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及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

一、发动机:

1、发动机分类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它是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按燃烧种类分类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机及代用燃料机等。按工作冲程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工作原理和构造可分为点燃式内燃机、压燃式内燃机、混合式内燃机、转子发动机、燃气轮机、外燃机及电动机等。也可按缸数、燃烧室型式等分类。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是把柴油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为机械能。它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车用内燃机,根据其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方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往复活塞式应用最广泛。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空气吸入、压缩和输入燃料,使之着火燃烧而膨胀做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对于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可以根据每一工作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来分类。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往复两个单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目前我厂产品所用发动机多为四冲程多缸柴油机。

2、柴油机的优缺点

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且柴油价格相对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好。柴油机的主要优点是热效率高、油耗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一般载质量7t以上的货车大都用柴油机。柴油机的缺点是转速较汽油机低,工作粗暴,噪声大,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3、发动机选用:

目前发动机以选用为主。各发动机主管在会同整车总布置人员满足整车性能和布置要求的前提下与发动机厂确定技术状态。不同的车型对匹配发动机的特性要求有一定差异,应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满足要求,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通过发动机性能的优化和整车传动系速比的匹配使发动机与整车得到最优化匹配,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需明确的发动机接口如下:

(1)、技术参数、技术要求:

[1]、发动机型式:

[2]、燃烧室型式:

[3]、缸数-缸径×行程:

[4]、排量 (L):

[5]、额定功率/转速:

[6]、最大扭矩/转速:

[7]、1000rpm扭矩:

[8]、外特性最低燃油耗率:

[9]、机油燃油消耗百分比:

[10]、怠速:

[12]、曲轴旋向:

[13]、起动性(起动温度/次数):

[14]、排放、噪声:

[15]、净质量[不带燃油、润滑油、冷却液]:

[16]、外形尺寸(长×宽×高):

(2)、供货状态:的结构特征和尺寸:

[1]、风扇直径、是否直联式、风扇与发动机的距离是否可以调节、是否带风扇离合器、温控开关工作温度,风扇材料、叶片数量、投影厚度等;

[2]、进水管外径,管口的位置和方向;

[3]、出水管外径,管口的位置和方向;

[4]、暖风管路,暖风进回水接管外径、是否带暖风开关及进回水接管;

[5]、增压器的进气管外径、管口的位置及角度(连接空滤器的气管参数);

[6]、增压器的出气管外径、管口的位置及角度(连接发动机的进气管或中冷器的进气口参数);

[7]、发动机进气管外径、管口的位置及角度(连接空滤器或增压器的出气管参

数);

[8]、增压器排气管的位置、方向和尺寸;连接盘的尺寸、连接螺孔的数量、尺

寸和分布、是否带排气管垫片、连接螺孔中是否带双头螺栓和螺母垫圈、双头螺栓露出部分的长度、双头螺栓露出部分的螺纹长度;

[9]、油底壳前端是否带避碰弧,油底壳大头朝前还是朝后,油底壳最低点距曲轴中心高度的尺寸是否有要求;

[10]、是否带配套的离合器壳;

[11]、是否带离合器、带螺旋弹簧离合器还是膜片弹簧离合器、离合器的从动盘直径、从动盘带减振簧,分离指高度尺寸、从动盘的花键齿形、花键参数[齿数、径尺寸、小径尺寸、槽宽]、离合器盘的压紧力、传递扭矩、分离行程;

[12]、匹配的变速箱型号、发动机是否带变速器;

[13]、发动机的一轴轴承型号、内径;

[14]、配套的分离轴承型号、是否带分离轴承;

[15]、是否带分离拨叉、离合摇臂;

[16]、飞轮壳的厚度、带飞轮壳和与离合器壳连接的螺柱、螺母、垫圈;

[17]、喷油泵型号及生产厂家、是否带排气制动开关;

[18]、喷油器型号及生产厂家;

[19]、增压器型号及生产厂家、增压器是否带废气旁通阀;

[20]、带油门手柄及油门拉线支架、油门手柄厚度、手柄装拉线销处孔径、是否带U型加速拉线支架、槽宽度、带手柄回位弹簧、是否带拉线销;

[21]、是否带熄火汽缸或熄火拉线及支架、熄火汽缸的接气口尺寸或熄火拉线支架的宽度;

[22]、起动机型号及生产厂家、起动机的电压、功率;

[23]、发电机型号及生产厂家、功率、电压,是否带电压调节器,励磁绕组阻值、片式插头型号、插接器护套型号;

[24]、选择预热装置的形式、预热盘还是预热塞、总功率、电压、是否带接线柱尺寸;

[25]、回油管接头的螺纹尺寸;

[26]、进油管接头的螺纹尺寸;

[27]、是否带水温塞、水温塞的接口;

[28]、是否带机油压力传感装置、接口;

[29]、是否带安装于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前后支架、是否带与前后支架配套的橡胶

缓冲垫;

[30]、是否带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其型号和生产厂家、电压、插片式接口尺寸、

所配飞轮齿数;

[31]、是否带液压转向泵、液压转向泵的型号和生产厂家、最高工作压力、流量[L/,进油口尺寸、螺纹深,出油口尺寸、螺纹深度、转向泵的位置、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方向

[32]、是否带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型号和生产厂家、带皮带传动装置、空压机采用水冷还是风冷、空压机排气量、工作压力、是否带排气弯头、其尺寸、进气接管外径、是否带卸荷阀、空压机的位置和方向;

[33]、发动机缸体上是否预留空调压缩机的安装螺孔、安装支架、压缩机的传动

皮带轮和皮带;

[34]、是否带与空调配套的加大功率的发电机和发电机调节支架。

[35]、电控发动机还应明确电控元件(如ECU)功能和接插件、诊断接口要求。

(3)、尺寸和位置要求:

[1]、风扇轴线高度方向距曲轴中心线的距离,风扇最前端距飞轮壳后端面尺寸[m。、机体长度。

[2]、增压器进气口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位置。

[3]、增压器出气口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位置。

[4]、发动机进气口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位置。

[5]、排气口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位置。

[6]、进水口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位置。

[7]、出水口高度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位置。

[8]、油门加速手柄加速方向,加速行程,熄火方向,熄火行程。

[9]、在飞轮上,离合器安装端面位置,一轴轴承前端面位置。

[10]、发动机缸体左右两侧安装孔的规格及位置。

[11]、飞轮壳两侧后悬置支架安孔的规格及位置。

[12]、飞轮壳后端面与离合器壳连接螺孔的大小、数量和分布。螺纹的有效深度,飞轮壳止口直径。

[13]、节温器初开温度、全开温度。

[14]、风扇轴与曲轴转速比。水泵额定流量,扬程。

[15]、为避免发动机与整车其他部件发生动态干涉,其他外围件尺寸要求。

[16]、暖风进水接管接口尺寸、位置、方向的要求。

[17]、机滤器最外端左右方向距曲轴中心线的要求。

(4)、其他:

[1]、曲轴+飞轮+离合器的动不平衡量要求。

[2]、对整车散热器、空滤器、中冷器、柴滤器等附件的匹配要求。

二、进气系统:

把空气或混合气导入发动机气缸的零部件集合体称为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包括进气管道、空滤器等。主要功用是起过滤作用,确保发动机吸入足量清洁的空气作为燃烧混合气。

1、空气滤清器:/ N9 Y% T- |- t* R! R' U

1.1根据发动机排量、额定转速、增压度等严格按计算结果,确定空滤器额定空气流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0 e% B5 k" x. n! s

1.2参照国际标准规定并结合Q/FT A002《干式空气滤清器总成技术条件》的标准要求,确定空滤器的原始进气阻力、最大进气阻力、原始滤清效率、粗滤效率等技术参数。

1.3对平板车用空滤器粗滤效率应不低于80%,自卸车等经常在工地上,或在灰尘较多环境下运行的车辆,应配装粗滤效率不低于90%的双级带旋流管的沙漠空滤器或复合空滤器。

1.4根据国内道路状况,空滤器必须加装安全滤芯。并且应配装空滤器阻塞报警装置。

1.5确保空滤内部清洁,各焊接或连接部位密封可靠。5 L; a+ p( _& b" ^+ t4 [& B, N

1.6空滤器出气口为了保证密封,应用圆形管,并要求接口处有一凸缘,以保证密封和不会松动。

1.7为了保养和清洁方便,在空滤器最底端部位要加装排尘袋。

1.8空滤器进出管走向避免拐弯过急现象以降低阻力。, I% \7 g9 I1 M& |

2、中冷器:

2.1根据发动机的有关技术参数先用理论计算公式初步确定中冷器的总散热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增加10%-15%的余量(计算公式及方法见附件1)。

2.2根据匹配发动机及整车空间尺寸,确定最合理的中冷器芯体尺寸,并尽可能加大迎风面积。

2.3 为了提高进气效率,减少增压后的空气压降,应尽量使中冷器进、出气口内表面光滑,并保证各连接和圆角处无死角、急弯。还应考虑气室大小、形状对效率的影响。$ v* N7 ]" w&

2.4 根据发动机增压后最大空气压力,确定中冷器密封试验的气压,时间不低于2分钟。并保证中冷器进、出气管直径不能小于发动机的进、出气口直径。

2.5 中冷器技术条件中应明确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确保内部清洁,无残留物。

3、管路:& j* l& A% b" U8 \&

3.1由于中冷器通常与散热器一起通过软垫安装在车架上,而发动机也是通过悬置软垫固定在车架,考虑到两部分振动频率不一致,为了提高进气系统各接口不会由于振动产生松动及泄漏,因此各接口必须安装有一定伸缩量的弹性软管。- j$y S6g+ 3.2 考虑到增压后空气温度能高达200°C,压力可达到250kPa,为此所用弹性软管、钢管均必须确保满足能耐高温、高压工作要求。

3.3 所用软管必须确保内、外清洁,无残余物质,另外在运输及储藏过程中要进行密封和包装,以避免污染。

3.4 另外用来夹紧软管的卡箍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防松性能,确保能在250kPa压力下正常工作,推荐采用T形卡箍。

3.5为了确保发动机不出现早期磨损,除了控制各接口及整个进气系统的密封外,还应控制系统内部本身的清洁度如各连接管在运输和保存时都应包装或密封好。6 U9 `$ A0 t3 K/ T

3.6 要整个进气系统长期使用后,内部不会因腐蚀而生锈,也就是进气系统应尽量使用铸铝或不锈钢等抗腐蚀材料。

3.7 中冷器进、出气钢管零件的焊接处必须清除焊渣,并进行高压或超声波清洗,保证每件零件的清洁度,另外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用密封好的包装,以避免污染。) v( k$ L/ \( {6 M l n6 n

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柴油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开发的带发动机的车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94-201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JB/T 1094 《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3 定义 本文件所指排气系统,其定义为搭载传统汽、柴油或者天然气发动机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包括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动机排气系统。 发动机排气系统由排气管路、催化消声器、后处理系统(包含尿素泵、填蓝罐、填蓝加热电磁阀、氮氧化物传感器等部件)、消声器悬置系统等组成。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3.1 催化消声器 用于汽车尾气处理,是集气体净化、气体减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设备。一般情况下,设备前部设置曲面造型多孔盘片将会有利于降低气动噪音;而尾气净化(即NOx脱除),则依赖于尿素溶液喷雾蒸发和后部催化剂层的共同作用下的SCR反应工艺。 3.2 插入损失 对于消音器来说,插入损失是指空间某固定点所测得的安装消声器前后的声压级或者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指发动机排气的阻力压力。一般在增压器废气口至消声器入口的管段处测得。 4 要求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曰

第2页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 重的影响。 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 特别是活塞 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 “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 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 同时会降低发动 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 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 润 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 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 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 80C ~90C ,此时发动机的动力 性、经济性最好。 、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 )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 般为55°);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99 Co 采用105 kPa 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 110 C,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 超过99 C 的时间不应超 过50 ho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 6 %o 冷却系统必须用 不低于19 L/min 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 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冷却不足, 加,磨损加剧, 机停转或者发生 象。也会使润滑 a) C ) d) e)

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研究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研究 作者姓名:vvvvvv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指导老师:xxxxx 讲师

摘要 现代航空发动机功率和附件转速日益提高,需要高转速的附件传动系统与之匹配。高转速的附件传动系统,不仅能够传递更大的功率,而且减轻发动机的重量,提高推重比。 首先,论文阐述了附件传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对航空附件传动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将起动传动系统与高转速附件传动系统联结成一个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并阐明了实现这种设计的关键是高速斜撑超越离合器。论文分析了将起动传动系统与附件传动系统联结成一个传动系统的关键件——超越离合器的工作原理。滑油系统是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对其滑油系统的研究逐步深入,在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热分析”系统组成部件“润滑油”系统检测等几个方面正在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对发动机滑油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类描述,总结了未来发动机研制滑油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高速附件传动超越离合器润滑油系统

Abstract Modern aviation engine power and accessories speed increasing, need high speed matching accessories for transmission system.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of attachment, not only can deliver more power, and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engine, increase in esteem.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attachment transmission design, the basic metho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iation accessory drive system; Will start transmission system is studied with high speed accessory drive system connected into the structure of a drive system design method, and illustrates the key is to realize the design of high-speed sprang overrunning clutch. Papers will start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the accessory drive system connected into a transmission key-module, overrunning clutch working principle; Lubricating oi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chanical aircraft eng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viation engine, the lubricating oil system of research gradually thorough,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system thermal analysis system" compo nents “lubricating oil" system test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are developed by from imitation to road! Development status of engine lubricating oil system are classified descriptio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ngine lubricating oil system in the future。 Keywords: aero-engine, high-speed, Thehigh-speedtrans missionat tachment, Lubricating oil system

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指南

8.1 进气系统简介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第 8 章进气系统布置 90 8.1.1 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功用 进气系统包含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软管、节流阀体、进气歧管、 进气门机构等,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给发动机提供燃烧所必须的空气。 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在满足空气吸入量的情况下过滤掉最微小的杂质颗粒,保护发 动机。不同的地区因土壤,气候及道路的情况不同,空气中含有的尘土等杂质成分和含 量也有所不同,就其化学成分来说,多数是二氧化硅。当它们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摩擦表 面时,就会刺破润滑油膜,加剧发动机气缸的磨损,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安装空气 滤清器能减少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的磨损。据有关资料报道:轿车如不安装空气 滤清器,气缸磨损将增加 7 倍,活塞磨损增加 3 倍,活塞环磨损增加 8 倍。因此,现代汽车发动机都在化油器或电喷发动机的节流阀体前部装有空气滤清器。另外,优质空气 滤清器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吸入空气时的噪音。 8.1.2 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简介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的排气来推动涡轮的叶片,以使发动机吸入更多 的空气加速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性能的技术。但是发动机的排气温度非常高,也就 导致了涡轮的温度更高,如果没有中冷,那么发动机吸入用于燃烧的气体温度也会很高,不但燃烧效率低(空气的温度越低,含氧量越高),而且对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也非常不利。所以中冷其实是在涡轮把空气吸进来以后,通过大型叶片的散热器把温度降低,提 高涡轮增压的稳定性,延长寿命,而且对功率也有提升! 据实验显示,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10摄氏度,柴油机功率 能提高3%-5%,还能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NOx),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因此,也就产生了中间冷却技术。 柴油机中间冷却技术的类型分两种,一种是利用柴油机的循环冷却水对中冷器进行 冷却,另一种是利用散热器冷却,也就是用外界空气冷却。当利用冷却水冷却时,需要 添置一个独立循环水的辅助系统才能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这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机构 复杂。因此,汽车柴油机大都采用空气冷却式中冷器。 中间冷却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过热无效果白费工夫,过冷在进气管中形成冷 凝水会弄巧成拙。因此要将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进行精确的匹配,使得压缩空气达到要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车辆排气系统设计规范 1、目的 随着环保法规对车辆排放的要求越来越高,排气系统在车辆的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使排气系统满足各阶段国家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提高对排气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质量水平,需对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提出较规范的要求,以便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参照执行。 2、设计规范 2.1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的设计输入 2.1.1 车辆产品的排气系统的配置和走向,依所配车辆的总体结构布置的需要来设计。而消声器的性能开发则需要依所配发动机及其对排气系统的具体要求。在初步设计选型时,应将发动机的有关性能参数及其上的关键件的基准要素等(如曲轴箱后端面与曲轴主轴线的交点坐标、动力线偏移量及倾角等),作为设计条件输入设计,作为消声器选型及性能开发的依据之一。并根据国家、地方及企业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系统和消声器的性能设计目标提出要求,见附录1。 2.1.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在进行初步选型设计时,必须对系统进行结构方案分析和匹配计算分析,并提供选型设计分析报告,见附录2。 2.2 设计原则 2.2.1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的设计,应使排气阻力尽可能的小,以使其对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尽可能小。 2.2.2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音质和较低的音强,即应有较大的插入损失。 2.2.3 排气系统及其消声器要有较好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2.3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布置 2.3.1 排气管内径的确定在结构布置允许的情况下,排气管内径应尽可能大些,以降低管道内得气流速度,减少气流阻力产生的功率损失和再生噪声。一般应≥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内径。或根据发动机排量等参数,按公式(1) 计算初步确定排气管内径。 D=2 √Q/(πV) (1) 式中:Q—发动机排量;V—气流速度,一般取50~60 m/s 。 2.3.2 排气管的布置和转弯,应使排气尽可能顺畅。管的中心转弯半径一般应≥(1.5~2)D,其折弯成型角应大于90o,以大于120o为宜。整个系统的管道转弯数应尽可能少,一 1

发动机传动系统及附件

动力传动系统及驱动附件AEB21.37 * 在发动机的运转转速范围内,动力传动系统必须避免扭振所引起的损坏。 * 用于机械变速箱的离合器,必须装有减震弹簧以控制传动部件的振动。 * 如果传动系统安装有高转动惯量的附件,如大型吹风机或泵,则传动系统必须进行扭振分析与/或试验,以避免由于扭振所造成的损坏。 * 发动机曲轴前端所驱动的任何附件所消耗的功率,不得超过发动机技术参数表的限值要求,曲轴后端所驱动附件的功率限值参见AEB 140.08有关REPTO的要求。 * 如曲轴后端驱动有高转动惯量的附件,则必须安装适当的联轴器且应符合AEB140.08的要求。 * 发动机飞轮的选择,必须与离合器减震弹簧及其摩擦介质相匹配。 * 如果使用超速传动变速箱,则传动轴及其长度限值必须符合AEB140.16的要求。 * 对于安装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变扭器,必须得到康明斯及变速箱生产者的认可。 * 动力传动系统不得向发动机曲轴施加静的轴向负荷。 * 施加于曲轴的动态轴向负荷,不得超过发动机技术参数表中关于最大持续及最大间歇轴向负荷限值的要求。 * 发动机机械驱动选件所驱动的任何附件所需的功率及扭矩,均不应超过康明斯选件手册中该选件所规定的限值。 * 任何发动机所驱动的附件,当其施加于发动机齿轮室的弯矩超过推荐的限值时,则应安装适当的支撑。 起动及电器系统AEB21.35 * 电瓶的冷起动电流CCA 及储备能力RC ,应满足发动机技术参数表中的最低要求。 * 起动电路的电阻,不能超过发动机技术参数表中的限值。 * 处于电瓶与起动马达线圈间的起动线圈控制电路的电阻,对于12V电器系统,其值不应超过0.010欧姆,对于24V系统,不应超过0.033欧姆。 * 起动马达继电器的安装,应使其柱塞轴与地面平行,并与车辆运动方向垂直,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年月日

一、概述 要使发动机正常工作,必须使其得到适度的冷却,冷却不足或冷却过度均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冷却不足,发动机过热,会破坏各运动机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磨损加剧,特别是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运动,严重时会发生烧蚀、卡滞,使发动机停转或者发生“拉缸”现象,刮伤活塞或气缸,更严重时还会发生连杆打烂气缸体现象。也会使润滑油变稀,运动机件间的油膜破坏,造成干摩擦或半干摩擦,加速磨损。同时会降低发动机充气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 发动机过度冷却时,由于冷却水带走太多热量,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动力性能变差。发动机过冷,气缸磨损加剧。同时,由于过冷,混合气形成的液体,容易进入曲轴箱使润滑油变稀,影响润滑作用。 由此可见,使发动机工作温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内的冷却系,是何其重要。一般地,发动机最适宜的工作温度是其气缸盖处冷却水温度保持在80℃~90℃,此时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最好。 二、冷却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 a)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低于所要求的许用值(一 般为55°); b)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散热器上水室的温度不超过99 ℃。 c) 采用105 kPa压力盖,在不连续工况运行下,最高水温允许到110 ℃,但一年中 水温达到和超过99 ℃的时间不应超过50 h。 d) 冷却液的膨胀容积应等于整个系统冷却液容量的6 %。 e) 冷却系统必须用不低于19 L/min的速度加注冷却液,直至达到应有的冷却液平面, 以保证所有工作条件下气缸体水套内冷却液能保持正常的压力。 三、冷却系统的构成 液体冷却系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散热器、风扇、风扇护风罩、皮带轮、风扇离合器、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号: 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编制:万涛 校对: 审核: 批准: 第1页

第1页

水泵、节温器、副水箱、发动机进水管、发动机出水管、散热器除气管、发动机除气管等。 四、主要部件的设计选型 1、散热器 散热器的散热量(Q)和散热器散热系数(K)、散热器散热面积(A)及气液温差(⊿T)有关: Q=K·A·⊿T 其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kcal/h) K---散热器散热系数(kcal/m2?h?oC) A---散热器散热面积(m2) ⊿T---气液温差:散热器进水温度和散热器进风温度之差(oC)散热器的散热系数是代表散热效率的重要指标,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①冷却管内冷却液的流速---据试验结果,冷却液流速由0.2m/s提高到0.8m/s,散热效 率有较大提高,但超过0.8m/s后,效果不大; ②通过散热器芯部的空气流量---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因此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主要取决 于空气的流动,通过散热器芯部的风量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散热器的材料和管带的厚度---国内散热器的材料目前基本上已标准化; ④制造质量---主要是冷却管和散热带之间的贴合性和焊接质量; 第1页

1.1 散热器是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以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最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1.2 发动机最适宜的冷却液温度为85 ℃~95 ℃,测量位置在散热器的上水室。 1.3 散热器和风扇组合匹配效率是当散热器芯子未被气流扫过的面积最小时为最高,因此,最好采用接近正方形的散热器芯子。 1.4 散热器的总散热面积、芯子的迎风面积、结构形状和结构尺寸要通过发动机冷却系统所需最大散热量来计算确定,并应通过试验评价来最终确定。但一般可按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来估算:0.31~0.38m2/100kW,载货车和前置客车通风良好时,可取下限值;后置客车通风欠佳时可取上限值;城市公交车长期低速运转可偏下限值;自卸车、牵引车、山区长途客运车等经常大负荷运行的车辆可偏上限值。 1.5 散热器进风口的实际面积不得小于散热器芯子迎风面积的80 %,以防止散热能力下降。后置客车散热器的进风通道要与发动机舱密封隔离,散热器周围要安装密封橡胶,以防止发动机舱的热风回流到进风通道,影响散热性能;进风通道的面积应不小于散热器芯子的迎风面积。 1.6 在灰尘多的脏环境下使用时,应选用直排或斜排冷却管,且管子间隔要大,以避免散热器芯子堵塞,影响散热效果。 1.7 散热器安装时,紧固必须牢靠,与车架的连接必须采用减振垫,采用减振垫的目的是为了隔离和吸收来自车架的部份振动和冲击,使散热器在车辆运行中,不致发生振裂、扭曲等非正常损坏,延长散热器寿命。 1.8 因为散热器与车架之间安装有隔振橡胶,因而形成了绝缘状态,通过冷却液介质,在散热器与车架之间产生了电位差,在冷却液中产生了微弱电流,使冷却系统的零部件发生电腐蚀。因此,一定要采取散热器负极接地等措施,消除电位差,防止电腐蚀。 2 冷却风扇 风扇选型主要考虑风扇的风量、噪声和功率消耗。 风扇风量(G)与风扇直径(D)、风扇转速(n)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G=K1?n?D3------其中K1为比例系数 而风扇噪声的声压级(SPL)和风扇直径(D)、风扇转速(n)之间存在如下比例关系: SPL= K2?n3?D2------其中K2为比例系数 根据上述比例关系可得:SPL= K3?Q?n2/D------其中K3为比例系数 第2页

进气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密级: 编号: 进气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项目名称:力帆新型三厢轿车设计开发 项目编号: ETF_TJKJ090_LFCAR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 进气系统概述 (2)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2)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2 进气系统结构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2) 进气系统设计流程 (2) 进气系统流量的确定 (3) 拟选定空气滤清器的允许阻力计算及设计原则 (4) 滤清效率要求 (7) 空滤器滤芯面积确定及滤纸选用 (8) 进气系统结构的确定 (9) 进气系统管路阻力估算 (10)

3 结论 (12) 4 参考资料及文献 (12) 1进气系统概述 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在国内外同挡次同类型轿车的进气系统结构深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选型,系统设计满足发动机获得高的充量系数,尽可能低地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损失.此外为了适当降低发动机的进气噪声,在管路中布置谐振腔. 1.2 系统的基本组成 进气系统一般由空气滤清器入口管,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出口连接管,节气门体,怠速控制阀阀体等组成. 2系统结构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2.1 进气系统流量的确定 LF7160选用的发动机为宝马型电喷发动机,发动机对进气系统流量的要求取决于发动机本身的因素,即发动机的排量和发动机的工况要求,不同的工况有不同的流量要求.在进气系统流量满足的情况下,发动机实际充入的空气取决于自身的因素,首先,初步确定发动机最大功率工况点进气流量。 式中: V——发动机排量3m; n——最大功率点转速min /r; η——充量系数; 1 η——汽缸数效率; 2 τ——冲程数,四冲程取2,二冲程取1 上式中发动机参数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汽车有限公司 . 01 页次:1/7 版次:

1. 主题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要求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叶海见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 (2) 一、概述 (3) 二、要求 (3) 三、结构 (3) 四、设计要点 (6) (一)散热器 (6) (二)散热器悬置 (6) (三)风扇 (6) (四)副水箱 (8) (五)连接水管 (8) (六)发动机水套 (8) 五、设计程序 (8) 六、匹配 (8) 七、设计验证 (9) 八、设计优化 (9)

一、概述 二、汽车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汽车对冷却系统有如下几点要求 1、保证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 2、保证启动后发动机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温度范围; 3、保证散热器散热效率高,可靠性好,寿命长; 4、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 5、水泵,风扇消耗功率小,噪声低; 6、拆装、维修方便。 (二)冷却系统问题对汽车的影响 1、冷却不足时,会导致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部件摩擦和磨损加剧(如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咬伤,缸盖发生热疲劳裂纹等),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全面恶化。 2、冷却过剩时(40~50℃),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油稀释;柴油机工作粗暴,散热损失增加,零部件磨损加剧(比正常工作温度工作时大好几倍),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 三、冷却系统布置选型 (一)冷却系统结构 1、分类: 液体蒸 发 简单蒸发冷 却 以加注冷却液来补偿冷却介 质蒸发损失的蒸发冷却。

冷却冷 却 带辅助水箱 的蒸发冷却 用辅助水箱补充冷却介质的 蒸发冷却。 带冷凝器的 蒸发冷却 蒸发的冷却介质在冷凝器中 凝结后,通。过冷却回路流 回到发动机加水箱的蒸发冷 却。 循 环 冷 却 对流冷却 利用热虹吸作用使冷却液自 然循环的冷却方式。 强 制 冷 却 开式强 制冷却 冷却介质不进行再循环的强 制。冷却方式。 单循环 强制冷 却 冷却介质在冷却水箱、冷却 塔、管式冷却器、散热器等 中进行冷却的强制冷却方 式。 双循环 强制冷 却 利用副回路(外循环)中的 冷却液在热交换器中对发动 机冷却介质进行再冷却的强 制冷却方式。 空气冷却自然空气冷却 利用自然空气循环的冷却方 式。 强制空气冷却 利用风扇迫使空气循环的冷 却方式。 2、常用结构:

进气系统设计计算

进气口位置: 进气系统的设计须满足以下条件: ●避免机舱内热空气吸入 ●避免雨滴和雾气直接吸入 ●避免排气灰尘吸入 ●从空滤器至涡轮增压器入口之间的进气管必须由耐蚀材料制成 ●进气系统使用的分离式接头(如罩与空滤器外壳的接头)必须位于空滤器上部 ●进气系统必须能够进行定期维护,且进行维护时不需要打开空滤器和涡轮增压器之间进气系统的任何部件 ●尽可能低的系统阻力,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利用柴油机功率 ●进气系统部件之间的接头和其它接合处,比如与空压机的接头,必须保持有效密封,避免灰尘或其它污染物进入过滤空气中。 进气口尺寸应设计得足够大,且没有锐弯和面积改变,为减小阻力,还应有平滑的转换导管来与进气管相连。发动机舱应充分通风,来发散出这些热量。为保护热敏元件,发动机连续运转时机舱内的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推荐) 空滤器的选择及布置: 一、根据发动机厂家推荐在2200rpm是所需空气流量为1500m3/h,结合以下计算: 1发动机性能参数: 发动机型号:L340 额定功率Ne(kW):2505 额定转速n(r/min):2200: 排量Vh(L):8.9(C系统8.3) 空滤器流量VG(m3/h)的确定 ⑴增压后发动机所需的空气流量V(m3/h)的确定 V=Vh×n/2×60/1000=8.9×2200/2×60/1000=587.4(m3/h) ⑵发动机所需理想状态空气量Vo(m3/h)的确定(汽车设计理论) V o=ε×(ToT)0.75×V×ηvo×ψs 式中:V o-发动机所需理想状态空气量(m3/h) 大气环境温度(k)取313(273+40);T-增压中冷后气体温度(k)取333(273+60)(要求不高于环境温度的20);ηvo-充气效率取0.87(推荐);ψs-扫气效率取1.05 ε-增压比2.18 V o=2.18×(313333)0.75×587.4×0.87×1.05=1116.67(m3/h) ⑶空压机流量Vk(m3/h)的确定(推荐为320L/min) bVk=Vkh×nk×601000 式中:Vkh-空压机公称排量(L);nk-空压机的转速(r/min); Vk=0.229×1400×601000=19.2(m3/h) ⑷空滤器流量VG的确定(空滤器流量上述设计的储备流量) VG=1.066×(V o+Vk)=1.066×(1116.67+19.2)=1212(m3/h) L考虑到以后布置功率加大380马力发动机 结合两者得出按照发动机厂家的推荐空滤器流量≥1500 m3/h5 二、流通面积的确定 在确定了空滤器容积大小的同时,还应校核一下系统中所允许的气流流速。进气系统内的气流流速不宜超过30m/s,因为过高的气流流速会产生很大的流阻和进气噪声,对发动机会造成过大的功率损失。依据这一原则,在结构设计前先要确定空滤器进口、出口及连接管等部位允许的最小流通面积。 最小流通面积Smin=V o/(3.6×Vmax)×10-3(m2)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驱动方式

所谓驱动方式,是指发动机的布置方式以及驱动轮的数量、位置的形式。 现在乘用车的驱动方式有: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前置四驱、中置后驱(MR)、中置四驱、后置后驱(RR)、后置四驱。 前置前驱 前置前驱即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ront engine Front drive,简称FF),这是绝大多数轿车上比较盛行的驱动型式,但货车和大客车基本上不采用该型式。这种布置形式目前主要在发动机排量为2.5L以下的乘用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前置前驱轿车的布局一般都是将发动机横向布置,与设计紧凑的变速驱动桥相连。 优点 1.省略了传动轴装置,减轻了车重,结构比较紧凑; 2.有效地利用了发动机舱的空间,驾驶室内空间更为宽敞,并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3.发动机靠近驱动轮,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4.发动机等总成前置,增加前轴的负荷,提高了轿车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简化了后悬架系统; 6.在积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驶时,靠前轮牵拉车身,有利于保证方向稳定性; 7.汽车散热器布置在汽车前部,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 8.行李箱布置在汽车后部,所以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 缺点 1.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前轮负荷减少,导致牵引力下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前桥负荷较后轴重,并且前轮又是转向轮,故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4.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等速万向节,其机构和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5.一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因其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用高。 代表车型: 大众迈腾、丰田凯美瑞、奥迪A3、奔驰B级等。

发动机冷却系统总体参数设计

一、冷却系统说明 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计 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计 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计 五、水泵总成参数设计 六、橡胶水管参数设计 七、节温器选择 八、冷却液选择 一、冷却系统说明 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 最佳的冷却水温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 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 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 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 8)密封好,不得漏气、漏水; 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及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 一、发动机: 1、发动机分类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它是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按燃烧种类分类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机及代用燃料机等。按工作冲程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工作原理和构造可分为点燃式内燃机、压燃式内燃机、混合式内燃机、转子发动机、燃气轮机、外燃机及电动机等。也可按缸数、燃烧室型式等分类。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是把柴油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为机械能。它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车用内燃机,根据其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方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往复活塞式应用最广泛。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空气吸入、压缩和输入燃料,使之着火燃烧而膨胀做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对于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可以根据每一工作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来分类。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往复两个单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目前我厂产品所用发动机多为四冲程多缸柴油机。 2、柴油机的优缺点 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且柴油价格相对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好。柴油机的主要优点是热效率高、油耗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一般载质量7t以上的货车大都用柴油机。柴油机的缺点是转速较汽油机低,工作粗暴,噪声大,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3、发动机选用: 目前发动机以选用为主。各发动机主管在会同整车总布置人员满足整车性能和布置要求的前提下与发动机厂确定技术状态。不同的车型对匹配发动机的特性要求有一定差异,应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满足要求,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通过发动机性能的优化和整车传动系速比的匹配使发动机与整车得到最优化匹配,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发动机排气管设计原理

发动机消音排气管设计 活塞式发动机排气系统主要由排气管、消音器、触媒转换器及其他附属元件构成。 工作原理和功能: 一般排气管材质大多为铁管,但在高温及湿度的反复作用下容易氧化生锈。而排气管属于外观部件,所以大都在表面喷上耐热的高温漆或者电镀。但是无行之中也增加了重量,因此现在许多改用不锈钢材质,甚至是竞技用钛合金排气管。 四冲程多缸发动机大多采用集合型式排气管,就是将各缸的排气管集结,再由一支尾管排出废气。 以四缸车举例,通常用4 in 1的型式,优点不仅是可以扩散消音更可以利用各缸的排气惯性提高排气效率来增加马力输出。 但这一效果只能在某个转速范围内有明显的发挥。因此必须从骑乘的需求目的来设置集合管实际发挥发动机马力的转速区域。 早期多缸摩托车的排气设计均采用各缸独立的排气系统。以此避免各缸的排气干涉,利用排气惯性与排气脉冲来提高效率。缺点是:在所设定的转速范围以外,扭力值下降比集合管更多。这是独立排气系统被集合管取代的最大之原因。 排气干涉 集合管在整体上表现优于独立管,但在设计上要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来降低各缸的排气干涉。通常做法是先把点火相对缸(1~4;2~3)的两支排气管集中在一起,再集合两组点火相对缸的排气管。就是4 in 2 in 1型式,这是避免排气干涉的基本的设计方式。 理论上4 in 2 in 1比4 in 1要更有效率,外观上也不同。但实际上两者的排气效率区别很小,因为4 in 1的排气管里有导向隔离板,所以使用效果区别不大。不管是怎样设计都是为了使发动机有更大的马力输出和更宽广的动力范围。 4 in 2 in 1形式排气管 排气惯性 气体在流动过程中具有一定惯性,排气惯性比进气惯性来的大。因此可以利用排气惯性的能量来提高排气效率,在高性能发动机上排气惯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一般人认为废气是在排气行程时由活塞推挤出去的,当活

发动机及附件碰撞损坏认定及修复

发动机及附件碰撞损坏认定及修复 发动机是汽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总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汽车发生一般事故时,一般不会使发动机受到损伤。只有比较严重的碰撞事故或发动机进水或直接托底时,才可能导致其损坏。 (一)发动机系统主要构成件的碰撞损坏认定及修复 1.发动机盖及附件。发动机盖、铰链及附件等。 轿车的发动机盖绝大多数采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少数高档轿车采用铝板冲压而成。 冷轧钢板在遭受撞击后常见的损伤有变形、破损,是否需要更换主要依据变形的冷轧硬化程度,基本几何形状程度。冷轧硬化程度较少、几何形状程度较好的发动机盖常采用钣金修理法修复,反之则更换。铝质发动机盖通常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就需更换。 发动机盖锁遭受较大变形。破损多以更换为主。 发动机铰链遭受碰撞后多以变形为主,由于对较量的钢度要求较高,变形后多以更换为主。 发动机盖撑杆常有铁质撑杆和液压撑杆两种,铁质撑杆基本上都

可以通过校正修复,液压撑杆撞击变形根据程度,多以更换修复为主。 发动机盖拉线在轻度碰撞后一般不会损坏,碰撞严重会造成折断,折断后应该更换。 发动机附件 2.发动机附件 2. 发动机附件中正时轮及附件因撞击破损和变形以更换修复为主。 油底壳轻度变(划伤)形一般无需修理,放油螺丝处碰伤及中度以上的变形以更换为主。 发动机支架及胶垫因撞击破损和变形以更换修复为主。 进气系统因撞击破损和较大变形以更换修复为主。(图) 排气系统中最常见的撞击损伤形式为发动机移位及尾部受撞击造成的排气管变形。如果只是轻微变形可以进行校正修复,但变形较为严重的通常无法修复。消声器吊耳因变形超过弹性极限破损,也是常见损坏现象,应更换修复。 水箱及附件。 3. 3.水箱及附件。 水箱及附件包括水箱、进水管、出水管、副水箱等。 现在汽车的水箱基本上是铝合金的,铜质水箱由于造价过高,基本不再使用。判断水箱的修与换,基本与冷凝器相似。所不同的是水箱常有两个塑料水室,水室破损后,一般需更换,而水室在遭受撞击后也最易破损。 水管的破损一般以更换方式修复。 水泵皮带轮是水泵中最易损坏的零件,变形后通常以更换为主,较严重的会造成水泵前段轴承处的损坏,一般更换水泵前段即可,不

汽车冷却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一、冷却系统说明 二、散热器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三、膨胀箱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四、冷却风扇总成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五、橡胶水管参数设定及基本性能要求

一、冷却系统说明 内燃机运转时,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内燃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不良,机油被燃烧稀释,柴油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内燃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1.1 发动机的工况及对冷却系统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冷却系统,应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散热能力能满足内燃机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当工况和环境条件变化时,仍能保证内燃机可靠地工作和维持最佳的冷却水温 度。 2)应在短时间内,排除系统的压力。 3)应考虑膨胀空间,一般其容积占总容积的4-6%; 4)具有较高的加水速率。初次加注量能达到系统容积的90%以上。 5)在发动机高速运转,系统压力盖打开时,水泵进口应为正压; 6)有一定的缺水工作能力,缺水量大于第一次未加满冷却液的容积;

7)设置水温报警装置; 8)密封好,不得漏水; 9)冷却系统消耗功率小。启动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10)使用可靠,寿命长,制造成本低。 1.2 冷却系统的总体布置 冷却系统总布置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空气流通系统;二是冷却液循环系统。在设计中必须作到提高进风系数和冷却液循环中的散热能力。 提高通风系数:总的进风口有效面积和散热器正面积之比≥30%。对于空气流通不顺的结构,需要加导风装置使风能有效的吹到散热器的正面积上,提高散热器的利用率。 在整车空间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增大散热器的迎风面积,减薄芯子厚度。这样可充分利用风扇的风量和车的迎面风,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一般货车芯厚不超过四排水管,轿车芯厚不超过二排水管。 在整车布置中散热系统中,还要考虑散热器和周边的间隙,散热器到保险杠外皮的最小距离100毫米,如果发动机的三元崔化在前端的话,还要考虑风扇到三元催化本体距离至少100毫米,到三元催化隔热罩距离至少80毫米。一般三元催化的隔热罩到本体大概有15毫米,隔热罩厚度为0.5-1毫米,一般材料为st12。 1.2.1散热器布置 货车散热器一般采用纵流水结构,因为货车的布置空间也较宽裕。而且纵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