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

小学音乐送别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音乐送别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送别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

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送别这首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或音乐伴奏(如钢琴、吉他等)。

3. 歌曲的歌词和谱子。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送别这首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2. 引导学生讨论送别这个词的含义,以及送别在音乐中的表达方式。

歌曲学习(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歌词,逐句进行朗读和解释。

2. 教师演示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跟随唱歌。

3. 教师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歌曲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音乐表达(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达练习,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表演,可以配合动作、舞蹈或乐器演奏。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合作创作(15分钟):

1.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段送别的音乐,可以加入自己的歌词、旋律或乐器演奏。

2.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

想象力。

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送别这首歌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送别这首歌曲,可以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深入

研究。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送别歌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合唱、表演和创作中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拓展:

1. 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素质。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安排。

优质课教案《送别》【教学设计】.doc(1) 小学音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2.唱好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注意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 3.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唱好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注意声部均衡和音色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 1.师生问好 师:音乐课开始了,请听老师演唱一首歌曲,仔细聆听,想一想老师的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初听歌曲 (教师手风琴弹唱作品《送别》——谁来说说歌曲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80 速度 生:歌曲给我一种非常的悲伤的感觉。(评价:你的音乐感受真好) 是的,这就是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由李叔同先生填词的学堂乐歌《送别》 师: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每当旋律响起,往事涌上心头,让我们伴随这段经典的旋律,走入那段《城南旧事》 2.欣赏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背景介绍)

这首《送别》被电影《城南旧事》当做主题曲传唱至今,同学们,人生总有很多的悲欢离合,主人公小英子在刚刚经历了与父亲的生死离别以后,与她朝夕相处每天照顾她的保姆也因为家庭原因离开的她,在那个战争年代,也许离别就代表着永别,此时此刻,小英子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生:她的心情应该是依依不舍的。(非常好) 生:我认为她的心情也是很悲伤的。 师: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的,依不舍的感情,再来感受一下这段经典的旋律,三听歌曲。 生:随着音乐律动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 分钟) 1.用wu 模唱旋律 师:几遍的聆听以后,我相信同学们对歌曲的旋律有所熟悉,跟随钢琴用wu 来轻声哼唱歌曲 旋律。(老师示范wu )80 速度 师:请同学们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嘴巴里面像含着一个小乒乓球一样,(老师示范wu )80 速度 生:用wu 演唱(教师单手弹旋律) 2.朗诵歌词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的很有感情,把老师也带入了这种离别之中,接下来,请听老师朗诵歌词,仔细聆听,想一想老师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优质课歌曲《送别》教学设计.doc 小学音乐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歌曲《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密切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学生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学堂乐歌,学习二部合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以前都学过哪些送别的诗句? 【设计意图】调动情绪,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兴奋地开始音乐课。 2、我们今天要学一首《送别》的歌曲,它是一部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插曲。什么是插曲?就是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根据音乐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不同位置,影视音乐可分为主题歌、片头 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设计意图】既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

1、介绍李叔同和学堂乐歌。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同年,又创办 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春游》、《留别》、《早秋》等。 《送别》这首歌曲是一首学堂乐歌,是流行于学校的歌曲,早期的的 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或欧美歌曲的 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 2、欣赏分析歌曲 师:送别这首歌曲的节拍、速度、力度和情绪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能力目标: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合唱艺术表现力。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内容: 演唱二声部歌曲《送别》。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学堂XXX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教学难点: 1.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2.二声部声音的均衡和谐与统一。

教材分析: 送别》是XXX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是一段体的歌曲, 降E大调,中速深情,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聆听导入,引出概念 老师先播放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童年》作为导入,再播放《送别》。介绍这首歌是流行于100多年前新式学堂中的歌曲,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新歌研究,体验情感 老师出示打乱顺序的图片,让学生听歌曲后排顺序,然后朗读歌词,并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教师解释反复记号的用法,并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伤情感。 三、合唱练,提高表现力 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进行合唱练,指导学生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并注意二声部声音的均衡和谐与统一。最后进行全体合唱练。

四、情感体验,珍惜情谊 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体验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的重要性。 五、总结反思,巩固研究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研究。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保持真挚的情谊。 老师: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相见。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划一下旋律线,看看它像什么。(老师唱出谱子,学生划出旋律线) 学生:像山。 老师:非常好,你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现在,我们可以唱着旋律,沿着山路寻找朋友。(学生唱出旋律并划出旋律线) 老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也许你们真的能找到朋友。我们说,朋友走上不归路,前方的道路也许会被迷雾所笼罩。因此,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u”音来为朋友送行。挺起胸膛,深呼吸,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关于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学校音乐课《送别》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由于影视音乐与影视剧情亲密关联,因此,与其他类型的音乐相比,影视音乐更易于理解。影视音乐在传播渠道上也比其他仅通过现场演出或录音的音乐更为顺畅,随着相关电影或音乐剧的播放,影视音乐会很快得到传播。本单元力图让同学对影视音乐及其不同类别有一个初步的熟悉和了解,并使同学能够结合所熟识的电影及电视剧,能够自主分析其中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演唱歌曲送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演唱和对唱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同学的表现力。 情感目标: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分类,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送别。 难点——切分音,长音的演唱及休止符的停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儿狼》 【设计意图】调动心情,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同学开心、兴奋地开头音乐课。 2、师生问好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电影吗?那谁知道刚刚听到的是哪部动画片的音乐?请告知老师,有哪些影视剧的音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生回答,并请同学唱唱他们所熟识的影视歌曲〕 〔2〕倾听影视歌曲片段 片头曲《黑猫警长》:黑猫警长主题歌《上海滩》:上海滩 背景音乐《还珠格格》:有一个姑娘插曲《浪漫满屋》:ithink 情节音乐《微笑百事达》:北极星的眼泪片尾曲《神话》:秀丽的神话 〔3〕音乐常识:归纳影视音乐的分类〔主题歌、片头曲、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尾曲等。〕 同学们真棒!那么请大家依据音乐在影视剧中消失的不同位置,想一想影视音乐有哪些不同类型? 我们今日要学的歌曲是一部电影中的插曲。 【设计意图】以流行影视歌曲引情激趣,将同学生活中已有的音乐感受带进课堂,既拉进了师生距离,表达了教学活动与生活相结合的课改新理念,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 〔二〕感受体验,学唱歌曲《送别》〔20分钟〕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篇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 以下内容,供参考!! 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范文二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送别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送别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对比,感受经典校园歌曲的魅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并能够用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过程与方法:通过歌曲的学习,演唱,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用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体会《送别》歌曲,依依惜别,不舍的感情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演唱法 学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师生问好 2.知识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预习的新的知识都预习了吗?(生回答预习了)嗯那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首先老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背景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城南旧事》? 师:它选用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歌曲《送别》作为主题音乐,同学们有听过吗?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电影《城南旧事》中的歌曲《送别》吧。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1)播放歌曲,学生用“la”轻声模唱旋律,注意强弱拍和换气,跟上节奏。 2.学唱歌曲 由老师先读歌词一遍,老师独自唱过一遍以后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四、扩展延伸,表现歌曲 (1)师生合唱 (2)分组比赛唱(男女分组、前后分组) 五、教师总结 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会给予积极,鼓励的评价,在听音乐和个别同学表演时能引导学生用拍手等动作配合,同时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中充满音乐。通过综合运用欣赏、歌唱、表演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课后作业: 学习这首歌的节奏型,并有感情的去演唱这首歌曲。

歌曲《送别》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送别》教案 海南省澄迈县白莲中心学校吴泽功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4、初步学习合唱部分和声音融合的效果。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合唱部分和声音融合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国歌》. 2、发声练习 二、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入影视音乐中的插曲在影视中的作用。 2、欣赏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并且请大家来猜猜它的歌名?播放歌曲《童年》。 3、简介歌曲 这首歌曲是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是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 心境或感受的创作。 4、那么在上世纪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呢?学堂乐歌。今天我们就来演唱一首学堂乐歌。它是 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 三、了解歌曲 1、认识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李叔同 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等。 2、歌曲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 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 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 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 和不解。 3、听音范唱播放《送别》 师:我们在听到时候看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调号? 生:回答。 师: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C大调、再次听《送别》 师: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特点和情绪? 师:说的很正确,这首歌曲特点,旋律平缓悠长,凄美柔婉,节奏也比较简单,表达李叔同对“金 兰之交”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绪:忧伤、惆怅、深情。 四、学唱歌曲 那么下面把旋律带上跟着老师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1、先来朗诵一遍歌词 2、学生一起朗诵 3、老师领唱一遍简谱 4、学生聆听一遍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 6、教师领唱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优秀4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优秀4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篇一 一、古诗导入。3分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千古传唱。出示古诗:指名一人读 3、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精读第一、二段。8-10分 1、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书上的插图,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2、多美的词多美的景,让我们把这种美景读出来吧。齐读第一段 3、面对这样的美景,两个即将分别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赏?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再请一个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他们的心情是——【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4、这种依依惜别之情他们有没有表现出来呢?而是——深深的藏在心底 这个藏用的得实在太好了,他们是怎样藏的?两个一会儿正是告诉了我们,两位友人正在借欣赏景物来隐藏内心的离别之情呢。 5、指导朗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出两位诗人深深地情谊。让我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15分 1、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的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请一个同学嘟读读李白的话)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2、自己再轻声读读李白的话?读完后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感受?(敬仰和依依惜别) (1)学生谈到兄长和老师时补充:当时孟浩然早已诗名远扬。李白比孟浩然小,结束江南之游后特来拜访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孟浩然在诗词创作上给了李白悉心的指导,所以李白称他是兄长和老师。 (2)学生谈到人品令人敬仰时补充: 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红颜弃轩(xuān)冕(miǎn),白首卧松云。”赞誉孟浩然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爵车马,有了成就后又归隐山林与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洁品质。)(3)学生谈到诗篇誉满天下时补充。什么是誉满天下?哪首诗誉满天下《春晓》 (4)谈到:何日才能再见面:还没分别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见对于这次分别,是多么的不舍呀! 3、指导朗读 (1)李白的话中前两句主要表达了敬仰之情,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所以读前两句时,我们的语气要高昂些。读前后句时,我们的语气要低沉些。谁来试试。 (2)志同道合友人即将远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诗、花间畅谈,怎不令人伤心难过!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6篇】

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6篇】【篇一】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

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篇二】小学音乐课教案《送别》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卢沟谣》这首歌曲,感受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以音乐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 2.了解歌曲段落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3.掌握“渐强,反复跳跃,结束句,倚音”等音乐记号。 教学重点 1.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的演唱方式。 教学难点 音域较宽,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卢沟桥”的高清风景图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3篇

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化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打算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胜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白话文的我为您带来的小学音乐课《送别》教案3篇,希望能够赐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相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挚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悲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很多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这情意比

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 今日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二、解题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3、齐读。 4、古代交通不便利,挚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闻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爱好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相互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恋恋不舍。 三、听古诗朗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留意听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 1、我们先和生字挚友打声招呼,谁情愿读?简单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 2、齐读。 五、初读古诗

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送别_音乐_小学

《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校园歌曲及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和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李叔同。 2.熟练掌握四四拍子的节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2.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本首歌曲所能接触到的乐理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2.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情 绪。学情分析 《送别》是人民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影视音乐部分的一首经典老歌.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对于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的掌握,以及分析歌曲

的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上,还处于一个学习中的阶段,但他们对于歌曲 的学唱,还是持有一定的热情,通过对于此曲的演唱,能够扩充学生 的音乐知识,培养对学生的赏析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体会离 别 的忧伤情感,在音乐的演唱情绪上能够很好的表现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 2.教学难点:有节奏有感情的唱好歌曲。附点音符节奏节拍的准确演唱。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活动2【讲授】情景导入,了解歌曲 1、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呢,老师将给大家介绍一种歌曲的种类,叫做校园歌曲。首先请大家认真欣赏两首耳熟能详的校园歌曲,说一说歌曲的名字是 什么。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校园歌曲《童年》《红蜻蜓》。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并喜爱校园歌曲。 2、出示课题 师:什么是校园歌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上一世纪五四时期,我们的前辈在校园里唱的 歌曲又叫什么呢? 出示校园歌曲以及学堂乐歌的定义以及由来。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大家平时喜欢看电影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大家是否意识到音乐和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特殊魅力?首先来欣赏一段影片,大家思考影片在表达主人公小英子 什么样的内心情感世界? 生:孤独,悲伤,忧伤、惆怅… 师:影片就是在细腻的表达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 刚才我们欣赏到的影片叫做《城南旧事》,是1982 年根据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题曲《送别》。在电影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

教学设计_送别_音乐_小学 教案、说课、试讲稿

《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 2、认识词作者李叔同 3、学唱学堂乐歌《送别》 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送别》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演唱《送别》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 2、了解词作者李叔同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送别》 2、学会并且能够背唱《送别》 教学难点: 1、歌曲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 2、能够再演唱歌曲的同时,体会恋故伤别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ft乐器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学生聆听四段音乐,猜歌名,并且说出在哪里听到过。 (1.明天会更好2.阳光体育之歌3.敢问路在何方4.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2.歌曲分别为校园歌曲和影视歌曲,引出课题《送别》既是校园歌曲,也是电影主题曲——音乐课本第四单元影视音乐《送别》(板书) 3.简单介绍电影《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改编自林海音的同名中篇小说。 《送别》是贯穿于全篇的主题音乐,表达主人公英子的内心情感世界。 简单了解学堂乐歌和词作者李叔同。

4.简介“学堂乐歌” 二十世纪初期,把学校称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歌曲《送别》就是创作于那个年代的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送别》的词作者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作者李叔同。 5、简介作者李叔同和《送别》 李叔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艺术大师。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等。曾去日本留学,归来后剃 度为僧,后被人们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大师因送走自己的挚友创作了送别的词,运用外国的曲调,使中国的文学和外国的曲调 完美结合,谱成完整的曲子《送别》。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乐曲美,因为送走自己的朋友,所以用忧伤、悲伤、依依不舍的情绪来演唱。 2.出示歌词,了解歌词,感受歌词。 朗读歌词,歌词中有许多美景,但是因为要送走自己的好友,心里还是感觉到忧伤。 3. 看歌 词再 次聆 听歌 曲, 观察 歌曲 顺序, 分析 歌曲。

小学音乐送别课件

小学音乐送别课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音乐送别教案的文章,希翼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送别教案篇一:送别音乐课教案 2 课时送别 (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单独或者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2)歌曲情感的把握 (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2)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电钢琴、乐谱。 11 中职 1、2、3 班、 11 四年专 1 班 《送别》小组演唱(一)发声练习 (二)《送别》歌曲的视听与母音练唱 (三) 歌曲重点演练 (四) 歌曲拓展训练 以讲授、示范、辅导、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为主。 ①火车传递游戏 (母音: U) ②吐丝训练 (快吐、慢吐) ③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①哼鸣练习: 5432|1- | |恩(Nu)②连音练习 1234|5432|1- | |Mi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味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用。 一、组织教学: 1、发声复习: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 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摹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演唱提示: 1 、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味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

音乐教案《送别》 【完整版】

《送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 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送别》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发声在《送别》中的运用 2.歌曲情感的把握 3.“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发声复习: ①火车传递游戏(母音:U)②吐丝训练(快吐、慢吐)③回声练习(Ma、La、Ha) 2、练声曲 ①哼鸣练习:5432|1-||恩(Nu) ②连音练习1234|5432|1-||MiMa 练习提示: 练习一: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 练习二:注意口腔打开,母音在腔体内变化,感受气息的支点作

用。 二、讲授新课: 1、新歌教学 ①欣赏示范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多媒体播放音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②母音跟唱,熟悉曲调(哼鸣,U) ③朗读歌词,将歌词带入,咬字正确。 深入学唱歌词,从中找出发音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效的练习加以解决。(“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1.演唱提示: 1、用缓吸缓呼的换气方式,控制气息的过渡流失。 2、“道”“拂”“浊”“声”“之”“涯”“角”“余”高音用相应的母音逐一解决。 3、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4、表达出歌曲婉转,抒情的情感。 2、拓展训练 ①小组成员分别演唱《送别》②演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

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③教师做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方案。 训练提示: 1、要求学生单独或自由组合同伴上台演唱。 2、开展互评时,可再次聆听示范曲,找差距,建立好的声音回响。 3、歌曲综合练习 ①《故乡的小路》②《半屏山》③《我有玩具大家玩》④《小篱笆》 进行儿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巩固练习了气息、哼鸣、连音等几种基本的发声方法,并且运用这几种发声方法演唱了歌曲《送别》,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发声方法的同时体会歌曲的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唱一次《送别》。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

篇一:音乐送别教案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 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1、练声曲: 12 | 3 4 | 5 —|5 4 | 3 2 | 1 — 咪吗咪 2、学唱歌曲《送别》 (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生:《送别》) 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 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 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 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 (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 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 地再现了 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