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卫生,饮食宜忌等内容。

中医营养学的特点:

1.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如整体观念,平衡阴阳,食药同源,辨证施膳等;

2. 历史悠久,文献丰富,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周代医生细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其中食治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孟冼《食疗本草》为食物疗法的专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3. 独特的饮食卫生学说,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饮食宜忌等;

4. 具有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大地,内容丰富,安全有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阳阳学说

(一)阳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与阳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就无所谓的阳,没有阳就无所谓阴;

3. 阴阳的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双方不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而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发展之中;

4. 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双方会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阳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疹断;用于疾病的治疗。

二,气血津液

(一)气

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它存在于人体的脏腑组织,通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反映出来的。气的功能

1. 推动作用,只有气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的生长发育,人体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2. 温煦作用,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与气的温煦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3. 固摄作用,指对血,精,津液等液态物质起到统管,固摄,防止流失的作用;

4. 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与入侵之病邪作斗争,把病邪驱出机体;

5. 气化作用,气的功能失常,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会受到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就都不能正常进行。

(二)血

血是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于全身,内致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为人体各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营养。1. 营养滋润作用 2. 养神作用

(三)津液

是指唾液,胃液,肠液等机体正常需要的分泌物,起着滋润濡养的作用。1. 滋润濡养 2. 充养血脉

(三)气,血,津液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无形的气必须依附于有形的血之中,血为气的生成与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保证气的化生,运行以及发挥其旺盛的生理功能;

(3)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4)津血同源,血与津液都来源于五谷精微,并可相互化生。

三,脏腑

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不悲(忧);

脾:主运化,主升,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

肝:主藏血,主筋,主疏泄,开窍于目上,其华在爪,在志为怒;

肾:主藏精,主骨生髓,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

胆:为奇恒之府,不受纳五谷糟粕,胆汁有促进饮食物消化作用;

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受盛化物,分清泌浊

大肠:传导糟粕

膀胱:

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总司人体的气化功能

四,病因

(一)六淫致病

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性善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

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性收引;

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

湿:湿为阴邪,遏滞阳气,阻碍气机;湿性重浊;湿性粘滞;

燥: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伤津耗气;火易动血,迫血妄行;火易生风;

(二)饮食失宜致病

1.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容易发生疾病;

1.1 饮食不足,久之会使气血虚弱而引发疾病;

1.2 饮食过量,导致饮食停滞,脾胃受损;

1.3 过食肥甘厚味,营养过剩,引发超重,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疾病。

2. 饮食不洁

3. 饮食偏嗜

3.1 偏嗜五味,长期偏嗜某种味道的食物,会导致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阳阴失去平衡,从而引发疾病;

3.2偏嗜寒热,过食生冷,会损伤脾胃之阳气,而内生寒湿,导致腹痛,泻泄等症;过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则会导致胃肠积热,引发口苦口臭,腹痛胀满,大便秘结,甚至酿成痔疮。

3.3 偏嗜烟酒,损伤脾胃。

(三)七情致病

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变化,直接伤及脏腑,影响内脏气机;

(四)劳逸失度致病

五.四诊

四诊是包括望、闻、问、切四个容的诊察疾病的方法。

望:望神、望色、望体形、望姿态、望排出物、望舌

闻:闻声音,嗅气味

问:问一般情况,问主诉,问病史,问现在症状,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切:脉诊,按诊

舌诊: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变化,进而判断疾病。

六.辨证

(一)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

1. 表里辨证

(1)表证外邪侵犯人体肌表所产生的一系列证候;

病位在肌表,病势较浅,发病急,病位浅,病情轻,病程短,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状;

(2)里证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反映的证候;

病位深,病因复杂,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发热不恶寒,苔黄,脉数或沉滑;有脏腑的症状,如心悸,腹痛,呕吐、泻泄等;

2. 寒热辨证

(1)寒证,指外感受寒邪,或机体阴盛,阳虚所产生的一系列以寒冷表现为主的证候;

恶寒喜热,不渴,面白,手足厥冷,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脉沉迟,舌淡苔白;

(2)热证,指外感受热邪,或机体阳盛,阴虚所产生的一系列以温热表现为主的证候;

恶热喜冷,口渴,面赤,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里急后重便浓血,脉数滑,舌红苔黄;

3. 虚实辨证

(1)虚证,是人体正气不足而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大部份为后天失调所致;

久病而病程长,声低气短,痛处喜按,舌质胖嫩,脉虚无力;

(2)实证,是指邪气亢盛,正气末衰,邪正相争剧烈所表现的一类证候;一为感受外邪,二为内脏机能活动失调,代谢障碍,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病程短,声高气粗,痛处拒按,舌质苍老,脉实有力;

4. 阴阳辨证

(1)阴证,阳证

(2)阴虚证与阳虚证

阴虚证,体内精血亏虚,而导致的阴不制阳的虚热证候

阳虚证,体内阳气亏虚,而导致的阳不制阴的虚寒证候

(二)脏腑辨证

食物性能,作用及应用

一.食物的性能

(一)四气(四性)

指食物具有寒,凉、温、热四种不同的性质,又称四性。

应用意义:

反映了食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等方面的作用倾向。能过食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反应的总结,与所对应的机体或病证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是实际应用选择食物的重要依据。

凡能够改善或减轻热性体质或热证的食物,一般属于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凡能够改善或减轻寒性体质或寒证的食物,一般属于温热食物;具有温阳,救逆、散寒等作用;

平性食物寒热属性不明显,常具有滋养身体的作用,应用广泛,无论寒热证均可适用

(二)五味

指辛,甘,苦,酸,咸五种基本滋味。

应用意义:

辛味: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适用于外感表证,肝郁气滞等证;

苦味:能清热,泄火,燥湿,泄下的作用;用于火热实证,外感咳嗽,气喘等证;

酸味:有收敛、固涩等作用;包含涩味;适用于安蛔止痛,泻浰,脱肛,下血,咳嗽等;

咸味:能软坚结,泻下通便;适用于瘿瘤等证

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疼痛等证;

淡味:渗湿、利尿作用,习惯上附于甘味。

(三)归经

指食物对人体的选择作用,食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显著的作用。是从食物疗效中观察出来的,具体说明食物效用的范围。

应用意义:有执简驭繁的好处,有利于食物应用的准确性,提高保健与治疗效果,对实践应用选择食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运用得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升降沉浮

指食物的定向作用,即指食物在人体内作用的四种趋向。

升,上升之意,浮,发散之意。共同点是向上向外,故属阳,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如花,叶之类

沉,泻利之意,降,下降之意。共同点是向下向内,故属阴,有潜阳、降逆、泻下,利尿等作用;如种子,果实等

二.食物的作用

1. 补益正气:凡是能够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抵抗能力,改善或消除虚弱证候的食物,具有补益脏腑,扶助正气的作用。多为粮食类:粳米,黄豆;动物类:牛羊肉,鸡鸭肉;蛋奶类。

2. 泻实袪邪:用于实证的的食物,具有除病邪的作用,邪去则脏安,身体康复。如:苦瓜,苦菜清热泻火;绿豆、绿茶清热解暑;薏苡仁、酒祛风湿;玉米须,冬瓜利水消肿;蜂蜜,香蕉润肠通便;杏仁,鸭梨止咳平喘。

3. 调和脏腑

三.食物的应用

(一)配伍原则

相须:功效相似的食物配合应用,可起到相互增强的疗效。(大枣与粳米)

相使:功效有某种共性的食物配合应用,一种食物为主,一种食物为辅,能提高主食物的功效。(姜糖饮)

相畏:指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螃蟹畏生姜)

相杀:指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生姜杀螃蟹)

相恶:指两种食物合用,一种食物能够减低另一种食物的功效。(萝卜会减轻补气类食物的作用)

相反:指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一)药物性原料选用方法

选择药物性原料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食物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健强身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效果。

1. 性味比较平和;

2. 作用比较缓和;

3. 无毒副作用;

4. 最好具有一定的可食性。

运动营养学总结汇总

1.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具体内容: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从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预防慢性疾病两方面来考虑人类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良好健康状态的作用的新观念。 四项内容对应的简写和具体概念: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RD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危害健康。 3.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 藻糖)寡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功能:1,细胞和组织的成分2,提供能量,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保肝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作为食品添加剂 4.低聚糖的相关内容: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3-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分为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5.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果胶,树胶等;纤维素 作为植物的骨架,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果胶类易与食物中无机盐结合,而影响无机盐的吸收;木质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 6.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 (或10克/千克体重);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比赛前一周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或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 (2)运动中补糖:每隔30-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物质,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h,多数采用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3)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运动后补糖量为0.75-1.0g/kg,24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 7.脂类的功能:体内和体外:体内:1,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2,脂肪 是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3,保护重要器官(缓冲)4,维持体温正常;体外: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3,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8.必需脂肪酸概念,分类,作用。必需脂肪酸(EFA):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必需由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亚油酸,亚麻油酸;作用:1,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3,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 9.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表;对血脂的影响:饱和脂肪酸(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油酸,@-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1,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2,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3,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5,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副作用:1,可能加重出血倾向;2,过量DHA可能造成神经过度兴奋3,由于其很容易氧化,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导致衰老及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之长,使中医学成为最完备医学的热诚期盼;有对《伤寒论》至高无上经典的学习体会;有对后之异军突起温病学说的研究心得;有对末学诲人不倦的"中医千万不能丢失辨证论治法宝"的谆谆教导;有毫不隐私的古方运用、药物研究的经验传授;有为初学者开辟门径、备勤学者临床参考、朗朗成诵、易于记忆、选方能尽左右逢源之妙的自创歌诀等等。 总之,吾等若认真研读,必将和医案一样获益匪浅! 中医焉可称为草药医生。中医和西医根本不同,有人把西医看作科学医生,而把中医视为草药医生。我们不否认西医之诊疗是以科学为基础.然将中医看作草药医生,是对中医根本没有认识。中国医学是中国固有之医学,和中华文化有关,有独立的学术体系,此种医学是由生活实践之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即循着积累之经验,不断地应用与体验,乃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原则,而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学问。如汉·张仲景综合前人治伤寒的经验,归纳起来,著《伤寒论》一书,将治伤寒分为六经,从表到里,从阳到阴,以比较推理之逻辑治学方法,显示出伤寒之学理,从而成为后世治伤寒的法则。是例证之一。 中医临床是以"证"为依据,因之历代许多医学名家,所著的浩如烟海的医书,可以咸视之为"证治学",即"辨证论治"。证治学为从病象研究治法,即从病象,分辨病证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处方,以取得疗效。这其间存在着盈虚消长之道理,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是基于一种哲理之学问。以理治学,即为科学。斯为例证之二。有人以中医不懂生理而诋毁之,殊不知,+中医之生理学.是研究脏腑功能的。虽对实质方面固然缺少确实性,是个缺陷,然基于中医学为独立的学术体系,中医之特殊性为辨证论治,因之,中医学屡经年移代革之经验、发展,而成为行之有效的专门学问,则充分表明:中医临床所本的是"证治学",不是从生理上求治法。同时,亦毫无疑义地表明:中医研究脏腑功能之生理,是完全正确的,及他对"证治学"建立之功勋是不容抹杀的。此为例证之三。于此可见,谓中医是草药医生,不是认识不够,即是排斥异己者,有心轻薄中医。 事实上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凡是一种有用学术,必有益于世人,决不会被排斥而磨灭的,中医也应无例外。辨证必须掌握三要诀1.辨主次一个证候有几个不同之症状,相同之症状可出现在不同证候之中,因之,要根据症状来辨别证候,就要抓住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证。(1)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最感痛苦、最严重的症状。例如:患者突然腹痛,要辨别腹痛属于什么证候,必须将其他兼证结合起来进行审辨,辨明他与主证有无联系。如腹痛的同时兼有反酸、呕吐、泄泻、胃脘拒按、泻后腹痛即减等证,那么,此腹痛即可断定为"饮食内伤"证。(2)要确诊一个证候,非有此不能成立诊断之症状。例如:患者头痛头晕,其一面赤耳鸣,怔忡不宁,证属肝阳上扰;其一胸满呕逆,食少苔腻,证属浊痰上泛。此两个证候,前证若无面赤,肝风证不能成立;后证若无苔腻,浊痰证亦不能成立。因为头痛头晕,由肾气上逆而致者,也可出现耳鸣;由心脾两虚而致者,也可出现怔忡不宁;由胃中寒饮上逆而致者,也可出现胸满呕逆等症。(3),在整个病情变化中,对一切症状之产生和消退,有决定性意义之症状。例如:温病病在气分,舌苔黄白相兼;病人血分,舌现绛色。在气分则证见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入血分则证见夜热更甚,神昏惊厥。这些症状咸随舌苔转变而转变的,从此也可以说明以舌苔黄白,舌现绛色作为温病在气分、血分的主证是正确的。2.辨同异将要确定一个证候,发现其中一两个症状,一般是不应该在此证候出现,那么,就应当根据此一两个症状及其特点重新考虑,从"同中辨异"。同中辨异,不仅从多数相同的症状中,可以找出不同差别,就是一个症状,也有同异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 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 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 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 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 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 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 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 话下了。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 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 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 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 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 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 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 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 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 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 么问题了。

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总结上课讲义

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 总结

营养学 概述: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转运、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需要并排泄废物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学核心是营养平衡(合理营养)。即通过合理的膳食、科学的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3合理膳食要点: ●保证营养合理 ●食物安全无害 ●烹调加工合理(色香味俱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易消化) ●合理膳食制度、饮食习惯 ●良好膳食环境、愉快心情 4营养——营养素(宏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微量:维生素、矿物质(>体重的0.01%的矿物质为常量元素)) 5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基本需要量—储备需要量—预防出现明显临床缺乏病的需要量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以下 ●平均需要量(EAR):能满足某人群50% ●推荐摄入量(RNI):满足绝大多数人;但高于生理需要量 ●适宜摄入量(AI):某种营养素的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某营养素的 ●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占的百分比 第一章:总能量 1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成人1kcal/kg/h)、体力活动(是BMR的 1/2~1)、食物热效应(总热量10%); RNI可用BMR(基础代谢率)乘于不同的PAL(活动水平系数)

第二章.蛋白质: 1:功能: ●组织构成 ●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构成(激素、抗体) ●供给能量(1g蛋白质=4kcal(16.7kj)) ●肽、氨基酸特有功能(胰岛素等) 2:九种必需氨基酸:苯丙、蛋、缬、异亮、亮、组(儿童缺乏)、赖、苏、色、 3:氨基酸模式:所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鸡蛋蛋白质常作参考蛋白) 限制氨基酸:含量最低的必需氨基酸(木桶短板) 混合食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植物蛋白往往相对较缺少以下必需氨基酸(赖、蛋、苏、色)所以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故为了提高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需要将两种以上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eg:豆类(缺蛋氨酸)与梁谷类(缺赖氨酸)互补 4:氮平衡:饥饿时负氮平衡 5: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含量(换算系数6.25) ●消化率 ●利用率生物价 净利用率 ●功效比值 ●修正氨基酸评分:找出最低氨基酸评分*真消化率 6:营养评价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

食品营养学名词解释总结 亚健康:当健康状况透支,身体处于有不适的感觉却又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况,45%-85%. 健康:指不仅不生病,而且机体与环境之间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保持相对平衡,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营养学:是研究营养过程、需要和来源以及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人体健康规其改善措施的科学。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营养: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水、矿物质、维生素。人类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每日从外界环境摄入必要的物质----由食物组成的膳食。 营养密度:食品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浓度。 营养价值:是指在特定食品中的营养素及其质和量的关系。 食品卫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品卫生的定义是: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及美好的情况。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食品”而指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特指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由专门机构认定,分为A级和AA级,有专用标志性商标。A级:限制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产品;AA级:对应的是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关规定定义: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的、由授权的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颁发给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称为有机食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 消化(digestion):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滤过(filtration)和水溶扩散:膜上存在孔,由于水压和渗透压而产生的水流可以顺压携带化学毒物穿过膜孔。 主动转运:是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逆化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肠肝循环:毒物或代谢物由于肠液或细菌的酶催化,增加其脂溶性而被肠道重吸收,重新返回肝脏,形成肠肝循环,使其从肠道排泄的速度显著减慢,生物半减期延长,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代谢是指细胞内所发生的有组织的酶促反应过程.称为中间代谢,它是代谢活动的主体;广义的代谢泛指生物与外界不断进行酌物质交换过程,包括消化、吸收、中间代谢及排泄等作用过程。排泄: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能量:食物在体内经酶的作用进行生化氧化所释放出的热能。 食物能值:是食物彻底燃烧时所测定的能值,亦称“物理燃烧值”,或称“总能值”。

营养学工作心得体会三篇

营养学工作心得体会三篇 营养、食品与健康 题目: 学习营养与健康的心得体会 班级:20xx市场营销1班 姓名:梁宏坚 学号:20110416003 任课老师:蔡敏玲 得分: 学习营养与健康的心得体会 学了一个学期的营养学与健康课其实感悟有很多。 健康,就像快乐一样,很难有明确的定义。当我们生病时,渴望能拥有健康;但在健康状况良好时,就忘记它的重要性了。健康的身体应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够享有这个权利。对如何获得健康,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运动是最重要的;而有些人觉得,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营养知识的人来说,食物才是影响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我们一日三餐吃的就是食物,所以食物自然变成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如何吃才会健康,一直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比如,朋友善意的忠告,食品工业的广告及医疗职业的无稽之谈,想要从这些言词中分辨出真伪,便需要具备某些基本的知识,而知识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成的,等到我们需要时拿来加以运用。正如老师所说的学校周边的我们常去的奶茶店一样,少去少喝总会对身体有好处。

今日,我们所吃的食物,受到各地的风俗习惯、气候及个人的经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工作性质及其他的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选择食物并不完全是基于健康的理由。事实上,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出外用餐,没有人会故意去伤害自己的健康。无论你是家庭主妇或是家中的一份子,想要引入新的观念或新的食物时,都必须有好的理论及具体的事实来支持。然而,许多没有营养的食物,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四周并影响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种挑战,设法加以克服。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自己以后健康的生活能 有所帮助。可以为自己安排一个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上,注意饮食起居的合理安排,正所谓早睡早期精神百倍,合理膳食不要挑食,注意饮食的均衡,通过身体的全面检查,给自己指定相应的食谱,身体虚弱就要注意对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取量。再就是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个也是很关键的问题,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锻炼是绝对能真强一个人的体制的。主要是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运动都要有规律。心血来潮的健身还不如过猪一样规律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再就是不要偏食,什么都吃一点,不论别人说应该吃的,不该吃的,只要是平常的食物,健康的,我们都要摄取一点。健康的心态是重要的,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要学会面对失败和阴霾,要踩在他们身上前进。 营养学心得体会篇二:营养与健康心得体会 学习营养与健康的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 绪论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代名医和代表著作) (一)先秦、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二)隋唐时期——充实、系统化时期 《针灸甲乙经》、《脉经》、《诸病源候论》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三因记忆病证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金元 张从正(张子河)——攻邪派 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 朱震亨(朱丹溪)——滋阴派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士雄 另有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1、病、症、证的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伤、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

营养学 知识总结

营养学知识总结 1.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的方法 a.食物蛋白质含量; b.食物蛋白质的消化率,包括表观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真蛋白质的消化率; c.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d.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2.人体能量消耗的方面 人体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体力活动(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因素),食物热效应(指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三方面。 3.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a.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b.合成糖蛋白; c.影响正常上皮与分化; d.维持骨骼正常生长; e.防癌作用。 4.钙生理功能 a.构成骨骼和牙齿; b.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 c.促进某些酶的活性; d.参与血凝过程。 5.妊娠期营养对母体和胎体的影响 妊娠期营养对母体的影响:a.营养性贫血;b.骨质软化症;c.营养不良性水肿; d.妊娠并发症; e.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难产以及产后出血、感染及母乳不足等问题。 对胎儿的影响:a.低出生体重,b.先天性畸形,c.脑发育受损,d.围生期婴儿死亡率增高,e.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f.巨大儿。 6.膳食模式及分类,我国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改善措施 膳食模式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所占膳食的比重,以及各类食物所能提供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分为四类:东方膳食模式,西方膳食模式,日本膳食模式和地中海膳食模式。 我国膳食模式存在的问题:a.谷类食物消费偏低,b.蔬菜水果明显摄入不足,c.动物性食物及油脂消费大幅增长,d.奶类和豆类食物摄入不足,e.盐和酱油摄入量偏高。 主要改善措施:a.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制定国家营养改善相关法规;b.发展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等的科学指导,为改善营养健康水平发挥作用;c.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调节膳食结构,合理营养,预防疾病。 7.营养评价需要的资料分类:人体测量学资料,生化资料,临床资料和膳食资料。 8.营养性贫血概念及相关营养素 概念:凡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物质均可使红细胞分化、血红蛋白合成发生障碍,导致外周血液单位体积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范围,称为营养学贫血。 其相关营养素:a.铁缺乏:铁摄入不足,膳食中铁吸收率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铁丢失增加;b.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摄入量不足,吸收不良或利用障碍,需要量增加。 9.脂肪肝概念及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 脂肪肝(FLD):是指脂类(主要是三酰甘油或称中性脂肪)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聚集,其总量超过常量的1倍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浸润累及超过30%-50%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a.科学调整饮食,达到平衡营养;b.维持正常血脂、血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测试题汇总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一.名词解释 1.先秦时期“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整体观: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3.辨证论治: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4.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5.脾主运化: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6.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而成,积聚于胸中,灌注于心肺,主要功能是出喉咙而司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7.泌别清浊:小肠具有将胃传来的饮食水谷消化并分清别浊的功能。

部糟粕部分下注大肠,水谷的精微部分经小肠吸收后转输身体各处;分水液泌入膀胱,成为大小便排出体外。 8.天葵:肾中精气亢盛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的并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物质。 9.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基物质。 10.气虚:指元气耗损、脏腑组织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机变化。 1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2.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于病因。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1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路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网络,是经络系统的分支。经脉较粗大,经脉较细小。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14.虚则补其母:即补母,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15.肝肾阴虚:肾能涵养肝阴,是肝阳不致于上亢,肝阴又可资助肾阴再生。肾阴虚,不能滋养肝阴,肝肾阴虚;肝肾同源,肝阴不足往往与肾阴不足合并出现。 二.简答题 1.请简要叙述肝肾之间的关系 答: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肝与肾的关系,主要有阴液互养,精血互

食品营养学复习总结资料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人体获得食物并利用其作为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2.营养素用以维持人类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所必需的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3.营养价值:指食品中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一般说,食品中所提供的营养种类及其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营养价值越高。 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的营养组成、功能特性以及为保持、改善和弥补食物的营养缺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一门学科。 5.必需脂肪酸: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 7.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当某些或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标准水平时, 不论其他LAA的含量与比例如何适当,其营养价值也必然大大下降,这些含量不足的必须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8.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此比例适当。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 9.蛋白质互补作用:将几种蛋白质适当搭配,同时食用,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这种现象为互补作用. 10.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常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主要分为两类:消瘦型和水肿型。 11.氨基酸模式: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12.氨基酸评分:计算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或理想模式中相应的必需氨基

酸的比值的方法,计算的比值称为化学评分或氨基酸评分 13.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 14.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基需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的草酰乙酸结合方能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 15.食物热效应:又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 SDA)或膳食生热作用(dietary calorific effect),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16.维生素: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无热量的、食物中所含有的、微量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17.矿物质:人体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4%),称无机盐。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 18.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时,视紫红质合成不足,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导致夜盲症。 19.脚气病:硫胺素(VB1)严重缺乏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 20.“三D”症:皮炎、腹泻和痴呆,称“三D”症状。 21.癞皮病:烟酸缺乏时糖代谢受阻,神经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使神经功能受影响,引起癞皮病。 22.克汀病: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引起,也称呆小症,流行于地甲肿较严重的病区。 23.克山病:硒缺乏引起的,是一种从心肌坏死为特征的地方性心脏病。 24.食物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5.食物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26.“富贵病”:是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社会,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

运动营养学总结

1. 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具体内容: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 )”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从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预防慢性疾病两 方面来考虑人类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良好健康状态的作用的新观念。四项内容对应的简写和具体概念: 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RDA,指满 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 ):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危害健康。 3. 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 藻糖)寡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功能:1,细胞和组织的成分2,提供能量,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保肝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作为食品添加剂 4. 低聚糖的相关内容:寡糖又称低聚糖,是由3-9 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分为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 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 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5. 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果胶,树胶等;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 架,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果胶类易与食物中无机盐结合,而影响无机盐的吸收;木质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 6. 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 (或10 克/千克体重);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比赛前一周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或在赛前1-4 小时补糖1-5 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在赛前15 分钟或赛前2 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 (2)运动中补糖:每隔30-60 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物质,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h,多数采用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3)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理想的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运动后补糖量为 0.75-1.0g/kg,24 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 7. 脂类的功能:体内和体外:体内:1,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2,脂肪 是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3,保护重要器官(缓冲)4,维持体温正常;体外: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3,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8. 必需脂肪酸概念,分类,作用。必需脂肪酸(EFA):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必需由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亚油酸,亚麻油酸;作用:1,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3,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 9. 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表;对血脂的影响:饱和脂肪酸(SFA);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亚油酸,@-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1,降低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2,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3,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5,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副作用:1,可能加重出血倾向;2,过量DHA 可能造成神经过度兴奋3, 由于其很容易氧化,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导致衰老及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10.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影响: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1,有升高LDL-C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降低HDL-C;2,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3,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SFA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三个月过去了,在这我讲讲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

运动营养学总结

1.营养素的分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 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具体内容: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从预防营养素缺乏与预防慢性疾病两方面来考虑人类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良好健康状态的作用的新观念。 四项内容对应的简写与具体概念: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2,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RDA,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就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危害健康。 3.糖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 寡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多糖(糖原淀粉纤维) 功能:1,细胞与组织的成分2,提供能量,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保肝解毒作用6,增强肠道功能7,作为食品添加剂 4.低聚糖的相关内容:寡糖又称低聚糖,就是由3-9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分为 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生理功能:1,用作特定人群(如肥胖,糖尿病患者)饮食的甜味剂2,促进体内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结肠发酵”3,抗龋齿作用4,具有与膳食纤维类似的功能,如降低血清胆固醇,吸附肠内有毒物质,预防结肠癌等。 5.膳食纤维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果胶,树胶等;纤维素作为植 物的骨架,能够维持机体正常消化功能;果胶类易与食物中无机盐结合,而影响无机盐的吸收;木质素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维持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 6.补糖的方法:(1)运动前补糖:大运动量前数日内增加膳食中糖类至总能量的60%-70%(或 10克/千克体重);也可采用改良的糖原负荷法(即在比赛前一周逐渐减少运动量,直至赛前一天休息)或在赛前1-4小时补糖1-5克/千克体重(宜采用液态糖);在赛前15分钟或赛前2小时补糖,血糖升高快,补糖效果较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2)运动中补糖:每隔30-60分钟补充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物质,补糖量一般不大于60克/h,多数采用饮用含糖饮料的方法,少量多次;也可补充易消化的含糖食物。(3)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 理想的就是在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运动后6小时以内,肌肉中糖原合成酶活性高,可使肌糖原的恢复达到最大,补糖效果最佳。运动后补糖量为0、75-1.0g/kg,24小时内补糖总量达到9-16g/kg、 7.脂类的功能:体内与体外:体内:1,脂肪就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2,脂肪就是 一种富含能量的营养素3,保护重要器官(缓冲)4,维持体温正常;体外: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2,食物中的脂肪可向人体供应必需脂肪酸3,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8.必需脂肪酸概念,分类,作用。必需脂肪酸(EFA):人体所必需,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需由 食物中脂肪供给,故称为必需脂肪酸。分为亚油酸,亚麻油酸;作用:1,维持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3,前列腺素合成的前体 9.饱与脂肪酸,单不饱与,多不饱与脂肪酸的代表;对血脂的影响:饱与脂肪酸(SFA);单不饱与 脂肪酸(MUFA):油酸多不饱与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油酸,@-亚麻酸;对血脂的影响:1,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2,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3,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5,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副作用:1,可能加重出血倾向;2,过量DHA可能造成神经过度兴奋3,由于其很容易氧化,会引起体内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就是导致衰老及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10.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影响: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健康1,有升高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总结

营养学 概述: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转运、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需要并排泄废物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学核心是营养平衡(合理营养)。即通过合理的膳食、科学的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3合理膳食要点: ●保证营养合理 ●食物安全无害 ●烹调加工合理(色香味俱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易消化) ●合理膳食制度、饮食习惯 ●良好膳食环境、愉快心情 4营养——营养素(宏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微量:维生素、矿物质(>体重的0.01%的矿物质为常量元素)) 5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基本需要量—储备需要量—预防出现明显临床缺乏病的需要量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包括以下 ●平均需要量(EAR):能满足某人群50% ●推荐摄入量(RNI):满足绝大多数人;但高于生理需要量 ●适宜摄入量(AI):某种营养素的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某营养素的 ●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占的百分比 第一章:总能量 1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成人1kcal/kg/h)、体力活动(是BMR的1/2~1)、食物 热效应(总热量10%); RNI可用BMR(基础代谢率)乘于不同的PAL(活动水平系数) 第二章.蛋白质: 1:功能: ●组织构成 ●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构成(激素、抗体) ●供给能量(1g蛋白质=4kcal(16.7kj)) ●肽、氨基酸特有功能(胰岛素等) 2:九种必需氨基酸:苯丙、蛋、缬、异亮、亮、组(儿童缺乏)、赖、苏、色、 3:氨基酸模式:所含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鸡蛋蛋白质常作参考蛋白)限制氨基酸:含量最低的必需氨基酸(木桶短板) 混合食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植物蛋白往往相对较缺少以下必需氨基酸(赖、蛋、苏、色)所以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故为了提高植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需要将两种以上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eg:豆类(缺蛋氨酸)与梁谷类(缺赖氨酸)互补

食品营养学课程重点总结

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指摄入的某些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变成酸性或碱性的“残渣”。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是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即不能被人类的胃肠道中消化酶所消化的,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 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但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必须有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必需微量元素:为人体的生理活性物质,有机结构中的必需成分,不洗通过食物摄入,当从膳食中摄入的量减少到某一低限值时,会导致某一种或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损伤。 淀粉的糊化:淀粉在55摄氏度以上加热,吸水膨胀,溶于水肿,体积达到原来的数百倍。 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构成比例。 基础代谢: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各器官进行最基本生理机能的最低能量需要。 能量密度:指每单位重量的食物和饮料内可利用的能量 食物能值:即食物彻底燃烧时测定的能值,即“物理燃烧值”,或称“总能值”。 生理能值:即机体可利用的能值,在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的最终产物与体外燃烧时相同,但要考虑到机体对它们的消化、吸收情况。蛋白质在体内的氧化并不完全,尚有部分能量的有机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由尿排出,再要考虑到消化率的影响。因此,食物能值不等同于生理能值。 1、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齐全,但有的氨基酸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这类蛋白质叫做不完全蛋白质(错) 2、胆固醇来自食物外,不可有人体组织合成。答案(错) 3、膳食纤维不包括木质素。答案:错 4、从低氮膳食进入高氮膳食,氮的排出量会发生立即的应答反应。错 5、非必需氨基酸充足可减少某些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对 6、必需氨基酸都是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错 7、有酸味的食品就是成酸食物。错 8、糊粉层的营养价值比胚乳高。对 9、木质素吸附胆汁酸的能力比纤维素弱。错 10、碳水化合物的呼吸商最高。对 11、碘的缺乏会引起克山病。错 12、人体对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很高,平均为30%。错 13、维生素A原最重要的来源是β-胡萝卜素。对 1.60KG体重的成年人每天的需水量为:2500 ml 2.营养素通常可分为六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 3.三大生热营养素分别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4.若营养质量指数INQ<1,说明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供给量(少于)热能的供给量,食物营养价值(较低) 5.谷类加工精度越高,维生素B1的损失就越(多) 6.谷粒的营养成分主要集中于胚乳,营养价值最高的部位是胚芽,谷类蛋白一般以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7. 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生热营养素。 8.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年龄,性别,体型,环境温度与气候,内分泌,其他因素。 9脑组织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10评价一种营养素在体内供能的功效,主要看其高能磷酸键的产率 11基础代谢是指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各器官进行最基本生理机能的最低能量需要。 12呼吸商是指一定时间内的二氧化碳产量与消耗氧气量的比值。 13根据矿物质在人体中的含量和人们对它们的需要量,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4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上端,因为此处有钙结合蛋白,吸收的钙最多。 15食物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某些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变成酸性或碱性“残渣”。 16按照维生素的溶解性能不同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以及类维生素物质三大类 17维生素的缺乏按其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维生素缺乏和继发性维生素缺乏 18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的载体。 19人体的必须氨基酸有8种,它们是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 20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P4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