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班级:51 学号:1045114 姓名:陈多清

一、质量标准比较

1.中国药典(CHP2010)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Radix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 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1)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7.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酸(C21H22O9 和 C42H62O16)不得少于1.0%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与用量:

2~lOg。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日本药典(JP16)

来源: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 Glycyrrhiza glabra Linne(Leguminosae)的干燥

根。

性状:

圆柱形,长1m以上,直径0.5~3.0cm。表面暗棕色或红棕色,断面略呈纤维性,横切面皮部与木质部界面分明,呈放射状。气微,味甜。

鉴别:

1)显微鉴别法:横切面:纤维束,薄壁细胞常含淀粉、草酸钙方晶。

2)TLC法:对照品甘草酸;浓度5mg/1mL;溶剂95%乙醇-水(7:3)混合液。供试液:取粉末2.0g,加95%乙醇-水(7:3)混合液10mL,水浴上加热5min,滤过,即得。硅胶-G荧光板;展开剂正丁醇-水-冰醋酸(7:2:1);254nm紫外光下检视。

检查:

干燥失重 12%以下(6h)

灰分 7.0%以下

酸不溶性灰分 2.0%以下

浸出物稀乙醇浸出物25.0%以上

杂质(甘草粉末中)镜检时,不得检出石细胞

定量:

1)HPLC法测甘草酸的含量:C18色谱柱,稀醋酸(31%)(1→15)-乙腈(3: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

2)色谱柱的选定:取甘草酸对照品5mg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1mg溶于20mL稀乙醇中,吸取该溶液20μL进样,按上述条件操作,两成分色谱峰应完全分离。

3)重复性:在上述条件下,对照品连续进样5次,峰面积的标准偏差应在1.5%以下。

4)对照品溶液:取已测水分的甘草酸对照品,稀乙醇溶解制成每1mL含0.25mg的溶液,即得。

5)供试品溶液:取粉末0.5g,加稀乙醇70mL,振摇15min,离心;分取上清液,残渣再加

稀乙醇25mL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稀释至100mL,即得。

6)限度,按干燥品计,含甘草酸不得少于2.5%。

3.美国药典(USP34)

来源:

Glycyrrhiza glabra L.和G.Uralensis Fischer的根、根茎及匍匐枝。

性状:

根细长,圆柱体或梭形跟的中部常有分叉2 ~5支,长 5–20cm 主根直径0.5–3 cm ,外表亮黄色或亮灰褐色,有纵向皱纹和疤痕。断面平整,棕黄色;形成层附近为棕色,味微甜微苦。

鉴别:

1)横切面木栓层黄棕色,韧皮部具射线及纤维束;导管伴随木纤维,周围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结晶。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

2)TLC法对照品甘草酸,溶剂乙醇-水混合液(7:3)。供试液:粉末2.0g,溶于乙醇-水混合液(7:3)10mL,水浴加热5min,冷却,滤过,即得。硅胶板;展开剂丁醇水-冰醋酸(7:2:1)254nm, 检视。

检查:

干燥失重 12%以下(6h)

灰分 7.0%以下

酸不溶性灰分 2.0%以下

浸出物稀乙醇浸出物 25.0%以上

杂质(甘草粉末中)镜检时,不得检出石细胞

农药残留应符合规定

重金属不得过0.003%

定量:

1)HPLC测定甘草酸量:C18柱,流动相为稀磷酸(1→15)-乙腈(3:2);

2)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0.6mL/min;

3)对照液:甘草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乙醇-水(1:1)溶解制成浓度为1mL含0.25mg 的溶液,即得。

4)供试品溶液:取粉末500mg,置烧瓶中,加乙醇-水(1:1)70mL,振摇提取两次,取上清液稀释至100mL,即得。

5)限度,以干燥品计,含甘草酸C42H62O16应不得少于2.5%。

4.欧洲药典(EP 7.0)

来源: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

性状:

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鉴别:

1)薄层色谱法

解决方案:0.50克的粉状药物加入50毫升的圆底烧瓶然后加入16毫升水和4毫升的盐酸,热水浴回流,冷凝过滤。干燥过滤器和圆底烧瓶,105°c下60分钟将圆底烧瓶置于滤波器,添加20.0ml乙醚和热水在水浴40°c下回流,冷凝器冷却和过滤5分钟。旋转蒸发仪蒸发干燥。

2)茴香醛溶液:加热105摄氏度5 - 10分钟;在白天审查。

测结果:得到的色谱与对照溶液显示在较低的半紫区。

检查:

干燥失重最高10 %, 1克的粉状药物在烘箱105°C干燥2分钟。

总灰分最高10 %的皮药物和最大6 %的去皮药物。

盐酸不溶灰分最高2%的皮药物和最大0.5 %的去皮药物。

赭曲霉毒素最高每公斤中药药物20μ克。

二、评论

各自特点:

1.中国药典:

来源上,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甘草有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三种来源,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

性状上,中国药典甘草最短;直径相当;表面均呈红棕色系,断面均有明显形成层。中国药典将三种甘草分别叙述,日美两国统一叙述,粉末鉴定唯中国药典有记录,中国药典用甘草酸胺作对照品、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作展开剂。

鉴别上,中国药典未提及甘草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但中国药典对甘草横切面的显微特征描述最为细致。

检查上,中国药典不检测醇溶性物质。

含量测定中,中国药典要求甘草酸(C21H22O9 和 C42H62O16)二者干燥总量不得少于1.0%。

2.日本药典:

来源上,日本药用部位为根。

性状上,以日本药典甘草最长。

鉴别上,日本提到甘草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日本以甘草酸作对照品、丁醇-水-冰醋酸(7:2:1)作展开剂。

检查上,日本检查醇溶性物质,日本药局方中对甘草粉末中杂质有要求,且镜检不得检出石细胞。

3.美国药典:

来源上,药用部位美国药典收载两种为根、根茎及匍匐枝。

鉴别上,美国提到甘草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用TLC法鉴别甘草,以甘草酸作对照品、丁醇-水-冰醋酸(7:2:1)作展开剂。

检查上,美国药典检查醇溶性物质,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作出含量规定。

含量测定中,美国要求甘草酸C42H62O16干燥品不得少于2.5%。

4.欧洲药典:

来源上,药用部位欧洲药典收载为根和匍匐茎。

性状上,欧洲药典提到了髓和辐射结构

鉴别上,欧洲药典用TLC法鉴别甘草,用茴香醛来检查甘草色谱的分布。

评论:

各国药典在适合自身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国情做出了不一样的调整。中国药典是全面的阐

述和描述了甘草的所有相关内容,结合东西方医药的不同特点而做出了综合的阐述和记录。美国药典则在药品的安全和相关成分含量的规定上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实验数据和含量相对较为严谨,而欧洲和日本药典则在上述两种特点上各自有不同的偏重。由此看来,一份药典的产生不仅仅是单纯的记载,而是要在相对客观的环境里针对自身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

相关文献:

1)中国药典(2010 )

2)美国药典(USP34)

3)日本药局方(JP16)

4) 欧洲药典(EP7)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正式版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参考答案一: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 《唐本草》。 是我国隋唐时期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书成于公元659年(唐显庆四年), 共54卷,载药850种。市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比公元1546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最早的《药典》――公元659年,唐代朝廷颁行《新修本草》。这是最早由国家制定的药典,比世界著名的1546年《纽伦堡药典》早9个世纪。 参考答案二: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哪一个朝代?什么人制订的? 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 众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 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1542年颁行 的《纽伦堡药典》早883年。该书共54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850种, 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国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在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可惜如今没有图录记载。 参考答案三: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哪一部? 《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 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因 此有世界第一部药典之称。 原书是卷子本,计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 共收集药品859种,并注意药物实际形态。当时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画成图形,另外还加有说明的图经。《新修本草》的药图和图经的篇幅繁富,超过正文的资料。

通则0821重金属检查法

0821重金属检查法 本法所指的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 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本液仅供当日使用。 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第一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乙管中加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重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与甲管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ml;若供试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丙管一致;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示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 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应取样按第二法检查。 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影响重金属检查时,可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0.5~1.0g,再照上述方法检查。 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的盐酸超过1 ml,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者,除另有规定外,甲管溶液应取同样同量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第二法 除另有规定外,当需改用第二法检查时,取各品种项下定量的供试品,按炽灼残渣检查法(通则0841)进行炽灼处理,然后取遗留的残渣;或直接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如供试品为溶液,则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溶液,蒸

9E 重金属检查法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

附录Ⅸ E 重金属检查法 本法所指的重金属系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ng的Pb)。本液仅供当日使用。 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第一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25ml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乙管中加入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25ml,丙管中加入与乙管相同量的供试品,加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溶剂适量使溶解,再加与甲管相同量的标准铅溶液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用溶剂稀释成25ml;若供试品溶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丙管一致,再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中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如丙管中显出的颜色浅于甲管,应取样按第二法重新检查。 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仍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应取样按第二法检查。 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影响重金属检查时,可在甲、乙、丙三管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 0.5~1.0g,再照上述方法检查。 配制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的盐酸超过1ml,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者,除另有规定外,甲管溶液应取同样同量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用水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第二法 除另有规定外,当须改用第二法检查时,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

最全的国内外试剂级别划分

国内外试剂级别划分 国内试剂级别的划分 我国的试剂规格基本上按纯度(杂质含量的多少)划分,共有高纯、光谱纯、基准、分光纯、优级纯、分析纯和化学纯等7种。 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质量指标的主要是优级纯、分级纯和化学纯3种。 除了上述四个级别外,目前市场上尚有: 基准试剂(PT:Primary Reagent):专门作为基准物用,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 光谱纯试剂(SP:Spectrum pure):表示光谱纯净。但由于有机物在光谱上显示不出,所以有时主成分达不到%以上,使用时必须注意,特别是作基准物时,必须进行标定。 纯度远高于优级纯的试剂叫做高纯试剂(≥ %)。 瓶签颜色与试剂级别的划分 (1)基准试剂(PT,绿标签):作为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 (2)优级纯(GR,绿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很高,%适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有的可作为基准物质。又称一级品或保证试剂。 (3)分析纯(AR,红标签):主成分含量很高、纯度较高,%,干扰杂质很低,适用于工业分析及化学实验。又称二级试剂。 (4)化学纯(CP,蓝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高,≥ %,存在干扰杂质,适用于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又称三级试剂。 (5)实验纯(LR,黄标签):主成分含量高,纯度较差,杂质含量不做选择,只适用于一般化学实验和合成制备。又称四级试剂。 目前,国外试剂厂生产的化学试剂的规格趋向于按用途划分,常见的如下: 超高纯试剂:UP-S级(也就是电子纯MOS级):金属杂质含量小于1ppb,适合—微米集成电路加工工艺。 等离子体质谱纯级试剂(ICP-Mass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适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Mass)日常分析工作。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纯级试剂(ICP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1ppb ,适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日常分析工作。 原子吸收光谱纯级试剂(AA Pure Grade):绝大多数杂质元素含量低于10 ppb ,适合原子吸收光谱仪(AA)日常分析工作。 SP (Spectrum pure 光谱纯); PT (Primary eragent 基准试剂);基准试剂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物质,也可用于标定其他非基准物质的标准溶液,实验室暂无储备时,一般可由优级纯试剂担当。一般常用的基准试剂有:三氧化二砷、金属铜、氨基磺酸、重铬酸钾、邻苯二甲酸氢钾、碘酸钾、氯

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法的比较研究

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法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2-01-10T11:20:29.6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明[导读] 为药物残留溶剂提供了不同药典测定的思路。 李明(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药学医技系江西赣州 341000)【中图分类号】R92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13-02 【摘要】目的比较世界各国药典对药物残留溶剂测定方法,为残留溶剂提供不同药典的测定思路。方法对ChP2010、USP34、BP2011、EP7.0、JP15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限度、色谱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性要求,对照品及供试品的配制要求作了详细介绍。结论因为某一具体品种各生产企业引入的溶剂亦有不同而难于统一规定,国外药典通过混合对照品法对残留溶剂的测定控制较为严格,中国药典2010也逐步认识到残留溶剂测定的重要性。 【关键词】世界各国药典残留溶剂测定法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用药安全,控制产品质量,需要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的研究和控制。目前虽有陈立亚[1]和陈苏伟[2]等人发表了相关文章,但均未对各国药典中的残留溶剂测定法做系统的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对ChP2010、USP34、BP2011、EP7.0、JP15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限度、色谱检测方法和系统适用性,对照品及供试品的配制要求作详细介绍。为药物残留溶剂提供了不同药典测定的思路。 1 各国药典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及限度目前ChP2010、USP34、BP2005、EP5.0、JP15 等残留溶剂的种类和限度的规定均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Use, ICH)颁布的指导原则。ICH于1996年11月6日颁布了残留溶剂测定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并对外公布,以便获取公众对指导原则的建议。该指导原则于1997年 7 月 17 日被ICH指导委员会采用,正式实施。 ICH 根据危害程度对残留溶剂进行了系统分类,“允许的日接触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PDE)的定义是指某一有机溶剂被允许摄入而不产生毒性的日平均最大剂量,单位为mg/天。依据毒性的不同,将69种残留溶剂分成了四类。(见表1)表 1 69种残留溶剂的分类 类别毒性 PDE(mg/天)第一类溶剂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 0.1以下(1,1,1)三氯乙烷除外(15.0)第二类溶剂有非遗传致癌毒性或其他不可逆毒性、或其他严重的可逆毒性 0.5-50 第三类溶剂对人体低毒 50 以上 第四类溶剂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 PDE也一直是一个动态的修订过程,鉴于新的毒理学数据的获得,ICH 分别于2002年12月12日和10月28日修订了四氢呋喃(THF)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PDE,将四氢呋喃(THF)由三类溶剂改为二类有机溶剂。ICH根据不同残留溶剂的的PDE值,制定了不同残留溶剂的限度。其中USP30版本之前对“残留溶剂”一直称为“有机挥发性杂质”(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467>,2008年7月1日美国药典统一改为了 “残留溶剂” (residual solvents <467>)。其中BP2011将环氧乙烷和二氧六环不再作为残留溶剂项下,而是另外作为一测定项单独列出。即各国药典收载的残留溶剂种类和限度是一致的,目前均遵守ICH 指导原则。 2 世界各国药典对残留溶剂色谱检测方法的比较世界各国药典均首选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残留溶剂,但是具体在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系统适用性方面有差别,下面分别予以比较。 2.1 ChP2010 的相关规定(表2)[3] 表2 ChP2010中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

欧洲药典重金属检测

2.4.8 重金属 下述方法需要使用硫代乙酰胺试剂。作为另一种选择,硫化钠溶液(0.1ml)也常常适用。由于各论中所述测试是使用硫代乙酰胺试剂研发出来的,如需用硫化钠溶液替代,需要包括方法A、方法B和方法H监测溶液,由测试规定的待测物的量进行配制,其已经加入了制备对照溶液规定量的铅标准溶液。监测溶液至少要与对照溶液一样深,否则测试是无效的。 方法A 供试溶液:12ml待测物水溶液。 对照溶液(标准):10ml规定的标准铅溶液(1ppm or 2ppm Pb)和2ml的待测液混合。 空白溶液:10ml的水和2ml的测试溶液混合。 向每种溶液中,加入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2分钟后目测。 系统适用性:相较于空白溶液,对照溶液呈浅棕色 结果:供试溶液的棕色不深于对照溶液。 若结果难以判断,进行膜过滤(孔径0.45μm)。使用中等强度且恒定的压力缓慢且均匀地过滤。比较不同溶液在过滤器上产生的斑点。 方法B 供试溶液:用含最少量水的溶剂(例如含15%水的二氧杂环乙烷或含15%水的丙酮)溶解成12ml待测液。 对照溶液(标准):10ml规定的铅标准溶液(1ppm or 2ppm Pb),加入2ml的待测液。用待测物所用溶剂稀释100ppm Pb的铅标准溶液至1或2ppm Pb。 空白溶液:10ml待测物所用溶剂和2ml的待测溶液混合。 向每种溶液中,加入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2分钟后目测。 系统适用性:相较于空白溶液,对照溶液呈浅棕色结果:供试溶液的棕色不深于对照溶液。 若结果难以判断,进行膜过滤(孔径0.45μm)。使用中等强度且恒定的压力缓慢且均匀地过滤。比较不同溶液在过滤器上产生的斑点。 方法C 供试溶液:规定量(不超过2g)的待测物质置于坩埚内,加4ml 250g/l硫酸镁的稀硫酸溶液。玻璃棒搅拌混和,小心加热。若混合物仍为液体,则在水浴中蒸发使其干燥。连续加热灼烧,灼烧温度不超过800℃,直到获得白色或灰白色的残渣。取出,冷却后加数滴稀硫酸润湿残渣。再次蒸发、灼烧并冷却。灼烧的总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制取2份残渣,分别加入5ml稀盐酸,0.1ml的酚酞试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出现粉红色。冷却,滴加冰醋酸至颜色消失,再多加0.5ml冰醋酸。如有需要进行过滤,并冲洗过滤器。加水稀释至20ml。 对照溶液(标准):按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用规定量的铅标准溶液(10ppm Pb)代替待测物质。取10ml的该溶液,加2ml待测液。 监测溶液:按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向待测物质中加入配制对照溶液规定量的铅标准溶液(10ppm Pb)。取10ml的该溶液,加2ml待测液。 空白溶液:10ml的水和2ml待测液混合。 向12ml每种溶液中,加入2ml pH为3.5的缓冲溶液。混合后加1.2ml的硫代乙酰胺试液,立即混合。2分钟后目测。 系统适用性: -相较于空白溶液,对照溶液呈浅棕色, -监测溶液至少要同对照溶液颜色深度相同。 结果:供试溶液的棕色不深于对照溶液。 若结果难以判断,进行膜过滤(孔径0.45μm)。使用中等强度且恒定的压力缓慢且均匀地过滤。比较不同溶液在过滤器上产生的斑点。 方法D 供试溶液:在坩埚内,充分的混合规定量的待测物质和0.5克的氧化镁,灼烧退去暗红色,直至出现同质的白色或灰白色物质。如果灼烧30分钟后仍有颜色,

国内外药学网站大全

药品标准目录: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standard/index.htm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目录,既可浏览也可按汉字或拼音搜索。 中文医网-药品检索: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doctor/pharma/index.ht m提供5000余种药物的药物参数,药代动力学检索,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检索。 中国金药网: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可提供科研信息检索等服务。 药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药学交流最好的平台。 中国传统医药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包括政策法规、中医药专业杂志等,可进行药材市场、药品制剂等的数据库查询。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全国中药信息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医药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包括医药数据库查询、医药信息服务等。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 药品快速查询: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nhi/Medicine.htm可依台湾药品编号,名称,剂型和制造商查询。 国外相关网站 Pharminfo:http://www.santel.lu/SANTEL/diseases/diabet.html是反映药学领域最新信息的网站,信息量大,更新快,内容包括药物信息、出版物、重要会议及讨论组等。两个数据库分别是:Drug database 和 Disease database。Dr ug database用于检索具体药物信息的资料库,可以按照通用名和商品名两种方式检索。 Pharmacy: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内有众多的药学数据库。 美国药典数据库USP: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chi/resource/pharmacy 开设网上药刊,发表研究成果,促进药学科研。 国内药学信息网站 中国药讯: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提供药品市场动态及分析、供求信息。中国药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内容包括新药研究、开发、咨询、资料检索、药理研究。 医院药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介绍药事管理、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信息等。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中、美、英三国新版药典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比较 许鸣镝胡琴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中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使广大药物分析工作者了解其异同,为新药开发及进出口检验服务。方法就其历史沿革,最新版所采用的仪器装置和结果判定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三国药典收载的仪器装置各有异同,结果判定差异较大,应引起注意。结论如何能准确有效地监控药物释放过程,仍是有待深入研究和完善的课题。 关键词溶出度;释放度;中国药典;美国药典;英国药典 中图分类号:R92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1-2494(2000)07-0491-04 溶出度和释放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其它缓释、控释制剂中,在规定介质内,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程度,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内在指标,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药检工作中,经常要查阅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的最高法典,而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由于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又具有代表性,在世界各国有较大影响。有些国家没有药典,而以美国药典和英国药典为标准,在世界药品贸易中也常以其标准来要求。综观新版三国药典所收载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方法在很多方面趋向一致,但又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别。下面仅就其历史沿革,最新版所采用的仪器装置和结果判定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 1 历史沿革 1.1 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在1985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时,设定篮法、桨法及类似于流室法的装置等3种装置,1990年版仅保留了前2种装置,1995年版中增订了小杯法装置,并引入了释放度检查法,至2000年版又增加了测定透皮贴剂释放度所需的桨碟装置,方法发展很快。 1.2 美国药典 美国药典自1970年版(第18版)率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最初只设转篮法装置,且无图例。1975年版(第19版)增加了转篮法的图例,但与现在试验的篮法装置也不相同。1980年版(第20版)增设了桨法装置和改造后的崩解仪两种装置,未给出图例,也无统一的仪器配件尺寸规格。1985年版(第21版)起,规定了与现在溶出度试验所用篮法、桨法相同的装置,并引入释放度检查法,对缓释、肠溶制剂的溶出进行监控,装置与溶出度检查装置相同。1990年版(第22版)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测定透皮贴剂的三种装置:桨碟法(paddle over disk),筒法(cylinder)及往复碟法(reciprocating disk)。至美国药典1995年版(第23版),用于溶出度、释放度测定的仪器增至7种,而最新版2000年版(第24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在设备上增加和完善,以适应更多剂型的要求。目前美国药典第24版已成为收载溶出度、释放度测定方法最多,规定最为详尽的药典。 1.3 英国药典 英国药典在1973年版中规定了地高辛片的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在1988年版引入溶出度检查法,设篮法、桨法两种装置,1993年版增加流室法装置,但未规定药物释放度检查法。在1998年版中,有关内容变化较大,按国际协调会(ICH)提出的要求,将试验片(个)数由5改为6,还增加了透皮贴剂的溶出度测定法(dissolution test for transdermal patches),并相应规定了3种装置。 由三国药典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的历史沿革可见,随着药品品种的增加,各国药典对药品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最新版三国药典各论中收载的溶出度、释放度检查品种数量见表1。 表1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甘草四国药典比较 班级:51 学号:1045114 姓名:陈多清 一、质量标准比较 1.中国药典(CHP2010)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Radix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 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1)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2)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3)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7.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2020版《中国药典》重金属检验操作规程(USP)

一、目的: 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参考美国药典标准检验品种重金属的测定。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特殊试剂: 1.1硝酸铅原液:将159.8毫克的硝酸铅溶于100毫升水中,加入1毫升硝酸,然后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制备此溶液并将其储存在无可溶性铅盐的玻璃容器中。 1.2标准铅溶液:临用新制,用水稀释10.0毫升硝酸铅原液至100.0毫升。每毫升标准铅溶液含有相当于10微克的铅。以每克被测物质100微升标准铅溶液为基础制备的对比溶液包含相当于每百万份被测物质1部分的铅。 2、方法一: 2.1 pH 3.5乙酸盐缓冲液:溶解25克醋酸铵在25毫升水中,加入6mol/l盐酸38毫升。如果需要调节,可用6mol/l氢氧化铵或6mol/l盐酸调节pH值为3.5,用水稀释至100毫升,并混合。 2.2标准制备:将标准铅溶液(20微克铅)2毫升放入50毫升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25毫升。使用pH计或短程pH指示纸作为外部指示剂,用1mol/l乙酸或6mol/l氢氧化铵调节到 3.0到 4.0之间的pH,用水稀释至40毫升,混匀。 2.3供试品制备:按照各专著的指示,将试验准备的溶液放入50mL比色管中,或使用各专著中指定体积的酸,溶于水中,用水稀释至25mL,单位为按公式计算的待测物质: 2.0/(1000L) 其中L是重金属限度,占百分数。使用pH计或短程pH指示剂纸作为外部指示剂,用1mol/l 乙酸或6 mol/l氢氧化铵调节pH值在3-4之间,用水稀释至40毫升,并混合。 2.4 监测制备:在第三根50mL比色管中,放入按供试品制备指示制备的溶液25mL,并加入2.0mL标准铅溶液。使用pH计或短程pH指示剂纸作为外部指示剂,用1mol/l乙酸或6mol/l氢氧化铵调节pH值在3-4之间,用水稀释至40毫升,并混合。 2.5方法:在含有标准制剂、供试品制剂和监测制剂的三个试管中,加入2毫升pH 3.5的乙酸缓冲液,然后加入1.2毫升硫代乙酰胺-甘油基TS,用水稀释至50毫升,混合,静置2分钟,在白色表面向下观察:来自试验制剂的溶液的颜色不比来自标准制剂的溶液的颜色深,来自监测制剂的溶液的颜色等于或比来自标准制剂的溶液的颜色深。[注--如果监视器制剂的颜色比标准制剂的颜色浅,则对被测试物质使用方法II而不是方法I]。 3、方法二: 3.1注:此方法不回收汞。

2010中国药典全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国药典2010版作者:国家药典委员会 丛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ISBN】:9787506744379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包装:大16开精装3卷 总定价:1498.00 优惠价:980元 内容简介: 2010年版药典的鲜明特色: 更新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大幅增加。

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因而在药品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有更高、更多、更大提升。二部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或用于有关物质检查的品种有近千个,系统适用性要求也更为合理,个别品种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检测器使用种类也更加多样。 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尤其在过去比较薄弱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准的新增和修订方面,如本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动物药蛇类、植物药川贝母等,都采用了PCR检测方法。 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力求一致,进一步发挥《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 新版药典在坚持科学、实用、规范、药品安全性、质量可控性和标准先进性的原则下,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 顶尖专家扛鼎之作。本版《中国药典》是在第九届药典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 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 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 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大幅增加提高药品标准就意味着优胜劣汰。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本版药典共收载品种4615种,新增1358种。 一部收载品种2136种,其中新增990种、修订612种; 二部收载品种2348种,其中新增340种、修订1500种; 三部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28种、修订103种。 药用辅料标准新增130多种。

中国、美国、欧洲药典比较

:徐涛学号:专业:中药生物技术学 《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比较 1、各国药典概况 1.1 历史沿革 《中国药典》 英文名称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h .P。 1950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药典委员会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第一版《中国药典》于1953年由卫生部编印发行。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增补本。1953年药典共收载药品531中,其中化学药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 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第二版)发行通知和实施办法。本版药典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目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第三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本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85年9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第四版),1986年4月1日起执行。本版收载药品1489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五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1990年版的第一、第二增补本先后于1992、1993年出版,英文版于1993年7月出版。本版共收载药品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制品、生物制品等967种。与198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删去25种。药典二部项下规定的“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有关品种的红外光谱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版药典附录不在刊印。 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5版(第六版),自1996年4月1日起正式执行。本版药典收载药品2375种,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一部新增142种,二

中、日、美、英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日期:2005-2-21] 来源:作者:胡敏[1] 胡昌勤* 刘文英2 [字体:大中小] 四国药典有关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比较 微生物限度规定的作用,是为药品生产提供一个标准或指导,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各国药典标准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可达到的限度标准,这些指标正确、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生产、检定和监督的程序。 药品要能反映不引起生物降解物和没有药源性污染的微生物存在是必要的,严格控制条件致病菌及致病菌。 一、CP、USP、BP、JP的微生物限度要求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⒈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不同(见表1) 表1 各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 各国药典 CP USP BP JP 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时间1995版* 1975 (19) 1973---方法 1988---品种** 第十三改正版*** *1978年颁布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1986年颁布了修改的药品卫生标准;1989年下发药品卫生标准补充规定和说明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仅为少数剂型)**品种98版43个,其中原料药品种38个,制剂品种仅5个。 ***仅有6个品种。 ⒉品种不断扩大 USP版本 (年代) 19(1975)22(1990)23(1995)24(2000)微生物限度品种数35 140 150 217* *217种包括原料药品种72个(占1/3);制剂品种(占2/3)。 ⒊活菌数要求各有特点 活菌数(个/1g或1ml)CP BP JP USP 需气菌102~3×104 102~107 102~103 10~104 真菌0~102 102~105 5×10~5×102 10~103 ⒋控制菌的要求各有特点

国内外药典贮藏条件下温度的规定

国内外药典贮藏条件下温度的规定 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 阴凉处:不超过20℃ 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 冷处:2~10℃ 常温:10~30℃ 未规定贮藏温度的一般系指常温。 二、美国药典USP34: 冷冻(Freezer):-25~-10℃ 冷处(Cold):不超过8℃ 冷藏(A “refrigerator”is a cold place):2~8℃ 受控制的冷处(Controlled cold temperature):2~8℃,在贮存、运输及分配时允许在0~15℃。短时的可超过25℃,但应保证不超过24小时,除非有稳定性数据支持或生产商许可标识。 凉处(Cool):8~15℃ 室温(Room temperature):工作区温度 可控室温(Controlled room temperature):20~25℃,平均温度应不超过25℃。药房、医院、仓库允许在15~30℃。平均温度只要在范围内,短时的可超过40℃,但应保证不超过24小时。超过40℃应有生产商许可标识。 暖处(Warm):30~40℃

过热(Excessive heat):高于40℃ 干燥处(Dry place):在可控室温下,或在其他温度的等同气压下,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40%。平均相对湿度可以直接测量,也可根据天气报告。测定可在一个季度、一年、或者药品的贮存期内,在不少于12次平行测定的基础上获得。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40%,相对湿度偶尔过45%是允许的。 三、日本JP15: 标准温度(Standard temperature):20℃ 常温(Ordinary temperature):15~25℃ 室温(Room temperature):1~30℃ 凉处(A cold place):1~15℃ 微温(lukewarm):30~40℃ 四、欧洲药典EP7.0: 冷冻(In a deep-freeze):-15℃以下 冷藏(In a refrigerator):2~8℃ 冷处或凉处(Cold or cool):8~15℃ 室温(Room temperature):15~25℃

各国药典介绍

各国药典介绍 欧洲药典(EP):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欧洲药典委员会1964年成立。1977年出版第一版《欧洲药典》。从1980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将增修订的项目与新增品种出一本活页本,汇集为第二版《欧洲药典》各分册,未经修订的仍按照第一版执行。 1997年出版第三版《欧洲药典》合订本,并在随后的每一年出版一部增补本,由于欧洲一体化及国际间药品标准协调工作不断发展,增修订的内容显著增多。 时隔五年,第四版《欧洲药典》于2002年1月生效。最新版为第五版,即EP5.0,主册EP5.0于2004年夏天出版;增补版EP5.1和EP5.2于2005年出版。现已经出版到EP6.1。 美国药典(USP):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简称USP/NF)。由美国政府所属的美国药典委员会(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编辑出版。USP于1820年出第一版,1950年以后每5年出一次修订版,到2005年已出至第28版。NF1883年第一 版,1980年15版起并入USP,但仍分两部分,前面为USP,后面为NF。 美国药典是美国政府对药品质量标准和检定方法作出的技术规定,也是药品生产、使用、管理、检验的法律依据。NF收载了美国药典(USP)尚未收入的新药和新制剂。 美国药典正文药品名录分别按法定药名字母顺序排列,各药品条目大都列有药名、结构式、分子式、CAS登记号、成分和含量说明、包装和贮藏规格、鉴定方法、 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检测方法等常规项目,正文之后还有对各种药品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要求的通用章节及对各种药物的一般要求的通则。可根据书后所附的USP 和NF的联合索引查阅本书。 美国药典最新版为USP31-NF26。 英国药典(BP):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英国药典》是英国药品委员会(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的正式出版物,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英国药典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 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英国药典出版周期不定,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的第21版。 该药典由三卷本组成。其中两卷为英国药典、一卷为英国兽药典(兽医药品部分)。各条目均以药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内容包括药品性质、制法、血产品、免疫产品、电磁药品制法及外科材料等部分。英国药典书后附有全部内容

药典2010版药用辅料收载解析--涂家生

涂家生,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专家 2010.5

中国药典附录《药用辅料》的解析 主要内容 前 言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药用辅料的过程展 望 1234

我国药用辅料现状 一、前言 药用辅料也称为赋形剂,诚如药物离不开剂型,制剂同样离不开辅料。目前,药物制剂正向以“定时、定量、定位”为目标的给药系统发展,新型给药系统的产生、发展、成熟无不与新型辅料的出现有关。 1、目前我国药用辅料的来源、生产、质量尚存在管理不理想的 状况,药用辅料的质量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制剂的水平。2、另一方面,尽管辅料被认为应该生理惰性、化学惰性,但有很多药物不良事件是与药用辅料有关的,例如1930年的磺胺酏剂事件和我国广东去年的“齐二药”事件,皆因利益驱使假冒辅料(economic-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 )二甘醇导致。3、很多辅料具有生物活性,或会改变药物的作用,例如三聚氰胺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制剂使用的药用辅料大约543种,但具有药用质量标准的占少数,尤其在药典中收载较少,表1为我国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统计情况。 表1 我国药用辅料的质量标准统计情况 标准品种数占总数的比例 药典标准(2010年版)13224.31% 部颁标准33 6.1% 地方标准31 5.7% USP和EP标准27 5.0% 国标、化工和企业标准34162.8% 总计543 可以看出,我国药用辅料质量标准符合药用标准的为少数,尤其收载于药典的仅为少数。其它标准的材料作药用辅料的现象严重。与之不同的是,美国大约有1500种辅料,大约50%已经收载于USP/NF,欧洲有药用辅料约3000种,在各种药典中收载也已经达到50%。因此,加大药用辅料收载于中国药典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药典重金属指导原则

General Chapter on Inorganic Impurities: Heavy Metals USP Ad Hoc Advisory Panel on Inorganic Impurities and Heavy Metals and USP Staff* The following Stimuli article is provided to interested parties in advance of publishing in the September-October Pharmacopeial Forum 34(5). You may send comments on this article to Kahkashan Zaidi, PhD, Senior Scientist, Documentary Standards Division, US Pharmacopeia, 12601 Twinbrook Parkway, Rockville, MD 20852-1790; tel. 301.816.8269; e-mail kxz@https://www.doczj.com/doc/4b10574070.html,. The deadline for comments is December 15, 2008. ABSTRACT In the ICH Q3A 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s guidance, impurities are classified as organic, inorganic, and residual solvents. Within the inorganic impurities classification, the metals listed in Table 1 are important to control in food,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drug articles. Many toxic metal impurities found in pharmaceutical articles have been controlled for years by application of the Heavy Metals test described in USP–NF General Chapter Heavy Metals <231>. However, the procedures and the methods contained in <231> lack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recovery to monitor properly the levels of these metals. A number of additional chapters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metals and other inorganic impurities are contained in USP–NF. This Stimuli article proposes a new USP General Chapter for the control of inorganic impurities in drug and dietary supplement articles intended for use in humans.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article, inorganic impurity, metal, and element all refer to those elements listed in Table 1. The proposed new General Chapter recommends procedures that rely on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 and includes limits that are based on toxicity and exposure levels for the selected metals. The new General Chapter also introduces a performance-based approach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is chapter is proposed to replace <231> and may impact other General Chapters that control metals. INTRODUCTION Among the category of inorganic impurities, metal impurities have long been monitored in food and drug articles intended for consumption by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 For purposes of this General Chapter, drug articles include: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 (including natural-source and rDNA biologics) and excipients. Dietary supplements and their ingredients are also included, but other foods and food ingredients will not be addressed. Some metals may pose no significant health hazard at sufficiently low exposure levels, when present as certain complexes, at certain oxidation states, or in organic combinations. This chapt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 screening method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potentially hazardous elements. Where speciation of an element is important, further testing is necessary. In these cases, the monograph will include specific instructions for appropriate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The topic of speciation will not be covered further in this article. Some inorganic impurities are toxic at low levels, and these impurities should be monitored to ensure safety. Sources of inorganic impurities include those that are deliberately added to the process (e.g., catalysts), those that are carried through a process that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e.g., undetected contaminants from starting materials or reagents), those coming from the process (e.g., leaching from pipes and other equipment), and those tha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