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质量标准

4.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P26

5.质量标准

5.1 通用名称:甘草

5.2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5.3 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释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5.4 鉴别:

5.4.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u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u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5.4.2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水溶液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

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05版药典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5.5 含量测定:

5.5.1甘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05版药典附录VI D)测定。

5.5.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冲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5.5.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mg,折合甘草酸为0.1959mg)。

5.5.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3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5.5.1.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两种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10ul,注入液相色谱议,测定,即得。

5.5.1.5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

5.5.2 甘草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05版药典附录VI D)测定。

5.5.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冲剂;以乙腈

-0.5%冰醋酸(1:4)为位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

4000。

5.5.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甘草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ug 的溶液,即得。

5.5.2.3供试品溶液得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置具塞锥形瓶重,

精密加入70%乙醇溶液1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

Z

)30分钟,取出,再称重,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20%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5.5.2.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5.5.2.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

21H

22

O

9

)不得少于1.0%

5.6 检查项目、限度及检查方法:

5.7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6.0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6.1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腕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6.2用法与用量:1.5~9g。

6.3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干遂同用。

6.4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6.5甘草浸膏。

028-甘草原料质量标准

文件名称甘草原料质量标准文件编码STP-ZL-YL-028-01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复制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复制份数 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部门质量部、生产设备部、物料部、普通饮片车间 编订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目的:制定甘草原料质量标准,规定检验项目及限度要求。 范围:适用于甘草原料。 职责:质量部、生产设备部、物料部、普通饮片车间。 内容: 1、品名:甘草原料 2、代码:Y01-011 3、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4、质量指标: 4.1、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4.2、鉴别 4.2.1显微鉴别照《显微鉴别法标准操作规程》(S0P-ZL-TY-003-01)测定。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 质量标准 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甘草

Gan cao RADIX GLYCYRRHIZAE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植豆科物甘草甘草本品为Glycyrrhiza inflataGlycyrrhiza glabra L. 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Bat. 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 3 ?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卩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卩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 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1g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 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 ,分别点于同一用1%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僦酸乙醇溶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57页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59 页)。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 2.0%(附录59 页)。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50 页)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66页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 测定,六六六(总HB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甘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4页)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性试验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 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 33: 1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甘草人工栽培技术浅析 乌鲁木齐市蔬菜研究所方波李毳李龙 甘草为多年生豆科作物,是主要药用植物之一,有十药九草“百药之王”美称,同时也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天然植物资源,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甘草主要产区,且品种多,质量好,具有关部门测定,同是五年生甘草,新疆红皮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比内蒙古红皮甘草高2-3个百分点,高达10-12%,三年生的甘草,其甘草酸亦可达7%左右,深受海内外医药界重视。前几年,由于滥挖乱采,致使天然甘草面积锐减,比五十年代减少50%以上,蕴藏量减少75%以上。目前,虽然甘草及其制品供需趋于平衡,但由于使用量及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2000年国家将甘草列为国家紧控物资,不准随意挖取野生甘草,因此人工栽培种植甘草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的重视。 甘草宜在阳光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地下水位低的沙质中性土壤中生长,而新疆是发展甘草的最佳地区之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向劳动密集型及创汇农业转移,应地制宜建立中小型中草药生产基地,扩大甘草种植面积,是我区农业增收的途径之一。 甘草为多年生植物,为缩短其生育期,作者在几年实践中摸索出当年播种育苗,当年移栽,三年采收的初步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品种选择 新疆境内生长着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等十六种甘草(详见新疆中药资源名录),但列入国家药典的仅此三种。 1、乌拉尔甘草 Fisch) 该种分布最广,主要生长在钙质土上,在荒漠草甸土和盐化草甸土也可生长,能忍受轻度盐碱,最宜沙质或沙壤质土壤,在绿洲村庄附近、

田边、渠沿、路旁、果园荒地等零星分布。 2、光果甘草()该种甘草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比乌拉尔甘草差,抗逆能力弱,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耐盐碱性较差,多分布在泉水溢出地带、河流沿岸、人工灌溉区。 3、胀果甘草( Bat)该种喜温、耐旱、抗盐碱、耐沙埋、适应性强,但低温、高湿对其生长不利。因而此种广泛分布于天山以南暖温带荒漠。 二、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选择向阳、肥沃、排水良好、地块平整、土壤含盐量在%以下,PH值不超过7的沙壤土、壤土。前茬为玉米、小麦、花生、瓜菜、棉花等地为好,杂草多的生荒地、山坡地、盐碱地和甜菜茬、向日葵茬不宜种植甘草。无论育苗与直播在整地前都必须施足底肥,以促进甘草生长,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入冬前土壤深翻30-40厘米,耙平、冬灌,翌年春季合墒后用缺口耙带播种机每667m2施3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钾肥或40千克复合肥,按“平、松、碎、净、墒”要求进行整地,做到上实下虚,成待播状态。 (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是甘草保苗的关键,甘草是草本豆科植物,出苗后,杂草生长快于甘草苗,杂草不仅与甘草苗争肥争水,影响其生长,同时在除草时会大量伤苗,影响保苗数。播种前用48%氟乐灵乳油每667m2用量80-160毫升,兑水30-50千克喷雾土表,喷药后立即进行混土处理,避免药的有效成分遇光分解,降低药效,喷药后3-5天再播;或用90%乙草胺(美国产)乳油,每667m2用量50-60毫升,兑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于地表后耙地混土。 (三)种子处理 甘草种子千粒重8-10克,且外包一层胶质物,极不易吸水萌发,在自然条件下,3-5年后的发芽率不到5%,因此必须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的方法有碾压破碎和硫酸

甘草提取物(英文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Version 1.0 Revision Date 12/18/2014 Print Date 12/18/2014 1.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preparation and of the company ●Product name: Licorice Root Extract ●Recommended use: Flavorings ●Manufacturer: ●Company address: ●Emergency telephone no.: ●Fax no.: https://www.doczj.com/doc/fe13412925.html,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Chemical identity: Licorice Root Extract ●Molecular formula: N/a ●CAS No.: 97676-23-8 ●BRN No.: N/a ●EC-Index-No.: N/a 3.Hazards Information On Substance ●Health hazards: No data available yet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Not combustible, flammable or explosive ●Environmental hazards: No environmental hazards as far as to our knowledge 4.First-Aid Measures ●After inhalation: Remove to well-ventilated area. Seek medical attention. ●After skin contact: Take off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wash with plenty of water. ●After eye contact:Rinse thorough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中药材种植技术

中药材栽培技术要点

选地、整地 1、选地: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选地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2、整地: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0~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耕深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墒翻耕,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二、播种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柴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但繁殖系数低。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介绍有性繁殖方法如下: 1、种子处理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 甘草提取物,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药用价值的成份。甘草提取物一般包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甙、甘草类黄酮等。甘草提取物的美白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和多巴色素互变酶(TRP-2)的活性、阻碍5,6—二羟基吲哚(DHl)的聚合,以此来阻止黑色素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皮肤的效果。 产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甘草提取物 【拉丁名称】:Radix Glycyrrhizae 【英文名称】:Licorice Roots Northwest Origin 【提取来源】:甘草属植物甘草的根茎 【产品性状】:黄色至类白色粉末 【产品规格】:甘草酸7%-98%/甘草酸二钾98%/光甘草定40% HPLC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 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长1.5-5厘米,宽0.8-3厘米,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黄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褐色,膜质,外面被黄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上部2齿大部分连合;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长10-24毫米,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原产地】: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家种甘草主产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等地都有分布(并大都有传统的药用和其他用途)。 【化学成分】:甘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西定、甘草醇、异甘草醇、7-甲基香豆精、伞形花内酯等数十种化合物,但这些成分和数量通常会随甘草的种类、种植区域、采收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量的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和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甘草根表皮以内的部分。 【产品功效】:在化妆品界的应用 甘草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草药之一,在印度草药医学中它可以辅助治疗眼疾、喉咙感染、胃溃疡、关节炎和肝病。原因在于它可以化痰、润肤、抗炎、抗滤过性病原体,抗肝毒素和抗菌。 甘草中含有甘草酸、皂角苷、天门冬素、糖、树脂、苦味素、一些挥发油和其他化合物。甘草里主要成分是:三萜皂苷甘草酸,以及甘草酸钙盐和钾盐的混合物。其他成分包括:三萜皂苷(光甘草定、美草醇、光甘草内酯、异甘草内酯、光甘草酚),异黄酮(7羟基-4甲氧异黄酮,新甘草苷、光甘草酮、欧甘草素),三萜固醇(芒柄花醇、β-香树脂素和豆甾醇),香豆素(伞花内酯甲醚和伞形酮)。甘草中疏水成分是光甘草定,也是用于化妆品中的

ZL-01040甘草提取物内控质量标准

目的:建立甘草提取物质量标准,为甘草提取物原料提供检验依据。 范围:甘草提取物 责任:物料部采购员、仓库保管员、质量管理部经理、检验员 内容: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 物料名称: 甘草提取物 【性状】本品为棕色粉末;有微弱的特殊臭气和持久的特殊甜味。 【鉴别】(1)取本品粉末2~4mg,置白瓷板上,加硫酸溶液(4→5)数滴,即显黄色,渐变为橙黄色至橙红色。 (2)取本品2g,加水40ml,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必要时离心),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页)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干燥失重取本品1.0g,精密称定,置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中105℃干燥5小时减失重不得超过8.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6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

应不低于2000。 甘草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45ml,超声处理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mg,折合甘草酸为0.1959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4.0%。 【贮藏】遮光,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甘草种植管理技术

甘草种植管理技术 繁殖方法:用种子、根茎和分株繁殖。 1.选地与整地以砂质土壤和疏松的红壤土为宜,667平方米施厩肥2500kg,在秋季深翻40~50cm,耙细整平,做高垄,垄宽40~50cm,沟宽30~35cm。 2.种子繁殖由于甘草种子皮质硬而厚,不易出苗,播种前用碎玻璃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发芽率达85%左右;或用种子3倍量的湿沙拌匀贮藏一两个月,可加速种子萌发;或播种前用60℃的温水浸种4~6h,捞出用湿布覆盖,每天用清水淋两次,待种子裂口时播种。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做好的垄上开深1.5~2cm的浅沟两条,将种子均匀播人沟内,覆土浇水,播后半月可出苗。种垄比种平畦好,便于排水,通风透光,根扎得深。若冬前播种,可不用催芽。每667平方米播种量2.5kg。 3.根茎繁殖根茎繁殖宜在春秋季采挖甘草,选其粗根入药,将较细的根茎,截成长15cm 的小段,每段带有根芽和须根,在垄上开l0cm左右的沟两条,按株距15cm将根茎平摆于沟内,覆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每667平方米用种秧75~100kg。 4.分株繁殖在甘草母株的周围常萌发出许多新株,可于春秋季挖出移栽。 栽培管理:种子繁殖,当苗出齐可间苗一次,苗高5~6cm时,按株距l0~15cm定苗。生长期适时松土除草,旱时浇水。每年于秋季,每667平方米可施堆肥2000~2500kg,加施一些磷肥,顺垄在行间开沟,施后覆土浇水。 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措施 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种植。种子播种前进行处理提高发芽率,苗期浇水保苗,每年早春施足磷钾肥。 采收加工 1.采收 用种子繁殖的甘草在播种后一般生长4年,根茎繁殖则生长3年后便可以采收。在每年的秋季采收为佳。采收时把甘草根和根茎挖起,抖去泥土,以待加工。 2、加工方法 将挖起的甘草根和根茎,就地或运回加工,先按不同规格分开,然后摊开晒干即 种子繁殖3~4年,根茎与分株繁殖2~3年收获。秋末冬初及春季萌芽之前均可采挖。以秋季采挖者为佳,甘草酸的含量高,质坚。甘草挖出后去净泥土,除去茎基、枝杈、须根,截成适量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 种子繁殖的甘草第4年,根茎繁殖的甘草第3年,于芒种前或白露后,均可采收,但以白露后采收为好。采挖回来后,趁鲜切去枝杈,晒至半干,按粗细分别捆成小捆,晒至全干。 品质规格干货:呈圆柱形,上粗下细无芦头,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质松体轻,断

甘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2、鉴别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

2.1.1 试液配制 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 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2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加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

甘草育苗种植技术

甘草育苗种植技术 甘草育苗种植技术甘草育苗种植技术 1,播种方法 选地与整地:甘草适应性强,对栽培环境要求不严格, 平均温度4?,12.C,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上的半干旱和干旱区均可栽培,瘠薄的退耕农田也可种植甘草.但涝洼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土壤黏重和偏酸性地区不适合种植甘草.有条件的可选在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5%的沙质或水质土壤上种植,可以达到发芽率和保苗率高,生长速度快,根和根状茎色泽鲜艳,品质好,经济效益高的目的. 前期田间管理包括:深翻40cm一50cm,耙细整平,做高埂,埂宽40cm一45cm,沟宽30cm一35cm. 2.选种与种子处理 选种:选择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较高的乌拉尔甘草. 种子处理:甘草种子种皮坚硬,不透水,不透气,不易发芽,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30%,40%,而经破皮处理的发芽率可达90%,故播种前必须先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采用的方法是:将种子在60.C的水中浸泡后捞出,用湿布覆盖4,6小时,使种子吸水膨胀,晾晒沥干后播种. 3.播种育苗 种植甘草,春,夏,秋季播种均可.采用12行播机条播,播种深度2cm一3cm,行距30cm.为提高产量,播种量加大,12千克/公顷.播种时要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后适当镇压并灌溉1次水. 气温20.C时,5—7天就可出苗.当出苗50%时,揭去盖草,浇水保墒,以待齐苗.当苗高15cm,20cm,出苗率 90%,苗生长约4个月,根长达35cm一40cm时,满足移栽标;隹的要求. 4.田间管理

间苗与定苗: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间苗,苗距保持在5cm左右,当苗长出3—4片真叶时定苗,株距1Ocm一 15cmo 灌溉:甘草虽然是深根性抗旱植物,但在幼苗期因为根扎得较浅,抗旱能力不强.所以在幼苗长至4片真叶后浇头水,要细流浅灌或喷灌,不可大水漫灌.注意保持幼苗的湿润,浇水次数既不宜多也不可太少,以保证苗期水分供给.成株期后很少灌水.7—8月雨水多时,及时排水,做到田间无积水,防止烂根.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再浇水. 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做到田间无杂草.这是优质高产的关键.有条件的可在播种后未出苗之前进行封闭除草,用豆黄隆(20%氯嘧黄隆)可湿性粉剂每亩(667m)2袋,配乙草胺每亩2—4瓶喷洒田间.出苗后可喷洒杀单子叶的灭 草剂,消灭杂草. 追肥:第一次追肥于定苗后进行,每亩追施尿素 1Okg,开沟施入.第二次追肥在 苗高20cm时施尿素,每亩 15kg. 5.病害防治 甘草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斑病,锈病,因此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通风透气.若有病害,发病初期用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0.3波美度石硫合剂,75%N 茵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喷2— 3次即可.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 质量标准 制疋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________ 甘草 Gancao

RADIX GLYCYRRHIZAE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 有的分枝, 外皮粗糙, 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 口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卩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 (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僦酸乙醇溶液,在105C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 质量标准 制定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甘草 Gancao

RADIX GLYCYRRHIZAE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植豆科物甘草甘草本品为Glycyrrhiza inflataGlycyrrhiza glabra L.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 Bat.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1g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57页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7.0%(附录59页)。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附录59页)。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50页)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66页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六六六(总HB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含量测定] 甘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4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性试验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甘草提取物说明书

中文名称:甘草水提取物 规格:含甘草酸不低于12%(HPLC法测定)。 产品形状:本品为棕褐色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味极甜。 产品用途: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末。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纯天然甜味剂,它具有甜度高(甜度大约为蔗糖80-300倍)、低热能、安全无毒和较强的医疗保健功效,是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患者使用的最理想甜味剂,它可以弥补蔗糖精等甜味剂诱发上述疾病的弊端。 MDL号:MFCD00065194(3%26beta;,20%26beta;)-20-羧基-11-氧代-30-正齐墩果-12-烯-3-基 -2-O-%26beta;-D-吡喃葡糖基-%26alpha;-D-吡喃葡糖醛酸 用途说明 本品具有特殊的甜味,其甜度约砂糖的280倍左右,从甘草中提取出来的甘草酸钠盐,即使稀释4000倍的水溶液也有甜味。但直接作为食品的甜味剂,对某些食品不合适,一般可与砂糖,葡萄糖;糖稀等天然糖类并用或与糖精;甘氨酸;丙二醇等适当配合,方可获得较为可口的甜味。 在食品方面主要用途是: 1.酱油除了可改善咸味以提高酱油固有味道外,可消除糖精的苦味,对化学调味剂有增效作用。 2.咸菜类与糖精并用腌制咸菜的卤法中,可消除糖精的苦味。在腌制过程中,可克服少加糖而出现的发酵败;变色;硬化等缺点。 3.调味本品可添加腌渍调味液,调味粉或饮食时的临时调味,可增加甜味,得到敌视芭的咸味,季低其他化学调味剂的怪味。 4.豆酱腌制小酱鲱鱼采用本品可起到增加甜味;使味道均匀的作用。在甘草提取的过程中,得到甘草酸铵溶解在含有讲学算量碳酸钠的水溶液中,减压浓缩即得甘草酸二钠(C42H60Na3O16);甘草酸三钠(C42H59Na3O16)。也用作食品添加剂,作为豆酱;酱油的甜味剂。二钠盐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1.44克/公斤,三钠盐对小鼠皮下注射LD50为1.54克/公斤。

甘草苷质量标准

甘草苷质量标准 1仪器与试药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变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 111610??200503);止嗽丸为实验室样品;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HypersilC18柱(5μm;4.0mm×250m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体积比20∶80);流速1.1mL/min;检测波长27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 取甘草苷对比品适量,加体积分数70%乙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1g,置具塞锥形瓶中,周密加入体积分数70%乙醇 10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取出,再称定重量,用体积分数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即得。 2.4方法的专属性考察 在上述的色谱条件下,将甘草苷对比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甘草阴性 对比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中,得HPLC图(见图1),结果显示阴性对 比无干扰。 A.甘草苷对比品; B.止嗽丸样品; C.甘草阴性对比 图1HPLC图谱(略) Figure1HPLCchromatograms

2.5线性关系的考察 周密称取甘草苷对比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分别含甘草苷 2.001、4.002、10.00、20.01、40.02、200.1μg的溶液,分别吸取1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对比品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y=29543x+144.52,r=1.000。表明甘草苷进样量在0.020~2.00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形关系。 论文百事通 2.6周密度试验 分别取对比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5次,测定峰面积,计算得甘草苷的峰面积RSD分别为0.4%。 2.7重复性试验 周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平行制备5份,依法测定,计算甘草苷含量RSD值为0.6%。 2.8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于0、2、3、4、6、8、11、24h进样测定,计算得甘草苷的峰面积的RSD为1.0%,表明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 2.9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周密称取已知含量(含量为1.312mg/g)的本品适量6份,分别周密加入甘草苷对比品溶液(0.2001mg/mL)各3mL,按”2.3”项下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甘草苷的总量,与止嗽丸中应含有的甘草苷总量实行比较,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表1甘草苷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略) br1Resultsofrecoverytest

20000亩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建设

20000亩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建设 及甘草切片加工项目可行性论证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20000亩人工甘草种植基地建设及20000吨甘草切片加工项目 1.2 项目建设地点 1.3 项目建设单位 1.4 项目概述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战略区,又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中央对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十分重视。国家在政策、财政和重点建设项目上给予新疆大力支持,这为新疆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立足资源优势,依靠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2.2 项目的必要性 甘草作为新疆天然而古老的沙地资源,除其自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外,野生甘草作为沙区的自然植被资源,对沙区的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作用,人工栽植甘草在冬春季节可有效防止就地越沙和耕地沙化,对防治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发展人工甘草栽植产业是退耕还林草的最佳模式之一。 甘草适应性极强,特别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耐寒冷、耐炎热,其根系发达,需水量少,三年生人工甘草亩需水量仅为350立方左右,生长期用水量仅为小麦的40%,是最典型的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甘草属豆科作物,同时,根系发达,入土深广,同比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用显著,可以增加土壤的团粒度和水稳性,提高保墒能力,环保效益功在千秋。 甘草秧是优良的饲草,各种牲畜均喜食,甘草秧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比紫花苜蓿高,粗纤维含量相对低,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饲喂营养物质能得到互补、适口性改善,与紫花苜蓿混合饲喂效果更佳,改善了适口性,增加了牲畜的采食速度和采食量,提高了增重效果,饲料报酬高。 总之,发展人工甘草栽植产业,一可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二可节约大量水资源,三可利用甘草发展养殖业,多业并举、优势互补,四可节省劳动力,五可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从而获得较高的

中药材甘草种植方法

甘草是中医常用的中草药,过去都是在野外采挖。现在自然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环,但是用药需求可以说是只增不减,所以市场中需要大量的干草供应。有许多人,抓住了这个商机,就想开始人工种植甘草。目前在西北种植较多,但面积却不多。所以大家想知道甘草应该怎么种植吗? 一、选地做畦 一般都是在地下水位低,排灌条件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层。板结,地洼地不适合种植。生长所适应pH值在7到8左右。在种植前需要翻土,但不宜过深,避免挖到底土层,破环结构,不利于保水保肥,及根系生长。一般翻土细碎土壤应该要带30厘米左右。在将基肥和土壤搅拌结合后,做成1米多宽的畦面晒畦三天,方便播种。

二、催芽播种 最好选择乌拉尔草种,把种子放在一个容器内,一克种子加80%的浓硫酸30毫升混合搅拌,在保温20度左右的密闭环境中放一个白天,拿出后用碱性水或清水搓洗干净后,用干净的白布泡湿后包裹种子,在放到育苗保温室里催芽,一般一个晚上就可以出芽了,等苗出到80%左右就可以播种了。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播种后,在垄上挖坑穴条播直接沿沟均匀播种;或是坑播,一般一个坑间隔10厘米,每个坑播3到5粒种子。但播后都需要浇透水。 三、田间管理 1.间苗 幼苗长到10厘米的样子2,将长势不良的苗,瘦弱苗,可以拔出。留出生长空间给健康苗。另外每次苗都要将杂草拔掉。在除草时,也可以进行中耕,中耕主要在垄行附近,但要远离根系。但是主要实在土壤板结时,雨后压实时进行中耕来透气让根呼吸。 2.肥水 播种后一个月左右可以在垄沟内施用一定量的磷肥,使用后要覆土5厘米以上,过一周后再进行一次浇水。雨后要防止积水,少浇水,防治烂根,全株死亡。但是干旱天气要在每天下午浇水,保持植株挺立正常生长。不管怎样都是要保持湿润的状态。

第五章 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大纲要求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1、中国药典 2、部颁药品标准 二、地方药品标准 1、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 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第二节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一、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1、基源鉴定 2、性状鉴定 3、显微鉴定 4、理化鉴定 5、其他鉴定方法和技术 二、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1、主要的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2、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 三、中药的质量评价 1、传统经验鉴别 2、纯度检查:杂质、水分、灰分、色度、酸败度 3、与有效性有关的定量分析:全草类中药含叶量的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 4、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法 第一节中药的质量标准 一、国家药品标准 (一)中国药典 一)《中国药典》凡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鉴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及质量鉴定相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同样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中国药典》“凡例”对所载药品的正文、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动物实验、说明书、包装、标签等加以规定。 “凡例”还明确规定,对本版药材收录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规定的方法为准。 1、名称及编排:药材和饮片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及拉丁名。 正文包括:来源、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 2、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与标准品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批号、用途、使用期限、贮存条件和装量等。 3、精确度:指取样量的准确度和实验精确度。 实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均以阿拉伯数码表示。以数值的有效位数来确定。 1)0.1g 0.06~0.14g ±0.04g 2g 1.5~2.5g ±0.5g 2.0g 1.95~2.05g ±0.05g 2.00g 1.995~2.005g ±0.005g

人工甘草种植技术

人工甘草种植技术 甘草,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草。为豆科植物以根和根状茎入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作用,炙甘草有补脾益气作用。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40厘米,根粗壮,圆柱形,有甜味,外皮棕红色。茎直立,下部微木质化。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荚果长圆形或镰刀状或环状弯曲,种子扁圆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地区,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在酸性土壤生长不良。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均适合种植甘草。 1选地与整地 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入土深,喜光、耐旱、耐盐碱、怕积水,适宜在沙地、草原、河岸及荒漠与半荒漠环境中生长。因此,栽培甘草应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土壤微碱性,土层深厚,灌溉便利的沙质壤土较好。土壤黏重和偏酸性地区不适合种植甘草。 种植甘草的土地最好在前一年秋季深耕1次,耕深不小

于35cm。耕翻后整平耙细。若垄作,一般垄距为60~70厘米。 2繁殖方法 2.1种子繁殖 2.1.1直播 甘草种子硬实度92%~98%,种皮光滑致密,水分难以透过,发芽率极低,播种前必须进行处理。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用浓硫酸处理,将选净的种子放入耐酸蚀的容器中,每100公斤种子加入80%的浓硫酸2500~3000毫升,迅速搅拌后放置1小时左右,当种子种皮上出现酸蚀黑斑时即可中止处理,将所有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多遍,晾干后播种,其发芽率可达90%左右。 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甘草在春、夏、秋季播种均可,但以春季的产量和质量为好,所以建议尽可能在春季播种。 机械或人工播种均可,采用条播,播种深度2~3厘米,播后适当镇压。直播的播种量要根据甘草的生长期来定:若2年收获,则播种密度宜大,一般每亩4公斤左右;若3~4年收获,则播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播种量1~1.5公斤。 直播地用种量大,同时由于甘草是深根植物,生长不整齐,不仅影响了商品质量,也给采挖带来不便。 2.1.2育苗移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