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俞力峰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博士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我叫俞力峰,今天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混合所有制与员工持股问题,那混合所有制,不是个新概念,有没有持股也不是个新概念。那么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放在一块是不是个新概念?这个意见不一,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进行重新的再认识,这就涉及到员工持股的理论、实践和政策几个方面。一、引言

混合所有制和混合经济它是有不同的。我们都知道它讲的是整个经济体中,国有的经济成分、民营的经济成分多种经济成分。我们讲的所有制,就涉及到一个企业它的产权结构,在这个企业中它的产权结构是多样的,既包括国有的股权,也包括民营的股权或者非公有的这种股权,因此我们讲混合所有制它涉及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关注混合所有制企业它是否适合做员工持股,那么我们要回到企业这个层面,同时又不能忘记我们整个的经济环境。

我们研究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首先问题导向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不是新概念的,重新认识的重要性何在,这是第一。

第二,如何准确的把握基于股权的薪酬工具,它的设计初衷、以及它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这是第二。

第三,我们要考虑从哪些方面来梳理过往的员工持股,它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第四,我们要怎样更好的理解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何看待政策导向,什么样的政策导向是有利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员工持股,成为一个真正的能够为我们所有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更好的推进企业它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利益一制体,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二、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再认识

(一)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背景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认识混合所有制他的员工持股,那么首先我们就涉及到混合所有制提出来的背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双重转型很严峻,同时它叠加了经济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的巨大冲击,粗放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上一轮这个经济改革成本的集中偿付的一个时期,需要深化改革、需要突破瓶颈、需要新的制度红利。

1.转变增长方式倒逼改革

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增长方式的转变,它实际上在倒逼这个改革,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了,我们过去压低劳动力价格,提高投资,同时匹配劳动密集型这样的产业来做出口导向,这样的模式已经达到一个瓶颈了。

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考虑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改变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世界经济还处于一个调整期,我们都知道现在恢复得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所以美国近期仍然有放宽货币的需要,世界上范围内也有宽松货币的需要。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分工和布局需要一个再平衡和再调整,这需要时间和成本,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它会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发达国家它也有迟滞的后发国家追赶的这种动机,就像一个班上,第一名的同学他乐意帮助排得比较靠后的同学,但是并不一定乐意来帮助紧紧追赶他的第二名或第三名。所以增长方式转变在倒逼我们的改革。

2.顶层设计改革的升级版

我们要考虑顶层设计,这是改革的升级版,我们要促进和保护良性竞争,要重塑统一的、公正的、开放的、有序的市场体系。重塑混合所有制合格的这种竞争主体,尊重经济规律、推进坚定重组、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跨所有制来整合所有的宣传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是顶层设计和细致优化我们的市场,打造一个升级版的市场经济它的关键环节,我们正从粗放的市场经济迈向一个比较精细的、法制化的规则有序的市场经济。

3. 改革成本在累积

同时我们要考虑改革的成本还在积累,没有免费的午餐,选择一种发展模式,你在收获同时你也付出一定的代价,利弊随行,时间与时机它和我们的成本是密切相关的,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很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依旧粗放、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差距扩大、民生法制问题比较突出公众对治疗、官僚主义和腐败这种诉求也日益比较强烈。所以这些都在指示着我们改革的成本在增加,势在必行,倒逼机制就在这里。

4.改革的倒逼机制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严重的短缺,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前景和现实的生产力状况,相比较起来以后就显得有些暗淡了,这时候中国的决策者就先向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那么加入了转型国家的行列。这个时候实用主义、经验主义、低风险偏好在一个中庸的思潮,还是主导了我们改革的进程。

5.国企改革的起点与攻坚

我们都知道启动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目的,是提高生产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解决短缺

经济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发展是硬道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这些口号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些经典的论断在改革的起点上就标识了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但是改革到了深水区,仅仅靠着摸着石头过河是不够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仅仅在基层尝试也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强有利的执行力,需要统筹、需要顶层设计、需要系统的来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有哪些制度红利是可以去释放的。

作为近期的改革一个重点就是我们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我们重提员工持股,因为员工持股过去我们曾经叫职工持股,也叫员工改制、买断的一系列名目和名称。我们可以大的广义上来讲,我们对这个雇员、员工、职工持有股份,国有企业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我们今天三中全会在报告中,也都清楚的表明了我们要推进混合所有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推进员工持股,把大的方向给我们。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指导意见、细则并没有完全出来,大家对混合所有制的员工持股还存在不少争议,文字上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概念上还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这些需要我们来认真的编写一下,不管表面上怎么说,逻辑是不变的,就是我们是需要改革的,我们需要跟精细化的市场经济,我们要从粗放的市场经济走向精细的市场经济、法治的市场经济、更有包容力的市场经济,这个逻辑是不变的。

我们可以回头来看一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样一种间接式的改革范式,它有助于理解我们在混合所有制的情况下推进员工持股,这个内在逻辑是什么样的。

那我们来看这张图,从粗放的市场经济走向包容的市场经济,我们看到这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在最初,最顶层是经济体制转轨、发展民营经济,就是我们向这个经济体,我们走转轨经济,向经济体注入最初时的民营经济的初始的动力。然后我们成立国资委这是很重要的一环,2003年成立国资委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实现了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实际上我们把国有经济,我们重新在顶层上占领了制高点,抓住了国有经济的命脉,完成了重要的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当然这个布局随着时间的变化它还有待调整,需要优化,但是这个重要的战略步骤我们完成了。现在我们又往上推了一层,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顶层上面还有一个我们先空白下来,下一步的改革留给下一步的改革,可以看见我们的改革是从底层逐渐上顶层,它是一个渐进的改变的过程。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它的最直接的改革的最初的动因是调动生产积极性,那个时候是一个生产型的,所以我们要缓缺商品短缺,所以由此奠定了实用主义的逻辑起点,而且我们回想起过去的改革,我们首先是简政放权、承包,这些都是尝试着我们放松这种控制,对企业的控制权,然后我们再从地方的小企业产权开始改,逐步推向了中央企业的这种子公司层面,然后继续向前进,大型企业组织外部市场化到内部市场化,大型企业组织还有经济规模

相当于为国家。

我举一个国外的例子,比如说像三菱,日本的三菱公司,它相对于南非的这个GDP产出,那我们的大型企业,不说中石油、中石化,500强这样一些企业,他们的组织结构相当庞大,这样的大型企业组织是否需要进一步优化它的微观结构呢?我们在这种微观结构的塑造中,重新再获得一部分制度红利,当然就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也是逻辑的一个必然。

那么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我们国家作为代表来占领这个最顶层,就符合列宁所讲的,占领制高点,国有经济应该当仁不让的占领这个整体,我们整个经济体的制高点。同时我们要对大型企业组织,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要进行微观再造,那么这个微观再造也可以用我们成功的经验渐进改革,我们不是一次要把我们的控股人顶层一下子,过去是运动式的,或者按时间节点迅速完成了,按照有些人理解把它私有化,这是不对的。

大型企业组织的改革,混合所有制推进仍然是逐层推进的,因为这是我们过去成功的经验所在,我们成功的地方我们应该继续再去把经验利用好,而不是盲目的做颠覆式的改变,所以我们强调这种改革的有序性。比如说我们某一个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我们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从基层开始,从三级公司向二级公司,最后我们再涉及顶层的国有控股的,比如说将来会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这个层面,首先可以是国有投资的,或者进一步来讲,国有投资可以考虑更多的社会资本,而不是说和单一的一些寡头资本相融合,这并不是方向。而是我们讲的有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影响力,不管在国有经济整体的顶层,还是大型企业组织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在这个顶层上我们还是要保持国有的控制力,然后在它的微观层面,在基层这块应该让更多的改革红利释放出来,可以尝试更多的,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这样一种好的方式去调动积极性,调动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整体经济、释放活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们也讲一讲,过去也讲员工持股,现在也讲员工持股,又讲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我们讲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好像有三个不同的概念。那我们来讲一讲,我们首先来讲,国有企业到底有哪些特殊性,首先国有企业完全国有的国有企业,适合搞员工持股吗?混合所有制企业适合搞员工持股吗?民营企业我们就不用说了,有很多好的例子在那个地方,那么我们现在看国有企业到底有哪些特殊性,就是这些特殊性可能会对一些好的制度工具的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制约,限制了它发挥作用,那么混合所制作为一种折中的产权所有组织形式,它是否适合?那我们首先从国有企业的特征属性来讲,国有企业的特征属性我们这张图里面就有,我们讲它的对称矩阵和预算软约束,在左边我们讲国有企业它常常承担政策性负担。政策性负担我们可以把它大致的区分为战略性负担、社

会性负担,在这个平衡的右边,我们相应的会给国有企业给它各种广义的补贴,这种补贴包括什么呢?包括市场准入、税收、要素价格优惠、资源配置便利等等,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平衡,它的有关这样的政策性负担,所以才会有政策性的补贴,民营企业可能不会去享受这些政策性补贴,因为它没有那么样的政策性的负担,这是对等而平衡的。但是企业呢?我们都知道是信息不对称的,由于国家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国家不能够完全清楚的了解和平衡政策性负担所对应的政策性补贴需要多少,从此形成了预算的软约束,这就是科尔奈说的,软约束。

业绩考核实证和激励兼容这样一些延伸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张图是对国有企业的一些特征属性,对它的理解是很必要的,那么今天如果是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比如说80%的国有和20%的民营,或者叫非国有,这样的企业,我们会考虑让它承担多少政策性负担,因此我们又会给它多少政策性补贴呢?你有一个判断,所谓政策执行者有个判断。OK,今天如果说我们这个企业是50%对50%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个时候我们又会给它什么样的政策性负担?还会给予它什么样相应的政策性补贴?我们进一步的,如果是国有参股的,80%是民营的或者非国有的,20%是国有的,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还会要求它去承担多少比例的政策性负担?会相应给多少政策性补贴?所以混合所有制首先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其次它混合的比例也直接影响到它对政策性负担的承担能力,以及政策的决定者会考虑给它相应的什么样的政策性补贴,这是个对等平衡关系。那或者又换句话说,一个混合所有制企业正逐渐的向市场的本原则性的一些属性向市场属性在靠拢,来渐渐远离我们标称的国有企业的特殊性,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它能够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容,它向市场经济这边又进了一步,虽然它还是个折中,经济上这种妥协是一个必要的,我们认为是个合意的这种折中,当然它并不是不存在任何问题,利弊都有两边,有利的弊的。

我们要认识一下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代理链条的差异,在混合所有制的企业里面它有很明显的表现,我们现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权,从人民政府到出资人机构或代表,那私人企业就含在之间,就是私人企业来的它的代表。所以这里边是存在一个代理链上的差异的。

首先人民到政府它是一个按行政法的调整范围之内的,是国家给它的一个代理,到出资人机构,出资人机构然后再到企业,它的代理链是比较长的。同时我们知道企业要按公司法来注册,公司法是司法调整范畴,在法理上它是朝司法来倾斜的,国家所有权背后是公权,私人所有权背后是私权,在实践上公权它比私权占有优势,私人所有权它的代理链条比较短,而且反应直接。国家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还存在目标和现实差异,这种目标和现实差异它不

仅仅是长短期利益平衡上面这种差异,可能表现在更多的范围上面,都存在差异,这是这种差异,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在治理上就产生问题,那目标不一致嘛。所以在混合所有制度企业,通过现代企业制度来调整,大家会做成一种妥协,或在目标上取得一个平衡。

所以这种代理链条的差异它就会是一个中和,它不会平衡两方面的目标差异。回到前面你的战略的负担的这种承担的意愿上面,以及补贴的这种可能性上面都会带来一种平衡的影响。

那么下边我们来看一下,我们1970年到2002年,也就是国资委成立前,整个我们国家工业部门的雇员,劳动报酬比重,从80年代、90年代到2000年代,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我们看一下这个比重,看看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中国印度,这些主要国家各个工业部门的员工劳动报酬的比重,都是呈下降趋势,随着你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劳资配比,劳动报酬比重它都有下降的趋势,前面我们讲的是一些制度方面的问题,我们再看一下劳动报酬这样一些客观的数据上的,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形式。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我们也有一个简要的图,纵轴是劳动份额,它的横轴是劳动生产率,人均两千、四千、六千、八千。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越高,它意味着劳动报酬的比重是在降低的。资本力是比较高的,那么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就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和要求,我们看我国工资比重占GDP比重,我们现在仅用1998年到2006年的材料示意一下,也能发现,工资劳动占比在GDP的比重也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下降了,现在资本的力度在增加,这么一个形式,它就意味着随着我们劳动生产力提高,随着我们工业化的进程,实际上劳动者收入它的工资性收入相对来讲是下降的,在某种程度上它财产性收入就提出了要求,因为你公司比重在下降,相应的人们就对财产性收入就有预期。

约束激励问题始终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刚才我们讲了,回顾了整体的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国资在GDP比重的下降。那么劳动者仅有工资收入。大家是不能够满意的,还希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怎样获得财政性收入?怎样去提高约束激励,改善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不仅仅是他的工资收入,还是一些非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这就要考虑其他的工具和方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这种企业来实行员工持股,目的是形成资本所有制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讲到底这是约束激励的问题。希望通过这种利益一致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014年底的时候,有两个工作报告指出,把国家创新示范区的股权激励,科研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的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的科技园区,这个政策就是向科技倾斜、向创新倾斜,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做员工持股,或者要更多这种股权激励方式,首先它就给出了一些示范点,可以在哪些领域首先推广,首先来试,这也是一个引导,向科技、向更活跃的生产要素倾斜。

我们还要知道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它有个限薪,国企限薪它是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应该回应社会诉求,同时我们又要进行薪酬的市场化改革,这就又回到国有企业还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问题。很多人对国有企业高薪持不同意见,因为什么?因为你这个国有企业企业的高管,类似于公务员,不应该拿那么高的薪酬,或者说不是市场化的这种任免方式,应该建立于与市场化任免方式相对应的薪酬,到底是限薪还是应该改善岗位的这种产生方式?这是两个不同的思路,但是国资委还是回应社会诉求,很多国有企业都开始降薪了,这是回应社会诉求,但是我们长远来看更重要是要坚守薪酬的福利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干部任免方式的市场化,我们要用更多的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使用更多的职业经理人。以给他们职业化的、市场化的薪酬。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来规范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等一系列问题。国外我们看到有些高管他的薪酬很高,其实他的固定薪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有的只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他的薪酬更多的是市场化的,是风险性薪酬,是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那部分薪酬,就是弹性薪酬占他整个薪酬的部分是大比例的,而旱涝保收,按我们中国话来讲旱涝保收这种固定薪酬是占小部分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对它的薪酬,国有这部分它的高管企业以及重要骨干对它的薪酬结构进行调整,反映出这种业绩弹性。(二)员工持股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认为员工持股它的基础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混合所有制企业它的持股期望是很迫切,我们讲混合所有制企业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统计,央企、各个层级的企业,我们有大致的统计可以说有50%的企业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但混合的程度大家不是很均衡的,但是从总的统计来看,有50%的企业已经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那么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合理有序的推进,积极稳妥的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不影响国有经济的安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来精细化的来推进,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其中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调动员工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国家过去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员工持股或者叫职工持股这样一些实践,但总的来讲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观念和意识还很模糊。一些试点的方案中,你可以看到合伙创业、管理层持股、股权激励、普通的员工持股计划,这些概念都是非常混乱的,或者说被混作一团的,有些还被刻意的被曲解的来使用,因为员工持股已经成为一种唯一的制度出口,它有被再次扭曲的这种趋势,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的理清和界定员工持股这些概念,以及各种员工持股相应的这种工具形式,那么我们有可能会

财政部等3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财政部等3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 工持股试点的意见》的通知 【标 签】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国有股权管理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股权管理 【颁布单位】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 号】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 【发文日期】2016-08-02 【实施时间】2016-08-02 【 有效性 】全文有效 【税 种】其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6年8月2日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有关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提出以下意见。 一、试点原则 (一)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依法保护各类股东权益,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产权管理等有关规定,确保规则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杜绝暗箱操作,严禁利益输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得侵害企业内部非持股员工合法权益。 (二)坚持增量引入,利益绑定。主要采取增资扩股、出资新设方式开展员工持股,并保证国有资本处于控股地位。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符合条件的员工自愿入股,入股员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竞争风险。 (三)坚持以岗定股,动态调整。员工持股要体现爱岗敬业的导向,与岗位和业绩紧密挂钩,支持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业务岗位人员持股。建立健全股权内部流转和退出机制,避免持股固化僵化。 (四)坚持严控范围,强化监督。严格试点条件,限制试点数量,防止“一哄而起”。严格审批程序,持续跟踪指导,加强评价监督,确保试点工作目标明确、操作规范、过程可控。 二、试点企业条件 (一)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 (二)股权结构合理,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 (三)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建立市场化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四)营业收入和利润90%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 优先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较高的转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以下统称科技型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中央企业二级(含)以上企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一级企业原则上暂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违反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有关规定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企业,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三、企业员工入股 (一)员工范围。参与持股人员应为在关键岗位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且与本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 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持股。外部董事、监事(含职工代表监事)不参与员工持股。如直系亲属多人在同一企业时,只能一人持股。 (二)员工出资。员工入股应主要以货币出资,并按约定及时足额缴纳。按照国家有关法

(完整word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混合所有制的形式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由单一的公司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企业的层面上来说多种经济成分之间互相渗透,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和发展,现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1、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在之前单一的国有制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资本非常固定单一流动性比较差,而且如果想要发展资本的流动速度也是关键所在,资本流动周期越大企业的利益就会越高,如果将国有企业改革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资金的流转,国有资本也会彻底的资本化。 2、国有企业更好适应市场运作:目前我们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起到主导的作用,国有制企业在改革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运行的规则,并且运用规则同其他私营企业进行竞争,比如国有企业可以使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将社会上的优势资源集中在自己手里面。 3、利于引进人才:在单一的公有制体制之下企业人员的构成也是比较单一的而且缺乏竞争力,在混合所有制制度下例如实现公司员工控股制度,这样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就和整个的企业息息相关,不会像之前那样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盈利或者亏损都是国家负责的。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除了传统

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之外,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控股经济也将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即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有效实现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深层次上的融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利益及发展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同兴衰、共进退。 5、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克服国有独资企业的弊端 政企不分、机制不活、效率不高、腐败高发是国有企业饱受诟病的弊端。从深层次看,产生国企弊端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外部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干预,另一方面是来自所有者缺位,缺乏高效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而且委托代理链条长,客观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外部因素是条件性的,内部因素则是决定性的,因而内部改革至关重要,其中产权层面的改革是最根本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今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非公资本的引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将得到有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得到健全。 6、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 国有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更好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到国有企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通过向社会资本减持而退出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优先发展领域,从而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发展调节作用。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经济等;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则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微观层次上的混合所有制。 二、混改政策依据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里边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混改历史沿革 1.国企混改的原因?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精心整理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 2015年9 “瞻 制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和晋升主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能够帮助企业筛选出更为优秀且合适的岗位人员。而国有企业用人本身存在很强的封闭性,行政色彩明显,二者不同的制度导致改革后的企业难以统一用人机制。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企的文化融合 国企与非国企有着不同的创业背景和历程、不同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的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其企业文化更倾向于强调企业本身对于社会的价值,行政色彩较浓,用人机制的行政化使得国企员工本身的竞争和风险意识较弱。而非国企单位所承担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较少,以创造利益为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非国企单位员工具有很强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在这种企业文化和员工心理的双重差异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着文化融合的重大考验。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时仅仅因为一个文化的问题,就可能把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葬送了,甚至因此拖累投资方。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研究(上) 俞力峰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博士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我叫俞力峰,今天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混合所有制与员工持股问题,那混合所有制,不是个新概念,有没有持股也不是个新概念。那么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放在一块是不是个新概念?这个意见不一,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进行重新的再认识,这就涉及到员工持股的理论、实践和政策几个方面。一、引言 混合所有制和混合经济它是有不同的。我们都知道它讲的是整个经济体中,国有的经济成分、民营的经济成分多种经济成分。我们讲的所有制,就涉及到一个企业它的产权结构,在这个企业中它的产权结构是多样的,既包括国有的股权,也包括民营的股权或者非公有的这种股权,因此我们讲混合所有制它涉及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关注混合所有制企业它是否适合做员工持股,那么我们要回到企业这个层面,同时又不能忘记我们整个的经济环境。 我们研究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问题,首先问题导向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不是新概念的,重新认识的重要性何在,这是第一。 第二,如何准确的把握基于股权的薪酬工具,它的设计初衷、以及它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这是第二。 第三,我们要考虑从哪些方面来梳理过往的员工持股,它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第四,我们要怎样更好的理解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何看待政策导向,什么样的政策导向是有利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员工持股,成为一个真正的能够为我们所有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更好的推进企业它的长期稳定发展,形成利益一制体,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二、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再认识 (一)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的背景 首先我们要看一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认识混合所有制他的员工持股,那么首先我们就涉及到混合所有制提出来的背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双重转型很严峻,同时它叠加了经济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的巨大冲击,粗放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这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上一轮这个经济改革成本的集中偿付的一个时期,需要深化改革、需要突破瓶颈、需要新的制度红利。 1.转变增长方式倒逼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方案(最新)

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X〕22号)、《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国发〔X〕54号)、《X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方案》(X政发〔X〕22号),及《中共X市委员会X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X市国资国企改革的实施方案》(市发〔X〕8号)精神,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竞争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工作部署,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推进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实现政企分开,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国有企业开放合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战略导向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步

谋划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相关配套改革,协同推进存量和增量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调动和激发各类资本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混合所有制企业打造成为各类资本的战略共同体和经济利益共同体。 (二)坚持市场导向,规范操作。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投资决策权,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遵循市场规律,依据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持在法治框架下推进改革,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健全国有资产交易规则,科学评估国有资产价值,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强化交易主体和交易过程监管,确保阳光规范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分类实施,稳妥推进。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通过实行股份制、上市等途径已经实行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要着力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上下功夫;对适宜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鼓励创新实践,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一企一策,先易后难,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培育发展上市公司 积极培育国有上市后备企业,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通过首发、借壳、分拆等方式实现境内

混合所有制对加快国企改革的现实意义

混合所有制对加快国企改革的现实意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经济等;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则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微观层次上的混合所有制。 国家推行的经济改革以增量改革和边际改革为特点,这使得中国经济形成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条并行发展轨道,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相互封闭,缺乏交融,国家也根据不同的板块制定差别性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条例。但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无障碍流动本性注定会冲击板块之间界限,并在各所有制追求优势互补的动机支配下形成混合所有制,而混合所有制形成途径也不外乎有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组建形成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公有制企业出售部分股权或吸收职工入股等。 在所有制性质上,混合所有制性质由其控股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但从资产运营的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已突破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界限,因为无论资本来源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都已融合为企业的法人财产。由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融合组成的混合所有 制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公有制和 非公有制联合组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向非 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最终形成 的项目,公司一定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 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二是公有制与 个人所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 业,包括公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吸收 本企业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的企业;三是 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交叉持股形 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会加快国企改革 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不仅对于打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壁垒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现实意义。一是企业管理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资本管理三个层次,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资本管理是最有效率企业管理环节,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少量的国有资本利用“杠杆”操作大量社会资产,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偏离于整体社会经济目标,同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二是混合所有制改变了国有企业仅仅作为单一国有经济利益载体的格局,为实现政企分开创造了产权条件。因为政府作为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不可能不关心所投资本回报,在企业内部不存在其他利益主体与之制衡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也就成为必然,同时国有企业也希望政府给予诸多便利,承担原本企业承担责任;三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因为企业做强、做大一靠自身“滚雪球”发展,二靠联合兼并,而单一的所有制形式不能使不同性质的所有权相互兼容,混合所有制为国有企业走对外联合兼并道路提供了发展方向。 推行混合所有制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追求“混搭”和“跨界”的今天,混合所有制就是一种“混搭”的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加快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民营资本投资具有重大意义,但现实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更多反映了现实与愿望不符情况。一方面,出现较早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并没有成为中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外的第三条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不论是非公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现实经济中普遍存在排斥混合所有制情况。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发展混合所有制,不给民营企业控制权,民营企业不感兴趣;给了民营企业控制权,面对庞大的国有资产体量,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问题、建议 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于如何有效强化和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一焦点上,是国有资本面向企业外部和社会资本,谋求企业发展和资本集中、重组、扩张的改革。即通过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相互结合,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同时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传统领域打开大门。然而,要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认清其内涵和其中的关键问题。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概念内涵分析,需要辨别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合经济的概念。 混合所有制最早来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对传统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模式的改良理论——“混合经济”论。混合经济主要源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经汉森、萨缪尔森、科斯、诺斯等人的发展而形成,实质上指的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根据《牛津经济学词典》,混合所有制是关于所有制的制度安排;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各种不同所有制资本,通过多元投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混合经济是用于描述一个介于放任自流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的经济,特指有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并存的经济。 通过文献梳理和作者分析判断,混合所有制是微观层面的概念,指的是存在不同类别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混合,不仅包括公有制与私有

制的混合,还包括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混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语义概念,它是指国家所有、集体所有、非公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至少两种组合在一起的经济制度,表现形式主要有:交叉持股、股份制、上市,发展而成的微观形态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经济是西方国家的概念,指的是私人经济为主的市场经济加入了国家干预调控,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成的背景和社会体制不同,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从公有制发展而来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在分类改革的推进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指导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目前,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已经完成,29个省(区、市)出台了分类意见或方案,但进行实质性分类改革实践的地方并不多,大多是照搬国家层面的政策。其中,上海和深圳的分类改革实践在全国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具体而言,上海市的改革思路是以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为切入点,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市场属性的不同,兼顾企业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和发展阶段,按照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和人员等指标的占比情况,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这三种类型。深圳则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包括文化传媒资产在内的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并在数年前就根据不同企业特点,确立了分类监管考核的办法,基本实现了“一企一策”的考核方式。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解读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解读 一、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的内涵和推出背景 1、什么是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是指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根据员工意愿,合法使公司员工取得公司股票或股份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的一种制度安排。 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有利于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2、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推出背景 (1)在推进国企改革的大环境下,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推出员工持股的大环境基本成熟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2015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提出了试点先行、稳妥有序推进等要求,为员工持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2016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

作意见》,提出开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支持地方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2)《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 2016年8月,国资委、财政部、证监会印发《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首次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提出明确要求和政策措施。 《试点意见》的适用范围,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现有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需引入员工持股的,适用《试点意见》。二是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时,需同步引入员工持股的,适用《试点意见》。三是国有企业与外部非公有资本共同出资新设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时,需同步引入员工持股的,适用《试点意见》。 金融、文化等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中央另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国有参股企业的员工持股不适用《试点意见》。 二、国有控股混合制企业员工持股主要内容分析 1、员工持股试点企业范围 员工持股试点范围仅包括中央企业二级以下子企业和省级国有企业一级以下子企业,即中央企业二级(含)以上企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一级企业原则上暂不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其二级子企业、省级国有一级企业因其复杂性特性具备操作难度暂不开展试点,主要的原因在于:(1)企业资产规模大、从业人员多、管理层级多、业务种类多;(2)大部分属于国有独资且主要职能为资本管控而非具体经营;(3)不少企业经营业务涉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2、员工持股试点企业条件 试点意见规定,员工持股试点企业需要符合如下条件:(1)主业处于充分竞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明确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自中共 中央十五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来,到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 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国家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 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发展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多元 化或股权社会化,在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杜天佳(2014)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本质 是公有制与市场的结合,即国有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采用市场手 段联合非公有制资本发展,以包容性增长方式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支持非 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指出,要推动国有企 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据 黄速建(2014)的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分类进行,平等 对待公有和非公有产权,推动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管理,解决所 谓“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和“天花板”的问题,建立 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并解决不同企业或投资者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 融合问题。鉴于此,文章关注到在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作为 混合所有制试点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 经验。文章对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和公司治理的研 究发现,联合重组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有效路径,在该 过程中,中国建材集团通过联合重组健全和完善了公司治理,并提升 了企业绩效。因此,文章期望通过研究中国建材集团的改革实践为国 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公司治理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回顾

混合所有制能够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混合所有制能够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并且强调要“完善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一直以来,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是在原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运行的产权基础是单一的国有制,政府是国有企业唯一的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政府作为企业的老板,不可能不关心自己所投资本的回报,在不存在其他利益主体与之制衡的情况下,政府要插手和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决策,也就理所当然;另一方面,企业靠在政府身上也有诸多便利,如企业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政府一出面,就能顺顺当当地得到妥善处理,企业亏损,也不用自己承担责任,反正有政府帮助筹集贷款和救济职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乐于躺在政府的怀抱里吃安逸饭。因此,无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都未必真心实意愿意政企分开。然而为了打破国有企业生气不足的情形,便需要依靠混合所有制来转型。 顾名思义,混合所有制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 混合所有制有利于国企摆脱行政权干预,能够解决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对于国企来说,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利于让国企摆脱行政权力的干预,让市场力量成为主导,实现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在市场上公平竞争。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在于,一是用少量的国有资本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多种资本形成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国企引入战略投资者,形成好的组织框架,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行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除了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放大国有资本这一目的,其着力点和重心应放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上。现在民企优点就是机制灵活,而国有企业的最大弊端是机制不活。因此通过更多地引入有实力、有信用的战略投资机构,建立一套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运行机制,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实际上,国有企业改制中引入民间投资,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据统计,截止到2012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 制改革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浅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营和个体经济基本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此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私营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混合所有制经济随之进步。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由于沉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包袱”、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用人机制上的弊端等原因导致经营出现困难,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损失。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激发自身活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使得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正式进入到国家宏观调控层面。在此基础上,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鼓励非公有资本及外资参与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国有企业混改中,与此同时,支持国有资本入股非国有企业,使股权结构更为多元化,这些意见有利于规范股东行为并实现有效的内部约束,使企业运行更为高效灵活。 一、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了改革的初步尝试,通过上市、重组、合资联营等方式,改革初显成效,一定程度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根本问题及缺陷依旧未能缓解。现阶段而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存在四点问题。 (一)改革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混合所有制中员工持股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之员工持股 河南鑫苑律师事务所朱军河南省于2014年11月10日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根据《意见》,我省新一轮国企改革将遵循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坚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加快国有布局企业结构调整、明晰国有企业功能分类和投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凝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活力等七个方面共26条内容。 《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在创新类和研发类等人力资本要素占比较高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点。探索关键岗位的经营管理者、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股。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办法,探索员工持股的多种形式,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员工持股对于国有企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员工持股是混合制改革的突破口,而混合制改革又是国资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员工持股是达到混合制改革这一目的的一个主要形式。 一、员工持股的主要作用 1.留住人才,增加员工收入。 员工一般只获得工资及奖金收入,国有企业有其特殊属性,企业的员工在为企业工作过程中所累积的劳动成果未得以实现,这容易造成技术与管理人才流失,影响企业发展。员工持股计划使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实现了紧密的捆绑,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使企业核心骨干人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最大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2. 利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 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以及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问题,都与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分不开,所有者缺位会使所有权的约束不到位,无法防范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推行员工持股,让员工具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使企业有了实在的所有权约束主体,能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这样就可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绿地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员工持股

绿地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员工持股 ————有限合伙成秘密武器 来源:大智慧通讯社 3月19日讯,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的预案终于揭蛊,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绿地集团员工持股问题的解决,大智慧通讯社通过梳理发现,系列“有限合伙”的安排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通过一个“金蝉脱壳、化茧成蝶”的资本重组安排,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备受关注。下图为重组前的绿地集团股权结构: 二、下图为重组后的新绿地集团的股权结构,上海格林兰作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重组后新公司%的股份。 三、下图为上海格林兰的股权结构,在整个重组架构的安排中,这个层叠复制的有限合伙安排极为重要,充分体现了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诉求,并规避了以往通过信托结构进行利益安排的种种弊端。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格林兰投资为绿地管理层直接控制,是其核心利益的体现,其法定代表人正是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玉良:上海格林兰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格林兰投资,该公司由绿地集团管理层43人出资10万元共同设立,成立于2014年1月27日。 四、下图为从“壹有限合伙”到“叁拾贰有限合伙”等一系列小有限合伙安排的具体细节。在每一个小的有限合伙安排中,格林兰投资作为普通合伙人(GP),只象征性出资1000元即获得了管理权。这样,在一共32个小有限合伙安排中,格林兰投资累计出资额只有区区万元。即,格林兰投资以万元控制了万元的员工持股权。这是关键安排的第一步。 五、在此基础上,以32个小有限合伙安排为有限合伙人(LP),格林兰投资作为普通合伙人(GP),出资万元(注册资本10万元,其余的万元已经作为对32个小有限合伙安排的出资),成立了大的有限合伙安排“上海格林兰”。这是关键安排的第二步:张玉良通过注册资本仅有10万元的格林兰投资,控制了万元的内部人持股权。 格林兰作为普通合伙人,上海格林兰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格林兰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至上海格林兰参拾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合计三二个小合伙企业作为有限合伙人,共同设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混改的流程与步骤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混改的流程与步骤 一、做好混改前可行性研究准备 国有企业混改的第一要务便是对混改的可行性和混改的必要性进行研究,通过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研究对国有企业的混改大方向进行分析,并对国资参股、国资控股进行分析论证。在可行性研究准备阶段,应当首先对混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进行把关,例如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进行混改的,应分析增资的资金用途、混改后的股东数量是否符合混改的法律、法规规定。 二、制定混改方案 在混改前可行性研究准备工作通过后,应当制定全面的混改方案,对企业混改整体方案进行完整描述。该阶段具体工作应当包括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战略投资者的具体方案、企业职工安置方案、混改后企业的股权比例、及其他涉及企业管理层级和资产处置的方案等。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有企业改制应当制定改制方案,载明改制后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方案、股权变动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的选聘等事项。企业改制涉及重新安置企业职工的,还应当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并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改制方案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国有企业改制要征得债权金融机构同意,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议程序 国企混改方案确定后,无论是通过产权转让还是增资扩股均应当由国有企业按照章程和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并形成书面董事会决议或股东会决议,并由有权审批机构审核通过。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产权变动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这些人员所有或实际控制的企业拟受让国有产权或参与增资的,相关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变动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国有企业改制涉及财政、劳动保障等事项的,需预先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协调审批。 四、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 无论是产权转让还是增资扩股经批准后,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如通过产权转让方案混改,经批准后,应由转让方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转让标的企业进行审计,同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转让标的进行资产评估。企业收到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后,将备案材料逐级报送给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其所出资企业,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提出备案申请。 五、产权交易所进行预披露 混改企业可在发布正式增资公告前通过产权交易所进行信息预披露。因产权转让导致转让标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转让方应当在转让行为获批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信息预披露,时间不得少于20个工作日。 六、进行挂牌申请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递交挂牌申请文件,即提交《增资信息发布申请书》、营业执照或其他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公司章程、内部决策及批准文件、近三年年度审计报告、企业估值相关文件等材料。 七、尽职调查及反向尽调 前述六个主要环节完毕后,意向投资者会对混改企业进行财务和法律进行尽职调查,当然,混改企业也可对意向投资者展开反向尽职调查。在尽职调查中,意向投资者一般要求混改企业提供尽职调查相关资料,一般包括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及法律尽职调查报告。混改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要求意向投资者提交反向尽职调查资料。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一、混合所有制概定义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经济等;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则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指微观层次上的混合所有制。 二、混改政策依据是什么 (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里边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混改历史沿革根源 1.国企混改的原因?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的形式从宏观层面来说,就是由单一的公司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并存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企业的层面上来说多种经济成分之间互相渗透,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步出现和发展,现分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1、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在之前单一的国有制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资本非常固定单一流动性比较差,而且如果想要发展资本的流动速度也是关键所在,资本流动周期越大企业的利益就会越高,如果将国有企业改革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资金的流转,国有资本也会彻底的资本化。 2、国有企业更好适应市场运作:目前我们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起到主导的作用,国有制企业在改革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运行的规则,并且运用规则同其他私营企业进行竞争,比如国有企业可以使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将社会上的优势资源集中在自己手里面。 3、利于引进人才:在单一的公有制体制之下企业人员的构成也是比较单一的而且缺乏竞争力,在混合所有制制度下例如实现公司员工控股制度,这样企业员工的经济效益就和整个的企业息息相关,不会像之前那样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盈利或者亏损都是国家负责的。 4、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除了传统的国有经济和

集体经济两种形式之外,随着生产力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控股经济也将成为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即通过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有效实现途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深层次上的融合;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利益及发展是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同兴衰、共进退。 5、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克服国有独资企业的弊端 政企不分、机制不活、效率不高、腐败高发是国有企业饱受诟病的弊端。从深层次看,产生国企弊端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外部政府部门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干预,另一方面是来自所有者缺位,缺乏高效的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而且委托代理链条长,客观上很难进行有效监管。外部因素是条件性的,内部因素则是决定性的,因而内部改革至关重要,其中产权层面的改革是最根本的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今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非公资本的引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将得到有效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得到健全。 6、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增强国有资本的带动力 国有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资本带动力,更好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发展混合所有制,一方面可以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到国有企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带动大量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通过向社会资本减持而退出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优先发展领域,从而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产业发展调节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