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难点
高中政治经济常识难点

经济常识的难点问题

1、商品、价值、价格

●先有商品,后有商品生产。

●价值和价格不是同时产生的,价格是货币产生以后才有的。

●社会劳动、抽象劳动、一般劳动形成价值,即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如果不符合市场需求,实现不了交换,即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其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

2、商品生产者关注价值和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可供人们使用的属性。

●使用价值反映人与物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能比大小,可以比好坏。

●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市场需求”、“质量”,

●使用价值不同,是商品交换的前提。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形式有差别,在耗费人的体力和脑力方面没有差别。

●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指的是成本。

●货币产生前,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商品)与另一种使用价值(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在货币产生后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格。

(3)为什么

●关注价值即关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差异,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劳动时间,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否则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关注使用价值的原因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为关注成本、市场需求和质量。

3、价值规律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价值总量:指某一部门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的总和,它等于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数量的乘积。

●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会降低(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和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平均到每个产品内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2、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

(1)理解--- 货币是特殊商品

●一般等价物:能够用来表现任何商品的价值。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一般是普遍的意思)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市场范围内,长期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即专门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即专门执行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商品经济不发达时,实物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交换高度发达后,金银的自然属性更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教材P5)

●金银的自然属性符合:“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的要求。(2)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适合做货币的材料应该价值稳定,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实物货币没有质地均匀的统一的价值表现标准。

●金银:具有的天然属性最适合充当货币商品

A.质地均匀,价值尺度统一,易分割,最适合做交换的媒介;

B.体积小、价值高、耐腐蚀,便于携带,适合商品、劳务交易的需要;

C.不是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原材料。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A. 用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值大小就是货币的多少。

B.商品用货币标价就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价格与价值是正相关的关系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是流通手段。

A.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

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C.在商品--- 货币--- 商品的过程中,从商品到货币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商品生产者就不能继续生产。为了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商品生产者必须关注市场需求和商品质量(即使用价值),同时必须重视商品的价值。即成本

因为: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货币的其他职能

①贮存手段职能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金块或者银块。具有永久性和保值性的特点。这一职能使它能够自由第、完全地退出或进入流通领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也不能兑换金银,所以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贮存职能。因为纸币不能滞留完全退出流通领域。我们把纸币暂时留在手中,是潜在和待实现的购买力;存在银行,银行放贷,就又投入了生产和流通。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纸币发挥了积累和储蓄的作用。

②货币的支付手段:在商品赊销和延期付款的情况下,买卖行为和支付行为不在同一时空进行。所以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补充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独立地结束商品交换的整个过程。

●所谓“流通中的货币” 是发挥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③世界货币的职能:

●黄金目前依然可以用做国际结算,是世界货币。

●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的纸币由于可自由兑换、币值稳定、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又普遍被乐于接受,就可以替代黄金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以及外汇凭证如票据、银行存款凭证、国际信用卡等,作为国际间可以接受的流动资产,在不同范围和不同条件下,也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5)人民币为什么不是世界货币?

●衡量一国纸币是不是国际货币的指标: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和国际经济政策工具。前提:开放、稳定和发达。

●作为价值尺度,人民币计价范围只限于边贸,即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贸易中。

●作为支付手段,人民币已经遍布周边经济体,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数量极少,流通范围很有限。

●作为国际储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投资货币等高级货币职能表现非常弱;国际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为零。世界金融机构包括各经济体的人民币资产为零。

(6)创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问题

●中国:创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并非中国政府的立场,只是学术界讨论。

●美元是当今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国政府有责任保持美元的稳定。

3、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

●包括金银条块和铸币。

●贵金属货币:优点是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携带。但是不方便。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铸币:有一定形重量、成色和面额,不足值也不影响交易。

(2)纸币

●含义: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和发行量,但无权决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3)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即货币在买主与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商品价格总额是待售商品数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

●上述公式也叫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货币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4)我国人民币的发行历来坚持以下三大发行原则。其内容是

集中统一发行原则。集中是指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国务院。统一是指国家授权人民银行统一垄断货币发行。除人民银行外,任何地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行货币或发行变相货币。

计划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发行。具体由人民银行总行提出货币发行计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经济发行原则。或称信用发行原则,是财政发行的对称。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按照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而进行货币发行。这种发行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增加货币投放,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不会引起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

(5)与经济发行相对的是财政发行

●即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超过经济发展需要的过量货币发行。

●这种发行的方式主要是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借款,或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公债、国库券等,其结果是货币发行出去后收不回来,最后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为避免财政发行,保证经济发行,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第二十九条规定:“财政部门不得向人民银行透支,人民银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影响:通货膨胀发生时,商品的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严重的通货膨胀会造成纸币购买力降低,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影响:严重的通货紧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比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者都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不平衡的表现。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稳定价格,抑制通货膨胀。任务是控制经济总量平衡。

●通货膨胀时的政策:加税\减少财政支出\缩小国债规模;加息\提高贷款门槛\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 减少流动性

●通货紧缩:减税\扩大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息\降低贷款门槛.--- 增加流动性

4、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可以不同所有者之间流动转移.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综合探究P25~27

(2) 关于特别提款权

●SDR (Special Drawing Rights), 即“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特别提款权现在已经作为“一篮子”货币的计价单位。最初特别提款权是由15种货币组成,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综合成为一个“一篮子”计价单位。

5. 纪念币是货币吗?

●中国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的,是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国家造币厂而设计制造的,由国家银行统一计划发行的法定货币。

●纪念币通常是为了纪念我国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等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的。

●纪念币的作用主要是:满足公众的收藏要求,而不是用于流通。

●特定主题和限量发行是纪念币的主要特性。

普通金属纪念币

●普通金属纪念币又分为普制币和精制币。普通纪念币的材质是用于印刷钞票的纸张或铸造普通硬币的金属,面额表明其法定价值,主要以中外重大事件、节日、纪念日和珍稀动物为题材而设计铸造。

●是国家发行的可以流通但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法定货币。发行后,可以与其他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其面额记入市场现金流通量,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

●因而,流通纪念币首先是法定货币。其面值一般为:壹角、壹元、伍元、拾元等,可与普通纸质人民币一样等值上市流通。

贵金属纪念币

●贵金属纪念币包括金币、银币、铂币、钯币等贵金属或其合金铸造的纪念币,材质是金、银等贵重金属。

●题材广泛、工艺考究、观赏性强且多为成套分组发行。币形亦有圆形币、方形币、彩币和扇形币,其面值计伍元、拾元、叁拾元、伍拾元、壹佰元、伍佰元、壹仟元等,这种币的发行价一般都等于面值的几十倍或上百倍。

●因此,面额只是象征性的货币符号,并不表明其真实价值,不能流通,其面值不记入市场现金流通量。

●纪念币在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资价值。

第二专题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几个概念:

●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所有制和分配方式

●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合法财产平等保护,是市场经济平等性的特性。

●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解除了私营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能够调动人民创造财富、爱护财富、积累财富的热情。

3.为什么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资本、技术、土地、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允许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可以拓宽投资渠道,扩大社会生产规模。

●允许科技工作者通过技术发明和转让获取知识产权的收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精神;

●允许管理人员按管理政策要素取得收入,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创造力。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十六大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十七大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快速提升,将是一个历史大趋势”。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车辆、土

地、收藏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有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殖等收益。

4.关于市场经济的几个概念

①资源配置: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把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部门使用。

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相对有限的,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实现即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和产生最大效益的领域。

③资源配置方式: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手段有两种:计划即宏观调控和市场。其中,市场的调节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不足和缺陷。

关于市场经济的几个概念

●④市场调节:即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市场提供的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地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市场是自发地调节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配置的。

●⑤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5.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的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市场就象“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6.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包括: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利用价格杠杆、财政政策、税收杠杆、货币政策。

●国家利用税收杠杆、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预算政策调节经济发展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方面发挥功能。

●国家通过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调节经济总量平衡、通过调整贷款条件抑制投资过热或投资乏力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国家制定的宏观经济发展计划都属于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财政预算、发挥财政的作用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汇率、贷款的门槛、存款准备金比率。

●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明确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7、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指经济效率,即指资源配置的效率及经济活动的效率。可以按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数量、质量同劳动成果的比率来度量,也可以按投入的生产要素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的比率来度量。●公平:指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的合理化。主要指机会公平、收入分配的规则公平和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应该遵循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允许合理拉开差距,但要防止两极分化。

●关系: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和改革的积极性(4分)。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1.关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提高科学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包括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等;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进行股份制改革,实行公司制;

.实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注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2.使股份制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为什么?

3、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和集约型。

●所谓粗放型是指社会再生产中主要依靠增加投资来实现提高产量和产值的生产经营方式;

●集约型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和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方式。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经济发展中第二产业(工业)贡献最大转变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实现上述转变主要靠科学技术。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的内容:包括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意识地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流动和应用,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财富,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解读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就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以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寻求科技新的突破,核心是重在自主,综合集成。

●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重要性: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我国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方面的问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

●从国家来说,分为三类

一是资源型国家,主要依靠自身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

二是依附型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

三是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6、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

●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任何科技发明的使用和推广,都是通

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完成的,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企业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具备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企业)

A.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B.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

C.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D.引进技术鼓励原始创新和吸收再创新,即二度创新。

E.注意:微观角度答题要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

1、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与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资源短缺尤其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短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

●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关于农业发展的五个“1号文件”

,突出农民增收,这是整个三农工作的核心;

●,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

●,全面部署建设新农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

●,强调要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既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首任务,有利于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中央1号文件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这是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3、关于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农业形态。

●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

展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

A.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B.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竞争力;

C.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

D.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更好地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1)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粮价稳,百价稳;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消费要求会越来越高,其中大部分要靠粮食转化,所以对粮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粮食生产。

怎样保证粮食安全

●粮食、果品、蔬菜、肉、蛋奶等国民生活主要的农产品,必须立足本国资源来保障基本

供给;

●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食

的积极性,

●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位产量,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抑制不合理的需求,调整关税,减少出口。

●制止浪费.

5、我国应该形成怎样的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6、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A.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发展水产养殖和加工。

B.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

C.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县域经济。

7、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8、农业产业化经营

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的组织和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新途径。通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整体效益。

9、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观点: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繁荣发展的标志。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越大,说明经济结构越合理优化。在工业内部,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由原来的主要靠传统产业,高投入的转变为主要靠高新技术产业拉动称之为产业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就业: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

新增劳动力:1000多万,最高年份可达1700万。

下岗失业: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还会有工人下岗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2亿~1.5亿

(2)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促进再就业是深化国企改革,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条件;

●就业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宏观调控目标之一:就业。

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

国家有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三个代表中“人民根本利益”(看主体是党还是国家机关),有利于安定团结。从党的角度看,是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任务。

(3)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途径

●A、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每增长1个百分点提供70万个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经济。

●B、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具有吸纳劳动力的独特优势)教材第四课●C、调整所有制结构,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经济积极意义之一:扩大就业)经济学第二课

●D、“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11. 何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含义: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与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主要表现:城市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而农村以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多等等。

●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

怎样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1)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3)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4)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5)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6)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12、怎样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第一,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第二,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都要靠科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培训新型农民。

第三,要不断加大对农业投入,包括资金和物质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第四,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发展特色农业,使农民增产增收。第五,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

按照最终用途分配: 国民收入可以分为积累和消费;

按照分配的范围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可以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从参与分配的主体看,国民收入的分配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当前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扩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国民收入的主体是国家、企业、个人。所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要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国民收入按最终的用途分为积累与消费,所以要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财政收入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所以要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2、关于积累与消费

●按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即“怎样用钱”。用在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就是积累基金。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开支、科教文卫事业的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是消费基金。

●关键是钱花在哪儿,不是存和花的问题,如中央财政支出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积累基金,应付突发事件动用社会物资储备,是积累基金。

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社会财富在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分配。以税收的形式分给国家,以积累的方式分给企业,以工资、奖金等方式分给劳动者。应该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2)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通过再分配运行。

4、财政是实现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公共需要。

●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一个国家政府可支配财力占社会财力状况以及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调控经济的能力。

●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投资过热时,采取稳健或者紧缩的财政政策。

5、企业所得税

●国家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内资外资企业税率统一(25%)

●区域、产业优惠,优惠农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优惠西部企业。

6、增殖税

A.流转税的一种,流转税商品交换中的交易额和劳务收入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包括增殖税、营业税、消费税以及关税。

B.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C.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低税率13%和零税率。

D.增值税征收范围包括货物、应税劳务、进口货物。

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优点

E.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收入×适用税率- 购进商品已纳税金

F.实行增值税的优点:有利于贯彻公平税负原则,避免重复收税,防止偷漏税行为;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的发展,促进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国家普遍、及时、稳定地取得财政收入。

7、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费用扣除额:2000元

注意:不要重复计算

第六课银行和储蓄者

1、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1)何为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在一个国家或区域范围内促进市场经济规范运行的社会机制。这种社会机制,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公共信用。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信用信息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失信惩罚机制和政府监督体系的建设。实质上是通过对市场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的一种记录,然后有关的机关和机构对这种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依法的传播。

●作用:

A.对银行而言降低银行的风险;是人们在同银行往来时,在银行的贷款及还款行为的记录,银行可以依据联合征信体系,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决定借不借钱给你、借多少钱给你以及借你多长时间,可以降低放贷的风险。

B.从个人(包括企业)角度看,个人信用是“个人信用的历史记录”,方便个人(企业)加强自律一方面有了这些数据,人们在申办信用卡时,不必再费精力找担保人和提交盖章的个人信用资料,只要提供身份证就可以。另一方面对于贷款人来说,则要考虑自己恶意透支、欠贷的代价,从而加强自律。

C.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社会而言,是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失信惩罚机制的作用,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信用交易的市场环境,促进整个社会信用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从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上海作为个人信贷消费试点是全国最先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集系统的城市。截止到6月底,上海征信系统入库人数以达462万,几乎所有在沪经营企业的信用记录都已被纳入系统,总数达59万家。

D.1月1日起,深圳成为了我国第一个为信用立法的城市。

2、我国社会信用系统建设现状

E.根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正式建成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个人征信系统。到年底,该系统收录自然人数已超过6亿人。

征信记录了个人过去的信用行为,这些行为将影响个人未来的经济活动,体现在信用报告中,就是“信用记录”。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观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没有诚信就没有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法制性,要求用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分析:现代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貌。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方便快捷地获取交易双方的真实信息,降低交易费用,减少风险,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有利于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

(2)从哲学角度分析:

观点: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诚实信用属于道德范畴,“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意。②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分析:信用意识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人们的信用意识,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信用意识也是正确的价值观的体现,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利益,对抑制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4、现实生活中信用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1)表现:

走私、偷税、漏税、骗税。

不履行合同,服务承诺如一纸空文。

假冒伪劣产品欺骗、坑害消费者。

假文凭、考试作弊等等。

现实生活中信用缺失的危害

(2)危害:

从经济方面看,信用缺失严重破坏经济秩序,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阻碍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从社会影响看,失信毒化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公德,损害我国的国际信用形象。

政府失去诚信,导致公权的滥用,政府威信降低;企业失去诚信,就会失去市场,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公民失去诚信,就会违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学术失去诚信,学术水平下降。(3)信用缺失的原因:

①市场经济本身存在自发性的缺陷,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

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分析①市场经济本身存在自发性的缺陷,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市场经济是一种靠激发人们的趋利动机和竞争压力来保持经济活力的形式,它本身就是要诱导和激励个体都去追求“投入最少而收益最大”的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由于利己主义的动机,人们在交易时会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总是想通过铤而走险,投机取巧获取私利。”

②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发达国家用了一个多世纪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美国用了160多年。

5、怎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A.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B.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之一:诚实守信)

C.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怎么做?

●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抓紧制定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建立个人征信基础数据库,把个人诚信制度化、社会化,这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市场交易原则,注重信誉;

●个人:提高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监督政府;监督企业,抵制盗版、假货。

考点从经济学角度:

第二课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第三课企业信誉和形象是无形资产。

第六课,信用的含义,银行借贷行为是信用行为;

第七课,诚信是市场交易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题中之意。

从政治学角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抓紧制定与社会信用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利用法律手段,依法打击失信、欺诈行为、制售假、走私、骗税是行使国家职能。

哲学角度: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加强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信用意识是正确的社会意识,是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巨大的反作用。对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对抑制为满足自己的利益而不惜

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行为有重要的作用。

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支出的比重。这一定律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食品消费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会逐步下降。依据恩格尔系数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39%以下为富裕;40—49%为小康;50—59%为温饱;60%以上为勉强度日。反映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相关。

2.扩大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必须把重点放在消费上。扩大居民消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贯彻以人为本和构

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源泉。

3、怎样扩大消费?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理顺消费环境。

第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加强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差距的调节。

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关于外汇储备:

(1)外汇储备:是一国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公司债券、股票等。

●作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

●来源:外资直接或间接投资;贸易顺差的收入;外汇储备的利息收入。

2、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

有利的一面:

●有利于国际支付的不断增加(进口资源、能源;抵御市场风险和价格风险有底气;偿还外债、外商投资利润汇出)。

●逐步开放资本市场,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需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有利于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发展;

●足够的外汇储备是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基础。

外汇储备过多的弊端

●我国采取强制结汇制度,央行必须买下国内经济中的美元。顺差和外国投资流入1美元,

央行就要投入7元人民币。美元储备越多,国内人民币的供给就越多,不但会促使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还会促使信贷增长过快、投资过热。大规模外汇储备会引发通货膨胀。

3、汇率与人们的生活和财富的关系

●导致一个国家币值上升的因素是多重的,比如生产率的提高,生产要素的低廉,技术的创

新等等都会让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提升币值。强势的货币不只可以增强本国国民的消费力,还可以吸引投资。

●外汇行情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外汇行情与股票价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如果一个

国家的货币稳中有升,吸引外资流入,经济形势稳步发展,股价就会上涨,一旦其货币贬

值,股价随之下跌。

4、黄金与美元

●黄金是集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于一身的特殊商品,一直是全球公认的抵御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最好工具。“在全球金融市场普遍下跌之中,黄金却表现得独树一帜,全球黄金交易在增长迅猛,金价还创下25年来的新高。”

●近年来为维持货币供应稳定以及树立对美元的信心,各国中央银行一直在全球市场上抛售黄金,但世界第二大黄金持有国德国宣布不再出售任何黄金,随后又有西班牙等国家加入这一行列,“这或许标志着存在几十年的黄金抛售政策可能就此终结。”

●黄金持有国惜售,后,黄金抛售政策终结.

●成本增加--- 黄金是一种极难再发现的稀有金属,最近七年全球冶炼黄金的平均成本上涨了一倍;

●黄金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随着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财富的增长,

●新的需求形式出现主要是黄金交易基金的诞生,近几年随着黄金供给的缩减,黄金交易基金自诞生以来,现在已在欧洲和亚洲市场上迅速被大多数主流交易所使用。

美元大量发行对金价有何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1913 ---- 美联储用了95年时间将基础货币量发行量提高到7500亿美元,而从11月开始,在2个月时间内美联储就增发了同等数量的基础货币,截至目前美元增发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60%的纸质美元是在美国之外流通的,美国一味扩大货币发行量,将会导致其他国家丧失对美元的信心。今年4月,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开始减持美国国债,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考虑到美元的贬值风险。8月,中国抛了一部分美国国债。

●如果美国国债的持有者继续减持美国国债,“势必有大量资金流入其他市场,而黄金市场在避险买盘的推动下价格很有可能急剧上涨,今年有可能再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

国际金价自去年3月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后一直保持高位震荡,近期(6~7月)国际金价围绕950美元波动

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业务种类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多种结算方式。

●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

●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意义

D.最直接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外贸企业锁定汇率,从而规避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的汇率风险。

“以前,都采用美元或欧元进行结算,因汇率波动,常常会导致到手的钱缩水。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和欧元汇率剧烈波动中,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企业不得不拖缓交易时间,或等待汇率上升的交易时机。现在,用币值相对稳定的人民币结算,就不会出现上述困扰了。

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系统,则极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双方感情交流出现障碍,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如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在“理”字上下功夫,增强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求,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任何学科都有它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逻辑体系,每个理论问题又具有它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常识课,但其教材的编写也遵循了一定的规范性和内在逻辑性的原则,因此,我们在教学们中就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尽可能地把知识、道理讲清、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惑和不解,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学生画条条、背条条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听懂,心服口服,进而产生对该门课程的“认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知识的求知欲,从感情上能把思想政治课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认真地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与学就容易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二、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坚持以情动人,在“新”字上想办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革命导师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个人有即使有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概念很多,加之教材编写的滞后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又缺乏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仅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划杠与记忆上,而不注重结合新的形势,及时增添时代性的内容,不仅理论与现实脱节,而且很难培养学生积极的愉悦情感,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难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因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在高中学校的普及和推广,使得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水平也越来越重视,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有效应用成为目前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目的与硬性要求。目前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力度不够,这阻碍了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进程。本人从高中政治老师的角度出发,浅谈一下关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时事政治政治教学应用 政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高中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培养学生了解和研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乃至解读世界的乐趣,它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学习、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使学生遇事严谨考虑,办事理性科学,养成有条不紊的风格。时事政治的应用成为目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样也是高正政治教学过程里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并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下面,本人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探讨分析关于提高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方法策略。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端正态度,加强对时事政治的重视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政治教学有了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突出了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要与社会接轨,实事求是,进行科学教育,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文化素养,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质量。高中政治教学离不开时事政治热点的运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热点,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政治教师要十分重视关于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洞察和解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和素养,为高中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高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构框架(人教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有形的手)、市场(无形的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调节人、财、物等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配置资源,推动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 △建立良好市场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的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 △缺点(局限性)——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一是市场不能调节(如国防、治安、消防);二是不能让市场 调节(如枪支、危险品、麻醉品等)(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征信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3)经济活动者必须学法尊法守法 用法,并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3)必要性:P83第三段 作用。(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 △宏观调控:(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 (1)表现:(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实现意义:这是中国 (3)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实现时间:2020年。(2)表现或特点:P86第二段。(3)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③资源节约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2)表现:生产全球化 △解决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矛盾需要社会合理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秩序 范、道德规范等。△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2)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 (3)载体:跨国公司。(4)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 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 以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P44-45《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党和政府方面(参看笔记①②③);劳动者自身(参看笔记①②③) (1)地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 (2)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方向)、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途径) 。 ②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种经济全球化是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 ③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5)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双刃剑”) (WTO ,1995.1.1,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世界银行W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WTO ):(1)地位或作 (2)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包括最惠国国民)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3)我国加入世贸(2001.12.11)的意义: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 (详见P96第一段) (1)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2)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 (1)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2)加快转变 (详见P97第二段)(3)促进“引进来”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er refle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教师反思)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大全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大全 高考政治试题都会以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那么学生写时事的相关评论呢?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一) 时事评论背景: 岁末档期几部国产院线大片陷入了“数星星”的口水战。对于一部影片是好是坏,观众莫衷一是很正常,但是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只顾着“数星星”,恐怕很难推出叫好叫座的精品佳作。 时事评论观点: 在一个公平合理的市场化体系中,大片好不好,观众心里最清楚,但观众对于电影的评分不是影片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人们对好电影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立场不同,评价也会不尽相同。更何况,评分平台上雇佣水军等“非正常打分”也确实存在。 对于影片多元化的评价并非坏事。各方观点都能摆在一起正面交锋,这种“活力”恰是一个产业由初期走向成熟的必要条。 事实上,各方都清楚的是,“恶评”“水军”毁不了真正的经典,也没有能力搞垮中国电影,真正危害电影市场的是那些“烂片”。需要看到的是,一些片方急功近利、“故意迎 合”“突击消费”只会透支观众信任、扰乱电影市场。

归根结底,中国电影要获得好口碑,更需完善市场、加大支持、修炼内功。用心拍好电影才是正确的“刷分”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经全国人大会三次审议获表决通过。从创作主题到资金投入,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电影放映具体时段,法律都作出明确规定,被业界视为政策的“保驾护航”。 电影制作方唯有执着追求有品质、有风格、有内涵的作品,真正做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获得好口碑。 高考政治时事评论作文(二) 时事评论背景: 12月28日,成都商报刊登了《建在秦都遗址上的新城被曝多处项目涉嫌违法》一文,引发部分媒体及关注。同天,封面新闻也推出了《秦咸阳宫遗址或缩水一半建楼冯仑被指拿地37宗》的报道。随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官方微博回应称,在秦咸阳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在建项目立即全部停工。 时事评论观点: 此前,因未履行文物审批手续,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单位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于20XX年1月,向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27个建设项目发出“停止侵害通知书”。然而,通知书形如螳臂当车,根本阻挡不住各大项目的推进。甚至,由于27个项目“南北挤压”,迫使秦咸阳城遗址保护区不得不让步:保护范围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舞台(这个舞台还可以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状态,并全面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一、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滞后 中学政治课教材可说是届届都是新版本、新内容。可是教学中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在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的政策法规在不断出台;受教材编写的时间和篇幅局限,内容不完整、不全面,有些已失去典型性和时代性,照本宣科缺乏说服力;有些内容已在中小学和其他学科中重复讲述,学生厌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等等。 2.内容太过于抽象 政治课教学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也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可以容纳下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 3.课堂效率较低 教学的目的无非是让学生把握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但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

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来学习政治,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率,是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 1.教师要具备教育理论和能力 教育理论和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行。主要体现在关于教与学的知识、学生评价的知识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如果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那么会极大程度地降低他们在政治教学中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就必须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及能力。 2.教师要具备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更新教学模式。高中政治教师的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具备更加广博的文化知识,为高中政治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提高重要的保障。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的途径,重要的是“读书”,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读书不只是看时下出版的专著或文章,而包括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性教育文本。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3.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发布:佚名时间:2009-9-21 9:01: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malajia人 气:600 【文字:】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 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 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 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 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 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 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 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 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1 政治课由于其固有的学科特点,加上初中时有些政治老师在讲课时往往不够重视,照本宣科,让学生把课本划划、背背记记,导致学生从初中起对政治课形成一种偏见,加重了对政治课枯燥无味的认识,形成了心理定势。升入高中后,高二哲学常识,相对高一的经济常识,趣味性更强些,但理解的难度却没有降低!总结前一段的教学工作,发现本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提问落实不够 政治课记忆性很强,学生如果光理解,仅限于课堂上的听讲,课下不去及时复习记忆就会很快遗忘,在下节课讲新课时,出现知识衔接不上的情况,并且理科班在明年5月中旬要会考,明年3月份要把高中所有的政治教材讲结束。所以时间紧,任务重。但理科班的政治课一周有2节,平时几乎不去抽时间背记政治的。所以政治课的记忆落实很重要。为此,本人将采取以下措施:1、在备课讲课上再下功夫,争取把课本简介明了地讲给学生。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以便

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时间去趁热打铁,背记刚刚学过的内容。我想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2、抓好课前提问。每个班的政治课两节间的间隔2天左右,所以每堂课前的回顾复习很重要,所以每节课前我精心准备复习问题,把它列到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同学们照着复习。五分钟的复习记忆时间后,注意多提问那些程度不好的同学。 二、课堂不够生动 理科班的政治课难上,因为学生普遍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本人也有一些设想:比如在课堂语言幽默性上下功夫或在课堂活动上下功夫。所以还应把理科生和文科生区别对待,理科坚持只讲重要的,会考必考的,有些不改讲的就不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之,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暴露了不少,还应进一步加强修炼,总结教学活动,形成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2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在丘广辉主持人的领导下,教研组秉承“立足教研,服务教研”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示范、交流、研究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青年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我就对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小论文600字

高中政治时事评论小论文600字 西安地铁三号线使用“问题电缆”被曝光,该品牌电缆还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引发公众关注。陕西省工商局23日通报称, 对陕西奥凯电缆公司著名商标认定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撤销陕西 奥凯电缆有限公司“五胜及图”商标的“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并对在该著名商标认定中,审核、把关不严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追责。(3月23日中国新闻网) 陕西省工商局撤销“问题电缆”的“著名商标”称号,并对审核、把关中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这样的处理本身并没有错。评选过 程中“把关不严”是肯定的。譬如陕西省规定“著名商标”评选条 件是“核准注册三年以上”,奥凯公司注册不到三年就提交了评选 申请,连评选门槛都没达到,就能戴上“著名商标”的帽子,这里 面问题显然不小。 不过,板子仅仅打在“把关不严”上,还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著名商标”本身存在的问题,比“问题电缆”更可怕;它的实质, 是由政府部门为企业认证背书,将政府的公信力捆绑在企业的市场 信誉上。这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权力为市场做主,干预了消费 者的自由意志,让消费者在选择中被牵着鼻子走;二是政府与企业容 易形成一损俱损的共同体,“著名商标”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就会 跟着背黑锅,反过来,政府为了不让自己尴尬,就有可能为企业捂 盖子。 因此,2014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就下发了《关于执行修改后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5 月1日起,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 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工商总局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可为什么还有很多地方抓着“著名 商标”的评选不放呢?这显然是因为,行政部门的天然属性,就是要 自我扩张、扩权的。当行政部门抓住更多权力不放的同时,也就为

浅析高中政治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浅析高中政治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3-04-25T15:56:04.93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2月供稿作者:郭春容 [导读] 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四川省渠县三汇中学郭春容 摘要:现在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枯燥,编写乏味,常常导致课堂上学生不听课、这给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想政治课要有魅力首先在于课堂上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幽默的语言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我们的政治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幽默积极性多媒体教学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景象: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死气沉沉,更有甚者,理科班学生 “趴倒一片”。这些现象的出现是政治老师的悲哀,当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针对目前学生不愿意学习政治课,学习是为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则,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1.幽默。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正是诱发学习兴趣的积极因素。 二是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拈手拿,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了教条主义的危害。 三是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善于发现,精心运用。如在讲述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端时可以运用一句顺口溜:“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 有‘大家拿一’。又比如在讲述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把农民形象地比喻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00”是两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不出国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此外,在学习模仿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不要让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2.音乐。使用音乐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卧新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他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人,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3.实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4.电教媒体。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5.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总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让高中政治课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高一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教学 ——高一政治教学反思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透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务必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 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理解、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务必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务必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能够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齐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潜力,简单愉快地构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到达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务必不断地探索并采用贴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用心发挥学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浅谈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比,其知识结构、知识容量,无论深度、难度、广度都是一个较大的跨越,同时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及中高考的差异,使学生进入高中后,常常难以适应,学习上出现滑坡现象。 一、差异 初高中政治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一)教学内容的不同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品德课,注重心理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属于比较感性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以正确思想和端正品德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情操。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内容更深、更广、更系统,逻辑性更强,属于比较理性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质疑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的不同 初、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能力目标要求的区别: (三)评价体系的不同 教学评价对课堂教育教学起到一种导向、驱动和调控作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评价主要表现为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标准,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以能力性、发展性为重点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重视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和过程的评价,这既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考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衔接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发展与思想进步,也将

会影响到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的成败。 (一)现状 在现实中学政治教学实践中,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由于政治教师对初高中政治新课标的把握不准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总体把握初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标准是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没有全面、科学地握好课程标准,会导致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局面的出现。 2.由于初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容量、知识深度、教学节奏的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高中学科的知识容量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大,这对教学节奏把握的要求明显提高。若把握不好易造成两难局面:讲快了,不深入,学生不懂;讲慢了讲透了,学生懂了,时间又不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由于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不同等因素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上存在被动性的特点,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上心不在焉,不善于思考问题,平时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等,这种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到了高中阶段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4.由于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在中考和高考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高考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考试,中考是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当初中学生到了高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倍增,知识难度的提升,教师教学、复习和考试的方向、方法、要求不同,便会感到力不从心,信心受挫,学习非常困难。 (二)对策 1.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转变,树立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信心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高一新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熟悉高中学习的规律,鼓励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消除学习上的隐患。教师要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给学生讲清高中政治课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让学生熟悉高中政治课与初中政治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及难度上的差别。 2.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主导作用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上,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从而真正地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问卷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感悟知识、掌握知识。 3.努力钻研教材,做好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明确初高中教材知识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注意取舍,避免学生觉得高中政治教师是在“炒剩饭”,是在浪费时间,从而讨厌上政治课。比如:初三政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与高中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的趋势”,“人生价值及实现”等存在交叉重复,在对这部份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取舍或拓展。再如初二政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与高中“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存在上述情况。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高中教师只要静下心来看看初中教材就可以避免“炒剩饭”现象。 4.处理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知识深度、广度与教学节奏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初期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忙于赶进度。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既是经济生活的入门和基础,又是全书的重点,在教学中必须围绕“货币”、“价格”、“消费”三个核心概

高中政治如何有效突破重难点

高中政治如何有效突破重难点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师,该如何确认、处理和化解这些教学重、难点,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艺的一种检验。中国论 1.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一般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内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来确定,突出重难点在本章节知识体系框架中的重要性。而动态重难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的教学内容,它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如何快速有效地定位重难点呢?对于常规教学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新课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整合起来,科学定位每节课的静态重难点。 从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①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相关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②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错误的;③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灵活地进行思维视角的转化(如从宏观到微观);④对于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掌握不到

位等。 从哲学角度讲,难与易因人而异,同时,受到时空等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形成的重点、难点又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难与易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又具有可转化性的特点。为此,教师需经常更新重难点知识库。 2.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众多,笔者在教学和参与“一课两讲”教研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比,归纳了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1 精心设计板书,揭示逻辑关系,凸显重难点。 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多,授课时间短,学生课余时间少等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充分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在广泛运用多媒体的今天,课堂板书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板书不仅有认知作用,能帮助他们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还能以其直观性,通过知识的再现促进其理解。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轨迹,借助直线、箭头等符号确定行进路线,排列知识要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勾勒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揭示教材间的外显和内隐逻辑联系,巧妙推理。板书的文字不要求多,但要显示纲目之间的从属、包容、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显示教师科学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多层次、广角度地把握知识信息。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补充相关知识,走出思维盲区,化解重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