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奇大叔-【一看印度人】从民族性看国家作为-中文(简体)

好奇大叔-【一看印度人】从民族性看国家作为-中文(简体)

好奇大叔-【一看印度人】从民族性看国家作为-中文(简体)
好奇大叔-【一看印度人】从民族性看国家作为-中文(简体)

我是大叔

开聊前先科普一下

Maama (????)

是淡米尔语“叔叔”的意思

各位在马来西亚会常听到的马来西亚人将印裔回教徒熟食摊叫做“Mamak 档”

里头那个Mamak就是“叔叔”的意思

翻译过来

就叫做“大叔的档口”

自从中印边界发生了群殴事件之后

很多朋友要大叔聊一下印度

大叔一、不是尊贵的闭门学者

二、也没在印度生活过

这辈子就只到过印度两次

加总起来半个月都还不到

根本就谈不了

只不过虽然谈不了印度

但却能谈一谈印度人

因为印度人是马来西亚是三大种族之一呀在马来西亚有220多万人左右

差不多占了总人口的7%

每10个华人就对得上3个印度人

大叔的印度朋友多了去

无论生活、学习、工作、社交

吃个饭、交个罚单

就连走在马路上

都不时要和印度人碰头

所以还是比较了解的

很多大叔的中国朋友

对印度人都有一些刻板印象

像种姓制度、瑜伽、跳舞、大胡子、宝莱坞他们都很好奇这些特征又会不会

也反映在海外的印度人身上呢?

那这期咱们就来聊一聊

印度人

不久前大叔看了某个访谈节目

嘉宾在中国某大公司任职

到印度常驻过3年

据他本身说

他对印度那是非常的了解

“和印度人有过广泛的交流”

“对印度也有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哦

然后他给出了一个四个字的结论--

“不可思议”

从言行态度、处世思维、价值观念

全都“不可思议”

好吧

这位“独立学者”挺逗的哈

因为一般都只有神学顶梁棍的论文

才能这么科学

搞得主持人那叫一个懵逼

但主持人是大叔特别欣赏的媒体人

无论如何还是帮学者整理了一些论点

比如说“印度人都是贪小便宜的”

印度人得寸进尺的个性

那是众所周知的

至于缘由呢

我们先搁着下回才聊

那印度人到底是不是

就只“贪小便宜”那么肤浅呢?

大叔不是什么“独立学者”

当然也研究不出什么精辟的结论来

不过今天倒是可以

就长期实际相处的印度朋友、同学、同事、

客户、教友。。。还有印度社群的实况和大家聊一聊他们的一些特性

那聊马来西亚的印度人

对了解印度的印度人会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但对一个千年老民族来说

“民族特性”这东西

那倒是跑不了的

什么是“特性”呢?

就是那些扣除不同的客观条件之后

绝大部分同类都还共有的性质

那才叫“特性”

比如说10个同族的人

在不同信仰、不同阶层、

不同教育水平、不同的环境之下

还有8个都一样贪小便宜

那“贪小便宜”便成了这群人的“特性”了就像海外华人

勤劳肯干、重视教育

坚毅不拔自我修复能力超强

和平的时候一盘散沙

被欺负的时候倒是会团结一致

平时可以吃点小亏

但是绝不容人碰我饭碗

但做人最好低调一点

别去无事生非、没事惹事的这种性格全世界都一样

别人可没这个

那是骨子里的东西

水洗不清

那就叫“民族特性”

但像新加坡男人

怕死、怕输、怕老婆的性格

那是特定环境下的变种

随着时代推演是会不断改变的

虽然也是很多华人的共同性格

但毕竟有地域局限

算不上中华民族的特性

只不过“怕老婆”倒是挺有趣的

如果你本身懂得多几种语言

就会发现全球也只有中文

有那么多种形容词

来形容所谓的“惧内”

什么“惧内富”呀

“老婆奴”呀

“耙耳朵”呀

“算盘侠”呀什么的

几乎每个省份、每个城市

线上线下都有各地方专用的江湖称号这种相处之道印度人绝对没有

马来西亚报章上常报导的

虐妻致死、超级家暴男等等

而这些新闻可以说

印度家庭几乎占了8成

我们都知道穆斯林是可以娶四妻的说的好像回教徒最会虐妻了

但事实上

现代社会里

一夫一妻的穆斯林家庭占了绝大多数而且也是最少发生家暴

家庭幸福感特高的

所以约束在法律底下的家庭

不一定就有爱情

在解放的法律下自我约束的

那才叫做真爱啊

所以要了解一个民族

就得从根源上去萃取特性

必要时才能对症下药

大叔不是“独立学者”

没什么理论

就只懂干这个

那印度人的特性又是什么呢?

别急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

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事儿

然后才慢慢理解一些客观事实

顺便说一下

看大叔的视频

就千万别只冲着结论去

因为大叔的视频基本上是不会给结论的过程才是戏肉

但如果您想要先有个底

那大叔推荐您一个关键词--

“歧视”

不是别人对印度人的歧视

是印度人对所有物种的歧视

“物种歧视”是人类的本性

是的没错

是人类的本性

因为歧视别人会让自己感觉良好感觉优越

感觉自己没那么差

所以心理越脆弱的人

就越喜欢歧视别人

而越喜欢强调

“不可以歧视别人”的人

没说出口的隐台词

其实就是最极端的歧视嘛

对不对?

总之歧视别人

可以让弱者汲取最大的自信心满足自己继续自豪下去的需要盎格鲁撒克逊人如此

大和民族如此

中国人、你、我也都不例外

只不过我们都不够脆弱

不能发挥得像印度人

那么淋漓尽致就是了

当然一个十亿级的民族

特性的养成也绝不会那么简单

所以大叔不会一语以蔽之

毕竟一种米样百种人

印度人当中

还是有出类拔萃的

大叔今天不是谈什么既定观念

而是就大叔所认识的印度朋友及事实史观分享一些大叔的观察所得

所以且听大叔慢慢说来

如果有什么不对的

也希望大叔频道里少有的

几个印度朋友

能一起来参与讨论

别怀疑

大叔频道里

的确有印度朋友

还以微信用中文+英文

和大叔交流讨论过

那大叔会不会

因为有印度朋友在这里

就不太敢说呢?

别担心

不会的哈

是事实的东西

就不怕拿出来讨论交流

大叔做节目为的不是捞金

所以也拜托别要求大叔两天开一期一天开两期

尽说些忽悠人的废话

大叔不爱刷存在感

说的都是可以印证的事实

用任何一种语言呈现

都经得起考验

要您不仅能听得进去

也用得出来

那才有意义对不?

那为什么马来西亚有那么多

印度人懂中文呢?

看大叔频道的朋友们应该都懂

马来西亚的国家义务教育有三大源流除了以马来文教学的“国小”之外

还有以中文教学的华文小学

简称“华小”

和以淡米尔文教学的印度小学

简称“淡小”

这个“淡米尔”

是Tamil 的音译

中国就翻译成“泰米尔”

马来西亚的中文翻译

会将文化交叠考虑在避讳当中

大叔觉得这点还是蛮重要的

就像大叔

一直到念高中的时候

才知道泰姬陵原来不在泰国

为了不混淆“泰国”的“泰文”

及“泰米尔纳德邦”的“泰文”

中文翻译便用了“淡米尔”

所以接下来大叔说到的

无论是“淡米尔”或是“泰米尔”

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在马来西亚

70%的华人会将小孩送到华小学习但只有35%的印度人

会将孩子送到淡小去受教育

那其他的印度人呢?

上流社会会将孩子

送到私立学校去受英文教育

中等家庭会送到国小或是华小

这就是懂中文的印度人的由来了

当然一部分中产家庭的小孩

也会送到淡小

而淡米尔小学的学生

主要来自相对比较基层的印度人

尤其是以干农活的垦殖民

和基础劳动阶级居多

不是因为他们热爱本族的文化

更多是因为家长本身

也不太懂其他语文

所以渐渐的

使用淡米尔语的马来西亚印裔

就几乎变成了“低等印度人”的代名词了有人就会问了

不是说印度人都是语言天才吗?

哪可能“不太懂其他语文”的?

说实在

要是单论学口语

印度人确实比较强

没办法

那是因为在印度本土的语言种类实在太多了

在海外印度人又实在太少了

而且小社区里还充斥着

各门各类、各种各样的歧视

基本团结不起来

只懂一门语言是活不了的

所以说那些是

被生活硬生生给逼出来的求生技巧但学校里教的都是学问

可不是买菜哈拉、求饶打屁

语言加文字

文法加科学的

那就没那么简单容易了

马来西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

提供统一印度语文教育的

国家级政府

至于印度呢

我们都知道

印度正经事干不了太多

但人多、神多、话多

那是肯定的

只不过

团结的人口那才叫红利

分裂的人口那叫压力

印度上千种语言并行

就连编撰一本教科书都成问题

所以在印度

除了北部几个邦的教科书

长得比较“像”之外

绝大多数邦的教科本

那都是108般变化

千奇百怪各施各法的

虽然说英语和印地语

是印度学校的必修科

但事实上

全印度被用作教学媒介的语言

就多达22种

而印度政府鉴定文盲的标准更有趣只需要你能用任何一种文字

在纸张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那就不算文盲了

所以印度的文盲率

近几年来正在逐渐的下降啊

而事实上很多时候

负责鉴定的官员也不知道

你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是对是错

因为他自己也没学过呀

这么多种语言的

有谁学得透呀?

所以印度学校里的很多学科资料

连专有名词都没办法统一

更别说思想教育了

也因此

在离开了基础教育之后

只好用英文作为向上衔接的唯一标准但你要以为那不就语言统一了嘛?

那也想太多了

如果你到过印度实地走走

就不难发现

除了专业人士和

城市里长得比较大的店家

一般人根本就连

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都没有

你说当初将他们殖民了上百年的英国人

难道就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当然知道啊

不仅知道

而且还给这个已经

够多姿多彩了的语文环境

帮了不少忙呢!

要不哪能殖民得那么巴适(舒坦)呀?如果印度人一早就能顺畅沟通

那殖民的难度可就大了

就是这种猪狗牛羊混杂的地方

语言彼此不通、文化不彰

那才真叫一个方便!

英国人这个智慧是从哪学来的?

圣经里不就有教吗?

圣经创世纪第11章1到9节

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话说大洪水之后

繁衍在大地上的人类

用的都是同一种语言

共同语言好办事呀

于是

大家就想联合起来造一座通天塔

应该是粒子传输之类的装置啦

耶和华上帝觉得那样可不行

要是真让人类给搞成功了

那以后就没什么

是人类不敢干的了

于是便说: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果然

沟通不良之后

塔也就建不成了

当然啦

Python和Java

没打死一个就算好的了

更别说合作造塔

注意哦圣经这里说的是复数的“我们下去”哦

其实圣经里关于“上帝”

采用了大量的这种复数叙述

大叔在听讲解时

牧师都会说

因为“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所以用了复数

其实这样的解释真的非常牵强

只不过大叔频道不是都市传说

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总之西方的宗教哲学

让统治者不愿意看到

平民的语文统一

因为语文统一

壮大的是民族

但对于殖民政权却是必然的重伤因为语文一旦统一思想就容易贴近就容易互通有无、相互理解

接着当然就是聚众起义了

那殖民者的政权可就不牢靠了

不信您去看看中国历史

从夏商周到先秦时期

什么春秋五霸

什么战国七雄

在文字被嬴政统一之前

都尽是些部族与部族、

贵族与贵族之间的斗争

但文字大一统之后那就不一样了

农民起义就开始成为

左右朝代变换、政权更替的主要力量那还只不过是文字的统一

对文盲遍野的时代

就已经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了

所以中国历史

在很久很久以前

就开始有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平等人权思想这是印度人永远都懂不了的

所以简单说

殖民的第一任务

就是搞分裂

分裂得越零碎越好

搞愚民

人民变得越蠢就越漂亮

而印度与生俱来、完美匹配

种姓、族群、语文、宗教上千种

不仅团结不起来

殖民者还可以

用A打击B

用乙压制甲

用β欺负Ω

就地取材

自己连出只卒子都不需要

方便得很

而且人越多就越好殖民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那么大一个地方上下几千年的都得当人家殖民地的原因反正你们都彼此歧视嘛

别人都贱你最强

那虐起来自然就不必留手了

这种印度基因、洋人操作

中国人也是理解不了

但就像人们爱说

“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一样

欧美人也爱说

“印度是西方最好的朋友”

名词换一下

懂了吧?

无望的语文

话说回来

据统计

印度的语言共有1652种

每个瑜伽修行者都应知道的5个梵文词

每个瑜伽修行者都应知道的5个梵文词 这是你在瑜伽课堂上最常听到的5个词↓↓↓ 1. Asana.(体式) Asana【AH’-sah-nah】。Asana这个梵文词现在被认作是等同于体位法、瑜伽动作、或者英文的posture, 但是其梵文的本意就是“坐” - 来自动词“坐下”。瑜伽体式能全方位活化身体,对各大身体系统的功能有协调统一的作用。体式的练习让我们能逐渐安定下来,学会开始观察自己。 瑜伽体式的练习要点是:觉知、放松、循序渐进。2.Namaste.(合十礼)Namaste【na-ma-ste】。“Nama”是鞠躬的意思,“as”是“我”的意思,“te”是“你”的意思,所以合在一起就是“我向你鞠躬”,“你向我鞠躬”。中文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您好、欢迎光临及致意的意思。行“合十礼”的时候,双手掌合并置于心脏前,头部下底,用头部去触碰手指尖。也可以将手放到前额上,低头,然后将手再放回心前(这个是最高的礼节了)。在西方世界,当人们做这个姿势的时候都会说“Namaste”,但是在印度,这个姿势就是“Namaste”的意思,所以在印度行“合十礼”的时候,不需要说“Namaste”。 将手置于心前会让神明更垂爱我们,低头闭眼,说明我们臣服于神明,将神明真正放在了心上。你可以用冥想的技巧做合十礼,只是将手下拉置于心前就好。对老师和学生来说,

合十礼会让他们丢掉自我,无间相处。当你每次都真心做这个姿势向神明低头的话,你的精神思想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3.Om.(AUM) Om【AUM、“唵”】。Ooooooohhhhhmmmmmmm。这是宇宙的声音,代表宇宙之初的振动。从本质上讲,我们都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总是在移动,总是在变化,总是在呼吸。当你吟唱Om时,你正在进入那振动状态。 《瑜伽经》讲述:重复的念诵OM并深思其涵义;可扫除内心一切的障碍到达三摩地。在瑜伽世界里对于宇宙的初始有这么一个说法:那是在亘古以前,星球中有一些微微的,嗡嗡的声响,这些声响来自于物体能量的频律发出的音波,而这些声波用很多科学仪器收集、压缩、整理后,发现居然来自一个很简单又很原始的声音,那就是OM。 Om是宇宙的第一个声音,根据吠陀经的传统,“唵”这个音节在印度文化里非常神圣,它认为“唵”是世上所出现的第一个音,也是婴儿出生后所发出的第一个音,被认为这是一个圣洁音节。OM是一个经常在佛经和印度教经典里出现的种子字,并有其特殊的意义。一般印度人都会在门口饰上这个字,以保家宅平安。中国在某些符箓中也有运用到此字。4.Shanti.(和平) Shanti在梵文里有“和平、平静”等意思。“OM Shanti”是来自印度的几部著名的奥义书,包括《伊莎奥义书》、《大林间奥

解码印度——为什么印度人比中国人幸福

解码印度,为什么印度人比中国人幸福? 为什么,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家里,人们普遍感觉不安全、不幸福?而在一个经济欠发达、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的国家里,人民却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 编者按:新士界是从本期开始设立的新栏目,希望就新一代士阶层所关心的文化艺术、心灵提升、慈善公益、品质生活等话题,开一扇新视窗。 印度女性对纱丽非常钟爱,即使是最基层的劳动者,也能穿出纱丽的万千风情。 “假如有来生,你想成为哪国人?” 《印度时报》最近公布了该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调查在印度五大城市展开,即首都新德里、商业中心孟买、“文化重镇”加尔各答、“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和历史名城海德拉巴。结果显示,将近九成的人表示:“假如有来生,还做印度人。” 想象一下,同样的调查如果在中国进行,结果会怎样? 经济学家伊斯特林(R. Easterlin) 在他的论文《中国的生活满意度:1990-2010》(China's Life Satisfaction, 1990-2010),用大量数据说明,与中国近30年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对的,是生活满意度的直线下降,多数中国人2010 年的幸福感还不及1990 年。作为“幸福经济学”的鼻祖和奠基人,伊斯特林在

1974 年就提出过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即一国的经济增长未必会换来生活满意度的改善。而来自中国,这个样本量巨大的调查结果,无疑是一个可信度极高的有力亻左证。 如果说数据和论文太抽象,身边越来越热的移民潮也许能给人们以更直观的感受。为什么,在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家里,人们普遍感觉不安全、不幸福?而在一个经济欠发达、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的国家里,人民却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 文化自信,幸福源于历史 “印度人一直很骄傲,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当然,他确实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教授,师从季羡林,扎根印度研究四十余年,说起印度之优秀,如数家珍。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其篇幅总和是希腊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总和的8 倍;古印度数学很发达,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现代科学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而原子论就印度人创立的;棉花的驯化和制棉技艺的发明也是印度人的功劳。 从光辉灿烂的古印度文明一路走来,印度人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在自信的基础上充满自豪。“他觉得西方的东西,太差,好的东西怎么能跟差的走呢?”郁龙余进一步解释道:“比如,印度人就很看不上西装,认为它太简单,而印度纱丽,美得不得了,一块6 米长的布能穿出几百上千种变化。”在印度,处处可以看到印度女性对纱丽的钟爱。即使是最基层的劳动者,用水泥修马路的人,也穿着纱丽,而不穿所谓的工作服。 除了服装,电影也很能体现印度人的骄傲和自信。宝莱坞,从名字就不难看出印度人抗衡好莱坞的决心。印度南部还有一个泰莱坞,因为宝莱坞在孟买,说印地语,而南方主要说泰米尔语。两大电影制作基地,基于本地区的票房市场,生产了大量作品,共同造就了印度电影年产量世界最高的记录。除了产量巨大,在风格上,印度电影也保持着鲜明而一以贯之的民族特色—歌舞,每部影片都一定会有印度歌舞。 “印度人看电影,不在乎情节发展,在乎的是演员在歌舞中的手势、眼神有没有到位。”郁龙余介绍道:“通过歌舞,印度人在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穿越,他们天天穿越,不穿越无法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印度歌舞就像中国戏曲,故事情节都烂熟于心了,依旧百看不厌,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等更高层次的审美趣味。所不同的是,中国戏曲日渐式微,印度歌舞却是深受爱戴,在影片里,在生活里,在印度人的血液里。 “孟买的精神就是歌舞”,导演丹尼·鲍尔(Danny Boyle) 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作为一个英国导演,他在印度主题的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也诚恳地加入了印度歌舞,而该片横扫了包括最佳电影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 比下有余,幸福不怕比较 种姓制度,在外国人眼里,简直是民主社会的一个毒瘤,但对印度人来说很正常,甚至是社会安定人心平和的一个保护伞。 作为国教,印度教长期提倡种姓制度,历史上虽然受到佛教“众生平等”思想

无数中国女人,正被瑜伽毁掉身体...

无数中国女人,正被瑜伽毁掉身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能比“爱美”更吸引女性了。女生们茶余饭后的聊天中,内容始终不离化妆和减肥,有时好不容易谈论到电子产品,大多数也是在讨论新款自拍神器。如何可以足不出户就维持良好体型,可以说是爱美女性的梦想了…可是,任何的美好愿想一旦被商业元素掺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 在保持体型这件事情上,被很多很多女性误会最深的,就是瑜伽。老编的身边有许多的女性朋友们平日里都会练习瑜伽,在各种健身房或者Studio里面也都会设立瑜伽课程,甚至把练习瑜伽纳入“运动健身”项目。但是中国姑娘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几个问题,练瑜伽究竟是在练什么? 若瑜伽是一种运动,是否对得起运动里的“动”字?最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真的适合瑜伽吗?1被“误会”的瑜伽 瑜伽起源于东方古国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对印度历史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在印度文化中,“性”占有不可撼动的位置。印度的“性崇拜”文化可谓全球皆知啊,甚至许多印度哲学书籍都是围绕“性爱”展开的。“瑜伽”的第一次露面,据说是出现在在印度的《爱经》里。在这本书中,古代印度人把男人的生殖器称作“林伽

(lingam)”,把女人的生殖器叫做“瑜尼(yoni)”,两者一结合,便是Yoga(瑜伽)。在印度古籍《梨俱吠陀》中也有提到,古印度人认为人的欲望很难控制,要驯服就得有高超的技巧,这种制服欲望,从“低级的自我”通向“高级的自我”的方法就被叫作“瑜伽”。瑜伽最早的实践就是在宗教中,在印度教的重要典籍《薄伽梵歌》中,瑜伽是一个重大的主题,该书中也提到了瑜伽的四种形态,很遗憾,没有一种形态与运动有关。所以,在现今时代,大多数商业化健身房称瑜伽为“运动”是错误的! 瑜伽是一种修行,而不是运动,就像你不能把少林寺打坐称为运动一样。 印度的修行是非常…过激的!各位,印度苦行僧了解一下?这位老哥就把自己的右手强制性举在半空,吃饭睡觉都不放下,在坚持举了12年之后,整个右手臂成功萎缩了。 相比与此,瑜伽这种修行就要温柔多了,但是再温柔也是印度修行的一种啊…瑜伽练习给中国女性,甚至是世界女性造成的伤痛数不胜数。 脊椎、腰椎、拉伤、扭伤、缺氧…医生们接到的瑜伽病人日益增多,最后索性分出一个新病种——瑜伽病。在瑜伽愈来愈火热的今天,许多瑜伽办学机构或培训机构的老师们,都声称自己持有“国际认证”的瑜伽师证书,然而国际上本就不曾对瑜伽一度认可,更别谈证书了。在如此的商业利益冲

印度,圣洁的性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1973760.html, 印度,圣洁的性文化 作者:佚名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2年第07期 性在印度一直备受推崇。在印度人看来,性是自然的、幸福快乐的,是人生追求的三个目标之一。从印度人神圣的性生活方式中,就能清晰地看出他们圣洁的性观念。 印度,圣洁的性文化 印度次大陆是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自文明兴起初期,性与宗教便在印度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印度对宗教与性的密切关系描述得相当透彻,无论是西方还是其它国家都无法与之媲美。从印度人神圣的性生活方式中,就能清晰地看出他们圣洁的性观念。性在印度一直备受推崇,因此,在印度人的眼里,性生活几乎无一不是从神开始的。 印度的宗教传统主要有印度教和佛教。从总体上说,佛教一般比印度教更强调禁欲主义,但并非各个教派、各个时期都是这样。印度教本身不同教派中性观念也大相径庭,有的完全纵欲,而有的则绝对禁欲。 古印度性文化——生殖器标志物 很早以前,印度人就在印度河流域创造了十分发达的古代文明。公元前2500~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从而使印度文明迅速衰亡。虽然人们对当时的文化不太了解,但在残存的古建筑遗迹中却明显地反映了性爱和宗教的关系。这些作品描写的信仰和事件,大多是印度教中心议题的初端。譬如,在一些古老的印度小雕塑中,人们见到雕刻着三个脸的有角人。他坐着瑜伽姿势,整个身子一丝不挂,阴茎直直地勃起,头部长得有些象植物,其它部位则类似动物。从图推断,他是一种有生殖能力的神,很可能就是后来印度教中传说的湿婆神。在其它一些古印度的雕塑中,时常也可见到各种“阴茎”动物,如公牛、犀牛、象等各种似牛的有角动物。这些男性生殖器官像,印度称之为呤咖莫。 在印度,还有一类与呤咖莫相对应的赤土小雕塑,称为瑜尼。瑜尼上雕塑着佩戴腰带、项链和漂亮头饰的裸体女人。她们有的身已怀孕,个个挺着大大的肚子;而另一些则胸前抱着一团代表初生婴儿的粘土。这些早期的母神雕像,象征着人类繁衍。雕像的女神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都是代表湿婆神之妻——帕威蒂女神。古建筑物上,圆锥形的物体的环形的石雕,可能也是呤咖莫和瑜尼的前身——即印度教中常见的阴茎和阴道的标志物。 吠陀传统——性是人世轮回的关键 公元二世纪,欧印语系的人侵入印度,摧毁了早期的古印度文明。他们在印度建立了新宗教文化和主教,并强化了军备。印度的现代宗教和历史,就是源于这种宗教文化——吠陀经的

好奇大叔-【一看印度人】从民族性看国家作为-中文(简体)

我是大叔 开聊前先科普一下 Maama (????) 是淡米尔语“叔叔”的意思 各位在马来西亚会常听到的马来西亚人将印裔回教徒熟食摊叫做“Mamak 档” 里头那个Mamak就是“叔叔”的意思 翻译过来 就叫做“大叔的档口” 自从中印边界发生了群殴事件之后 很多朋友要大叔聊一下印度 大叔一、不是尊贵的闭门学者 二、也没在印度生活过 这辈子就只到过印度两次 加总起来半个月都还不到 根本就谈不了 只不过虽然谈不了印度 但却能谈一谈印度人 因为印度人是马来西亚是三大种族之一呀在马来西亚有220多万人左右 差不多占了总人口的7%

每10个华人就对得上3个印度人 大叔的印度朋友多了去 无论生活、学习、工作、社交 吃个饭、交个罚单 就连走在马路上 都不时要和印度人碰头 所以还是比较了解的 很多大叔的中国朋友 对印度人都有一些刻板印象 像种姓制度、瑜伽、跳舞、大胡子、宝莱坞他们都很好奇这些特征又会不会 也反映在海外的印度人身上呢? 那这期咱们就来聊一聊 印度人 不久前大叔看了某个访谈节目 嘉宾在中国某大公司任职 到印度常驻过3年 据他本身说 他对印度那是非常的了解 “和印度人有过广泛的交流” “对印度也有系统性的深入研究”哦

然后他给出了一个四个字的结论-- “不可思议” 从言行态度、处世思维、价值观念 全都“不可思议” 好吧 这位“独立学者”挺逗的哈 因为一般都只有神学顶梁棍的论文 才能这么科学 搞得主持人那叫一个懵逼 但主持人是大叔特别欣赏的媒体人 无论如何还是帮学者整理了一些论点 比如说“印度人都是贪小便宜的” 印度人得寸进尺的个性 那是众所周知的 至于缘由呢 我们先搁着下回才聊 那印度人到底是不是 就只“贪小便宜”那么肤浅呢? 大叔不是什么“独立学者” 当然也研究不出什么精辟的结论来 不过今天倒是可以 就长期实际相处的印度朋友、同学、同事、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华人与印度人:文化基因与行为模式》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多选题】(10分) 东方文化所提倡的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型是() A. 相互依赖 B. 彼此依存 C. 二元对立 D. 和谐共生 2 【多选题】(10分) 中国和印度都认为对方不可思议,主要原因在于() A. 彼此缺乏充分的了解 B. 这两种文化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本身具有多元复杂性 C. 对于彼此文化差异性的不充分认知 D. 站在自我的文化立场去看待和理解对方的文化

3 【判断题】(10分) 印度是个多元宗教的国家。() A. 错 B. 对 4 【判断题】(10分)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吃饭,取决于生物基因的差别。() A. 对 B. 错 5 【单选题】(10分) 从根本上讲,某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是受()的影响。 A. 生物本能 B. 文化基因

C. 社会环境 D. 自我修养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拜神对印度人而言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只是宗教信仰。() A. 对 B. 错 2 【判断题】(10分) 印度教万神殿中供奉的神灵不计其数,人们对神信仰祭拜的方式却是统一的。() A. 对 B. 错

3 【判断题】(10分) 在印度教典籍中,仙人的诅咒是可以通过自我忏悔和苦行而消除的。() A. 对 B. 错 4 【单选题】(10分) 印度教三大主神中,司掌创造和毁灭双重职能的神是()。 A. 湿婆 B. 毗湿奴 C. 摩奴 D. 梵天 5 【单选题】(10分) 印度人的心理取向是()。

A. 人伦中心 B. 个人中心 C. 自然中心 D. 超自然中心 6 【单选题】(10分) 中国人对世界认知的最初方式是()。 A. 想象 B. 观察和体验 C. 演绎和推理 D. 神话思维 7 【单选题】(10分) 吠陀本集中,有一部咒语集是() A.

倡导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

倡导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2006-11-23 11:25:19 印度坚持民族传统与文化,首先表现在极力倡导传统的价值观。印度的传统价值观形成了有印度特色的家庭文化,这一文化突出老人在家庭的地位,排斥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直到现在,老人在家庭里仍处于受尊敬的地位。塔塔、爱萨等几乎所有的私人财团,一般情况下都是年长者担任董事长,弟弟担任副董事长,下一代人担任分公司老总。几代同堂、合族而居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印度几乎没有离婚的,官方严厉打击嫖娼卖淫,高档酒店里没有卖淫现象,我认识的大款权贵们没有"包二奶"的,媒体上也没有"泡妞"、"包二奶"这样的词。理发、按摩男女分开,男人只能进为男性开的理发店、按摩房,理发师、按摩师都是男的,为女人美容、按摩的则都是女性。印度除果阿(类似我国澳门)外没有赌场,没有洗脚屋、歌厅,没有卡拉OK厅,进舞厅必须男女双双成对,否则人家怀疑你居心不良而不让你进去。 印度人的传统价值观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是背道而驰的。如果说西方流行罪感文化,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每个礼拜要到教堂去赎罪;中国流行乐感文化,相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煮牛宰羊且为乐","莫使金樽空对月";那么印度则流行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神就越近,来世也就越幸福。因而,印度历史上产生了自觉放弃王子地位,行乞数年,出家为僧的佛祖;产生了自动放弃太子高位,当苦行僧数年,任蚂蚁在身上横行的耆那教创始人大雄;产生了终生吃素,只穿自己纺的布,坚决拒绝出任总统及其他一切高位的印度国父甘地。正因为印度倡导苦感文化,所以,即使在现代也不断有人加入到苦行僧的行列中。苦行僧中,很多人上有高堂父母,下有妻室儿女。他们当中,既有贫穷百姓,也有地主资本家,甚至有达官显贵。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一些教徒忽然大彻大悟,离弃家庭,抛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和欲望,坠入追求解脱心灵负担的虚幻境地。有的苦行僧进入山高林密、水秀穴深之处,双目微合,盘膝静坐;有的持杖托钵,云游四方;有的甚至衣不蔽体,蓬头垢面。更有极端者,不以默然祷告为修炼之本,而是故意放纵皮肉之苦:有的坐在蚂蚁窝旁,任蚂蚁在身上漫游;有的坐在鹅卵石上,任日晒雨淋;有的干脆反璞归真--身着"天衣",一丝不挂;有的一日一餐,或一周一餐。自然,所有苦行僧都只能吃素。还有一些苦行僧修炼瑜伽,或赤足在刀尖上跳舞,或在炭火上慢步行走。苦行僧代代继承和发展了瑜伽之术,瑜伽成了苦行的代名词。苦行僧和瑜伽术集中体现了印度人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情怀。许多教徒到大庙拜神,即使相隔数百上千里,有车不坐,故意吃苦,坚持步行,有些人要步行数月之久。 印度人演奏传统乐器总是坐在地上施舍被印度传统文化誉为最重要的美德,行善积德是印度各种宗教的共同思想。在印度历史上,皇帝乐善好施是实行德政、品德高尚最重要的表现。在已发现的印度孔雀王朝时代的铭文碑刻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关于布施的记载,布施者有王侯将相,也有平民百姓。在其他时期的材料中,关于布施的记载也比比皆是。直到今天,施舍并且不求回报仍然是印度人最主要的共识和理念,仍被作为最重要的美德为社会所提倡,媒体上经常看到关于印度富人向寺庙、向穷人、向社会施舍的报道。不少印度富人乐于行善,主动施舍。例如,2003年,印度撒哈拉集团董事长罗易的长子举行婚礼时,为101对无钱办婚礼的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并赠给他们20万卢比的支票。第三天,小儿子也举行订婚仪式。又向14万穷人免费发放了食品。 在印度报刊上经常可以读到印度富人向扶贫项目捐款,向扫盲事业捐款,向艾滋病人、麻风病人捐款等消息。特别是印度不少高校是私立的,学费并不太贵(外国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的学费、食宿费总共6000美元),完全靠学费学校根本办不下去,钱从哪里来呢?来自于社会的捐款。公立大学,特别是像新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这样著名的公立大学,学生几乎不用

瑜伽

瑜伽(英语:yoga,印地语:???),源于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心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参考瑜伽体位集)、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Yoga)这个词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相应,源自梵文的YUJ,意思就是一种称为“轭”的工具,用于驾驭牛马。这个词的最初原型是原始印欧语的字根 *yeug- ,意思就是“连结、结合、统一”[2]。具体来说,“瑜伽”这个词在梵语的可以译为“内在真我的统一”。 瑜伽(Yoga)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

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瑜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00年的著名瑜伽大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瑜伽的重要理论经典著作),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正式订为八支体系。帕坦伽利是一个对瑜伽有巨大意义的圣人。他撰写了《瑜伽经》,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在这部著作里,他阐述了瑜伽的定义、瑜伽的内容、瑜伽给身体内部带来的变化等等。在帕坦伽利之前,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帕坦伽利开创了一个整体的瑜伽体系。所以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严格来说,瑜伽是一种身心锻炼的统称,好比中国讲返本归源、导引等等,瑜伽在印度也是一个身心修练的通泛名词。有一段时期进行各种身心修练的人不管任何派别,都被尊称为瑜伽士(Yogi,女性为Yogini)。 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派别林立,不过有三本著作被大多数印度人尊为经典,一是“奥义书”,二为“薄伽梵歌”,三“瑜伽经”,古印度婆罗门教提倡“梵我合一”理论,由于印度教的普及,加上另一位有名的瑜伽祖师同时也是印度教祖师商羯罗的影响,这三本书也被往后大多数的瑜伽士奉为经典。瑜伽术本是一种身心修持术,表面上看似与宗教无关,也可以说古印度任何宗教都采用。它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一切可能,从精神(小我)与自然(梵,大我,最高意识)的合一(即“梵我合一”),一直到成佛成仙,或者其他教派所说的最高目的,瑜伽术都是被认可的途径之一。 瑜伽流派体系

既禁欲又纵欲的印度性文化

既禁欲又纵欲的印度性文化 说到印度性文化,中国人非常容易联想到在中国驰名的壮阳名药--印度神油。说来奇怪,我到印度这么长时间,并没有看到什么神油,倒是这个国家的性文化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说实在的,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国家的性文化像印度那样自相矛盾,难以琢磨:既有成套的说教强调禁欲,又有系统的理论主张纵欲。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国度,作为戒淫禁欲的佛教和耆那教的发源地,印度怎么会有艳欲主义的文化传统呢?然而,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早就说过,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印度性文化同印度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印度文化中的禁欲和纵欲,就像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或缺。 第一节:盛行全民族的男根崇拜 初到印度教大神--湿婆神的庙宇时,看到庙中央竖立着一根约有半米长、黑色、秃顶的石柱,一个接一个的印度香客对着它顶礼膜拜。为什么拜石柱呀?我心里不免嘀咕。印度朋友告诉我:印度教诸神中,湿婆神是生殖神,他浑身赤裸并有一根巨大勃起的阴茎。印度庙宇中最常见的这种柱型物,实际上代表男子的阴茎,印度人把它叫做林加。为什么在大神庙里要

对男根磕头作揖呢?原来,自古以来,印度人就崇拜生殖力,关注生殖器的标志物。林加崇拜起源于远古的印度河文明时期。 当时的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盛行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摩亨殊达罗出土的印章反映出了这种原始崇拜的痕迹。男根代表着繁殖生命的生殖能力,湿婆大神本身是从部落神演变而来的。在一些古老的印度小雕塑中,人们见到雕刻着三个脸的有角人。他以瑜伽姿势坐着,整个身子一丝不挂,生殖器直直地勃起。这是一种有生殖能力的神,有的专家说这就是后来印度教中的湿婆大神。在其他一些古印度的雕塑中,时常还可见到公牛、公犀牛、公象等各种雄性有角动物,这些雕塑都露出勃起的生殖器。对这些雄性生殖器官像,印度人都称之为林加。古印度人崇拜男性生殖器达到这样的地步,以至印度一些古建筑物就是根据男根的形象建造的,宝塔实际上就是林加的放大。黑格尔早就说过:"特别是在印度,用崇拜生殖器的形式去崇拜生殖力的风气产生了一些具有这种形状和意义的建筑物,一些像塔一样的上细下粗的石坊。"(《美学》第3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第40页) 在印度,还有一类与林加相对应的赤土小雕塑,称为约尼。约尼状如磨盘,中间有孔,代表女性生殖器,有时则为一个裸体女人雕像,挺着大肚子,象征着人类繁衍。约尼雕像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都代表湿婆神之妻--帕瓦尔蒂女神。在印度古建筑物上,圆锥形的物体都配有环形的石雕,专家认为这是

瑜伽体式-拜月式详解

瑜伽体式-拜月式详解 瑜伽拜月式 据说在梵语里,印度就是月亮的意思,这种说法至今还有争议的。但古印度人一直认为自己是月神的后代,当玄奘大师去取经时,也在中亚受到了这个说法的影响,又加上在西域找不到一个通用的国名,就规定使用印度代表西域。不过,玄奘大师还是解释印度本意就是唐语是月,也就是月亮的国度。 无论如何,月亮对印度很重要。像中国使用阴历一样,印度也使用月亮历。在他们看来,月亮与人类的生命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人们身心的活动周期也全在月亮掌握之中。此外,月亮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印度神话中虽然没有嫦娥,但却有小仙女和飞天,一样舞姿翩翩,飞宵云天。 据说精神兴奋和月亮相关,特别是满月,这是人类古老时期就有这个观点。到16世纪时,德国医生帕拉策尔苏斯就认识到:满月时,精神兴奋的人数就会增加,因为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和月亮位于一条直线上,它们会用联合的力量拉地球,大海这时就发生潮汐的变化。 现代科学现在研究发现表明,满月时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物潮汐”,比如,暴躁的人变得更加神经过敏,忧郁的人变得更加消沉,爱寻欢作乐的人变得更加喜欢采取异常兴奋的行动。美国的精神病学家伯利经长期研究后写的《月球作用——生物潮与人的情绪》一书中指出:人约有80%体液,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水潮汐那样,对人体内的液体发生“生物潮”的作用。 月亮圆缺与人体的血液流动有密切关系。很久以前,医学界就懂得要做有放血的手术,通常

都避免在月圆之夜进行,据说圆月时会使血液加速流出。如今,医学界认为这种说法颇有根据,月亮圆缺影响人体,这在我国的中医学也持有这传统观点。月亮和人体健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正在作进一步探索,企望造福人类。 印度有拜日习俗,同样有拜月、拜火、拜神等诸多的习俗,这是民间百姓生活的一种向往。瑜伽拜月式体式练习分“左右平衡能量练习”和“拜月式冥想意境练习”。eandra是月亮,namaskara是礼拜之意,拜月式eandra-namaskara就是通过连续16个一气呵成的体位法练习,月圆月缺的周期约是16天, 16个体位法也是从这个周期联想并创造出来的。 古代瑜伽者认为,在满月进行拜月,能把月亮释放出来的甘露【永生之水】吸入自身体内,获得生命能量,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当然这是古时期人们的一种美好意识和唤醒,不必深究。 拜月式以内心冥想安宁平静为理念,身心体式更为温和细腻、柔韧。瑜伽老师用优美的语言为练习者塑造了一系列美的体式形象和意境。月色的恬静淡雅,处处显示出身心自然的迷人景色。对调整心理平衡,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和改善睡眠十分良好的修复与作用。 在教习中,瑜伽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语音向练习者展开体式表达的生动画面,帮助练习者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体式练习的形体与心灵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她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自我审美的情趣。 这样由感知人体形象外在的美,到感知形象蕴涵的内在美,步步深入,引导练习者把身心沉侵于美的意境之中,使她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瑜伽美的练习,从而向往身体的美,追求心灵的美。 瑜伽体式-拜月式详解(2) 瑜伽拜月式左右平衡能量练习 瑜伽拜月式左右平衡能量对应人体左右平衡能量练习,以内心安宁平静为理念,对降低血压、血脂,改善骨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有很好的调剂功能,通过练习,能够有效的调整心理平衡,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抑郁和改善睡眠,并对人体认知功能的有很好的恢复与帮助。 拜月冥想调息式 1、双手虚掌合十“定心印”,自然站立;身体放松而舒展;缓慢的吸---气,停留做住气---,意识观想随着气息从头部到腹部,以唤醒身体的知觉;缓慢的呼---气,停留做住气---气息随着腹部落下到足底,感受气息的沉淀与身体安定。呼吸住气反复练习三次,最后一次为自然呼吸调和。

瑜伽起源

瑜伽的起源与瑜伽文化的发展背景 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于印度,流行于世界。瑜珈一词原初的意思是驾驭牛马,从遥远的古代起她代表设想帮助达到最高目的的某些实践或是修炼。在古圣贤帕坦珈利所著的《瑜珈经》中,准确的定义为"对心作用的控制"。瑜珈在印度有着渊远的历史。在我们所知道的古印度婆罗门体系中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珈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内在的自我将与宇宙的无上我合一;通过瑜珈将产生轮回的种子烧毁,心的主体被证悟,一切障碍都将不存在。在印度现在很难区分瑜珈与印度教的关系,在寺庙中、在经典中、在生活中、在许许多多的范围,两者的关系都彼此相互融合。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产生于公元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瑜伽也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状态下,从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瑜伽修持秘要是理论和实践互相参证的法典。 传说古印度高达8000米的圣母山上,有人修成圣人,亦有人成为修行者,他们将修炼秘密传授给有意追求者,因而沿传至今。 瑜伽修持者开始只有少数人,一般在寺院、乡间小舍、喜马拉雅山洞穴和茂密森林中心地带修持,由瑜伽师讲授给那些愿意接受的门徒。以后瑜伽逐步在印度普通人中间流传开来。而今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几千年来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人体科学的修炼法,再也不是只限于少数隐居人仅有的秘密。 目前瑜伽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印度有很多专门研究瑜伽的学校。瑜伽有他一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当今的瑜伽不仅只属于哲学和宗教的范畴,它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千年不衰,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瑜伽的修持者在深沉的静坐中进入最深层次时,就会觉醒人生自性与生命的至善境界,从而获得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的结合,唤醒内在沉睡的能量,得到最高开悟和最大愉悦。 瑜伽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有结合、联系之意,这也是瑜伽的宗旨和目的,是为达到冥想而集中意识之义。可究竟是什么同什么?结合?呢?其实瑜伽是为指明人类本能从较低到较高的?结合?,用同样方式也可从较高到较低的?结合?或同自我结合。这也意味着与最高的宇宙万物之灵相同化,使自己从痛苦和灾难中获得解脱。 瑜伽的发展 在印度西北部沙漠区的阿布山上,一群奉行瑜伽冥想精神的印度女子,不单掌管一所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拥有三千多个分部的?世界精神学院?,更在山上的村落推行农村生活改革。

梵我合一

梵我合一 从婆罗门教到印度教 印度教 ●世界上并没有印度教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根据印度官方2004 年的统计数字,今天的印度只有0.76%的人信仰佛教,而81.4%的人是印度教徒,印度教是当之无愧的印度第一大宗教。但印度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宗教,而是外人的指称。 ●现在的印度教是印度人的宗教,它是一个合集 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印度? ●“有时,无论是印度国内的印度人,还是旅居国外的印度人,都认为我们传播的是印度教,但这不是事实。…印度?一词不在《薄伽梵歌》中。实际上,所有的吠陀文献中都没有…印度?这个词。这个词是由与印度毗邻的阿富汗、俻路支和波斯等省的穆斯林叫起来的。在印度西北部边界上,有一条叫辛度的河,穆斯林因为发不准辛度这个音,所以便把这条河叫做印度河,把住在这一带的居民叫做印度人。” 巴克提韦丹塔.斯瓦米.帕布帕德 印度教融合了 婆罗门教、耆那教和佛教 ●婆罗门教:自然神教——一神教 ●佛教:无神论 ●耆那教:伊斯兰教影响下的新宗教 婆罗门教的遗产 ●梵天:恒在 ●我:不确定 ●人的出路: 欲望之路、弃绝之路 ●等级的人 “我”的追求:欲望之路 ●享乐:暂时性,无法让人满足。贪婪与厌倦(有害的) ●财富:较长久,但有排他性,因为也不稳定。 “想要用钱来熄灭追求财富的欲火,就像是往火上倒牛油一般”。 ●名誉 ●权力:高度竞争性、排他性、风险性 尘世的成功不能完全满足人,也因为它的转瞬即逝。无法解决一个基本的问题:死

瑜伽

瑜伽 “瑜伽”这个词,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瑜伽姿势是一个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方法,提高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patanjali)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订为完整的八支体系。 基本信息 瑜伽(Yoga)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瑜伽 一、瑜伽的发展历史 历史近年在世界多个不同地方流行和大热的瑜伽,不仅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起源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瑰宝”。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各种动物与植物天生具有治疗、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也就是体位法。这些姿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锤炼,瑜伽教给人们的治愈法,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关于瑜伽的记载最早出

瑜伽人生的相关文章推荐word文档良心出品

[标签:标题] 篇一:一位瑜伽爱好者的瑜伽感悟 一位瑜伽爱好者的瑜伽感悟 1.瑜伽是一种通过身体力行、观察自我、了解自我、从而调整自我、展放自我的生活方式。 2."在这个时刻起床,并做冥想,同时脑海中不断地想象自己美丽的面容和美好的未来,真的会变成你所想象的那样。” 3.在此引用《瑜伽手册一一循序渐进完全瑜伽指南》一书的后语“瑜伽的旅程”一文鼓励自己:“瑜伽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系统,它是一个长达一生的旅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所以不要期望自己能够完全掌握所有(或者任何一个)瑜伽姿势。瑜伽的目的是掌握那些你 可以轻松达到的姿势,不让自己扭伤。把每个姿势的最后照片当成一种启发,而不要被他们吓倒。相信自己身体的智慧,它会指引你的练习,这样你就能够充分地享受其中的过程,收 获其带来的益处。只有维持在自己真实的水平和经常性的练习,才能从中最大地受益。对自 己有耐心,特别是对自己平衡感、弹性和力量有耐心,他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进步的。” 4.网上的文章说“每天早上伸展基本功的训练是一天体位法训练的开端。向脊柱要活力,向脊柱要健康。从脊柱的伸展练习中,你会学到很多……” 5.书说“采取姿势的方式非常重要,不要紧皱眉头一个劲的猛干,而要采取温和人道的方 式,面带微笑。最重要的是,你要享受自己的瑜伽练习过程,很快你就能体验到这个练习带 给你的健康感觉。 6.看来瑜伽的品性是和谐、平衡,是水滴石穿,匠心潜运,而不是躁进,不是狂热。 7.坐在那里,并不是为安静而安静,而是要关注自己当下身心的感觉,保持一种敏感,一种专心。 8.瑜伽情绪课之一一对家人要有耐心。“今天请你对家人要有礼貌,且更耐心一些。就因为是家人,所以我们往往都会觉得不管对他们做什么都没关系,生气时,对他们发脾气,不高兴时就直接表现在脸上,甚至说些伤人的话,或分明知道对方的问话是出自关心, 但却不耐烦的说不要你管之类的话语。这些没有礼貌的态度所表现出来的不单是拒绝,而且 还是深 刻的伤害。我们总是对朋友比对家人有耐心,可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谁会是到最后一秒都 跟自己站在一起的呢?不要说会伤害家人的话,不要拒绝他们的关怀,那些善意不会因为外 部条件不同而有变化,家人是你永远的依靠,绝对值得你付出多一点忍耐与关爱。” 9.我练习的瑜伽并不要隔断亲人的问话,我练习的瑜伽是能够增进家人和睦的瑜伽。 10.《瑜伽之光》第42页说:“在通往瑜伽之路上进步的标志就是健康。感觉身体轻便、稳 健,脸色红润,声音优美,身体气味芬芳,从欲望中解脱出来。” 11.顺畅的腹式呼吸是身心柔软的先决条件。 12.呼气会使身体放松,吸气会使身体紧张,悬息会使意念集中。身体的核心是丹田,意守丹田,其他地方放松,“下实上虚”,人无论行走立卧都不会累。呼吸时收紧肛门有助于“下实上虚”。 13.瑜伽就是得练,它是行动才受会益的。诗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弓行。”光看书上网是学不了瑜伽的,因为瑜伽是动的哲学,只有在动中身体才能产生呼应,有感觉, 有感觉就是瑜伽与身体结合的过程,只有在结合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找到行动的方向,找到目标,最终改变自己,改变家人。 14.调息可以改变人生。 15.瑜伽体位来源于生活,反应来又指导生活。瑜伽与生活的关系,真是一篇写不完的文章 作者:皇佳国际舞蹈培训机构 文章选自: 篇二:瑜伽散文

印度人到底怎样练瑜伽

印度人到底怎样练瑜伽? 没有统一姿势精华在于呼吸 “瑜伽原本是古印度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在印度“瑜伽之乡”瑞西凯什执教多年的瑜伽大师巴拉特·坦科尔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瑜伽一词源于印度梵文,其含义为一致、结合、和谐,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天人合一、身心和谐。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们为了进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经常僻居原始森林,静坐、冥想。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步学会了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并开始进行健康的维护和调理。几千年的钻研归纳下来,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论完整、确切实用的养身健身体系,这就是瑜伽。 坦科尔表示,在印度,瑜伽现在已经成了人们训练精神与肉体结合的一种方法,并非只有僧侣才能练习。但瑜伽不同于一般运动,并非人人适合,一些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脊椎病或韧带受过伤的人都应先咨询医生。而且,瑜伽没有统一的姿势标准,现在很多国家的人,在练瑜伽时,不论男女老少,都训练同一个姿势,并要求达到同一个标准,这是非常愚蠢的。“应该让瑜伽姿势适应每一个个体,而不是让每一个个体去适应统一的瑜伽姿势。瑜伽老师应该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特点,设计训练课程,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瑜伽大师德西卡查尔也指出,现在很多国家流行的瑜伽,都单纯地将动作孤立出来,告诉人们哪些动作可以练习身体哪个部位,其实,这并非真正的瑜伽。印度瑜伽最精华的部分,在于呼吸、调息,在于通过一些姿势改善人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达到身体、心灵两方面的和谐统一。 对于世界各地如此多的人因为练习瑜伽受伤,印度知名瑜伽大师乔伊斯表示惊讶和遗憾,“人们练习瑜伽时一定要了解瑜伽的真谛,这样才能让瑜伽回归本真,才能避免练习时受伤。”乔伊斯说,人们在练习时要记住三点:淡泊宁静是根本;循序渐进是要诀;量力而行是关键。他解释说,首先,在练习瑜伽时,切不可想得太多、目的性太强,这会导致身心受伤;其次,瑜伽需要长时间练习,一个真正的瑜伽大师往往需要至少20年的潜心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