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苷质量标准

甘草苷质量标准

甘草苷质量标准
甘草苷质量标准

甘草苷质量标准

1仪器与试药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变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

111610??200503);止嗽丸为实验室样品;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HypersilC18柱(5μm;4.0mm×250m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体积比20∶80);流速1.1mL/min;检测波长27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取甘草苷对比品适量,加体积分数70%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1g,置具塞锥形瓶中,周密加入体积分数70%乙醇

10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取出,再称定重量,用体积分数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即得。

2.4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在上述的色谱条件下,将甘草苷对比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甘草阴性

对比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中,得HPLC图(见图1),结果显示阴性对

比无干扰。

A.甘草苷对比品;

B.止嗽丸样品;

C.甘草阴性对比

图1HPLC图谱(略)

Figure1HPLCchromatograms

2.5线性关系的考察

周密称取甘草苷对比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分别含甘草苷

2.001、4.002、10.00、20.01、40.02、200.1μg的溶液,分别吸取1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对比品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y=29543x+144.52,r=1.000。表明甘草苷进样量在0.020~2.00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

论文百事通

2.6周密度试验

分别取对比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计算得甘草苷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4%。

2.7重复性试验

周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平行制备5份,依法测定,计算甘草苷含量RSD值为0.6%。

2.8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于0、2、3、4、6、8、11、24h进样测定,计算得甘草苷的峰面积的RSD为1.0%,表明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9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周密称取已知含量(含量为1.312mg/g)的本品适量6份,分别周密加入甘草苷对比品溶液(0.2001mg/mL)各3mL,按”2.3”项下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甘草苷的总量,与止嗽丸中应含有的甘草苷总量实行比较,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甘草苷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略)

br1Resultsofrecoverytest

2.10样品测定

分别周密称取不同批号的止嗽丸适量,按“2.3”项下方法制备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实行HPLC分析,结果3个批号的样品所测得

的平均含量为1.312、1.323、1.298mg/g。

3讨论

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抗溃疡作用[1]。甘草苷是甘草的黄酮类成分之一,也是止嗽丸治疗疾病的活性成分,

故选择甘草苷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指标。

通过参考文献[2-5]并实行实验,选用乙腈??0.5%醋酸(体积比

1∶4)为流动相,能很好地将甘草样品中的甘草苷分离出来。

甘草苷可溶于乙醇、甲醇和水等溶剂,但因溶剂极性的不同,其溶解

度也不同,参考《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甘草项下甘草苷的提取方法,选用体积分数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2],提取效率高。另外,对比品及阴性对比的制备同样采纳体积分数70%乙醇为溶剂,确保与

供试品平行一致,且该溶剂低毒环保。新晨范文网

本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止咳丸的质量操纵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国惠,贾世山.甘草中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

药学杂志,1998,33(9):513-51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0.

[3]李仁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止咳合剂中甘草苷的含量[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2):35-36.

[4]闫永红,王文全,杨娜.HPLC测定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26-927.

[5]伍蔚萍,阎宏涛,孙文基.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4):425-427

甘草苷质量标准

028-甘草原料质量标准

文件名称甘草原料质量标准文件编码STP-ZL-YL-028-01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复制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复制份数 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部门质量部、生产设备部、物料部、普通饮片车间 编订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目的:制定甘草原料质量标准,规定检验项目及限度要求。 范围:适用于甘草原料。 职责:质量部、生产设备部、物料部、普通饮片车间。 内容: 1、品名:甘草原料 2、代码:Y01-011 3、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4、质量指标: 4.1、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4.2、鉴别 4.2.1显微鉴别照《显微鉴别法标准操作规程》(S0P-ZL-TY-003-01)测定。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说明书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Stronger Ne0—Minophagen C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适应症】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荨麻疹。 【注意事项】 1.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用药】)。 2.重要注意事项 (1)为防止休克的出现,问诊要充分。 (2)事先准备急救用品,以便发生休克时能及时抢救。 (3)给药后,需保持患者安静,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4)与含甘草的制剂并用时,由于本品亦为甘草酸苷制剂,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3.给药时注意 静脉内给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状态,尽量缓慢速度给药。 用酒精棉消毒安瓿切口后,再切瓶口。 4.有报导口服甘草酸苷及含甘草的制剂时,可出现横纹肌

溶解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 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 【不良反应】 通过在治疗慢性肝病时,改善肝功能的双盲法试验、不同用量比较试验和厚生省批准追加药物效能(对慢性肝病肝功能改善作用)调查的4,451例,其中仅27例(占0.61%)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有血钾值降低l3例(占0.29%),血压上升5例(占0.11%),上腹不适3例(占0.07%)等。 1)重要不良反应 ①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休克、 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②过敏样症状(Anaphylaxis-1ike symptom)(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过敏样症状(呼吸困难,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药,

推荐-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精品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XX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XX-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

复方甘草酸苷片 说明书来源: 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复方甘草酸苷片英文名称:CompoundGlycyrrhizinTablets商品名称:美能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每片) 为:甘草酸苷(Glycyrrhizin) 25mg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Glycyrrhizinate) 35mg甘氨酸(Aminoacetic Acid) 25mg蛋氨酸(Methionine) 25mg 【性状】 白色糖衣片。 【适应症】 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湿疹、皮肤炎、斑秃。 【规格】 【用法用量】 成人通常1次2-3片,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不良反应】 本制剂在治疗慢性肝病时,在双盲法试验107例中,7例(占6.5%) 出现副作用。主要症状有血钾值降低2例(占1.9%) ,血压上升2例(占1.9%) ,腹痛2例(占1.9%) 等。重要副作用假性醛固酮症(Pseudoaldosteronism)(发生频率不明) :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体液潴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等) ,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另外,可出现乏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在发现CK (CPK) 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与适当的处置。其它副作用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见表) 。 【禁忌】 (以下患者不宜给药)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 。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 。 【注意事项】 慎重给药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用药】) 。重要注意事项由于该制剂中含甘草酸苷,所以与其它甘草制剂并用时,可增加体内甘草酸苷含量,容易出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给药时注意药品交付时,应指导服药时请将片剂从铝箔包装中取出后再服用(有报导将铝箔一起服用而导致食道粘膜损伤,甚至穿孔引起纵膈炎症等危重并发症)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 【儿童用药】 尚未有药理、毒理或者药代动力学方面与成人差异的试验。药物使用请参见【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老年用药】 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副作用倾向,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药物相互作用】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 质量标准 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甘草

Gan cao RADIX GLYCYRRHIZAE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植豆科物甘草甘草本品为Glycyrrhiza inflataGlycyrrhiza glabra L. 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Bat. 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 3 ?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卩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卩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 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1g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 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 ,分别点于同一用1%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僦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57页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59 页)。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 2.0%(附录59 页)。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50 页)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66页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测定,六六六(总HB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甘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4页)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性试验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 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 33: 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

甘草提取物(英文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Version 1.0 Revision Date 12/18/2014 Print Date 12/18/2014 1.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preparation and of the company ●Product name: Licorice Root Extract ●Recommended use: Flavorings ●Manufacturer: ●Company address: ●Emergency telephone no.: ●Fax no.: https://www.doczj.com/doc/4012050629.html,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Chemical identity: Licorice Root Extract ●Molecular formula: N/a ●CAS No.: 97676-23-8 ●BRN No.: N/a ●EC-Index-No.: N/a 3.Hazards Information On Substance ●Health hazards: No data available yet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Not combustible, flammable or explosive ●Environmental hazards: No environmental hazards as far as to our knowledge 4.First-Aid Measures ●After inhalation: Remove to well-ventilated area. Seek medical attention. ●After skin contact: Take off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wash with plenty of water. ●After eye contact:Rinse thorough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复方甘草酸苷片说明书

复方甘草酸苷片说明书 药名:复方甘草酸苷片 【性状】本品为白色糖衣片。 【组分】甘草甜素25mg(甘草酸单胺盐35mg)、甘氨酸25mg、蛋氨酸25mg 【适应症】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 【禁忌】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2.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素合成,而使对氨的处理能力低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 【儿童用药】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 【老年用药】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倾向,药理作用1抗炎症作用(1)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苷可抑制兔局部过敏反应(Arthus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Shwartsman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 【药物相互作用】与袢利尿剂、利尿酸、速尿等噻嗪类及降压利尿剂三氯甲噻嗪、氯噻酮等同时使用时可能出现低血钾症,应特别注意血钾的检测。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有:重要副作用假性醛固酮症(发生频率不明):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贮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还可出现脱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在发现CK(CPK)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与适当处置。复方甘草酸苷片是可以引起脱力感,检查一下电解质和血尿。 其他副作用: 1.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可能会出现出没力气、乏力,这可能是电解质代谢的异常。 2.据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贮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观察(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 3.还可出现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在发现CK(CPK)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与适当的处理。 药疹,药物不良反应, 硫代硫酸钠1.28 禁忌与重金属盐、氧化物和酸混合。对本药过敏者。 1.本品与亚硝酸钠同时应用,可加重血压降低。 2.本品作为抗氧化剂,可防止 呋喃西林溶液浓度下降。 2.本品为氰化物解毒剂,在酶的参与下与体内游离的(或与正铁血红蛋白结合的) 氰离子相结合,使其变为无毒的硫氰盐。在体内尚能与砷、汞、铅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无毒的硫化物排出体外。此外有抗过敏作用,临床上用于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本品主要用于解救氰化物中毒,解毒效果明显,是氰化物中毒者抢救常用药物。

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2050629.html, 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作者:阮志稳崔亚梅 来源:《中外医疗》2016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究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疗效及经济学价值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182化疗药物引发的肝损害患者资料,根据用药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96例,设为A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86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结果 A组和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6.1%,成本分别为(798.3±43.9)元和(859.9±55.7)元,价效比为 (870.8±41.6)和(999.3±66.9),A组成效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还原性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价效比 [中图分类号] R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2(b)-016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and economic value comparison of reduced glutathione and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lesion caused by chemotherapeutic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rug uses, the group A (n=96) were treated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the group B (n=86)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cost and price efficiency ratio in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B were respectively 91.7% and 86.1%,(798.3±43.9 )yuan and (859.9±55.7 )yuan,(870.8±41.6) and (999.3±66.9), the effect ratio in the group A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Drug-induced liver lesion; Reduced glutathione; Compound glycyrrhizin injection; Price efficiency ratio 绝大多数药物对机体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抗肿瘤药物[1]。在化疗治疗中,肝脏 作为大多数药物的代谢场所,药物浓度相对集中,是代谢产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因此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2-3]。因此,针对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此类药物种类多、数量大,选择范围也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此类药物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这两种常用药物治疗肝损害的患者资料,进行了疗效和经济学角度的对比,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甘草酸提取方法总结

甘草酸提取方法总结 1、甘草酸一般以钾盐或钙盐形式存在于甘草中,其盐易溶于水。同时,甘草酸为有机弱酸,酸性条件下游离。这是我们采用水酸提取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将甘草进行适当粉碎,取lOOg甘草粗粉置于1000mL烧杯中,加500mL水,加热煮沸10min,然后置于振荡器上,于60℃下恒温振荡2h。过滤,将滤渣重复上述操作,至滤液于252nm无明显吸收为止。合并滤液,蒸发浓缩至200mL左右,然后边搅拌边滴加浓H2SO4。至不再析出沉淀;陈化2h,离心分离,将沉淀物置于100℃下干燥lh,得到棕色块状物8.9g,即为甘草酸粗品,粉碎备用。 2,过滤。合 并滤液,沉淀 减压干燥,称重。 3 ①、 提取1.5 加入溶剂 10小时,过滤。 (约15℃) 连续3 4、以 静置0.5h, ②、减压过滤, ③、醇热回流法:取10.00g甘草,加入70﹪乙醇100ml,90。C热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1h,减压过滤,滤渣继续热回流0.5h,合并两次滤液定容到250ml。 ④、0.5﹪稀氨水和70﹪乙醇混合回流法:取10.00g甘草,加入混合溶剂100ml(按1:1比例),90。C热回流提取1h,减压过滤,滤渣继续热回流0.5h,合并两次滤液定容到250ml。 5、称取一定质量的甘草粉放入反应器中,加入其5倍质量的水,在搅拌下于85℃以上加热回流2.5h,过滤、滤渣再加3倍质量的水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 6、氨性醇提取法:称取一定量的甘草饮片,分别加5、4、4倍量的含氨0.3%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

7、将干燥甘草根粉碎,用水煮沸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至原体积的1/5,搅拌下加入浓硫酸至不再析出沉淀为止,静置过夜。收集棕色沉淀,水洗,并在60℃以下干燥磨粉。粉末用丙酮回流提取3次,滤除不溶于丙酮的杂质,丙酮液放冷加20%氢氧化钾溶液至弱碱性,析出晶体为甘草酸三钾盐,其水溶液加酸即可生成游离甘草酸。 8、超临界CO2萃取法本法在超临界萃取状态下,用CO2做萃取剂,用水—乙醇作挟带剂从甘草中萃取甘草苷,最佳萃取温度为40℃,压力为35MPa,萃取体系与物料的质量比为4~5,萃取时间为5h。提取中CO2不与提取物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无毒、无污染、无致癌性、沸点低,便于从产品中清除。 9、稀氨水提取法:称10g甘草切片加0.5%的稀氨水150mL,在100℃加热60min,过滤,滤渣加稀氨水重复浸提二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200mL,加浓硫酸调pH,分离沉淀物,水洗3次,冷冻干燥,称重, 10、,合并滤液, 11200mL 即成膏状, 12 40OmL、300mL、,抽滤, 13 至原体积的 14 草粗粉101/5, 15 ,60℃恒温干燥,pH至7~8, 趁热抽滤,沉淀用少量冰醋酸洗涤1~2次,即得甘草酸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药用价值的成份。甘草提取物一般包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甙、甘草类黄酮等。甘草提取物的美白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和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的活性、阻碍5,6—二羟基吲哚(DHl)的聚合,以此来阻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产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甘草提取物 【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 【英文名称】:Licorice Roots Northwest Origin 【提取来源】:甘草属植物甘草的根茎 【产品性状】:黄色至类白色粉末 【产品规格】:甘草酸7%-98%/甘草酸二钾98%/光甘草定40% HPLC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 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原产地】: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家种甘草主产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化学成分】: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产品功效】:在化妆品界的应用 甘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在印度草药医学中它可以辅助治疗眼疾、喉咙感染、胃溃疡、关节炎和肝病。原因在于它可以化痰、润肤、抗炎、抗滤过性病原体,抗肝毒素和抗菌。 甘草中含有甘草酸、皂角苷、天门冬素、糖、树脂、苦味素、一些挥发油和其他化合物。甘草里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甘草酸,以及甘草酸钙盐和钾盐的混合物。其他成分包括:三萜皂苷(光甘草定、美草醇、光甘草内酯、异甘草内酯、光甘草酚),异黄酮(7羟基-4甲氧异黄酮,新甘草苷、光甘草酮、欧甘草素),三萜固醇(芒柄花醇、β-香树脂素和豆甾醇),香豆素(伞花内酯甲醚和伞形酮)。甘草中疏水成分是光甘草定,也是用于化妆品中的

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的说明书

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的说明书 现在的肝胆胰腺类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疾病了,人们的生活日益富饶,饮食方面的不节制很容易造成一系列的肝胆胰腺类疾病出现,药物治疗成为了当务之急。目前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治疗肝胆胰腺类疾病的效果非常好,许多患者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复方甘草酸苷片 商品名称: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 英文名称:Compound Glycyrrhizin Tablets 拼音全码:FuFangGanCaoSuanGanPian(MeiNeng) 【主要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片含甘草酸苷25mg、甘氨酸25mg、蛋氨酸25mg。

【性状】本品为白色糖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 【规格型号】25mg*10s*10板 【用法用量】成人通常1次2-3片,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服用。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不良反应】尚未实施调查本制剂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确实发生频率。重要不良反应:假性醛固酮症(发生频率不明):可以出现低血钾症、血压上升、钠及液体贮留、浮肿、尿量减少、体重增加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状,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血清钾值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给药。另外,还可出现脱力感、肌力低下、肌肉痛、四肢痉挛、麻痹等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在发现CK(CPK)升高,血、尿中肌红蛋白升高时应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禁忌】以下患者不宜给药:1.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低钾血症患者(可加重低钾血症和高血压症)。2.有血氨升高倾向的末期肝硬化患者(该制剂中所含有的蛋氨酸的代谢物可以抑制尿

ZL-01040甘草提取物内控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甘草提取物质量标准,为甘草提取物原料提供检验依据。 范围:甘草提取物 责任:物料部采购员、仓库保管员、质量管理部经理、检验员 内容: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物料名称: 甘草提取物 【性状】本品为棕色粉末;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 【鉴别】(1)取本品粉末2~4mg,置白瓷板上,加硫酸溶液(4→5)数滴,即显黄色,渐变为橙黄色至橙红色。 (2)取本品2g,加水40ml,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必要时离心),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页)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干燥失重取本品1.0g,精密称定,置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105℃干燥5小时减失重不得超过8.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6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

应不低于2000。 甘草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45ml,超声处理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mg,折合甘草酸为0.1959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4.0%。 【贮藏】遮光,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说明书

复方甘草酸昔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复方甘草酸昔注射液 Stronger NeO一Minophagen C pound Glycyirhizin Injection 【适应症】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尊麻疹。 【注意事项】 1 ?慎重给药 对高龄患者应慎重给药(高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高)(参照【老年用药】)o 2.重要注意事项 (1)为防止休克得出现,问诊要充分。 (2)事先准备急救用品,以便发生休克时能及时抢救。 (3)给药后,需保持患者安静,并密切观察患者状态。 (4)与含甘草得制剂并用时,由于本品亦为甘草酸昔制剂,容易岀现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应予注意。 3.给药时注意 静脉内给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得状态,尽量缓慢速度给药。 用酒精棉消毒安甑切口后,再切瓶口。 4.有报导口服甘草酸昔及含甘草得制剂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

症。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权衡治疗利大于弊后慎重给药。 【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老年用药】 基于临床应用经验,高龄者有易发低血钾不良反应倾向, 因此需在密切观察基础上,慎重给药。 【不良反应】 通过在治疗慢性肝病时,改善肝功能得双盲法试验、不同用量比较试验与厚生省批准追加药物效能(对慢性肝病肝功能改善作用)调查得4,451例,其中仅27例(占0、61%)出现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有血钾值降低13例(占0. 29%), 血压上升5例(占0、11%),上腹不适3例(占0. 07%)等。 1)重要不良反应 ①休克、过敏性休克(发生频率不明):有时可能出现休克、 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潮红,颜面浮肿等),因此要充分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置。 ②过敏样症状(Anaphy 1 axis-like symptom)(发生频率 不 明):有时可能出现过敏样症状(呼吸困难,潮红,颜而浮肿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论文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10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13-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复方甘草酸苷片产品可行性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片产品可行性分析 目录 1 产品简介 (1) 2 复方甘草酸苷片的研究现状 (1) 3复方甘草酸苷片的市场容量 3.1肝病 3.1.1乙肝的流行病学 (1) 3.1.2药物性肝病 (3) 3.2皮肤病 3.2.1皮肤病的流行病学 (4) 3.2.2皮肤病的市场容量 (4) 4主要竞争品牌 4.1抗炎保肝药物基本情况 (5) 4.2甘草酸制剂在四川省内销售情况 (6) 5四川省同类竞争产品情况 5.1复方甘草酸苷制剂销量比较 (7) 5.2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制剂 5.2.1口服制剂基本情况 (7) 5.2.2口服制剂四川市场销量情况 (9) 6帅能?复方甘草酸苷片销售现状 (10) 7片剂四川市场招投标情况 (11) 8综合分析 (13)

1、产品简介 【通用名称】复方甘草酸苷片 【成份】甘草酸单铵盐、甘草酸苷、甘氨酸、甲硫氨酸。 【性状】本品为白色糖衣片 【功能主治】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肤炎、斑秃。【用法用量】成人通常1次2—3片,小儿1次1片,1日3次,饭后口服。可依年龄、症状适当增减。 【药理作用】 (1)抗炎症作用①抗过敏作用②对花生4烯酸代谢酶的阻碍 (2)免疫调节作用 (3)对实验性肝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 (4)抑制病毒增殖和对病毒的灭活作用 2、复方甘草酸苷片的研究现状 目前,复方甘草酸苷片主要用于皮肤科、小儿科和肝病科,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白癜风、斑秃、急性肝损伤等疾病,具有大量文献研究作为疾病用药的基础,是临床上应用非常成熟的品种。 (需要给出现在的一个国内外学术研究情况,研究报告目录) 3、复方甘草酸苷片的市场容量 3.1肝病 3.1.1乙肝的流行病学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一般持续少于六个月,且

甘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2、鉴别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

2.1.1 试液配制 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 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2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加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4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90锶照射。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痊愈率分别为52.35%、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0.37%、61.90%,两组在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复方甘草酸苷;90锶照射;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临床表现是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簇无菌性表皮内脓疱为特征,伴角化、鳞屑。好发部位仅限于掌跖处,常对称分布,由于病程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我们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皮肤科门诊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7例,女14例,年龄30~61岁,平均(36.7)岁,病程4个月~12年,对照组:男6例,女15例,年龄31~60岁,平均(37.5)岁,病程5个月~13年。手掌部15例,跖部11例,掌、跖部均发生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制定的掌跖脓疱病诊断标准[1],皮损位于掌跖部位,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小脓疱,疱壁不易破裂,伴明显角化,上覆糠状鳞屑,伴瘙痒及疼痛,皮损未累及身体其他部位;入组前1个月均未系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外用药物;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正常,真菌镜检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1.3排除标准①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②糖尿病、高血压及低钾患者;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0.05)。 3讨论 掌跖脓疱病的病因到目前仍不完全明确,有人认为此病与感染金属过敏、免疫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银屑病的变种或亚型[4]。病理改变为表皮和真皮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表皮内脓疱形成及棘层肥厚等。现代研究认为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抗原、抗体相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所致的免疫复合物病,因为在患者血清中发现有IgG抗体和补体免疫复合物增加,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增高[1]。另外查阅相关文献报道,患者皮损进行病理免疫荧光检查发现脓疱壁等有IgG、IgM、IgA和补体c3沉积。研究证明细胞因子白介素、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