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冒泡排序基本思路

冒泡排序基本思路

冒泡排序基本思路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不断比较

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位置,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步“冒泡”到数组的一端。这个过程类似于水泡在水中不断往上升的过程,因此

得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

大小;

2.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继续比较相邻的下一对元素,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元素需要交换位置。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冒泡排序的过程。假设我们有一

个无序数组[5, 2, 8, 4, 7],我们要对它进行升序排序。

第一次遍历:

首先比较5和2,发现5大于2,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

变为[2, 5, 8, 4, 7]。

接下来比较5和8,发现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再比较8和4,发现它们的顺序是错误的,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变为[2, 5, 4, 8, 7]。

最后比较8和7,发现它们的顺序是错误的,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变为[2, 5, 4, 7, 8]。

第一次遍历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元素8已经冒泡到了数

组的最后一个位置。

第二次遍历:

从头开始遍历数组,比较2和5,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接着比较5和4,发现它们的顺序是错误的,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变为[2, 4, 5, 7, 8]。

再比较5和7,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最后比较7和8,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

第二次遍历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大的元素7已经冒泡到了

数组的倒数第二个位置。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元素需要交换位置。最终,我

们得到了一个有序的数组[2, 4, 5, 7, 8],排序完成。

上述例子只是冒泡排序的一次迭代过程,实际上冒泡排序的过程

需要进行多次迭代,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位置。在每次迭代过

程中,可以确定一个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已经就位。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为O(n^2),其中n为数组的长度。

这是因为冒泡排序每次都需要进行两层嵌套循环,最坏情况下需要比

较n*(n-1)/2次。同时,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能够保

持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不变。

尽管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它的代码实现简单易懂,对

于小规模的数据集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此外,冒泡排序还有

一个优点是它是原地排序算法,在排序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总结来说,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

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位置,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步

“冒泡”到数组的一端。尽管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它的代码实现简单易懂,对于小规模的数据集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冒泡排序基本思路

冒泡排序基本思路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不断比较 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位置,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步“冒泡”到数组的一端。这个过程类似于水泡在水中不断往上升的过程,因此 得名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 大小; 2.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3.继续比较相邻的下一对元素,直到最后一个元素;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元素需要交换位置。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冒泡排序的过程。假设我们有一 个无序数组[5, 2, 8, 4, 7],我们要对它进行升序排序。 第一次遍历:

首先比较5和2,发现5大于2,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 变为[2, 5, 8, 4, 7]。 接下来比较5和8,发现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再比较8和4,发现它们的顺序是错误的,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变为[2, 5, 4, 8, 7]。 最后比较8和7,发现它们的顺序是错误的,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变为[2, 5, 4, 7, 8]。 第一次遍历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元素8已经冒泡到了数 组的最后一个位置。 第二次遍历: 从头开始遍历数组,比较2和5,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接着比较5和4,发现它们的顺序是错误的,所以交换它们的位置。此时数组变为[2, 4, 5, 7, 8]。 再比较5和7,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最后比较7和8,它们的顺序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交换位置。

第二次遍历结束后,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大的元素7已经冒泡到了 数组的倒数第二个位置。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元素需要交换位置。最终,我 们得到了一个有序的数组[2, 4, 5, 7, 8],排序完成。 上述例子只是冒泡排序的一次迭代过程,实际上冒泡排序的过程 需要进行多次迭代,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位置。在每次迭代过 程中,可以确定一个最大(或最小)的元素已经就位。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为O(n^2),其中n为数组的长度。 这是因为冒泡排序每次都需要进行两层嵌套循环,最坏情况下需要比 较n*(n-1)/2次。同时,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它能够保 持相同元素的相对顺序不变。 尽管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它的代码实现简单易懂,对 于小规模的数据集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此外,冒泡排序还有 一个优点是它是原地排序算法,在排序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 总结来说,冒泡排序是一种基本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 比较相邻元素的大小,并交换位置,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步

常用的内部排序方法

常用的内部排序方法有: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一关键字、多关键字)。 一、冒泡排序: 1.基本思想: 两两比较待排序数据元素的大小,发现两个数据元素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数据元素为止。 2.排序过程: 设想被排序的数组R[1..N]垂直竖立,将每个数据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示例】: 49 13 13 13 13 13 13 13 38 49 27 27 27 27 27 27 65 38 49 38 38 38 38 38 97 65 38 49 49 49 49 49 76 97 65 49 49 49 49 49 13 76 97 65 65 65 65 65 27 27 76 97 76 76 76 76 49 49 49 76 97 97 97 97 二、快速排序(Quick Sort) 1.基本思想: 在当前无序区R[1..H]中任取一个数据元素作为比较的"基准"(不妨记为X),用此基准将当前无序区划分为左右两个较小的无序区:R[1..I-1]和R[I+1..H],且左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而基准X 则位于最终排序的位置上,即R[1..I-1]≤X.Key≤R[I+1..H](1≤I≤H),当R[1..I-1]和R[I+1..H]均非空时,分别对它们进行上述的划分过程,直至所有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已排序为止。 2.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次交换后[27 38 65 97 76 13 49 49]

scratch 冒泡排序编程题

【主题】Scratch 冒泡排序编程题 【内容】 1. 什么是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列表,比较 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重复这个 过程直到整个列表都排好序。 2. 冒泡排序的原理 冒泡排序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不断地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顺序 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整个列表都排好序为止。冒泡排序的核 心是比较和交换两个操作,它通过多次遍历列表来实现排序。这个过 程就好像冒泡一样,较大的元素就像气泡一样不断地向上浮,而较小 的元素就像水中的气泡一样不断地向下沉,最终整个列表就排好序了。 3. 冒泡排序的实现步骤 冒泡排序的实现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3.1 第一步:比较相邻的元素

从列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和它的后一个元素进行比较。 3.2 第二步:交换元素的位置 如果相邻的两个元素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3.3 第三步:重复上述步骤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到整个列表都排好序为止。 4. Scratch 冒泡排序的编程实现 Scratch 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编程语言,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编程。下面就以Scratch 为例,介绍如何实现冒泡排序的编程。 4.1 创建一个列表 在Scratch 中创建一个列表,假设这个列表中包含了一些数字,我们希望对这些数字进行排序。 4.2 编写冒泡排序的算法

在Scratch 的舞台中,使用图形化编程块来编写冒泡排序的算法。需要使用循环块来遍历列表中的元素,然后使用比较和交换的块来实现冒泡排序的逻辑。 4.3 测试冒泡排序的结果 一旦编写好了冒泡排序的算法,就可以对列表中的元素进行排序,并查看排序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5.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但是效率不高的排序算法,它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其中n表示列表的长度。在实际应用中,冒泡排序并不适合对大规模数据进行排序,但是对于小规模数据来说,冒泡排序还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排序算法。 6. 总结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Scratch 中实现冒泡排序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排序算法的逻辑,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对编程的兴趣和理解。希望大家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冒泡排序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在Scratch 中实现这个经典的排序算法。7. Scratch 冒泡排序的实现示例

冒泡排序c语言简单代码

冒泡排序c语言简单代码 冒泡排序是十分基础的排序算法,本文将通过c语言的简单代码例子 来解释冒泡排序的原理以及如何实现。 1. 算法思路 冒泡排序的思路十分简单:遍历数组的每一个元素,若当前元素比后 一个元素大,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在遍历完一轮后,最后一个 元素就是数组中的最大值。再将整个数组再次遍历,但这次不需要遍 历到最后一个元素,而是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每一轮结束后,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值就会被放在数组的最后。 2. 实现代码 我们可以通过两层嵌套的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 轮数,内层循环则是用来遍历整个数组的。下面是对应代码: ```c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len) { int temp; for (int i = 0; i < len - 1; i++) { for (int j = 0; j < len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 3. 代码分析 首先定义了一个函数bubble_sort,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整形数组和该数组的长度。接下来就是两层嵌套的for循环,内部for循环 用来遍历数组,并通过if语句来判断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若前一个 元素大于后一个,则通过temp变量来保存前一个元素,交换这两个元 素的位置,遍历一遍后,最后一个元素就是数组里最大的元素。当外 层for循环完毕时,整个数组就被排序完成。 4. 总结 通过c语言的简单代码,我们可以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 实现。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算法是十分易懂的,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其效率会越来越低,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权衡利弊。除此之外,其他排序算法同样是程序员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不同的算法将适 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应用。

java常用排序算法 java各种排序算法

Java常用排序算法 排序是计算机程序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日常编程中,我们经常需 要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以便更好地处理和使用这些数据。Java提供 了各种排序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本文将介绍Java中常用的几种排序算法。 1.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序列,比 较相邻的元素,并按照规定的顺序交换它们。如果需要按照升序排序,那么每一轮遍历都会将序列中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末尾。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 2.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思路是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中选择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放到序列的起始位置。经过一轮轮的比较和选择,最终得到排序好的序列。 public class Selec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int temp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arr[i]; arr[i] = temp; } } }

名词解释冒泡排序

名词解释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率的文本分类方法,属于模式识别中的统计方法。通过多个训练样本的比较,确定最终分类结果。冒泡排序利用的是短语的含义和它在句子中的顺序来决定样本对象之间的关系。 本质上,冒泡排序还是一个多维分类问题。通常要求文本具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维度(类、子类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适应机器学习的需求,因为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过滤掉无关的信息。要想使用好冒泡排序,我们需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一,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分类?这个分类的名字叫什么?第二,哪些因素影响分类结果?即使考虑了这些因素,这些因素会不会被加入另外的模型?比如,同一种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形式表达方式,我们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三,我们怎么根据分类结果设计排序算法呢? 排序也可以使用冒泡排序,但两者的思路和做法完全不同。在我看来,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然后依次解决那些次重要的问题。如果你对冒泡排序稍有了解,就知道它和顺序文档(又称顺序文本)的区别。顺序文档基本上只包含关键词,而冒泡排序则还包括各种附加信息,例如文档标题、作者姓名、正文段落内容。 冒泡排序是从文本的开头开始,逐步分析文本的结构,并找出每个部分和文本主题的相似性。经过这个分析步骤之后,分类器会得到

一个初始的簇。在每个簇中,文本的特征向量会以冒泡图形式展示。因此,在多个文档中进行冒泡排序时,必须先搜索每个簇,以确定有可能存在分歧的文档集合。一旦这些簇被发现,每个簇内的文档都被搜索一遍,以确定每个簇所包含的簇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细化冒泡排序的算法,并选择一个分类模型,将冒泡排序转换成多分类模型。冒泡排序的突出优势是准确度高,且该方法非常直观。不过,该方法受限于标签的有效长度,并且在分类阶段需要找出簇。排序虽然简单,但要实现高质量的排序,还需要分析文本的特征以及选择一个合适的排序算法。总的来说,冒泡排序算法的运行速度相当快,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找簇。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走进开发,5分钟熟悉3种经典排序算法

走进开发,5分钟熟悉3种经典排序算法 若干年前pony在上才腾讯品牌暨技术峰会上就说过:“我们希望产品设计的产品经理是从技术晋升而来的。”技术是实施手段,产品最终还是要靠技术来实现,品牌还是不能远离技术。大点那么不想通过枯燥的程式码来理解几大排序算法,本文通过动态可视化图来解析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及插入排序。 排序算法最终目的是让无序替换成的数据组合换成有序的数据组合。 从字面上能理解,“冒泡”即小值的浮上来,大值沉下去。 1.冒泡排序法基本思路 下面先通过图文形式一步一步进行案例拆解。 拿[20,10,15,30,12]这个数组举例。 第一遍循环 第一遍循环结束,此时将最后一个不是排序过的元素标记为已排序(即30)。因为在最近的一次扫描仪过程中至少有一次会发生交换发生过,我们可以进行另几轮扫描。此轮扫描器预判只需要循环判断前面4个元素。 第二遍循环开始 此时标记“20”为已排序,那么同理下一轮循环遍历只需循环判断前面3个元素。 ………. 避免视觉疲劳,图文只说明前面2轮循环,下面的3轮热解大家自己思考和理解。

2.冒泡排序法全流程 3.冒泡法总结 选择排序是从冒泡排序演化而来,每一轮比较可以得出最小的那个值,然后依次和每轮“无序区”中参与比较的第一个值绑定进行交换。 1.选择排序法基本思路 注意选择排序与冒泡排序的区别: 冒泡排序通过依次交换相邻两个顺序不合法的元素位置,从而将当前最大元素放到合适的位置;而选择排序每循环遍历一次都记住了当前最小元素的位置,最后仅需那次交换右边操作即可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 下面还是以[20,10,15,30,12]这个数组举例。 第一遍循环 一轮过后,最小值出现。 交换最小的元素(10)和第一个没有排序过的元素(20)。 现在10是被认定整个判定数组最小的值。 第二遍循环 把现在的最小值设置作为20,然后通过遍历剩下的没有排序过的元素来找到真正的寻到最小值; 数组排序顺序更新为1012153020。 避免视觉疲劳,图文只说明前面2轮循环,下面的3自省轮循环大家自己思考和理解。 2.选择排序法全流程

vb数组排序

算法: 举例:随机产生20个100以内的正整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在窗体上,每行5个。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x(1 to 20) as integer For i=1 to 20 X(i)=int(rnd*99)+1 ‘随机产生100以内的随机数 Next i Rem 冒泡排序 For i=1 to 19 For j=1 to 20-i If x(j)>x(j+1) then t=x(j) : x(j)=x(j+1) : x(j+1)=t Next j Next i Rem 按每行5个数输出 Print x(i); If i mod 5=0 then print ‘如果每行输到5个数,则换行 End sub 二、比较交换法 算法思路:假设第一个数最小,然后第一个数依次与后面的每一个数都进行比较,若比较时发现后面的数比第一个数小,则两数位置进行交换,全部都比较完算一轮,每一轮比较完后,第一个数是最小的数,如此进行即可完成比较排序。 For i=1 to n-1 ‘i表示比较轮数 For j= i+1 t0 n ‘ J表示每轮比较次数 If a(i)>a(j) then t=a(i) : a(i)=a(j) : a(j)=t ‘如果发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小,则两数位置进行交换 Next j Next i 举例:有如图窗体,两个文本框、两个标签和一个命令按钮,编程实现:单击命令按钮后,随机产生10个两位正整数放在text1中,每行一个,并使用选择排序算法排序后显示在text2

文本框中,也是每行一个。 三、选择排序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1 To 10) As Integer For i = 1 To 10 '产生10个两位正整数,并放到text1文本框中 a(i) = Int(Rnd * 90) + 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a(i) & vbCrLf Next i Rem 排序 For i = 1 To 9 For j = i + 1 To 10 If a(i) > a(j) Then t = a(i): a(i) = a(j): a(j) = t Next j Next i Rem 把排序好的数组放到text2文本框中 For i = 1 To 10 Text2.Text = Text2.Text & a(i) & vbCrLf Next i End Sub 算法思路:假设第一个数最小,接着记下最小数所在的位置,然后将最小数依次与后面的每一个数都进行比较,若比较时发现后面的数比最小的数还小,则修改最小数所在位置,全部都比较完算一轮,每一轮比较完后,最小数所在的位置是否跟假设的是同一个位置,若不是,则最小数与第一个数进行交换位置,如此进行即可完成选择排序。 算法: For i=1 to n-1 ‘i表示比较轮数 P=i ‘假设第i个数最小,并记下最小数所在位置 For j= i+1 t0 n ‘ J表示每轮比较次数 If a(p)>a(j) then p=j ‘发现有更小的数,则修改最小数P的位置 Next j If p<> i then t=a(i) : a(i)=a(p) : a(p)=t ‘如果假设不成立,则两'数位置进行交换 Next i

python冒泡法

python冒泡法 Python冒泡法 冒泡法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的元素,将较大的元素向后移动,较小的元素向前移动,从而实现排序的目的。冒泡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虽然效率不高,但是它的实现简单,易于理解,是初学者学习排序算法的好入门。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它的语法简洁、易于学习,因此在实现冒泡法时,Python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冒泡法。 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列表,用于存储待排序的元素。假设我们要对以下列表进行排序: lst = [5, 3, 8, 6, 7, 2] 接下来,我们需要编写一个函数,用于实现冒泡排序。函数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不断比较相邻的元素,将较大的元素向后移动,较小的元素向前移动,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好序为止。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冒泡排序函数的实现: def bubble_sort(lst): n = len(lst)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0, n-i-1): if lst[j] > lst[j+1]: lst[j], lst[j+1] = lst[j+1], lst[j] 在这个函数中,我们首先获取列表的长度n,然后使用两个嵌套的for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外层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比较的次数。在每一轮比较中,我们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则交换它们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比较和交换,我们可以将最大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列表的末尾,从而实现排序的目的。 我们可以调用这个函数来对列表进行排序: lst = [5, 3, 8, 6, 7, 2] bubble_sort(lst) print(lst) 运行结果如下: [2, 3, 5, 6, 7, 8] 可以看到,我们成功地使用Python实现了冒泡排序,并对列表进行了排序。 除了基本的冒泡排序算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一些优化,以

element table 数字字符串排序

element table 数字字符串排序 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是一种常见的算法问题,主要目的是对给定的一组数字字符串进行排序。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并通过实例详细讲解每个算法的思路和步骤。 1. 概述 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是将一组数字字符串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数字字符串是由数字字符组成的字符串,例如"12345"。排序的目的是让数字字符串按照数值大小的顺序排列,例如"12345"、"23456"、"34567"。 2. 基本思路 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的基本思路是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并将数字进行比较和排序。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来实现排序,包括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等。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算法的思路和步骤。 3.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的一种简单且常用的算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多次比较相邻的元素并交换位置,将较大的元素逐步向后移动,从而实现排序。 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字符串长度和数值大小比较规则,比较相邻的两个字符串的大小。 2) 如果前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大于后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则交

换位置。 3) 如果两个字符串的长度相等,比较它们的数值大小。 4) 如果前一个字符串的数值大于后一个字符串的数值,则交 换位置。 5)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无法再进行交换。 4.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另一种常用的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将数组划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个部分,逐步将未排序的元素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第一个元素视为已排序部分,并将其作为初始值。 2)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将其逐个与已排序部分的元素比较, 找到合适的位置并插入。 3)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元素都完成插入。 5.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但不稳定的元素表数字字符串排序算法。其基本思路是在未排序部分找到最小的元素,并与未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将最小元素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第一个元素视为已排序部分,并将其作为初始值。 2)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找到未排序部分的最小元素,并与未 排序部分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3) 将已排序部分的末尾指针向后移动一位。

关于冒泡排序算法的思路

一:实现的功能 数据排序(通过程序,将已经存在的一批数据重新排列顺序,使得其排列顺序符合增序或者降序) 二:已有条件 已经存在一批数据,按照数据输入的先后连续存放于计算机内存单元中(一般组织在数组中) 三:要做的事情 将这批数据重新排列,按照增序或者降序。 四:具体解决 1、分析过程: 数据已经存在,要求增序或者降序排列。其实做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对数据进行比较判断并调整存放位置的过程。我们只要保证每一个数据都处于正确的位置上,那么就可以保证所有数据都处于正确的排序后位置上。 具体做法就是不断的从剩余的数据中找出极值,并将此数据的位置调整到所有剩余数据的最后,就可以保证,这个极值数据处于正确位置,该数据已经排序完成。那么我们只要重复该步骤,就可以做到每一个数据最后都可以处于正确的位置上。 2、算法描述 [基本描述] 1)从当前未排序的N个数据中,找出极值,并将此数据放于最后位置,该数据排序完成。 然后将此数据排除出需要排序的数据队伍,从而得到剩余未排序数据N-1。 2)重复1)步骤,直到剩余的数据个数N=1个,则排序完成。 [进一步描述] 1)从当前未排序的N个数据中,找出极值,并将此数据放于最后位置,该数据排序完成。 然后将此数据排除出需要排序的数据队伍,从而得到剩余未排序数据N-1。 a)按顺序连续两两比较相邻的两数,使得该两数据顺序符合要求 b)重复a)步骤,直到该两相邻数据为N个数据中的最后两个 2)重复1)步骤,直到剩余的数据个数N=1个,则排序完成。

[更细节性的描述] 1)从当前未排序的N个数据中,找出极值,并将此数据放于最后位置,该数据排序完成。 然后将此数据排除出需要排序的数据队伍,从而得到剩余未排序数据N-1。(N的变化规律为N - 2) a)按顺序连续两两比较相邻的两数,使得该两数据顺序符合要求( ai 与a(i+1) 比较处理,i的变化规律为:0 到数据个数-2) b)重复a)步骤,直到该两相邻数据为N个数据中的最后两个 2)重复1)步骤,直到剩余的数据个数N=1个,则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C语言实现

冒泡排序C语言实现 冒泡排序(C语言实现) 导语: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下面我们来看看冒泡排序(C语言实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常用的交换排序方法。 集体实现的算法思路:将待排序记录中第一个记录与第二个记录做比较,如果第一个记录大于第二个记录,则交换两个记录的位置,然后继续将第一个记录与第三个记录进行比较,做同样的处理,依次类推,直到序列中最后一个记录和第一个记录进行比较,这样就把最小的值排在序列的第一个位置,接下来第二个位置的元素实现和第一个元素相同的操作把第二小的元素放在第二个位置,依次类推,完成整个排序。 具体的'冒泡排序算法实现如下(按照逐渐递增进行排序): /* 冒泡排序的函数实现 * array[] : 待排序数组 * length : 待排序数组的长度 */ void bubble_sort(int array[], int length) { int i, j; int temp; // 用来存放临时的元素值 for(i = 0; i < length - 1; i++) { for(j = i + 1; j < length; j++) { if(array[i] > array[j]) {

temp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emp; } } } } 测试代码的实现如下: /* 程序的入口函数 */ int main() { int a[ARRAY_LENGTH]; int i; /* 输入10个整形元素 */ printf("Input %d numbers : ", ARRAY_LENGTH); for(i = 0; i < ARRAY_LENGTH; i++) { scanf("%d", &a[i]); } printf("******************************************************* ********* "); /* 把排序前元素都打印出来 */ printf("The elements before sort is : "); for(i = 0; i< ARRAY_LENGTH; i++) { printf("%d ", a[i]); } printf(" "); printf("******************************************************* ********* ");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

《冒泡排序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第八章第三节。本节的内容是数组的排序方法,其中冒泡排序法是本节中比较枯燥的一部分,内容略有难度,但它为以后的排序讲解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次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职计算机网络二年级学生,在之前的教学基础上,他们具备了初步的编程思想和编程能力,但他们不喜欢进行理论学习。他们都是00后,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被称为微一代,搜一代,ipad一代,更习惯通过移动终端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将教学任务由易到难进行划分,引导学生像打游戏一样对教学任务进行逐个击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能读懂冒泡排序的算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冒泡排序进行程序的编写。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冒泡排序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教学难点:实现冒泡排序的程序编写。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由于本节课理论知识较为枯燥,所以我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微信、、蓝墨云班课,视频动画,游戏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法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我创新。 六、教学过程

舞蹈中完成排序。增加人数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好处。 二、析惑 1、展示flash动画小游戏,布置任务一:利用冒泡排序法对五人身高进行排序后一共经过了几趟排序? 2、教师进行现场总结。 每两个相邻人物进行比较,前一个数据大于后一个就进行交换,否则不交换,5个人比较4趟后排序成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分 第一150 170 160 120 180小组合作探 究,分组在课 堂上进行解 说 学生利用云 班课进行组 内和组间评 分 锻炼 学生的思 维表达能 力。 让学 生直观的 感受到冒 泡排序的 实现过 程。 完成课堂 的第一次 过程性评 价。

冒泡排序代码c语言

冒泡排序代码C语言 介绍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它们的位置来把一个序列按照升序或降序排列。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重复遍历待排序序列,每次比较相邻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对就交换它们的位置,直到整个序列都排好序为止。 基本原理 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 1.从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不对 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2.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整个序列都排好序为止。 代码实现 下面是用C语言实现的冒泡排序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1; i++) { for (int j = 0; j < n-i-1; j++) { if (arr[j] > 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 在这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两层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比较的次数。通过不断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将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序列的一端。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2),其中n是待排序序列的长度。具体分析如下: •最好情况下,如果待排序序列已经是有序的,那么冒泡排序只需要进行一轮比较,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情况下,如果待排序序列是逆序的,则需要进行n-1轮比较,每轮比较需要交换相邻元素的位置,时间复杂度为O(n^2)。 •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n^2)。 冒泡排序是一种稳定的排序算法,即相等元素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 优化思路 虽然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但它的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待排序序列较长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些优化思路来提高冒泡排序的性能。 1.设置标志位:如果在一轮比较中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待排序序列已经是有序 的,可以提前结束排序。 2.优化边界:每一轮比较中,最后发生交换的位置之后的元素是已经排好序的, 可以缩小下一轮比较的范围。 3.双向冒泡排序:在每一轮比较中,同时从序列的两端进行冒泡,可以减少比 较的轮数。 代码实现(优化版) 下面是用C语言实现的优化版冒泡排序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n) { int i, j; bool flag; for (i = 0; i < n-1; i++) { flag = false; for (j = 0; j < n-i-1; j++) { if (arr[j] > arr[j+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flag = true; } } if (!flag) { break;

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冒泡排序教案(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精品、经典)

《循环嵌套的应用》---冒泡排序 一、教学设计思想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按照“引入--分析--设计--画流程图-实践练习――交流评价--作业”的流程完成教学过程的设计。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粤教版《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四节《循环嵌套的应用》。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让学生体体验二重循环是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算法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础的程序设计的能办,学会了用列表处理数据,即使用循环对列列表中数据进行输入、输出以及2个变量的值的交换。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冒泡排序的原理和流程图流程图 (2) 初步掌握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 (2)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及代码实现 教学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扑克牌,冒泡排序的课件,半成品程序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机、多媒体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课程导入(2分钟)教师:拿出五张不同数字的扑克,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进行排序 (从小到大)。 通过扑克牌的展示引入排序的概念:通过调整位置,把杂乱无 章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数据。 排序的方法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其中一种比较典型的排序 跟随教师思 路,进入情景 通过参与游戏,激 发学生对本课内 容的兴趣。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5.3 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冒泡排序 (19张)教案课堂任务单动画

冒泡排序法——《2.3.2冒泡排序》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在教材处理上,本课时主要学习教材第二章第3节的“排序”中的冒泡排序思想、算法以及编程思路,还加入了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下节课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部分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并没有讲到的。这样的处理主要是为了:一是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关系的体会;二是可以通过对程序实现的讲解和练习形成对由双重循环构建而成的程序的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的理解。排序算法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算法之一,而冒泡排序是其中一种很典型而且相对简单的方法。它的学习同时为后面的选择排序做了铺垫。通过冒泡实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为今后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灵石中学高二选考学生。学生来自于各个班级走班,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目前已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具备一定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力,简单的单层循环能基本理解。但对于比较复杂的双层循环认知度较低。因此,对于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语言描述的算法,大多能理解,但是,最后落实到用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则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实现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语言向程序设计语言转化,是比较大的挑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理解冒泡排序的流程图;编写冒泡排序的主要代码;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冒泡排序思想设计解决简单排序问题的算法;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体会程序设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程序书写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冒泡排序原理及它的流程图 难点:理解冒泡排序中的遍、次等概念(即对变量使用的理解) 四、设计思路 算法与程序设计,本身是比较枯燥,如果长篇大论讲冒泡排序的原理,变成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学习就很被动。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教师举的实例要和生活密切相关,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可以解除了学生对编程的恐惧,而且通过学习最后自己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激情,这也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时刻想到“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教

内部排序及改进(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内部排序及改进 一、问题描述 排序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它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或记录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排序分有很多种方法,有插入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等,本次课程设计中讨论几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 二、基本要求 1、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并建立排序表; 2、设计冒泡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输出排序结果; 3、设计快速排序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输出排序结果; 4、设计简单选择排序,并对其进行改进,输出排序结果。 三、测试数据 对各种排序测试,测试用例如:49,38,65,97,76,13,27,50 四、算法思想 1、冒泡排序及其算法改进 1) 冒泡排序首先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和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即L.r[1].key>L.r[2].key),则将两个记录交换之,然后比较第二个记录和第三个记录的关键字,依此类推,直至第n-1个记录和第n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过比较为止,称第一趟冒泡排序,然后进行以后几趟的冒泡排序直到在一趟排序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过交换记录的操作。 2) 冒泡排序的改进算法首先从前往后扫描,如果相邻两个元素前面的比后面的大,则交换,继续往后;到尾部以后,再往回走,如果后面的元素比前面的小,则交换,继续往前走;到了头以后,再往后走。为了减少走动次数,我们用变量start表示头,用变量end 表示尾。每找到一个剩余数据中的最大数,就让变量end减1,每找到一个剩余数据中的最小数,就让变量start加1。循环条件为start<=end。 2、快速排序及其算法改进 1)一趟快速排序的具体做法是附设两个指针low和high,设枢轴记录的关键字为pivotkey,则首先从high所指的位置起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小于pivotkey的记录和枢轴记录互相交换,然后从low所指位置起向后搜索,找到第一个关键字大于pivotkey的记录和枢轴互相交换,重复这两步直至low=high为止。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记录分割成独立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则可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 2)快速排序改进算法:双倍快速排序,对于输入的子序列,如果规模足够小则直接排序,否则分三步:第1步是将输入序列分成2部分L.[low..mid-1]和L.[mid+1..end]。并使前一部分记录小于第二部分的记录;第2步对两部分分别进递归排序;第3步将排序好的两部分进行合并。 3、简单的选择排序及其算法改进 1)简单的选择排序是在每一趟中在n-i+1(i=1,2,…,n)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作为有序序列中第i个记录。一趟简单选择排序的操作是通过n-i次关键字间的比较,从n-i-1个记录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并和第i个记录交换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