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功能不全习题

肺功能不全习题

肺功能不全习题
肺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学习要求】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阻塞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和真性分流的概念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熟悉ARDS的概念、特征及其发病机制

了解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复习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哪一项不正确()

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的病理过程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

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

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2.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 A.临床经验制定的

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

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

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

3.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

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

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

C.临床统计经验

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

4.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

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

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

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

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

5.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

A.PaO2和PAO2的差值

B.PaO2

C.PAO2

D.PaCO2

E.PaCO2和PACO2的差值

6.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

A.潮气量

B.PaO2

C.PAO2

D.PaCO2

E.PaCO2和PACO2的差值

7.下列疾病患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有()

A.白喉

B.支气管异物

C.声带麻痹

D.气胸

E.肺纤维化

8.支气管肺炎导致低氧血症的主要机制为()

A.阻塞性通气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弥散障碍

E.肺内短路增加

9.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

D.患者PaO2降低而PaCO2不升高

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

10.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

A.又称静脉血掺杂

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

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

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

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而PaO2降低PaCO2增加

11.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

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

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

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

12.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

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

C.先吸30%左右的氧

B.吸入纯氧

D.吸入95%氧加5%CO2

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

13.吸入纯氧15-20min后PaO2可达550mmHg,如达不到350mmHg,肺内可能发生了() A.真性分流增加

B.气体弥散障碍

C.功能分流增加

D.气道阻塞

E.肺泡死腔样通气增加

14.ARDS引起Ⅰ型呼衰的主要机制为()

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B.气体弥散障碍

C.肺不张

D.严重肺水肿

E.肺内短路增加

15.ARDS时肺的病理变化不包括()

A.严重的肺间质水肿和肺泡水肿

B.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调亡坏死

C.大片肺组织坏死

D.出血、肺不张、微血栓、纤维化

E.肺泡透明膜形成

16.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是()

A.白细胞大量激活

B.肺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

C.广泛的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D.肺内巨噬细胞大量激活

E.急性肺水肿

二、问答题

1.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2.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

3.如何鉴别真性分流与功能性分流,机理何在?

4.肺泡总通气量不足和部分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的血气变化有何不同?

5.死腔样通气和功能性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什么?

6.简述ARDS的发病机制。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E

3. A

4. B

5. A

6. D

7. B

8.C

9. E 10. D 11. D 12.C 13. A 14. A 15. C 16. C

二、问答题

1.呼吸衰竭的基本发病机制为:①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障碍,限制性通气障碍;②弥散功能障碍;③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④解剖分流增加。

2.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大,故弥散速度比O2快,能较快地弥散入肺泡使P a CO2与P A CO2取得平衡。只要病人肺泡通气量正常,就可保持P a CO2与P A CO2正常。

3.吸入纯氧可有效地提高功能性分流的P a O2,而对真性分流的P a O2则无明显作用,因为真性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

4.肺泡总通气量降低则P a O2降低,P a C O2升高。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时,健存肺泡代偿性通气增加,可排出潴留的C O2,使P a C O2正常,过度通气则P a C O2降低;根据氧解离曲线特性,代偿通气增加的肺泡C a O2无明显增加,所以部分肺泡通气不足患者血气变化为P a O2降低,P a C O2正常或降低。

5.死腔样通气更容易代偿。因为此时的代偿主要通过呼吸运动增强以增加肺泡通气量,功能性分流的肺泡存在肺泡通气功能障碍,不易代偿。

6.ARDS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是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使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引起渗透性肺水肿,致肺弥散性功能障碍。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使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加上水肿液的稀释和肺泡过度通气消耗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表面张力增高,肺的顺应性降低,形成肺不张。肺不张、肺水肿引起的气道阻塞,以及炎症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可导致肺内分流;肺内DIC及炎症介质引起的肺血管收缩,可导致死腔样通气。肺弥散功能障碍、肺内分流和死腔样通气均使P a O2降低,导致Ⅰ型呼吸衰竭。病情严重者,由于肺部病变广泛,肺总通气量减少,可发生Ⅱ型呼吸衰竭。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呼吸障碍的患者活动时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长此以往患者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作为基本的呼吸类型的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多选题A型题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答案] D [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C.PaO2<9.3 kPa [答案] D [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 C.PaCO2>6.67 kPa [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 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 C.<8.0 kPa (60mmHg) [答案] C [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 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面积减少 [答案] A [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

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 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6)肺栓塞。7)COPD。8)换气障碍。9)支气管痊孪。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2)减少呼吸次数。3)减少分钟换气量。4)增加呼吸功率。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 (一)缩唇呼吸: 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

第六章 心肺功能评估

第六章心肺功能评估 心肺功能是人体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基础,是人体运动耐力的基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虽然分属于两个生理系统,但功能上密切相关,其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接近,康复治疗互相关联。本章侧重于心肺功能与运动和康复训练相关的内容,力图使读者从新的视角理解心肺功能。 一、概述 1、循环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将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量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激素、电解质等运输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同时也流经肺和肾等脏器,将代谢的最终产物加以排泄。循环功能取决于循环驱动力、心脏和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和柔顺性/弹性、组织代谢状态。循环功能障碍导致这些物质的运输困难,产生缺氧缺血症状。 2、心脏功能心脏的功能主要是泵血,即产生血液循环的驱动力。心脏的泵血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功能减退将导致循环功能障碍。 3、呼吸功能呼吸功能指气体代谢过程中的气体交换能力,不仅包括通气功能,还应该包括换气功能。呼吸可以分为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 4、内呼吸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氧气进入细胞,参加有氧代谢,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再将二氧化碳排出细胞的过程。内呼吸取决于全身循环状态、组织微循环状态、细胞代谢状态和血液气体状态。内呼吸是机体代谢状态的象征。 5、外呼吸指气体在肺泡进行交换,并通过气道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的过程,取决于气道功能、肺泡功能、呼吸肌功能和肺循环功能。通气功能-通过呼吸使空气进入肺泡,然后再排出体外;换气功能-通过肺泡壁的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弥散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排出,同时将氧气吸收进入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到组织进行代谢。

呼吸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呼吸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呼吸系统组成:鼻、咽和喉称上呼吸道。 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下呼吸道。 肺 呼吸系统功能: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 一、鼻 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孔。 鼻腔鼻前庭是鼻腔前下方鼻翼内面较宽大的部分。 固有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有上、中、下三鼻甲 三个鼻甲的下方有上、中、下鼻道。 鼻粘膜嗅区:呈苍白或淡黄色,内含有嗅细 胞,具有嗅觉功能。 呼吸区:呈淡红色,粘膜内含有丰富的 血管、粘液腺和纤毛。 鼻旁窦上颌窦 额窦开口于中鼻道 前、中筛窦 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二、喉 1.位置喉位于颈前部中份,喉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2.结构 喉以软骨为支架,借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而成,内衬粘膜。 (1)喉软骨包括单块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甲状软骨:由两块甲状软骨板合成,两板的前缘彼此融合,上端向前

突出,称喉结。在成年男子特别显著。两板的下角与环状软骨构成 环甲关节。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由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和后部高宽的环状软骨板构成。板上缘两侧各与杓状软骨构成环杓关节。 杓状软骨:坐落于环状软骨板上缘,形似三棱锥体,可分尖、底和二突。尖向上,底朝下与环状软骨板上缘构成环杓关节。 会厌软骨:位于甲状软骨前角内面,形似树叶,会厌软骨外覆粘膜构成会厌。 (2)喉的连结包括环杓关节、环甲关节、弹性圆锥和甲状舌骨膜。 环杓关节能缩小或开大声门。 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 弹性圆锥为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此膜上缘游离,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声韧带,声韧带和声带肌及覆盖其表面的 喉粘膜构成声带。 甲状舌骨膜是连于甲状软骨上缘与舌骨之间的膜。 (3)喉肌属骨骼肌,可分为两群。 作用于环甲关节,使声带紧张或松弛; 作用于环杓关节,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 (4)喉腔:喉腔上借喉口通喉咽,下通气管。喉腔的入口称喉口。喉腔侧壁有两对前后方向的粘膜皱襞。 上方一对称前庭襞,左右前庭襞间的裂隙称前庭裂。 下方一对粘膜皱襞称声襞,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 称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 喉腔以前庭裂、声门裂为界分三部分: 喉前庭:位于喉口至前庭裂之间。 喉中间腔:位于喉中间腔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向两侧突出的隐

第十四章_肺功能不全-王建枝

总字数:16827 图:11 表:0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第二节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二、呼吸系统变化 三、循环系统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五、肾功能变化 六、胃肠变化 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防止与去除呼吸衰竭的原因 二、提高P a O2 三、降低P a C O2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肺籍外呼吸功能不断给机体提供O2,排出CO2,以维持机体血气平衡和内环境稳定。肺还具有代谢和防御等非呼吸功能(non-respiratory function)。许多病理性因素可导致肺的上述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肺部疾病和生命活动的异常。本章主要介绍肺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 a O2降低伴有或不伴有P a CO2增高的病理过程。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P a O2低于60mmHg (8kPa),伴有或不伴有P a CO2高于50mmHg。正常人P a O2随年龄、运动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成年人在海平面静息时P a O2的正常范围为(100-0.32×年龄)±4.97mmHg,P a CO2极少受年龄影响,正常范围为40±5.04mmHg。当吸入气的氧浓度(FiO2)不是20%时,可将呼吸衰竭指数(respiratory failure index, RFI)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指标。RFI=PaO2/FiO2, 如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必定有P a O2降低。根据P a C O2是否升高,可将呼吸衰竭分为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hypoxemic respiratory failure,Ⅰ型呼衰)和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hypercapnic respiratory failure,Ⅱ型呼衰);根据主要发病机制不同,分为通气性和换气性;根据原发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根据发病的缓急,分为慢性和急性呼吸衰竭。 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前者指肺泡气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后者是肺泡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衰竭则是肺通气或(和)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的结果。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正常成人在静息时有效通气量约为4L/min。当肺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通气不足时可发生呼吸衰竭。肺通气障碍包括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 (一)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指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通常吸气运动是吸气肌收缩引起的主动过程,呼气则是肺泡弹性回缩和肋骨与胸骨借重力作用复位的被动过程。主动过程更易发生障碍。其原因有: ①呼吸肌活动障碍:中枢或周围神经的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炎、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等;由过量镇静药、安眠药、麻醉药所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本身的收缩功能障碍如由长时间呼吸困难和呼吸运动增强所引起的呼吸肌疲劳、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必要检查之一,对于早期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药物或其它治疗方法的疗效,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病变部位、评估肺功能对手术的耐受力或劳动强度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肺功能检查包括通气功能、换气功能、呼吸调节功能及肺循环功能等,检查项目及测定指标众多.过去的肺功能仪主要以机械和化学方法检测为主,测定烦琐,费时费力,而且检测误差较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务工作者对其知识也了解有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测技术的出现,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肺功能检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重视。目的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于以下目的:1、早期检出肺、呼吸道病变。2、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判断气道阻塞的部位。3、评估肺部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 4、评估外科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5、健康体检、劳动强度和耐受力的评估; 6、危重病人的监护等。特点1、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2、肺功能检查具有敏感度高、重复检测方便和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3、

与X线胸片、CT等检查相比,肺功能检查更侧重于了解肺部的功能性变化,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重要性 1、诊断患者呼吸功能状况,确诊肺功能损伤的性质与程度。 2、要确诊COPD必须进行肺功能检查。 3、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COPD的严重程度,并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象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观察肺功能是否有损伤2、有吸烟史及长期咳嗽——看小气道功能是否改变3、季节性咳喘发作——看是否患有哮喘 4、慢性支气管炎定期复查——监控病程发展 5、胸片异常——判断肺功能损害程度 6、麻醉、外科手术的危险评估,以及术后恢复的预测哮喘病人典型哮喘发作时的肺功能检查首先表现为阻塞性病变,但并非所有阻塞性病变都是哮喘。进一步确诊可进行气道扩张试验来确诊哮喘。对于非典型哮喘或哮喘缓解期或气道扩张试验阴性者,可酌情进行气道激发试验来确诊哮喘。儿童1、反复咳嗽或伴有喘息;2、咳嗽持续2~3周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3、反复“感冒”发展到下呼吸道,持续10天以上;4、哮喘患儿病情评估;5、急性发作的呛咳、声音嘶哑、呼吸困难;6、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与哮喘的早期鉴别; 7、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呼吸系统疾病在肺功能检查中的表现主要有:1、阻塞性病变:指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呼吸道狭窄而出现气流受阻的

第三章 心肺功能评定

第三章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 常用的心功能评定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如心脏功能分级、自觉用力程度分级)、超声心动图、心脏负荷试验(如心电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运动试验、核素运动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心脏负荷试验中最常用的是心电运动试验。 一、心功能分级 通常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分级方法,见表3-1. 表3-1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协会)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3、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4、发现潜在的心律失常和鉴别良性及器质性心律失常。 5、确定患者进行运动的危险性。 6、评定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的效果。 7、其他。 (二)心电运动试验的种类 1、按所用设备分类 (1)活动平板试验;(2)踏车试验;(3)便携式运动负荷仪;(4)台阶试验。

2、按终止试验的运动强度分类 (1)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强度逐级递增直至受试者感到筋疲力尽,或心率、摄氧量继续运动时不再增加为止,即达到生理极限。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极量运动试验可按性别和年龄推算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 (2)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或达到(195-年龄)时结束试验。用于测定非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3)症状限制运动试验:运动进行至出现必须停止运动的指征(症状、体征、心率、血压或心电图改变等)为止。停止运动的指征包括:①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胸闷、胸痛、心绞痛、极度疲劳、下肢痉挛、严重跛行、身体摇晃、步态不稳、头晕、耳鸣、恶心、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等症状和体征;②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不升高反而下降,低于安静时收缩压1.33kPa以上(>10mmHg); 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上升,超过29.33~33.33kPa(>220~250mmHg);运动负荷增加时舒张压上升,超过14.7~16.0kPa(>110~120mmHg);或舒张压上升,超过安静时2.00~2.67kPa(>15~20mmHg);③运动负荷不变或增加时,心率不增加,甚至下降超过10次/分;④心电图显示S-T段下降或上升≥1mm;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异位心动过速,频发、多源或成对出现的期前收缩,R-ON-T,房颤,房扑,室扑,室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等;⑤患者要求停止运动。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用于冠心病诊断,评定正常人和病情稳定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4)低水平运动试验:运动至特定的、低水平的靶心率、血压和运动强度为止。即运动中最高心率达到130~140次/分,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次/分;最高血压达160mmHg,或与安静时比增加20~40mmHg;运功强度达3~4METs作为终止试验的标准。低水平运动试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或心脏手术后早期康复病例,以及其他病情较重者,作为出院评价、决定运动处方、预告危险及用药的参考。 (三)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症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主动脉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2、相对禁忌证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 (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4)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5)电解质紊乱;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7)严重动脉压升高; (8)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脑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八章脑功能不全 第十七章脑功能不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说法不准确() A.脑功能障碍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B.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是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C.退行性变是一种与调亡、坏死不同的病理过程 D.成熟神经元不具备再生能力 E.相同的病变发生在脑的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后果 2.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额叶皮质受损会引起感觉性失读症 B.顶叶皮质与感觉信息的高级加工和整合密切相关,该区受损导致同侧感觉障碍 C.空间记忆障碍提示海马区受损 D.枕叶损伤引起失写症 E.颞叶受损导致视野缺损 3.下列与认知障碍发生相关的神经肽是() A.谷氨酸 B.多巴胺 C.NGF D.神经营养因子 E.TRH 4.经典神经递质与神经肽的区别在于() A.两者分布部位不同 B.经典神经递质的分子量较神经肽大 C.神经肽由无活性前体蛋白加工而成 D.脑内神经肽较神经递质含量丰富 E.神经递质的调节相对较慢 5.关于钙超载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内钙增加可加速神经细胞的死亡 B.钙超载干扰脑组织能量代谢 C.钙超载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 D.钙超载可促使氧自由基产生 E.钙超载降低脑内谷氨酸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6.下列关于兴奋性毒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由于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减少所致 B.主要造成急性损伤 C.其特征是Ca2+内流,Cl-外流 D.主要损伤胶质细胞 E.与AMPA受体、KA受体、NMDA受体过度激活有关

7.急性脑缺氧时自由基大量生成的机制不包括() A.细胞色素系统激活 B.黄嘌呤氧化酶系统激活 C.吞噬细胞呼吸爆发 D.增多的NO与O2反应 E.儿茶酚胺发生氧化反应 8.脑细胞缺血导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不包括() A.抑制性毒性 B.神经细胞内钙超载 C.炎症因子损害 D.自由基损伤 E.神经细胞钠泵功能损伤引起细胞水肿 9.哪种关于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的说法欠妥() A.大脑皮层适宜的兴奋状态是维持清晰意识的基础 B.大脑皮质的代谢状态及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决定了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C.大脑皮质是完整意识的高级中枢,但并非只有大脑皮质受损时才会引起意识障碍 D.丘脑主要参与维持大脑皮层觉醒状,故此区受损只引起觉醒障碍并不会导致意识内容的异常 E.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与上行抑制系统及其与大脑皮质的相互联系决定意识水平 10.下列哪项不会引起意识障碍() A.弥漫性颅内感染 B.精神异常 C.广泛性脑外伤 D.药物中毒 E.休克Ⅰ期 11.意识障碍与认知障碍的区别在于() A.急性脑功能不全表现为意识障碍,慢性脑功能不全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 B.临床表现中有无病理反射 C.前者属精神疾病而后者属神经疾病 D.发病机制中有无钙超载 E.前者是器质性损伤而后者属功能性损伤 12.以下不属于意识障碍表现形式的是() A.谵妄 B.痴呆 C.昏迷 D.意识混浊 E.昏睡 二、问答题 1.试述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细胞死亡的机制。 2.简述脑组织中蛋白质异常聚集的机制。 3.简述意识障碍的发病机制。 4.试述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危害。 5.结合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我们可以考虑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复制痴呆动物模型?

5缺氧习题

缺氧习题库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红蛋白的量 B.全身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D.肺的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C.动脉血CO2分压D.动脉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3. 血氧饱和度是指 A. 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B. Hb结合的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 C. 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 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 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B.肺的通气功能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 决定血氧饱和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血液pH 值 B. 血液温度 C. 血氧分压 D. 血液CO2分压 E. 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 6. 缺氧时氧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B. 血液H+浓度升高 C. 血液CO2分压升高 D. 血液温度升高 E. 以上都不是 7. 呼吸功能不全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

A.氧容量降低 B.氧分压降低 C.氧含量降低 D.氧饱和度降低 E.氧离曲线右移 8. 正常人进入通风不良的矿井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肺循环血流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E.组织血流量少 9. 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一般要低于 10. 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正常 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 C.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D.吸入气氧分压降低是病因之一 E.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11. 以下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一般无发绀 A. 呼吸功能不全 B. 组织用氧障碍 C. 心力衰竭 D. 静脉血掺杂 E. 窒息 12. 最能反映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指标是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 13. 关于紫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缺氧不一定有紫绀

如何看肺功能检查单

o 如何看肺功能检查单 常规通气功能:所有的指标都要在预计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为低于70%就是断限制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80%而高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MVV低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上述都有则为混合性,MVV%/通气功能障碍,MVV%/VC%1,以阻塞性为主;FEF50%~75%,其他正常,诊断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低,诊断可疑小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功能试验 肺功能试验包括简单的肺量计和复杂的生理测试. 生理学 正常情况下,脑干呼吸中枢的神经冲动决定了通气的容量和类型.该神经冲动受颈动脉和中枢化学本体感受器和大脑皮质层传来的冲动影响.神经冲动从呼吸中枢发出,通过脊髓和外周神经到达肋可通过结构上正常,无阻塞的气道到达通畅,灌注适当的肺泡时,即产生正常气体交换.正常情况好,并且与代谢率呈比例,动脉血气张力维持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 静息肺的容量和气量 静息肺容量:反映了肺和胸壁的弹性.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能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因其操作验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因为VC随肺限制性功能障碍加剧而下降,结合弥散功能可随访此类限治疗的反应.VC也反映了呼吸肌力,经常用于监测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程。 用力呼气肺活量,与VC相似,是指尽力吸气后,尽力最快呼出的气体容量.FVC通常与呼气流速一道阻塞病人VC明显大于FVC.在测定用力呼气肺活量时,终末小气道提早关闭,远段气体陷闭,使肺总量是指深吸气至最大限度时肺内的气体容量. 功能残气量是指当所有呼吸肌放松时,平静呼气后留在肺内的气量.生理情况下,它是最主要的肺呼吸范围.胸壁向外的弹性回缩力增加肺容量,但肺的向内的弹性回缩力减少肺容量,两者互相平缩力在40%TLC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肺气肿病人肺弹性降低从而增加了功能残气量.相反,肺水限制性通气障碍使肺硬性增加,从而降低了功能残气量.脊柱后侧凸使胸壁强直低顺应性限制了肺量和其他肺容量.深吸气量是TLC与FRC的差值. 功能残气量由两部分组成:残气量是指用力呼气肺内残留的气量;补呼气量,ERV=FRC-RV.正常情RV的改变与FRC改变相平行,除了两种情况:限制性肺胸壁障碍,此时RV降低少于FRC,TLC的小气道提早关闭导致气体陷闭,从而使得RV升高,但FRC,FEV1 接近正常.COPD和哮喘病人,R 某种程度上的降低。肥胖病人的异常处是由于FRC的明显下降,但RV相对不变,从而导致ERV的动态肺容量和流量 动态肺容量反映了气道的口径和完整性.肺量计记录了FVC测定过程中的时间肺容量.1秒用力呼气最快将气体呼出时第一秒所呼出的气体容量,正常情况下>75%的FVC.此指标可用绝对数或占FVC 活量中段的平均用力呼气流量是指肺量图曲线上FVC25%和75%两点连线的斜率.FEF25%~75%与FEV 早期气道阻塞的一个更敏感指标. 呼气流量的减慢情况因支气管痉挛,分泌物阻塞和肺弹性回缩力降低而增加.在上呼吸道固定阻塞的口径决定,而不是由于动态压迫,结果导致吸气和呼气流量的同等降低。 在限制性肺疾病中,组织弹性回缩力的增加维持大气道的管径,使得在可比的肺容量下,流量经常在病人吸入支气管扩张气雾剂后,再行肺功能检查,可提示阻塞过程的可逆性.FVC或FEV1 改善大在气道阻塞病人,在单次支气管扩张剂接触下无反应,并不排除对维持剂量的有效反应.在支气管碱后流量明显下降,可能提示为哮喘.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考点剖析

^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4)、简述题(7)、填空题(3)及单项选择题(8)。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十六章肺功能不全 第一节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呼吸衰竭时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 第三节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 重点难点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以及解剖分流增加。 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呼吸衰竭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一、名词解释(4) 1、呼吸衰竭: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使机体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 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的病理过程。 | 2、死腔样通气: 是指呼吸衰竭时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炎症、肺毛细血管床大量破坏等可使流经该部分肺泡的血液量减少,而通气相对良好,V A/Q比可显著大于正常,患部肺泡血流少而通气多,肺泡通气不能充分被利用,称为死腔样通气。 3、“二氧化碳麻醉”: 是指呼吸衰竭时,当PaCO2>(80mmHg)时,可引起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等,临床上称为“二氧化碳麻醉”。 4、肺性脑病: 是指呼吸衰竭时,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疼、烦躁、定向与记忆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以及惊厥和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二、简述题(7) > 1、为什么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呼气性呼吸困难 答: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胸外阻塞(如声带麻痹、炎症、水肿等),吸气时气体流经病灶引起的压力降低,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导致气道狭窄加重;呼气时则因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而使阻塞减轻,故患者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如胸内阻塞(见于胸内异物),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学习要求】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阻塞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和真性分流的概念 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其发生机制 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熟悉ARDS的概念、特征及其发病机制 了解呼吸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复习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哪一项不正确() 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的病理过程 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 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 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 2.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 A.临床经验制定的 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 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 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 3.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 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 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 C.临床统计经验 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 4.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 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 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 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多 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ACO2通常是相等的 5.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 A.PaO2和PAO2的差值 B.PaO2 C.PAO2 D.PaCO2 E.PaCO2和PACO2的差值 6.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好指标是() A.潮气量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规范 【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范围】 1.了解肺功能的基本状态,明确肺功能障碍的程度及类型,确定呼吸疾病的主要受损部位。 2.观察肺功能损害的可复性,判断疾病的预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康复治疗,胸科手术前准备或其他外科领域术前肺功能的评估。 3.判定药物治疗的效果。 4.进行呼吸生理研究 【肺容量】 1.潮气容积(tidal volume,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约500ml。 2.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深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正常值: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 3.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 :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由VT+I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2600ml,女性约1600ml。 4.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由IC+ERV 组成,正常值:男性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5.功能残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气量,由ERV+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2300ml,女性约1500ml。 6.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由VC+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5000ml,女性约3500ml。 【通气功能】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是潮气容积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值:男性约6700ml,女性约4200ml。 2.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VA):指通气量中进入肺泡部分的气量才能进行气体交换,也称为有效通气量。 3.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指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 4.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呼气肺活量。 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吸气至肺总量位后一秒之内快速呼出气量。

肺功能不全练习题

第十五章肺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呼吸衰竭得概念哪一项不正确 A.呼吸衰竭就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得病 理过程 B.判断呼吸衰竭得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与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 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 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 2.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得标准就是根据 A.临床经验制定得 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 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 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 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 3.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 A.此时pH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 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 C.临床统计经验 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 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 4.关于血气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正常人得PaO2随年龄得增长而有所降低 B.正常人得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 C.PaO2<60mmHg不一定就是呼吸衰竭 D.老年人得PaO2较年轻人低就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得肺泡多 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与P A CO2通常就是相等得 5.反映肺换气功能得最好指标就是 A.PaO2与P A O2得差值 B.PaO2 C.P A O2 D.PaCO2 E.PaCO2与P A CO2得差值 6.反映肺通气功能得最好指标就是 A.潮气量 B.PaO2 C.P A O2 D.PaCO2

5缺氧习题

缺氧习题库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血红蛋白的量B.全身组织供血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D.肺的呼吸功能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摄氧的能力B.血红蛋白含量C.动脉血CO2分压D.动脉血氧分压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3. 血氧饱和度是指 A. 血液中溶解的O2量和总O2量的比值 B. Hb结合的O2量和所能结合的最大O2量的比值 C. HbO2和未结合O2的Hb的比值 D. HbO2和Hb总量的比值

E. 未结合O2的Hb量和Hb总量的比值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B.肺的通气功能C.肺的换气功能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 决定血氧饱和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血液pH 值 B. 血液温度 C. 血氧分压 D. 血液CO2分压 E. 红细胞内2,3-DPG的含量 6. 缺氧时氧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红细胞内2,3-DPG浓度升高 B. 血液H+浓度升高 C. 血液CO2分压升高 D. 血液温度升高 E. 以上都不是 7. 呼吸功能不全引起的缺氧,其动脉血中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

A.氧容量降低 B.氧分压降低 C.氧含量降低 D.氧饱和度降低 E.氧离曲线右移 8. 正常人进入通风不良的矿井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肺循环血流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E.组织血流量少 9. 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一般要低于 A.12.0kPa(90mmHg) B.10.7kPa(80mmHg) C.9.3kPa(70mmHg) D.8.0kPa(60mmHg) E.6.7kPa(50mmHg) 10. 下列关于低张性低氧血症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氧容量正常 B.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降低

呼吸功能不全习题一

呼吸功能不全习题 下降升高 下降,PaCO2升高 正常,PaCO2升高 下降,PaCO2正常 40.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41.换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 [答案]40 C [题解]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是PaO2下降和PaCO2升高。 [答案]41A [题解]换气障碍时,因CO2弥散力大于O2,故血气变化是PaO2下降。 42.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智力和视力轻度减退的PaO2 值是 43.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性损害的PaO2值是 [答案]42A [题解]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很敏感,当PaO2为(60mmHg)时,就出现智力和视力的轻度减退。 [答案]43 E [题解]当PaO2下降为(20mmHg)以下时,只需几分钟就可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害。 A.过量麻醉药、镇静药使用 B.胸腔积液 C.气胸 D.阻塞性肺病 E.肺部炎症 44.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45.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 [答案]44 A [题解]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过量麻醉药、镇静药使用,造成呼吸中枢抑制 而导致急性中枢性呼衰。 [答案]45 D [题解]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是造成慢性呼吸衰竭 的最常见的原因,且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都是常见病。

下降,PaCO2升高,两者不呈比例 下降,PaCO2升高,两者呈比例 下降,PaCO2改变不大 下降,PaCO2明显下降 下降,PaCO2降低 46.呼吸中枢抑制时 47.肺泡表面物质活性减少时 48.慢性肺气肿时 4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 [答案] 46B [题解]呼吸中枢抑制时,因通气不足有PaO2下降,PaCO2升高,两者呈一定比例。 [答案]47 C [题解]肺泡表面物质活性减少时,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 [答案]48 A [题解]慢性肺气肿时,有限制性通气不足,PaO2下降,PaCO2升高,由于此时通气不足还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使PaO2进一步降低,因此PaO2下降程度较PaCO2升高程度明显,两者不呈比例。 [答案]49 E [题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而反射性引起通气加强,结果是PaO2下降,PaCO2因通气加强而降低。 C型题 A.肺能生成 B.肺能清除 C.两者都能 D.两者都不能 50.白三烯 51.去甲肾上腺素 52.组胺 53.肾上腺素 [答案]50C[题解]肺能生成和清除白三烯。 [答案]51C[题解]肺能生成和清除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52A[题解]肺能生成却不能清除组胺。

(完整版)心肺功能评定

心肺功能评定 一、概述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运动耐力的基础,泛指有氧运动系统通过肺呼吸和心脏活动推动血液循环向机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满足各种人体生命活动物质与能量代谢需要的生理学过程,与人的体质健康和竞技运动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氧运输功能通过心脏的循环,把氧气及能量物质运送到全身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心脏功能减退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产生缺氧缺血状态。 2、气体交换功能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主要通过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基本过程来实现。 3、心肺功能与运动耐力运动耐力是指机体持续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肺功能及骨骼肌的代谢。心肺功能下降会影响运动能力;长期制动和缺乏运动也会导致心肺功能的减退。 4、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YHA)可用于评价心脏疾病病人的新功能,并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治疗。但是,该方法,主要依据病人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评定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体功能分级标准如下。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级: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时即可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和心绞痛等症状。

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感到舒适,低于正常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仍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心电运动试验 心电运动试验(ECG)是指通过观察受试者运动时的各种反应(呼吸、血压、心率、心电图、气体代谢、临床症状与体征等),来判断其心、肺、骨骼肌等的储备功能(实际祝负荷能力)和机体对运动的实际耐受能力。 (一)心电运动试验的目的 1、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0%-80%)和特异性(71%-97%)。主要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根据心电图st段偏移情况诊断冠心病。 2、鉴定心律失常运动中诱发或加剧心律失常往往提示为器质性心脏病,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并及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强度;运动中心率失常减少或消失提示属于良性心律失常,并非一定要限制运动和日常生活。 3、鉴定呼吸困难或胸闷的性质如果在运动实验中诱发呼吸困难和胸闷,多属于器质性疾病。 4、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运动试验中发生心肌缺血的运动负荷越低、心肌耗氧水平越低、st段下移程度越大,则说明冠状动脉病变也越严重,预后也越差。运动试验阳性无症状的病人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