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情感与智慧共生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孙双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情智教育的倡导人,是情智课堂的领军人物。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一、情智课堂的经典思想

(一)情智教学的探索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均应说明教学离不开情感,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是没有魅力的教学,是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怀特海认为,“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师仅教知识肯定是不行的,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联翩,奇思异想迭出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的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

鉴于此,情智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是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情智的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呢?孙教师认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小眼发光”,它指向学生的智力领域。只有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的时候,只有当学生情感闸门不断开启的时候,学生才会“小眼发光”,否则只会小眼发直,小眼发呆。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它指向学生的参与领域。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

情智教学的一般模式如下:

1.入境——启动情智

内涵:这是一种容易引发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启动情智,让学生以良好的心境体验文章情感,引起学生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在教学情智触发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可以徜徉在轻松愉悦的精神活动中,使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而教师可以成功地按照一定的教学规范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知。

操作方法:激发兴趣,引发学习热情。

(1)以新入境:依据教材特点,揭示矛盾,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探究新知欲望。例如:孙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在上课之前,播放了《春天在哪里》歌曲,让学生说一说,想到哪里找春天,引出课题,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2)以疑激趣:通过预习,主动设疑,展开思维触角。

如《落花生》学生初读课文后,师:刚才我们把课文初读了一下,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孙教师就想到了中国古人说的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最可贵的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

题一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一定有大进步,下面我要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问题。拿出笔来,把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全注上记号。

(3)以境激情: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染,从而诱导情智的萌发。如《二泉映月》时先让学生讲述了阿炳的生平,然后让学生用心聆听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动人心弦的旋律,将学生带入凄婉的意境中,让学生对整首曲子有了整体感知。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2.感悟——生成情智

内涵:感悟,是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直觉化技能,是语文智力技能的核心要素。学生在生趣盎然的情境中感悟丰富多彩的语言,或概括、或想象、或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同时学生的情智得以生成。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如对动物的喜爱,对英雄的敬仰,对太空的向往等,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迁移,可推动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赏,并在品赏中使这些“原始”的情感得以发展,及至升华;充分利用教师的情感,以情悟情,可以唤起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促使他们带着已有的体验,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3.交流——发展情智

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切身体验。这样,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心中涌动着许多感悟急需倾吐。此时,教师采用各种交流形式,让学生展示情智,并发展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操作方法:

(1)辩论式交流:在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基础上,学生个体形成鲜明的立场,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越辩越明白,越辩越聪明。(2)倾诉式交流:学生对课文深入的感悟以后,产生一种急需倾诉的欲望,想马上把自己的理解化成有个性的语言倾诉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就要成为倾听者,同时也要成为倾诉者,与学生产生共鸣。

(3)拓展式交流:语文的学习要注意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超文本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对语言、对事物、对人的认识才会是立体的、多元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是拓展性的交流。

4.表达——展现情智

内涵: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表达与思维和谐发展的过程。这里的表

达,不仅是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丰富了知识、经验,积淀了语文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理性解析,更注重学生的创造型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常常闪现和迸发出灵动的火花。

操作方法:

(1)迁移表达:让学生经历由仿写到创的成长过程。在迁移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感的运用能力。

(2)想象表达:幼童时期是一个充满想象和梦幻的时期,情感一旦被激发、想象的翅膀也就能迅速展开。教师要善于寻找想象点,引导学生想象,但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要将想象力的开发、开阔情怀的培养与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3)感受表达:对语言文字的材料,每个学生阅读后都会有自己的体验,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要引导学生感受别人的表达,要让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不仅体现在语言符号的理解上,更体现在对语言符号所包含的情感性体验程度上。

(二)好课如登山

孙教师认为好课像登山。登山的过程是体力得到锻炼,眼界得到开阔,心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升华的过程。

上课的过程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提升的过程。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从山脚开始攀登,逐步登上山腰、山顶、你会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好课特别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学习虽然艰辛,但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上山是体力锻炼,上课是脑力锻炼,但两者道理相通,从登山中可以得到启迪。

1.攀登什么山?孙教师认为要攀登“三座大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因为知识是基础,知识是力量;一座是思维的高山,因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关键;一座是情感的高山,课堂要让学生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让学生的情感经受洗涤,得到净化。

2.学习的路径由谁选择?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去尝试,去探索。“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乃正确之父也。错误也是学生人生体

验的资本。“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呢?

3.怎么上山?如果教师要告诉学生,学生也能掌握知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领着学生学,学生不会迷失方向,但学习方法是现成得来,不是自己建构,终不牢靠。而自己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建构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情感价值才会终身难忘。好课像登山,是因为学习者是登山的主人,学习者经历发展的过程,感悟了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

1.做文本的真正知音。

1.要“深入”钻研教材

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首先是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重点,例如《繁星》一课讲了作者巴金3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感受,重点段是第3段。可许多参考资料上都简单地认为作者第3次在海上看繁星的感受是“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孙老师在深入备课时,发现作者在海上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看繁星的感受是一步步发展变化的。a随着船的颠簸,作者首先感到天空中的星星真是“摇摇欲坠"。b渐渐地,看的时间长了,作者感到天上的星星变成了“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c在这样“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作者感到星星变成了会说话的朋友,在“对我眨眼”,在“小声说话”,在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呢!d在这样美妙的境界中,作者陶醉了!他感到星星像无数的小天使张开了双臂在拥抱他,亲吻他。他感到在“星星的怀抱中,”就像在母亲的怀抱中一样温馨、舒适、甜蜜、满足。他感到自己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才是作者在海上看繁星产生的奇妙丰富的感受。

深入地钻研教材,还要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难点。“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一句是学生理解《繁星》的难点。需教师作深入的讲解。“柔和”是指温柔而不强烈。海上的夜确实是柔和的;抬头看,头顶上是深蓝的天空,与夜晚深蓝色的海浑然一体,颜色柔和;天空中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一闪一闪的,星光柔和;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海风徐徐吹来,感觉柔和。“是静寂的”,这好理解。最难理解的“是梦幻的”,这要联系上文来理解。作者躺在船上看繁星,看着看着,渐渐地入神了,好像觉得星星变成了有生命的萤火虫在周围飞舞着。这样奇妙的情境只有在梦境中才能看到,所以作者说海上的夜是“梦幻的”。

“披文入情入境”,“语语悟其神”,这是我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要达到的境界。

②要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是统帅全文的灵魂,教师一定要深入地领会、准确地把握。例

如《白杨》一课,有人认为它的中心是赞扬像白杨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如果这个中心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课文为什么要写那位旅客带孩子到边疆读书这件事呢?为什么要先写先前不认识白杨,后来经过爸爸的介绍多了一些关于白杨的知识?为什么文章结尾要写“在一颗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可见,课文写火车上一位旅客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白杨树这么一个生活场景,不仅赞扬了边疆建设者们像白杨一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且还热情地礼赞了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也要像白杨那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可见,文章的中心需要我们深入领会,特别是中心比较隐含的课文更需要我们反复阅读,仔细揣摸,真正领悟。

③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特点。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文体不同,阅读教学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拿《白杨》来说,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这类散文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a联想丰富、感情浓烈;b构思精巧、以小见大;c语言优美、富有诗意;d表现手法多种多样。《白杨》一文在构思上颇为巧妙,特别是文中的三个问句值得回味。“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一问句引出了白杨树,用“高大挺秀”和兄妹俩的对话写出了白杨的外形特点。接着作者借孩子之口“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的一段回答,巧妙地揭示出白杨正直无私、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内在品格。然后作者自问自答“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自然地由物及人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创业者的无私品格和崇高精神,结构上环环相扣,天衣无缝。本文的语言明快简洁、洗炼流畅、含而不露,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例如开篇第一小节“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然一体。”“茫茫”一词给我们辽阔的空间感,“没有……没有……也没有……”这一排比句式渲染了大戈壁无比险恶的地理环境,为下面白杨树的特点作了充分的反衬。“浑然一体”,天地一色更从色彩上突出戈壁的旷远,短短两句内涵十分丰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因此我们都要在钻研教材时就准确把握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教出本课的特色。

④要深入地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材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凭借,而编者们在编写教材时都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来精心编排的。所以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就是仔细地揣摩编者意图,把学生教会教好。例如,《去年的树》

2.处理教材,要做到“浅出”。

①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我们处理教材中必须遵循的规律。例如学习《白杨》一课,孙老师就是遵循由表及里、由物及人的顺序来处理教材的。他紧扣本文借物喻人的

特点安排了四个环节:a感知白杨外形。这是由表入手阶段,认识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b理解白杨品性,这是由表及里阶段,通过讲读爸爸一番介绍白杨品性,感受白杨那正直无私、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性,感受白杨树那无私无畏,哪儿需要,就在哪儿安家的伟丈夫精神。c领悟爸爸的心愿,这是由物及人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白杨树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对“他们只知道……却不知道……”这一组排比句的导读,领悟爸爸那教育自己子女从小扎根边疆的崇高思想境界。d升华文章中心,这是全课升华阶段,引导学生由一棵白杨联想大戈壁上许许多多的白杨树,由火车上的这一位旅客联想到无数边疆创业者和建设者,让学生知道过去需要这样的创业者,现在和将来仍然需要更多这样的服从需要,无私无畏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这样的设计既符合借物喻人散文的文体特点,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文路、教路和学路“三路”统一。

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我们处理教材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第七册有两首写瀑布的诗歌,一首是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一首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前一首安排在第3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景物要抓特点,后一首安排在第七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景物要注意当时的感受。根据课文本身内在的联系,孙老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就把它和前一首诗联系起来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a《瀑布》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作者观察点有什么不同?b 《瀑布》一诗中,作者抓住瀑布哪几方面的特点来写的?《望庐山瀑布》作者抓住瀑布什么特点来写的?c《瀑布》的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把瀑布的声音、颜色、形状分别比作什么?《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想像奇特,诗人由瀑布联想到了什么?这样的教学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又强化了新知,学生学得灵活,记得牢固,一举两得。

③要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新、好动。根据这一特点要求,我们教师处理教材时不可千课一面,课课类同,要打破程式化的教学,抓住每一课的特点,上出每一课的特色,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枯燥,不乏味。

2.教学设计体现“一主三性”。那就是精心设计一条教学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形象性、情感性和求实性。

孙双金认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应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主线不明或思路混乱。”教学主线是打开课堂教学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丰富知识的一个纲,纲举目张。

孙双金设计课堂教学主线有六种方法:

一是由文路设计教学主线。文路即作者的思路。他认为:“扣紧作者思路来设计教学主线,能够使文路、教路和学路“三路”和谐统一,师生犹如和作者同

乘一舟,披文入情,探幽揽胜,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白杨》一课时,他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他按照课文“白杨的外形→白杨的特征→爸爸的心愿”这样的文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教学,让学生先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美好心愿。

二是由课题设计教学主线。他认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利用课题来组织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加深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教《飞夺泸定桥》,紧扣了题目中的“飞”和“夺”字设计教学主线;教《狼牙山五壮士》,紧扣“壮”字设计教学主线。

三是由警句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认为:“警句是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文章中或统领全文,或揭示中心,或蕴含深意。抓住这些句子设计教学主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他教《可爱的草塘》,抓住文中最后一句“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分四步组织整个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画卷”的意思;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草塘展示的四幅画面;第三步,启发学生想像草塘深处的美丽画面;第四步,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山河之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四是由过渡段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把文章中过渡段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他教《伟大的友谊》,就抓住第四小节“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这段话,构成三个教学环节:①利用过渡段分段、归纳段意;②利用过渡段理解课文内容;③利用过渡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五是由习题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是这样看待习题的:“课后习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利用文后习题来设计教学主线,既能落实双基,又能突出训练重点,是一种朴实的好教法。”他教《麻雀》,就利用文后三个问题组织教学:先利用三个问题讲读全文,并突出第二个问题,通过讲解、朗读、比较、图示,让学生充分领悟老麻雀不畏强暴的精神,然后利用三个问题给课文分段,最后运用把三个问句改为叙述句的方法,概括段意。

六是由插图设计教学主线。孙双金认为:“课本中的插图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给教学增色不少。”他教《小音乐家扬科》时,黑板上挂出放大的课文插图,每教一个段落,都从观察插图开始,然后按图启发思考,再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种方法使学生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孙双金很有体会地说,这种方法“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教学主线的设计,使课堂教学有了总体框架,有了一个切入口,有了一个把手,有了一个沟通教与学的通道。仅此还不够,孙双金认为:“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且给学生以性情的陶冶,灵魂的洗涤,艺术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课堂教学就要体现“三性”。

第一是形象性。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孙双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形象性。他的教学语言不仅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有感染力。他善于绘声绘色,善于打比方,力求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学生上他的课,总是被深深地吸引,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通过体态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他把目光、表情、手势、体位称为体态语言,正确而恰当的运用,常常使学生兴趣盎然。对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他也很注意,尤其对教材上那些难以用语言形象化讲解的内容。如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白杨树的挺拔高洁,他曾花费心血,设计制作了一套复合幻灯片,形象地反映了白杨树不怕风沙、雨雪、干旱和洪水的精神品质和树中伟丈夫的神韵。

第二是情感性。孙双金特别欣赏这样一段话:“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是赞科夫说的,他在教学中一直坚持这样去做,努力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他们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和共鸣。他通过自己较深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积累,透彻深入地钻研并掌握教材,达到与作者同喜同忧,运用自如,使学生受到感染,与教师一起“披文入情”,一起“入境”“悟神”。他十分强调教学语言要感情丰富。他致力追求“讲到庄严处,学生竦容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的教学境界。

第三是求实性。即把语文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孙双金在教学中,妥善处理好情节内容的疏通、写作方法的传授、篇章结构的分析和语言理解、推敲、运用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加强语言训练,形成了在深究中加深理解,在比较中训练语感,在应用中掌握语言的特色。他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培养他们养成“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习惯。课文《手》中有三处具体描绘了陈秉正老人那双奇特的手:“手一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他的手跟铁耙一样,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孙双金在教学中抓住这三个句子,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味,从陈秉正老人的手有力、坚硬、粗糙三个特点,领会老一辈农民热爱劳动、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主三性”集中反映了孙双金老师语文教学的技巧和特色,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艺术魅力。“主线”撑起了课堂教学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形象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性”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而且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智能和意志品质的过程;“求实性”反映了语文作为工具的基本特征。

二、情智课堂的教学魅力

(一)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

孙双金倡导的情智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锤炼教师准确解读、深度感悟、巧妙激发和有效提升文本情感内涵的能力,让教学富于画面性或场景性,从而使文本情感外化为一种积极、深刻的情感影响力,让文本的情感弥散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浸润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或场景,在教学时,根据文本的文字和叙事逻辑,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或敷衍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文本的情感具象起来,立体起来,从而去构建情感丰富的课堂生活。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什么意思?

生: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见长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师: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它流去的只是水吗?还流去了什么?它带去了“我”对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这种思念啊,就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永不停息。你们说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看了多少时间?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来。

师:你说天色已暗了,什么地方写天色暗了?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什么地方写天色暗了?要根据诗来想象,不能离开诗。

生:我根据“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没有了影子之后才离开的。

师:孟浩然离开黄鹤楼,走啊,走啊,等那个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李白在那里站了多少时间?你猜猜看,用现在的时间,大概用了多长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生:可能接近半个钟头。

师:半个钟头,有不同的吗?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

师:看了半天。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多。

师:半天多,那个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过头就走了呢?

生:(齐)不是。

师:他还在那里看。他看到了什么——“唯见长江天际流”。他还在那里看长江水滚滚流向天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你这样送过客人吗?实话实说。

(提问之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诗)

师:他(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的?

生:是用目送。

师: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板书: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这场面是多么感人啊!

孙双金的这个教学片断,点睛之笔就是抓住了“见”字做文章,把诗中所蕴含的离别深情,具象化为“目送”的感人画面。在构造“目

送画面”时,孙双金至少使用了两种策略,一是教学语言的画面化,刚才提到的富有诗意的那一段,并不是为了诗意而诗意,而是为了构造可以让学生走进去的画面;二是基于文本想象出故事——李白到底“目送”了多长时间?孙双金把本来很模糊的时间长度,借用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启发学生去还原成具体的小到1分钟、2分钟的令人断肠的目送场景。走进了这样的画面,还愁学生不被诗里的真情所打动吗?

(二)善于抓住教学的“文眼”

教师仅仅能解读、挖掘文本的情感,仅仅陶醉于文本的情感世界,是不够的。

情智课堂,追求让学生能够内化文本的情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首先是为了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而不是拘泥于文本自身的逻辑。

例如:《泊船瓜洲》这首诗的“诗眼”或者说“文眼”一般人认为是“绿”字。那么,教学的展开应该是以这个“诗眼”为核心的,许多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孙双金老师却另辟蹊径,以“还”字作为教学的文眼,让学生学会充分感受、体验诗人思乡心切又有家不能回的曲折幽深的情感。分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靠家近,应该还;二、离家久,更该还;三、思家切,不能还。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再加上教师巧妙点拨,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对全诗的写作背景、诗句意境、思想感情有了全面的领悟。

(三)课堂教学注意向有价值的问题敞开。

孙双金说:“一个孩子会不会思考,是区别他有没有智慧的一个本质问题”。会思考的表现是有质疑精神、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可能走向深入,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也不可能深刻。情智课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勇于提问、喜欢提问。

孙双金在课堂上常向学生说两句话:“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有不同意见吗?老师最喜欢提不同意见的同学啦。”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第二步:让学生提有质量、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孙双金的许多课,就不仅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敞开。即就是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的问题,或者说,能有效地把握文本及重要细节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例如:《落花生》教学场景

初读课文之后,孙双金说:读书最可贵的是发现问题。下面请大家

拿出笔来,默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待会儿提出来我们学习。学生照着做。奇怪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拿着笔做做样子,根本没在课本上画任何记号。

五分钟后,没有学生举手提问,都一脸茫然地望着老师。

孙双金有些愕然:都读5年书了,竟然还不会提一个问题。他决定,这节课一定要让他们学会提问,而且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他笑了笑:“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谁第一个举手?”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一个男生小心翼翼地举起了小手。

“老师,‘茅亭’是什么意思?”

“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同学,你提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其他同学的眼里有了一丝羡慕。

“老师,‘新花生’是什么意思?”“老师,‘开辟’是什么意思?”

由于被激励,许多学生开始产生属于自己的“?”,但都还是停留在就词语提问的水平。孙双金决定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

“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呢?”

学生不再像刚才那样茫然,而是陷入了思考。

“‘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我不懂”一个女生说。

“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师立刻把课文中的这句话给投影出来,并提示:“我想,就这句话我们起码可以提三个问题。你们动脑筋想想看。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提出来。”

有了明确的“攻击”目标,大家脑筋开动起来了。

“那天晚上为什么天色不好。”一个男孩问了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引得全班一片笑声。

“老师,在我们家里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吃饭是经常的事,为什么这家父亲‘很难得’呢?”

“真聪明,你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

“那天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呢?”又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出来了。

“‘可是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要用上‘也’呢?”学生开始咬文嚼字了。

“父亲来就是为了吃花生吗?他还有什么用意呢?”

……

一个个精彩的“?”产生了,一个个脑袋里的智慧被唤醒了。

在这里,孙双金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对那句话提出问题?因为那看似闲淡的一笔,隐藏了许多必须被揭示出来的信息,比如这一家人是很有文化教养的,“父亲”的异常举止预示着后面的谈话内容的重要性。如果放过这一句,学生就难以理解“父亲”的教诲对于“我们”的神圣性,也难以理解“父亲”的教诲的真实含义——不是那样的家庭,不是那样的教养,“父亲”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克己谦让的人生哲学的。进而言之,没有这一铺垫,后面围绕“父亲”的教诲展开讨论,很可能会成为脱离文本、背离文本的瞎编乱造。

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走向智慧。

(四)教学善于引发矛盾冲突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尤其是提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是老师自己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有质量的问题。

例如:《赠汪伦》教学片断

师:诗的基本意思懂了,但大家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生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什么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师:这是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什么要离开呢?

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要好。

生: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什么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师:我来读诗。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些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兴奋地)听到没有?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为什么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们吗?

生:(齐)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送了,是不是?你们这时候就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

(生分小组热烈讨论,而后交流)

生:因为这里有汪伦和李白的美好回忆。

师:什么回忆?

生:可能因为他们在这里相遇。

师:汪伦是从桃花潭把李白接来的,所以故事到桃花潭来送他,让

李白留下难忘的印象。你叫什么名字?

生:冯松

师:这是冯家的观点,了不起!

生:有可能是李白没有告诉汪伦,而后来汪伦知道就急匆匆赶到桃花潭送他。

师:说明李白是不辞而别。你叫什么名字

生:徐畅

师:这是徐家的观点。我就喜欢听到不同,看你们的小脑袋聪明不聪明。

生:我的观点是:我们一般送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他记住汪伦这个朋友。

师: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殷涛杰

师:殷涛杰,真是大脑袋,大脑发达。这个想象超出一般。

“为什么在李白已经到桃花潭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别呢?”这个问题虽然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但毫无疑问,孙双金如果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发现它,学生也不太可能有什么“火眼金睛”,课堂大概就不会如此精彩。

教师如何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情智课堂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就是要能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文本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智慧如何体现呢?要有矛盾冲突。有的矛盾是学生发现的,有的矛盾是老师挑拨起来的。”孙双金说。“送别可以在家里送,在家门口送,为什么李白到了桃花潭边,才急急忙忙赶来送?这就跟我们的生活情景、生活实际产生了矛盾。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矛盾,这里面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

纵观孙老师情智课堂的教学艺术,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并在理解这些矛盾冲突中启迪智慧、深化情感体验。许多文本都是多义的,多义的文本到处隐藏着理解上的矛盾冲突,找到了这些矛盾冲突,就找到了用以教学的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课堂的最佳切入口,找到了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三、情智课堂的魅力启示

魅力启示一:课堂教学要善于发现教材中情、智的结合点,以情感为纽带,构成一个“文—情—道”新的教学骨架。

魅力启示二:课堂教学要处处可见学生的“尊严”、“个性”、“自由”、“活力”,在平等的对话氛围中,以情激情,以情唤情;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

魅力启示三:课堂教学要始终关注语文的工具性,注重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生成情智,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情智,在语修逻文的感悟中放飞情智。

魅力启示四:课堂教学,如领学生登山;同时引导不着痕迹,“大道无痕”。

魅力启示五:课堂教学,轻松但不失深邃,讲究与孩子心灵融会贯通,为儿童的生命成长而教,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的天堂”!

最新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 力

情感与智慧共生 ——孙双金情智课堂的魅力孙双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情智教育的倡导人,是情智课堂的领军人物。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一、情智课堂的经典思想 (一)情智教学的探索 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些均应说明教学离不开情感,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是没有魅力的教学,是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学。因此,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智慧,碰撞智慧,产生智慧。怀特海认为,“一个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终究要灭亡的民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外在获取的,而智慧是个体内在生成的。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

帅知识!”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教师仅教知识肯定是不行的,语文教学要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丰富智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处在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思维灵动,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闪现。尤其当人处在兴奋状态下,往往会灵感涌动,妙思联翩,奇思异想迭出不穷。相反,人如处在压抑、恐惧的学习的状态下,往往思维之门禁闭,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 鉴于此,情智教学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情智教学的土壤和空气。 2.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原则。 3.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原则。因为没有思想的教师教不出有思想的学生,没有智慧的教师也是撞击不出智慧的火花。 情智的课堂有哪些外显特征呢?孙教师认为情智的课堂在学生身上有如下表现: “小脸通红”,它指向学生的情感领域。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才会“小脸通红”,否则只会小脸无神,小脸发白。

《只拣儿童多处行》孙双金

孙双金教学实录——《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听一支歌。 春天在哪里。 会唱吗跟着一起唱。 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生: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公园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野外去找春天。 生:我想到草原上去找春天。 师:是的,去广阔的草原上找春天。 生:校园的花圃里。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也有一位古代的诗人写找春天的事。 出示诗。 师:谁来猜一猜,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谁来猜一猜,猜对了表扬,猜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 生:儿童不知道到哪去找春天,只知道游人多的地方去。 师:表扬,一起读一读。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冰心奶奶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 师:冰心奶奶只儿童多处行,到儿童多的地方去找春天。看孙老师写课题,其中还有一个生字。 师:写拣字,提示右边不是东。 师: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说错了也不要紧。 生:只拣儿童多的地方走。 师:去干什么呀? 生:去找春天。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把课文读一遍,要解答这个问题,要读课文。 学生自读。 师:课文读完之后,我发现你们班的刘星宇同学给课文标了标有几段,这个方法很好,向她学习。 师:标好的同学举手,说一下有几段。 生:九段。 师:文章比较长,请你看看九段中你最想读哪段,呆会我请他来读一读。 学生自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一下。孙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生读。第八小节。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 生:写出了花儿的旺盛。 师:真好,她不仅读出了她喜欢的这一段,而且讲出了喜欢的原因。读得真好,但是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 生:浑身解数。 师:板书。这个字是个成语。解是个多音字。浑身解数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浑身的本事。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好,像她那样,谁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这一段。我看见举手的同学眼睛里充满着自信。 生读。 师:读和流畅准确。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把YI和园写成一个大魔术匣子。 师:谁像小天使。

情智课堂

情智课堂 肥城市汶阳中学 一、“情智”课堂的缘起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我们带着学生的期望和落实课堂应该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理念的主阵地,我们把情智课堂作为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灵动的表现,我们发现情智课堂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经过深入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我们对情智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了让情智课堂这棵“教育的参天大树”茁壮成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 二、情智课堂的含义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它是创造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情景交融,情智共生,激发思考,生成智慧”的理想课堂。“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情智课堂”追求的是青少年生命的灵动,青少年情感的放飞,青少年智慧的碰撞,青少年人格的升华。 三、情智课堂的理念: 情智课堂的理念就是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充满灵动,让课堂充满诗意。 四、情智课堂的培养目标 1、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让学生感受和了解各科知识的发生和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各科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 2、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形成学生的学科观念,要让学生养成进行“人文思维”、“理性思维”的习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文理科的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 3、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初步运用一种简约、准确的学科语言来接受和表达思想,初步形成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4、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养成进行学科应用的意识,初步具备应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各学科的情智课堂,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与具体环节 (一)文科情智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启动情智-----生成情智------展现情智----发展情智 具体环节如下: 1、入境------启动情智

孙双金《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孙双金《三顾茅庐》教学实录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 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

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S:“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图示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S:“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T: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T: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齐读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T: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

孙双金老师教学风格

孙双金老师教学风格:孙双金老师的教学风格可以用“情智语文”来解释。什么是“情智语文”呢?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 喜欢孙双金老师的原因: 我喜欢孙双金老师的主要原因是他喜欢在教学中制造疑问,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孙双金老师常引用古训鼓励同学:“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他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天游峰的景色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写不起眼的扫路人呢?为什么一杯茶就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呢?游人爬天游峰感到十分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却说不累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一对宿鸟呢?作者为什么不写3年之后去看老人,而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老人能活100岁吗?……这时的孙老师面对这么多问题,启发学生,用什么办法学习效果最好呢?师生围绕问题,再次和文本对话,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这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么? 除此以外孙双金老师的阅读功底深厚,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进入角色以执教《落花生》指导读父亲一番话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第二步,

让学生找出“埋”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等几组对比词语,感受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落花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师生互相品读,在品读中感悟,在品读中提高。这样的指导,学生感悟到位了,自然也就读出味道来。

孙双金教学实录

孙双金教学实录:《送别组诗》 作者:梁西发来源:梁西发博客时间:2005年11月2日 热点推荐: 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 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 《送别组诗》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 师:(板书“诗”)你们学过诗吗?(生答学过) (在“诗”前板书“组”字)“组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组诗歌。 师:(在“组诗”前板书“送别”)“送别组诗”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一组诗都是写送别的。 生:把送别的诗放在一起,成为一组诗。 师;是呀,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今天啊,我们一堂课来尝试学习一组诗,一组写送别的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答有) 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板书:赠汪伦)请大家自读这首诗,自己尝试解释它。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各自投入地读,然后各自尝试解释诗句。) 师:谁来试一试?我最喜欢自信、勇敢的学生。 生: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桃花潭的水啊,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高兴地)你真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了!谁再来试试。 生:(小手举成一片,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又点了一位同学)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相送。桃花潭的水啊,你即使有千尺深,也抵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深呀! 师: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学习。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生:“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生: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 师:苏州的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想念你们再读读诗,

孙双金情智教学研究

孙双金情智教学研究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应试教育向 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极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孙双金的 “情智教育”理念就是其中之一。孙双金是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他所倡导的“情智教育”理念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采 用文献分析法,从小学语文领域出发,探讨孙双金在课堂教学方面的 相关理论,并结合相关的课堂教学案例,归纳孙双金所倡导的情智教 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品味情智教学思想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的价值,同时也针对情智教学思想存在的局限性作了相关论述。本文 从五个方面,对孙双金情智教学思想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孙双金情智 教学概述这部分从总体上对孙双金的情智教学思想进行阐述。首先探讨孙双金是基于何种思考提出情智教学思想,然后具体阐述情智教学 的内涵,最后介绍了在孙双金眼中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需要具备的特征。第二部分:情智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笔者从生理学、心理学、 教育学和哲学四个方面对孙双金情智教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作了分析。并通过对这一思想的研究归纳出情智教学的四个突出特征:情感性、 探索性、生成性和参与性。第三部分:情智教学的策略这部分主要阐 述了情智教学的四个教学策略,分别是:创设情境,营造场景;紧扣语言,披文入情;发现问题,开启智慧;挑起矛盾,善用冲突。并通过研究 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进一步分析。第四部分:孙双金情智教学的 优势情智教学思想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这一教学思想对年轻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通过分析情智教学思想的优势,希望能给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一些启发,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让语文学科更具魅力。第五部分:孙双金情智教学的局限性通过详细研究孙双金的情智教学思想,在论文最后一部分,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孙双金情智教学的局限性作了分析,分 别是:情智教学思想难以全面涵盖“情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好课观”评价标准略显形式化;情智教学思想的普适性有待教学实践检验。

情志课堂2

让“情智”在科学课堂上绽放 余崇林慈溪第三实验小学315300 摘要:课堂,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智商与情商的发展。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情智得以绽放,是师生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引发认知冲突情智得以发展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是学校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多彩、更灵动。它是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交融,情智共生,激发思考,生成智慧”的理想课堂。“情智课堂”的关键落在“情”与“智”。 “情”是指情感、情绪、表情、心情、情结、情趣、激情、热情等;“智”指智力、智商、智慧、睿智等。以情激情,以智激情,情智相生,促使学生的智慧不断升华,促进师生情智共生共长,不断焕发生命活力。同时,“情智课堂”也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智商与情商、兴趣与习惯、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 策略一:巧妙导入启动情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是一堂课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启动情智最关键之处是能引发学生和原来认知上的冲突。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课的导入中,我原先让学生看一股水流往下流的动态图画,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流沿直线往下流。在当经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水流的运动曲线发生了偏移。水流运动曲线的改变引发学生认知的强烈冲突。水流为什么会拐弯呢?是什么力量引发他拐弯呢?这里真的有一种看不见的无形力量存在?这种力量还存在在什么地方呢?种种问题如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了千层浪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4篇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1孙老师用半生的精力向我们诠释了魅力课堂的含义。他说:我魂牵梦绕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常常反思我的课堂,回顾我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得上是魅力教师?是啊,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做小动作、不认真听、开小差等,从来未曾从自己的身上找过原因,认为错误的总是学生。不管你爱听不爱听,都得听!而且得坐直身子听!这样的课堂缺少魅力!缺少的是教师思想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文化的魅力、教法的魅力、个性的魅力!看来,要打造一个魅力课堂,必须首先打造一个魅力教师!魅力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要真正吃透教材、掌握教学机智,还要由衷地欣赏学生,激励学生我扪心自问:我是吗?我能讲出多少孔子、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知名教师的教学经验又知道多少?我汗颜!我惭愧!我自省!但我一定努力!情智课堂魅力课堂,我心中的伊甸园,我会引领着一群孩子,慢慢地向你靠近!也许教育

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或许我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但我一定永远怀着追寻理想的冲动,且行且思。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2读了《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我感觉犹如一杯芳香四溢的清茶回味无穷,他的成长之路为我指明了方向;他的教育观让我坚定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走进孙老师的课堂,领略了好课的魅力,尤其是孙老师的情智教学的探索和好课如登山使我受益匪浅。一、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情智教学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因此,我在践行情智教学教学中,努力做到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以《鞋匠的儿子》课堂教学为例。(一)、快速跳读,本文写了哪两件事?方法指导:(1)读课题(2)抓关键词、(二)、学习1、2小节1、看课题,在议员心目中鞋匠的儿子是怎样的?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板书:卑微由卑微引出名门望族想象画面,板书:傲慢。2、学生思考由卑微、名门望族读懂了什么?读懂了社会的什么?学生生生互说。板书:不平等(三)、学习3、4、5小节1、用心读,写出自己的体会2、哪些词语有助于思考圈画出来,学生作批注性

我的数学“情智课堂”(孙玲娟)

我的数学“情智课堂” 皋埠镇新桥小学:孙玲娟 长期以来,数学给学生的感觉好像就是一副冰冷、枯燥、抽象和繁难的面孔。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多是为考试用的,生活中没多大用处;学好数学得靠反复的练习、做无尽的习题。许多数学老师也缺乏对数学真正的了解,他们体会不到数学本身的智慧和力量,产生不了热爱之情,更难以自己的情和爱去感染学生,导致数学课堂普遍沉闷、单调和乏味,大多数学生惧怕数学,讨厌数学,不愿意学数学,更不愿意研究数学。其实,数学本身是生动、火热、富有创造性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蕴涵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充满生动的、曲折的探究过程,富有无穷的探究乐趣。 数学课堂是感受理性之美、智慧之美、成长之美的园地。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运用各种策略,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情智共生、富有个性、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好奇心不断被驱动,思索的热情时时被激发,时而是恍然大悟,时而是浮想连翩,这一直是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听课情况谈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我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教案设计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这是一次自由、合作、交流的活动,感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努力去改变有时在课堂上出现的沉闷的学习气氛,换作以他们自己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学习气氛;改变自己讲得多,学生讲得少的局面,换作以学生讲得多,老师讲得少的局面;改变老师操作学生看为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的现象。 (二)抓住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实现教案预设的转化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是要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而后作为一个切入点使学生更好的教学内容。一般教学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来设定的。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许这时我们教师的设计思路还没有进行到这里,所以就草率的放过,其实我们更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个关键性的生成性问题,巧妙地进行运用会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学生的互动上,及时与学生相互交流,反馈信息,才能默契配合。

孙双金课堂实录_1

孙双金课堂实录 3月21日,河南漯河郾城县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培训暨教学研讨会在郾城县人民剧院进行。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亲临会场,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展现了名师讲课的风采。为让众多没有参会的教师都能领略名师的风采,绿宝石历时三四天,终于将课堂实录整理出来,现予公布,以飨网友。此份实录,未经孙双金老师过目,如有不当之处,纯属绿宝石水平有限,敬请斧正。上课地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人民剧院上课时间:2004年3月21日上午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雄壮、豪迈的歌声在剧院里回荡。歌曲结束,师生进行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生(齐答):《好汉歌》。师:好听吗?生(齐答):好听。师: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生:我最喜欢神勇冠英的武松。生:我最喜欢鲁智深。师:噢,你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生:我喜欢《水浒传》里的林冲。生:我最喜欢九纹龙史进。师:《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一起说。生(齐答):108位。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生:勇敢的人。生:重情义的人。生:有正义感的人。生:爱打抱不平的人。生:忠义疏财的人。师:是“仗”义疏财的人。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师:讲的真好。你们是什么学校的?生(齐答):实验小学。师:听了同学们讲,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课外看了好多的课外书,尤其是《水浒传》,是不是?生(齐答):是。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好汉的许多特点,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水浒传》里面108将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他是谁?生(齐答):林冲。师:板书课题(一笔一画,苍劲有力)。一起把题目读一读。生(齐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师:再读一遍,速度再稍快一点。生(再齐读):《林冲棒打洪教头》(速度较前稍快)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孙老师最喜欢发言的同学,讲对的表扬,讲错的还是表扬。生: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师:听到没有,这就是问题,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呢?你很会思考,请坐。有不同的问题吗?生: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原因是什么?师:原因是什么?换一个角度来问,基本一样,还是一个问题。生:林冲打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生:洪教头是谁呢?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而不是拳打洪教头呢?师:她关注“棒”打,而不是“拳”打。不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而是棒打洪教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很会思考。生:最后是林冲赢了呢?还是洪教头赢了呢?师:她关注他们的结果。生:林冲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师:实验小学的同学都很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现在把书立起来,要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也不能读得结结巴巴。行不行?生:(自由读课文,时间长达8分钟。)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请你们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学生标画自然段)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的8段,现在再来看一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把你喜欢的这一段再读一读。开始。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的请举手。你喜欢哪一段?生:我喜欢第七段。师:大家看着第七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4篇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4篇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 1 孙老师用半生的精力向我们诠释了魅力课堂的含义。他说:我魂牵梦绕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常常反思我的课堂,回顾我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才能算得上是魅力教师? 是啊,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总是在抱怨学生做小动作、不认真听、开小差等,从来未曾从自己的身上找过原因,认为错误的总是学生。不管你爱听不爱听,都得听!而且得坐直身子听!这样的课堂缺少魅力!缺少的是教师思想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文化的魅力、教法的魅力、个性的魅力!

看来,要打造一个魅力课堂,必须首先打造一个魅力教师! 魅力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要真正吃透教材、掌握教学机智,还要由衷地欣赏学生,激励学生我扪心自问:我是吗?我能讲出多少孔子、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知名教师的教学经验又知道多少? 我汗颜!我惭愧!我自省!但我一定努力! 情智课堂魅力课堂,我心中的伊甸园,我会引领着一群孩子,慢慢地向你靠近! 也许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或许我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但我一定永远怀着追寻理想的冲动,且行且思。 读《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有感 2 读了《孙双金与情智教育》,我感觉犹如一杯芳香四溢的清茶回味无穷,他的成长之路为我指明了方向;他的教育

观让我坚定了做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走进孙老师的课堂,领略了好课的魅力,尤其是孙老师的情智教学的探索和好课如登山使我受益匪浅。 一、情智教学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 情智教学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因此,我在践行情智教学教学中,努力做到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以智启智,以思启思。课堂上理所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文本、教师学生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以《鞋匠的儿子》课堂教学为例。 (一)、快速跳读,写了哪两件事? 方法指导:(1)读课题(2)抓关键词、 (二)、学习1、2小节

构建高中物理情智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构建高中物理情智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16-06-21T10:58:00.6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作者:张春凤 [导读] “情智课堂”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 ◆张春凤辽宁省沈阳市第一0九中学110043 摘要: “情智课堂”是整体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情商与智商、兴趣与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彰显个性的核心阵地。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高中物理情智课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构建高中物理情智课堂培养思维能力 “情智交融、情智共生”是“情智课堂”的理想境界,通过构建情智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能用混合思维观察、审视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基本素养。 一、构建“情智交融,情智共生”的物理教学课堂 “情智课堂”是情商培养和智商开发的课堂。构建情智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并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速度、难度、教师心态,使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表现出一种较好的教育机智,即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 1.把自己当成学生。预设学生的所思所想,回归学生的思维,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走进学生的心田,不用成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听到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什么想法,有多少种可能,会有什么疑难,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2.把学生当成自己。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思维能力,他不是一张白纸,他能表达,他能设计,他能实验。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替代,精彩课堂应让学生来做主。比如在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中,根据不同实验设计的难度,可以给定器材,可以增加器材,可以减少器材,放手让学生在设计中、探究中发现问题、突破障碍、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求真的科学精神。 3.把学生当成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学生,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稚嫩的,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心理感受,以表扬、肯定、鼓舞为主。学生的思维还在发展中,在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下,不能丢弃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在提倡“先学后教”的形式下,还要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学习兴趣的状态,灵活组织教学形式。除了“先学后教”,还有“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先教后学”,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增长新知识。 二、利用情智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物理情智课堂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是指以实验为基础,以情感、情境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认知为主线,以发展为目的,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创设,赋予物理学习以生活情趣,重视观察、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把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学习状态,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说理、明理、论理、推理、悟理、用理的好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演示实验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实验能够制造认知冲突,给学生提供了最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形成巨大的冲突,为学习新知识蓄足了动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例如,在进行《力的合成》教学时,将一较重的杠铃片放在地面上相距一点五米左右的两根红线中间,让两个同学站在红线外拉杠铃片,模拟“泗水拔鼎”情景,学生在模拟“拔鼎”的游戏中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其次,演示“极具震憾力的新奇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物理实验或“原来司空见惯但背后蕴藏着科学的秘密”的生活化实验,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地达到教与学的协调状态,指引学生科学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用“多米诺骨牌效应”实验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法拉利F2003跑车与飓风2000战斗机的启动PK”视频引入“加速度”等。 2.创设求异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用发散性问题创设求异情境,构建让学生提出各种求异问题的思维平台,教师在此平台上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深入探讨,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案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思路狭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三进行物理实验复习时,要求学生设计几个测定电阻的方案。由于学生的思维有无限的自由度,他们从已有的电路知识提出了欧姆表测量法、替代法、伏安法、比例法、半偏法、惠斯通电桥法、电桥伏安法等方案,其构思十分巧妙,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通过合作、探究实现了共同进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独创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能生动形象地模拟和再现实验演示不明显或无法用肉眼感受的一些物理过程,使“微观”变“宏观”,使“静”变动”,使“高速”变“低速”,从而起到延长课堂教学“时间”、放大课堂教学“空间”的效果。例如通过CAI课件能够形象生动地模拟光电效应实验、多普勒效应、原子的能级跃迁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

孙双金《赠汪伦》教学实录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氖瑁墙镂慕萄У目占溲由斓娇瓮猓嘌鸭⒄怼⑽招畔⒌哪芰Γ欣谘镂乃刂实娜嫣岣摺?br>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

课堂教学风格

名师教学风格荟萃 一、苏派教学:“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 1、斯霞,江苏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倡导“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创造“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 2、李吉林,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 3、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作有《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名言:“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代表课例有《草》、《梅兰芳学艺》等。 4、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首创情智语文教学,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艺术的殿堂,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而且还要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涤、艺术的享受。他要达到的情智课堂教学境界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干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孙

双金的语文课在小语界的影响很大━━《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无数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让张田若先生发出“古诗教学竟能引人入胜”的感慨;《落花生》将辩论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方式,引得满堂赞叹:“此课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林冲棒打洪教头》则因多元解读和生成性教学,而赢得“大家风范,大道无痕”的美誉;《走近李白》被认为是孙双金情智语文理念和艺术的生动再现。情智语文解读所谓“情智语文”,简单地说,就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也就是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自身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的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很明显,情智语文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活、更丰厚。孙双金探索总结的“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1)入境━━启动情智2)感悟━━生成情智(3)交流━━发展情智(4)表达━━展现情智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智语文”的主要策略(1)创设情境━━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2)披文入情━━在紧扣语言中实现工具与人文共舞(3)问题敞开━━用想象和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过紧张的智力生活(4)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挑起学生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5)引领对话━━在多维互动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整体自主构建 5、张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观点是“务本(一是以人为本,二是文本),求实(真实、朴实、扎实),倡简,有度”。个人专著有《我的小学语文观》《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

“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新密市直第三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1.萦绕心中的情结----理想中的课堂充满情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管理,我们对课堂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总希望课堂上老师能激情澎湃,灵动机智,游刃有余;学生精神抖擞,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智慧碰撞,如沐春风。在愉快和谐中,思维的河流在汩汩地流淌,智慧的宝库在悄悄地丰盈,情感的种子在茁壮地发芽。师生身心愉悦,精神饱满,不知不觉的完成教学任务,当堂解决问题,带着笑容与满足步出教室,投入轻松的课外学习与生活。教师教的优质、高效、幸福,在没有过重课外辅导与质量压力困扰的教育氛围中度过几十年职业生涯;学生学的主动、轻松、愉快,生活多姿多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幸福生活与成长的精神家园。 2.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来自课堂的挑战和思考 走进课堂,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堂了无生机,还处于低效状态。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师生之间有的是知识传递,而缺乏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死气沉沉,教师严肃紧张,低效劳动,无效劳动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埋下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的隐患。教师教的劳累,在沉重的压力下体会不到事业的乐趣;学生学的辛苦,品尝不到学习的幸福。课堂教学的劣质、低效,成了制约师生走向“轻负担、高质量”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3.“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需要情智共生的课堂 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育人、育人爱心”的办学理念的确立,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课堂是落实“爱心育人、育人爱心”办学理念的主阵地,情智共生课堂是播撒爱心,培养爱心的有效载体。 4.众里寻他千百度-----与情智课堂邂逅 几年前,在郑州农大的礼堂里,我们有幸听到了南京东路小学孙双金老师的观摩课-----《天游峰的扫路人》。孙老师充沛的情感,幽默风趣的语言,巧妙的启发引导,对学生恰当而又真诚的鼓励点燃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富有成效。整个课堂学生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放光,小脸通红,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蓦地,令人眼前猛然一亮,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理想课堂吗?后来,通过网上深入的学习,我们对孙双金及他的情智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构建我们的情智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与信心。为不让情智教育这棵“淮南的橘”到了新密以后变成“淮北的枳”,我们因地制宜,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 二、模式的详细解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