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3)

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原则 (4)

3 施工总体筹划 (4)

3.1施工组织设计 (4)

3.2主要人力资源配置 (7)

3.3机械设备资源配置 (7)

3.4主要工程量统计 (7)

4 主要施工方法 (8)

4.1脚手架工程施工 (8)

4.1.1 搭设顺序 (8)

4.1.2 构件材料 (8)

4.1.3 脚手板 (9)

4.1.4 纵向水平杆 (9)

4.1.5 横向水平杆 (10)

4.1.6 立杆 (10)

4.1.7 剪刀撑 (10)

4.1.8 其他事项 (11)

4.1.9 附图 (11)

4.2钢筋工程施工 (12)

4.2.1 施工准备 (12)

4.2.2 钢筋加工及绑扎 (13)

4.2.3 中隔墙剪力销的设置 (14)

4.3模板工程施工 (15)

4.4混凝土工程 (17)

5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

5.1质量保证措施 (18)

5.2安全保证措施 (18)

1工程概况

洞双线隧道设计起止里程右DK13+224.405~右DK13+512.654,长228.249m。二衬F3断面尺寸14.210×10.589m(宽×高),隧道二衬采用C35,P10、P12防水钢筋砼,二衬衬砌厚为600mm,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根据设计要求及总体施工安排,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在二衬完成后施做。

图1.1 中隔墙横断面图

中隔墙全长290.345m,高度7.423m-8.125m,设计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厚度为400mm,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无防水要求。钢筋主筋采用Ф22钢筋,间距200mm;分布筋Ф12,间距200;拉筋采用Ф8钢筋,400*400梅花形布置。

2编制依据及原则

2.1编制依据

1、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段招、投标文件;

2、《第五篇区间工程-第十册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第二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设计图(二)》;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8、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技术标准和有关的强制性条文。主要国家、行业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2.2编制原则

1、满足设计要求和各项技术标淮;

2、深刻领会设计图纸,采用科学合理、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施工方案;

3、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指标;

4、施工方案不断优化和完善,使之更加满足现场需要。

3施工总体筹划

3.1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本区间隧道的施工情况,考虑到中隔墙高度较高,为给现场施工提供操作平台,保证施工质量效果及安全,计划在中隔墙两侧分别搭设双排脚手架。根据规范要求,搭设脚手架立杆横距、纵距、步距尺寸为1500mm*1500mm*1500mm。中隔墙结构施工模板采用以木模为主的模板体系,木胶合模板通过次龙骨(方木)+主龙骨(钢管)+对拉丝杆体系加固。钢筋模板施工完成后,通过提前设置的下料口通过地泵接管浇筑混凝土。

图3.1 双线隧道中隔墙结构设计图(部分)

根据设计图纸可知,单洞双线中隔墙的设计走向为6m一折的折线,高度范围在7.5-8.0m(具体数值如表3-1)。根据工期要求,确保关键节点,使该工程各工序施工衔接有序,并满足中隔墙施工的整体性,缩小施工循环次数,减少施工的缝留置及后粗处理工

作,特制订纵向分段、竖向整体浇筑施工的技术方法措施。

初步设计分段长度如表3-1;

计划中隔墙分7段进行施工,每段长度在42m左右。为了满足工期要求,拟计划从大

小里程起始点分两个面组织施工,并在大断面隧道中隔墙中间里程位置合龙。

3.2主要人力资源配置

表3.2 模板脚手架施工人员配置表

3.3机械设备资源配置

3.4主要工程量统计

表3.4 拟投入机械设备表

4主要施工方法

4.1脚手架工程施工

根据中隔墙的结构特性,为了给过程施工提供较为稳定的操作平台,现场计划在中隔墙两侧搭设长度45m双排扣件式脚手架,为增加脚手架稳定性,脚手架立杆顶至隧道拱顶,并固定牢固。

表4.1 脚手架设计概况

4.1.1搭设顺序

底座检查、放线定位→铺设垫表板式垫木→安放并固定底座→立第一节立杆→安装扫地大横杆→安装扫地小横杆→安装第二步大横杆→安装第二步小横杆→安装第三步大横杆→安装第三步小横杆;接立杆→接续安装大横杆→小横杆等→加设剪刀撑→在操作层设脚手板→分段设置施工人员上下步梯

4.1.2构件材料

脚手架钢管:采用Q235普通钢管,φ48.3×3.6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kg。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脚手板:脚手板现场采用木板,单块脚手板的的质量不宜大于30kg,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

4.1.3脚手板

(1)在第3层及第5层作业层满铺木板作为脚手板,在脚手板两侧加设挡脚板。

(2)作业层脚手板采用木板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

(3)脚手板为2宽木板并排靠齐,宽度不小于50cm。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

脚手板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探头长度小于15c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两端应各设置直径小于4mm的钢丝箍两道来对脚手板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a)脚手板对接;(b)脚手板搭接

图4.1 脚手板搭接要求

4.1.4纵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间距1.8m,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

(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③使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4.1.5横向水平杆

横向水平杆间距1.5m,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

(2) 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3) 当使用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4)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1.6立杆

(1)立杆步距1.5m,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②脚手架必须设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③双排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2)脚手架立杆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②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和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1.7剪刀撑

根据规范要求,高度在24m以下的双排脚手架,均需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现场设置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现场规定,每4道(6m)立杆设置一对斜撑,连续设置。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表4.2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和

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1.8其他事项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应在合适位置设置人行上下梯子,梯子应固定在架子上,需加护栏,保证牢固性及安全性。

中隔墙两侧的双排脚手架应通过横向水平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增强其整体稳定性。

凡遇到钢管接长,可采用对接和搭接两种形式。对接钢管用直式扣件;钢管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5m,每个搭接长度范围内,中间和两头需使用3个旋转式扣件连接牢固。

为增加脚手架的稳定性,沿脚手架纵向每4道(6m)设置一道抛撑。

脚手架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前,应悬挂标识标牌,落实相应责任人。

4.1.9附图

双排脚手架横断面如图4.2

双排脚手架纵断面如图4.3

图4.2 中隔墙双排脚正视图

图4.3 中隔墙双排脚侧视图

4.2钢筋工程施工

钢筋工程施工总体流程

图4.4 钢筋工程施工总体流程图

4.2.1施工准备

(1)技术人员做到熟悉图纸、规范,对各项技术质量标准交底。

(2)组织现场准备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如钢筋钩、带扳口的撬棍),绑扎架,电焊机及操作平台等。

(3)通知试验人员对满足外观质量要求的钢筋进行提前检验,检验合格后的钢筋方可投入使用。

(4)提前放出中隔墙中线及边线,验收合格后用云石机在墙里皮3-5mm位置进行切

割,切割深度为8-10mm,然后进行剔凿,剔凿深度10mm-15mm为宜,剔除浮浆及软弱层露出石子,清理干净用水清洗。

4.2.2钢筋加工及绑扎

钢筋的加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在钢筋加工场内进行加工。

(1)钢筋加工、弯制前的检查

①检查钢筋是否经检验合格,不合格或未经检验的钢筋禁止进入加工现场,钢筋进入加工场应有签认手续。

②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害,油、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③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2)钢筋的加工

所有钢筋加工人员进场前先进行教育与交底,合格的人员才能上岗进行钢筋的加工制作,并对产品进行抽检。项目部还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钢筋加工必须严格按审核后的料单下料,特殊部位的钢筋须放大样。

图4.5 中隔墙横断面配筋图图4.6 中隔墙横断面配筋剖面图钢筋加工制作控制项目应符合下表。

(3)中隔墙主筋为Ф22钢筋,主要连接方式为直螺纹套筒连接。钢筋剥肋滚轧前应把钢筋端头打磨平整,有效螺纹数量应为11扣,有效螺纹长度应为27mm,螺距控制在2.5mm 范围内。

(4)由于墙体较高,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用吊锤配合,保证墙体钢筋的垂直度。

(5)当主筋需要进行搭接时候,搭接长度应满足37d。当需要焊接连接时,应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少于10d。

(6)在墙高的中部沿墙长方向设置一排混凝土垫块,加焊定位筋,控制保护层厚度。外墙利用拆卸式对拉螺杆控制侧墙保护层和截面尺寸。

(7)当需要往仰拱底板上植筋时,应植入钢筋主筋。植筋应遵循弹线定位→钻孔→洗孔→钢筋处理→注胶→植筋→固化养护→抗拔试验→检验的施工流程。

4.2.3中隔墙剪力销的设置

中隔墙顶部与二衬之间设置水平剪力销,在中隔墙顶部用钢筋固定预埋Ф32PVC套管,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对应二衬位置放入Ф25钢筋,钢筋深入套管。

剪力销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做成“L”形状,且与中隔墙钢筋焊接在一起,以达到增强中隔墙稳定性的要求。

图4.7 中隔墙剪力销的设置

水平剪力销纵向间距为800mm,施工中隔墙时,应预埋PVC管,同时放入钢筋,上下PVC管子对应垂直。剪力销距离端头200mm开始布置。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中隔墙与拱顶之间填入岩棉,岩棉充满整个孔隙。

4.3模板工程施工

中隔墙模板施工流程:

弹出中隔墙立模线→剔除施工缝处混凝土浮浆→安装柱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加固→加设拉杆和花篮螺栓→调平、调直→模板预检→加设墙体对称斜撑

图4.8 中隔墙模板及加固体系横剖图

(1)模板安装工程中,安排测量人员进行过程净空、垂直度控制。

(2)模板采用木胶合模板,面板厚15mm;次龙骨采用方木,竖向布置,间距200mm;双拼φ48壁厚3.6mmd的钢管作为主龙骨,主龙骨间距800mm;φ16对拉螺栓穿过模板夹在主龙骨之间形成对拉;φ16对拉螺栓横向及竖向间距为800mm*800mm;对拉螺栓横向及竖向成线,底部对拉螺杆3排应加双螺帽。

(3)模板的接缝严密、平整、不漏浆、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立模前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并对底部施工缝进行再次清理。

(4)墙根模板应平整、顺直、光洁、标高准确。为防止少量漏浆,应加贴海绵条。海绵条宽度以不小于30mm 为宜,粘贴海绵条距模板线2mm,使其模板压住后海绵条与线齐平,防水海绵条浇入混凝土内。不得用砂浆找平或是用木条堵塞

(5)为防止模板就位和浇捣砼时向外倾斜,模板就位后,从墙的端头开始沿线路方向每6m对称设置加固斜撑,保证模板的整体刚度、稳定性。底部斜撑一端顶到第6层主龙骨上,距离地面3m,另一端固定在地锚(用25钢筋)上,两端连接牢固。顶部斜撑一端顶到第12层主龙骨上,距离地面5.4m,另一端固定在地锚(用25钢筋)上,两端连接牢固。

(6)墙模拆除:拆除时应等到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而受损坏时

方可拆模,一般为强度达到1.2Mpa;先拆掉模外斜撑,卸掉,人站在安全一侧用撬棍轻轻撬动柱模板,使模板脱离柱面。拆模时应轻撬,防止损坏模板。

(7)模板验收检查标准:

表4.5 模板检查验收标准

(8)提前在模板相应位置开孔作为上料口,上料口口径为半径150mm的圆。如图所示一共2排上料口,一共6个,上下对应。上料完毕后进行封堵。

上料口位置设置如下图

图4.9 模板上料口设置位置

4.4混凝土工程

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5,无抗渗及防水要求,中隔墙厚度400mm。混凝土浇筑先从下排进料口进行上料,待混凝土将要达到上料口高度时再对该排上上料口进行封堵。后接管从顶部上料口继续上料浇筑。

(1)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混凝土入模前应在接茬处混凝土剔凿,剔凿深度10mm-15mm为宜,剔除浮浆及软弱层露出石子,清理干净用水清洗。

(2)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3)墙混凝土的灌注必须分层对称地进行,使模板对称受力均匀,避免模板变形移位,以保证结构尺寸的准确性。

(4)现场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减小每小时浇筑量,利用混凝土初凝时间达到一次浇筑成型的效果。

(5)混凝的振捣,由于中隔墙的尺寸存在特殊性,特拟采取用橡胶锤逐片反复多次敲击木胶合板的方法达到振捣效果。每次浇筑专门安排2人进行敲击振捣。

5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1质量保证措施

(1)提前做好施工材料试验检测,检测不合格材料禁止使用。

(2)做好施工中各部分施工技术交底,交底需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

(3)施工过程中,技术员现场进行技术把控,确保施工的准确性与正确性,施工结束后做好技术验收工作。

(4)做好实测实量工作,根据数据结构控制工程质量。

(5)工程各部分质量需责任到人,做到谁施工谁负责,谁出质量问题,谁解决。

(6)合理安排施工队伍,施工流程科学化,严禁施工流程错乱,影响施工质量。5.2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穿防滑鞋,系好安全带,开工前应作好安全交底,严禁酒后上岗。

(2)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安全各项设施合格,安全防护设施使用率100%,劳动保护用品及防护用品合格率100%。

(3)施工模板及脚手架体系时,应安排专人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日常排查,确保无安全隐患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4)做好应急措施,一旦发生险情应保障应急机制畅通。

(5)拆架时,拆下材料堆放在架上或平台不得超载,拆除下来的螺栓要放入工具袋,小构件要放入工具袋内,拆下来钢管、桥板、传递人员位置要错开,不允许在同一线上操作,短料、桥板、构件、螺栓等可放入上落笼内降下,停台装料时要打信号降落,严禁从高处抛掷料具落地。

(6)做好消防措施,对现场的模板及方木等可燃性材质应分类码放,提前准备消防

设施。

(7)电焊工应持证上岗,防止电焊火花四溅伤人,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

(8)提前加固脚手板和挡脚板,并安排专人过程巡视,保证脚手板和挡脚板的牢固性。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铁路单洞双线)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 隧道概况 (1)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 1.2.1工程地质 (1) 1.2.2 水文地质 (1) 第二章隧道深浅埋判定及围岩压力的计算 (2) 2.1 深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 (2) 2.2 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 (2) 2.3 Ⅳ级围岩计算 (3) 2.3.1 Ⅳ级围岩深浅埋的判定 (3) 2.3.2 Ⅳ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2.4 Ⅴ级围岩的计算 (4) 2.4.1 Ⅴ级围岩深浅埋判定 (4) 2.4.2 Ⅴ级围岩压力的计算 (4) 第三章衬砌内力计算与检算 (5) 3.1 Ansys的加载求解过程 (5) 3.2 衬砌结构强度检算原理 (5) 3.3 I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6) 3.4 V级围岩衬砌内力计算与强度检算 (9) 第四章衬砌截面配筋计算 (19) 4.1 截面配筋原理 (19) 4.2 IV级围岩配筋计算 (19) 4.3 V级围岩配筋计算 (20) 4.3.1 断面1的配筋计算 (20) 4.3.2 断面2的配筋计算 (2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隧道概况 太中银铁路为客货共线的双线铁路。线路上一共建有22座隧道,其中王家庄2号隧道位于王家庄东侧,隧道进口地势较陡,此处岩石裸露,进口前方为一冲沟,冲沟内有水,地势狭窄。出口坡度陡,为黄土覆盖,并有大量植被,出口前方为一冲沟,沟内地势平缓,沟内经过开采,原有地形已改变。隧道进口里程DK194+082,出口里程DK194+450,全长368m 。隧道位于半径为5000m 曲线上,隧道内坡度为7.5‰的下坡,最大埋深61.08m 。隧道进出线间距4.49m ,DK194+340至出口线间距为4.40m 。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2.1工程地质 (1) 隧道洞身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 地层描述如下: 老黄土:稍湿、坚硬状态,具垂直节理; 奥陶系下统灰白色石灰岩:强风化~弱风化,节理发育,岩层产状195°∠15°。 (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4m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地震基本烈度VI 度。 1.2.2 水文地质 隧道洞体内土石界面有地下水。

望基湖停车场单洞双线隧道施工技术

望基湖停车场单洞双线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轨道交通8号线出入线单洞双线段施工为例,主要介绍了 单洞双线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以及CRD工法的基本原理与施工工艺,并结合人员、机械配置的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实际工程施工提出了合理化的施工建议,对后 续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隧道单洞双线大断面 CRD 施工 1、工程概况 出入场线左右线交汇后并行为单洞双线段隧道,里程段为WCDK2+738.047~WCDK2+808.588,单洞双线段隧道大里程方向接咽喉区明挖基坑,小里程方向接 单洞单线,施工隧道断面采用双车道的马蹄形断面,隧道长约70.5m。隧道围岩 类别及设计支护参数如下所示。 单洞双线初期支护形式划分表 地质资料揭示自上而下的分层为:素填土、填碎石、粉质黏土、全风化凝灰岩、强风化凝灰岩、中等风化凝灰岩、微风化凝灰岩。 下水位埋深0.93~28.60m,水位高程0.56~216.99m。场地地下水的总矿化 度为110.35~443.10mg/l,为淡水。基岩裂隙水在裂隙发育的强~中风化岩或者 构造碎裂带中非常发育,水量丰富,连通性较好。 2、工程重难点分析 2.1工程地质复杂 隧道靠近既有冲沟,渗水量较大。围岩地质差,岩层较软弱,自稳能力差, 且开挖断面大,隧道内最大跨度为15.5m,高度达12m。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沉 降及坍塌,开挖施工难度大。 2.2施工工序复杂、相互干扰较大 CRD法施工工序多,断面小,部长短,作业干扰大。在短时间内初支难以封 闭成环,加之多次爆破对周围岩石的扰动较大,因此隧道的整体变形量将会较大。 3、单洞双线隧道施工技术 3.1单洞双线隧道CRD法施工工艺 单洞双线隧道采用CRD工法施工,施工步骤:首先施做1部超前小导管,注 浆加固地层;开挖 1 部土体,施做1部初期支护。当1部进尺4 ~6m时,开挖2 部土体,施做2部初期支护。当1、2部分超过渐变段10m、5m时,封闭掌子面。开挖并施做3部初期支护,之后拆除1、2临时横撑,随挖随拆,不得超拆。最 后开挖并施做4部初期支护,拆除3、4临时横撑,随挖随拆,不得超拆。具体 施工步骤如图1所示。 图1:单洞双线CRD法施工工序图 3.2单洞双线隧道主要施工工序与方法 3.2.1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等级,可能存在断裂带、隧道浅埋段等,选择方法和手 段开展超前地质预报。 对超前预报初步分析成果与设计围岩不一致时,按程序及时报相关部门会商 以调整修正设计,确保施工质量、安全。

X隧道单向掘进出洞方案

重庆市涪陵-丰都-石柱高速公路 白塔隧道单向掘进出洞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路桥建设重庆BOT项目 2011年10月20日

一、工程慨况: 白塔隧道位于涪陵区江东街道黄桷嘴村熊家岩与白塔变电站之间,线路呈南西-北东走向,穿越山体为低山地貌。进出口地形均较陡,洞口外侧均属于深切沟谷,地形陡峻。左线全长584m,右线全长602m。 隧址区洞身段在地貌上属于低山地貌单元。进口地形较陡,属于古崩塌体,坡向约坡向约225°,坡角大于40°,洞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基本垂直,洞口附近及其下部堆积有较厚的崩塌堆积物,结构松散,稳定性较差,底部前缘有线状分阶段布的泉眼,有再次发生崩塌、滑塌的可能。 隧址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隧道进口处陡坡的稳定性问题。 隧道进口左线ZK19+225∽+255设计为地表注浆,φ108大管棚进洞,右线K19+225∽+255设计为地表注浆,φ108大管棚进洞。二、隧道单向掘进出洞前准备工作: 白塔隧道由出口向进口独头掘进,截止2011年10月20日,左线上断面掘进至ZK19+304,隧道进口明暗交接处里程为ZK19+225,距离79m;右线上断面掘进至K19+293,隧道进口明暗交接处里程为K19+225,距离68m。 白塔隧道由出口向进口单向掘进出洞前,必须先对洞口上方陡壁围岩进行处理、地表注浆及钻安管棚并注浆。 1、洞口上方围岩处治: 排除危石,然后进行锚网喷射混凝土加固,支护参数为ф22

药卷锚杆长6m,间距1.2*1.2m梅花形布臵,φ8钢筋网20*20,C25喷射混凝土10cm厚。 2、地表注浆: 按设计要求对洞口崩塌体进行地表注浆。 3、钻安大管棚并注浆: 在出口施工开挖至ZK19+255、K19+255前,按设计要求将管棚施工完毕。 三、隧道单向掘进出洞方案: ㈠、上台阶小导洞出洞方案: 隧道掌子面施工至距贯通面约10m时,每循环钻眼增加2~3个探眼,探眼深度5m,以探明具体剩余距离,便于安全出洞,剩余最后10m采用上台阶小导洞出洞方案,小导洞位于隧道顶部中间位臵,导坑尺寸为5m(高)×4m(宽),以便装载机出碴为宜,小导洞利用小药量爆破法开挖,确保安全。 方案一、喷锚支护 围岩自稳能力较强时,小导洞开挖后,应即使进行初期支护,拱部打设φ22砂浆锚杆,长度3.0m,环、纵向间距为1.2m×1.0m,梅花型布臵,挂设直径为φ8的钢筋网片,网眼尺寸为20cm×20cm,喷射C20混凝土厚度为10cm。 方案二、隔栅钢架锚喷支护 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坍塌时,需加工隔栅钢架,间距1.2m~1.5m,连接筋环向间距1.0m, 拱部打设φ22砂浆锚杆,长度3.0m,环、纵向间距为1.2m×1.0m,梅花型布臵,挂设直径为φ8的钢筋网片,网眼尺寸为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0cm, 隧道小导洞贯通后,可在进口明暗交界处开挖支护2榀工字钢钢架支护,然后从出口向进口逐步扩挖至设计轮廓,及时按照设计

中隔墙施工技术方案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环线二期土建三标 中隔墙施工技术方案 编制: 复核: 批准: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二期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七年五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施工安排 (2) (一)组织机构 (2) (二)施工段划分及施工顺序 (3) (三)施工计划 (3) 四、施工准备 (3) (一)技术准备 (3) (二)现场准备 (4) 五、资源配置 (5) (一)明挖区间主体结构人员配置计划 (5) (二)明挖区间主体结构设备配置计划 (6) 六、主要工程数量 (6) 七、施工工艺及流程 (7) (一)施工工艺流程 (7) (二)施工方法 (7) 1、测量放样 (7) 2、中隔墙顶部角钢安装 (7) 3、中隔墙底部植筋 (9) 4、中隔墙钢筋加工及安装 (11) 5、中隔墙混凝土浇筑 (12) 八、质量保证措施 (13) (一)质量管理制度 (13) (二)质量保证措施 (14) 九、安全保证措施 (19) (一)安全管理体系 (19) (二)安全保证措施 (20) 1)模板台车的使用 (20) 2)钢筋绑扎与砼浇筑施工 (21) 3)供电与电气设备 (22)

中隔墙施工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单洞双线起点里程为 YDK36+067.098~YDK37+386.757,全长1319.659m,南湖站渡线区间YDK37+386.757~YDK37+456.137段长69.38m,设计隧道中间为 400mm厚C40混凝土隔墙,隔墙顶部采用YG3型M24锚胀螺栓 @400mm锚固△200*200*15mm角钢,中隔墙与仰拱钢筋连接采用植筋的方式,中隔墙采用移动式模板台车。 2、编制依据 1、合同及施工组织设计; 2、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二期)施工图设计第五篇区间第五册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第二分册区间暗挖隧道设计图(一); 3、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二期)施工图设计第四篇车站第四册南湖站第二分册结构与防水第二部分车站主体结构; 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5、《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隧道单洞单线开挖台架设计方案

XX轨道交通XX线XX车站、XXX车站 及区间隧道工程 单洞单线隧道开挖台架设计方案 XX轨道交通XX线XX车站、XX店车站及区间隧道工程项目部 日期:2014年8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XX站位于XX区,呈南-北向布置于XX大道东侧。车站北端为窦家花园立交桥匝道,南端为冲压厂高架桥,东西两侧均为XX星城居住区。车站南端接明挖法区间,北端接钻爆法区间。 XX站为地下13m岛式车站车站起点里程:YDK22+460.456,车站终点里程:YDK23+073.456,全长613m。其中暗挖段里程:YDK22+460.456- YDK22+477.756,长为17.3m,YDK22+506.156- YDK22+763.856,长为257.7m。 A/B型小净距隧道间距4.27m,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步序图执行,还应选择爆力、爆速较低、猛度较高的炸药,采用微震爆破开挖,严格控制爆破速度,控制开挖进尺,同时应严格控制台阶的长度,钢架拱角需认真处理,设置锁脚锚杆进行加固。 暗挖隧道内单洞单线采用台阶法施工,工中应严格遵循上述工法施工步骤,应坚持“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成环、紧衬砌、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车站单线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台阶法施工图见图1-1-1。 图1-1-1台阶法施工图 单线隧道丛断面施工工序图见图1-1-2

图1-2-2单线隧道丛断面施工工序图 说明: ①导坑应沿开挖轮廓线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后及时支护; ②各分步平行开挖,上台阶开挖高度为6m,平行施作初期支护,各分部初期支护衔接紧密,及时封闭成环; ③仰拱紧跟下台阶,及时闭合构成稳固的支护体系; ④施工过程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保证施工安全; ⑤上、下台阶掌子相距5~8m。 2台架结构设计 隧道开挖采用装载机拖动行走简易台车,该台车制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刚度大、炮眼位置及方向容易控制,并且可以同时满足30台以上YT-28风动凿岩机同时作业。 主要组成部分:工字钢门架、侧翼、底纵梁、钢筋网片、伸缩钢管、风水管道系统、牵引钢丝绳等组成。如下图: (1)工字钢门架 门架采16工字钢作立柱, 16工字钢作纵梁, 16工字钢作横梁,采用16工字钢作斜撑。 (2)侧翼 由0.55m长的三根16工字钢作为2架、再配以斜撑。

隧道出渣与运输方案

隧道出渣与运输方案 现场爆破完成后,采用一台铲车一台挖机配合土方车,将石渣从洞内运到弃渣场。现场石方运输派专人对运输车辆进行指挥。在出渣过程中,应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装渣与卸渣 1、装渣设备应选用能在隧道开挖断面内发挥高效率的机械,其装渣能力应与每次开挖土石方量及运输车辆的容量相适应. 2、装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械装渣作业应严格按操作堆积进行,并不得损坏已有的支护及临时设备; (2)在台阶或棚架上向下扒渣时,渣堆应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3、卸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弃渣场地形条件、弃渣情况、车辆类型,妥善布置卸渣线,卸渣应在布置的卸渣线上依次进行; (2)卸渣宜采用自动卸渣或机械卸渣设备,卸渣时有专人指挥卸渣、平整; (3)卸渣场地应修筑永久排水设施和其他防护工程,确保地表径流不致冲蚀弃渣堆;

二、运输 1、运输方式应根据隧道长度、开挖方法、机具设备运量大小等选用.

2、隧道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安排编制运输计划,统一调度,确保车辆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3、运输时,洞外应根据需要设置调车、编组、出渣、设备整修等作业线路. 4、洞内自卸车运输时,运输道路宜铺设简易路面.道路的宽度及行车速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凌晨车道净宽不得小于车宽加2m,并应隔适当距离设置错车道;双车道净宽不得小于2倍车宽加 2.5m;会车视距宜为40m; (2)行车速度,在施工作业地段和错车时不应大于10km/h;成洞地段不宜大于20km/h. 5、运输线路或道路应设专人按标准要求进行维修和养护,使其经常处于平整、畅通.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废渣和余料应随时清除. 6、运输车辆的性能必须良好,操作时应符合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 7、运输车严格听从指挥人员的安排,按照规定路线有序行走,严禁碰撞隧道初期支护; 8、清渣人员清理前,必须检查是否有可能坠落的石块,确保无坠落物后再行施工;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施工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2 编制依据及原则 (3) 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原则 (4) 3 施工总体筹划 (4) 3.1施工组织设计 (4) 3.2主要人力资源配置 (7) 3.3机械设备资源配置 (7) 3.4主要工程量统计 (7) 4 主要施工方法 (8) 4.1脚手架工程施工 (8) 4.1.1 搭设顺序 (8) 4.1.2 构件材料 (8) 4.1.3 脚手板 (9) 4.1.4 纵向水平杆 (9) 4.1.5 横向水平杆 (10) 4.1.6 立杆 (10) 4.1.7 剪刀撑 (10) 4.1.8 其他事项 (11) 4.1.9 附图 (11) 4.2钢筋工程施工 (12) 4.2.1 施工准备 (12) 4.2.2 钢筋加工及绑扎 (13) 4.2.3 中隔墙剪力销的设置 (14) 4.3模板工程施工 (15) 4.4混凝土工程 (17) 5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 5.1质量保证措施 (18) 5.2安全保证措施 (18)

1工程概况 洞双线隧道设计起止里程右DK13+224.405~右DK13+512.654,长228.249m。二衬F3断面尺寸14.210×10.589m(宽×高),隧道二衬采用C35,P10、P12防水钢筋砼,二衬衬砌厚为600mm,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 根据设计要求及总体施工安排,单洞双线隧道中隔墙在二衬完成后施做。 图1.1 中隔墙横断面图 中隔墙全长290.345m,高度7.423m-8.125m,设计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厚度为400mm,保护层厚度均为30mm,无防水要求。钢筋主筋采用Ф22钢筋,间距200mm;分布筋Ф12,间距200;拉筋采用Ф8钢筋,400*400梅花形布置。 2编制依据及原则 2.1编制依据 1、1号线一期工程05标段招、投标文件; 2、《第五篇区间工程-第十册隧道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第二部分隧道主体结构设计图(二)》;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凹凼隧道右洞出洞方案

银川至龙邦国家高速公路贵州境惠水至 罗甸第HL-6合同段 隧道洞口专项施工方案 中交二公局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23日

凹凼隧道右洞出口惠水端洞口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凹凼隧道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隧道位于罗甸县板庚乡境内。属分离式短隧道,其中左幅里程桩号ZK69+995-ZK70+275,全长280m。最大埋深96m,右幅里程桩号为YK70+025-YK70+277,全长252m。最大埋深约79m。左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000的圆曲线上,右幅隧道平面线形位于R=4200m的圆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纵坡坡度为-2.3%。 2、地质水文情况 1、地形地貌 隧道横穿山体,基岩裸露,坡体植被发育,多为灌木,进出口均位于斜坡上。隧道区附近海拔507.4-746.8m,相对高差239.4m。左右幅隧道轴线通过地段的地面高程为551.3-655.6m,相对高差104.3m。地貌类型为溶蚀-侵蚀低山地貌。进出口附近有省道S101公路通过,交通条件好。 2、气候条件 本项目地处属珠江域红水河水系之涟江支流,地表水不发育。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太阳辐射量多,年均日照数1350-1520小时,年平均气温19.6℃,极端最高为40.5℃,极端最低为-3.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mm,最多年降雨量1623.4mm,最低年降雨量为781.2mm,年无霜期34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春寒频繁,夏季暴雨,边阳、板庚地区时有冰雹。 3、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隧址区在杨子准台地-黔南台陷-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根据地质调查,场区内未发现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综合地层产状为326°∠14°,场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节理主要有J1:184°∠52°、J2:326°∠14°两组,节理间距200-400mm,单条节理裂隙地表延伸长度约为3-5m,中风化层内节理面较为平滑,多呈闭合状,强风化层中节理裂隙多呈张开状,局部见粘土及碎石充填,无胶结,结合差,岩体被节理裂隙、切割成碎块、碎石状。 (2)地质岩性 隧址区出露地层上覆第四系残坡积(Qe1+d1)粉质黏土、(Qme)人工填筑土,坡面堆积层(Qc)块石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凉水井组(T2l)中厚层状灰岩。覆盖层:粉质粘土(Qe1+d1):黄褐色,可塑状,含少量灰岩碎石,仅洼地区有分部,厚0-3.0m。人工填筑土(Qme):杂色,块石成分主要为灰岩,松散。为S101省道修筑路基

隧道洞身开挖出渣运输方案样本

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 红河段) 那炳1#隧道洞身开 挖出渣及运输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 红河段) 第六项目经理部 3月20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2) 1.3适用范围 (2) 二、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2.2工程地质 (3) 2.3主要工程数量表 (4) 三、洞身开挖 (4) 四、超欠挖处理措施 (9) 五、施工组织安排 (14) 5.1工期安排 (14) 5.2施工组织机构 (14) 5.3主要人员及机械配备 (16) 四、工期保证措施 (16) 五、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7) 7.1质量目标 (17) 7.2保证措施 (17)

八、安全保证体系措施 (20) 8.1安全保证体系 (20) 8.2保证措施 (20) 九、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措施 (21)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 ] 87号文;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F90- ) ;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6、《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 7、《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 ) ; 8、《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J/TD7012-01- ) ; 9、《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J/TD7012-02- ) ; 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 ) ; 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 ) ;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 ; 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 ) ; 1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FTG/T F60- ) ; 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 ) ;

回头岭隧道进出洞安全施工方案

回头岭隧道进出洞安全施工方案 审核: 审批: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九景衢铁路项目部一工区二零一四年七月回头岭隧道进口出洞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设计概况回头岭隧道全长31 98、27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187+5 64、 73、DK190+763;隧线分界里程分别为:DK187+5 64、 73、DK190+7 65、5。该隧道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双线隧道,隧道内线间距间距为 4、4~ 4、496m。隧道内铺设有咋轨道,直线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766mm。隧道进口采用倒斜切式洞门。隧道进口出洞方向为上坡,与三望源水库相接,该桥衢州端台尾里程为DK187+5 64、73,与隧道洞口相接,桥台及台背回填等设计详见桥梁专业设计图。洞内水沟在洞口0、5m采用混凝土封堵,洞内电缆槽与洞外电缆槽进行顺接,详见桥梁专业相关设计图,施工过程中做好洞门与桥台的施工协调,避免相互干扰及废弃工程。隧道进口采用倒斜切式洞门。隧道出口出洞方向为下坡,与黄柏坑岭中桥相邻,该桥九江端台尾里程为DK190+7 65、5,桥台台尾与隧道洞口里程之间设 2、5m长的甲式桥隧过渡段,过渡段轨下设置C20混凝土刚性路基,桥隧过渡段采用甲式过渡,设计参见“九景衢遂参03-39”有关图,桥台及台背回填等设计详见桥梁专业设计图。 1、2工程地质DK189+050处发育一断层破碎带,物质揭示宽度约为50m,岩层破碎,波速较低,性质不明。遂址区岩层产状变化较大,走向以北向西为主,倾角较大,115~182∠25~85;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节理产状为:285∠80及125

∠50,节理面平直,闭合,无填充;70∠ 70、45∠75节理面平直,闭合,无填充。节理发育可降低岩体稳定性,使围岩发生掉块等危害。 二、总体出洞方案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回头岭隧道进出口端拟采用台阶法掘进贯通施工方案。(1)出口端山体经实际量测坡度20~45度,地势相对较陡。因受地形限制、修筑便道分困难、安全隐患较大等因素影响,开辟工作面干扰大,运输条件差,材料机具进场困难,制约着工程的正常施工。(2)隧道较长,是本标段的重点工程,在合同工期内能够按时贯通。(3)进出口同时掘进需配备两套施工机械,且需对洞口风、水、电、便道等临时设施进行建设,极大的增加了工程投入。 三、进口端防护方案 3、1洞口坡面防护明挖施工段边坡以及成洞面、洞顶仰坡进行锚喷防护。Φ22砂浆锚杆长度 3、5m,间距120x120cm;挂单层φ8网片(网格20x20cm);C25喷射砼厚度10cm。坡顶设截水沟+2m宽碎落台。成洞面护拱完成后及时回填反压,稳定仰坡。 3、2进口段陡坡防护隧道进口端有水库,施工便道较窄,小导洞出洞后在该处开辟施工场地。由于自然地面坡度极大,正常施工时极易出现坠物伤人的安全隐患,须设置相应防护设施。防护方案为: 3、2、1距自然边坡2m处设置1m宽1m高的沙袋围堰,防止稍大物件或石块坠落;围堰外侧设置3m高安全防护网,防止较小物件或石块等坠落。 3、2、3在隧道下方设置1m宽,2m高的纵向挡墙,预埋连接筋,用防止隧道边坡落物,当隧道出洞需要进行爆破作业时,将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对便道进行暂时进行通行,同时保证行人安全。 四、确保隧道施工安全的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技术组织措施,切实做到安全施工,保障职工的生命和施工设

隧道工程进出洞施工方法及要点

隧道工程进出洞施工方法及要点 1.1.1设计优化 根据项目进场后对洞口位置复勘的结果,焦树坪隧道出口地形与原设计严重不符,出口左右洞均位于陡峻峭壁位置,悬壁临河,现场地形十分复杂,具备山陡、沟深、谷窄、临路、近水等特点,隧道进洞施工条件极差。 图4-12 隧道洞口位置三维地形图 隧道右洞洞口位于50m高陡峻峭壁位置,下临河道,与河道高差约50m,水平距离约43m,且洞口深入岩体6m,洞口段埋深约20m,隧道不具备直接进洞条件,围岩实际为中风化片麻岩,灰绿色、灰黄色,完整性较好,片麻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 如按原设计方案施工,存在以下问题: (1)隧道洞口位于山体内,洞口边仰坡爆破开挖方量大,约2400m3,将对山体结构破坏严重,施工耗时较长,对其他工程干扰极大,安全风险极高。 (2)削坡后隧道洞口缺乏作业平台,受洞口场地限制,无法进行大管棚作业、正常进洞施工和二衬台车拼装等。 针对现场问题,通过动态的设计和合理的方案应用,彻底解决陡峻峭壁位置隧道进洞问题。 (1)将洞口大开挖设计优化为“隧道延长+倒削竹洞门”形式,为避免大规模的山体爆破开挖,实现隧道“早进洞”,将隧道暗洞进行3m延长,从而减少开挖方量,同时将洞门形式调整为倒削竹,避免了端墙式洞门墙趾对桥台背墙的影响。

焦树坪隧道右洞 1:0.3便道营盘河大桥0#台 图4-13 隧道洞口段调整后示意图 (2)采用小型钻孔机具进行“分层分段爆破”技术,施作洞口5m 小平台;同时根据洞 口围岩较好情况,通过动态设计将超前大管棚变更为双层超前小导管,利用洞口小平台,完成超前作业,保证进洞时间和安全;并采用洞渣进行多级挡墙砌筑和回填,扩宽洞前平台至13m ,解决陡峻峭壁位置进洞难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3)在洞前短平台问题(洞前平台仅13m )上采用二衬台车“逐段拼装逐段进洞”技 术,降低了交叉作业造成的施工干扰,解决了短平台二衬台车拼装难题。 1.1.2边仰坡施工 1.1. 2.1 分层分段爆破削坡流程图

隧道出洞专项方案

一.编制说明 (2) 1.1编制依据 (2) 1.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规则、规程 (2) 二、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三、出洞施工方案 (3) 3.1总体施工方案 (3) 3.2施工方案 (4) 3.3.洞身管棚施工方法 (8) 3.4.出口段明洞施工 (12) 四、出洞施工进度安排 (14) 五、监控量测 (14) 5.1洞内监测 (14) 5.2地表监测 (15) 六、贯通测量 (15) 6.1隧道贯通误差 (15) 6.2隧道贯通误差估算 (15) 6.3贯通误差测定方法 (16) 七、质量保证措施 (17) 八、安全保证措施 (18) 九、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措施 (18) 9.1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方案 (18) 9.2 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19)

班果隧道出洞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新建铁路永仁至广通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班果隧道施工图纸《班果隧道设计图》及相关定型图、参考图等。 (2)现场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3)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铁道部颁布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铁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有关文件资料。 1.2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规则、规程 隧道出洞施工引用如下表所示的技术标准、规范。 表1-1 技术规范、标准汇总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班果隧道位于新康~元谋西站区间,隧道出口邻近普登河双线特大桥,双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4.2~4.252m,设计为12 ‰的单面下坡,全隧除DK687+921.454~DK687+995段73.546m(左线)位于半径R-3500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进口里程DK687+567,里程DK687+995,全长428米,最大埋深约67米。 本隧道全长428米,其中Ⅲ级围岩20米,占4.7%,Ⅳ级围岩195米,占45.6%,Ⅴ级围岩213米,占49.7%。 本隧道从进口独头掘进,分为一个单位工程:进口为一个单位工程。隧道进出口均采用φ108洞口长管棚。其中出口段管棚长度20m。环形间距40cm,外插角1°~3°。 DK687+987~+995段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设置长8m的双耳墙明洞衬砌。 洞口永久边仰坡采用喷砼植生防护,临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防护,喷C20砼,厚8cm;φ22砂浆锚杆,每根长3.5m,间距1.2m,梅花型布置,φ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5*25cm。 三、出洞施工方案 3.1总体施工方案 班果隧道为隧道进口向出口单向掘进。计划掌子面上台阶开挖至DK687+967处,根据掌子面设计围岩情况拟定以下出洞方案。 掌子面上台阶开挖至DK687+967(Ⅴ级围岩、抗震复合)处,施做一环φ108大管棚(壁厚8mm)超前支护,每根长20m,环向间距0.4m,里程段

隧道出洞方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1) 1、编制依据 (1) 2、编制目的 (1) 3、适用范围 (2) 二、工程概况 (2) 1、地形、地貌 (2) 2、地震 (2) 3、水文地质 (2) 4、不良地质现象与特殊岩土 (3) 5、主要工程数量 (3) 三、施工准备 (4) 1、施工便道 (4) 2、施工用风及施工用电 (4) 3、弃碴 (4) 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4) 7、施工进度计划 (5) 四、施工方案、方法 (8) 1、施工方案 (8) 2、仰坡施工方法 (9) 3、套拱大管棚施工方法 (13) 4、搭设钻孔作业平台及安装钻机 (13) 5、钻孔 (14) 6、钢管加工及安装 (15) 7、注浆 (15) 8、开挖及初期支护 (16) 五、监控量测措施 (20) 1、监测点布置 (20) 2、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21) 3、监控量测频率及测点增减调整 (23) 六、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3) 1、组织保证措施 (23) 2、思想保证措施 (26) 3、管理措施 (26) 4、技术保证措施 (27) 5、安全保证措施 (33) 6、应急救援预案 (40) 七、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43) 1、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43) 2、水环境保护措施 (44)

3、土地资源保护 (44) 4、大气环境保护及粉尘的防治 (44) 5、完工后场地清理及恢复平整的环保措施 (44) 八、文明施工措施 (45) ·2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正版);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6)《公路工程验收试验规程》(JTGGE41-2005) (7)《公路工程水泥基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8)《公路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爆破工程安全规范规程》(GB6722-2011) (10)《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 (11)施工合同与风霜岭隧道总施组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4 (1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14)隧道国九条、省隧道十一项安全管理措施 (15)其他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16)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调查资料及拟投入的施工资源 (17)本公司积累的成熟施工技术、科技成果、工法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2、编制目的 风霜岭隧道右右洞出口段围岩为坡残积土,全、强风化石英闪长岩为主,岩土体结构松散,洞顶上部覆盖土层及风化层厚度较小,洞顶以上围岩稳定性较差,勘查期间YK68+030-YK68+075段地下水位位于洞顶以上,YK68+075-YK68+105段地下水位位于洞身处。正常涌水量为11.29m3/d,YK68+050右13米有一滑坡体,为浅层土质滑坡,长25m,宽30m,体积约750m3,主要为暴雨等不良因素作用下,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强度降低,只是坡面浅层土体发生溜塌滑动,滑面距隧道顶板厚度约20m,离隧道洞门水平距离大于40m。风霜岭隧道右右洞出口电力资源匮乏,施工材料进场便道需

带平导双线隧道通风方案

目录 1 编制原则、依据 (2) 1.1 编制原则 (2) 1.2 编制依据 (2) 2 工程简介 (3) 2.1工程概况 (3) 2.2 地形地貌 (3) 2.3 地震动参数 (3) 2.4 气象特征 (3) 2.5 水文地质 (4) 3 施工通风防尘 (4) 3.1隧道施工主要污染源 (4) 3.2隧道施工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5) 3.3 隧道施工环境标准 (5) 3.4 隧道通风设计原则 (6) 3.5 施工通风计算原则 (7) 3.6 施工通风计算过程 (7) 3.7 本隧道通风方案 (9) 4 隧道施工通风注意事项 (12) 4.1 施工通风管理 (12) 4.2 对施工的要求 (13) 4.3 其它措施 (14) 5 强化通风与劳动安全环境管理 (15)

1 编制原则、依据 1.1 编制原则 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服从建设单位指令,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程办事。 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充分应用“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 遵循标准化管理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1.2 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规定; (2)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技术规程等; (3)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资料、纪要; (4)经批准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5)某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现场详细的施工技术调查资料; (7)我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单线铁路隧道出洞方案

单线铁路隧道出洞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项目经理部二工区 二O一六年六月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2工程概况 (1) 2.2 工程简介 (1) 2.3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2) 3施工计划 (2) 3.1 施工进度计划 (2) 3.2 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2) 4测量及监控量测方案 (3) 4.1 测量控制方案 (3) 4.2 测量人员组成 (3) 4.3 测量仪器设备配置 (4) 4.4 测量任务 (4) 5贯通施工总体方案 (4) 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5) 6.1 出口洞顶截水天沟施工 (5) 6.2 出口明洞开挖 (6) 6.3 出口边坡、仰坡开挖支护 (7) 6.4 导向墙施工 (8) 6.5 开挖施工方案 (8) 6.6 超前及初期支护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10) 6.7洞口段边仰坡防护措施 (18) 6.8洞口边仰坡坡顶绿化设计 (19) 6.9 洞口危岩落实防护 (19) 6.10 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19) 7应急预案 (20) 8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21)

9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2) 10 文明施工措施 (23) 11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24)

单线铁路隧道出洞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XXXX施工图》图纸;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1-201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1 24号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6)《中空锚杆技术条件》 TB/T 3209-2008 (7)《钢筋混凝土用钢》 GB 1499 (8)地堪资料、现场踏勘收集的资料; (9)关于工程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 1.2编制原则 ⑴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确保工期的严肃性。施工组织安排尽可能组织平行、流水作业,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持均衡生产。 ⑵科学合理配置机械设备,全面提高机械化程度,充分发挥设备配置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进度。 ⑶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以一流的管理创优质名牌,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⑷科学布置现场,合理安排工序,注意环境保护,推行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 ⑸合理投入,控制成本,节约用地,节约投资。 2工程概况 2.2工程简介 XX隧道位于XXX境内,起讫里程DK1573+470~DK1573+569,建筑长度及长度为99米,单洞单线隧道,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人字坡,坡度及坡段长依次为:-4.1‰(30m)、5.6‰(69m),最大埋深28m。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为30~35m,邱坡自然坡度25°~35°,地表植被茂盛,主要为松树、杉树及灌木。隧道进口位于柏油马路县道,前面有两座居民楼,县道边有电缆通过,交通便利,施工场地开阔,出口段有

隧道简答题答案

3、简答题-2 (1)隧道的定义及分类 答: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按照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分类: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按照隧道的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L≤500m)、中长隧道(500<L<1000m)、长隧道(1000≤L≤3000m)和特长隧道(L>3000m)。按照横断面积的大小划分标准分类:分为极小断面隧道(2~3㎡)、小断面隧道(3~10㎡)、中等断面隧道(10~50㎡)、大断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断面隧道(大于100㎡)。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分类: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2)选择越岭隧道位置时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垭口位置的选定:从地形上考虑,隧道宜选在山体比较狭隘的鞍部即口附近的底部通过,因为垭口处的山体相对较薄,隧道的穿越长度较短,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资,但地质条件对垭口位置影响也较大,应优先选择地质相对较好的口。(2)隧道高程的确定: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和运营效率等要素对隧道进行比选,给出最佳方案。 (3)河谷隧道位置选择的注意要点是? 答:宁里勿外。河谷线上,隧道位置稍向内靠为好。 (4)简述在褶曲地段(向斜、背斜)布置隧道时,隧道结构的受力情况 答:隧道穿过褶曲构造时,选在背斜中要比向斜有利。如果恰在褶曲的两翼,将受到偏侧压力,结构需加强。 (5)确定隧道洞口位置时主要原则及其目的 答:原则:1、隧道洞口设置必须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2、洞口不宜设在垭口沟谷的中心或沟底低洼处;3、洞口应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洞口;4、设置不应破坏自然环境,并与自然环境相协调;5、隧道洞口设置后的边仰坡要保证围岩稳定和运输安全;6、隧道洞口设置必须做好排水系统边仰坡及路堑的水不得流入隧道。7、洞口线路宜与等高线正交。目的:为了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6)隧道衬砌断面初步拟定需考虑的因素 答:内轮廓(符合隧道建筑界限)、结构曲线(尽可能的符合荷载作用下的压力线)和界面厚度(具有足够的强度)。 (7)简要比较单洞双线隧道方案和双洞单线方案 答:两座单线隧道方案和一座双线隧道方案的比较,这主要是针对铁路复线隧道而言双线隧道(优点:隧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宽度小,选线时易于安排布置,总的洞室段面开挖面积较小,开挖跨度较大,工作面较宽散,利于作业,施工通风环境较好,维修养护较方便;缺点:断面跨度大,所受围岩压力也就大,不利于围岩的稳定,对支护的要求较高,列车活塞风效应差,因而运营通风效果受到影响)单线隧道(优缺点:正好相反) (8)公路隧道衬砌的主要方式及适用性 答:1)整体式混凝土衬砌:是指就地灌注混凝土衬砌,也称模筑混凝土衬砌。其工艺流程为,先立模,再灌注,然后养生、最后拆模。模筑衬砌的特点是:对

大断面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隧道施工工法(新)

大断面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隧道施工工法 中铁十二局三公司石太客运专线Z1标 王志强李有生张自强 1、前言 由于客运专线的时速达到250km/h、300km/h和350km/h,所以对隧道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首先隧道的净空要符合空气动力学,线路的设计要能达到火车的时速,这就要求线路上曲线的半径要满足速度上的要求,因此就会出现隧道的开挖断面面积大。而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隧道之间,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隧址区为山岭重丘区,受地形的限制路线分幅展线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净距隧道显示出了优势,与分离式隧道型式相比,隧道两端接线的长度大大缩短,与双连拱隧道相比,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工程工期和造价。本工法生成背景是2005年上场的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Z1标段的南梁隧道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的段落。 南梁隧道全长11.526公里。其中双线5.795公里,单线5.731公里(双延米)。其中在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的过渡段包括480米长的双线喇叭口大跨隧道及250米长的双洞单线小净距隧道。 2、工法特点 2.1 解决了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断面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的开挖及二次衬砌施工。 2.2 解决了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施工。 3、适用范围 3.1开挖断面面积大于120m2,且断面在不断变化的隧道。 3.2并行双洞隧道净距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且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 4、工艺原理 4.1 隧道断面在不断地变化,可以看做是喇叭口形式。开挖时断面逐渐变大,其

开挖时的光爆效果会很差,超欠挖难以控制;在二次衬砌施工时,由于断面是流线型的,所以就不能使用整体式液压台车,只有用钢拱架加小模板来施工二次衬砌,每施工一米衬砌就要加工一榀钢拱架,而且得重新安装小模板,这样即浪费时间又浪费钢材。我们只有改变了隧道的断面变化形式,才能在源头上改进其施工工艺。见图4.1-1单洞变双洞流线型渐变平面示意图。 图4.1-1 单洞变双洞流线型渐变平面示意图 4.2小净距双洞隧道施工的难点、重点是控制爆破作业,必须确保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减小两隧道之间由于净距较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小净距双洞隧道施工的关键是中间岩柱的加固和稳定,由于围岩自稳性和支护结构的受力较一般隧道复杂,必须充分利用隧道围岩的自承、自稳能力,通过围岩加固措施使隧道修建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见图4.2-1 小净距隧道照片。 图4.2-1 小净距隧道照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