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目标解读

进步表现:(1)交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和马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XX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XX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现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XX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XX巡抚在XX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XX建立公司,到20世纪初中国才在XX开办了第一个局,开通市内第一部。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效率。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XX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

2.1910年,假如你想从XX到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BCD

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

4.(原创)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

①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全国X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③到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168万千米,客运量约135亿人次

④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6.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

A.—XX B.—XX C.—XX D.—XX

7.(原创)1877年,XX巡抚丁日昌在XX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它的影响是()

A.近代中国的第一个局,第一部市内开通

B.这是中国人自己主持架设、修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第一步

D.很快,民间老百姓也用上了电报、

8.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引入和发展,对我国最深刻的影响是()A.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B.方便人们去旅游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原创)建国以后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改革开放后电讯业快速发展。下列各项属于其表现的是()

①已经由奢侈品转变为人们的日常用品

②传呼机、传真广泛运用

③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发E—mail

④到2000年,我国的固定和移动的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毁路口号: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X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

材料二: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XX至吴淞的客运铁路,开通之日“但闻辙轨摩荡声甚属,而人已如电掣飙驰,随之以去矣。乘者、观者一齐笑容可掬,啧啧称叹……”。不料未过多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

万XX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在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中,反对修铁路的理由包括:(一)扰民;(二)夺民生计;(三)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四)因雇洋匠而导致XX外流。甚至有人说:“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而非千万人之公利”。

材料三:“马拉火车”:1878年,英国一公司获得XX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XX到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激烈反对。两年后,XX到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还是修成了,但朝廷的大臣们却害怕这惊天动地、狂吼怒驰的火车头会震坏了“皇陵”的风水,最后竟指令不允许用机车牵引,而用马匹来拖拉,结果演绎了一出世界铁路史上绝无仅有的“马拉火车”的笑话。

材料三: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下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的“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思考: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

综合二级跳

一、选择题:

11.抗日战争后,垄断了全国轮船运输业的轮船招商局的性质属于是()A.官僚资本 B.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商办企业12.(2001年全国高考卷,11)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13.清末民初,中国公路交通受到很大限制,根本原因是()

A.民生凋敝B.旧中国时期的政治腐败

C.汽车和燃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D.外国人不允许

14.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1872年,李三乘火车从吴淞到XX做生意

B.1865年,留美学生给家人发来电报报平安

C.1930年,陈红家里安装了程控

D.1896年,王五从XX乘轮船招商局的船回XX

15.(原创)有关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人们出差旅游、探亲访友乘坐飞

机已经屡见不鲜

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乘坐飞机的种种限制早就取

消,乘坐飞机已不再是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了

C.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旅游胜地都有了航线,但

中等城市却还没有开通航线

D.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民航大国

16.(原创)当今,原来可望而不可及的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的迅速发展

C.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D.人们喜欢用

17.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是()

①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加快了生活的节奏④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和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8.(原创)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十年,邑人穆湘瑶与南汇朱祥绂合组上南交通事务局,推举朱祥绂为局长,修筑上[海]南[汇]县道,由公司垫款筑路,与交通局缔结租路有轨行车契约,以三十年为期。路自浦东周家渡浦滩起,南经杨思桥、三林塘,又南至天花庵南而入南境百曲,以达周浦为第一段,计路线长二十四华里,在邑境者十六里,向南经沈庄、杭头以抵新场为第二段,再向东南至大团、泥城为第三段。路面宽四十英尺。十年十月兴工,十一年六月工竣,

九月开始行车,十三年冬改用铁道,修建水泥桥六座,十四年春改驶钢轮,每小时一班,与浦东轮渡衔接,人咸称便。

──引自黄苇、夏林根:《近代XX地区方志经济

史料选辑》,XX人民1984年版

到1999年底,全国交通运输线路长度达到307万千米,比1949年增长16倍多,其中铁路里程达到5.79万千米,增长1.6倍,公路里程达到135万千米。增长15倍多,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1.65万千米,增长50%,民航线路和油气管道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分别已达152万千米和2.49万千米;沿海主要港口泊位达到1392个,比1949年增长7.6倍,内河主要港口泊位达到7826个,比1957年增长67倍。运输装备方面,到1999年底,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14480台、34535辆和436236辆,分别比1949年增长2.6倍、7.7倍和8.4倍;民用汽车达到1453万辆,增长284倍;民用轮驳船24万艘、4789万净载重吨,分别增长4倍和128倍。运输总量方面,到1999年底,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39亿人,比1949年增长100倍;货运量达到129亿吨;货物周转量40 273亿吨公里,增长155倍。运输总量规模的扩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选自交通部:https://www.doczj.com/doc/492106671.html,.

请回答:

①阅读材料一,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是哪条?有何意义?思考为什么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那么慢?

②阅读材料二,我国的交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交通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③对比两则材料,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问答题

19. 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探究延伸

20.“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道路建设里程成倍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国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的公路大国。但是,城市中的交通堵塞状况却愈加严重。有关全国各大中城市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交通堵塞有百害,而无一利。请就你身边的城市进行交通顺畅与堵塞的情况调查,并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献计献策。

知识坊

慈禧太后第一次坐火车

有一年,慈禧太后决定坐火车去XX。因为是第一次坐火车,所以,她在上车之前,先让火车前进后退地演示了一番,接着,就问身旁的铁路总督:“这铁玩意儿怎么自己会走?”那个对火车一窍不通,但是根据官场经验已经有所准备的铁路总督恭敬地回答:“这是洋人从中国的五行之术中偷去的玩意儿。木能克土,所以要在土地上铺枕木。金能克木,所以要在枕木上铺铁轨和用铁造火车。火能克金,所以要在锅炉里烧火。水能克火,所以要往锅炉里装水。”慈禧听后大悦:原来这东西源我中华,传旨嘉奖。

长翅膀的老虎——飞虎队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当年的抗战中,曾经有一支特殊的飞行航空队为此作出过重大贡献,这就是——飞虎队。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

“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月初,应宋美龄之邀,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几天之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陈纳德接受宋美龄的建议,在XX市郊组XX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他还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0日,日机空袭XX,美空军志愿队起飞迎战,一举击落日机4架。1942年2月8日,日机进行报复式空袭XX,又被美空军志愿队击落12架。自此以后,XX再也没有受到日机的空袭了。当地人民称赞美空军志愿队为“长翅膀的老虎”,译成英文为FlyingTiger,这就是“飞虎队”名称的由来。

我国移动的发展历程简史

回顾我国移动1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速度和规模令世人瞩目,它是一部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

◆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XX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1994年12月底 XX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网。

◆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网在、XX、XX、XX建成开放。◆ 1996年移动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客户在XX诞生。◆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0年6月21、22日中国联通分别在XX、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XX恒生指数股。◆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2002年1月8日中国网通集团通信控股的正通网络通信XX宣告成立,成为继中国移动、电信、网通、联通、铁通和卫通6大运营商外,国内第7家获信息产业部发牌的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 2002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3年7月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2005年1月20日,中国电信小灵通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实现短消息全面互发。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的增长速度名列世界第一位,移动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按现有的递增速度,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年,全国将有80%左右城镇出现“移动用户多于市内用户”的消费现象。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堂大检查

1.B

2.A

3.C

4.D

5.C

6.D

7.B

8.D

9.B

10.目的: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并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区别:义和团的目的是打击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则是无法接受新生的事物,怕其影响到自己的腐朽统治。

理解:以上三则故事表明,在中国近代,人们对新生事物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

综合二级跳

11.A 12.C 13.B 14.D 15.C 16.D 17.A

18.①铁路:京X铁路。

意义: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发展缓慢原因:中国政治腐败,外国控制的修铁路的权利。

②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交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共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方便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影响: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③启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真正的独立与迅猛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理皆可)

19. 促进作用:如果就间接作用来说,新式交通的引入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就直接的作用来说,对于政治文化的交流,对于贸易的往来,对于邮政业务的发展,对于旅游事业的发展作用相对来说要更大些。(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延伸

20.调查: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段进行统计研究。

计策:如:

1、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必须要有一个前瞻的考量,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多种的方式,要建设一个完善、有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城市的轨道交通(高架轻轨、地铁)等。

2、地面、地下、空中的路轨设计,发展立体交通,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

3、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客流量的最小化。

4、实行单向行轨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5、要正确对待自行车,在交通管理上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

6、教育市民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7、对私家车出行实行地段限制、时间限制。

8、简易事故处理机制的确立和非现场执法。

9、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课题的课程标准: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一课是单元主题的切入点,是课程标准关于“知道有关交通知识“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内容设计上,力图使学生在回顾认识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懂得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家乡使用某种交通工具的原因。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学情分析: 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场景以及背景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感兴趣,相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三年级的学生活跃、好动,彼此间喜欢交流,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询问个人的真实情况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寓乐于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评价设计: 1、对交通工具的种类的了解程度,对各种交通工具、特点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2、参与调查、交流等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计划性。 3、在活动小组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统一协调。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交通工具的革新 1.代步工具 (1)人力车:是近代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 ①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②20世纪初在中比较普遍; ③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 (3)摩托车: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 (1)轮船; ①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②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 (2)火车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铁路 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②2006年,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城市交通 ①1906年,第一个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运行。 ③1969年北京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④2003年上海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 线。 (4)民航 ①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以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 3.特点 (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 (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知识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 ①19世纪中叶,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②中国处于和民信局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B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指南车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收集到的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能独立分析收集的资料,并记录分析结果。 能用卡片的形式摘录有关交通发展关键时期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告诉其他小组的同学自己获得交通工具发展的信息。 能大胆想象,独立完成自己对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 愿意把自己的设计展示出来,并愿意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改进。科学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10种以上的交通工具及其主要用途。 能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并描述其发展史。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并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每天你们是怎样来到学校上课的? 生:我是从家里步行来的。

生:我妈妈骑自行车送我来的。 生:早上爸爸开汽车送我到学校的。 …… 师:不管是乘坐自行车还是乘坐汽车,总之,大家都借助了一种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交通工具的问题。 二、新课: (一)认识交通工具 师:你们知道的交通工具的名称有哪些呢? 生:我知道的交通工具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生:我知道的交通工具有:电动车、自行车、货车…… ……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展示,看你能不能说出这些交通工具的名称。 师:我发现同学们搜集的交通工具还蛮不少呢?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交通工具的图片) 生:我来说第一种交通工具,这是自行车,它有两个轮子、一个把、一个车座子、两个脚蹬子…… 生:我来说第三种交通工具,这是一辆小汽车它有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它耗的是汽油…… 生:老师,我知道第十幅图是飞艇但我不知道它的构造也不知道它是怎样飞向天空的,您能帮我们解释解释吗?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目标解读 进步表现:(1)交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和马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XX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XX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现居世界第四位。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XX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受其影响,XX巡抚在XX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XX建立公司,到20世纪初中国才在XX开办了第一个局,开通市内第一部。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效率。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XX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 2.1910年,假如你想从XX到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ABCD 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 4.(原创)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 ①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 ②全国X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 ③到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168万千米,客运量约135亿人次 ④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5.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课前调查以前的交通状况。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谁能猜中。大屏幕出示谜语: 长空蜻蜓飞,轰隆响如雷,空中它架桥,连接欧亚非。(打一交通工具)四眼像铜铃,四脚圆滚滚,腰间有嘴巴,专吃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里不歇脚,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手推它也走,脚蹬它也走。见人丁当叫,拐弯扭过头。(打一交通工具)学生试猜,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随机板书这些交通工具。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常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初步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或你见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人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伙伴听听,好吗开始行动吧! 1、小组内交流展示,共同分享 2、全班内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a我乘坐过:电动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三轮车 b我见过:飞机、轮船、马车 c我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它很方便。 d我妈妈骑着电动车接送我上学,速度比自行车快,省力。 e我们坐着公交汽车去县城买东西,因为它速度快,随叫随停。 f我姑姑家在东北,我们全家是坐着火车去的。 g如果去的地方很远,还可以坐飞机,因为它的速度特别快。〃〃〃〃〃〃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你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交通工具有呢 它们是在哪里使用的学生可能回答: a我知道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b我知道雪橇是雪原上的交通工具; c我听说西藏的交通工具是牦牛; d北京有地铁;〃〃〃〃〃〃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中高一历史备课组第15课总第课时教学札记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 标】知识与 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 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 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 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向长辈了解过去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教材教法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 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 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冋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 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各种交通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 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 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主要问题

泰山版三年级下册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案

泰山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课前调查以前的交通状况。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谁能猜中。大屏幕出示谜语: 长空蜻蜓飞,轰隆响如雷,空中它架桥,连接欧亚非。(打一交通工具)四眼像铜铃,四脚圆滚滚,腰间有嘴巴,专吃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里不歇脚,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手推它也走,脚蹬它也走。见人丁当叫,拐弯扭过头。(打一交通工具) 学生试猜,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随机板书这些交通工具。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常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初步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或你见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人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伙伴听听,好吗?开始行动吧! 1、小组内交流展示,共同分享 2、全班内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a我乘坐过:电动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三轮车 b我见过:飞机、轮船、马车 c我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它很方便。 d我妈妈骑着电动车接送我上学,速度比自行车快,省力。 e我们坐着公交汽车去县城买东西,因为它速度快,随叫随停。 f我姑姑家在东北,我们全家是坐着火车去的。 g如果去的地方很远,还可以坐飞机,因为它的速度特别快。〃〃〃〃〃〃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你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交通工具有呢? 它们是在哪里使用的?学生可能回答: a我知道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b我知道雪橇是雪原上的交通工具; c我听说西藏的交通工具是牦牛; d北京有地铁;〃〃〃〃〃〃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使用情况。 2、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家乡常用交通工具调查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听你们班主任老师说,我们三年级二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好吗? 课件出示谜语。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的都是我们身边常用的交通工具。身边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这些常用的交通工具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进一步认识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 二、相互交流,认识身边的交通工具 1.找一找 师:仔细观察课本35页的图画,你能找到多少个交通工具呢?地上跑的、水上跑的、天上飞的各有几个?(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下面我们开始汇报交流,哪个小组先来?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观察的都很仔细,老师非常佩服大家。你们想看一看老师搜集的资料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汽车、飞机、摩托车、火车、马车、轮船等十二幅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和教师交流的这些常用的交通工具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呢? 生1:还有救护车、警车、消防车。 生2:我还知道有索道缆车。…… 师:你们知道的交通工具可真多。天上飞的交通工具除了飞机,还有哪些?请大家具体说说。 生:天上飞的交通工具还有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热气球。 师:你说的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这些虽不是我们身边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这是一个现代高科技术水平发展的标志。神六 那么在江河、大海等水上跑的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生:水上跑的交通工具还有气垫船、潜水艇、竹排、渔船、帆船…… 2.猜一猜 师:这么多的交通工具各有各的特点,下面你能不能根据它说的话,猜出它是谁。

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从交通工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 出门难,乘汽车难,乘火车难,对我们居住在遥远而偏僻的红山的21所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21所的人出行,最理想的是乘飞机,可是那时候只有所以上领导才有资格坐飞机,一般人坐飞机必须经过特批。1984年秋,我们七队一行20来人幸运的坐了一次飞机。那一次我们是去无锡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因为要赶回红山执行任务,才得到批准。我们从上海飞到乌鲁木齐,然后乘大轿车回到红山,当天就到了。还是飞机快,还是飞机好。 青藏铁路 京津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组和谐号 和谐号车厢内部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把遥远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了。 曾几何时,青藏铁路通车了,从北京,从上海,从全国各地乘火车到达拉萨的梦想实现了。 曾几何时,火车提速了,从西安到北京原来要用20多小时,现在用10几个小时就到了。动车组开通了,从西安到宝鸡不需要1个小时就到了。城际高速铁路开通了,从北京到天津只要28分钟就到了。 曾几何时,全国高速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 曾几何时,民航客机越来越多,票价也越来越便宜,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交通工具,想坐就坐。 随着交通的发达,百姓的出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了,拉动中国旅游业也日益兴旺发达起来。去海南岛,去香港,去新马泰,去欧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出门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从1978年到2008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着丰硕的发展成果。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亲身感受到了烟草行业交通工具变迁的的飞跃。 八十年代,零售户骑自行车自提 时代的变迁,磨灭不了我的记忆,我是八十年代到县烟草公司工作的,当时,各零售户是骑着不同牌子的自行车来自提卷烟,什么“金鹿”牌自行车、“飞鸽”牌自行车、“红旗”牌自行车、“永久”牌自行车等等,他们不论多远都是骑自行车来,有的距离远点的经消户还要起早摸黑早起来,行程70多里路才到烟草公司,如果来晚了,怕提不到自己想要的品牌卷烟,影响到自己的生意。过了两年后,有的零售户骑上了摩托车,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放便多了。 九十年代初,用三轮车送货 九十年代初,根据形式的发展烟草公司在每个乡镇的供销社都下设了卷烟经营代批点,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 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 ,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 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 ,主要介 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 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 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要求展示时间 7 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 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 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 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 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 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情境 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 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问题情境 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 马车“。 (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 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 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 世纪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课讲述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本课教材内容有限,在掌握书本史实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历史和现代生活融于一体,从一定的高度认识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的主要趋势及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料。 教师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课件及相关课后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概况。 (2)思考交通、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且分析其推动因素。 【过程与方法】 (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形成交通与通讯工具发展的直观认识。 (2)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产生互动,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讨论法、联系现实分析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日夜兼程,紧鞭急蹄,保证在七天七夜时间中,把鲜荔枝送到长安”。其速度之快,相当于当今的“特快专递”了。,据史书记载唐代荔枝道每隔20里没1个驿站,最盛时全国各地驿道总共有1639个驿站,驿道工作人员2万余人。最繁华就是这条荔枝道了,荔枝道记在今天的汉中境内。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老百姓要吃荔枝会用什么样的运输方式? 学生答:铁路、飞机、轮船等等 1、交通工具的更新(板书) 教师问:请同学们看教材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人们出行的方式有哪些? (1)古代:轿子、马车、木船…… 教师指出这些主要依靠人力,相对落后,发展缓慢。进入近代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归纳如下。 (2)近代(板书): 1)陆地: A:人力、畜力牵引:人力车(黄包车),三轮车,自行车(脚踏车)、 展示:黄包车是何时传入中国?(黄包车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492106671.html,/view/290399.htm) 结合现实运用:随着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你认为自行车会不会被历史所淘汰?简述理由。 学生答:自行车比较方便、可以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健身…… B:机械牵引: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讲课讲稿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7、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或模型;课前调查以前的交通状况。 教师: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看看同学们谁能猜中。大屏幕出示谜语: 长空蜻蜓飞,轰隆响如雷,空中它架桥,连接欧亚非。(打一交通工具)四眼像铜铃,四脚圆滚滚,腰间有嘴巴,专吃过路人。(打一交通工具)身子长长似条龙,从头到尾节节通,一日千里不歇脚,运输线上日夜忙。(打一交通工具) 手推它也走,脚蹬它也走。见人丁当叫,拐弯扭过头。(打一交通工具) 学生试猜,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随机板书这些交通工具。 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或常见的交通工具,这节课我们就聊一聊《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预习交流,初步感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那么你乘坐过的交通工具或你见过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人们用这些交通工具做些什么事情呢?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小伙伴听听,好吗?开始行动吧! 1、小组内交流展示,共同分享 2、全班内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回答: a我乘坐过:电动车、摩托车、公共汽车、火车、自行车、三轮车 b我见过:飞机、轮船、马车 c我妈妈每天都骑着自行车上班,因为它很方便。 d我妈妈骑着电动车接送我上学,速度比自行车快,省力。 e我们坐着公交汽车去县城买东西,因为它速度快,随叫随停。 f我姑姑家在东北,我们全家是坐着火车去的。 g如果去的地方很远,还可以坐飞机,因为它的速度特别快。〃〃〃〃〃〃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你还知道或听说过哪些交通工具有呢? 它们是在哪里使用的?学生可能回答: a我知道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b我知道雪橇是雪原上的交通工具; c我听说西藏的交通工具是牦牛; d北京有地铁;〃〃〃〃〃〃 教师补充资料并随机展示图片:

第15课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特色教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导言部分从中西方两个角度说明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中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气息。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认识到交通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的〃铁路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可见,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本课主要内容是:交通事业的发展(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通信工具的变迁。 一、铁路与公路 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因此,近代以前,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 历史纵横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走的时间更长。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有人靠两条腿走,但路途的遥远,旅途的劳累,几乎是所有远行者的共同感受。 回忆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情况,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结合中国 南北方地区差异【南方多水路,北方多旱路】请学生总结出【“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特点。 近代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分析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开明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变化?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课题的课程标准: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一课是单元主题的切入点,是课程标准关于“知道有关交通知识“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人们为什么会使用这种交通工具”要求的具体体现。在内容设计上,力图使学生在回顾认识多样化的交通工具的过程中,懂得交通工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家乡使用某种交通工具的原因。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交通工具”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包括“我认识的交通工具”“家乡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展览会”三大块内容。教材开课的通栏设计,是利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空间,展示了在陆地、天空、江河湖海各个领域人们设计并运用的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这些熟悉或是陌生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在指认回顾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 学情分析: 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场景以及背景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较感兴趣,相对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三年级的学生活跃、好动,彼此间喜欢交流,因此,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询问个人的真实情况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寓乐于学。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工具的种类、特点及用途,了解当地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懂得交通工具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与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3)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由于交通、通信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发展的历程如:轿子、马车到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再到机械动力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第二目“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教材主要介绍了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1866年开始试办邮政,辛亥革命后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新中国成立邮电部,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1877年丁日昌开办有线电报,1906年中国出现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目前,中国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了。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列举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从出行方式、思想观念、经济发展、同世界联系等方面归纳交通通讯工具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课标分析 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专题分析 1、本专题概况: 本专题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勾勒近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迁轨迹,思考中国社会百余年间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巨大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本课在本专题的位置: 本目内容是第一目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它与第一目、第三目一道构成完整的“社会生活”的内涵,是缺一不可的。 3、新旧教材之比较: (1)、新教材是必修内容而老教材大部分是自读选修内容。(2)、新教材涉及中国交通、通信工具的内容十分全面、系统、完整,而老教材是零星、分散、孤立在一些章节里的。(3)、新教材时代性强,而老教材不能体现。等等。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过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影响。 (五)、教材内容简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由于交通、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发展的历程如:轿子、马车到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再到机械动力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主题生成课) 横河学校赵秋生一、课型背景 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每天都有丰富精彩的剧目上演。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变迁、新事物的涌现、人们观念的更新,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变化是一种永恒,万物皆在变化中发展。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人,面对一切新的变化,要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发现其中的一些线索,用我们独立的思考,寻找变化的轨迹。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了解社会,提高认识。那么,这节课以“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为内容,目的是引领大家可以从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去研究社会,感受时代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感受社会发展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交通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过程(情境导入——生成主题——交流提升,确定子课题——制定小组活动方案——布置作业)进一步了解“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古代及现代交通工具,认识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善于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展示图片,让学生观赏,提出问题。古往今来,人们的出行都离不开交通工具。通过你的调查了解,古代人出行都使用了哪些交通

工具?现在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使用带来了便利和快捷,同时也带来了哪些问题?提出这些,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成主题:围绕上面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共识:在当今社会人们更离不开交通工具,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社会密切相关。 分解主题:自古以来,交通方式和工具有着怎样的变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围绕下列三点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1、古代水上、陆地、空中交通工具有哪些? 2、古代交通工具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 3、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变化? 将各小组寻找的答案整理在表格卡片上。 初定方案:各小组初步讨论:提出开展小组实践活动的简单设想。填写《“交通工具与我们的生活”活动过程评价表》。 拓展延伸:师生共同小结本课学习过程和收获。再思考一个问题:进来的交通工具会有怎样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材整理1 铁路与公路 1.铁路 (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5)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2.公路 (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随之,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69“学思之窗”,思考: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

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火车机车不断改进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方便了百姓的生活。 教材整理2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 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教材整理3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通讯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现代通讯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导学案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⑴了解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更新的过程、突出表现和原因。 ⑵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 2.阅读老照片等书籍或观看影像资料,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四、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知识清单 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⑴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 ⑵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 ⑶交通工具的更新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比较显著。 2.表现:⑴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 ⑵近现代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⑶现代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原因: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不同、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 3.具体讲述: 人力、畜力:⑴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⑵三轮车,⑶马车,⑷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机械力:⑴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⑵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先进的工具:⑴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轮船。 ⑵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⑶飞机: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4、新中国交通特点:⑴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⑵多层次性(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

示范教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本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主要介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等,还有相关网址。要求展示时间7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视频导入 播放铁路第六次大提速或者青藏铁路开通的视频,引入新课。 诗歌导入 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古代交通事业欠发达)用什么运荔枝?(快马加鞭) 我国的交通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它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