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在结合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日本相关经验进行借鉴性分析,为提出一套包括机制建设、政策法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在内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障碍的综合解决策略提供依据。

正文:

与我国部分地区相似,日本土地、能源、资源短缺,人口密集。但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努力,克服阻力,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新干线、城市电车(即电气化火车)和地铁,加上空中和水上交通,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十分发达。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发展,此过程中要想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日本交通发展特点

1.管理政策及相关法规的构筑

有别于我国按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各方政府分别设立若干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条条管理的管理模式.而日本综合交通规划的制定则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借助法律、法规确保交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历经多次变革,总的变革趋势体现了由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和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的改革取向。目前,日本交通运输实行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的管理体制,从总体上加强对全国交通运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即:a中央层面组织规模较大,业务范围较广。b对不同运输方式实施统一管理,注重相互协调。c地方管理权限在逐渐变大,逐渐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日本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竞争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是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高效运行的原动力。因此,日本政府始终把开放、统一的市场体制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市场增强运输企业的活力,提高运输效率,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高效运行。在培育和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平衡发;机构重叠、人员膨胀、人浮于事,管理成本过大;综合运输优势难以发挥,联合运输难以组织,规模经济难以实现等问题。

同时,日本尤其重视建立完善的交通法律、法规体系。近50年来,日本颁布了包括:《道路运输法》、《海上运输法》、《日本国有铁路法》、《港湾法》、《航空法》、《仓库业法》、《交通安全法》、《道路整备紧急措置法》、《有关交通安全紧急措置法》等一系列交通法力法规。另外,在《防止不公正竞争法》、《禁止垄断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防止中小企业倒闭共济法》、《企业合理化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经济法中,也对交通运输部门作了特别规定。

2. 道路通行效率的提高

日本人口居住密度仅次于孟加拉国,居世界第二。但与北京常常大范围长时间的堵车相比,日本的城市交通明显井然有序,鲜有堵车现象。

日本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科技发展,而发达的科学技术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I T S ( 公共交通系统)尤为发达。日本于 1 9 9 4

年成立的“日本道路、交通、车辆智能推进协会”先后为日本智能化交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1996年制定的《日本 I T S ( 公共交通系统) 框架体系》对 Ft交通车辆导航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安全驾驶系统、交通组织优化系统、公共交通信息系统、行人辅助系统等在内的9个系统的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目前新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在日本实现全国联网,这些系统已经在日本交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都设有交通控制中心,实现了对所有道路交叉路口的监控和信息自动处理,使道路管理者和使用者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选择行动路线,疏散交通流量,避免交通堵塞,将整个交通状况向理想的状态引导,使交通更加顺畅和安全。

3.绿色交通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交通污染治理不到位所带来的环境为问题不断凸显。相较之下日本在环境保护及对污染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日本环境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ransport,简称“EST战略”)主要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小汽车使用、清洁燃油、交通需求管理和发展非机动车交通等。

日本以环境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出了有别于欧美国家的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日本正是以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和出租车为辅,鼓励发展自行车、步行的综合城市交通系统。东京的城市结构与北京类似,城市形态也是“单中心+ 环线”发展模式。由于城市中心区功能高度集中,东京曾经严重的交通拥堵迫使政府不得不斥以巨资加以解决。现在,东京的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费用低廉、准点快捷,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在东京23个区中,公共交通承担着75.7%(2006年)的出行,为世界之最。其中在城市中心区,90%以上的客运量由轨道交通承担。另外,在日本都市区内和区间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地铁系统和地面铁路系统(Japan Railway,国家铁路)的规格标准统一,多条线路实现了两系统之间的便捷换乘,既极大的方便了乘客的换乘,又缓解了系统换乘端的拥堵,同时又保护了城市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区中,能够直接换乘的轨道交通线路分别占75%、37.5%和33.3%,真正实现了一体化。

(2)合理使用小汽车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价格相对便宜。日本在合理使用小汽车方面主要依靠征收高额税费政策。如在日本养车需要交纳的税目较多,目前主要有消费税、汽车取得税、汽车重量税、轻型汽车税、燃油税、柴油交易税和石油天然气税等9个税目,其中的大部分费用需要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汽车税收也是目前日本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在2005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汽车消费者负担税金的总额已达到国家税收总额的11.3%,为9.11万亿日元。

在日本,如果私人想购买汽车,必须先持有停车位合同,一般每个停车位的价格都极高。同时,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也非常高,一般每月2万~4万日元。因此,大多私家车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自家休眠,所以尽管东京平均约两个人就有一辆汽车,但是却很少有交通拥堵的现象,这与日本停车位的高费用密不可分,同样由此也大大减少了因小汽车交通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3)推广先进的车辆技术

日本大约在30年前就制定并开始实施清洁能源车辆计划。2001年日本通

商产业省对1997年的计划做了扩充,增加了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及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推广计划,并提出了2010年远景目标:至2010年,纯电动车、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将分别占清洁能源车辆的3%、61%、29%和7%。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日本为了实现2008年到2012年的CO2减排目标,已经将混合电动车考虑在内。

4.人性化交通

人性化交通是日本交通的一大鲜明特征。日本将建设更加方便舒适的交通作为日本近些年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在交通设施的设置等各个方面无一不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日本是最早倡导在道路交通中保护包括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国家之一,因此日本国内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保护行人过街、自行车安全通行的特殊设施。无论是在国家制定的交通法律中,还是在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的设置方面,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在日本,行人出行不仅方便快捷还十分舒适和安心。

二、日本经验对我国家交通发展的启示

1.交通运输要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效提高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大缓解了长期以来供给能力不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但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交通运输市场化方面,目前有两种倾向或认识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泛市场主义,即认为市场是万能的,通过市场就可以解决交通供给方面的所有问题。在这种认识主导下容易产生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把本应国家经营管理的很大一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完全推向了市场,市场化融资比重过大。这主要表现在收费公路建设方面,从表1可知,日本收费公路比重不足1%,而我国高达5.5%,如果不考虑农村公路因素,比例更高达9.5%。二是垄断主义,这在铁路运输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前者不可避免地造成行业自身受损,服务水平降低,后者则导致行业发展乏力,竞争能力和服务意识缺失。这两种倾向都是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管制不到位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的表现。总体而言,我国交通发展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积极加强交通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积极推进铁路政企分开,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管理理念,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

2.增加路网密度.疏导交通压力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大院式的空间格局对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每个单位所占面积较大,导致道路之间的间隔较大。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街区面积较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路网的密度,降低了交通的通达性。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应借鉴日本的经验。适当缩小街区面积,增加路网密度,可以有效地分流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增加各个道路之间的通达性。另外,老城区中一些比较狭窄的道路,可以设置为单行道.也能有效地疏导交通。

3.大力发展快速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便捷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居民快节奏和远距离的出行需求。但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仍然不超过10个城市建有地下铁。轨道交通不发达或没有轨道交通的分流.致使路面交通异常拥堵,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有

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因此,在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应积极进行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推动站点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综合调整,结合轨道站点进行的公交枢纽和商业设施布局等规划.推动轨道建设尽快形成效益规模[5]。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城市连绵成片的都市圈地区.应积极规划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打通城际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推动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4.以人为本,满足国民多样化需求

交通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加人人本关怀的理念.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目前来看,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路设计、运输工具、道路设计上都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广大居民的多种需求,公交线路的设计尽量和轨道交通的换乘地相一致,方便居民对各种交通工具的可达性。地铁的运行可以分快速线和一般线,可以设置专门的妇女车厢。在公交车上规范老弱病残孕专座的用途,引导居民形成主动让座的习惯。还有车厢内部的设计方面,考虑身高差异的拉环的高低设计、长途车厢上每个座位前的小桌子以及列车公用设施的分布图等等,多一点人本关怀,这些细部的设计都是容易实现的。

综合分析以上内容我们认为,我国需要改善现有交通状况,建设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还需要经过一段较为漫长时间,以及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努力,如:协调处理好各机关再组是管理交通上的职责,颁布积极有利于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高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完善交通法规,使各相关机关及人员在处理综合交通有关问题时都能有章可循,公共交通系统更加完善;大力推行和完善公交优先,建立更加方便高效的公共交通设施,并通过教育等途径提高国民公交出行的意识,构筑较为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带道路建设和城市规划过程中重视规划,科学分配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大力发展科技等等。相信我国未来的综合交通将更加切合本国实际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环保,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 2006-04-28 21:14:26 来源:中国路桥网【大中小】评论: 条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 提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备。日本是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筹措、税制优惠及沿线土地开发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这对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国的情况, 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1引言道交通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 1日本铁道事业经营形式 当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现代文明面临来自其自身发展的危机时, 轨道交通——这一曾促进工业革命蓬2日本铁道事业主体勃发展的古老交通方式凭借其优越的技术经济特性又成为世界上多数大城市在解决城市交能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选择。世界上有许多城市或地区在这方日本铁道事业法规定铁道事业的建设主体与运营面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东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主体必须分离, 这对铁道的事业化产生重大影响, 也造表。就了日本铁道事业的多种经营形态。从资本所有来看, 东京, 首都交通圈内的面积为6 407 km 2, 人口约铁道事业的经营形式可分为: 民间资本; 民间资本与国2 727 万, 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轨道交通发家、地方公共团体; 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三种形式。从法达的大都市之一。到目前为止, 东京已有地铁线路律上的组织分类来看, 可分为根据民法、商法设立的私230. 3km, 年平均客运量为250 000 万人次。在东京交人法人; 根据法律直接设立或根据特别法设立的特殊通圈内, 无论你要去任何地方, 地铁都可以把你安全、法人; 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直接参与三种形式。日本铁正点、迅速、方便地送到目的地。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道事业者的经营形式如表1 所示: 良好发展得益于其政府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和制度。表1日本铁道事业者的经营形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我国的许多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加剧, 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学习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已成为大多城市的共识。可以说,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然而, 目前我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备, 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有利

日本轨道交通经验及对中国苏南地区借鉴意义

日本轨道交通经验及对中国苏南地区借鉴意义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轨道交通,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是必然。我国很多大城市和日本国情类似,土地少、人口多、建筑密集、交通堵塞,建立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像日本那样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是必然,但是地铁的耗资大、周期长、见效慢,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从事轨道交通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中国更是如此,日本轨道交通的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领先于世界。中国苏南地区如何在发展地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新型的轨道交通模式值得探讨。 标签:日本;轨道交通;苏南地区;借鉴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4c14146848.html,ki.16723198.2017.15.032 日本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轨道交通,东京的国铁、城铁、地铁、轻轨、电车等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246.4公里,每天运送的乘客达750万次。在日本,轨道交通的使用率非常高,远远超过了私家车的使用率,轨道交通是日本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随着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集聚城市,导致大中城市交通情况恶劣,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运输在运输量、环境保护、舒适度、空间利用率上都和地面交通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具体来说即速度快、价格低廉、准时准点、节能电力发电、污染小、运量大、节约社会资源、能耗相对地面交通更少、占地少。 2010年在上海召开了世博会,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必然促进以上海为中心的交通方式的变革,势必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据悉未来5年到10年将是中国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的黄金期,苏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应向日本学习轨道交通经营、服务方式等经验,从日本轨道交通公司展开多种经营,扩大盈利面、吸引民资,外资投入轨道交通建设和经营以及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方式三个方面探寻苏南地区的轨道交通的发展之道。 1日本轨道交通的多种经营、扩大盈利面 1929年,日本京阪神地区的阪急电铁首先开展多种经营,在轨道交通建设之前就在沿线购买了大量的用于开发房地产的土地,由于广告到位、住房设计合理,又采取了分期付款法,大获成功。既增加了赢利点,又增加了客流。然后其他房地产公司也纷纷跟进,在阪急沿线进行开发,使原本人员稀少的阪急沿线发展出了十多个卫星城市。日本的轨道交通同房地产开发在东京西南郊区建设了一条30公里的铁路同时建立了一座人口50万的多摩田园新城。日本阪急电铁的创始人小林一三发现大阪梅田阪急终点站人流每天达到十几万,而很多都是下车后打车或者乘公交车去市中心购物的人,从而萌发了在终点站开发大型超市的想法,由此诞生了著名的梅田阪急百货店,大获成功,又不断扩大经营,成了大阪规模最大的百货店,而后其他电铁公司纷纷跟进,进行终点站开发,既增加了客流,又扩大了盈利面。阪急电铁公司在大阪的中心区将本线路的高架桥下全部都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4c14146848.html,ki.zgsc.2015.04.053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地铁上的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为轨道交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政府适时提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政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通过铺设固定轨道线路,采取轮轨运转方式,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业服务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区域内客运服务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其具有运量小、速度慢、污染大等多方面的缺点也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按照车辆类型、技术参数以及运送范围等不同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6年时间历程。起步阶段,于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建设高潮开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沈阳、天津、南京、重庆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调整阶段,1997年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开始启动。建设高潮阶段,1999年之后,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超过前30年建设度和规模。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因为交通设施的不同,存在着不可移植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了在规划阶段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不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部分规划不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布局不尽合理,丧失了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作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造成交通堵塞。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管理体制概况

1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概况 交通模式理论及最新进展反映了交通要素、交通结构及交通效率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引导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这些不同的交通发展政策形成了不同的交通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依赖小汽车发展的城市,发达国家如美国,小汽车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很高,但是已经越来越受到能源短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虽然人均小汽车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不少,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却不加任何限制,已大大超出路网及环境的承受能力。 第二类是小汽车与发达的轨道交通同步协调发展的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和大阪等,小汽车拥有率不低于北美城市,但是使用率很低,主要靠地铁来通勤。 第三类城市主要依赖公共交通,抑制小汽车增长和使用,以此来支持城市高密度发展,如新加坡、香港。 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交通模式。美国采取TOD模式和新都市主义,发挥交通先导的作用,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促进了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协调。英国伦敦采取设置公交车道、创造优先区域、鼓励停车换乘和中心区拥挤收费等措施,形成了一套发展公共交通的有效模式。 日本东京大力实施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轨道交通成为绝大多数东京市民的首选,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现象。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通过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倡导建设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 2 国内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发展概况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由交通、城建、市政、公安等部门对城市交通实施交叉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二是由交通部门对城乡道路运输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模式;三是“一城一交”综合交通管理模式。

关于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9 商品与质量2012年06期 关于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 毕春帅?王亚东 21世纪,中国的交通面临了最大困境有四个方面:地面拥挤、石油依赖、环境破坏、安全(面对自然因素和认为破坏,目前的交通体系非常脆弱)。科技的高速发展,是我们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解决途径,更不会使人们想到“交通危机”这一耸人听闻的词汇,然而当把四个方面的问题放到一起时,我们便会发现,它们正在瓦解和动摇着我们的交通体系。如果不尽快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导致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和生产力的崩溃。 一、当前交通模式的弊端 当前人们出行的交通模式主要三种——公路、航空、铁路,它们都有地面拥挤、石油依赖、环境破坏和灾难等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出行的增加,每种运输方式的使用都将增加,但是从前瞻性的考虑出发,这些交通方式满足我们对出行的速度、安全、舒适的要求又能维持多久呢? 1.公路 公路的吸引力仅在于汽车的灵活机动,便于个人支配调度。任何公共交通工具都比不上汽车方便,私家车可以由个人驾驶和控制,拥有车可以享受喝多乐趣。然而,享受私家车方便的同时,日益增长的交通堵塞,可以使一个家住郊区,工作在市区的人,在上班的路上便耗费几个消失的时间,再加上油价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等诸多问题,汽车所能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很快便会结束。 2.航空 今天,只有航空这一交通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对速度的不断追求,目前航空已经成长为长距离旅行的中坚力量。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它已经过度拥挤,而且不可能再扩大容量。跟几十年前的飞机相比,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并不意味着飞机的问题已经解决。商用飞机几乎没有什么科技再改进的潜力了,而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既不用汽油,又能开飞机,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发动机和空气的震动噪音。 3.铁路 铁路交通几乎是我国每个角落里所有运输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是他实现了高效率,大运量的交通运输方式。然而,让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便是铁路很慢,这完全不能跟上当前人们日益增快的步伐。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将速度提高到350km/h,但地球表面稠密的大气,使其发展高于400km/h的速度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致命问题。 公路、航空和铁路都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更不能成为我们想要的最佳交通方式。不幸的是,技术的可能性不能克服这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固有的全部缺陷。所以,现在的我们需要跳出这三种交通模式的框架,去寻找能够真正快速、清洁、方便、安全的交通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技术上创新,建立全新的交通模式,突破资源环境的限制。 二、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特点1.飞机一样的速度 目前,最快的运输模式便是飞机,飞机巡航速度大约为800km/h 900km/h,一天之内能让乘客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飞机是目前人类能够方便实现长距离旅行的最佳方式。 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体系能够实现和飞机一样的高速度运行,更有技术先进的国家如美国,已经能够实现了1000km/h的速度。它不用像飞机一样花很多时间在跑道上,也不需要爬升到巡航高度,或者遇到机场繁忙时在上空盘旋等待。 其次,当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整套系统建成后,旅客从家里出来,几分钟就能达到入口,就像目前地铁的售票、检票、上车过程一样,整个流程连贯、迅速,根本不会让宝贵时间浪费在那些多余的等待上。 2.公交一样的高频率 等车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一点每一个出行的人都深有体会。所以,为实现人们心目中最佳的交通模式,地下真空管道高速 交通系统必须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们等待的时间。在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于公交的发车系统,根据人流的多少、高峰时段等因素,建立合理的模型,计算出能够最大羡慕满足人们需求的发车频率。即使是长途旅行,也向自己出门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方便。 3.火车一样的舒适 旅途中的生活质量跟时间一样重要。欧洲、日本的高速铁路是现代大众交通模式中最平稳、最安静和最文明的,下一代的交通体系必须具有比更高速铁路更显著的优点,让每一名乘客拥有最宽敞的个人空间,以飞机上的头等舱为标准。同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行李。 4.像地铁一样廉价 在“美国地铁”[5]的技术研讨会上,相关的专家梦就将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作为实现“美国地铁”的最佳途径重点对象加以考虑。既然是作为“地铁”,那么,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就必须能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如果是像飞机那样的高额消费,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所以,该种交通模式,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系统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力求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传递到每一个乘客的身上。当然,系统还必须能够挣到足够的钱来满足自身的运行。 5.形成全面的网络覆盖 如果说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佳的交通模式,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该种交通方式能满足人们到达任何地方,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们步行的时间。这点,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可以参考北京地铁的覆盖网络加以描述。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过程当中,乘客只需要在进站的时候够一次票,然后无论是多么远的距离或者复杂的换乘过程,都可以在站内完成,一旦出站,便是到达目的地了。 三、我国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现状 2004年12月18日,由沈志云院士、钟山院士联合发起[6],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院士学术报告会,钱清泉、宋文骢、乐嘉陵、张涵信、葛昌纯等院士到会,何祚庥院士在不能到蓉参会的情况向大会递交了书面意见。这次大会标志着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科学性、现实性、发展前景和重大意义等得到中国科学界的确认,是中国在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交通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我国磁悬浮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沈志云课题组成员张耀平介绍,课题组正在研制时速600~1000公里的真空高速列车并着手试验,这种技术预计10年后实现运营。真空磁悬浮列车只是列车在真空环境下运行,而车厢内并非真空的,所以乘客乘坐这种列车不会有眩晕等异样的感觉。 从造价上来看,目前普通铁路造价每公里1.5亿元,其隧道断面大概在6 m到8 m ,而真空磁悬浮管道断面只有4 m到5 m,可省去很多钢材费用,所以费用比普通铁路更便宜。 参考文献: [1]沈志云. 高速磁浮列车对轨道的动力作用及其与轮轨高速铁路的比较[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 1,1(1):1-6. [2]沈志云.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方案的探讨[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 1(2):10-13. [3]沈志云. 对磁悬浮高速列车认识的两个错误观点[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 4( 1 ):1-2. [4]沈志云. 关于我国发展真空高速交通系统的思考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2):134-136. [5]Brad Swartzwelter. 比飞机还快:美国长期运输问题解决方案[J]. 张耀平. 2005,第一版:21-26. [6]张耀平,戴瑞.奥斯特. 新时代从这里起步:关于真空管道运输的初期对话[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0. 摘 要:本文立足于对当代交通系统中最常用的三大交通模式的弊端分析,为了解决目前交通发展过程中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刻的思考。认为在地表稠密的大气中,很难运行经济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速交通,所以要实现更高的速度,完成自古以来交通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最好的途径便是采用地下真空管道。 关键词:交通发展方向;真空高速交通

日本交通变迁

1.引语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面临日益巨大的压力,认真分析发达国家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将给我们以有用的启迪。本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日本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进行分析,力图从中寻找对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用的经验。本文的内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交通建设与城市及城市群形态演变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确定道路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2.东京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城市形态演变之间的关系 近代城市规划是在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背景下展开的。城市中集中工业生产造成大量的污水和废气排放,加上高密度的工人住宅,形成了严重的卫生和环境问题;从郊区延伸进入城市内部的铁路,将城市切割成为几个部分;大量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造成城市迅速向郊区进行拓展。在这种情况下,近代城市规划形成了对城市骨架的认识:干线道路、铁路网络、交通枢纽、城市绿地等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结构,因而城市干线道路网络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日本东京都城市圈道路网规划始终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具有紧密的联系。1919年公布的都市规划法,使得东京城市规划可以超越城市行政区划确定规划的制定范围。1922年制定的东京城市规划,将周边的82个市町村纳入东京城市规划的范围,开始建立大东京规划的基础(参见图1)。1932年,东京将周边的这82个市町村合并,建立了当时为35个区的大东京市。其面积从83.6Km2扩展为550.8Km2,人口从200万(1925年)扩展为497万(1930年)。而1927年进行的东京道路规划(参见图2),则是在城市扩展之前,先行建立城市骨架设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世纪10~20年代,日本与当时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将防止大城市无限制地扩大作为重要课题。其都市圈规划的主要空间概念是采用主城与卫星城结合,将主城的街区采用绿化地带围廓起来以防止其扩展,同时在主城外侧配置卫星城。日本1927年制定的"大东京城市干线道路规划"的目标,是对将要城市化的东京外围地带采用放射与环状相结合的道路网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为了尽快恢复城市面貌,1946年制定了首都复兴规划纲要。该纲要中区域规划部分,继承了以前东京绿地规划(1939年)、防空都市规划(1942年)、关东区域规划(1942年)中的重要规划思想:功能分散、环状绿地、生活圈等,其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思想为:在东京40公里圈的范围内,设置人口10万人左右的卫星城(例如横须贺、八王子、立川等),分散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进一步在其外侧强化20万人口规模的外核城市(例如水户、宇都宫、高崎等),卫星城、外核城市群体共容纳人口400万。与这一方案对应的1946年道路规划(参见图3)同样突出了环线和放射轴线的作用,不过道路的等级标准(主要表现在道路宽度上)比较1927年规划有很大的提高(主要干线道路宽度100米)。 朝鲜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刺激,1955年开始由于车辆的急剧增加,城市道路出 现明显的交通阻塞。为了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交通拥挤,首都建设委员会提出了城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议。1953年的建议方案为2环5射,49公里;1957年的建议方案为2环8

城市交通发展史

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城市道路交通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是以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技术为前导,与汽车工业并行发展的。在其各个发展阶段,由于交通的各种矛盾不断出现,人们总是尽可能地把各个历史阶段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交通自动控制中来,从而促进了交通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 早在1850年,城市交叉口处不断增长的交通就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和拥堵的关注。世界上第一台交通自动信号灯的诞生,拉开了城市交通控制的序幕,1868年,英国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的煤气照明灯,用来控制交叉路口马车的通行,但一次煤气爆炸事故致使这种交通信号灯几乎销声匿迹了近半个世纪。1914年及稍晚一些时候,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才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它们采用电力驱动,与现在意义上的信号灯已经相差无几。1926年英国人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早期的交通信号灯使用“固定配时”方式实行自动控制,这种方式对于早期交通流量不大的情况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流量增加、随机变化增强,采用以往那种单一模式的“固定配时”方中国智能交通网式已不能满足客观需要,于是一种多时段多方案的信号控制器开始出现并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只有一种控制方案的控制器。除了多时段多方案定时控制的使用,为了避免各交叉路口之间“各自为政”的孤立控制方式对交通流造成的频繁停车,还必须把相邻的交叉路口作为一个系统来统一地加以控制。1917年,在美国盐湖市开始使用联动式信号系统,把六个交叉路口作为一个系统,以人工方式加以集中控制。1 922年,美国休斯顿市建立了一个同步系统,它以一个交通亭为中心控制十二个交叉路口。1928年,上述系统经过改进,形成“灵活步进式”定时系统;由于它简单、可靠、价格便宜,很快在美国推广普及。这种系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成为当今的协调控制系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最早开始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之后是英国,当时使用的车辆检测器是气动橡皮管检测器。车辆感应控制器的特点是它能根据检测器测量的交通流量来调整绿灯时间的长短,使绿灯时间更有效地被利用,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时间延误,比定时控制方式有更大的灵活性。车辆感应控制的这一特点刺激了车辆检测器技术的发展。继气动橡皮管式检测器之后,雷达、超声波、光电、地磁、电磁、微波、红外以及环形线圈等检测器相继问世。当今在城市道路交通自动控制、交通监测和交通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最广的是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主要在日本等少数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交通控制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52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首次利用模拟计算机和交通检测器实现了对交通信号机网的配时方案自动选择式信号灯控制,而加拿大多伦多市于1964年完成了计算机控制信号灯的实用化,建立了一套由I BM650型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电子数字计算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伴随着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迅速发展。人们认识到,要更好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仅仅依靠硬件设备的更新和改进,还必须同时在控制逻辑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即城市交通的区域协调控制。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控制指的是区域交叉口信号灯控制,而城市交通的区域协调控制,是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对交通进行控制,这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都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 看完吓一跳!

日本人真实的生活看完吓一跳!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定居日本,了解中国,也慢慢看懂了日本。今天我们来通过衣食住行和购物等各方面来对比一下两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希望大家也能平静客观地了解中日之间的差别。 首先说购物,说买高档品。日本的私家车是很普通的东西,日本人的月工资是25~4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万元)。通常在银行、大手企业、IT和IT关连公司、商社、政府部门、自营业者的月收入更高,通常日本普通的大手企业(大型企业)普通正式员工的工资都在每个月40万以上,甚至更高(包括每年两次奖金)。根据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日本会社员的平均月工资在50万日元以上,但我所知道的普通员工,每个月也就三十几四十万日元。 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不到200万日元,普通车型的价格与中国同价,甚至更低,也就是说用四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私家车。但日本人把车当成消遣或生活工具,比如我家买的节油丰田车BLIIUS一年能开上三十或四十几次就差不多,东京交通方便,坐电车可以四通八达。 当然日本普通的数码照相机、摄相机的价格比在中国还要便宜。比如可以用3万日元买在中国出售价格在3000人民币左右的相机。也就是说一个日本大公司的员工,可以用月工

资的十几分之一,购买中国外企白领一个月工资才能买到的东西。这我们称是生活质量的问题。 日本人的住房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 大多日本人基本都是住一幢楼既日本人叫“一户建”,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价格在3000万日元至5000万日元之间,折算人民币是在210万~350万人民币之间,是一户家庭6~9年的收入总和。这个价格正是中国北京或上海同等面积的房价。但在日本的平均收入却是北京、上海收入的十倍甚至更高。 日本人可以轻松的贷款买房,比如一套4000万日元的别墅,首期只有100万日元,然后每个月还10至15万日元的贷款,30~50年还清。而在中国,贷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条件,而且贷到款以后,一套40万人民币的住房,首期也要交10万人民币以上,然后也是几十年还清。但还贷款的数额却是一户家庭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收入总和。 但是,日本人住的是五六个房间、有私人停车场和小花园的家庭一户建(别墅);而中国人住的是两室或三室一厅。国内买的房子首付款是三十多万,而后是二十年还清,奇怪的是面积含公摊面积,这与日本大不相同。 日本的交通方便只要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的交通环境比北京、比上海要强上多少倍。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城市问题 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另外,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 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 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2、与交通不相适应的道路系统 以往的想法,使市民交通出行方便,小汽车当然占绝对优势,特别是随着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市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增加汽车数量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1965年,小汽车是107万辆,到1992年,汽车数猛增,已达到420万辆,比以前增加了4倍,但是与此同时,道路面积发展得不快,道路总长度仅仅增加了1.2倍,道路的建设量远远不能适应交通量的增加,因此就出现了交通阻塞情况。 特别是快速道路系统结构最初呈放射形状,而城市外围四周还没有足够的环线交通干道加以连接贯通,鉴于这种道路结构,中心城的交通道路不但承担市内交通而且还要担负过境交通,因此,这种道路系统本身也是造成交通集聚剧增的根本原因。 3、交通换乘的主要命脉——铁路

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从诞生发展一直与交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内河流域开始,发展到近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无一不渗透着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促进了各种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交通的分类 城市交通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城市内部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内部交通主要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城市对外交通则是以城市为起点与外部空间取得联系的交通,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 交通影响城市产业布局 交通条件是城市产业区位选择和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城市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在交通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交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达性的影响.可达性界定的范围可大可小,可达性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地理区位的优劣;二是指向性的影响.指向性,即交通引导.不同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也不相同,直接影响

字解日本衣食住行读后感

字解日本衣食住行读后感暑假时看了一本轻松有趣的书,名叫《字解日本,衣食住行》。书的作者茂吕美耶是中日混血儿,她将该书分为衣食住行四个主题,挑选了38个关键字,以字为经、故事为纬,娓娓道来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门道,带我们领略日本文化的精髓。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一壶浊酒喜相逢”中浊酒的含义,知道了日本男学生制服的第二颗扣子是定情信物,明白了日本进入不同居室为何要换拖鞋,还了解到日本艺伎的脸为何涂成白色……书在介绍日本衣食住行的小事时,涉及到许多小典故,十分有趣。书中引用的中国诗词与精美插图相搭配,给人以诗意与美感的享受。读完书,我意识到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书中提到现代日本大学毕业典礼时女生依然会租用传统校服即和服参加典礼,而西方的方形帽和披风则少见。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也是西化得厉害的,而如今还是回归到自家传统文化。中国大陆现在在毕业礼服方面已经完全西化,是否可以考虑在毕业礼服上增加中国元素,如汉服元素呢?同时,书中介绍的许多日本传统节日最早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这些节日或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或传达着某种精神,日本人过得津津有味,而我们中国则反应冷淡甚至不过这些节日了。节日是一国文化的体现,体现了民族习俗和民族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方法,我们应当保护好那些优秀传统文化与节日。“日本人对细节美的坚持”也让我感到佩服。美丽精致的和菓子看起来十分诱人,那是因为制作者像雕琢美玉般细心制作。爱妻的便当如此美味,不仅因为食物本身好吃,()更是因为妻子在便当外观上作了细节处理,倾注满满的爱。音姬是以前日本女厕的必备设备,这也体现了日本人对细节的坚持。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未免显得粗糙些?!日本人是一个聪明的民族,他们吸收外来文化,又将它加以改造并发扬光大。“改造从中国传去的汉字、汉服”“明治维新时对西方文化的吸收”这些都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聪明智慧。日本人礼貌谦让、负责认真、热爱环保在书中也有体现。读完书,真的觉得日本人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应减轻并放下“仇日”心理,用客观的眼光看待这个一水之隔的邻国。我衷心希望中日和平友好,类似钓鱼岛的事件快快和平解决。

日本交通的特点

日本交通的特点 摘要日本在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比较完善的,已经建立起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架的极其发达的多层次的交通网络。南京农业大学的成春有教授,于2016年10月26日在东南大学为同学们做题为《日本铁路与文化》的演讲。他对日本的铁路的开端、发展、历史、现状做了详细介绍,并就日本铁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铁路交通进行对比说明,之后阐明了日本铁路交通所蕴含的文化。本文以此演讲为基础,分析比较日本交通的特点,重点说明日本铁路交通的情况。 关键词日本交通铁路日本文化 Abstract After World War II, an excellent transport network with railway and expressway as its cor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Japan. Japan Railway and Its Culture was a speech delivered by Professor Cheng on October 26th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H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 railway in detail, and he compared it with railways in other countries all around the world. At last, he illuminated the culture behind Japan railway.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ddress, discussing the characters of Japan transport, focusing on the railway. Key Words Japan Transport Railway Japanese Culture 日本新干线: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凤凰周刊》 今日有幸听到了成春有教授所做的课外研学讲座——日本铁路与文化,我确确实实地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成教授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笑容可掬,两鬓斑白,就像一位邻家老爷爷。教授虽然看上去已有些年迈,却依旧神采奕奕,思路清晰。成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进行深造,毕业后遂留在早大当教员,对的社会情况有丰富的了解和亲身经验。演讲结束后,我怀着对成教授的敬佩,与对日本的铁路交通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写下本篇论文。若有瑕疵与失实之处,望读者指出,十分感谢! 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复苏并不断发展壮大,交通网络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稀缺,而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密度极大,交通问题一直是日本人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日本的交通体系十分健全,包含陆地交通、水上交通和空中交通三个方面。陆上交通主要指铁路交通,公路交通等;水上交通即客轮和货轮,对日本的旅游观光和进出口贸易意义巨大;空中交通主要是航空运输。 一.日本发达的铁路交通 初到日本留学或旅游的人,一般都会对日本的地铁、电车的星罗棋布感到很震惊。地铁线出了市区就钻出了地面成为电车,也由各个民营电车公司运营。日本大中城市的居民以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交通为日常出行的首选。2011年,日本铁路交通输送了23,538,000,000人次,人流量排名世界第一。在日本,依靠铁路交通出行的人占总公共交通出行的28.7%,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涨。日本是众所周知的汽车生产大国,丰田,三菱等汽车品牌响彻全球,为什么会出现全民依赖铁路交通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日本铁路交通经济便捷,准时舒适,几乎覆盖了整个日本。 1.覆盖率高,可窥社会动态;客流量大,仍旧精确准时 日本各大城市的地铁线路四通八达、密如蛛网。日本国土面积为37,000平方千米,铁路长度为27,655千米,高铁长度为2,997千米;也就是说,每一平方千米的日本,就有0.74千米的铁路,和0.08千米的高铁;而在与日本铁路开始年度几乎一致的中国,在960,000平方千米的广袤国土上,每一平方千米仅有0.02的高铁。中国的铁路建设已经是站在世界的前沿,而日本铁路则在覆盖率上胜过了中国。 日本每条铁路线路按其经营者分为市营、都营、府营或私营,均以不同颜色区分,例如

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公共交通

日本三大都市圈的城市公共交通 一、 东京 1、城市概况 日本首都东京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87平方公里,23个特别区和多摩地域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东西宽90公里,南北长25公里。人口约1255万(截至2005年1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区人口计算,2004年度东京市的GDP为7848亿美元。日本东京大都市圈包括东京市和附近三个县,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300万(2000年)。 2、交通状况 东京都的机动车拥有量为460万辆,东京都市圈机动车拥有量超过800万辆,道路网密度为18.4km/km2,道路用地率约14.1%。随着汽车的增加,城市的堵车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东京平均车速每小时18.5公里。2001年东京都市圈各方式划分比例为地铁56%,地面公交7%,小汽车34%,出租车3%。东京都市圈圈内通勤/通学出行(1990年调查)总量1811万人次,其中中心城内部为397.3万、郊区之间679万。圈外至中心城356万人次;郊区至中心城260万人次;圈外至郊区113万人次。 东京圈的公共交通构成如下: (1)城市电气铁道。东京圈的城市电气铁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JR(Japan Rail)所属;另一部分为私铁,共50条线路,总长1850公里; (2)地下铁道。东京圈的地下铁道共14条线路,总长329.5km; (3)单轨、导向轨。单轨交通由东京单轨公司等5家公司经营,共11条线路,总长102.4km; (4)路面电车由东京都交通局等3家公司经营,3条线路,全长27.2km。 (5)公共汽车主要由东京都交通局、东武、西武公共汽车公司及各主要城市交通局所经营,线路全长11218.3km。 (6)出租汽车大部分为私营公司及个人经营,年实际运行里程为50.6亿公里。 东京圈整个公交系统年运送乘客约为158.5亿人次。其中JR为54.5亿人次;私铁(含单轨及导向轨)为49.8亿人次;地下铁道为26.8亿人次;路面电车4000万人次;公共汽车为19.7亿人次;出租汽车为7.3亿人次。 3、公交专用道发展情况 日本东京拥有公共交通专用道238公里,运行速度为24公里/小时,布设公交专用道的路段占到有公交线路路段总量的23%。 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的公共交通极其发达,构成合理、运营顺畅。 1 东京圈 东京圈位于关东平原的南部,面临东京湾。区域定义是以东京都厅为原点,半径65km左右;含横滨、川崎等150多个市镇,总面积约12000km2,居住人口为3200万人,通勤通学人员为2100万人。东京

浅析城市发展中的城市交通问题

浅析城市发展中的城市交通问题 -以上海市为例 李硕, 0923211017 摘要: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空间不断扩张,人口和汽车数量 的不断增长, 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城市 交通问题愈演愈烈, 出现了诸如交通堵塞, 交通事故频发, 交通污染严重等交通 问题,这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 城市交通问题越 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上海为例, 通过分析上海的交通问题, 探 讨了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 以期促进城市交通的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发展;交通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 1 背景 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亿,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 而据联合国人口预测,到 2010 年和 2020 年我国人口将分别达 到 13.73 亿和 14.55 亿。而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及人口城市化趋势则导致城市出现了越来 越严重的交通问题, 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交通堵塞, 交通污染以及交通 事故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三大顽疾。 要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加强对 城市的了解和研究。 2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的关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 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 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 俗话说: 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 交通运输对一地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所产生的重 要作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发展, 交通是连接城市各枢纽的重要纽带。 城 市的发展也包括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交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因此,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2.1 交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2.1.1 对城市区位产生的影响 交通是城市产生的因素之一。 在城市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中, 交通因素对城市 的区位选择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城市是人流,信息流,物流交汇流通的场所,自 产生之初便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如现代城市划分中有根据城市区位划 分出的临空型城市, 临港型城市以及临水型城市等, 还有些城市是在铁路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如石家庄,株洲等,这些城市在发展之初都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铁 路枢纽在此交汇,逐渐依托发展起来,因此被戏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上海 市的产生也是因为其具有便捷的水上交通,其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而已。 2.1.2 对城市规模产生的影响 城市规模是随着城市交通的扩展而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扩大具有三个表现: 城市用地的扩大, 城市人口的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加。 而城市用地 的扩大实际上表现为城市郊区的不断城市化过程。这需要城市对外辐射的增强, 而交通则成为城市辐射扩展的纽带。 随着交通的拓展,城市沿着交通线不断扩张, 不断蚕食着郊区的土地, 改变着郊区的土地利用方式。 例如北京和上海的环路建 设,北京目前建设了从一环到 6 环的环城公路, 这个过程就是北京城市规模不断 向外扩展的过程。而上海也不遑多让,内环、中环、外环、郊环线的建设使上海 市从浦西拓展到浦东, 老城区不断拓展到新城区, 交我国现有总人口 12.95 1000 万或接近 1000 万;

日本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状况 促进ITS的发展

日本的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状况促进ITS的发 展 2011-10-07 11:40:00 来源:物联网在线评论:0点击:2933 日本的ITS发展现况日本目前有五个机构致力于并负责与ITS有关的活动,这五个部门包括:建设省、警视厅、国际贸易和工业省、运输省以及邮电省。这五个部门同时经由其他的组织来促进ITS的发展,例如车辆、道路和交通... 日本的ITS发展现况 日本目前有五个机构致力于并负责与ITS有关的活动,这五个部门包括:建设省、警视厅、国际贸易和工业省、运输省以及邮电省。这五个部门同时经由其他的组织来促进ITS的发展,例如车辆、道路和交通智能化社团(the Vehicle, Road and Traffic Intelligence Society,简称VERTIS,一个致力于推动ITS发展的行业学术组织)和ISO/TC 204全国委员会(ISO/TC 204 National Committee,致力于推动ITS国际标准的建立)等等。 日本目前有1.2亿人口,每天大约有7000万各种车辆行驶在全国各地。据日本建设省统计,日本每年有约100万人死或伤于与交通有关的意外事故,因交通拥堵而损失53亿小时并因之带来1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在这样一个狭窄而又拥挤的岛国上,缓解交通拥堵这样一个巨大的难题似乎没有特别好的答案——除了ITS。 根据日本建设省公布的2000—2001年ITS发展手册,目前在日本装备了车辆导航设备从而能够使车辆信息和通讯系统一体化并能向车辆提供实时的道路信息的车辆已经超过了200万辆。大约有600个过路收费站已经装备了电子收费装置(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另有300个收费站在未来几年内也将安装同样的设备。 围绕着高级公路辅助导航系统(advanced cruise-assist highway systems,简称AHS)和高级安全车辆(advanced safety vehicles,简称ASV)所进行的研发活动促成了智能导航系统(Smart Cruise System)的发展。智能导航系统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它提供了一系列与驾驶员安全有关的功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帮助驾驶人员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以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 VICS、ETC以及AHS/ASV研究的顶点就是日本下一代的被称为“智能公路”(Smartway)的出现,这一成果综合了所有的ITS设备,并将在2003年正式出现在日本的一条新建高速公路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