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营养学-重点整理

中医营养学-重点整理

中医营养学-重点整理
中医营养学-重点整理

中医营养学

识记领悟▲应用

第一章

1、中医营养学的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内容: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禁忌饮食制度饮食卫生食物本草

2、中医营养学的基本观点:(1)整体观念A人与自然的整体观B人体自身的整体

(2)平衡阴阳(3)药食同源

第二章

1、《备急千金要方》的作者:孙思邈。食治篇出自该书第26篇。唐代文献

贡献:论述了日常生活里所食用的果、蔬、谷、肉的形、味、药理作用、服食禁忌及治疗效果等,为现存医学书籍中最早的食疗专篇。

2、《食疗本草》的作者:孟冼唐代文献

主要贡献:书中总结了唐代以前二千余年所积累的食疗养生知识,内容丰富,药物多切合实用,凡可供食用且兼具医疗效果之物均予记录,收录了许多唐初本草未载的食物。所列食治药物,多系人们常用的食物,酱菜,果品,肉类等,反映了以食养脏的思想。3、《养老奉亲书》的作者:北宋陈直。宋代文献

对老年保健的主要贡献:(1)饮食为重(2)食药同用(3)忌粘硬生冷饮食。

4、《饮善正要》一书出自的朝代:元代。作者:忽思慧金元时期文献

主要贡献:(1)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优良传统(2)治未病,重食忌干(3)主张饮食有节(4)重视妇幼饮食保健(5)补充食物本草不足

5、《本草纲目》一书出自得朝代:明朝。作者:李时珍明代文献

对中医营养学的主要贡献:(1)明代以前食物本草的总结(2)食疗经验丰富(3)重视饮食禁忌

6、《随园食单》出自的朝代:清朝。作者:袁枚清代文献

7、《随息居饮食谱》出自的朝代:清代咸丰时期作者:王士雄。清代文献

第三章

1、进行原料处理的目的:(1)纯净原料(2)改变原料性能或功效(3)便于贮存和制剂

(4)矫正异位,改善口感

2、常见的传统食品品种:鲜汁、茶饮、露剂、速溶饮料、酒剂、蜜膏、糖果、米面食品、粥食、菜肴、羹汤等

3、酒剂的特点:(1)气味芳香,风味独特(2)利于原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3)增强原料的功效作用

制作方法:(1)冷侵法(2)热侵法(3)酿制法

4、鲜汁的特点:(1)营养丰富(2)感官性好(3)生津止渴

5、茶饮的选材:多选择质地轻薄,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原料,如植物的花、叶、果实、茎枝、细根等,尤以花、叶为多。制作方法:用开水冲泡、温侵而成。

特点:(1)适用含挥发性成分的原料(2)加减灵活,饮用随意,边泡边饮(3)利于储存,便于携带,使用方便(4)多用于辅助治疗外感轻症,饮食积滞。

制作方法: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

——灌装(88℃)封盖

6、蜜膏的特点:(1)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利于保存,方便携带(2)作用和缓,疗效持久(3)服用方便,直接食用或用热水冲化饮服即可(4)所含蜂蜜有一定的滋补作

7、米面食品的特点:(1)以谷类食物为主,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者(2)容易消化,易于吸收

8、粥食的特点:(1)制作简单,容易消化吸收(2)加减灵活,适应面广,老少皆宜(3)具有健脾胃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病患者

9、菜肴的特点:(1)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要(2)加减原料方便灵活,适用于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病症的需要

10、羹汤的特点:(1)菜式精美,美观诱人(2)柔润嫩滑,容易消化

▲应用:茶饮:可以辅助治疗风湿、胆热所致的目疾

酒剂:可以辅助治疗食欲不振,蛔虫性腹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性泄泻等症。

粥食:可以用于糖尿病口渴症

米面食品:用于虚损劳伤,身形消瘦,须发早白,目昏耳鸣,男子遗精,女子带

多等症;健康人服之保健强身。

第四章

3、应提倡的配伍:(1)相须:即性能功效相似的食物配合应用,可以起到相互增强的作用

(2)相使:即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食物配合,某一辅助食物能提

高另一主食物的功效。

(3)相畏:一种食物的不良反应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

(4)相杀: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

4、应避免的配伍:(1)相恶:即两种食物合用,一种食物能够减轻另一种食物的功效

(2)相反:即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的反应。

5、饮食禁忌的概念:指的就是有关食之“非所宜”的诸般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饮食禁忌的主要内容:(1)生冷;寒证、或阳虚体质者慎用。

(2)辛辣;热证、阴虚、湿热者慎用。

(3)粘滞;脾虚有湿、痰湿、夏天署湿季节不宜进食这类食物。

(4)腥膻;为风热、痰热、斑疹疮疡等证所忌。

(5)油腻;脾湿或痰湿者、中老年人不宜使用这类食品。

▲、不同病证饮食禁忌:(1)表证;慎用补益、滋腻的食物

(2)里证;慎用发散解表的食物。

(3)寒证;慎用生冷、寒凉性食物。

(4)热证;慎用辛辣、温热性食物。

(5)虚证;阳虚内寒者慎用生冷、寒凉制品。阴虚内热者慎用辛辣、

温热之品。

(6)实证;淤血证,慎食生冷之品;水肿者慎食咸味食物。

▲、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1)服药时忌生冷、粘腻、肉、面、五辛、酒、酪、臭物等(2)服药时应尽量避免相恶配伍。(3)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

6、发物的定义:指凡是能引起旧病复发或心病加重的一类食物,与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有关。腥膻、辛辣之物、香菜、豆芽、蘑菇等多属于此类。

9、饮食应用的原则:(1)全面膳食(2)辩证施膳(3)顾护脾胃(4)以食为主(5)饮食制度(6)饮食卫生

10、我国古代全面膳食的内容:五谷为养,五果为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津益气。

11、饮食制度的含义:主要是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规律,节制。(1)进食的时间要有规律(2)进食量要有节制

10山东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0402)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预防医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和现代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能够在医院、社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营养指导及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养要求 1. 知识要求 (1)掌握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一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营养学实践。 (2)比较系统地掌握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3)系统掌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4)掌握中医学食疗药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5)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的营养临床诊疗知识。 (6)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 (7)熟悉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知识。 (8)熟悉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2. 能力要求 (1)具有对各类人群进行营养宣教、营养评估、营养指导、编制营养食谱的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中医体质及证候进行中医食养食疗指导的能力。 (3)掌握食物营养价值的分析,食物资源开发和食品强化的营养设计与鉴定。

(4)具有对食品中各种污染物、添加剂、天然有毒成分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基本能力。 (5)掌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抢救的方法和技能。 (6)具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一定的烹调工艺学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开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学研究的能力。 (9)具有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达到山东省大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合格水平。 3. 素质要求 (1)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忠于人民,志愿为食品卫生和营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奋斗。 (2)职业素质:热爱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事业,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学伦理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依法工作的法律观念。 (3)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备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8年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中医营养学第五章各种食物分类

中医营养学王红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五章常用食物 第一节谷薯类 1、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①粳米锅巴200克(磨成粉),红糖100克,调服,治脾胃不调。 ②粳米100克,薤白50克,煮粥,治脾虚泄泻和呕吐。 2、籼米:又叫南米、机米,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 功效: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3、糯米:又叫元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 糯米加山药粉同煮,能健脾益气。 4、粟米:又叫小米、黄米。味甘、咸,性凉。归脾胃肾经。 功效:益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益气(主要是用力过后补气,如妇女刚生完孩子);养血(主要是产后气血不足)。 小米150克,羊肉250克,熬汤,用于产后补气养血。 小米煮后上面漂浮的一层称为小米油,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婴儿服用。 5小麦:又叫淮小麦,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心气不足会导致心烦意乱,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5个,水煎服。 6、大麦: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大麦茶中含有尿囊素,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 7、燕麦:又叫雀麦、野麦。味甘,性平。归脾肝大肠经 功效:和脾益肝、滑肠、止汗、催产。 注意孕妇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流产 8、荞麦:又叫乌麦,荞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 毒疗疮。 荞麦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血脂、血压。 9、玉米:又叫苞米,包谷。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玉米须煮水,能治疗水肿,小便不通。 玉米面、小米面、大豆粉等量混合做成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玉米不能长期单独服用,否则会营养不良。 10、高粱:又叫蜀秫。味甘、涩,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脾止泻、化痰安神。 注意:正常人多吃能导致便秘。 11、青稞:别名油麦、青稞麦。味咸、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 12、薏苡仁:又叫薏米、苡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30克,黑豆50克,乌梅10个,水煎服,治疗肺痈、肺炎。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营养学复习题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学年 《中医营养学》复习题 A型题 1.“营养"一词古代又作: A.扶养B.养分 C.营造D、经营 E。荣养 2。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A。食疗B、食补C、食节 D、食用 E.以上都不就是 3。记载用鲤鱼粥治妊娠胎动,扁豆粥治小儿霍乱等食治方得就是: A。《圣济总录》 B。《本草经集注》C、《养老奉亲书》D、《外台秘要》 E、《食医心鉴》4。薏苡粥中添加红枣,在食品配置上属于: A.升降并举B。散收同用C.寒热并调 D.攻补兼施 E.动静相调 5.食物得性能,古代简称为( )等、 A、食用 B.食气C。食疗 D。食治 E.以上都不就是 6。具有补益与缓解疼痛、痉挛等作用得食物就是……食物。 A、酸味 B、苦味C、甘味 D. 辛味E。咸味 7.下列关于食物得叙述不正确得就是: A.指供人食用得天然物质B。它提供人体必需得营养素 C.具备用量与用法方面得限制 D、一般不具备剂型、剂量方面得限制E。提供色、香、味、形得食欲享受感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饮食营养学得基本观点?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B.调理阴阳营养观 C、食药一体营养观 D、以脏补脏营养观 E.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 9、“忌食养胎”就是指: A。月经期饮食禁忌 B。育龄期妇女饮食禁忌C。怀孕期间孕妇应增加进食以养胎 D、怀孕期间孕妇应忌食或尽量避免食用对胎儿不利得食物 E。以上都不就是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活血类食物? A、山楂 B.桃仁 C、蟹爪 D.胡萝卜 E.以上都不就是 11.现代研究葱白含有挥发油,油中成分( )具有较强得杀菌作用、 A。蒜辣素B、葱素 C. 姜烯D。姜醇E。维生素 12. 治疗风寒感冒,又能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可解鱼蟹中毒得食物: A、生姜 B。苏叶C。芫荽D。薄荷E。葱白 13、生姜少用于下列哪种病证得食疗。 A。风寒感冒 B、半夏中毒 C。呕吐不止D、胃寒疼痛 E. 小儿痘疹 14。芫荽又名: A、香菜 B.菠菜C.通心菜D、黄花菜 E。以上都不就是 15。进食过多香蕉,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就是因为香蕉果肉中含有: A。甘露醇B。5-羟色胺 C、果糖D。葡萄糖 E.草酸 16。金银花露就是金银花水溶液……取得。 A。加热 B。过滤 C. 蒸馏 D。重结晶 E。以上都不就是 17。下列关于紫菜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含碘较高B、可降低血浆胆因醇含量C。多食胀腹 D.可清热利水 E。可治疗感冒18。下列关于豆腐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 每天食豆腐,可协助适应水土B、豆腐为豆浆用盐或石膏点后加工而成

国家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精)

简介: 根据用餐人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运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配置适合不同人群合理营养要求的餐饮产品的人员。 技术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报考条件: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报考条件: 一、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二)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二、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卜)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三)取得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三、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三)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四)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本职业毕业证书。 四、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三)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黄帝内经与四季养生

“养生”这个词在普通人群中有着逐渐增长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身体质量的提高。思想是人价值的扩展,而身体的健康则是根基。而《黄帝内经》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皇帝内经》简称为《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皇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家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古时人们就注意到天时地利带给人们的影响,而现在天气如此多变,人们会因此难以适应,容易生病。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养生。这是一个预防疾病的不错方法。从四时来说,《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外界环境不可分割。如《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的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身调节。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强调了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即要顺四时、适环境、调阴阳,以增强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内论》同时提出四时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皇帝内经》在描述春天节气特点时,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与春天气机适应的养生之理。 《黄帝内经》也描述了春天里,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比如立春我们吃春饼,春饼中包裹着豆芽。而芽!初生的芽,生命力的集聚。从现代营养学讲,食物没有质的区别,就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的差别,中国人认为,吃豆芽跟吃豆瓣完全不同,芽是最具生命力的。所以,我们除了吃豆芽,还吃什么芽?香椿芽。这些都是初生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东西,所以呢,要吃这个。而且,肝的颜色是什么?青。吃这些绿色的、初生的、生发的食物,有意识的要添加这个。然而我们不仅要知道春天吃什么,还要知道春天不应该吃什么?春天最忌讳吃酸的。为什么?酸是收敛的感觉,所以这跟“赏而勿罚,予而勿夺,生而勿杀”是相违背的。春天吃酸的其实都是在伤肝气。所以,春天应该吃辛、辣,植物的芽尖。春天不是吃肉的季节,要因为你吃肉就得杀戮,过度的食肉或动物内脏也会增进我们的胆固醇的含量,所以要减少肉类的食用,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所以说春季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总结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卫生,饮食宜忌等内容。 中医营养学的特点: 1.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如整体观念,平衡阴阳,食药同源,辨证施膳等; 2. 历史悠久,文献丰富,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周代医生细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其中食治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篇,孟冼《食疗本草》为食物疗法的专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3. 独特的饮食卫生学说,如谨和五味、饮食有节、饮食宜忌等; 4. 具有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大地,内容丰富,安全有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阳阳学说 (一)阳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相互对立制约,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取得动态平衡的结果; 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与阳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阴就无所谓的阳,没有阳就无所谓阴; 3. 阴阳的相互消长,相互依存的双方不是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而处于“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发展之中; 4. 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双方会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阳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疹断;用于疾病的治疗。 二,气血津液 (一)气 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它存在于人体的脏腑组织,通过脏腑组织的机能活动反映出来的。气的功能 1. 推动作用,只有气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人的生长发育,人体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和功能才能正常进行; 2. 温煦作用,人体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与气的温煦作用是密切相关的; 3. 固摄作用,指对血,精,津液等液态物质起到统管,固摄,防止流失的作用; 4. 防御作用,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犯,又能与入侵之病邪作斗争,把病邪驱出机体; 5. 气化作用,气的功能失常,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会受到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运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汗液,尿液和粪便的排泄就都不能正常进行。 (二)血 血是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于全身,内致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为人体各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营养。1. 营养滋润作用 2. 养神作用 (三)津液 是指唾液,胃液,肠液等机体正常需要的分泌物,起着滋润濡养的作用。1. 滋润濡养 2. 充养血脉 (三)气,血,津液的关系 (1)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2)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无形的气必须依附于有形的血之中,血为气的生成与功能活动提供营养,保证气的化生,运行以及发挥其旺盛的生理功能; (3)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中医营养和现代营养的区别和联系

中医营养和现代营养 区别: 中医营养,起源已经几千年了,无论后人如何的推敲或者增添那只是画蛇添足,中医讲究多数从过去式的食品中摄取营养,也就是经过了很多实践,才证明这个是有营养的,那个是没营养的。中医营养是中医的一些理论,对现代人来说可以算作设想,例如阴阳、温热寒凉、五味、五脏六腑、经络等,还没有被现代科学所完全发现。 中医营养学比较注重整体,它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治疗的目的始终着眼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改善整体机能状态,而不仅针对个别的病证。要求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中医营养学在全面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季节、地域特点,食物的性味不同进行辩证施膳。根据人体的体质不同辨证施食,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比如气虚的人,当用补气药膳;血虚的人,可以使用补血的药膳。根据季节不同调整膳食,“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多吃绿色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

油的食品,如苦瓜、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不仅是中医用药原则,也是中国传统饮食宜忌的理论依据。这与现代营养学从分析食物营养成分入手,从含营养素去解释,其营养价值的还原论方法存在明显区别。中医食物养生调理作用,绝非指“营养素”,而是根据性味归经理论进行分析选择,这种辩证科学的饮食宜忌观,在现代营养学和西医理论中是很难见到的。而正是这点才体现了中医传统食疗极强的实用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理论的精华所在。十味中药的营养保健作用中药能增进体质,抗衰延年为古今中外所公认。 在认识人体上,中医往往从整体观念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五脏为中心形成了自己一套特色知识理论。而对食物则是在阴阳五行为指导概括了食物性味、归经,阐述了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形成发展了中医食疗药膳的理论,并以此指导用于调理人们健康。中医药食疗其目的是使人们健康长寿,并是人体营养达到动态平衡,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不同形式,表现为食物的配搭,重视膳食与药膳的结构合理化。

中医营养学论文

中医营养学论文 【摘要】阐述了在《中医营养学》选修课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更新。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科技知识的结合,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创造性运用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医营养学;教学方式;教学特色;考核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1]。广东药学院是地方院校,由于隶属于地方,服务于区域的特性,其办学目标是以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一目标指引下,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反映专业特点,更要与市场经济相联系,使课程体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2]。我校《中医营养学》选修课的开设,不仅改革了我院中医类课程的教学方式,创新了中医药知识体系,还提高了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兴趣,并逐步形成我院的教学特色。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来源不同的二级学院,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不同,如何通过开设该类公选课,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中医药保健意识,增强他们对中医养生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是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探索中面临的问题。 一、充分提高对公选课的认识 中医药学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养、食疗是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特色之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药的预防、营养、保健受到更多的重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迅速。社会对该方面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为此近年有多所医药大学增设了中医药养生或保健方向的课程或专业。我校现有的中医药课程,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依据,偏重基础和理论教学,忽视中医药的实用性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因此,应加强实用性中医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中医营养学” 是一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营养治疗学,就是将食物与食物或食物与药物相配合,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或促进机体康复及延缓衰老,为食、药、养、疗结合的学科,是一门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通过学习《中医营养学》,对学习中医药防病保健、促进康复的知识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从中直接受益,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中医营养学》教学中注重实践,强调实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郭姣教授的倡导下,我校在2001年将《中医营养学》纳入教学计划,先后在药科学院、中药学院开设了《中医营养学》这门专业选修课,两院学生100%选报,效果很好;2006年,为满足我校医药商学院、医药信息学院、生命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几十个专业学生的需求,将《中医药营养学》增设了公共选修课,报选人数超过90%,成为我校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2008年《中医营养学》成为广东药学院大学城互选课。 二、选择相关教材,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1.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 中医营养相关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种类比较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版的教材有10多种,其中包括申却骄、姚鸣春编着的《中医营养学》,翁维健主编的《中医饮食营养学》,郭永洁主编《中医食养食疗学》,郭姣主编《中医营养学》等,其中郭姣主编《中医营养学》注重创新,体系完整、难易适度、教材结构合理,实践性强,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多年来一直作为我校教材。作为专业自选课、公共选修课,一般是安排36学时, 2个学分。在讲授内容上精心安排和组织,一般来说,讲授内容可以分为4篇。第一篇,总论,中医营养学的概

中医营养和现代营养的区别和联系知识讲解

中医营养和现代营养的区别和联系

中医营养和现代营养 区别: 中医营养,起源已经几千年了,无论后人如何的推敲或者增添那只是画蛇添足,中医讲究多数从过去式的食品中摄取营养,也就是经过了很多实践,才证明这个是有营养的,那个是没营养的。中医营养是中医的一些理论,对现代人来说可以算作设想,例如阴阳、温热寒凉、五味、五脏六腑、经络等,还没有被现代科学所完全发现。 中医营养学比较注重整体,它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性、系统性,治疗的目的始终着眼调整机体的阴阳气血,改 善整体机能状态,而不仅针对个别的病证。要求全面膳食, 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中医营养学在全面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季节、地域特点,食 物的性味不同进行辩证施膳。根据人体的体质不同辨证施食,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 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比如 气虚的人,当用补气药膳;血虚的人,可以使用补血的药 膳。根据季节不同调整膳食,“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 咸”,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多吃绿色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

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苦瓜、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不仅是中医用药原则,也是中国传统饮食宜忌的理论依据。这与现代营养学从分析食物营养成分入手,从含营养素去解释,其营养价值的还原论方法存在明显区别。中医食物养生调理作用,绝非指“营养素”,而是根据性味归经理论进行分析选择,这种辩证科学的饮食宜忌观,在现代营养学和西医理论中是很难见到的。而正是这点才体现了中医传统食疗极强的实用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和营养学理论的精华所在。十味中药的营养保健作用中药能增进体质,抗衰延年为古今中外所公认。 在认识人体上,中医往往从整体观念出发,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五脏为中心形成了自己一套特色知识理论。而对食物则是在阴阳五行为指导概括了食物性味、归经,阐述了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形成发展了中医食疗药膳的理论,并以此指导用于调理人们健康。中医药食疗其目的是使人们健康长寿,并是人体营养达到动态平衡,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不同形式,表现为食物的配搭,重视膳食与药膳的结构合理化。

中医营养学-重点整理

中医营养学 识记领悟▲应用 第一章 1、中医营养学的定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防病治病、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内容: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禁忌饮食制度饮食卫生食物本草 2、中医营养学的基本观点:(1)整体观念A人与自然的整体观B人体自身的整体 (2)平衡阴阳(3)药食同源 第二章 1、《备急千金要方》的作者:孙思邈。食治篇出自该书第26篇。唐代文献 贡献:论述了日常生活里所食用的果、蔬、谷、肉的形、味、药理作用、服食禁忌及治疗效果等,为现存医学书籍中最早的食疗专篇。 2、《食疗本草》的作者:孟冼唐代文献 主要贡献:书中总结了唐代以前二千余年所积累的食疗养生知识,内容丰富,药物多切合实用,凡可供食用且兼具医疗效果之物均予记录,收录了许多唐初本草未载的食物。所列食治药物,多系人们常用的食物,酱菜,果品,肉类等,反映了以食养脏的思想。3、《养老奉亲书》的作者:北宋陈直。宋代文献 对老年保健的主要贡献:(1)饮食为重(2)食药同用(3)忌粘硬生冷饮食。 4、《饮善正要》一书出自的朝代:元代。作者:忽思慧金元时期文献 主要贡献:(1)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优良传统(2)治未病,重食忌干(3)主张饮食有节(4)重视妇幼饮食保健(5)补充食物本草不足 5、《本草纲目》一书出自得朝代:明朝。作者:李时珍明代文献 对中医营养学的主要贡献:(1)明代以前食物本草的总结(2)食疗经验丰富(3)重视饮食禁忌 6、《随园食单》出自的朝代:清朝。作者:袁枚清代文献 7、《随息居饮食谱》出自的朝代:清代咸丰时期作者:王士雄。清代文献 第三章 1、进行原料处理的目的:(1)纯净原料(2)改变原料性能或功效(3)便于贮存和制剂 (4)矫正异位,改善口感 2、常见的传统食品品种:鲜汁、茶饮、露剂、速溶饮料、酒剂、蜜膏、糖果、米面食品、粥食、菜肴、羹汤等 3、酒剂的特点:(1)气味芳香,风味独特(2)利于原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3)增强原料的功效作用 制作方法:(1)冷侵法(2)热侵法(3)酿制法 4、鲜汁的特点:(1)营养丰富(2)感官性好(3)生津止渴 5、茶饮的选材:多选择质地轻薄,具有芳香挥发性成分的原料,如植物的花、叶、果实、茎枝、细根等,尤以花、叶为多。制作方法:用开水冲泡、温侵而成。 特点:(1)适用含挥发性成分的原料(2)加减灵活,饮用随意,边泡边饮(3)利于储存,便于携带,使用方便(4)多用于辅助治疗外感轻症,饮食积滞。 制作方法:1、流行制作方法:茶叶——浸提(85℃/15`)——粗滤(80℃)——迅速冷却(5℃)——精滤(5℃)——调配(80℃)——高温杀菌(90℃/15`) ——灌装(88℃)封盖 6、蜜膏的特点:(1)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利于保存,方便携带(2)作用和缓,疗效持久(3)服用方便,直接食用或用热水冲化饮服即可(4)所含蜂蜜有一定的滋补作

2018年10月自考《中医营养学》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中医营养学》真题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营养学试题 课程代码:057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随息居饮食谱》的作者是 A.费伯雄 B.沈李龙 C.王士雄 D.孙思邈 2.不是腥膻食材的是 A.猪肉 B.羊肉 C.狗肉 D.海虾 3.在饮食应用中,药物的选择应避免 A.偏性小 B.作用缓和 C.无毒副作用 D.大量用药 4.茶饮善治的病证是 A.内伤轻证 B.内伤重证 C.外感重证 D.外感轻证 5.夏季食养要点是 A.辛温发散 B.清热解暑 C.温补强身 D.分清温凉 6.幼儿期忌食 A.粥食 B.羹汤 C.米面食品 D.油腻食品 7.不是润肤美容食养要点的是 A.全面膳食,荤素搭配 B.清热凉血,泻实祛邪 C.饮食勿过,饮食勿偏,饮食清淡 D.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8.青葙子速溶饮的功效是 A.长智安神 B.清肝明目 C.开胃宽肠 D.利水化湿 9:莲肉糕的功效是 A.益气养血,聪耳明目 B.补脾养肝,健脑益智 C.益脾和胃,安神长智 D.养心安神,疏肝解郁 10.减肥宜选用的食物 A.芝麻 B.羊肉 C.海蜇 D.猪肾 11.人参胡桃肉汤的功效除宣肺平喘外,兼有 A.补肝强筋 B.补心安神

C.补肺脾肾 D.补肾滋阴 12.胃炎急性期禁用的食物是 A.鸡蛋 B.大米 C.苹果 D.牛奶 13.适用于胃寒冷痛的食疗方是 A.三七炖鸡蛋 B.玫瑰花茶 C.椒面羹 D.莱菔陈皮粥 14.肝硬化应避免的食物是 A.小米、粉 B.瘦肉、鱼类 C.豆浆、扁豆 D.芹菜、韭菜 15.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是 A.海带 B.动物内賍 C.豆类 D.浓茶 16.胃癌食疗重在 A.滋阴润肺 B.益胃散结 C.利水渗湿 D.清热解毒 17.具有补益气血,温经散寒的方是 A.红糖姜汤 B.枣仁生地粥 C.四仁饮 D.罗汉果饮 1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食疗原则是 A.凉血、补肾 B.清热、除湿 C.养阴、活血 D.疏风、透邪 19.香菜胡萝卜粥适用于麻疹 A.初热期 B.见形期 C.恢复期 D.外透期 20.小儿暑热症宜选择的食物是 A.羊肉 B.桂圆 C.荸荠 D.生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养老奉亲书》对老年保健的主要贡献包括 A.饮食为重 B.忌粘硬 C.食药同用 D.五味偏嗜 E.忌生冷 22.提倡的配伍包括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杀 E.相反 23.饮食制度是指 A.进食的顺序要有规矩 B.进食要按食谱规定 C.进食的时间要有规律 D.进食量要有节制 E.进食的食物要有选择 24.湿热质人群适宜选择的食物有 A.年糕 B.绿豆 C.蜂蜜 D.茄子 E.马齿苋

关于“醋”的中医学及饮食营养学的认识

关于“醋”的中医学及饮食营养学的认识 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也是一味中药和医疗保健品。医食同源,以醋为药,肇始于先民,历代都有发展。古今本草收载药醋的方药甚多,融食疗与药疗于一体,使药醋疗法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可惜其资料散见于历代医籍之中或流传于民间的口耳之间,尚无系统的搜集整理。为使大家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醋,本文从醋的起源与发展概况;醋的中医记载与运用;醋的现代分类;醋的饮食营养价值;醋的风俗流行等五个方面做一简单的梳理。 一、醋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醋”在《说文》中解释为“客酌主人也”。就是宴席上客人以酒回敬主人之意。古代称醋为醯、酢、苦酒、米醋等。汉代司马迁《史记》记载:“通邑大都,醯酱千瓯。”醯就是醋的原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作醋法》中明确指出“酢,今醋也”。 我国在夏朝发明了酒之后,根据当时酒的酿制和储存技术,推断“酒酸变醋”的可能。据考证制醋的历史虽稍晚于酿酒,但在公元前8世纪已有醋的文字记载。公元前1058年周公所著的《周礼》以及孔子《论语·公冶长》中就有关于醋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专门的酿醋作坊,但那时的醋还是比较贵重的调料,直到汉代才开始普遍生产。据东汉时期的著作《四民月令》中记载:“四月四日(农历)可作酢(醋),五月五日(农历)可做醋”这时的醋已经成为了普通人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内容之一。南北朝时期,食醋的产量和销量都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酿醋技术的不断发展。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酿造典籍,书中共收载了22种制醋法,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从上古至北魏时期的制醋经验和成就,其中的一些制醋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醋的中医记载与运用 在历代的本草书中也多有“醋”的记载。考察历代的综合性的本草典籍中,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经集注》中有“酸浆”(又名:醋浆)的记载,但据专家考订后,在《中华本草》中明确指出上面所记载的“酸浆”是茄科植物挂金灯,而不是我们现在所指的醋。在《新修本草》中则有确实的记载:醋,味酸,温,无毒。主治痈肿,散水气,杀邪毒。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呼苦酒。丹家又加余物,谓为华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脏耳。又案:醋有数种,此言米醋。若蜜醋、曲醋、桃醋、葡萄、大枣、等诸杂果醋,及糠糟等醋会意者,亦极酸烈,止可啖之,不可入药用也。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更详尽的记载:醋,释名为酢、醯、苦酒。集解:醋有数种,有米醋、麦醋、曲醋、糠醋、糟醋、饧醋、桃醋、葡萄、大枣、等诸杂果醋,会意者亦极酸烈。惟米醋二、三年者入药。李时珍又详细记录了各种醋的制作方法。如米醋∶三伏时用仓米一斗,淘净蒸饭,摊冷盦黄,晒簸,水淋净。别以仓米二斗蒸饭,和匀入瓮,以水淹过,密封暖处,三七日成矣。米醋的主治为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理诸药,消毒。治产后血运,除症块坚积,消食,杀恶毒,破结气,心中酸水痰饮。治妇人心痛血气,并产后及伤损金疮出血昏运,杀一切鱼、肉、菜毒。醋磨青木香,止卒心痛、血气痛。浸黄柏含之,治口疮。调大黄末,涂肿毒。煎生大黄服,治

中医营养学的发展与展望

- 1 - 中医营养学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中医营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人的机体功能。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医营养学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内中医营养学的发展状况,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中医营养学;发展;综述;展望 中医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运用食物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涉及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1]。中医营养学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人的机体功能。与其他学科一样,中医营养学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中医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1.1传统中医营养学的起源和进程 1.1.1中医营养学早期雏形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需要。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过程中,不断品尝,逐渐分清药物和食物的区别,将有治疗作用的动植物均归于药物,能饱腹充饥,对身体有益的动植物均归于食物,因此在医学史上有“医(药)食同源”的说法。钻木取火由古人茹毛饮血的生食转变为熟食,为人类增进健康创造了条件,这是一大进步。商代,相传伊尹精通烹调,同时善于配制各种汤液治病,原料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桂即是调料,又是发汗解表、宣通阳气、温胃止呕的佳品。此时中国传统营养学已经初具雏形。至周代,据《周礼·天官》所载,食医位居疾医、疡医、兽医之首,可见当时朝廷非常重视饮食养生和治疗问题。这标志着中国传统营养学已形成制度,比西方营养师早了2000多年。[2] 1.1.2中医营养实践及发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营养学在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食养、食疗方面更突出,这些大多记载于医书和本草著作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书——《黄帝内经》,它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全面膳食观点。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样配制的膳食才符合人体健身的需要。这可能是世界上全面膳食的最早记载。《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之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共载药物365种。书中也记载了一些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如薏苡仁、胡麻(芝麻)、芡实、山药、龙眼、干姜、核桃仁、蜀椒等。东汉时期的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选用不少食物治病,如用于心神失养,精神抑郁的“百合鸡子黄汤”,就是典型的代表。晋代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用海藻治瘿病(甲状腺肿),用猪胰治消渴病(即糖尿病)。唐代孟诜撰写了第一部食物本草专著(《食疗本草》),共分三卷,收载食用本草241种,每味食物名下均载有数个处方,其配制合理,使用方便。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篇中,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夫为医者,当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书中论述用肝脏治夜盲;海藻、昆布治瘿瘤;谷皮防治

中医营养学复习题2014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4学年 《中医营养学》复习题 A型题 1.“营养”一词古代又作: A.扶养 B.养分 C.营造 D.经营 E.荣养 2.中医饮食养生又叫: A.食疗 B.食补 C.食节 D. 食用 E.以上都不是 3. 记载用鲤鱼粥治妊娠胎动,扁豆粥治小儿霍乱等食治方的是: A.《圣济总录》 B.《本草经集注》 C.《养老奉亲书》 D.《外台秘要》 E.《食医心鉴》4. 薏苡粥中添加红枣,在食品配置上属于: A.升降并举 B.散收同用 C.寒热并调 D.攻补兼施 E.动静相调 5.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 )等。 A.食用 B.食气 C.食疗 D.食治 E.以上都不是 6.具有补益和缓解疼痛、痉挛等作用的食物是……食物。 A. 酸味 B. 苦味 C. 甘味 D. 辛味 E. 咸味 7.下列关于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指供人食用的天然物质 B.它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C.具备用量和用法方面的限制D.一般不具备剂型、剂量方面的限制 E.提供色、香、味、形的食欲享受感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B.调理阴阳营养观 C.食药一体营养观 D.以脏补脏营养观E.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 9.“忌食养胎”是指: A. 月经期饮食禁忌 B. 育龄期妇女饮食禁忌 C. 怀孕期间孕妇应增加进食以养胎 D. 怀孕期间孕妇应忌食或尽量避免食用对胎儿不利的食物 E. 以上都不是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活血类食物? A.山楂 B.桃仁 C.蟹爪 D.胡萝卜 E.以上都不是 11.现代研究葱白含有挥发油,油中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A. 蒜辣素 B. 葱素 C. 姜烯 D. 姜醇 E. 维生素 12. 治疗风寒感冒,又能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可解鱼蟹中毒的食物: A. 生姜 B. 苏叶 C. 芫荽 D. 薄荷 E. 葱白 13.生姜少用于下列哪种病证的食疗。 A. 风寒感冒 B. 半夏中毒 C. 呕吐不止 D. 胃寒疼痛 E. 小儿痘疹 14. 芫荽又名: A.香菜 B.菠菜 C.通心菜 D.黄花菜 E.以上都不是 15.进食过多香蕉,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是因为香蕉果肉中含有: A.甘露醇 B.5—羟色胺 C.果糖 D. 葡萄糖 E.草酸 16.金银花露是金银花水溶液……取得。 A. 加热 B. 过滤 C. 蒸馏 D.重结晶 E.以上都不是 17.下列关于紫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碘较高 B. 可降低血浆胆因醇含量 C.多食胀腹 D.可清热利水 E.可治疗感冒 18. 下列关于豆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每天食豆腐,可协助适应水土 B. 豆腐为豆浆用盐或石膏点后加工而成

中医营养学

中医营养学 专业:2012中药学学号:2012031042 姓名:莫梓航 学习了中医营养学,不禁感叹中国的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营养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门综合学科,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性能理论、养生学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运用饮食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历史悠远,源远流长。 “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营养”古代又作“荣养”。《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营”,有经营、营造、谋取之意;“养”,有滋养、调养、养护之意。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度皆可发为疾病。中医营养学不同于中医药膳学,中医营养学研究的主要是饮食方面的问题,而中医药膳学研究的是食药同用,我们要注意区分两者。 中医营养治疗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辩证施养,重视脾胃,病轻以食养为主,病重以药疗为主。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精髓之一,同样适用于中医营养治疗。辩证施养,就是根据不同的病情,结合人的精神、体质、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发病的季节等各种因素,全面综合、分析,从而正确地辨认出不同的‘证’,施以恰当的营养治疗,以达到使身体强壮、疾病痊愈的目的。假如不顾人的体质,不管造成病症的根本原因,见到瘦弱时或心悸、失眠就认为是‘虚’,不明五脏气、血、阴、阳哪方之不足,而一味滥用补品,如用人参鹿茸欲壮其身,大量服食桂圆肉欲宁其心,或不知忌食葱、姜、大蒜等辛辣助火而伤阴之物,或过食牛肉、羊肉类以求滋补,这些

食物其性温热,虽有补益作用,但与‘阴虚’是不相应的,如果不注意中医学‘辩证论治’的原则,滥用补品,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 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所以治疗和饮食养生等则以调理阴阳为基本原则。《素问·骨空论》说:“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或补或泻,都是在调整阴阳,都是以平为期。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制备方面中医亦注重调和阴阳,使食物无寒热升降之偏颇。例如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须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菜肴偏于寒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等症;又如食用韭菜等助阳之品,常配以蛋类以滋阴,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我们可以通过通过健康的饮食来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中国在快速变化中,很快从以往的饥饱尚成问题发展到了饮食丰盛,营养有余,在今天这个社会,一方面,人们对生命及生存质量日趋严重,不仅渴望无疾,而且企盼长寿、健康、生存质量高,能享受生活;然而,快速丰盛起来的餐桌,尽管能满足人们一时之口腹,但却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今天临床,又有多少健康问题是源自饮食营养,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过剩,营养失衡。如今常见的,让人避之犹恐不及的诸如肿瘤、冠心病、高血压、痛风、糖尿病、肝病,无一不与饮食营养不当有关。我们想要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做到饮食有节,这是中医营养学的原则,它包括饮食节制和饮食规律两方面。饮食节制就是控制食量,饥饱适度。古书写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规律是进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如今许多人饮食没有规律,有些人习惯不吃早餐,有些人习惯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