。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印度、以色列等发展中国家风险投资的发展来看,风险投资来源渠道表现为多元化的趋势,即逐步被社会养老基金、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个人和家庭等替代。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投资形式较为单一,资金来源渠道也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拓宽渠道,吸引更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行业结构应该如何,不同类型的资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和投资模式,是一个值得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 1、国内研究情况 风险投资在我国是相对新型的学科,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不如其他传统金融学科深入,但还是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论著和论文。如成思危的《创业风险投资论丛》等从总体上介绍了创业风险的各个方面,张陆洋的《创业风险(创业)资本市场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创业风险投资金融支持体系,张陆洋的《美国创业风险(创业)投资有限合伙制》介绍了有限合伙制这种成熟的创业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刘曼红的《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1996)、刘必金的《风险投资与管理》(1998)、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 (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我国股票市场 摘要: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最新研究前沿,它突破了传统金融学的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本文即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 票市场的投资者行为。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股票市场 Abstract:The behavior finance study is the financial study newest research front, it broke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study viewpoint, studied investor's behavior from the psychology angle, this article namely analyzes our country stock market from the behavior finance study angle the investor behavior。 Key words :Behavior finance、Investment, stock market 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础上的。在传统金融 理论中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能够对一 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 场假说”。这里的假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市场的各参与主体在进行决 策时都以实现期望效用最大为准则;二是市场的各参与主体都能够根据他们得到 的信息,对市场的未来做出无偏差估计;在该假设前提下,一个必然的推论便是 证券的价格反映了一切可以得到的公开信息:投资者无论多么明智,都不能够获 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 但是投资者在事实上并不都是像理论上的那样理性,而是具有某种情绪,许 多投资者在决定自己对资产的需求时受到无关信息的影响。与理性假设不同,现 实世界的人其实是有限理性的。在股票市场上,有许多不能用传统的金融理论来 解释的现象,本文即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 一、行为金融学及其创新意义 所谓行为金融学,从字面上理解,是将人的行为融入金融学研究范畴的一门 学科。但更确切地讲,行为金融学是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 他社会科学的观点,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并尝试解释金融 市场中实际观察到的或是金融文献中论述的,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悖的异常现象的 一种理论。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之为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非理性革命”,充分地说明了其理论创新意义,具体说来: 1、描述和解释了行为与金融行为的科学内涵,创新性地提出了行为金融学 的范式这一科学范畴,强调行为金融学是人们感知金融市场的理论和方法。其基 本的逻辑是,由于金融活动主体是具有理智和情感等完整心智结构的现实“行为人”,每个人既是自利的,又是利他的,因而就可能不一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个体在市场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心理和行为偏差,人们的行为不一定符合市场 规律的要求,使得“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即所谓的市场失灵。 2、无效市场理论。论述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有效性,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经 济现实中,信息是复杂的,收集信息是有成本的,交易者占有的信息是不完全、不对称的,即他们是噪声交易者,金融市场不是有效率的市场。 3、投资者心态模型。分析和研究了投资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 各种决策行为偏差如过度自信和反应偏差、处置效应、从众行为等,强调人的行 为的非理性对于金融市场的运行和效率具有重大影响。

风险投资过程的几个重要步骤

风险投资过程的几个重要步骤 风险投资企业一般化的投资决策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初步筛选。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趣者作进一步考察。 #调查评估。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十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调查,以检验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与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寻求共同出资者。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此外,通过辛迪加还能分享其他风险资本家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互惠互利。#协商谈判投资条件。一旦投、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最终交易。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与细节,双方就可以签署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二、风险资本家对投资项目的考察方式 风险资本家考察投资项目的方式一般包括: #阅读投资建议书。看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家的企业特殊标准,并初步考察项目的管理、产品、市场与商业模型等内容。 #与企业家交流。重点考察项目的管理因素。 #查询有关人士与参观风险企业。从侧面了解企业的客观情况,侧重检验企业家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 #技术、市场与竞争分析。主要凭借风险投资企业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项目进行非正规的市场、技术与竞争分析。 #商业模型与融资分析。根据企业家提供的和自己掌握的有关信息,对企业的成长模型、资金需求量以及融资结构等进行分析。 #检查风险企业。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财务与法律事务。 三、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式 风险资本家一般不会向风险企业一次投入全部所需资金,而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投入资金。每阶段都定有一个阶段性目标:上一阶段目标的完成,是下一阶段融资的前提。但是,每一阶段的投入资金应当保证足够支撑企业家完成该阶段的目标。这样做既有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又可对企业家构成一定的压力与动力。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篇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xx-04-1616:04:45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xx 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

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xx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浅析我国股市现状、成因及对策(一) 关键词]股市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许多缺陷也暴露出来,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的功能,阻碍了股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及其成因,找出改善对策。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同时,股市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弱,稳定性差,股价容易暴涨暴跌,市盈率高。这些缺陷削弱了股市筹集资金,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价格发现的功能,为引发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股市现状 1.自我调控能力相当弱,易暴涨暴跌,稳定性极差。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23点到2007年10月的6124.04点再到2008年1月的4383.39点,波动极为剧烈。而发达国家近30年中,年股指波动幅度多在10%以内。 2.过度投机,泡沫化现象严重。股市的暴涨暴跌使投机盛行,也正是由于投机,高换手率使股市经常处于严重超买的状态,从而导致了高市盈率,增大了投资风险。国际成熟股市换手率一般为40%~60%,我国股市平均换手率在2006年之前就高达500%左右,是其平均水平的10倍,2006年、2007年则更甚。 3.幕后交易操纵股价现象严重。“庄家”等通过幕后交易、操纵市场来操纵股价,从而获取暴利,这种现象极为严重,有名的“银广夏陷阱”就是例子。 二、我国股市现状的成因 1.市场机制不成熟是必然原因。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直接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展不成熟。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一些制度、做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股市这种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产生不利影响。比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信用基础薄弱,投资主体残缺,机构投资者不足,投资者素质低,股市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股市的运行机制设置不合理等,都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隐患,也让投机者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者有机可乘。 2.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是直接原因。我国股市是国企融资需求和政府催生的产物,其融资功能受到过分关注,导致我国股市的功能定位和股票发行制度不合理。国企为上市而改制,筹集资金是其最终目的,改制只是手段,改制后上市的公司经营机制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市场机制下,其经营业绩不佳几乎成了必然。另一方面,我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健全,一直没有确立严格的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这就造成一些劣质公司的股票仍然上市流通,降低了股市的投资价值,破坏了股市信用环境,阻碍了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 3.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根本性原因。现有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公司,这些公司中,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一方面,国家股是由国家委托给管理者进行代理管理的,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对等,代理人就有可能在具体操作中损害委托人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股的持有者全体人民,只通过公司的利润再分配间接和被动地获利,这使得他们没有关心公司经营管理和监督代理者行为的积极性。这些正是导致股市混乱、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现象盛行的根源。 三、改变我国股市现状的对策 1.改善市场环境。首先,我国必须逐步改善股市的生长环境,减少国家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调控功能,把计划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解决好市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矛盾。逐步改变由证监会审批几乎一切创新形式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由证监会管理基本行为规则,由交易所和市场中介机构自主进行具体的活动。最后,正确对待投资与投机,让二者相相辅相承。投资是股市的基础,为股市提供稳定性和方向性;适度投机具有股

风险一词的来源20051102

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明白了“风险”这个汉语词汇的含义?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第一次听到“风险”这个词汇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我们有没有过不解、疑惑,要追问这个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没有这样的记忆,仿佛“风险”这个词是天然的,先验的存在在我的头脑里一样。但是我知道,每个哑哑学语的小孩,都会对这个词汇有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不过可能是因为我们年纪太小、太健忘。 从更广阔的角度上来看,“风险”作为一个词汇,也一定是有一个产生和演变的过程的,那么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是从什么时候产生了“风险”这个词汇,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我们看过PMBOK的都知道,“风险”意味着一些不确定,一旦发生,将会给我们造成损失或带来收益。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最早是没有不确定性的概念的,人们认为未来是确定的,或者是受某个意志在操纵,或者就是因为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中国的商王就为了将自己同那个意志联系起来,用龟甲来占卜,留下来甲骨文。周朝卜不决而用筮,留下来易经。易经后来成为中国本土儒教和道教共尊的经典。中国外来的宗教——佛教,认为人今后所遭遇的果报,不过是由于他现在所作所为的“造业”,一个人如果不犯什么大错,就会在轮回中有无穷无尽的世俗生活等着去过,而不用担心成为阿修罗、畜生、恶鬼和地狱之流。而西方的宗教,总是在讲原罪,人一生下来,这一辈子就确定了要赎罪,那是因为他的祖先在上帝那里犯下了错误。 所以从调侃的角度去讲,正是由于没有“风险”意识,才有人类文明。 但是到了14世纪,黑暗的中世纪控制下的资本主义文明渐渐露出曙光。资本的冒险精神开始把自己建立在不断评估未来的收益和损失上。“风险”这个词就出现了。“风险”一词是古意大利文的“胆敢”(risicare)为词根,在葡萄牙文中意味着“挑战”,在此意义上,风险指的是抉择而非命运。一个人敢采取何种行动,完全得看他有多大的抉择自由,这里又将资本主义的自由精神融入其中。后来,在大航海时代“风险”一词意味着“驶入未标明的水域”。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风险”就逐渐扩展到所有的经济生活中,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资本的自由和冒险的精神。 那么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才有“风险”这个词呢?在收录1840年以前的中国社会词汇总集的《辞源》中,没有这个词,这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明在1840年前,我们国家没有“风险”这个社会词汇的。现在我所能看到的材料里,第一次出现“风险”这个词的是在矛盾的小说《子夜》中。姑且我们把“风险”这个词在我们国家出现的时间就放在1840~1920年这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我们在这100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想最明显的就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本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了“风险”这个词汇的产生。有人统计过,近代中国大约有70%的社会词汇是从日语中借鉴过来的,那是日本将西方社会概念引进日本时翻译成日语的,比如资本、主义、社会、组织、政党、政府、服务、阶级、进化、化学、物理等等。但是日语中的“风险”一词与“危险”一词是同一个词汇,说明“风险”真的是土生土长的地道的中国词汇。这恐怕真要拜中国本土资本家所赐了吧。 1949年以后,社会主义中国消灭了本土的资本主义,全部社会生活都是国家计划,“风险”一词也随之雪藏。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是没有“风险”这个词条的,但是到了1990年版的《辞海》中又收录了这个词汇。回头看一下我们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我深刻地认识到在“风险”这个词汇代表的含义,其实这个词汇就是中国资本主义文明的曙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